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卷A
《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卷A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D、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2、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在„„„„„„„„„„„()
A、党的十二大上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D、党的十五大上
3、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A、A、实践标准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D、生产力标准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党的十三大的召开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D、基本原则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
C、改革开放D、人民群众政治和利益的统一
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A、发达国家水平B、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发展中国家水平D、世界先进水平
1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干预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D、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
A、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
1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D、钓鱼岛问题
14、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
A、A、反对霸权主义B、反对帝国主义
C、维护世界和平D、独立自主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
A、A、计划化B、全球化
C、国际化D、现代化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
A、A、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B、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内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E、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2、和平与发展„„„„„„„„„„„„„„„„„„„„„„„„()()()()()
A、A、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B、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C、C、是世界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D、D、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E、这两个问题也就是东西南北问题
3、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A、社会主义道路
B、B、人民民主专政
C、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E、依法治国
4、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教育要„„„„()()()()()
A、A、面向现代化
B、B、面向国际
C、C、面向世界
D、D、面向未来
E、面向全国人民
5、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始终代表„„„„()()()()()
A、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B、中国社会发展目标
C、C、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D、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E、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 × ”,每小题1分,共8分)
1、社会主义本质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5、当今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和平问题。„„„„„„„„„„„„„„„„„„„„„„()
6、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7、邓小平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
8、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16分)
1、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五、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邓小平对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哪些新贡献?
2、简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题共15分)
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第二篇:大工《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试卷(A)
绝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09年3月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题一
考试形式:开卷试卷类型:(A)
☆ 注意事项:
1、本考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必须答到试卷答题纸上,答到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试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卷I(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是()
A.“科教兴国”
B.“以德治国”
C.“依法治国”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是()
A.公有制性质
B.私有制性质
C.混合所有制性质
D.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A.必要的补充B.有益的补充C.重要的组成部分D.组成部分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生产力
大工《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题一
B.发展生产力
C.实现共同富裕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5.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D.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8.“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先是从解决什么问题开始的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问题
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B.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D.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1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大工《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题一()()()()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我国现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发展是目的B.改革是动力
C.改革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D.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2.“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个长期不变”,是指台、港、澳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A.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经济结构不变
D.外交权不变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
B.违法必究
C.执法必严
D.有法必依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爱国主义基地建设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
大工《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题一))))(卷II(主观题部分)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观点正确,言之有理。)
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共同富裕就是要同步富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结合我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大约要经历100年左右的时间?
2.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简要说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19分)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概论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邓小平理论概论》 期末考试A卷(开卷)
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考试注意事项:
独立完成,学习体会雷同成绩0分;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应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谈谈学习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的体会。(50分)
(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西方文明。以五代领导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遵循,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并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中的具有独特魅力、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摆脱了任人欺凌的悲惨命运,摘掉了一穷二白的落后帽子,走上了独立自主、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昂首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命题的提出到历史性飞跃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此,无数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中得到了启示,开始尝试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工人阶级为依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式明确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通过革命实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逐步认识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在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的结果。土地革命战争前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开始形成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代表的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在理论上
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遵义会议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内容涉及哲学、统一战线、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等各方面,特别是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阶段。伴随着中国革命决定性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关于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十大军事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军事理论的新发展,关于政策策略理论的新发展、关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并提出以苏为鉴,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但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毛泽东却逐步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误入歧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曲折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曲折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显著标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二次伟大变革时期,是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分析世界发展大势,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是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目标是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这与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提出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一宏伟目标具有开创未来的伟大意义,以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应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的基本问题,我认为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圆什么梦”的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毋庸置疑,决不能改旗易帜。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
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以总书记为代表的第五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稳步发展。
(三)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源于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只有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证明,这个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只有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有光明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制度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的自信来自于我们强大的实力。中国从以前积贫积弱到如今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引发全球瞩目。我们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一片哀鸿的境况下逆势上扬,靠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思历史,对照现实,中国的问题还是得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我们理应充满自信。只要我们坚定道路,振奋精神,踏实干事,“中国梦”就一定会早日成为现实。
二、如何理解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谈谈学习体会(50分)
(一)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也曾出现过几个加速发展的阶段,1957年城镇化率达到15.4%。由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限制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成了从那以后相当长时期的重大政策,由此而使城镇化的进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到1978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4.3%,而城镇化率只有17.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城镇化进程出现加快的势头。1978年到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2%。22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83个百分点。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生产总值的70%、全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集中在城市。但是,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水平依然处于滞后的状况。据世界银行资料,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比同等人均GDP国家和地区低11个百分点,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大量农业劳动力长期滞留在农村,基本靠手工劳动,使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只相当于美国的6%。同时,2/3的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购买力低,农村市场打不开,已成为影响扩大国内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发挥的重要矛盾。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基本完成工业化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应该达到50%以上,即城镇化率应该提高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由于这个幅度还低于前22年年均提高的幅度,所以这个指标是留有余地的,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理论界有一种意见认为,本世纪头20年我国城镇化率还可以定得再高一些。理由是,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期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例如,韩国从1967年到1987年间城市化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日本从1966年到1987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今后20年,也是我国工业化加速阶段,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会相应加快。但是,我们必须充分看到我国农村有8亿人口,新增人口主要在农村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尽管城市人口增加近3亿,但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多少。农村劳动力在向非农产业转移了1.5亿左右的同时,务农劳动力还增加了4000万。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15亿左右,到那时即使城镇化率达到50%,农村人口也还有7.5亿,也就是说,就绝对数来看,20年只比目前净减少5000万。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口减少的难度很大,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只能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有限,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实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环境脆弱、地区差异大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因此,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既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走高消耗、高排放、城乡分割、缺乏特色的传统城镇化老路,也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而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各地区实际的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多元化、渐进式、集约型、和谐型、可持续的城镇化。它不仅要具有中国特色,而且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城镇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传统的城镇化战略和模式的彻底扬弃。
(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以城镇化为最大特征。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近10%,同期城镇化率由17.9%升至51.3%。城镇化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互为因果。改革开放的过程,正是城市形成和范围扩张的过程,也是生产要素和商品打破壁垒自由流动、聚集,并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过程。得益于城镇化产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企业享受到较低的资金和劳动力成本,以及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通过不断满足巨大的国内外需求,实现高速增长。就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对应关系而言,按照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一国的工业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60%;工业化率达到40%时,城镇化率一般在75%以上。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率接近40%,但城镇化率才51%。这种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背离,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和必要性依然较大。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是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包括1.6亿的农民工;若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中国城镇化率届时将提高至60%以上,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城镇化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消化工业化的过剩产能,房地产、家电、汽车、家具等耐用消费品销量提速。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从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走渐进式、生态型、集约型、融合型、和谐型、多样型城镇化之路。
一是走渐进式城镇化道路。各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合理有序流动,科学把握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和节奏,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相适应,防止出现超越承载能力的“过度城镇化”。
二是走生态型城镇化道路。确立新的城市生态观,实行绿色发展战略,推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建立绿色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镇、生态园区、生态企业和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良好人居环境。
三是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坚持资源节约,大力推进土地、能源、水资源等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镇、低碳型城镇和紧凑型城镇,提高城镇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走融合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统筹的理念,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的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城乡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格局。
五是走和谐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和谐理念,切实保护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各种正当权益,促进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加快城中村、城市危旧房和边缘区改造,建设平等、公正、安全、宜居的和谐型城镇。
六是走多样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有序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充分发挥各地优势,突出城镇的特色,包括城镇文化、建筑风格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的多样型城镇化格局。
第四篇:管理学概论模拟卷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试题卷
2006—2007学年冬学期(冬考)
A卷 课程代码名称__管理学概论__________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专业(层次)______________学号姓名___________
请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上一律不批改,责任自负。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泰罗是最早从组织的角度系统地研究管理并提出著名的十四条管理原则的学者。
2、领导只要有权,下属自然会跟从。
3、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表现为反比关系。
4、管理的首要职能是领导职能。
5、认为人的动机强度取决于他对某种行为结果实现的可能性和相应奖酬的重要性的估计的 激励理论为公平理论。
6、组织目标的确定以提高效率为基本前提。
7、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他是否有直接下属。
8、在行为科学发展阶段,梅奥所做的著名实验研究是霍桑实验。
9、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的关系是“参谋建议,直线命令”
10、因事择人是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11、“神秘化的组织”行使权力的方式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
12、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依次是:生理、社交、安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
14、管理既要追求效益,也要追求效率。前者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则是正确地去做事情。应该说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15、有些因素既可以是保健因素,也可以是激励因素。
16、管理的艺术性指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17、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协调。
18、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且也要对下属的工作负责。
19、科学管理所要做的一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0、组织文化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最早从组织的角度系统地研究管理并提出著名的十四条管理原则的学者是()。
A.泰罗B.福特C.法约尔D.韦伯
2、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表现为()。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同比关系D.不确定关系
3、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工作B.组织工作C.领导工作D.控制工作
4、认为人的动机强度取决于他对某种行为结果实现的可能性和相应奖酬的重要性的估计的 激励理论为()。
A.需求层次理论B.双因素理论C.公平理论D.期望理论
5、一般地,人们将管理幅度大、组织层次较少的组织称为()
A.弹性组织结构B.有机组织结构C.扁平组织结构D.锥型组织结构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科学管理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内部招聘的优缺点是什么?
3、一名合格的管理着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4、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组织目标有何特点?
四、论述题(15分)
1、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做好组织工作
五、案例(15分)
《副总裁要辞职……》
坐在上海飞往深圳的航班上,瑞鹏公司总裁郑建军心事重重。今天,他在苏州参加企业
家论坛时,接到公司副总裁陶亚飞的辞职电话。郑建军立即提前赶回深圳,并和陶亚飞约好
当晚在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的骏豪轩碰面。
瑞鹏的主导产品是电源适配器,在这个行业,大大小小的企业走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路,比的也是各自的运营效率。以前,郑建军为公司的运营伤透了脑筋。三年前把陶亚飞招
纳至瑞鹏旗下后,公司运营效率蒸蒸日上。而且陶亚飞很有创新意识,目前他就和他的副手
吴江龙领着一帮人马在攻克GMX项目;一旦这个项目成功,公司产品的不良率和运营成本
都会大幅降低。陶亚飞在这个关键时刻辞职,对瑞鹏会有不小打击。
在骏豪轩,陶向郑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他的辞职原因是“累”。对陶不愿吐露真实想法
并且去意已决,郑建军感到很是失望。和陶分手后,郑建军立即打电话给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薛绍安,约好第二天在公司商量如何应对陶辞职这件事。
薛绍安对陶亚飞的离职并不感到特别意外,早在一年前,他就已经察觉到了郑建军和
陶亚飞之间的芥蒂。当时,公司打算派陶亚飞到苏州筹建一个工厂,但陶亚飞拒绝了这个重
任。郑建军对此很不满,自那以后,他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扶持陶亚飞了。不仅如此,半年前,郑还当众向陶发难,弄得陶有些心灰意冷。
薛绍安告诉郑建军,他怀疑陶亚飞离开瑞鹏后会跳到竞争对手海兴那儿。郑建军大为
惊讶,一怒之下,他想起诉陶亚飞泄漏商业机密。但公司法律顾问何庆认为,瑞鹏没有和陶
亚飞签订竞业禁止条款,而且目前也没有证据说明陶亚飞向海兴泄漏了瑞鹏的商业秘密,因
此,即使打官司也没多少胜算,他建议今后招聘关键人员时签订竞业禁止条款。但此建议遭
到了薛绍安的强烈反对,因为在瑞鹏所处的这个行业,几乎没有哪家公司会和员工签订这种
协议,这样做会削弱瑞鹏对人才的吸引力。
让薛绍安最为着急的是谁来接陶亚飞手上的这一摊子事,吴江龙虽然自始至终都参与
了GMX项目,但他的能力不如陶亚飞,而且薛绍安还担心如果陶亚飞去海兴的话,吴江龙
和其他项目组成员会跟着陶亚飞走。郑建军本来是坚决推举吴江龙来接受GMX项目的,但
一听说“吴会跟着陶一起走”,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讨论中,公司董事会元老级人物——谢启东给郑建军打来电话,陶亚飞要走的消息已
经传到了谢的耳朵里。谢对陶离职一事很不满,因为在大多数董事眼里,陶亚飞是公司的顶
梁柱。随后,薛绍安又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向员工解释陶离职原因?郑建军建议,就说陶亚飞能力不适合公司发展需要。薛绍安立即反驳了这个提议,因为业内人都不会相信
这个理由。
在去和摩托罗拉的人商讨双方下半年合作事宜之际,郑建军又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新问题:
陶的离开会不会影响日后与摩托罗拉的合作?
阅读以上案例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7分)
2、作为公司总裁在对下属的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6分)
3、请你运用激励的有关理论,讨论公司应对陶亚飞这样的员工该怎样有效激励?
(7分)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标准答案
2006—2007学年冬学期(冬考)
A卷
课程代码名称__管理学概论__年级专业(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题头用隶书加粗一号字,题头其它栏目用宋体加粗小四号字,填的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试卷正文字体:大题用宋体加粗小四号字,其它正文用宋体五号字。
2、张设置规定:
纸张大小:试题卷、答题卷和标准答案用A4纸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C B A D C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1、参考答案:着眼于寻求科学的管理劳动和组织的各种方法,包括三个不同的理论学派,即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官僚组织理论等学派。主张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研究目标。
2、优点:有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促使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更积极自觉地工作,从而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有助于降低招聘成本和提高选聘的正确性。缺点:不利于开拓创新,选择面较小。
3、品德、良好的精神素质、知识、实际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正规教育和不断实践获得。
4、它包括系统理论、权变理论、过程理论等。权变管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上,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
以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前提,并且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所制定的目标值应尽可能高而合理。
5、差异性、多元性、层次性和时间性。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目标,在同一个组织中,也会有不同性质的多个目标,组织目标往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才能成为组织成员的行动指南,完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四、论述题(15分)
1.答案要点:1)组织是否能够有效运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组织工作
是指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2分)。2)在设计组织结构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纵向的管理层次划分问题;横向的部门划分问题;职权划分问题(3分)。3)为了设计和维持一个适合于组织要求的组织结构,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目标统一原则;分工协作原则;信息沟通原则;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合理使用原则;逐步发展与经济原则(5分)。4)结合实际说明(5分)。
五、案例(15分)
1、人力资源部存在的问题:没有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主要表现在未建立完善的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体系。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求创造组织的合力,还要求创造人才的可替代性,以创造组织的长治久安;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如薛绍安,一旦发现苗头,就应及时向郑汇报;另外在员工知识产权保密和防止同业竞争,继任者计划,公司管理层领导力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写出两点并适当展开5分)。
2、作为公司总裁在对下属的管理中存的问题:总体上领导艺术欠佳,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发挥对下属的指导、协调和激励作用。(4分)
3、按马斯洛需求理论或双因素理论等(理论阐述2分),指出对陶亚飞这样的人力资本型人才,除了传统的外部激励之外,更需要内部激励,即工作本身能给他们带来什么。陶亚飞在瑞鹏公司的报酬仅低于公司总裁,显然,他的“累”不是“物质待遇”问题,而是“精神待遇”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如股权激励、授权和参与等方式(结合案例实际展开说明4分)。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A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A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D.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发展作为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规定私有经济的方向
1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A.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B.自发调节生产,使生产与需求达到平衡 C.自发地调节生产与流通
D.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2.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从十个方面作了系统总结,其中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的是………………………………………..…………()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C.使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D.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4.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15.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实行两种制度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6.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B.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
C.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党
D.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是……………..……()
A.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已经从打天下的党,成为坐天下的党
C.已经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
D.已经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党,成为领导世界人民革命的党
E.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3.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要坚持…………………………………..…()A.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C.以高新技术产业代替传统产业
D.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E.以信息化推动农业化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有………………………..…...()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民主集中制
5.我国之所以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由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C.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E.因为发展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还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3.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7.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9.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应高于一切。…………….……..()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指“三句话”。(8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兴国的 材料2: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
材料3:
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 1.【答题要点】: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句话”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同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涉及改革发展稳定,覆盖内政外交国防,贯通治党治国治军,已经构成系统的科学理论。2.【答题要点】:错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如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当前,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了思想文化资料并进行创新的结果。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首先,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再次,这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
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
四是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
五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B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A.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近5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D.《中国共产党 D.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15.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组织制度建设 C.思想作风建设
D.民主制度建设
1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E.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设了新中国
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推进现代化建设 E.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 E.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E.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分 5.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的新判断是……………...…()
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C.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E.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3.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4.党执政兴国的 和谐世界。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中国为什么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目标?(8分)
(2)谈谈你对“和谐世界”内涵的理解(8分)
(3)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在推进建设和谐世界过程中可以发挥那些积极的作用?(8分)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升本公共课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B 5.D 6.B 7.C 8.A 9.D 10.A 11.D 12.B 13.A 14.A 15.A 1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 BCDE
3.ABD
4.ABCDE
5.AB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辨析题
1.【答题要点】:正确。(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体系,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总是用反映新的条件的新的结论来取代反映旧的条件的过时的结论,而且注意根据新的实践进展来调整自己的理论形态,从而进一步推进实践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指导实践的不断发展。2.【答题要点】:正确。(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收益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实现形式。(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3.【答题要点】:错误。(1)“一国两制”包括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方面,其中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标志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3)“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边一国”等提法的要害在于违背了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目的是追求台湾独立,分裂中国。
(4)中国要统一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之上。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五、简答题
1.【答题要点】:(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生机。
(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
(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答题要点】:(1)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是由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决定的。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就会有股息、承包收入、租赁收入等多种分配方式。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各种生产要素不能无偿使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然得到相应的收入。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C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A.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B.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邓小平“三落三起”传奇式的坎坷经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总结性的科学概括是在…………………………………………()A.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作出的 B.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
C.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推进到城市以后作出的 D.1992年南方谈话时作出的
5.邓小平称之为“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指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C.《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共产主义 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9.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A.基本实现现代化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A.保证经济总量平衡
B.确保社会公平C.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实现经济结构优化
11.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2.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是…………………………..…()A.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13.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A.精神动力问题
B.精神支柱问题 C.思想保证问题
D.智力支持问题 1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15.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6.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A.现代化建设
B.祖国统一 C.党的建设
D.反腐败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是…………………()
A.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已经从打天下的党,成为坐天下的党
C.已经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
D.已经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党,成为领导世界人民革命的党
E.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D.邓小平南方谈话 E.党的十四大报告 3.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A.公有制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为……...()
A.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
B.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C.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D.政治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证
E.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包括………………….…………….…….………...………...()
A.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B.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C.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D.依法执政的能力
E.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党的十五大。……………………..()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6.社会主义本质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7.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9.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单个人”的自由个性发展。…………………………….….()10.社会变革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从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8分)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 一起来?(8分)
六、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题目,本题24分)
材料1: 自古以来,我国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提出了许多格言警句。如:“知耻近乎勇”、“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
材料2: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材料3:
2006年4月4日上午8点40分左右,台州市黄岩区双江丹桂花苑小区发生了一幕惨剧,64岁的小区居民陈冬香老人散步时,在离小区门口约5米的地方,突然被一辆正在飞快倒车的白色帕萨特轿车撞倒,被送医院后死亡。小区监控录像清晰地拍摄了“帕萨特”反复碾压老人5次。据小区监控录像显示,事发当时,有许多看到此情况却冷漠离开见死不救的人。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我国古代荣辱观念对当前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意义?(8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8分)(3)材料3的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8分)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升本公共课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答案(C)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D 5.D 6.D 7.A 8.A 9.D 10.C 11.D 12.A 13.D 14.C 15.B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BD
3.ABDE
4.ABCDE
5.AB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辨析题
1.【答题要点】:正确。(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为哲学基础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思想不解放就难以实事求是,因为认识上禁区重重,思想上凝固僵化,条条框框束缚着头脑,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找本本,搬条条,一切照抄照转,那就不可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更不可能正确地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3)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不是什么原则都不要,那样做不仅违反解放思想的要求,而且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4)总之,越是解放思想,就越要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走入主观主义的歧途。2.【答题要点】:错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而且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
(1)自古以来,我国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提出了许多格言警句,这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系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3)赵某在发现撞倒老太太“然后车子停顿了几秒钟,”。这几秒钟赵某权衡了利弊,与其抢救之后陷入无穷尽的赔偿之中莫不如来个干脆了断。所以才反复碾轧五次,所以才三分钟后拨打110报警。路人的表现反映的是一种极其悲哀的社会冷漠,小区居民认为事不关己一走了之。这一切,足以让我们警醒:提倡和宣扬“八荣八耻”绝非是空喊口号,而是刻不容缓,应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D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 B.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C.中国与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B.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C.十四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D.十五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4.在我党的历史文献中))))))))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1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A.真正不结盟
B.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坚持对外开放 14.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实行两种制度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16.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组织制度建设 C.思想作风建设
D.民主制度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992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有………………………..…..…()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关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E.关于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江泽民提出的要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一切政党执政的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经济建设规律
E.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B.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C.市场调节可以和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和公有制相结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传统文化
E.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新判断是……………......()
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E.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1.邓小平理论就是对邓小平本人思想的理论概括。………………………………….…()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8.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问题。………………..()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10.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8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8分)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8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8分)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8分)
六、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题目,本题24分)
下列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材料3:
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以目前的产能计算,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我国石油外部依赖率1995年仅为7.6%,到2020年将达到75%。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材料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答题要点】: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包括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是从中国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意义上来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不仅限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它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3.【答题要点】:错误。(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公有制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2.【答题要点】:(1)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只有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才能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奋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两者本质上完全一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
(1)根据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一般可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或者经济增长划分为两种类型。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一方面,表现为高投入,主要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主要是 热、增长过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以致煤、油、电、运营高度紧张,粗放型增长使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剧了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将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最终难以为继,因此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只有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①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把握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变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四位一体”的广义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
③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经济结构优先升级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内容; ④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转变增长方式; ⑤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3)节约资源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支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②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核心;
③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型经济;
④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综合运用各种创新、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全面节约资源;
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