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2: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

第一篇: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

【摘 要】农村小额信贷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资金供求矛盾、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之间不协调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投放集中度高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由此提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更多小额信贷机构、以创新小额贷款模式为突破口 ,尽快建立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一个持续的、以为人们提供合适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 供给 需求 解决方法

一、导言

小额信贷的英文是 M icrocredit,一般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从国际观点看 ,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管理 ,以合理的利率向穷人贷款 ,帮助更多穷人增加收入。

在我国 ,农村小额信贷具体是指基于农户信誉 ,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一种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它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现行的其它扶贫方式相比 ,小额信贷具有覆盖面大、户率高、济效益好、扶贫效果显著、返贫率低、还贷率高、金周转快等优点 ,成为当前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资源。所以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有很广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发展状况

1.国际小额信贷的历史背景。小额信贷是仅仅向其客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还是应该提供包括小额储蓄、额保险、款和租赁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或者还应该直接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从而提供除金融服务之外的其他社会服务? 越来越多的机构已经认识到 ,除小额贷款之外的其他金融服务对于低收入人口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国际范围内小额信的发展开始逐步从传统“小额贷款”向为低收入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

2.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早在 1993年 ,社科院农发所就引入了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我国的小额贷款项目借鉴了“GB模式”,于 1994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在河北省易县开始进行小额贷款试验。至今为止 ,小额信贷在我国已有十六年的历史 ,但其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据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已达到 300家左右。比较大的机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 5000左右的农户 ,小的不到 1000户 ,在这 300家左右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中 ,能正常运行的不到五分之一。目前真正达到完全独立运作、到财务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机构微乎其微。

3.近年来 ,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优先目标之

一。基于此 ,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重要

内容。2008年 8月 18日 ,央行与财政部、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对现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行五大突破创新 ,这极大地刺激了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 ,使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二)小额信贷存在问题

1.小额贷款在供给方面存在问题

(1)部分农村信用社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性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管理成本与利率水平不匹配。由于农村小额贷款涉及的农户数量多 ,单笔数额小 ,运营费用较高 ,其经营状况难以掌握 ,因此加大了银行对贷款使用情况及贷后监管的难度 ,增大了管理成本。其次 ,高风险带来的贷款损失率高。农业生产是高风险 ,低收入的行业 ,易受到自然条件、场等多重风险的影响 ,甚至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多重风险的存在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进而会影响到贷款的回收。另外 ,信贷队伍力量有限 ,贷后管理难。基层信用社支农一线人员少 ,而小额信贷对象遍及乡镇的各个角落 ,交通不便 ,人数众多 ,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作量大等特点 ,每个信贷人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数百笔贷款 ,从贷款的调查到发放 ,都显得力不从心 ,直接影响了农户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最后 ,政策补偿不到位。我国小额贷款的运作缺少有效的补偿机制。国外小额贷款具有以高利率弥补发放主体部分成本的特点 ,而我国小额贷款的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 ,一般低于正常商业贷款的利率 ,发放成本却高于国外同类机构和国内其他类型的贷款 ,这就造成发放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无法建立起贷款损失补偿机制来增强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2)小额信用贷款的来源不足。目前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村农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当前农村信贷资金不能实现有效配置 ,农村资金分流仍然严重。农村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 ,致使农村资金大量流失 ,而相应的农村资金潜在需求则无法满足 ,造成农村的资金缺口很大。从对一些地区的调研和相关资料表明 ,农村至少有四成左右的资金缺口。另外 ,中央银行为支持“三农”,要求农信社加大对农户贷款的力度 ,但政府在税收上却没有给农信社必要的照顾 ,这使农信社负担加大。农信社既面临着支付性风险 ,又要满足支农资金需要 ,资金问题最终成为农信社推广农户小额信贷的核心问题。

2.小额信贷在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成本过高限制了申请的积极性。农村信贷市场中 ,农户贷款难度大 ,依然存在着一些寻租、租行为 ,如信用社人员要求申请贷款的农户请客送礼 ,或者将贷款的一部分留存在信用社 ,这样就变相地提高了贷款成本。成本的提高使得低收入的农户对信贷望而却步。

(2)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对于贷款需求不同。一方面 ,对于富裕农户 ,从事较大规模的种植、殖及农产品加工、运销和社会化服务等等 ,资金周转量大 ,使用期限较长 ,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数量较大。但是小额信贷金额小期限短 ,无法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一般农户 ,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 ,并且有部分资金可用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比起富裕农户资金尚不充裕 ,是农户消费贷款的需求主体而且 ,多数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在农户消费贷款中 ,教育、疗开支占绝对份额。但是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主要投向农业生产经营 ,对农户消费贷款限制较严 ,实际发放的数量较少。这就造成了需求主体和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而对于贫困农户 ,其信贷需求户数下降、需求量上升 ,但是贫困农户信贷供给问题被忽视 ,贫困

农户的信贷供给基本处于空缺状态 ,大量的贫困农户难以得到信贷扶持。

三、解决农村小额信贷的方法

(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更多小额信贷机构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 ,村镇银行 ,贷款子公司 ,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式农村金融机构 ,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加快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同时完善市场退出制度 ,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农村各类金融机构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贷款利率要能够覆盖风险 ,同时不排除政策性金融和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财政补贴。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 ,对商业性金融会产生排挤效应 ,会减少农村的信贷供给 ,而一旦低利率信贷成为稀缺资源 ,即会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 ,反而使普通农民不容易得到贷款。政策性金融业要做到在财政补贴后可持续 ,财政补贴规则要事先确定 ,对市场透明 ,补贴之外的风险由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承担 ,凡是具备条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均可以通过竞标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逐步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 ,以此提高信贷公司利润率 ,催生更多小额信贷机构。这就使小额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大、贷款难、款额度小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二)以创新小额贷款模式为突破口

1.创新担保模式。小额担保贷款由传统的担保反担保模式 ,转变为既可找担保人提供反担保 ,也可提供抵押物自行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又为贷款人提供了一条路 ,一定程度上缓解贷款难的问题。

2.创新放贷模式。积极协调放贷相关部门 ,理顺职责、化放贷程序 ,只要符合条件的贷款 ,尽量限定和缩短其最长审批时间 ,推行限时办理和回复制度。银行金融机构要落实业务授权和资金规模 ,积极受理小额担保贷款 ,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 ,要及时回复和说明理由。

3.建立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就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在改革的基础上 ,一是全面建立农户资信评价系统 ,实行农户资信档案和经营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用以反映农户信息 ,为农户小额贷款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客户群进行教育 ,让社会更多了解和接受小额贷款业务 ,培训信贷员 ,以便评估每个贷款人的偿还能力 ,评估客户的偿还意愿;三是建立农户贷款的信用担保基金 ,降低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的风险。

四、结语

总之 ,我国的小额信贷机制还有待完善 ,我们应该吸取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 ,同时结合自身国情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方式 ,让小额信贷在解决三农问题 ,维护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1 ]孙工声 :《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现实思考》,《金融时报》2002年 2月 25日.[ 2 ]刘健等 :《细探农民贷款难》,《经济参考报》2002年 3月 10日.[ 3 ]王宝清 :《切实用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金融时报》2002年 3月 27日.[ 4 ]杜晓山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5年版

第二篇:关于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的思考

徐树林

(1.河北大学出版社 河北保定 071002)

作者简介:徐树林(1967---)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大学2006级世界经济博士生

农村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创新,可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进入信贷市场的平等机会,在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福利和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就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国内外不同的学者和机构从不同的角对小额信贷进行了定义,这些定义多包含有小额信贷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特征和希望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认为小额信贷是指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金融服务,包括贷款;有的的学者认为小额信贷是金融行业的一部分,是满足那些从未或很少得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家庭和企业的金融需求。因此,小额信贷机构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低收入家庭;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办人尤诺斯教授认为,小额信贷是帮助穷人尤其是贫困妇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适合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经济状况;中国学者杜晓山和孙若梅认为,小额信贷是指为低收入阶层(包括贫困户)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贷款一般只用于生产目的而不用于消费,通常具有小额度、短期、分期还款、不需担保或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市场利率水平、贷款成员自我组织等特征。存款是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上的自愿储蓄及其交易[1]。各种模式的小额信贷均包括两个基本层面的含义:①为大量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即小额信贷项目的开展,服务于目标群体层的含义;②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即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性,也就是机构层的含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小额信贷在实现世界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关注,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对低收入者和贫困家庭提供小额信贷是一个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关键因素,且作用巨大。

一、国外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和模式比较

世界上小额信贷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1.“短命的实验”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一直在试图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信贷服务。但国际组织援助和政府支持的为穷人提供信贷服务的项目,在60—70年代始终没有探索到既能为穷人提供信贷服务,又能解决信贷机构的自我生存的途径。不少曾经辉煌一时的项目,随着援助资金的转向而难以为继。这类项目被称为“短命的实验”“乡村银行家的梦想”。

2.“不懈的探索”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孟加拉的“乡村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农村信贷体系”、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泰国的农业和农村合作社银行、国际社区自主基金会相继诞生。这些专为低收入群体或穷人提供小额信贷的组织和机构,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3.“持续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额信贷快速发展为一种为穷人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途径。作为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的项目或机构,其金融行为日显重要。

4.“双赢的战略”阶段。199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的成立标志着小额信贷被主流发展组织接受。1997年2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了首届小额信贷高峰会,标志着小额信贷运动的普及达到了高潮。在这一阶段,随着一些先行项目的成功,小额信贷的倡导者们认为:小额信贷机构不仅能够在反贫困的斗争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能够在不需要补贴、1 1

可持续的基础上做到 “双赢”。

5.“创新兴行业”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小额信贷在整个发展中世界的普遍展开,对小额信贷的行业标准和行业监管的需求日渐显现,发展援助机构和一些国家政府开始寻求支持创建小额信贷行业的努力。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到1996年6月底,全世界有近900个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其成员超过1 000名且运用在3年以上。其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122个,南来98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62个,东、中、南、非134个,西非124个,中东和北非30人。[2]

从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影响与行动”项目的研究。亚洲的研究以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的项目为代表。孟加拉的实证研究表明,建立起因果关系的综合和严谨的小额信贷影响研究能够揭示出项目在平滑消费和建立资产方面帮助穷人。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系统(UNIT)遵循可赢利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小额信贷,从培育和留住大规模和稳定的客户方面判断UNIT的成功。以商业化为基础,对印度尼西亚农村和城市小规模的经济以及数百万与UNIT有银行业务往来的家庭,已经带来强有力的积极作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研究项目涉及玻利维亚和东非,研究的结论是,小额信贷的大多数客户不是穷人也不是富人。大多数是那些能够满足他们日常需求、得到初级教育和基本医疗服务、有一定资产的家庭。“影响与行动”项目是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一个全球性项目,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年底结束。该项目揭示出小额信贷正在改善其客户中大多数人的生活,关心社会业绩和金融业绩能够使小额信贷机构改善穷人的生活。

二、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小额信贷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从1993年的试点阶段,到1996年项目扩展阶段,以及2000开始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阶段。经过15年的发展,我国小额信贷走过了从学习个别技术环节、借鉴制度,到试图从中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成分的过程。我国的小额信贷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资助机构试点项目、政府部门推行扶贫行动和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三种组织类型。通过不同的实践,对推动中国的小额信贷、扶贫和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应的问题。

1.外援资金的小额贷款扶贫试点。最初吸纳小额信贷中个别技术或组织环节,出现在联合国20世纪80年代援华项目中。这一做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完全的赠款改变为资金的循环使用;②从完全由政府组织项目实施到其中加入了妇女小组的形式,尽管这时的妇女小组是由基层妇联组织组建和管理的。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扶贫领域的政策制定者、资助者和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注意到国际小额信贷运动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小额信贷案例,特别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做法已经被介绍到国内。

2.政府主导大规模小额信贷农村扶贫。1996年以来,中央的政策和决议在政府小额贷款扶贫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996年中央扶贫开发会议提出扶贫资金不仅要到县,而且要到村、到户;1998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的全国扶贫到户工作座谈会指出,从当年开始,凡是没有进行小额信贷试点的省区,要积极进行试点工作;已进行试点的要逐步推广;试点并取得成功的,可以稳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当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对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提出方针:积极试点、认真总结规范,逐步发展推广。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总结推广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到户的有效做法。1999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再次强调小额信贷扶贫的作用,指出: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到户形式,要在总结经验、规范运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

3.农村信用社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试行开始于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初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与国内外小

额信贷的理论和实践有关,推动了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制定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

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目的是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的管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户服务。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顺利开展,无疑为中国的小额信贷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5年3月末,全国有接近97%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近60%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联保贷款,有5743万户农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支持,1302万户农户得到了联保贷款。到2005年6月底,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为8240亿元,其中,农

[3]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76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968亿元。

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近20年的努力,农村贫困发生率已经从30%下降为3%,没有解决温饱的人口也下降到目前的3000万左右,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额信贷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温饱问题解决。小额信贷是专为穷人设计的走出贫困的有效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不仅为贫困户提供生产建设急需资金,而且还提供相应的技术帮助,贫困户实施项目成功率高、效益明显。据调查,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比在1:1.5左右,贷款回收率一般在80%左右。

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大部分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认识不足。如有的农户认为有贷款影响自己在村中的声誉,也有的人将评定后的贷款证借与他人使用,使信用社的贷款证信用评定工作不能很好开展,这都为小额贷款的推广起到负面影响。

(2)农村信用环境不理想。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重视贷款不重视归还,加上村班子不够稳定,更换频繁,小额农贷得不到当地村委会有力支持。从目前各信用社已发放的小额农贷中已有部分逾期贷款,使小额农贷资金形成风险。

(3)部分农村专业户资金需求较大,贷款额度无法满足农户需求。贫困农户在春耕夏种时节难以及时获得贷款,他们于是逐渐地对小额信贷失去兴趣,宁可到信用社办理利息较高的信用贷款,也不再愿意花费较多的精力去申请办理小额信贷扶贫贷款。

(4)管理手段跟不上小额信贷的迅速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要特征就是额度小、笔数多、户多分散、不易管理。从信贷管理力量上来说,基层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普遍较少,而每个信贷人员管理的农户数都随着小额农贷业务量的逐步上升而成倍增长,推广和实施工作需要逐户建立台账,逐笔登记贷款卡片,定期调整农户信用评定等级,工作量很大,信贷人员明显不足。从贷款管理手段来说,基层信用社金融电算化程度普遍较低,有些基层社甚至没有电脑(白天没电),贷款操作仍然采取手写笔记的方式,到期清收时也需要人工进行逐笔查找,效率极低,更无法进行持续动态的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

(5)农业贷款回报周期长。目前农业贷款缺乏相应的风险保障体系,如种养业,由于缺乏相应的农业保险险种,农业固有的风险由支农贷款来承担,增加了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这

[4]将会影响小额信贷的进一步推广。

三、积极发展小额信贷的建议

到目前为止,我国小额信贷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或者说是小额信贷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但同时也由于小额信贷本身的特征和优势,小额信贷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基础。虽然过去10多年我国小额信贷的放款业务增长较快,但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在现阶段,要较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的作用,必须注意和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创造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小额信贷是一种利用金融与市场的手段来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好办法。然而农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农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同时农业又不是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农村问题的解决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仅靠小

额信贷本身,靠农村信用社并不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换句话说,国家有必要也有责任来帮助农村信用社克服各种障碍与不足。这些帮助不仅是政策上的,可能还需要从资金上与行政上的帮助。如果没有国家的重视和帮助,从纯商业的角度出发,金融机构可能并不愿意参与这项需求量巨大的小额信贷工作。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能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是利率的高低。在国际上成功小额贷款的存贷差要高达8%—15%左右。在中国,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组织来发放小额信贷,加之贷款的方式也较国外简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国外同类贷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农村信用社资金成本在[5]3.15%左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项目自负盈亏。

2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技能培训。小额信贷成功的经验表明,对农民借贷者的培训是小额信贷成功的关键所在。农民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对迅速变化着的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对适用技术的了解不够。因此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有效地使用小额贷款。实践证明,一个没有生产技能和缺乏创业知识的人,即使给了小额贷款也难以发挥效力。因此政府要强调科技扶贫,要帮助农民找到好项目,学会技术,然后贷款发展,在贷款生产中加强技术指导。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农户对小额农贷的正确认识,引导农户正确使用小额农贷发家致富。对于使用小额信贷已经成功的典型案例要扩大宣传,使农户真正认识到小额信贷对于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从而扩大小额信贷的影响力。

4.坚持金融创新,规范和寻求适宜的监管方法。要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要规范和扶持小额信贷试点项目,探索相应的规则和条件,寻求适宜的监管方法,以使我国小额信贷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将其纳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中考虑。对现有的各类小额信贷机构,视具体情况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经过调整或改造及完善,符合条件的,允许合法存在并给予金融支持,同时,培育专营小额信贷业务、市场化运作的小额贷款组织。

5.建立农村农业小额信贷保障体系。如开展种养业保险等,从而分散农业小额信贷承担的风险,使信用社有更多的信贷资金,更放心地支持农户的发展。

7.作为信用社本身要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支农服务水平。一是对较大额度的贷款,根据情况可适当扩大授信额度,也可采取联保贷款的方式,解决部分农户担保能力差的问题。二是各基层社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信贷人员要深入到农户,主动上门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农户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原则、宗旨和服务方向。三是要根据不同农时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合理确定农户贷款的期限,要尽可能与农业生产周期相结合,在优先解决农民种养业资金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开办农民需要的住房、教育等消费性贷款。四是在实施信用村试点基础上,扩大信用村的影响,要积极争取人行监管部门、各级政府的支持,积极创建信用乡镇、信用社、信用户,共创金融安全区。

参考文献:

[1] 杜晓山,孙若梅.小额信贷基本内涵的界定.小额信贷扶贫,1997(01)

[2] 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余利民.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05)

[] 贾冀南,张丽君,叶军利.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农村小额信用贷款若干问题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9)

[5] 梅迪.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6(03)

第三篇:关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农村小额信贷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也逐步实现了拓展,农村小额信贷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农村小额信贷全面展开、各地喜报频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中国的小额信贷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走的是一条单纯的以扶贫为目的、渗透着大量行政手段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己经显现出来,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探讨,为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困境、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小额信贷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小额信贷的概念

小额信贷从国际流行观点看,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管理,以合理的利率向穷人贷款,帮助更多穷人增加收入。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具体是指基于农户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一种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它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现实意义

许多报告都指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问题仍是供给问题,而小额信贷组织可以作为农村金融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积极作用,并同时担负着社会扶贫、保障的责任。

1、发展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金融“借贷输血”的一剂良药。农民贷款的低利率、不确定风险都使正规金融机构部门的诸多业务“趋利避害”,转战“非农”。同时,正规金融部门的高门槛,也使得广大农民望门止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小额信贷依据自身额度小、限期短、分期还款、不需担保或具有灵活性担保形式等特点,专门向农村中低收入农民提供贷款,为农村贷款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据统计,至2007年9月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31619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4498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19648亿元、10081亿元,增幅分别为164%、228%,全国2000多个县中几乎所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都开办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在增量贷款中有90%以上是靠小额贷款的增长。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小额贷款覆盖面已达32%,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小额贷款受益面更高。农村小额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村中低收入群体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2、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肩负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三大功能。一是经济杠杆功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贷款难的困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合作 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改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通过办理该业务推动县域以下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长足发展。二是政策性支农功能。在我国,小额信贷扶持的主要是社会的弱势产业,服务对象普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额小面广量大,管理成本高,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性支农服务功能,带有一定的扶贫性质,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撤走机构的基本原因。三是社会保障功能。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小额扶贫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下岗工人再就业贷款等社会保障性质的贷款,大多通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小额贷款的方式进行发放。在操作上采用“政府+银行+扶贫组织”的运作模式,小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扶贫组织的责任。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的发展虽然获得成功,但是我国的小额信贷之所以迅速发展是因为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走的是一条单纯的以扶贫为目的、渗透着大量行政手段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己经显现出来,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前的法律体系、相关政策及机制建设等外部条件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第一,关于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问题始终困扰其发展;第二,功能定位不清晰导致发展矛盾重重,只有明确功能定位问题,才能确定小额信贷组织创立管理的主体、资金来源、信贷产品设计、风险监管等一系列问题;第三,保障机制、政策体系不完善加大行业风险。目 前农业灾害补偿制度等政策性扶持和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不同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二)中国农村现有的信用体系难以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农户小额信贷的贷前调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乡村党政组织的推荐、介绍,对农户信用状况的评估更多的是建立在感性认识而非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信誉低者偏好赖账,发展潜力小的农户对资金需求大,需求最急切,有些农户在签约前会隐瞒自己的信息。这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签订贷款合同之前,并不充分知道债务人类型,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给农户发放贷款后,由于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贷款额度小、笔数多、户头多、工作量大,使得监督农户不要从事那些可能会使贷款难以偿还的事情显得困难,进而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收益行为,导致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的“短视”,有些地方对信用村的建立只做表面文章。对农民资信的评定,把关不严,敷衍了事,结果使评出的信用等级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信用村农户贷款到期偿还率较低,甚至出现有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逾期多年的农户也发给“贷款证”的情况。

(三)忽视质量,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

2001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贷,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把小额信贷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层层制定了严格的指标任务,造成一些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片面强 调小额信贷的推广面和推广速度,不按操作规程办事,放松了信用等级评定的标准和条件,对农户的调查、建档和资信评定随意编造评定,人为地加大了贷款的风险,表面上看,农户小额信贷一片繁荣,但如不及时纠正偏差,则会影响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四)小额信贷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缺口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快,小额信贷买方市场过大。“三农”对小额信贷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之中国部分小额信贷项目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只能依靠外部资金注入,缺乏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影响了小额信贷的资金供给,加剧了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的供求失衡,形成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以小额信贷发放主体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信社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能力明显弱于其他金融机构。首先,受到农信社自身软硬件制约,金融产品与服务水平落后于商业银行,不能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致使闲散资金不能流入农村信用社;其次,伴随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曾在农信社短暂停留过的部分存款,逐步流入城市。

三、促进农村小额信贷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 作为扶持贫困群体脱贫,缩短社会贫富差距的金融产品创新,小额信贷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立法以及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不仅可以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还可以达成一系列意义深远的社会目标。目前,中国还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保护小额信贷机构 的发展,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小额信贷机构需要法律来证明它的合法性。当小额信贷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基本上还不能实现资金自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减免各种税费、贴息等政策鼓励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同时鼓励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资助以建立更多的小额信贷机构。在监管方面,应不断完善小额信贷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这方面可借鉴玻利维亚等国的经验,由商业银行吸收兼并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机构,或允许条件成熟的机构及时纳入银行监管框架,而运作失败的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要引导其平稳退出市场。此外,应采用灵活运用审慎监管和非审慎监管手段。对不吸收公众存款、仅仅吸收借款人强制性储蓄的小额信贷机构以及吸收公众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采取不同等级的监管措施。

(二)不断强化小额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

第一,发展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利用多样化的资金供给满足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在利用原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利用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整合本区域的民间资本,增大小额信贷的资金供给。第二,应在明确小额信贷机构吸收资金有关法律问题的基础上,协调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家扶贫开发基金等机构,形成有效的小额信贷的资金批发机制。同时应建立非吸收存款类小额信贷机构向吸收存款类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政策通道,拓宽可持续的资金供给来源。

(三)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相关金融机构应积极投身到诚信的宣传中去,通过各种形式,在社会上营造出“诚信至上”的氛围。二是工作人员要使农户明确小额信贷的性质和法律责任,使农户在思想上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三是大力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增强农户的法律意识,使之形成讲信用的自我约束力。四是规范操作程序,做到及时收贷。贷款的发放有一套自己的程序,要规范发放贷款的程序。五是健全农户贷款的担保机制。建立信用档案,筛选优良农户。

(四)政府应对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发展进行投资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农村家庭获得收入的能力,这种办法常常比提供同等金额的金融信贷服务更加有效。类似地,提供或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医疗保健设施,能够增强农村贫困者的生产能力,这是他们最主要的财富。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育、医疗保健设施更是处于难以为继的地步,制约了农民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开拓,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利,因此,政府必须认清其在农村的责任,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农民对市场、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提高合理使用贷款的能力,使小额农贷的效果更加明显。

(五)政府要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创造条件

小额信贷产生于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是一种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是一种向贫困人口提供市场帮助的方法。因此,市场经济是小额信贷运作机构的重要环境,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摆脱政府的干预,才能建立起小额信贷规范运行的机制;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才可能独立,才可能获得相应的资源来发展经济。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减少行政干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真正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另外,农村金融体制的彻底改革是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农村金融要实现真正的多元化,既要有商业金融,也要有政策性金融;有抵押贷款,也有信用贷款;有企业法人的授信额度,也有合作经济组织的无抵押的低息、无息贷款等,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相互配合。

(六)要建立保证贷款偿还的机制

小额信贷由于主要贷款给农户,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了保证贷款的偿还,应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的经验,建立起贷款偿还的机制。国际上小额信贷的偿还机制主要是采取小组联保贷款的管理办法,由相互了解和信赖、严守信用的借款者组成联保小组,共同对贷款的偿还负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也可以借鉴这一联保的办法,只是联保小组的建立要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联保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真正承担起在小组成员无法还款时的还款责任,保证小额信贷业务的良性发展。

内容提要

近年来,农村小额信贷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也逐步实现了拓展,农村小额信贷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的小额信贷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正在阻碍着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现实,本文首先深入剖析了小额信贷的概念和我国发展小额信贷的意义,其次详细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小额信贷良性发展的具体对策。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探讨,能为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困境、“三农”问题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农村小额信贷

一、农村金融环境分析以及其存在的缺陷

我国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含量总体偏低,决定了农业金融具有交易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的特点。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但是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发展缓慢和城乡差别扩大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日渐萎缩,一些在县城设立的银行分支机构为了追求利润,纷纷把视角从农村转移到大中型城市,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正规农村金融信用社垄断经营,地下非正规金融活跃失控的局面产生。大量农村资金的“非农化”使饱受资金困扰的“三农”资金缺口更大,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使农村资金供应雪上加霜。农村资金外溢,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也给农村金融运行的整体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的情况下形成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可能支撑当地金融的正常发展。

尽管目前黄冈市已初步形成了政策性的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基本框架,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农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其整体服务功能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建立新农村的需要。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网店覆盖不足,机构竞争不充分,由于不同的原因,近年来四大国有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都比较少,造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整体数量相对较少,无法有效覆盖农村的每个乡镇,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

(二)服务层次和水平低。

目前,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网点业务品种还仅限于对公结算、居民储蓄以及银行卡业务,贷款业务也只开办了商户联保、个人小额贷款等小额信贷业务、个人存单质押业务,部分代收代付、代理保险、国债销售等中间业务,业务品种相对较少。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的情况,已严重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保险难以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

在1994年农业保险市场化后,由于农业保险固有的赔付率高、回报率低等问题,使得商业保险公司纷纷对农业保险业务采取限制规模的措施以控制亏损,呈现出保费收入逐年大幅下降、险种逐渐减少、机构萎缩、承保深度不断降低的局面。农业保险的缺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的风险评估,成为“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的状况,而且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进程。

(四)、农村贷款需求日益增大,可用于农业贷款的总量严重不足。

商业可持续性经营的原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不可能把全部资金都投向农村。农村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身份是双重的,不仅要为农村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商业可持续经营。因此,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的问题。从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实际运行的情况看,这些机构在农村的信贷投入比例非常低,而在城市工业领域投入较多。出现这种情况也无可厚非,因为只有实现了商业可持续性,保住了生存,才能谈支农问题,这是前提。表现最为突出的莫过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资金来源狭窄,且多为自筹资金,要让它把仅有的资金投向三农是不现实的,这是由农业的弱质性以及贷款收益率、回收期限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因此,要实现支农与商业可持续之间的良好、稳定平衡,最可行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其内部成立一个专门服务三农的部门,并且对该部门采取独立核算、独立考核。

此外,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有限、农村金融贷款经营机制僵化和农村金融信贷管理能力弱等等,使农村金融缺乏良性循环的基础,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

二、行为模式中的缺陷

(一)、农户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户贷款担保难制约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

目前,农户小额贷款的担保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联户担保”、住房抵押、个人保证等。然而这些担保形式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许多难题,使农户可望而不可及。“公司+农户”的形式要求贷款户必须是公司的下属体。而目前许多农户都是个体经营,特别是纯农业的农户都是独户独体,不可能加入公司,而公司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出面为那一个农户作担保,这种形式使许多农户根本无法入门。“联户担保”的形式,银行要求很严,农户必须联合寻找三户以上有担保实力的担保体,由于农户经营的特殊性,往往很难寻找这种既有实力又相互信任的联保体,因此具体操作难度很大。“住房抵押”的形式虽然很方便,但农户在农村住房无土地证,村住宅不能作为担保体,虽然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已经推行农村住宅可抵押担保,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系列的问题尚待解决,就目前而言农村住房抵押对农户来说仍是一句空话。个人保证的形式,银行要求很高,担保人必须是公务员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主。这些担保人在实际操作中农户很难找,一般的人根本不可能为农户作担保。因此,个人保证的形式对农户来说也是望尘莫及。由此,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担保难成了制约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一大瓶径。

(二)、农户的分散经营和高风险性,农户小额贷款投向选择难制约了农户小额贷款的业务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户,而目前农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得面向农户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琐碎而复杂,农户小额贷款每户一般贷款余额是5万元,而5万元对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数额相对较小,根本派不了用场,上不了项目,因此,产生的效益也较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的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目前,农业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小生产不适应大市场、数量农业部适应买房市场和种植业产品高成本且竞争力不强,一级政府缺乏控制农业风险的政策体系等。因此,农业作为一项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风险、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投资农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抑制农村小额贷款的有效投入。给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拓展带来了难度。由于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相对较高,加之农户经营形式多种多样,从客观上讲,农行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风险也相对较高,由此影响农行向农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散机制,农行在发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过程中将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政府引导或者其它组织协调和农户的融资关系,农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将因风险问题而受到制约。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缺乏,信息传递不畅,贷款对象确定难制约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

多年来农行对农户贷款业务基本上停办,因此一些农户对农行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缺乏信心,由此造成双方缺乏了解,除了抵押物不足,主要原因是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管理半径过长,而目前农行只有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了解农户的信息,农村专业合作社又还只是起步阶段,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还相当低,加上农行在乡镇一级的机构仅限于大的集镇,对于分散或边缘山区的农户普遍缺乏了解,信息不灵,由此造成农户小额贷款的客户对象情况不了解,贷款农户对象选择难,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

(四)、农村信用工程创建缓慢影响小额农贷的发放工作。

由于部分乡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属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的不良贷款较多,少数地方政府、司法部门打击恶意逃废债的力度不足,无法满足信用村镇的评定标准。另外,农村信用社贷款以农业为主,农民生产主要以传统的粮食、烟叶、食用菌生产为主,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沉淀的贷款较多。个别信用社存在畏难情绪,没有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汇报和银子支持,加上认为小额信贷量小、笔数多、成本高,不愿意积极参与。

(五)、农行机构客户经理超负荷运转,业务开展难影响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

农户小额贷款具有点多、面广、额小、业务量大的特点,而目前基层行又没有专职的农户小额贷款客户经理,这对于工作量大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来说,管理很难到位,加上基层行客户经理紧缺,且要承担公司业务、法人客户、个体经营户的贷款管理和中间业务、银行产品营销等,仅维持现有业务量都很困难,不可能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上,由此,影响了对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拓展。

(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方式亟须创新。

小额农贷以额小、灵活、简便深受众多农户的青睐。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村资金供求呈现出金额大、期限长、利率要求低的特点,目前,不少地区的小额农户贷款已与农户需求不相适应,亟须突破诸多瓶颈制约:①、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不尽合理,一定程度限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②、贷款的风险性较高。农业属于高风险、微利行业,小额农户贷款担保机制缺失。同时,小额信用贷款主要依赖借款人的信用作保证,个别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存在逃债、赖债行为,导致风险不断积累。③、贷款管理难到位。农信社信贷人员偏少,而小额信用贷款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的特点,致使贷后管理工作难到位。

(七)、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职能的弱化使得农村小额贷款发展缓慢。

地方性农村小额贷款管理条例无法给予农村小额贷款发展有力的支持。农村小额贷款的外部监管仍处于“盲点”。缺乏一个综合性强、更有权威的监管部门在农村金市场活动进行监管。政府对小额贷款的发展缺乏更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甚至在一些地区个别地方政府的行为会对农村小额贷款产生某些负面效应,破坏农村的信用,违背市场规律,引导农民进行一些缺乏论证的结构调整,更有甚者利用小额贷款以谋私权等等。

第五篇:浅析农村小额信贷

浅析中部地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特定区域内面向融资弱势群体的一种小额信贷形式,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其从起源到现在虽然只经过了短短40多年的发展,却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融资难题,极大地促进了“三农”经济发展,为农民自己创业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已成为现阶段农村主要的金融需求之一。本文通过对中部地区一些省份现阶段小额信贷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了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中部地区 小额信贷 发展

各省份小额信贷发展状况

(一)湖北省

——以湖北宜城市粮油协会联保贷款为例

宜城市地处江汉中游,盛产粮棉油,有“吨粮田县市”之称。该市粮油市场广阔,粮食生产、购销、加工、储蓄等行业发展迅速,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2000年成立了宜城市粮油协会。粮油协会会员大部分为固定资产十几万的种田大户、养殖户和经销户,由于这些行业投入成本大,生产周期长,风险难控以及自身存在弱者性,而金融部门评审面广,要求高等原因,融资难已经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7年,银监部门、人民银行、信用联社和宜城市粮油协会一起研究确定了粮油行业协会会员联合担保贷款的信贷模式,为粮油经济的快速发展扫除了最大障碍。粮油行业协会联保模式主要是由粮油行业协会会员组成联合担保贷款小组, 共同出资设立风险担保金, 并相互承担连带责任。会员按照联保小组授信总额的25% 缴存保证金, 由协会收取后存入保证金专户, 然后会员即可获得贷款。该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较强, 同时实行连带担保补偿和保证金补偿。若借款会员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则从保证金账户直接扣收, 保证金余额不足部分, 由协会补齐。该模式实行商业保险补偿。协会为借款会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财产保险, 并指定贷款组织为第一受益人。同时实行捐赠补偿。借款会员在遭遇不可抗拒风险损失时,由协会组织其他联保会员对其进行捐赠, 捐赠款项主要用于偿还贷款。

目前,虽然粮油行业协会联保模式经营情况良好,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得不让人深思。首先,粮油行业协会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缴纳的保证金,这些保证金毕竟数额有限,如果存在几个会员同时提取较大数额贷款,并且还款周期较长,那么后来借款的会员资金来源就得不到保证。其次,粮油行业协会联保模式只能帮助其会员解决融资难题,难以惠及真正贫困而又需要资金创业致富的农民,体现不了小额信贷对弱势群体的扶贫作用。所以,只适合经济发展有较高水平的地方发展,推广面较为狭隘。

(二)湖南省

——以湖南湘潭联户担保为例

湖南省湘潭县盛产粮食,乡人有种粮、养猪的传统。在粮价特别是饲料粮上好原料——早稻谷价格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饲养生猪转化,农民才能从“种田80亩,难以养家糊口”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饲养生猪,需要建设猪圈、购置简单饲料加工设备,每饲养一头猪,还需要700-800元周转资金,而农民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房屋无法抵押,至于存单抵押,更是不可能。

为解决当地村民对资金的需求,2001年湘潭农信社迈出了农村小额信贷探索的第一步,通过资信评定确定了不同档次的无担保抵押贷款。贷款的基本程序是农户提出申请,再由村两委、信用联社联络员、信贷员共同作出信用评估,授予贷款证,然后才能从信用社拿到钱。并且农信社不同于传统银行“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工作模式,存贷款业务一切以农事周期为核心,不同产业、不同贷款对象不同对待。经过逐步发展完善,农信社又探索出了农村联户担保贷款机制:三户以上农民自由组合,成立“联保贷款小组”,联保户推选的小组组长牵头,可共同申请每户最高上限为5万元的相互担保贷款。3户农民结成的“贷款担保圈”产生的信用,可以获得总额15万元的小额贷款。

经过此种创新湘潭县农信社在青竹村去年就投放400多万元贷款,去年全县这种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3亿元,依靠联户担保贷款很多农户都完成了脱贫致富的蜕变,联户担保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

(三)山西省

——以山西临县扶贫基金会模式和山西平遥县小额信贷公司为例

1、山西临县扶贫基金会模式

山西临县扶贫基金会由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于1993年在山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创立。该基金会的小额信贷是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形式以家庭为单位,每户最高只能贷五千,每笔贷款一般在几百元至一千元之间,最多不超过五千元,借款期限一般在6个月至1年,最长不超过2年。贷款利率根据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由茅于轼先生和各基金会会计协商决定上下浮动。基金会贷款采取家庭成员联合签字,共同贷款的方法来保证贷款的安全,一般要求夫妻双方同时在场共同签字,达不到夫妻双方签字要求的借款户,也可以由父母或兄妹联合签字,不需要他人担保或其他财产担保。贷款回收一般式贷款到期时,由基金会管理小组提前一周通知,一次性办理借款回收业务;不能一次性还清可分次还款,但不得超过两次。

2、山西省平遥县小额信贷公司模式

山西省平遥县素有经商传统,是历史上晋商崛起的摇篮。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铸造业在省内外都占有重要地位,加上平遥农民创业热情高涨,产生了强劲的信贷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2005年山西省平遥县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启动的第一批小额信贷试点活动,成立了全国首家小额信贷公司——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

截至2008年底,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2890户农户提供了16867,75万元贷款,本金和利息回收率在99%以上,公司整体运营良好。该公司成功最主要是借鉴国外小额贷款经验,探索本公司小额信贷发展的独特模式。在其发展模式中,坚持贷前调查,公司要求信贷员上门进行一对一服务;如果一个村子贷款农户较多,公司到村里办理手续,尽量方便村民。调查内容包括申请者资金及其来源、固定资产、负债、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个人品行和个人健康等多种因素,而不是简单的要求担保抵押。这样,贷款风险充分化解于放贷之前,并且确定了农民与公司的贷款关系,有利于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四)河南省

——以河南省虞城县政担企银模式为例

河南省虞城县结合本地情况开展“政担企银”融资担保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政府注资成立担保公司+企业入股担保公司+股东企业内部联保+金融机构授信放贷的新型担保信贷模式。该模式很好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不足的问题。该模式的特点:一是担保公司有政府作为依托,金融机构认同程度较高,银企合作意愿较强;二是企业入股,有利于担保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商业化经营;三是公司不以赢利为目的,互助担保费用较少,企业融资成本低;四是贷款企业均为公司股东,可以促使企业审慎使用信贷资金,提高经营效益;五是担保公司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承担着资金再分配作用,有助于强化担保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和企业之间的互助联保意思。同时,贷款拉开梯次,企业还款时间具有明显间隔,减少企业还款压力,有助防范信贷风险。具体做法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民事行为能力的经营企业,经营稳定,有较好信誉,缴纳一定的资本金后即可申请成为公司股东。股东取得贷款必须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担保基金由担保公司统一存入贷款金融机构。基金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注资,一部分是企业入股。在自愿、互惠、互利、诚信的基础上3-5个公司股东又组成若干联保小组,互助担保小组按区域行业设置,金融机构按照各自的行业管理规定和企业资信状况,确定不同授信额度。

存在的共同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额信贷农村政策性扶持制度较少,有效监管不力

小额信贷额小面广、管理成本高、收益低,决定了农村贷款必须具有一定的政策性质。但由于目前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农业信用保证保险制度以及农村政策性金融财政补偿机制等政策性扶持和保障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信贷的发展;而且目前我国对小额信贷业务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措施,多头管理,层级不明

(二)资金来源没有保障,无法满足农民对资金的强烈需求

根据国家关于小额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小额信贷机构仍属于非政府的金融机构,无法取得合法地位,也就是只贷不存,不能吸收民间储蓄来扩展自己的业务,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不足。目前,小额信贷机构资金主要来源于捐赠、股东注册资本和不超过2个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并且融资不超过总资产的50%等,这些都限制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致使其无法满足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对资金的需求。

(三)管理水平与人员素质较低,贷款风险系数大

虽然小额信贷机构在很多地方已得到良好发展,但由于仍处于试点阶段,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依然普遍缺乏风险管理人才,无法很好的把握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变化;而又由于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为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很多农民自身素质不高,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不强,即使自身不需要资金也盲目积极争取贷款或者盲目虚构贷款用途骗取贷款改作他用;并且,农业、养殖业等不同于其他行业具有自身的弱质性,受自然灾害及生产环境影响较大,生产周期长,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所以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等较大,风险难控。

(四)信用环境欠佳,影响农村小额信贷发展

遵纪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对于小额信贷,信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一直以来,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体系不健全,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借贷者不守信用,欠款不还甚至逃脱债务,增大小额信贷公司经营风险;还有一些实行联保制度的小额信贷模式,也有由于农户之间相互存在不信任原因而无法连结以来共同担保责任共同创业致富;一些小额信贷公司更是因为信用担保因素无法及时为农户提供急需资金。信用已成为了影响小额信贷甚至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健全信用环境体系,对于建设农村经济对于和谐社会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必要之举。

(五)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农村小额信贷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虽然我国早已经过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的一系列改革,但是公司内部管理授权、职责划分、激励约束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小额信贷机构尚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国外的成功经验

(一)孟加拉高利率盈利模式

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和商业化经营并不矛盾冲突。小额信贷机构实行较高的利率水平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对于小额信贷机构而言,要覆盖其操作运行成本以及填补部分不良资产必须实行较高的利率水平;其次,从农户的角度看,农户无法得到低利率的贷款,只有较高利率才能使贷款真正到达比较贫困的农户手里,而且小额信贷机构的利率虽说较高但毕竟比高利贷低,更加有利于农民扩大生产,自主创业。就有关资料显示,孟加拉银行的贷款利息也要高于商业银行利率。其中,各营业所的资金是从总部借的,住房贷款一般是以4%的年利率借的,而以10%的利率发放给会员;创收性的贷款一般以12%年利率借得,而以20%的利率发放给会员。贷款期限一般是1年,每周必须还2%,年底连利息一并还清,来一年再借。由于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有更高的风险,因此,贷款的利息要高于商业银行利率。而且,乡村银行目前的股份中92%是由借款人持有,政府只持有8%的股份.乡村银行从商业资源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可借贷资金,对低成本资金的依赖也逐渐降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乡村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模式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模式主要是建立了完善的信贷体系。其在总行下设立省级办事处,并设乡村信贷业务部,负责整个小额信贷业务系统的监管、制定系统的政策和业务管理制度、协调该系统与其他银行相关部门的关系,构成较为完善的信贷体系。整个业务的开展是通过下设的320个分支支行、3600个乡村信贷业务部和400多家村级服务站构成的小额信贷体系来完成的,业务直接覆盖广大乡村,完善的信贷体系为农村小额信贷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三)赞比亚银保联合模式

赞比亚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联合创新出一些适合小农户的金融产品,如“Zyonse金融产品组合”,该产品由商业银行提供信贷融资,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包括财产保险、生产信贷和抵押担保。农户要获得银行贷款只需存入一些款项作为保险金,并以他们的生产地库存收据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小额贷款得到了保险公司的担保,提高了银行对农户的贷款发放率,既支持了农业生产又分散了信贷风险,促进了小额信贷的发展。

启示与个人建议

(一)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大力支持小额信贷发展

小额信贷作为支持贫困乡村地区发展的有益探索,在中国起步发展时间还短,经验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应与时俱进,出台相关支持且与小额信贷相匹配发展的法律法规,并逐步承认小额信贷农村金融的合法地位,大力支持小额信贷发展,并进行引导和规范,整顿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经济发展创造一片天地。

(二)创新小额信贷经营方式,开辟资金多方面来源

在吸纳各方捐赠,个人注资,金融机构入股,政府补贴的同时,积极支持私人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农信社甚至小额信贷机构,鼓励民间资本投放农村资金互助组和农业保险机构,放宽最低比例。在资金能够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开辟资金来源多元化,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注入“血液”。

(三)全面提高小额信贷组织主体和借款农户素质

国际上不少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都有专门的资金用于培养把握市场和技术的人才,而在我国许多小额信贷机构为融入当地农村和更好的获取借贷人信息,一般采用当地村民干部作为信贷员人选,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小额信贷业务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员的个人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而村民信贷员明显比较不和这一条件;同时,农户作为借款人也需要了解新技术,学会如何应对市场不断调整自己的种植和养殖规模及生产方式,所以全面提高小额信贷双方素质,加强对二者的培训有其必要意义。

(四)探索新模式,分化小额信贷经营风险

根据赞比亚银保联合模式,从目前小额信贷的发展走势来看,化解小额信贷风险“小额信贷机构+保险公司”发掘农业信贷保险是其必然趋势。小额信贷机构可以和农户协商,由农户出资或者二者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购买商业农业保险,并确定小额信贷机构为第一收益人,这样可以在遇到自然灾害和人为造成贷款逾期不还或无力偿还时把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更加有利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减轻农户负担;开创分期还款,减小农户一次性还款压力。由于存在生产周期和还款期限不一致问题,很多农户所借贷款并不能用其本身项目收益偿还,容易造成风险违约。开创分期,分季还款方式,既能够帮助农户强化贷款早还的观念,也能够缓解农户一次结清的压力,防范小额信贷经营风险。

(五)建立农村信用体制,强化借贷者信用意识

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信用体系是各种借贷行为得以持续的根本,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加深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利与双方合作共赢,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既要制定维护社会信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范信用评级,也要宣扬模范信用形象,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湖北宜城粮油协会联保贷款破解农产品销售融资难题——杨希伟 郝同前 新华网(2)湖南省湘潭县信用联社“联户担保”解农民贷款难——黄明智 金融时报(3)民办小额信贷组织的运作与启示——武洪波

(4)山西省平遥县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汪文 马小林 刘波 农民日报(5)从国外经验浅析河南农行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调整对策——刘晓光(6)中国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发展对策研究——高 雷 吴 茜(7)浅析小额信贷的制度环境——刘美

(8)农村金融创新中两种模式的成功经验及问题探讨——伊海燕

下载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思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模仿孟加拉乡村银行(gb)的小额信贷模式在河北省易县成立了“扶贫经......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状况 [摘要]经典意义上的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不需抵押担保,面向分散农户,帮助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一系列信贷制度设计。小额信贷作为农......

    中国小额信贷发展问题报告

    中国小额信贷发展问题报告 前言:小额信贷又称“微型贷款”,最早以“行动研究项目”产生于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孟加拉国)。起初仅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信贷方式,以特定地......

    农村小额信贷(合集五篇)

    小额信贷是一种数额较小、以城乡低收入者为服务对象,由各类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实施,主要针对低收入阶层或贫困人口、旨在发挥扶贫功能的金融机构。 2、农村小额信贷的积极作......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

    浅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 一、农村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始于1993 年,即中国社科院在河北易县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实施的小额信贷扶贫实验。从1994......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 论文摘要:小额信贷在上世纪70年代发端于孟加拉国,它是满足贫困人口信贷需求的一种信贷方式,贷款对象仅限于贫困人口,额度很小,无需抵押通过提供小......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章关于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小额贷款形式,其目标群体为无法在正规金融获取资金的弱势人群。完善......

    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

    农村集贸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贸市场在搞活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与城镇建设相比,农村集贸市场无论是在硬件建设,还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