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2:4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09-12-24 15:23:05

一、全市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基本情况

1、人力资源状况及特点

——全市总人口为353.12万,其中城镇人口64.68万,占18.3%;农村人口288.44万,占81.7%。按照我国法定劳动力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的规定,全市劳动适龄人口为218万人,剔除在校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实际劳动力资源为176.5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30.7万人,占17.4%;农村劳动力145.8万人,占82.6%。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141.1万人,占79.9%;高中及中专25.6万人,占14.5%;大专以上9.8万人,占5.6%。

——劳动力技能水平为:初级技能15.8万人,占8.9%;中级技能5.5万人,占3.1%;高级技能1.5万人,占0.9%;没有技能等级的153.7万人,占87.1%。

从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市人力资源的三个特点:一是基数相对较大。二是城镇人口仅占18.3%,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三是人口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低,没有技能等级的高达87.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劳动力就业情况

——全市城乡劳动力稳定和未稳定就业总数为173.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91.6万人,占52.7%;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25.8万人,占14.9%;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56.3万人,占32.4%。

——从近几年从业人员数量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呈下降之势,第二、第三产业呈上升之势。——第二、第三产业从业的人员在几个重点行业的分布是:采矿业5.1万人,制造业5.3万人,电力、燃气业0.9万人,建筑业13.4万人,交通运输业5.7万人,批发零售业14.7万人,金融业0.5万人,七个行业合计45.6万人,占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5.6%。

——在国家单位就业的有20.9万人,其中,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4.8万人,占23%;教育单位4.9万人,占23.4%;其他国有单位就业11.2万人,占53.6%。

3、金融危机对就业工作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影响比较严重,特别是对神木、府谷的高耗能企业的影响更为严重。去年底到今年初,府谷县63家高耗能企业,有61家被迫停产,加上该县大部分乡镇企业的停产,先后造成近4万人失业;神木县有企业1690户,其中1000户以上停产,亦造成4万余人的失业;榆阳、米脂、吴堡、绥德先后有2.5万搞运输的人员失业,同时还导致3万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

4、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有关文件的同时,结合榆林的实际情况即时出台了《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十条有力措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其中之一是减轻企业负担,稳定职工队伍。市政府首先对市属规模最大的地方工业企业榆天化给予一亿元流动资金借款,并批准该公司请求:适当缓缴税费。使这个在金融危机前每天赢利百万元,而在金融危机后每天亏损数十万元,面临停产和职工放假的企业度过了难关,目前随着产品价格的逐渐回升,企业开始走出困境。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或稳定就业,市政府今年还出台了《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充

分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除贯彻落实中、省就业政策外,结合我市实际提出4条具体政策措施:一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稳定吸纳高校毕业生,凡接收人数达到规定比例的,可享受200万元以内担保贷款。二是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创业资金不足的,可给10万元担保贷款扶持。三是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给见习生生活补贴。四是对就业特别困难的,援助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通过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举办招聘会、开通市县区人才信息网等办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先后落实到企业、事业就业的有9000余人,见习培训的有1000余人,交通协管岗位就业的有100余名。目前未就业和未稳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已降到2.5万人。

应对金融危机,神木县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沉着应对,多元施策,多策并举,制定了10项措施,形成了党委、政府总揽、人劳部门主管,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促就业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神木县2004年前的高校毕业生已全部安置。2005年以后的毕业生也通过政府公开考试招聘,每年在事业单位安置350到400人。另外通过派村官、通过“政府买单,企业用人”向民营企业选派、通过与中、省驻神企业协调安置,大学生的总体就业形势较好。该县还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一是每吸纳一人,并与其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政府给予5000元岗位补贴。二是吸纳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政府给予一至三年50%社会保险费补贴,三是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数量较大的民营企业,政府给予5到20万元的奖励。该县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已超过总就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县就业情况的基本好转。应对金融危机,府谷县在采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全方位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该县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免费培训、推荐就业等办法,在1000个公益岗位上得到安置。另外该县还通过劳务输出等办法使就业再就业情况有了好转。

应对金融危机,杨伙盘煤矿、南梁煤矿等都通过扩大三产等办法稳定了职工队伍。南梁煤矿还为府谷县新提供了60个就业岗位。

经全市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加上经济的回暖、企业的复产,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截止8月底,金融危机造成的10余万下岗人员已基本实现了再就业。与此同时还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105人,完成省上下达年计划1.8万人的73%,登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18人,完成年任务5300人的69%,“4050”人员就业904人,完成年任务800人的113%,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为4%,低于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全市农村可转移富余劳动力70万人,已转移52万人,完成年计划56万人的93%。

二、目前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人口基数相对大导致劳动力的供应远大于需求。从劳动力的供给来看,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我市有农村劳动力146万人,占全市总劳动力的82.7%。其中目前可转移的就有70万人,虽然已转移52万人,但剩余18万人仍非小数,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转移劳动力的数量还在增加;二是我市劳动适龄人口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每年新增劳动力约3万人;三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有4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需要重新就业;四是大中专毕业生求职人数以每年5000人以上的数量增加;五是外省市来榆务工人员每年约2.8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越来越多,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越来越少。因此,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的矛盾在短期内相当突出。

2、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岗位的增长远慢于劳动力的增长。在工业结构中,我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处于以轻工业为主导地位,毛纺、皮革、服装、地毯等行业吸纳了大量的人员就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轻工业越来越轻、重工业越来越重。轻工业越来越轻的结果是不但不能吸纳新的劳动力,反而使大量原有劳动力下岗失业。重工业越来越重的结果是并未吸纳过多的劳动力,特别是中、省属企业中当地籍员工所占比例很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在一、二、三产业结构中,最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三产发展滞后,比例太小。我市第三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8%,比全省32.9%低18.1%,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只见经济快速增长,不见就业形势好转。我市从2006到2008年,两年经济总量从437亿元增长到1008亿元,增长了1.3倍,而在人才中心登记要求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1.1倍,净增18526人。我市轻工业改制的结果主要是破产,使大量人员失业,轻工业的产值少到在统计公报中已经见不到了。同时我市三产发展滞后,2008年产值仅为149亿元,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和三产发展慢是就业压力大的一个关键因素。

3、就业观念的陈旧和养老保险以及福利待遇的差异严重影响着人们择业。在未就业的人群中,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和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认为只有在党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不吃“公饭”就不视为“就业”。因此存在着就业靠政府,依恋“铁饭碗”、重国有轻民营的心理,更缺乏干个体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有的为了进党政事业单位,千方百计寻找各种社会关系;有的为进国有大企业,不惜花重金开道。同时,有的大中专毕业生还不愿到基层去就业,怕吃苦丢面子,只想在城里谋份工作。去年我市在实施农村人才队伍振兴计划时,原计划招聘512名,实际报名参加考试的只有167人,最终招聘的仅有73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市综合执法局计划招聘3O名工作人员,结果报名参加考试的竟有1606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就业观念的陈旧,不仅影响整体就业的好转,同时高素质人才不愿去民营企业,也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另外,不正当手段的运用和蔓延还正在败坏着社会风气。

目前退休制度不尽合理,退休待遇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异很大。党政单位的最高,事业单位正在搞统筹试点,可能要次之,国有企业的低,民营企业则大都不交养老金,故无退休有待遇之说。

目前福利待遇差异较大,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中小民营企业大都不交,国有企业大都不欠;民营企业工作环境差福利待遇低,党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工作环境好而福利待遇高,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

4、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矛盾突出。我市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相对滞后,培训机构不足、规模不大、层次较低,而非农产业就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却越来越高,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致使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岗位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造成“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分析在市人才中心登记的求职者,高学历的研究生没有,本科生特别是我市急需的采矿、化工类本科生亦几乎没有。多的是专业较冷的专科生,几乎都是医疗护理、农林水利、中外语言、教育经济类的。“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在,既影响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又制约着劳动力的就业和就业稳定率的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就业难度加大。由于劳动力供给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文盲、半文盲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形成了就业困难群体。这部分人员大多只能从事一般的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路与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拓就业岗位。解决就业再就业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就业岗位。我市在坚持实施矿产资源“三个转化”(深度转化)的同时,应积极倡导和实施“三个发展”,即发展轻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实现轻工业不轻、重工业相对不重,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来实现就业再就业的根本好转。如只强调和实施“三个转化”而没有“三个发展”,能源化工经济再大再强只是畸形的跛腿经济,只能短期富政,而不能有效富民,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富政要靠大企业的税收,富民要靠全民的就业。没有全民的就业,靠财政救助是永远富不起来的。榆天化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投资38亿元,占地1280余亩,建设期三年,列为省重点项目,年税利可达11亿元,而提供就业岗位却不到800个。即每亿元投资只能提供不到21个就业岗位。据我们所知其他大项目也类似。而榆林七只羊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不大的民营企业,租用羊毛衫厂的部分车间,增添了部分设备组织生产“七只羊”牌羊毛防寒服,投资不到凯越公司的千分之一,而给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却高达600个,与凯越相近。另榆林喜洋洋公司亦没有多少投资,却提供了580个就业岗位。榆林精华假日酒店也给社会提供了290个就业岗位。创办特色农业的一些企业亦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我市有发展轻工业的基础和条件,也有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特色农业的较好条件,如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和600亿元以上,我市的就业状况将会有显著的好转。

2、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就业理念的转变,实现多渠道就业。择业观念的错误,有的是因“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等陈旧的封建思想作梗;有的是因依赖思想作怪,依赖父母、依赖政府,缺乏自立精神;也有的是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不合理、不配套、环境存在问题所致。因此,一要大力倡导择业新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中专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视社会现实,适应市场需求,树立“处处可建业,行行出状元”、“先就业、再择业”的科学就业理念和不怕吃苦、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人生观。要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是大社会,政府是小政府,就业的主流在社会而不在政府”。二是要真正实行公开、公证、公平的用人机制。党政机关的用人应严格按公务员录用条例执行,严肃查处“空中飞人”。事业单位的用人必须公开面向社会招聘,择优录用,杜绝靠关系、开“钱门”、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国有大企业的用人也应有明确的制度和用人标准以及录用办法,党委和政府要进行监管,不能因维护企业自主权而放弃监管,任不正之风泛滥。三是要统一社会养老保障以及福利待遇标准。这个问题牵涉面大,比较复杂,不是一级地方政府能完全做到的事情。但是,本着改革的精神,应根据本地的情况和条件努力去推进。针对目前多数民企不给就业者缴纳养老保险等“五金”的问题,政府应区别对待,对有能力缴而不缴的,要采取强制措施。对无能力缴的,政府应参照外省市一些地方的做法,财政部分或全额代缴,消除劳动者就业的差别,实行平等就业。对吸纳就业较多的民企,可推广神木县的做法,每就业一个,财政给予一定金额的岗位补贴或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就业数量较大的企业,还可给予一次性重奖。四是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不和谐民企较突出,必须认真实施工时、休息休假、最低工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同时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是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民企与国企的平等统一。

3、强化技能教育,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解决“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问题,是促进城乡就业的必然要求。我市是目前全省唯一没有建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地级市,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地位极不相称,市委市政府应高度关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进度,尽快建立起自己培养“两高”人才的基地。要充分发挥各县区职业中学、就业训练中心以及乡镇培训机构的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技能培训,要充实师资、增加设备、扩大规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办学能力,加快培养榆林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府谷县制定了《促进劳动就业、提升劳动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县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资助未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到技工学校学习,并对未就业人员进行免费创业培训,学员学习期间,县财政给每生每年1000—2000元资助。目前已落实2100人的培训计划,其中600人是定单式培训,效果不错,建议市政府推广该县的做法。

4、认真落实政策,加快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目前尽管尚未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只有2.5万余人,但大都学历偏低、专业偏冷,就业和稳定就业难度较大。为此,要认真贯彻已出台的政策。市政府今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实用性。需认真贯彻落实。一要坚定不移把工作重点放在县、乡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协调各类单位吸纳就业。二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到基层就业。重点宣传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报道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典型事例,用典型引路。三要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四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包括开展招聘活动、收集发布就业信息以及人事代理、咨询服务等。面对榆林目前党政事业单位干部老化的状况,采取增加党政事业单位编制,或采取临聘的办法,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一批人才,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另一方面为党政事业单位增添了新的血液。

5、开展援助活动,实现弱势群体的有效就业。帮扶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人员就业是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针对我市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各级政府应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产生一户、援助一户”的管理原则,可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也可通过税费减免、培训补贴、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手段,援助下岗职工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第二篇: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五个考核指标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减去累计自然减员人数。

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总和。

自然减员人数:指报告期内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城镇累计减少的就业人员。

2、城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报告期内,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人数。

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指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相关条件的人员,一般指大龄、身体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4、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报告期末,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占期末从业人数总数与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之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登记失业率×100%期末从业人员总数+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5、小额担保贷款:按各镇人口数量分配任务

(1)贷款对象: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2)微利项目认定:除国家限制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其余均视为微利项目(微利项目可以享受财政贴息)。

(3)贷款期限:2—4年(目前我县小额贷款实施办法规定执行两年)。

(4)贷款额度:A、一般2—5万元 B、大中专毕业生10万元 ;C、妇女8万元; D、合伙创业20万元;E、劳动密集型企业200万元。

(5)贴息标准:个人创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予以贴息;劳动密集型企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予以贴息。

(6)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向各镇人社所申请,经初步审核符合条件后向县担保中心申报;符合条件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县担保中心申请,经县人社局、财政局审查后;上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担保中心审批。

(7)申报材料:附后。

(8)各镇小额贷款工作职责:一是做好小额贷款宣传工作;二是帮助自主创业贷款人员申报小贷贴息;三是协助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四是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创业大户和创业企业详细情况;五是

及时上报小额贷款统计报表,做好每个自主创业人员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自行贷款贴息的人员的台账建立工作。

二、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1、创业培训

(1)培训对象: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退伍军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

(2)培训时间:不低于150课时;

(3)申请创业培训开班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2、就业、失业登记

(1)登记范围:按照《陕西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就业登记的范围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从业人员;失业登记的范围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尚处在失业状态的本县城镇户籍的所有人员均符合申领《登记证》条件。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现役军人、在校学生、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人员除外;

(2)重点发放登记人员:

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②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

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就业人员;

④享受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的自主创业人员;

⑤当年在本县就业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

生;

⑥符合就业条件未就业残疾人;

⑦零就业家庭符合就业条件未就业人员;

⑧城镇所有未就业人员;

⑨当年在本县转移的农村劳动者;

⑩其他享受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的人员。

(3)申请《就业失业登记证》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3、社会保险补贴

(1)补贴对象: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

(2)补贴条件:

①对各类商贸、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②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③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职工,且年龄符合“3848”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

(3)补贴标准:按企业(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之和计算;

(4)补贴期限:①应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到退休;

(5)申报程序:用人企业或单位(灵活就业人员个人

申请)按材料要求向县就业管理局申报,经审核后,提交县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研究审批;

(6)申报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4、公益性岗位补贴

(1)申报范围: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或用人单位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①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政府各工作部门和乡镇招录的协理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岗位。

②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县、乡镇、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城市环卫和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③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炊事、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后勤岗位。

④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县实际提出并报经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2)安置原则:录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安置年龄大、技能弱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

(3)安置对象:

①下岗职工中“38”、“48”等就业困难人员;

②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

③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

④毕业后超过半年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⑤失去土地的被征地农民;

⑥失业的残疾人;

⑦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军人和军烈属;

⑧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失业人员;

⑨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4)补贴标准:由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实际岗位工资的差额具体确定;

(5)补贴期限:①应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到退休;

(6)申报程序:①确有用工需要的用人单位向人社部门提出公益性岗位设立申请,由人社部门对岗位设立进行审核认定,符合设立要求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组织考试考核、录用等工作。②经人社部门组织招聘、录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用人单位按材料要求向县就业管理局申报,经审核后,提交县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研究审批;

(7)申报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第三篇:2009年劳保部门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帮助下,**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针对就业再就业目前所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我局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

到企业调查走访,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稳定生产,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3月份,全县提供就业岗位495个,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44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1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90人。城镇失业人员755人,城镇新增长劳动力 4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劳务转移输出1432人(有序转移输出265人),培训失业人员20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635人。

二、经验和做法

促进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抓好促进就业工作,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更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采取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措施:

——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就业稳定。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积极效应,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稳定就业形势,保持社会稳定,目前我县已在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规模性失业,采取了预防、调节和控制的措施。

——支持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保企业就是保就业,通过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帮助企业的各项行政、金融、经济的政策和法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生产。积极采取各种优惠和扶助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根据实际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协商薪酬等措施,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努力。

——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重大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这一文件,我们正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共同推进、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创业服务,用好创业资金,大力扶持和鼓励有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当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就业压力最大,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多渠道实现就业;通过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落实企业减负稳岗、扩大内需、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一对一”帮扶、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

三、存在问题

一是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是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增多。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另一方面是就业困难群体增多。由于就业空间的挤压,就业供求趋紧,导致“4050”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有的企业开工不足、增速下滑,特别是部分资源型企业已经达到半停产状态,企业发展的潜在风险都可能造成就业能力回落、缴纳社会保险费能力弱化等新问题。

三是由于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企业用工需求的减少,职工待岗歇业现象的逐步增多,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四、下步打算

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把就业工作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依靠县委、政府,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服务方便就业五个方面,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到年末,努力实现全县开发就业岗位2000个

(城镇新增就业1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50人、特殊困难群体就业200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500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

——发展促进就业。结合县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发挥重大项目的就业拉动作用。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拉动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各类创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创业人员解决启动资金、降低创业成本,实现成功创业创造良好条件。重点扶持250名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其他有创业能力的个人自主创业,带动600人就业。

——政策稳定就业。强化“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050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他们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通过落实企业减负稳岗措施,稳定一批农民工就业;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支持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提供服务、援助,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再就业。

——培训提升就业。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运用培训补贴政策,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率,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为新增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

——服务方便就业。组织开展“春暖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系列活动。规范劳动力市场,把就业服务延伸到乡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强化服务功能,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失业登记和预警预报工作。

第四篇:关于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了调研组,在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此项工作深入到了相关单位,乡镇和部分企业,通过查、看、问、访等形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X人,困难人员就业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X%,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人,其中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X人。职业培训X人,其中创业培训X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X人,贫困家庭两后生素质提升培训X人(其中县职业中专X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笔X万元,其中涉农涉扶贫X笔X万元。新增创业主体X个,带动城乡就业X人,其中带动城镇就业X人。

二、经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惩,落实就业责任。

我县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一直将其做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列入全县综合绩效考核管理目标。每年初将新增城镇就业指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按月调度完成情况,年终进行考核评分,有力地保障了目标任务的落实。

一是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企业职工得实惠。

2019年,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性支出X余万元。二是积极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随着县园区企业蓬勃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2019年共举办中小劳务招聘会、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等就业供需对接活动X场次,提供就业岗位X个,求职登记X人次,职业指导X人次,供需双方达成就业意向X余人。三是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职能作用较好发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全县X个乡镇和X个社区成立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且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基本达到了基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标准。指导乡镇社区积极开展失业调查、就业援助等活动,多渠道开发服务性和公益性岗位,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韩山社区、武江社区被授予“X省充分就业社区”,南塔社区、成仙观社区、东云社区被授予“X市充分就业社区”。

(二)加强职业培训,突出重点群体,提高就业能力。

一是完善就业培训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省人社、财政部门联合下发的《X省职业补贴培训实施办法》,建立了培训报名管理制度、培训机构认证制度、培训资金拨付使用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技能培训开班审核和教学监管,及时组织结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二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实行不定期抽查和检查评估等形式,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培训质量。三是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组织X人次高校毕业生到县人民医院等X家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参加就业见习,发放就业见习补贴X元。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县将X家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纳入县人力资源市场集中管理,并在各乡镇社区和行政村配备兼职劳务信息员,形成了以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为依托,社会职介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

(三)提升孵化基地,大力扶持创业,放大就业效应。

一是成功争创省级示范基地。

我县创业孵化基地全面落实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为创业人员从创业培训、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创业孵化基地累计进驻企业X家,其中在孵企业X家。2019年在省级优秀创业孵化基地基础上,顺利升级为省级示范孵化基地。二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指导。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大力开展“创办你的企业”和“改善你的企业”培训。加强创业指导服务,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配备X名专职工作人员,组建由X名专家、教授和企业家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提供有关创业政策扶持服务。2019年开展创业培训X人,培训后实现成功创业X人,创业带动就业X余人。三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我县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房租补贴、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培训补贴、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现正在招收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目前有意向进驻企业X家。四是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把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五类”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简化贷款手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实行财政全额贴息。2019年,我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X笔X万元,带动就业X余人。历年贷款回收率达X%以上。

(四)开展就业扶贫,打造就业载体,稳住就业底盘。

一是扶贫培训促脱贫。

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开设家政服务、电脑操作、餐厅服务、电子电器、电动缝纫等专业,培训结业后安排在家政公司、酒店及工业园区等就业安置基地就业,实现就业脱贫。对以种养殖业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我们请畜牧水产及农业、林业方面的专家下乡进行技能指导,有针对性地开设现代种养殖农村实用技术等专业,实施定向培训,并与当地农业合作社联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农村贫困家庭“两后生”,我们在县职业中专进行计算机、网页制作、市场营销、社会文化、玉石雕刻等中长期培训,当前正在培训中,毕业后定点定向安排就业。二是劳务协作架虹桥。与X红海公司合作,依托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劳务经纪人等,及时采集贫困劳动力的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意向和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等相关信息,建立台账,定期更新,动态管理,并安排专人每月对系统内人员信息进行抽查。加强与清远市人社局、X市北湖、苏仙两区人社局对接联系,有序组织县内劳动力外出就业。为X名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X万元。目前我县累计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达X人。三是开发岗位保就业。开发了乡村公路养护、农村保洁、山林防护等338个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了X名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户中没有转移就业且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并发放X元/人·月的岗位补贴。四是扶贫车间助脱贫。把扶贫车间作为推进就业扶贫的主抓手,规范提升扶贫车间建设。支持和鼓励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方式,积极引导优质企业、返乡能人到乡村建立分厂、创建车间,确保每个乡镇建立X以上个扶贫车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以上的扶贫车间按X元/人·月进行奖励。目前认定创建扶贫车间X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X人。其中,X镇X村的X把自己在X的电子厂搬到X镇开办了分厂,车间X名工人中,就有X名贫困劳动力。

(五)提供残疾人就业平台,扶持就业创业,解决生存之忧。

一是扶持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我县先后X个企业被评为全市、县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强培训力度,促进残疾人自主就业。近三年来,通过培训实现残疾人就业达X多人次。三是各用人单位分散按比例就业。我县通过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全县各单位已落实X名残疾人就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

职能部门宣传政策欠深入,而企业负责政务的领导政治和政策意识不强,业务综合素质不高,学习了解政策不透彻,导致优惠政策落实难到位。给就业再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部分企业一线工人缺乏,与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是就业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政策不能全覆盖,如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没有覆盖全部就业困难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再就业工作。

四是基层劳动保障员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各社区乡镇劳动保障站的编制管理权在各乡镇,不在人社部门垂直管理,对政策落地和工作开展存在很大的难度。

五是企业的各种待遇和工作生活环境条件与就业人员要求差距较远,招工和就业困难。

表现为少数企业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工作时间较长(有的长达XX个小时/天)。调研中员工反映:把员工当作是机器人,而工资等待遇较差(有的工种XX多元),其它社保福利都没有,谁会进这些工厂企业。招工时广告所宣传的内容写得蛮好,而现在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些工厂企业又怎么能招到工。即使当时招到了,工作一段时间,员工接受不了这种现状,又走了。他们招不到工,反过来责怪人社等部门单位落实优惠政策不好,服务不周到,企业只想享受优惠政策扶持,而优惠政策中规定的要求条件就不想照办达到,招不到员工,从不找自身原因,甚至还到县领导那里告状。

六是特殊群体就业压力大。

受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萎缩,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而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此外部分特殊群体,如女45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就业再就业难。

七是用工灵活性不强,部分可用的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就业。

如:有的工作可不受时间、地点、性别、文化、年龄等条件限制,只要具有劳动能力就能做的工作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工作甚至残疾人都可以安排,企业还能享受优惠政策。但就是没有灵活用工。

八是创业孵化基地待提升。

创业群体多,创业孵化基地容量有限,孵化基地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或分类建立。

九是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残疾人自身条件的缺陷,社会认识不够重视,甚至存在歧视的现象,他们的就业竞争仍然处于劣势的局面。

四、意见及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

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并深入企业、车间,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促进就业的政策,树立就业和创业典型,通过开展就业宣传周、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进企业宣传服务等活动,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环境,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多方渠道扩大就业。

坚持把促进比较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二、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发挥中小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和金融扶持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容量。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

三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连接省市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效率。发挥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在促进城乡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开展好城乡劳动力管理、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工作。

四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继续加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五是加强就业培训管理。

逐步将职业技能培训推向市场化、社会化,指导社会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定岗式培训等多种模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六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对大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创业者的创业培训,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继续完善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指导基层服务平台开展创业型社区创建活动,对创业者进行跟踪帮扶指导,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七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服务。

引导企业依法依规依政策落实国家省、市、县的相关法律政策,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职工各种待遇,增强人为关怀。实现企业和员工利益双赢的局面,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就业再就业工作上新的台阶。

八是深入开展就业扶贫。

全力推进“六个精准”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重点开展技能培训。按照未转移就业贫困户实际情况,针对群众所需,定制培训计划,开展精准扶贫培训,免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装饰装修、电子电器、茶叶加工、传统种植、养殖等各类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继续落实就业扶贫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健全创业培训、创业咨询、项目推介、专家指导等跟踪服务工作体系。

九是出台涉残就业的法律政策要有刚性。

上级政府出台涉及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政策,要具体细化有操作性,并能落实到位,且具有刚性的条文规定,确保促进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及创业工作得以实现。

第五篇:XX县就业再就业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就业 促进可持续发展

就业再就业工作一直是各级党政高度重视的工作,也是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惠民工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好评。通过各级党政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各级党政必须着力解决的又一重大课题。在此,我结合XX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实际谈点想法。

一、XX就业再就业工作举措和主要成效

XX地处四川东北部,全县总人口68.2 万,劳动力就业总量41.5万,城镇劳动力就业总量6.2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总量35.3万。近年来,XX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紧紧抓住就业再就业工作新机遇,通过加快发展、落实政策、开发岗位、强化培训四轮驱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近年来,XX始终坚持把促进下岗实业人员再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企业改制、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我们按照“四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百分百分之转变产权,百分之百转变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一举改革了经济效益不好的10多户工业企业,在改革的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成功组建了1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改一个企业活一个企业,兴一项产业的目的,通过改革,企业涣发了生机,提供就业岗位8300多个,76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二是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实现多渠道就业。我们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努力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了“一证、一台、一援助”。“一证”即《再就业优惠证》,按照“应发必发”和“简化程序”的原则,明确了《再就业优惠证》审批、发放和管理程序,为5823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对所有办证人员实行了再就业免费培训,执证人员享受税费减免289万元。“一台”即劳动保障平台。全县46个乡镇都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落实了人员编制和经费渠道,配备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先后多次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就业再就业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和乡镇。“一援助”即再就业援助。建立完善了再就业援助机制,将再就业援助对象列入扶贫帮困救助范围,开展了“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送保障、送启动资金、送政策”为主要内容“六送”援助行动,1300多名再就业援助对象相继实现就业。

三是整合资源,强化培训,提高就业再就业人员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先后整合了两所职业高中、民办职业教育、再就业培训中心、扶贫培训中心和劳务培训中心,组建了18个再就业培训基地,其中省级培育基地4个,免费培训人员2783人,培训人员100%实现再就业,特别是缝纫技工培训,订单很多,供不应求,走出了一条产训结合新路子。在2004年12月26日,全市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现场会在XX召开,省领导称赞我县培训工作“突出了特色,创建了品牌,树起了典范”。

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市场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县财政每年拨出50万专项资金,用于劳动力市场建设,按照“新三化建设”要求,竣工建设了一个占地5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购置了计算机,规划了区域网,设置了前台服务区,推行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咨询、保险接续 “一站式”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就业再就业有序开展。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基本经验

通过实践,探索出了就业再就业工作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思想上更加统一,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全县上下坚持以人为本,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保证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二,必须坚持市场就业方针,把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现。近年来,我们积极培育市场就业机制,确立了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本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认真履行了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之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面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夯实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再就业救助,不断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帮助一大批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实践证明,把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正确选择。

第三,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把改革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在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要求,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近年来,我们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先后完成了20多项工业技改项目,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大力引进外资、吸纳内资、激活民资、聚集闲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做法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有效地扩大了就业规模,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第四,必须坚持协同作战的原则,形成各负其责、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靠前指挥,各有关部门恪尽职守、协调配合,努力做到工作责任、政策落实、资金投入、措施保证“四个到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实践证明,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各负其责、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创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是我们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十一五”期间城乡劳动力在就业总量、就业结构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

一是就业总量矛盾突出。2005年,全国将新增就业人员900万,提供就业岗位500万;我省将新增就业人数130万,能够提供就业岗位70万,就业再就业压力很大。作为一个县来讲,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达7400余人,主要由4个方面构成:人口自然增长,每年将新增城镇劳动力(含城镇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1500人左右;农村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每年将向城镇和非农业领域转移3800人;城镇建设征用土地、农转非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300人;因企业改制、破产和经济结构调整,每年将有2100余人需要就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经营城市、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等方式,每年只能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供需缺口达2400个,社会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

二是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将下降5个百分点,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将增长一个百分点,三产业将增长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承载就业人数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综合素质偏低,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城乡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2%,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16%,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8%,有一技之长的实用技能人才约占14%。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三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问题显著更加迫切。受经济建设用地、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将逐年增多。据测算,目前全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100万人。今后3年,每年大约新增50万人。同时,农村劳动力呈现出向非农产业转移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的趋势,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问题显得更加紧迫。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体制性障碍,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任务日益重要和迫切。

四是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截止2004年底,全省已经登记的“4050”等救助对象尚有5.3万人未就业或再就业。全省集体企业和其他非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中,还有约10万人没有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范围。过去几年中,有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已经实现了再就业,目前结存的“4050”等救助对象和没有纳入享受扶持政策范围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将会更大。同时,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全省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失地无业农民,目前结存需要再就业的人数尚有20余万人。据测算,今后3年还将新增近40万失地无业农民。这对扩展城镇就业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是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难度仍然很大。目前,由于就业与失业登记制度尚不健全,有相当一部分尚未就业再就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没有办理失业登记手续,未被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计。按照国家规定,各类企业的下岗职工也未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统计。2004年底,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如果考虑到上述两方面因素,我省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将达到8%以上。随着并轨工作全面完成和失业登记制度的完善,今后3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有可能超过5%,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建议

为有效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扩大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在增加就业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在统筹城乡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在缓解当前突出就业矛盾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确保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1、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同扩大就业的关系,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走出一条经济较快发展与就业稳步增长,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一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扩大就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发展高科技、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培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支柱作用强的重点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就业增长弹性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继续落实鼓励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努力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二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打破市场垄断,简化审批手续,放宽投资领域,拓宽融资渠道,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兴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开辟更加广阔的渠道。三是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社区服务业。目前城镇从业人员中,在中小企业就业的比重已达到60%左右。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就业型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工作,努力开发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等救助对象在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

2、以加强技能培训为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劳动力就业结构失衡、技术工种供求矛盾突出是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强化职业培训,增强劳动者竞争就业能力,就成为扩大就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在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办学发展一批,对运作规范的培训机构加以扶持壮大一批,对基础薄弱、社会效益差的培训机构适度淘汰一批,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竞争、优生劣汰的社会化培训格局。二是强化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管理。要普遍推行政府再就业培训补贴与再就业效果挂钩的工作机制,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政策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训质量。通过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主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指导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市场需要设置培训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力求技能培训与就业有机衔接。三是抓好公益性培训机构的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采取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培训机构为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训以及政府根据培训的合格率和就业率购买培训成果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后的就业率。要将创业培训的对象扩展到高等院校和农村,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抓好对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对文化程度较高、年纪较轻的下岗失业人员重点进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对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人员重点进行家政服务培训,面向社区寻找岗位;对文化偏低、技能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重点进行与劳动密集型岗位相近、紧缺的技能培训。

3、以完善就业机制为保障,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序开展。竞争公平、运行有序、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基础,今后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大力开展人本服务,推行个性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按照扩大就业和强化公共就业服务的需要,将所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免费职业介绍范围。适当降低职业介绍补助的门槛,确保公共就业服务政策落实到位,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二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管理服务等项工作。进一步完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改善工作条件,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使基层平台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逐步建成从省到市到县,直到街道和重点社区互通互联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公开发布系统。

4、以落实扶持政策为推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是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大对欠发达县市再就业资金的倾斜力度。川东北是四川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均耕地较少,每年有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就相应挤占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有限的再就业空间,作为欠发达地区,在抓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上级政府还应加大对这些地区再就业资金的倾斜力度,确保对下岗失业人员扶持政策的全面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与再就业工作的双赢。二要继续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继续加大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的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招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鼓励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探索供销系统或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以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失业人员纳入了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范围。三要认真落实再就业四项补贴政策。落实好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四项补贴政策,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再就业补贴政策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对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政策要研究其实现形式,将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将政策直接落实到他们身上。对再就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政策,采用分段补贴的办法实施。四要突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难点。小额贷款政策按全省1.3亿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的额度测算,可以贷给下岗失业人员应该有6亿多元,目前仅贷出1亿元。这项政策实施空间还很大,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采取配套的政策措施,通过强化创业培训和建立信用社区,进一步简化发放程序和手续,切实解决好小额贷款操作层面的问题。五要继续实施再就业救助。把“4050”等救助对象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点,继续开展走访困难群众家庭,送就业政策、送职业指导、送培训信息、送就业岗位、送生活保障的“一走五送”活动,逐步建立再就业救助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确保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下载关于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政协委员调研我市全民创业、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全民创业和就业再就业 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市政协委员调研我市全民创业、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市政协各位委员,调研组全体成员: 在...........的正确......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存在问题调研思考(5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

    关于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科教组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人才战略,使我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市各界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党......

    我县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对策(本站推荐)

    我县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我县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对策2010-06-29 18:53:4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县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对策我县今年就......

    我县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调研对策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大产业中农业占主导地位,县域内总人口54万,农业人口50.5万。城乡劳动力有35万个,农村劳动力总数32.6万个;全县有各类机关事业单位445个,就业人数210191人,有......

    关于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调研报告5篇范文

    按照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了调研组,在分管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此项工作深入到了相关单位,乡镇和部分企业,通过查、看、问、访等形式进行了调......

    关于2006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XX市委督查室并市政府督查室:按照《中国共产党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查2006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通知》(X委办〔2006〕XXX号)要求,现将我市2006......

    2011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2011年度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田园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