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整就业观 就业天地宽
调整就业观 就业天地宽
朱元富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有志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同学,一方面要充分准备、积极应考,努力考出好成绩。另一方面,在考试结束后,应马上转入第二手准备,即寻求就业岗位,为万一没被录取找新的出路,力争自食其力,努力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二、先就业后择业
家境好的同学可以先择业再就业,但建议更多的同学能够先就业再择业,因为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待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市场挑战越来越严峻。
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客观确定就业目标
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择业目标应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
四、分析信息、有的放矢
应多方收集就业招聘信息(详见群共享中《外语系毕业生就业和考研指南》),并对信息做认真分析,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就业目标的信息,并前往应聘。
五、适时调整心态,勇于挑战挫折
应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勇于竞争的勇气;要着眼现实,不要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求职绝非易事,不一定一次就成功,要不怕挫折,不消极退缩,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越战越勇。
六、认真撰写履历表,精心设计自荐书
认真撰写一份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信息(包括求职意向、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实习实践兼职创业等工作经历、奖励情况、外语及计算机水平、兴趣特长)的履历,并将其纳入精心设计的自荐书。
七、把握时机、主动出击
每年的3-5月份是全国各用人单位招聘的高峰期,多数招聘会也在这期间举行,切莫错失良机。要积极前往招聘,不可坐地等花开。出击有好位、坐等失良机。
预祝同学们心想事成、美梦成真!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转观念天地宽
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天地宽
当许多农村娃跳出农门,想在城市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时,大学生龙波和女友却一头扎回农村当起了“猪倌”。7年过去,龙波建了12个养猪场,在全国第一家给猪注册了商标,并创建了猪业合作社,拥有商标猪23万多头,产值逾千万。
随着国家统包统分就业政策的取消,大学生走上了市场化就业的道路。他们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困惑。加上许多毕业生仍死守着旧的就业观念,只愿留在大城市、大单位,也不愿到基层去就业,到一些脏累岗位上就业,似乎这样才有面子,才能体现价值。要让大多数人充分就业、真正就业,除了大力发展经济,最大限度地提供就业岗位外,还要鼓励就业人员更新观念。
对于众多的毕业生来说,每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则要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想自己能尽快顺利就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放宽视野,更多从自身实际、发展空间考虑。其次是择业时,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确定符合实际的期望值。另外,近几年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税收、贷款等多方面优惠政策。社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只要我们大学生能主动转变观念,进一步开阔视野,以理性、务实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就会发现工作并没那么难找,生活中机会其实无处不在。
现在的农村需要更多的有知识和有技术的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也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历练人生的大学校。现代农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一个新型农民不一定比做一个城市打工者要差。期待大学生在更为宽广的空间去建功立业,到农村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第三篇:勇于创新天地宽
勇于创新天地宽——写在漯河技师学院挂牌之际
2011-12-26 14:40:29 来源:漯河日报作者:张志勇赵孝耀 黄琳琳 [我要评论(0)]
字号:T|T
2011年,招收新生2916名,比上年猛增1331人;76名学生参加对口升学,录取70名,对口升学率达92%;在市第三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上夺得钳工、车工、数控、焊工四个工种第一名;新校区总投资1500万元,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实训综合楼全面开工;争取到省2011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800万元建设项目,各种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正在招标采购中;推行了系、部改革,“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成效初现;11月21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我市成立技师学院的申请作出批复,技师学院的成立将填补我市高技能实用人才培养的空白;„„今年对于漯河高级技工学校来说,是收获多多和充满惊喜的一年。学校以其超常的发展速度和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在的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员工队伍团结向上、生源稳定增长、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学校正处在一个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员工正团结奋进、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理清思路走出发展新路径
漯河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漯河城建技校和漯河轻工技校。1988年,市委、市政府为适应漯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两所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了漯河市技工学校。二十多年来,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7年被省劳动厅评为省优级技工学校,2002年被批准为省(部)级重点技校,2006年跨入国家重点技校行列,2007年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目前,该校是我市唯一一所集高级工培养、中级工教育和多种培训于一体的多层次、综合性技工学校。
然而,自2008年以来,由于社会上许多人对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我市中职生源大幅萎缩,由原来的4万人急速下降至1.9万人,学校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即使全员入户动员,招生形势还是一年比一年严峻,学校有时甚至给老师发不出工资,办学条件更是无力改善。破旧的校舍、简陋的实习设备使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几乎被淘汰的边缘,更加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陷入恶性循环,生存艰难。
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市在职职工总数35万余人,技术工种从业人数仅有59637人,高级工以上人员占技术工从业人数的8.57%,远低于全省16.16%、全国25%的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而技工学校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我们有理由发出疑问:未来建设漯河的“知识蓝领”从哪里来?2011年1月,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成立,在重重困难和压力面前,校领导在前任领导工作思
路的基础上,不气馁、不回避,迎难而上,积极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办法。
“发展思路不清、目标不明是阻碍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继续沿袭旧的发展理念,发展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必须靠创新求出路、求发展,以发展的目标凝聚人心,用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经过广泛座谈、走访,新一届校领导班子达成这样的共识。
根据国家和省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借鉴其他地市技工学校发展经验,在充分考察、广泛征求意见、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该校提出了“创办技师学院,为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的发展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确立了“打造品牌专业、构建双师队伍、培育精品学生、服务漯河经济”的发展思路,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联合办学催生发展新活力
学校要发展,特别是要快速发展,必须走特色办学之路。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寻求快速发展的新思路、新机遇、新渠道,不断地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无明显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增强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不断思考的问题。今年4月,学校紧紧抓住我市成立职教集团的机遇,本着“教学一体化、办学立体化、专业品牌化、发展集团化,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联合办学,创新性地推出了“技能+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
两所学校精选数控机床加工、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会计电算化、食品工程、服装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旅游等18个精品专业实施联合招生,统一印制招生简章,统一组织专职招生人员,统一划分区域,以我市两县三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市,开展联合宣传。为确保宣传深入、到位,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实行校领导包干带队,下乡、进村、入户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有媒体当时这样定位了两所学校的联合:“这是两所职业院校1+1>2的探索尝试,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与教育系统的跨行业合作,在全省开了先河。”联合办学的成效显而易见。
在我市生源基数小,生源总量下降,高中、职业学校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实行联合招生后,高级技工学校注册备案新生达2916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91.6%。通过联合办学,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为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快速发展壮大探索了一条捷径。
短期培训拓宽发展新渠道
“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思路调整不过来,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发展就无出路。”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余俊杰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如是说。
经过广泛深入的动员,全校教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学校以服务漯河经济建设为己任,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年初以来,学校抽调精英教师充实培训队伍,广泛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17242人次。其中技师培训109人,农民工岗前技能培训851人,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085人,企业新进员工岗前培训14955人,孤儿职业技能培训128人。通过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既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又争取到了国家的政策补贴,有效缓解了学校的财政困难。
今年,受“瘦肉精”事件影响,双汇集团急需大批熟练岗位工人,学校急企业之所急,围绕企业岗位需求开设专业课,及时抽调精干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培训,全年为双汇集团培训员工1万余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学校今年为罗孚文具、花花牛等企业也培养了大量优秀技术工人;车、钳、电、焊等优势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与银鸽集团建立了对口输送制度。
同时,该校积极转变办学模式,采取学分制的方法,大力开展企业在岗员工的学制教育。今年学校被市民政局选为冬季退役士兵培训工作承办单位,学校精选了物流、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等10个热门专业进行招生,采取短期培训、学制教育等多种模式,使退役士兵既能学到技术,又能获得学历,增强了对退役士兵的吸引力,拓宽了其就业渠道。
今年共招收退役士兵600余人,为我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改革引入发展新理念
要想在技工教育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就必须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学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本着服务漯河经济发展的思路,推出了一系列符合自身特点的全新办学理念,对教学体制大胆进行改革。
一是强力推行系部改革。他们打破行政化管理体制,实施系(部)管理,设立机械系、电气工程系、经管系、基础部等三系一部。坚持“学校统一领导,系部具体负责”的原则,学生在哪个系部上课,就隶属于哪个系部管理,改变了原教学、管理分离的现象,解决了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实施系部改革后,学生管理力度加强、教学力度加强,也为学校晋升为技师学院后的管理模式作了积极探索。同时,为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提出了品牌专业建设计划,要求每个系(部)培养1~2个品牌专业,用2~3年的时间,使专业能够在全省提高知名度,通过专业优势打造学校招生优势。
二是全力推行“人才强校”战略。以省级精品专业建设为龙头,采取重点培养、加大投入、以老带新等方式,加快高层次、高技能师资人才的培养。目前学校在职教职工216人,其中本科学历占86%,中、高级职称占70%,“双师型”教师占50%。教师主编、参编各类教材二十多部,发表论文40多篇;取得科研、教研成果十多项;在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有二十多人次。同时举行以“分层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6次;派遣24名教师参加省级教师业务培训;举办教学论文评比和课件评比;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优秀课件、优秀论文大赛、技能大赛及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鼓励实习教师进行技能改造。年初以来,该校教师获市“五小成果”三等奖1名、优秀奖3名,7名教师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三是强化实习教学。积极开展实习理论一体化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高级工实习课题的开发,并与设备制作相结合。加强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使实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提升师生综合技能。
四是开展“分层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优化组合,加强和改进对口升学班、高级工班、大专班的教学管理。
今年,学校共有76名学生参加对口升学,录取70名,对口升学率达92%。其中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单招中本科录取31名、专科录取22名,升学率、录取率均居全省第一。学校毕业生全部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0%,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漯河市第三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中,该校夺得钳工、车工、数控、焊工四个工种的第一名,在2011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获电脑应用文写作二等奖。
加大投入狠抓基础大建设
学校目前拥有钳工、焊工、车工、电工、数控机床等实习车间,建有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机械原理实验室、微机课教室、金相实验室、制图室、多媒体教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家用电器实验室、制冷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等。拥有业内领先水平的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线切割、PLC等高、精、尖设备。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建设,该校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2010年争取到的新校区总投资1500万元、规划面积10265.42平方米的实训综合楼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份投入使用;年培训1万人的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通过评审,争取到省2011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800万元建设项目,各种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正在招标采购中,将极大地促进我市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训设备的更新、培训规模的扩大,为我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基地是课堂更是工厂,“全仿真式”实训教学模式,大大缩短了学生与企业员工角色的磨合期。同时,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年初以来,学校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改建学生公寓。建成了可容纳200人同时洗浴的学生浴池;提高餐厅服务质量,引进餐饮服务公司进校经营,实行刷卡就餐,提高饭菜质量,提高卫生标准,确保让学生吃得舒心,住得满意。
注重就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了解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校对专业结构和数量进行动态管理,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做到专业适应市场,教师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着力打造车工、钳工、电工、焊工、汽修、数控等一批品牌专业,并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做到传统骨干专业保持相对稳定,热点专业及时起步。
学校提出“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生产实习课服务”,从培养目标出发,以必需和实用为基本原则,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缩减了文化课中的部分内容,适度增加了技术专业课授课时数。通过调整,加强了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该校实行“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企业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强化实训实习,力争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的校企培养模式。同时践行“为毕业生提供终身服务”的承诺,着力构筑毕业生就业网络,拓宽毕业生就业安置渠道,大力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端正毕业生择业观念。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实施“订单教育”,毕业即就业。
据统计,2011年,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安置学生顶岗实习1060人,安置毕业生123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8%。
万事俱备未来充满新希望
早在今年年初,漯河高级技工学校就提出了“一年大变样,三年大发展,五年创品牌”的发展目标。在2011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总结一年的工作,该校无疑走出了最扎实的第一步。
学校发展如火如荼,未来充满希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漯河技师学院建设纳入市“十二五”规划,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国志任组长的技师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及筹建办,市领导多次就筹建事宜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关于筹建漯河技师学院的选址和规划情况,并现场协调解决筹建学校用地、资金等问题。作为项目承载地的郾城区也成立了援建办公室并进驻北校区。
“目前,新校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余俊杰校长说,“学校为加快发展、抢先发展赢得了主动,尤其是技师学院的成立大大提振了全校师生的信心,学校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后,还会有更加精彩的第二步、第三步。”
第四篇:社区服务天地宽
社区服务天地宽、居家养老暖人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立和健全居家养老保障体系是政府的一项得民心、暖人心的朝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及其特征
所谓“居家养老”就是指政府、社会和家庭三者养老力量在“家”这个平台上的具体作用。以“居”和“家”为前提,在这个家中老年人得到家庭、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达到养老的目的。
二、对“居家养老”的人员分类管理和服务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社区服务中的需求日益广泛,社区对“居家养老”工作必须提到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必须认识到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对社会化服务内容的载体要创新。就其“居家养老”体系的建立要精细,将其“居家养老”方方面面涉及的问题和现实进行规范化建设。社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纵横交错的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服务,使其达到服务对象界定清楚,服务项目科学合理,服务内容广泛适宜,服务经营资金保障,服务人员岗位到位。“居家养老”是今后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这项工作很复杂,老人需要多元化服务,需要我们服务周到、服务到位。起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第五篇:回乡创业天地宽
回乡创业天地宽
农家女出身的邹芹,2006年婚后不久就和丈夫丁富强一起到江浙一带打工。她先后在电子厂、玩具厂上班,丈夫帮人开车跑运输。
几年的打工生活使邹芹认识到,仅靠打工收入不能真正致富。于是,夫妻俩不顾工友们的劝阻,于去年10月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凭借以前在玩具厂打工的经验,邹芹和丈夫开始了创业历程,租了厂房,筹资10万元办起了全镇第一家玩具厂。从深圳拿订单,按照合同要求的规格、款式标准,生产“蓝精灵”系列布娃娃、憨态可掬的“动漫熊”,以及一些布艺产品。刚建厂时,问题不断出现,最急人的就是很难招收到熟练的缝纫工。为解决这一问题,邹芹和丈夫利用春节务工人员返乡的时机,上门动员以前同在玩具厂打工的姐妹,向她们承诺支付与在外打工同等的收入,通过这种方式招收了20名缝纫女工。镇妇联了解到邹芹的难处,与村妇代会联系,组织妇女上门参观,共动员50余人进厂上班。
邹芹的玩具厂走上正轨后,不断扩大再生产,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目前可年产玩具3万多个,利润15万元。
在回乡创业的过程中,邹芹意识到一人富足不能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必须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厂内的工人多是本地留守妇女,邹芹不仅是她们的雇主还是她们的好姐妹,在工作和
生活上关心照顾她们,并积极安排村里困难家庭的人员到厂里上班。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一天比一天红火,邹芹计划帮助技术好、有头脑的工人在较偏远的乡村创办玩具分厂,让更多的留守妇女能够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她说“现在有创业的好政策、:
好环境,只要不甘于现状,不怕吃苦,敢闯敢干,谁都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