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狂想曲》影评

时间:2019-05-12 12:0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京狂想曲》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京狂想曲》影评》。

第一篇:《东京狂想曲》影评

地质与环境学院

地质工程0904班

姬鑫鑫

0909040409

《东京奏鸣曲》影评

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伦理电影,细腻柔润。伦理电影要数日本的最具风格和拥有最多优秀典型。比起之前风靡一时的《入殓师》,个人认为《东京奏鸣曲》更加细腻和让人深思。

从这部电影中,很容易解读出主题,也能够解读出很多主题以及副标题,从沟通理解、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到人生、幸福、社会问题、失业、经济危机、中美日关系等等,不一而足。

难能可贵的是,导演黑泽清将如此宏大而包罗万象的主题拿捏得恰到好处,柔韧有余,丰满而不嫌拖沓。这是由于他将宏大的主题诉诸细腻的叙事,用一个四口之家、四条线索开展他对一切的思考。而一切的一切,或许可以归结于一个标题,就是生活的无解。即使到影片的最后,生活还是无解的,虽然加入了戏剧性的情节和让人释怀的结尾,还是难掩导演意欲给观众留下的开放式思考。所以这里只想截取一个角度——尊严——来谈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妈妈(小泉今日子)说穿了她早已知道丈夫失业的事实,并且有点不屑地抛出一句:“没了就没了吧,那点尊严”

即使生活在中国这样的传统父权社会,也有点难以理解日本男性以这种所谓的“尊严”支撑起来的社会方式和生活方式——失业对他们来说是极损尊严的事情,不但绝对不能告诉家中妻儿,而且为了维护自己还是很能干、很有价值这个谎言,不惜选择自杀(片中的黑须

就因为失业的事实无法隐瞒下去,选择和妻子在家中用煤气自杀)。而他们的尊严甚至延伸到了生活和家庭的每一个角落。日本社会中,父亲是一个充满威严和权威的集合体,对于妻子来说,他们永远是最能干的,对于子女来说,他们永远是说一不二的决策者。因此,为了维护尊严,而缺乏真正的沟通,也许是许多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隔膜和疏远的重要原因(例如片中经常有一家四口围坐一起吃饭,但相对无言的沉默镜头,很压抑的感觉)

而在我看来,这种虚无而错乱的“尊严”背后,其实是一种自卑。由于无法定位自己的价值而带来的自卑。

剧情一:

身为一家之主的佐佐木,本是一家大公司的课长。就在失业来临的那一天,部长问他:“你认为你还能为这个公司带来什么价值吗?”其实这是对他尊严的一个挑战,他自己深知在这种新的用人体制下,自己的能力无法给公司带来任何价值,他选择辞职。但其实他仍然拒绝承认这个“无价值”的事实。

剧情二:

为了维护自己可悲的“尊严”,维护一家之主的权威,维护自己还是很有价值和能力的假象,佐佐木每天早上仍然穿得人模狗样地出门,假装去上班,但其实在外面消磨时间,等下班时间到来,再装作没事一样回家。和他一样失业的黑须也是如此,还在手机上调了每小时响五次的功能,为的就是制造“我很忙、生意很多”的假象。可笑至极。剧情三:

佐佐木的再就业之路,显然“高不成低不就”。在职介所拒绝保安、俱乐部经历等等有损“脸面”的工作,但有大公司的面试机会,他又由于能力有限而无法被选中。这里又出现了一幕挑战他尊严的镜头,公司hr问他有什么特长,佐佐木竟然说:“你是说唱卡拉OK吗?”无语的hr说,那你现在就唱给我听吧,这不是你特长吗?这分明是对他的讽刺和嘲笑。可怜的佐佐木拿起铅笔当麦克风,然后张开口的刹那,我都替他难堪。

剧情四:

家中的大儿子选择去美国当兵,次子选择学钢琴,这都是佐佐木无法接受的。他只允许儿子按照他的价值观去思考和生活,按照他认为应该的路去走,不能逆反,这就是典型的日式父亲的权威与尊严。但这并不一定受落。大儿子质问他:“我不需要你的保护,你说你保护我们,那你每天都干什么去了?”佐佐木无言以对。大儿子走后,佐佐木又发现次子瞒着他学钢琴的事,他恼羞成怒,对次子拳打脚踢,还对妻子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曾经说过的话不能收回,这关系到父母的尊严,阿贵就是放任不管才导致失败的,所以对健二,就算是勉强也要他接受我的价值观,你也要帮我。为人父母要是没有尊严那就完了。”

很可笑的一番话,源于佐佐木既自大又自卑的心理,由于自卑,所以妄自尊大,拒绝聆听别人,并且要求家人接受他的一套价值观。由于自卑,所以歪曲了所谓的“尊严”,用虚无的“尊严”隔绝沟通。于是悲剧丛生。

剧情五:

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佐佐木,不得不接受了一份商场清洁工的工作。包括他在内的所有清洁工,都是一帮不愿意也不敢撕破“尊严”面具的男人,每天穿得人模狗样地上班,换上清洁工制服,下午又脱下制服,西装革履地回家,继续在家人面前演戏。因为低不下头的自卑,所以尊严是他们的护身符。

剧情六:

车祸后有所感悟的佐佐木,突然觉得这种虚无的尊严是样可笑的玩意(这里电影摆脱了前三分之二的写实,有点戏剧化了),穿着那套清洁工制服回到家,次子说了句:“爸爸,你这衣服看上去有点奇怪”。然后无事,三人继续吃饭。四个月后,佐佐木仍然继续着清洁工的工作,不同的是,从认真的眼神,以及跪着专心擦地的神态,感觉到他对于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放下了原来死抓不放的“尊严”。回响在脑海的还是那句话:“没了就没了吧,那点尊严”。

尊严到底是个什么?自卑和自大从来无法赢得它,对我来说,也许真正的尊严源于对自身的正确认定和真诚的沟通。辈分特别高、声音特别大,并不代表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尊严。这又让我想起柏杨的话,和他那本被无数人骂过无数遍的书。

另外,其实从有心思的电影中,往往能够找出很多让人玩味的细节。《东京奏鸣曲》也不例外,片中的佐佐木和他妻子都做过梦,而且都是噩梦,然后妻子跟小偷在海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如果迄今为止的人生都是一场梦的话,突然间醒来,自己其实是个完全不同的人,那该多好啊”。到后来,妻子在安慰想不开的小偷时,说:“世上只有这么一个自己,我们可以相信的不就只有这一点了么?”以及后来妻子以为海上有船、有希望逃离现实,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幻觉。这一切的安排,都不是偶然与无意的,也许导演的良苦用心就是要说:哪怕生活是一场噩梦也好,我们多么讨厌现实的自己也好,希望和幸福还是要从现实中的自己身上寻找。再期盼奇迹也是虚空吧。

第二篇:东京审判 影评

杨静

20105523 环艺《法律与电影》期末论文

《东京审判》——影评

杨静 20105523 环艺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看的这部具有历史性和政治性的电影。《东京审判》记得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四年前的一次偶然视屏上看见的,当时我只是看了一小短的片花,觉得很有震撼力,很有政治和法律的知识。后来听同学们说,这是一部生为中国人必须看的一部电影。

就冲着这一句话,我就去看了这部历史性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检讨战争以及战争责任的电影。那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记得我当时看了后,心中那种爱国的心和中国人的那种对日本的愤怒和仇恨毅然齐发。很小,感触也很少,只是很简单一句话,一些想法。“中国人雄起!”

刚才我又重新的仔细的看了一遍,别是另一种感觉和心情。这一次我很仔细的看,生怕露了一个字或词,这样就不能明白了。重一开始的回忆历史,阐述着历史的真实性到开庭的背景和原由开始的。该片是以发生在1946年东京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过程为背景,许多从未曝光的历史密闻将在片中解密。同时在当时有多国的法官在不同意判处那些日本战犯死刑的会议上,一位中国法官上演了一场场震人心魄,扣人心弦的法庭传奇,最终才艰难的扭转了局面,在那严肃的桌面上,以六票对五票的一票之差,完结了长达818次的开庭的最终结果,用战犯的绞刑告慰了在所有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冤魂。

本部电影中,我先来分析一下主角吧。主角梅汝傲中国法官在片中的出色表现令我十分的佩服。“啪”的一声,梅法官毅然地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砸在地上,水花溅了一地,破碎的玻璃片分散在四周的角落里,永远也无法重合,这个举动震撼了在场的各国法官、也震惊了我,他用自己的决心表达了为中国人民讨回公道、非将战犯置于死地的决心。这是在片中最后选票中,梅法官的惊人表现。

这样的镜头有很多,比如在法庭的背后,电影一开始时,涉及到各国要出场的座位顺序时,本来是一件无不起眼的小事,但是梅法官却把这件小小的事是看得如此的大,个人代表的是国家,是中国。本来一开始审判长是由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国家来安排座序的,但在开庭前预演时梅法官就发生了争议,因为庭长韦伯宣布入场的顺序为美、英、中、苏、加、法、新、荷、印、菲,把中国法官的座次排在英国之后。梅汝璈立即对这一安排提出强烈抗议:“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接着,他愤然脱下象征着权力的黑色丝质法袍,拒绝“彩排”,他说:“今日预演已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一旦明日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大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有不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由于他的据理力争,庭长当即召集法官们表决,结果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按日本投降各受降国签字顺序安排。这次预演虽然推迟了半个多小时进行,梅汝璈终于为我国争得了应有的位置,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其中,在片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话语有很多:一是在据理力争座次问题上,审判长对梅法官说:

“中国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斗士而自豪!”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 这短短的两句话让我震撼,它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自信,让我为中国有这样的一个法官而感动。二是在进入判决的阶段时,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和一句极富湖南特色的地方方言“只要打不死我,老子就要站起来”,多么激昂的话语,多么响彻心底的言辞啊,正式这样的对日本不承认自己的罪恶,吧一切罪恶都推到云霄外,还那样嚣张说不,最后导致在投票箱的那一刻发表了自己的慷慨激昂的讲话。

印象比较深的重点情节: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汝?H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一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一是溥仪的作证;一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一是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时的情景;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在谈谈片中的演员吧,记忆最深的是演梅汝傲的刘松仁,在整部片中,脸上自始自终都是一副没有任何的表情,最后实在争取到合理的法庭座次时,才挤出一丝苦笑,十分的严肃和庄重。其中曾志伟在片中演日本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觉悟了,然后在其中一悲剧来结束。有很多日本的演员,7名甲级战犯的表演,可谓是入目三分啊。扮演东条英机的老演员将战犯的嚣张跋扈和不可一世拿捏的十分精准。扮演松井石根的老演员将战犯惶恐之下的扭曲表情刻画的入木三分。

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演员人物,都刻画得很精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漏洞。我自己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资料上说:影片的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有不连贯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断裂的迹象。比如对东条英机审判的那个场景,镜头对准了东条英机的头顶处,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后下一个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国律师的脸上,如果从头顶处往下推进,再缓慢过渡到律师的脸上,效果会很好。还有一点也存在着失误,那就是整个情绪的导线都是集中在中国法官身上。中国法官力争座次问题,中国法官说服大家赞同死刑,似乎整个的审判都是中国人在主导,都是中国人在利用大多数的权力来对日本进行镇压和报复。这样容易误导观念,误导情绪。在演员方面:首先,溥仪的出场应该是一个爆发点。在这个情节上,应该是让溥仪用平静而朴实的语气诉说让别人气愤和窝心的事实,但是溥仪的表现更像是在做秀,有很着迹的伪君子的圆滑和无赖;其次,“小偷”和尚的回忆,情绪激愤是对的,但是他回忆的内容还无法让别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颤栗,应该换个内容并且继续细腻;再次,美国律师对东条英机的盘问是很不错的一个部分,有情绪也有内容;还有就是那个日本辩护律师,让他的辩护词更为卑鄙和狡猾一点,也许效果会更好……类似的小角色还有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体上的毛病——没有细腻和深化,只是粗线条的描绘和表演者的冲动肯定是无法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这些可能对于我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不是专业人士,只能在电影中找到电影中的好,但是不好的地方对我不专业的人来说很难,所以只能借鉴下资料来解决,和对这电影的综合评价。

同时东京审判在初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历史意义外,在国际法,特别是在国际刑法处理战犯罪的实践和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表现如下:

1.确立了侵略罪和违反人道罪是国际法上的重大犯罪。2.同时也追究了个人的战争责任。3.国际司法机构得以继承和发展。

在电影中,中国法官在审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为审判做出了贡献。表现如下: 1提供战争嫌疑犯名单。中国式遭受日本侵虐时间最长得国家,中国因此在这方面对此很重视,在经调查中,先后向法庭提供了两批33人的战犯的名单,其中也包括那7名甲级战犯。2.提供大量的人证,物证。为了将战犯罪犯定罪,中国人不少战争中的受害者和经历者都前往东京出庭作证,揭露了日本的侵华的事实和暴行。3.支持发庭严惩战犯。为在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能够瞑目!

是而想想,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想这是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不愿再提起的切肤之痛吧。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人性的践踏,对正义的挑衅,更多的是时间无法消除的民族隔阂和民众难以愈合的记忆创伤。审判战犯,更不是一种以怨报怨的手段,而是一份对未来的责任,对世界的承诺:为了全人类的生生不息,为了这颗蔚蓝色星球上永世的安宁与和平。我们都是中国人,在这里面都涵盖了更多的一种民族的气节,和一种亘古不变的血脉之情。在片中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时也看到了一种悲哀,也就是政治的悲哀,简而言之,我们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战争作为国家的意志,却导致了两个民族的仇恨,却带来两国人民的痛苦!

第三篇:《东京审判》影评

电影名称:《东京审判》

原因:他,只是一介书生;他;手无缚鸡之力;他,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面对来自各国法学专家的刁难。但是正是他,让日本知道战败的理由,让列强们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让世界知道了什么才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在整个审判过程中的表现令我震撼。为了一个席位而据理力争,面对日方的狡辩不屈不挠,为了最后的判决结果奋不顾身。在我眼前的并不是一场电影,而是几十年前真实的审判过程。感动,震撼,骄傲,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是如此的复杂,但却又如此的清晰和强烈。战后日本残破的街道,日本居民疯狂的吼叫,法庭上控辩双方精彩的对决……画面是灰色的,但它却在书写着三个大字,三个无比鲜艳的大字——梅汝璈,一位东方巨人的名字!也正是他,让我选择了这部电影,这部令我永生难忘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法庭上控辩双方的精彩对峙。导演制造气氛的功力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只是一句句你来我往的犀利言辞,但是却让人仿佛穿越了几十年的时空,来到了那庄严又神圣的法庭。也许观众并不懂得其中律师的辩护技巧,并不确切地知晓那一段历史,甚至并不是从头观看这一部电影。但是我相信,只要观看过法庭对决这一片段的人,都会被它深深地吸引。让沉重的历史变得鲜活,让抽象的法律变得具体,让一场本来只有专业人事才看得懂的法庭辩论变得老少皆宜,我想,这才是《东京审判》最大的成功。

整部电影虽然以灰色调为主,但给我的感觉却并不压抑,这也是我选择这部电影的理由之一。如果说是梅汝璈的个人魅力让我从情感上记住了这部电影,那么导演对于整部电影气氛的营造,便让我从理智上选择了《东京审判》。原本沉重、压抑的灰色,却并没有给人以应有的感觉,反而给我一种内心的平静。我想也许这也是因为梅汝璈的人格,是梅汝璈那闪光的人格使得这部原本沉重的电影变得鲜活。可以说,《东京审判》塑造了梅汝璈,将梅汝璈带到了几十年后的我们面前,同时,梅汝璈也造就了《东京审判》,让这部电影发出了更加闪亮的光芒。

第四篇:东京审判影评

《东京审判》——国人必看,为什么?

冲着它的名字,想着它的内容,就足以让我、让很多国人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愤恨和爱国的冲动。就在前半个小时,我还在电影院里默默的体会着这部电影。现在,在刚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我没有做任何事,只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的感受和思考。这是值得留下的记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让我比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时候,几个主角义愤和激情的演说辞让我对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亲身坐在电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时候,整个过程却只有一种木漂于水的轻浮感。明知道这些历史足以让人的心感到压抑和刺痛,但是这些历史的负重却堵塞在咽喉处,缺少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让这些负重瞬间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淀——然而,没有!!整个过程中,感受不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主义以及其伴随的杀戮、血腥给人带来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国对历史事件激辩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恶受到惩罚以及和平得以彰显的快感和激动。

总而言之,缺乏——震撼力。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汝敖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重点情节: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汝敖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一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一是溥仪的作证;一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一是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时的情景;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然而,让我不太满意的恰恰就是这些重点情节。这些情节并没有深化和细腻,无法让人将感情投入,甚至是我这个满怀激愤、时刻准备投入情绪的观众都无法将感情沉淀下去。整个影片中其实时刻都存在爆发点,况且有刘松仁和曾江这两个老牌的实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然而,不知是编剧的原因还是导演的原因,这些情绪激动的演员却在阐述一些空洞的说辞,完全没有力度。这就好像朝你打过来一个大拳头,让你颤抖,让你恐惧,但是打到身上却没有想象得那么痛。

不知道是否导演的角度太过客观,却又极力的想用情绪来煽动观众,以至于在影片的拍摄中产生一种情绪上的矛盾。整个影片中贯穿的真实的历史胶片,以及不断出现的字幕,使得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让人有一种被人搔你痒痒但是又无法发笑的难受感觉。似想爆发,却如鲠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还有一点也存在着失误,那就是整个情绪的导线都是集中在中国法官身上。中国法官力争座次问题,中国法官说服大家赞同死刑,似乎整个的审判都是中国人在主导,都是中国人在利用大多数的权力来对日本进行镇压和报复。这样容易误导观念,误导情绪。

在演员方面:首先,溥仪的出场应该是一个爆发点。在这个情节上,应该是让溥仪用平静而朴实的语气诉说让别人气愤和窝心的事实,但是溥仪的表现更像是在做秀,有很着迹的伪君子的圆滑和无赖;其次,“小偷”和尚的回忆,情绪激愤是对的,但是他回忆的内容还无法让别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颤栗,应该换个内容并且继续细腻;再次,美国律师对东条英机的盘问是很不错的一个部分,有情绪也有内容;还有就是那个日本辩护律师,让他的辩护词更为卑鄙和狡猾一点,也许效果会更好……

类似的小角色还有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体上的毛病——没有细腻和深化,只是粗线条的描绘和表演者的冲动肯定是无法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

不过,这些的表演者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现都比较到位。而且,这些演员从外形到气质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较符合,在选角上没有太大的参差,可以表扬。

另外,影片的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有不连贯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断裂的迹象。比如对东条英机审判的那个场景,镜头对准了东条英机的头顶处,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后下一个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国律师的脸上,如果从头顶处往下推进,再缓慢过渡到律师的脸上,效果会很好。不知道导演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疏漏,显然监制和剪切的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够。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部影片原本应该拍得比现在的更精彩,演员的表现总体上还是不错的,音效也还是有分量的,画面还算精致;但是剧本显然没有写到位,该入的不入,该出的倒是出的很开;导演、监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来,真的很平静,还会有一种很窝囊的感觉。不过,这部影片的意义以及本意还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电影这样的宣传手段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到国际社会面前。不过类似作品的后继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剧本的深度和力度问题,不要再浪费这些优秀的实力演员。

最后,考虑到配音的不真实性,我觉得还是再重看一遍原声片比较好,也许没有加工过的声音会比配音后的更有震撼力。

班级:财务管理121班

学号:1238060168

姓名:董艺璇

课程名称:新闻影视赏析

指导老师:陶虹

第五篇:东京审判影评

浅评电影《东京审判》

职侦0901

唐福生

0905050143

影片《东京审判》被誉为“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了解的历史”和“每一个中国人必看的电影”。所以,怀着尊重历史,重温历史的厚重愿望来看《东京审判》,期待其具有相当的震撼力。然而,当我看完之后,却有所失望,或者说并未给我太大的震撼,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不可否认,《东京审判》,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当时中国司法界的强硬,如梅汝璈在卫勃说出法官的座次安排时,拒绝出席预演而说出的那番话,倪征燠检察官对日本战犯以及其辩护律师的反诘等等,让人热血沸腾,为中国争气了,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影片中,却穿插的很多庭外情节,如影片片头,小酒馆事件等等,却怎么都让我感觉,这个影片是为了体现日本战后,民众生活是多么的辛苦,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似乎偏离了《东京审判》的题中之意了吧,怎么看,《东京审判》的审判都是想说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为何不用中国民众,而用日本民众来穿插?

影片采用了纪实体、叙事体并行共存的表现手法,将东京审判的史实与背景一分为二。法庭内为纪实体,主要再现当年审判的场景;法庭外为叙事体,描述了发生在东京一家小酒馆周围的一连串事件。尽管庭内审判,让人感觉有些镜头过少,细节也不是很多,但这无可厚非,我认为,这影片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出在法庭外的编造故事上面,其情节构成为:一对恋人,两个记者。男记者是中国人,女记者是日本人,他俩久别重逢,于采访东京审判之余,几乎天天在小酒馆见面。而这个小酒馆,被编导用来代表那个特殊时期的日本社会。于是,我们不断看到“受尽苦难的日本人民”如何在东京审判期间“更加遭受煎熬”。这个戏剧性的“苦难”加“煎熬”,在不断制造日本百姓的死亡事件,穿插于纪实体的庭内审判镜头之间。影片在两组镜头叠加交替中完成,直至最后,庭内审判宣告结束之时,那个美丽的女记者也中弹而亡,一对恋人阴阳相绝,编导如此安排,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向观众暗示什么呢?

我们或许会这样理解:影片如此处理,是为了证实日本人民也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但是,你影片的名字叫什么?是《东京审判》,而非《东京受难》;你影片的内容是什么?是东京审判,而非东京百姓。东京审判的史实不是影片的历史背景,而是正面表现的主体;拍摄这部影片的主旨应当是再现当年东京审判的历史,而非编造审判之外的故事。法庭内,是日本战犯们拒不认罪,那个辩护律师百般挑衅式的狡辩。他们不承认在中国的残酷掠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那么,影片围绕法庭审判最应当表现的是什么?难道不应当用镜头更为详实地去证明中国百姓在那场侵略战争中受到的灾难吗?难道不应当出现几个具体的人物,来实质性地揭露罪犯们的真正罪行吗?

事实上,60多年前的东京大审判,历时两年七个月,为了证实日军的暴行,参与审判的中国检察官员与国际人士,曾经回国取证。比如南京大屠杀,就有中国检察助理裘劭恒与两名美国人赴南京实地取证,收集到大量证据,找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尚德义、伍长德和目击者美籍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约翰·梅奇牧师等证人。类似这样的事实为什么不在影片中出现,而是仅仅几句证词?为什么不能用一些逼真的中国人被残杀的镜头,来证实法庭内的审判,来给予观众心灵的震撼,而仅仅只有一些证人证词,整个庭内审判就只出现一个短短几秒钟的影视资料,却将珍贵的镜头一次又一次地对着那个小酒馆,那几个日本人。

既然如此,或许应该将影片改名为《东京情绪》或者《东京受难》之类会更好,因为它体现的是二战后,日本民众的战后情绪,以及日本民众的苦难生活,这和东京审判,似乎有种“八竿子打不着”的感觉。

当然,我这么说,也是想说明,影片的出发点,或许正是想将该影片打造成宣传的那样,然而,在实际取材,以及情节安排上却出现了偏差,从而让人怀疑编导的本意,以及影片立场,是代表中国,还是日本?是想说明中国受日本侵略,中国民众受难严重,还是想说明,日本民众也是受害者?或许,这个,只有编导自己能够回答吧。

下载《东京狂想曲》影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京狂想曲》影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京审判》影评(合集五篇)

    反日情绪如此高涨的今天,又加上几乎遗忘了所学过的历史,我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有时候难免有些困惑。《东京审判》再现了日本投降后,远东军事法庭审判 28名甲级战犯的过程,唤起了......

    东京审判个性化影评[推荐五篇]

    举步维艰的世纪审判——评《东京审判》传媒职业影评教学与写作人 涂杰(联系qq:1956702988)审判,意味着正义与罪恶的较量,这过程是复杂与多变的。而《东京审判》给我带来的感受更......

    生活狂想曲[推荐]

    生活狂想曲 我有时很想成为一个专家,按照我目前的水平来看,“专家”现在是一个用滥了的褒义词,我觉得所谓的“专家”,有时就是“专门骗人家”,或者说“专家无非就是把一些简单的......

    动物狂想曲

    第二单元《动物狂想曲》教案 两个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不同的乐曲来形象地描绘各种动物,理解音乐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体现它们的特点的(旋律,速度,音色,强弱等) 2.通过欣赏,让学生能......

    运动会日记:运动会狂想曲

    [运动会日记:运动会狂想曲] 想起运动会,那是我每个学期最期待的,但也每学期最累一天,可是它还是我最喜欢的一天,那是我忘不了的一天! 运动会之前我们总是在练习进场和大会......

    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题旋律。 2、能分辨出主题A,并能完成课本练习。 3、......

    读书狂想曲(合集五篇)

    读书狂想曲 高一(13)班 莫天宇 我是一个爱做白日梦的普通女孩,平常生活中常常做一些白日梦来安慰自己,比如:世上没了书会怎样。 这是知道期中考试成绩的第一周,有人欢喜有人愁,而我......

    动物狂想曲 听后感

    谈《动物狂想曲》直观印象近来有幸在音乐鉴赏课上再次听了整轨的《动物狂想曲》,本作由圣•桑作于1886年前夕,本意在给他的朋友在狂欢节桑作乐,描写了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