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民联办小水电考察报告
江西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民联办小水电考察报告
陈本超
〔内容摘要〕 通过对江西省铜鼓县农村小水电发展的考察,结合六盘水市的现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农村小水电的建议。
〔关键词〕 江西 水电 红苏村 水资源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地方电力局
2005年11月上旬,贵州省地电企业协会组织全省地电企协成员单位,赴江西省考察学习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民联办小水电的经验,实地考察了铜鼓县红苏村农民联办小水电现场。由此提出了六盘水水电开发及资本金筹集的建议。
一、江西省小水电发展基本情况
江西省是举世闻名的革命老区,铜鼓县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地方。近年来江西的经济发展较快,小水电的发展别具特色,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江西省小水电体制、农网两改一同价的实施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中国电力体制及小水电建设发展,基本反映了我国各个时期小水电发展的状况及重大变革。
江西省国土面积16.92万km²,总人口4230万人,国民生产总值4000亿元,全省主要有五大江河水系(赣江为贯穿全省的第一大河),总理论蕴藏量684万kw,可开发量630万kw,已开发160万kw。全省99个县有66个由小水电供电。“七五”期建成全国第一批初级电气化县9个;“八五”期建成全国第二批电气化县16个;“九五”期建成全国第三批电气化县20个;“十五”期建成全国第四批水电农村电气化县10个。“八五”以来建成初级电气化县45个,中级电气化县10个。1999年实施“两改一同价”、农网改造、农村供电体制改革、小水电网与国网农电的改制重组,小水电占股份40%,电网企业占股份60%,供电部门管电网,地方办电源,小水电全部上网,上网电价0.18元/kW·h,送广州、浙江电价可达0.3元/kW·h,对地方兴办小水电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政府引导、农民自发开发小水电
近几年来建设的小水电站基本都有农民参股,全省有135座15.04万kW新建小水电中有70座大约3万kW有农民入股,农民直接受益。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1、加强水资源管理,对水资源有偿使用立法。对农民开发水资源进行市场化研究,优化配置、有偿转让或拍卖。
2、规范管理,从流域规划及管理上进行指导。“十一五”期的小水电开发规划要求农民要有一定的入股比例。对农民办电收费问题进行研究、引导、扶持、帮助。
3、加强对农民兴办小水电的领导,规范电站管理。关键是抓好电站安全运行及防洪问题,确保公共安全。
4、投资多元化。对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兴办水电的,政府给予引导、协调、帮助、给政策。成立农民办电协会(赣州农民办电协会已成立)和《小水电行业协会》来管理农民集资办电。
5、开发商申请开发水电站,先与电站所在村组签定开发协议,水务局再审查是否符合开发规划,再按规划和建设程序进行审批开发,没有和村组签定协议的不予审批立项。先开发水头高,技术条件优越,单位投资5000元/kW以下,电能投资1.2元/kW·h以下,投资回收年限不超过10年的项目。
三、铜鼓县农村小水电的发展
铜鼓县系赣西北边陲,与湖南浏阳、平江县接壤,全县辖3乡6镇13.7万人,区域面积1548 km²,森林覆盖率达86.4%,年平均降雨量1733mm,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9.02万kw,可开发量6.46万kw,人均拥有水电资源471瓦,是全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达标县。
1999年农网改造后,由供电部门管网,小水电丰水期上网电量及电价过低,难以维持正常运转,而枯水期地方及老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又得不到保障。电网购入电价0.45元/kW·h,县电价0.56元/Kw.h,而小水电上网电价才0.18元/kw·h。
铜鼓县委、县政府重视发展小水电,提出走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路子。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发动职工集资修建变电站及供电网络,发展供电市场,向江苏、浙江、广东送电,效益明显提高,从而站稳了脚跟。“十五”期间铜鼓被列入全国第四批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名单,县水务局把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一项主要的中心任务来抓,提前一年通过达标验收。近两年来,铜鼓县农民和城镇居民参股建设的小水电站达42座,启动民间资金8000多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60个,解决从业人员380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1200人。全县农村小水电装机4.02万kW,年产值2160万元,小水电产业每年带动人均增收180元,年创利税千万元。
四、红苏效应
红苏村位于铜鼓县大段镇南端的崇山峻岭之中,距县城40余公里,该村总面积25km,共有5个村民组98户486人。2001年,村委会经研究认为:红苏村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小水电是红苏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新亮点。经勘测,红苏河多年平均流量1.5m/s,落差集中,可开发小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达1700kW,年产值可达400万余元,是林业收入的4倍,人均水电纯收入可达5800元。
2001年秋,村主任欧阳淼生率先拿出自已的全部积蓄,联合两户村民投资68万元,在自家门前修建第一座农民股份制电站——红苏电站,装机260kW,于2002年6月建成发电,发电6个月的电费收入就达12万元,经济效益良好,“红苏效应”从此诞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马引来万马奔”。红苏电站的顺利建成和良好的投资回报,使本村开发小水电的热潮高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红苏村已建、在建水电站发展到7座,总装机3450kW,建成后年发电量1250万kW.h,年电费纯收入可达150万元,全村人均“小水电”收入3000余元。全村98户486人中参与小水电开发的农户47户256人,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直接由农民变成了懂发电技术的水电从业人员,该村由原来靠山吃山的林业村变成了借水发财的水电村。鸿家一级站450kW,二级站400kW,由11户农民集资联办,每户集资9万余元,2005年上半年已户均分红1.3万元。
五、“红苏效应”的启示
1、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开发小水电,保持了生态环境,涵养了水土,保护了水源,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启动民间资金。采用农民入股的方式开发小水电,不但地方得了税收,而且股民也得到了红利,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
3、认真研究国家对小水电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产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指导下,配套地方具有操作性的兑现政策,使合法投资者具有安全感,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4、成立小水电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内部管理及协调、沟通、咨询、调研的作用。政府部门依法审批、搞好服务,减少行政干预。
32六、对六盘水市水电开发及资本金筹集的建议
1、电站资本金筹集问题:
江西省铜鼓县在“红苏效应”的启示下,一个13.7万人口的小县,近两年启动民间资金8000多万元,农民和城镇居民参与集资入股建设小水电站42座。红苏村是一个98户486人的小村,从2002年6月红苏电站投产后的三年时间里,共开工建设7座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450kW。笔者认为他们的条件并不比六盘水好,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值得借鉴。
2、水能资源的开发权问题。水能资源是可再生的廉价能源,属国有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涉及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果开发不合理或被开发商(投资者)占有,在水资源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势必引起今后长远的供水矛盾。因此,对开发方式和规模必须慎重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供需关系。再则,因水资源属国家所有,无论单位、企业、集体、个人开发都必须限期定量有偿使用,随意授权将导致投资者对国有水能资源的长期无偿占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这方面应吸取外地的经验,对多年占有资源开发权而未开工的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第二篇:xx年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xx年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大别山腹地。
辖19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72万,国土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万亩。全县有灌河、白露河、史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728条。大、中、小型水库127座,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31万千瓦,可开发量4.44万千瓦。截止xx年底,已建小水电32座,总装机1.34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0%。二、电气化建设情况
电源工程建设,主要对已建的鲇鱼山、铁佛寺两座水电站实行技改增容,工程投入建设专项资金496万元,共增加容量900千瓦,改善装机6450千瓦。电网工程共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4097万元,新建、改造农网线路4963.3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1条,长48.4千米,10千伏线路742.64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4172.25千米;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配电变电器台区1236个,新建mls系统和通讯数传系统。
“xx”规划实施后,全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电网结构更趋合理,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用电指标均达到《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xx)。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电气化县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xx”期间,共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道路85千米,架设通讯线路15千米,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6万人,解决32.2万人、73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农村用电、饮水、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我县南部深山区的长竹园乡,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农村户通电率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该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水能资源得到逐步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乡户通电率达到了98.6%,在水电开发中修筑道路85千米,受益村庄32个,从根本上解决1xx户农民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产品运出难的“三难”问题,结束了当地农民肩挑背驮的历史,为农村的土地、矿产、旅游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xx”电气化建设,城乡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用电交费由原来的平均1.16元/千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0.53元/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63元,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1790万元;二是在电气化建设中,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支持农民以土地、劳力、材料和“相关补偿”等入股办电增加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务工,优先吸收有文化的农民在电站、电网企业当工人;四是支持乡村集体办农村水电,壮大集体经济,降低农村水电电价,促进农民减负增收。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人均增长646元。
(三)发挥了水电优势,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山区贫困县,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电气化县建设利用农村水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增强了农村造血功能,带动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0671万元,到xx年达到3xx3万元,平均增幅13.6%,是“xx”期间年均增幅的1.55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8.5个百分点,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县财政收入达6806万元,增长14.9%,水电农村电气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县财政增收,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用电秩序
通过电网工程建设,全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安全、经济、可靠供电的要求,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并建设了与电网规模相适应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时,对旧的农村用电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农电管理、收费、服务实现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统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电量、电价、电费“三公开”,每月公布上墙,较好地杜绝了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
(五)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电气化县建设解决了我县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特别是深山区的群众在发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得到实惠。山区群众利用小水电开展以电代柴,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有效地控制了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一年减少薪炭林用量43.2万立方米,保护森林面积10.8万亩。xx年我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金刚台、黄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电气化县建设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三篇: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管理办法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管理办法
发文文号:水规计[2001]548 号
发文部门:水利部
颁布日期:2001年12月30日
实施日期:2001年12月30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农村水电供电区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完善和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确保国家下达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早日完成,水利部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进一步深化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是指纳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用于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的中央财政预算内(或专项)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及县(市、旗、区)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管理。
第二章 项目前期工作
第四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做好前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对于省列基建工程需经省计委审批可研,省水利厅审批初步设计后方可开工建设。尚未完成审批程序但因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需抓紧建设的子项目,要严格按照流域规划和电网规划,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要努力提高电气化县建设中的科技含量,积极引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高效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提高水电行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审批的图纸施工,达到施工图的设计深度,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须备有一定超前量。
第六条 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项目前期工作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程、规范,达到规定的工作深度。
第七条 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项目责任主体按照国家规定列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克扣、虚列前期工作费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首先要保证地质勘测、测量和设计的开支。
第三章 项目安排原则
第八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基本建设项目安排应当遵循开发当地中小水电优势资源,培育当地优势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既解决当地用电问题,又形成自身造血机能,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原则。安排中央财政预算内(或专项)资金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有关部门已经批准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规划项目。电源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江河综合开发、治理的统一规划,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第九条 使用中央财政预算内(或专项)资金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履行审查审批手续,落实工程建设条件、工程建设资金和施工建设计划,保证工程按期建成。
第十条 使用中央财政预算内(或专项)资金进行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别以省级、市(地、州)级、县(市)级水利部门作为项目的责任主体,相关水电企业作为项目法人,以保证国有资产资金的保值增值。
各有关地方政府要成立专门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政府的有关领导同志担任,办公室设在相应的水利部门。各级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电气化县项目建设的领导,负责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配套资金以及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保证电气化县建设的全面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有关电气化县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一)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资金按投资来源和管理阶段,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二)专款专用原则。用于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必须按规定用于经批准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三)效益原则。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必须厉行节约,降低工程成本,防止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二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水利基本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筹集、拨付、使用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决算、监督和考核分析工作;加强工程概预算(结)算、决算管理,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第十三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所需投资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省级财政补助与中央财政补助一般为2:1,特别贫困地区不得低于1:1。地方与中央安排的资金应同步到位,做好各渠道资金的衔接工作。凡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差的地方,水
利部将按上地方配套资金实际到位情况比例安排中央资金。
第十四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包括:
(一)中央补助投资(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或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
(二)用于水利基本建设的水利建设基金。
(三)各种扶贫资金和用于水利的其他资金。
(四)自筹资金。
(五)其他资金。
第十五条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的经营性项目,筹集资本金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财基字[1998]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项目质量管理
第十六条 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建设要由项目的责任主体和项目法人代表负责项目质量,明确由法人代表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如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还要追究法定代表人和相关行政领导人的领导责任。
第十八条 项目法人必须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认真组织工程建设,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竣工验收等制度。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省级水利厅(局)要加强对项目的检查监督,水利部将组织专家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将追究当事人、责任人和有关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要编制资金完成情况报表,按有关规定定期向水利部门上报。省级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在每年年初负责将上一的项目综合完成情况和当年中央的水电农村电气化资金安排建议计划报水利部,否则,当年中央的水电农村电气化资金不予下达。
第二十一条 各级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领导小组要对项目质量、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六章 项目的考评、验收及建后管护
第二十二条 在项目实施阶段,每个项目单位都要填报考核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作为下投资的重要依据。对个别不具备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条件的县(市),各省(区、市)要及时提出调整和替补方案,以保证国务院部署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二十三条 项目综合完成情况,包括地方配套资金、技术方案、工程进度、领导机构、工程效益等材料,年底由水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报上一级水利部门。
第二十四条 电气化县建设竣工,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及时组织自验,具备验收条件后,由县政府向省级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委托省水利厅、省计委组织对电气化县进行验收。验收结果报水利部,水利部将组织进行抽查。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后,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项目验收总结报告等资料要及时报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局备案。
第二十六条 项目法人对竣工的项目要尽快制订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七章 其它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相关规定不一致的,按国家新规定和办法执行。第二十八条 地方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上述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南京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诸城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胶州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诸城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胶州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南京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两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两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社区建设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村民捐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南京市栖霞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并将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近3年来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起了39所村级文化大院,10个社区建起了“文化一条街”。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村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南京市制定出台了《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村委会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村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五篇: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一、江苏、山东两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山东两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快,城乡一体化水平高。近年来,两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创造了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许多新鲜经验。主要做法概括起来有: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平台,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着眼于改革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按照“一村一社区”、“几村一社区”的模式,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各有创造,各具特色。一是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力量。XX市采取“一村一社区”模式,以建制村确定社区范围,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每个社区设立社区公共服务站,为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承接政府延伸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采取招聘制,接受社区党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同时,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各类民间组织,广泛开展各项社区服务。二是依靠乡镇行政推力。山东省XX市以乡镇撤并前的原乡镇或中心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社区,实行“几村一社区”的大社区制。按照邻村共建共享、优化空间布局、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中心村和服务范围,把服务半径控制在2—3公里,涵盖3—5建制村、1000户—3000户。在中心村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在村设立服务代办点,社区服务中心(站)人员主要是乡镇下派干部和原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三是发挥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作用。山东省XX市以单一建制村为基础建立一个社区,依托村“两委”,设立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服务工作。XX市的做法有利于资源整合,防止资源浪费,但易于造成村级自治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力弱化和“空心”化,XX市的做法发挥了“两委”作用,但容易出现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XX市的做法较好的解决了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自治的方向问题,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社会发育不良的地方,推行难度较大。
(二)健全机制,不断增强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两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体制。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两省5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区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了办事机构,加强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两委主办、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两省各级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预算及时足额拨付社区建设经费,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以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以村民捐助、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XX市XX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公共财政的投入方向,重点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并将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干部待遇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投入超过1000万元。山东省XX市李哥庄镇近3年来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建起了39所村级文化大院,10个社区建起了“文化一条街”。三是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社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会”(社区支委会、村委会)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专业工作者、志愿者为骨干,以民间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撑机制。四是建立了规范化考核评估机制。两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考核、完善群众评价和社会各界以及舆论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绩效评估机制。XX市制定出台了《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对村委会的职能事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分值,每年组织考核验收,提高了全市社区支委会、村委会工作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