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办学思路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修
革新办学思路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捷报频传
文/图理学院 庞博
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喜人。截止12月15日,该学院97名非考研毕业生中已有60人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就业协议,在考研的71人中,已有2人被保送我校,实际就业率已达36.90%。值得一提的是,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往年有很大提高,已签约毕业生中,不乏中国一重、东南融通、腾讯科技、迅雷科技、浪潮信息、国人通信、中信网络、亿阳信通、茁壮网络、亚信联创、华勤通信、华腾软件、龙腾光电、PTC美国参数、瑞芯微电子、富士通等知名企业。
与此同时,毕业生已与用人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待签就业协议30人;还有29人在与理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达内IT培训集团、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等培训机构学习。至此,理学院97名非考研毕业生中已有94.85%实现就业或已达成短期就业意向。此外,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今年出现了部分太阳能企业抢聘该专业毕业生的情况。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良好局面,与该学院近年来采取的多项举措密不可分。
革新办学思路,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培养企业紧缺人才。针对2006年开始招生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理学院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结合企业需求,将教学定位于培养新能源及太阳能利用相关企业所需人才,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开设了多门与此相关的课程。伴随着上述朝阳产业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升,该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生炙手可热,以致出现了企业抢聘该专业毕业生的可喜景象。
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理学院始终秉承“早准备、早动员、早引导、早就业”的原则,合理规划,精心组织。10月24日,理学院召开了2011届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除了从毕业生工作形势、求职心态调整等方面给全体毕业生作了动员之外,还针对考研的同学进行了专题动员。此外,该学院还通过党课、团课、入学教育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就业素质教育。10月20日,在理学院第28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学院主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进行了题为《增强思想素质提升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专题讲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在增强就业能力的同时,不再抱有“等靠要”的惰性思想,转而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就业机会。
增建就业基地,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教学科研。近年来,理学院在增建就业基地时,始终坚持就业与科研并重的原则,在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科研合作。11月6日至8日,理学院相关领导赴江苏调研就业市场需求,并与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一系列科研合作、就业基地建设等相关协议。该学院针对就业形势较好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继续深化和加强与达内IT培训集团、西安软件外包服务学院等培训机构的合作,不断扩大毕业生受益范围,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11月11日,理学院与电信学院联合邀请西安软件园的35家企业来我校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2006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国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较去年增加22%。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学生读大学主要是为了从事技术岗工作.(与职校生竞争的不是一档工作)现在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但不应只看到自己,工人岗(含职校生)尽管岗位众多也一样面临下岗再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我们要勇敢面对.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怨天尤人不如自己努力.大学生毕业最好努力结合自己的专长找技术岗工作.努力争取考研或就业谋生,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三篇:西安: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今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学生将比去年增加近3万人。省发改委、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我省大学生就业工作。
2005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共有毕业生152312人,比2004年增加27402人,增幅达21.94%。其中研究生11180人,比2004年增加1668人,增幅达17.54%;本科生66978人,比2004年减少1114人,下降了1.64%;高职高专生74154人,比2004年增加26848人,增幅达56.75%。《意见》要求,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有关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疏通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各级党政机关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要坚持“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管理和技术人员,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择优录用。要做好乡镇不在编人员的清理工作和不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清退工作,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创造条件。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扩大消化增量毕业生的空间和渠道。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后续服务力度,引导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要实施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毕业生要关心、支持和尽可能予以帮助。引导毕业生通过市场竞争和多元化渠道实现就业。(顾荣)
来源:西安日报
第四篇: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以效劳为宗旨
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
金华商业技工学校
第一期
2021年9月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我校于2009年6月16日下午和8月23日下午,由招实习处联合实践部举办了两次校园招聘会,两次招聘会中共有五十余家单位到校,其中不乏东晶电子股份、银泰百货、北斗电子科技等著名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一千余个,当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近三百人。
两次招聘会中,学生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与积极性,到场学生都踊跃与用人单位互动,单位负责人也热情的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整个过程有序而活泼,直至招聘会结束仍有很多学生围在用人单位负责人身旁咨询。
校园招聘会的召开,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交流,我校毕业生更深刻的认识到就业形势。不少学生反映,希望学校以后多举办此类招聘会。除召开招聘会外,实习处还还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并将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公布在校园网中,供学生查阅,为我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帮助毕业生积极就业,顺利就业!
实习处开展多种形式实习教育
误区一:眼高手低、频繁跳槽
不少同学一毕业就想找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存在眼高手低现象。企业的开展需要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但对于刚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中职毕业生来说,必须从最底层做起,可很多学生不愿意到企业基层去工作,自视很高,只要有更好的薪水待遇马上跳槽,这让用人单位害怕聘用应届中专毕业生。
误区二:轻视体力劳动
轻视体力劳动及对高薪的追求使就业渠道变窄,很多同学不愿意到基层,尤其不愿意倒流水线上工作,嫌工作太累太脏;有的同学嫌企业工资太低。事实上,高薪舒适而又稳定的工作是不存在的,付出才有回报。
误区三:一步到位思想
一次到位思想严重,总想经过一次分配就能找到适宜的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是第一位的,任何层次的毕业生,都要先在社会上立足才能求得开展。
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一定的求职技巧,实习处于6月分批次在全校实习班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分批次进行实习教育,从如何求职、如何填写简历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邀请了金阳光餐饮效劳公司创办者为学生进行讲座,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创业意识;开展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进行招聘演练。
义乌人本集团十足食品【诚聘】
员工
数名
待遇:包住,提供10天培训
工资:实习期1100元/月,转正1100-1600元/月
金华今日大酒店【诚聘】
VIP效劳员
6-7名
要求:身高160cm以上,相貌较好
待遇:包工作餐,住单位宿舍
工资:实习培训期2个月1000元/月
转正后1500元/月
第五篇:依托机构优势拓宽就业渠道
依托机构优势拓宽就业渠道
甘肃省临夏师范学校
临夏师范学校建校于1940年,占地面积117亩,在校学生1360人,教职工182人。在近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临夏地区经济社会培养师资和各类人才16000余名。2005年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大中专招生政策的宏观调整、国家行业准入制度的变化和地区就业政策的改变,临夏州取消了对中师毕业生的统招统分,导致我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截止目前,仅历年积累你的中师毕业生待业人数多达2300多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校招生任务的完成。2003年以来,省上划拨给我校的中师招生计划逐年缩减,面对我校严峻的招生就业形势,如何调整办学思路、改革办学模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2005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摆脱我校在办学中面临的困境,学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探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带动招生、促进学校发展的新途径。
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和基本成熟阶段。
2006年我校积极与广州人力资源公司、南京恒业人力资源公司联系,寻求学生就业门路,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未能达成共识。同年,“甘肃——天津中职教育洽谈会”在兰州召开,我校与天津南开职业中专、1天津民族职专、天津南洋工业学校签订协议,联合办学,招收“1+2”模式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等专业学生,拉开了“校校合作”的序幕。2007年,学校利用甘肃省教育厅职成处和省职教中心搭建的“甘肃——山东职业教育洽谈会”平台,又与青岛化工技术学校、重庆万州工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招收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及仪表自动化、汽车制造与维修等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联合办学的规模(重庆万州工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安排在珠三角地区企业中实习就业),形成了中职、高职、工学结合并存的办学格局。
为了切实解决我校中师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毕业生寻求一条就业的新途径,2006年我校与北京中华商科学校联合开办“3+1”办学模式,2006——2008年从高年级中师学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的近200名学生分三批到北京实习就业,绝大多数学生被安排在北京地区幼儿园、幼教中心、休闲体育场馆、计算机公司、中国民生银行、出版社等单位就业。通过三年多的合作,我们感到在北京就业,环境较好,但工资待遇相对偏低,绝大多数学生工资每月在900元左右。由于报酬低,学生不安心岗位工作,流动较大,就业巩固率低。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先后输送到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学生由于语言环境、饮食习惯、工资报酬、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学生适应困难,思想不稳定,家长意见较多,未能打开就业的新局面,给我校发展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正当我们处于困境的时候,省职教中心给我们提供了学生到苏州工业园区实训就业的新信息。我校多次与省职教中心协商,经省职教
中心牵线搭桥并提供多种方便,学校派专人赴苏州工业园区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反复比较,我们感到省职教中心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直属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并且在苏州工业园区设有专门管理学生就业的办事处,便于处理解决学生就业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苏州工业园区无论在工作环境、劳动监督、用工规范、工资保障、薪资待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为此我们把苏州工业园区确定为我校中师毕业生就业和“订单式”职业教育的基地。2007年底,学校在高年级中师生中大力宣传省职教中心的就业指导职能和苏州工业园区就业的各种优势,并组织学生报名。为了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省职教中心领导多次亲临我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解答各种问题,消除各种疑虑,并指导学生面试工作,严把质量关。2008年元月份,我校首次选送的近60名中师学生到苏州工业园区实训就业,省职教中心派专人协同我校护送学生赴苏,协助处理有关事务,省职教中心领导亲自到火车站送行。通过近半年的实训就业,学生思想稳定,巩固率高,薪资待遇好,在苏学生反馈的就业信息使在校的同学深受鼓舞,纷纷要求赴苏实训就业。2008年7月,学校进一步向学生宣传在苏州工业园区就业事宜,组织学生报名,在总结首批赴苏学生实训就业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学生所学专业和苏州工业园区相关企业用人岗位要求的差异,与省职教中心协商,并在省职教中心的指导下,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赴苏前培训,开设了普通话交际、公共礼仪、电子电器应用、就业心理指导、就业法律法规常识、计算机技术等课程,为学生赴苏实训就
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尤其是省职教中心针对我校民族地区学生特点,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在苏州工业园区联系适合少数民族学生饮食习惯的企业,安排实训就业,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赴苏解除了后顾之忧。经过认真面试,严格培训,第二批我们选送的80余名中师学生于2008年7月16日赴苏实训就业。前后两批学生赴苏后,省职教中心驻苏州办事处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多方协调,及时妥善的安置了所以学生,对因个人原因不适合的企业和岗位办事处及时进行了调换安置。办事处认真负责的处理了实训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有关部门及时协调,保护学生在企业实训就业中的合法权益。关心每一位实训学生,在春节和国庆节期间办事处领导和工作人员创造条件,与学生联欢,共度佳节,给身处异乡学生以人文关怀。现在学生思想稳定,安心工作,而我校的职业教育也已进入基本成熟阶段。
我校原是一所培养小学师资的中等专业学校,2008年省上不再下达师范类招生计划,学校面临转型。省职教中心及时给予指导与协调,按照市场需求,协助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审批招生计划,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外设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幼儿与艺术教育等非师范类专业,使学校的转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多年的职业教育探索实践中,我们深刻的认识到:
一是要加大就业宣传,转变就业观念。近几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劳务部门组织农村富裕人员外出打工,开展劳务输出活动。在学生异地就业中,部分学生和家长将中职生异地就业与劳务输出混为一谈,给中职生异地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在就业工作中向学生和家长
充分说明劳务输出和中职生就业的区别。劳务输出者从事的岗位,往往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劳动报酬低、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高,而中职生就业是在进行充分的岗前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工作相对稳定,报酬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宣传使学生进一步转变了就业观念,对实训和就业充满信心。
二是要强化岗前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通过近几年我校学生实训就业的实践,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扎实有效的岗前培训,是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岗前培训不仅仅是劳动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诚信意识、人际交往、遵章守纪教育。凡参加了岗前培训的学生,在实训就业岗位大多数都能爱岗敬业,责任意识强,适应岗位快,深受用人单位的喜欢。
三是要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监督管理。过去我校在学生就业中,由于客观原因,缺乏专门的异地管理机构和人员,学生管理、劳资纠纷、履行就业协议等方面难以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在苏州工业园区就业实践中,由于省职教中心在苏州设立了办事处,办事处对工业园区基本情况熟悉,信息渠道多,联系企业面广,同时对生源地学生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生活习俗能准确把握,能与就业学生所在学校及时沟通,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管理,解决了就业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能。
四是要注重人文关怀,解决实际困难。甘肃学生到南方就业,由
于饮食习俗的差异往往带来生活上的困难。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与就业地差异较大,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安心就业、安心工作。我校赴苏州实训就业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居多,苏州办事处充分考虑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经常深入宿舍,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并想方设法让企业尊重学生的民族信仰和饮食习惯,在生活等多方面提供方便,使这些学生消除了后顾之忧,安心岗位工作。
五是规范用工是巩固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在学生实训就业中,我们感到到苏州工业园区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政府对企业的监督有力,企业用工规范,大部分企业能保障职员的合法权益,劳资纠纷少,学生就业巩固率较高,家长反映良好。
六是省职教中心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省职教中心作为省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与社会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有本质的区别,代表政府部门开展中职就业指导工作,以服务为宗旨,自觉维护学校权益,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拓就业渠道,它能及时掌握和落实国家就业政策,了解和传递就业信息,在中职学生就业中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甘肃省临夏师范学校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