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马光(优秀教案)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播放录像)。请小朋友边看边想,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
二、读读演演,激活情感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指导读好轻声。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读。
3、(示多媒体)花园里有些什么?
(再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自由读,想想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点击“大”“装满”,指导读好)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呀?(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自由读。
(1)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去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什么叫“一不小心”?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
(2)水缸这么大,水又满满的,小朋友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这句话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2、这时,小朋友们怎样了?(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慌了”(点击:慌)就是怎么了?指导读词。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3)(示多媒体)谁来学着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4)表演读这句话。
(5)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①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②还有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事呢?说话交流。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此时,司马光不喊不叫不慌,在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从哪儿看出司马光没有慌?(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示多媒体)从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点击:大石头)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2)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2、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读出高兴、轻松的语气。
4、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三、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
假如你是边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马光救出了小伙伴,肯定很高兴,那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那个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说话训练,再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文以载道的教学目的。】
四、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现在,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教师总结: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五、指导写字:园爬别
1、(多媒体出示)园爬别
指名认读。
2、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
3、学生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笔画。
园:全包围结构的字。教新偏旁“国”字框,写这类字,里面部分不能写得过小,也不能偏在一边,内部要丰满,和四周要靠得较紧。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爬:左右结构。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直撇,张开幅度不能大,与竖靠得稍近,捺张开的角度要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巴”字宜小些,上部与“撇、竖”两笔齐平,“竖弯钩”与“爪”的捺相接,写在竖中线上。
别:左右结构,立刀旁的竖钩起笔要高。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字”习惯。学生写不好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的位置。只有“读”好字,想好笔画位置,才能在写字时做到收放自如。】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1个,仿影1个,临写1个。
六、作业
将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提示)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司马光,最后。
[低年级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强,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说得较有条理。]
过渡: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读,想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2、指名读,交流,相机理解个别词语,朗读句子: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古时候:距离现在很远的时候,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距离现在近一千年前。)、地点(花园里)、人物(司马光和小朋友们)
提示,比较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远处有一口水缸,缸里有水。
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师:是啊,小朋友们在这里玩真是太危险了。<你说得真清楚,相信你能把第一小节读得很好。>
[第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存在的隐患。但发现这些内容要让学生归纳出来有些困难,站起来的小朋友都是读文中的句子。经过思考,修改如下:每个故事都有它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故事是由什么引起的)、经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和结果,读读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哪些内容?]
过渡:司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园里玩,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可你们知
道吗?玩着玩着竟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
2、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指名说,强调“在假山下面”,“大”,“装满水”)一位小朋友掉进这装满水的大水缸里,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呢?(指名交流)
[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缸”是为了让学生再次进入到情境,感受掉入水缸的小朋友的危险。]
3、是啊,这时的情况十分危险,真是“千钧一发”(出示词语,领读)突然发生这们的意外,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4、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
(1)他们会怎么喊呢?
(2)小朋友们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来帮忙,急坏了的小朋友还可能会怎么做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3)小朋友们真是急啊,你们看到这们的情景心里急吗?那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一小节。(自由读,指名,男,女,齐。)
过渡: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读读第三小节,把写司马光动作的词圈出来。(教师指导)
2、指名说说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师圈写动作的词。)
3、比较句子:
司马光没有慌,他拿起一块大石头,砸那口缸。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低年级学生要他们独立找出一句话里的重点字词,比较困难,把重点字词点出来,通过对比,学生比较容易感受到重点字词的作用。]
4、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1)指名。
(2)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3)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5、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小朋友们,你们此时的心情怎样?(放心,轻松)(男、女生读。)
五、总结全文
1、小朋友被救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可多亏了司马光了,谁来夸夸司马光?(出示:司马光,你„„)!
2、司马光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一点也不慌,我们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形容(出示:“临危不惧、从容不迫、方寸不乱”领读)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办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出示:“多谋善断”领读)。
3、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4、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齐读全文。)
[“多谋善断”这个词语是指“很有智谋,又善于决断。”课堂上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可能司马光在当时也想到了,这是他的有智谋,但这些办法中用石块砸缸在当时是最好最有效的,司马光善于决断,总结下来,司马光是个“多谋善断”的人。可以看出重点是在办法的好坏、是否有效上,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在对比中突显司马光的“多谋善断”。修改如下:
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办法,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出示:“多谋善断”领读)]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司马光图片)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呀?齐读课题《司马光》。
2、通过昨天的学习,谁能说说司马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聪明、机智)
3、今天呀,聪明机智的司马光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挑战吗?
(1)我来猜字谜:
“犬”字上面两个口。()
“元”字掉在框框里。()
另有立刀旁。()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
(2)我会读:
(出示生字词)
假山大水缸装满 爬上 一不小心 掉进 别的 慌 哭喊搬起
使劲砸 流了出来得救
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二、精读训练
1、今天,司马光将带我们一(4)班的小朋友穿越时空,一起到古时候的花园里去看一看,大家想去吗?(出示图片,播放flash课文朗读课件)
2、我会填:
(1)课文讲的是司马光 的故事。
(2)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很危险,是因为()
①缸里装了水。
②水缸很大,缸里装满了水。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比较句子:
①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水缸,缸里装了水。
②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好?(句②说法好)为什么?(如果是小水缸,小朋友能自己爬上来;如果缸里没有水,或是有水也不多,小朋友掉进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正因为是大水缸,而且里面装满了水,那小朋友掉进去就有生命危险了)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可能发生事情的危险因素。
4、复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你能说一说第一节讲了些什么吗?最好能用上一下几个词语。
古时候司马光花园假山大水缸装满
5、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图)瞧,小朋友们玩得兴高采烈,完全没有想到危险就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自读第二节。
(1)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读第一句)
板书:爬(师范写,生书空,齐读)
(2)他爬到了哪里?后来呢?板书:掉(师范写,生书空,齐读)
(3)掉进了哪里?他爬上了假山,怎么会突然掉进水缸里的?
(一不小心,指导读)师评价:(哦,太突然了,你根本没想到。你确实不是有意的。哎哟,你太不小心了。)
(4)他一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会有怎样的危险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装满了水的大水缸)那他掉进了这样的水缸里,会有怎样的危险?
(5)如果当时你就在场,看见你的同伴掉进了水缸里,你会怎样?(着急、担心)(指导读第一句)
(6)这样一件紧急的事发生后,除了司马光以外,其他小朋友是什么反应?
①慌 板书: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
②具体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呢?(出示第二句,自读,用“”画出来)
a哭哪个小朋友哭了?为什么哭?(急、没有办法)
b喊 他会喊什么呢?
(救命啊)这个小朋友的命就在缸里呢,不赶快救出来,他就没命啦!谁来喊?
(快来救人啊)时间就是生命,晚一步就来不及啦!谁来喊?
(有人掉进缸里啦)可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干着急!谁来喊?
c跑去找大人
为什么要找大人?(救人)哦,他们惊慌失措,一点主意都没了。
为什么要跑着去?(时间很紧)稍微慢一点,这孩子就可能被淹死。
③读第二句,读出“慌”。(师范读,个别读,齐读)
(7)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这危急时刻,只有一个人没有慌,那就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请用 “”画出写司马光的句子。
板书:司马光 没有慌
(2)(出示句子)比较不同: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a司马光为什么要用大石头呢?(缸大而且很硬)
b司马光为什么要使劲砸呢?(时间很紧)
你能模仿一下司马光的动作吗?
(3)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
老师这儿有个成语讲的就是司马光聪明而且果断(出示:多谋善断)
(4)你想做一做多谋善断的司马光吗?(个别读、齐读第一句)
(5)出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对比读,思考:你还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用板书启发)(冷静)
老师这儿还有几个成语讲的就是司马光冷静、镇定(出示:方寸不乱、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6)出示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7)引读:水缸······,缸里的水······,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8)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生自由讨论。(师评价:你还是挺镇定的、方寸不乱;好主意,你真是多谋善断。)
如果你是被救出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9)让我们来夸一夸司马光。
出示句子:司马光,你真!
7、回顾课文
我会填: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玩,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其他小朋友,司马光没有,他搬起,使劲那口缸,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8、总结
当我们遇到了紧急情况时,要学习司马光方寸不乱、多谋善断的品质。
(1)播放儿歌《司马光》视频。
(2)我们一起来编个儿歌来称赞司马光。
老师说前半句,大家来补充后半句,看谁说的好。
古代孩子,-----(司马光)
遇到危难,-----(不心慌)
举起石头,-----(砸破缸)
救出朋友,-----(真勇敢)
9、作业
(1)照样子填空:
一(只)鸟
一()石头一()水缸
一()花园一()假山
一()孩子一()朋友
(2)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10、板书设计:司马光
爬掉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司马光没有慌
聪明机智
第二篇:司马光优秀教案十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找()候()司()园()划()后()丝()圆()掉()流()使()爬()桌()留()是()爪()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二、搭配词语。一座水缸找石头 一口石头砸大人 一块假山搬水缸
第三篇:司马光教案 - 副本
《司马光》集体备课教案
肖文阳光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鄢旭修改为:找出对应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熟悉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课件出示司马光小资料)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出示要求)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3、指导学生看图。(出示问题)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文)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课文)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鄢旭修改为: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课文)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兴奋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出示课文)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出示课文)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出示课文)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练习。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布置作业。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碰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鄢旭修改为: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板书设计: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布置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第四篇:《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感悟司马光优秀的品质。懂得安全的重要。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感悟司马光优秀的品质。懂得安全的重要。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故事激趣:看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知道这幅画上的故事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淹没在水中。孩子们都吓得丢下水里的孩子跑了。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2.有谁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吗?
司马光砸缸
3.对,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复姓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进而认识到“司马”是复姓。
三、检查预习。
1.读生字。
司 庭 登 跌 皆 众 弃 持
2.听写词语。
司马 庭院 登上 跌倒 皆是 众人 丢弃 保持
四、学习新课
(一)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老师的停顿。
2.教师带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字词间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小组汇报朗读课文。
5.全班齐读课文。
(二)认识文言文,并解读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呢?
2.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学习手册及教师课件出示的注释解读课文。
3.司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5.教师说一句白话文,学生说一句相应的文言文。
6.学生两人一组,一个说白话文,一个说相应的文言文。
7.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8.学完本课,说说你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什么?要从落水小孩身上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六、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板书设计:
第五篇: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结合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及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遇事冷静思考的好品质。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你准备怎么读?
(4)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齐读全文,释疑。
板书设计: 小朋友
慌了
哭 叫 喊 跑
司马光
没有慌
举 使劲砸
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