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交往要善于表达尊重
光讲尊重为本,在涉外交往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善于表达尊重。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关键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
你要把你对对方的尊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你不表现他怎么会知道你尊重他呢?它有个表现程式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涉外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是吧?来了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
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讲,“那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你打电话也是,拿起话筒第一句话,“你好中国人民大学”,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人家不是人吗?那你这是基本礼貌,你这个“三声”没有,你算什么?
第二篇: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为人民服务要善于和敢于创新
————学习“三敢精神”心得体会
许玉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形势,为人民服好务,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善于和敢于创新。我的认识是:
首先要打牢创新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这既是创新的前提,更是保证创新不偏离正确轨道的关键。作为人民公仆惟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是应对万变的根本。学习是为创新积累底蕴,储存能量。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知识,掌握了多种技能,才能厚积薄发,见微知著,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必须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刻苦钻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准确地领会其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确立创新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不同的行为 1 过程和工作水平,也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效果。如果思维方式上做不到破旧立新,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人民公仆必须在创新思维方式上发挥先导作用。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导、创新思维方式,努力做到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保守思维为开拓思维,变滞后思维为超前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大胆开拓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提出新的创见。思维创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对自我、对过去的否定。要学会能动地、灵活地认识问题,做到勤于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创新。
三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过程,肯定有阻力和风险,也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因而,人民公仆必须培养敢为人先、志在进取的创新精神。要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以敢于超过前人、永不满足现状的拼搏精神,以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以无私无畏的高尚境界和宽广胸怀,战胜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应对复杂形势。创新精神源自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源自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人格。只有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牢记历史赋予的使命,才会有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新局面。
四要运用创新方法。创新不是空谈,要结合正在变革的社会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首先工作要有新思路。思路新,就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主动性,就能更好地驾驭全局。因此,必须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把握大势,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作出超人一步、高人一着的决策,形成既着眼长远、又顾虑当前,既发挥优势、又利用劣势,既有前瞻性、又有指导性的好思路。其次,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过去的经验,更不能实行本本主义。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新形势下,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
2011年7月3
第三篇:要善于总结经验
要善于总结经验
忘了在那本教育杂志上看到:“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也是一种资源’”。是啊!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当班主任多年的我更是深有体会,班级建设是多么需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
一、班队课活动——“懒”教师带出勤学生
“凡是儿童自己可以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看护或教师至多在旁指导或看着,决不越俎代庖,这是要从小就养成他们自立精神。”邹韬奋这番话深深启迪我:课改春风吹拂下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急中生“懒”
以往的班队活动课我总觉得好累,整个活动都要由自己完成,这个问题怎么提出,那个环节怎么过渡,整个教学过程怎样设计„„所有的一切,总让我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甚至花了很多时间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为的是让学生兴趣有加——愿学、乐学;为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会学、学会。可常常事与愿违,学生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于是,我急中生“懒”,既然是活动课,就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课上开花
我把学生们领到了电教室,给他们提供一个比平常更大的表现舞台。而自己退出了舞台,寻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了下来,等着瞧“好戏”。
好戏上演了:哇,好家伙!中队长范欣彤同学像个节目主持人。把本来情绪低落的同学们推向高潮。她在调动同学积极性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连我都自惭形秽。看,她时而鼓励“有信心”“有胆量”“别不好意思”“相信自己”“男子汉大丈夫”“你能行”„„;时而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你的梦想(愿望)加油吧!”、“希望大家不要辜负老师的希望”;时而表扬“表现得真棒,请把掌声送给他”、“真了不起,我真佩服你”、“你的父母因为有你而欣慰”;时而暗示不专心听讲的同学“不要躲了,站出来展示自己,收起你忙碌的眼睛(偷看课外书)”“让他当个笑话家吧(一直傻笑的同学)”。记录员卢仲娴同学更是神笔飞扬,记录下了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并把它张贴在“展示栏”中,让同学们再回味,再看一看自己的精彩表现。最让我吃惊的是许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表现得特别出色,常常来个小幽默,整堂课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吸引了路过的老师,他们也加入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中„„。
活动反思
现在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无论是急中生“懒”也好,水到渠成也罢,反正教师要从观念上理顺了,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学生
积极性高涨,自然会有新的突破。真可谓: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将给你一个惊喜。这样,这种“放”不仅不会“放羊”,反而会使学生越“放”越聪明,越“放”能力越强。
二、班级管理——“好”办法见成效
上学期,新我接了一个班。这个班文化课教基础差,纪律不好,争吵打架是家常便饭。起初,我工作做得很“实”也很“勤”,但“辛勤”与实效显然不能成正比。对他们的苦口婆心,等于是对牛弹琴,让我苦恼,也有点气馁,有时甚至后悔自己接了这个班,但责任心迫使我不能放弃。为了改变班级的面貌,我让班委每日将“七项评比”本年段扣分情况列表公布于教室,表一挂出,同学们有的为自己的班着急,有的感到自己在这样一个班倒霉,平时表现差的学生则等着挨训,大家都等着我的反应,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我建议班委在周四开个“比一比,谈感想”的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同学都做好发言准备。
这一下班里可炸开了。班会上,学生们群情激奋,不甘落后,要改变乱班面貌的决心溢于言表。临近结束,我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治乱方案”。这一招真灵,自此,这个乱班逐渐开始向先进班级转化。
我通过与其他科任老师组织全体学生齐办“手抄报”、“书法兴趣小组”、“苗苗佳作”„„等活动,因势利导那些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以及那些有专长的学生。全班的学生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从中他们体会到了不少成功的喜悦,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他们感到自己再也不是被人遗忘的对象,也真正体会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真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所利用的方法与手段的真正目的不是去约束、压制学生;而是引导、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自我教育。
真想不到,当班主任同样也需要技巧,也需要学习经验。这些小故事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伴随着我一同成长。
第四篇:党员干部要善于联系群众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呢?
一、要分清楚联系的对象,是群众,不是其他
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分清楚联系对象。现在,通讯发达了,联系的人多了。许多党员干部的联系对象,是权贵、是富款,而不是人民群众。他们经常联系上级领导,联系有用同乡,联系富贵大款,联系腾达同学,联系所有有用的人,就是不联系或少联系群众。在他们的思想中,自己的“角色”不再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是一个“政治奋斗者”;不再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而是一个“政治个体户”。
为了促使党员干部接地气,我们壶关县将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一是“双包双联”制度,就是党员领导联村,党员干部联户,包发展,包稳定。把全县390个村分包到全县各党政单位名下,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带队进村入住,完成增收致富任务。单位联村、单位干部联户,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2户,一般干部每人联1户。针对不同的联系对象,下达不同的包扶任务。低收入的,完成增收任务;失学的,帮助筹集学费,完成义务教育;有劳动力找不到就业门路的,帮助劳动力就业;有特长、愿意创业的,帮助筹集启动资金,打开销售市场;愿意学技术的,联系部门进行培训;是种养殖大户的,提供技术支持;是大学生村官的,帮助提供信息,开办创业园区。不管什么单位,也不管什么任务,规定完不成者,不得撤出村。二是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就是每一名县乡领导干部都包一个较差支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还包一个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建立一个工作联系点。负责协调处理联系点的大事、要事、难事。为了使这两项制度落到实处,县委还采取了“无会月”、“每月公示”、“不打招呼督查”、“情况通报”等措施,促使包村党员干部经常联系人民群众,经常解决联系点困难,保证了与人民群众的经常性联系。
二、要增强联系群众的本领,是真功,不是花架
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但是,这一本领,目前在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中“失传”。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是最看重一个党员干部行为的。联系群众,是真联系,还是喊口号,群众心目中一清二楚。所以,党员干部要出于真心联系群众。
一要树立群众为本的观念。在群众工作中,“以谁为本”,决定了工作成效。以村干部为本,工作就会联系村干部,下乡只找村干部,政策传达给村干部,工作布置给村干部,要求提给村干部,再由村干部传达给群众。这种工作方法,群众不买账,人为增加了阻力。以村中大家族为本,工作就会只联系这些大家族。大家族,一般人多势力大,虽然能使群众屈服一时,但不会屈服一世。以大家族为联系对象,群众往往会把这些党员干部划分到对立面去。你说得再好、再动心,群众也认为你是为大家族谋利,不会和你一心。只有以普通群众为本,帮他们说话,为他们谋利,替他们撑腰,他们才会和你一心,才会听你的,跟你走。
二要增强联系群众的本领。要解决“愿不愿”联系群众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是出于真心,而是迫于形势、迫于任务不得不“联系”群众。形势一旦改变,任务一旦完成,立刻“班师回营”,远离群众。这种“被动联系”,是不能做好群众工作的,自然更谈不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发自内心愿意联系群众。联系群众,就是为群众解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下种了,群众是不是买了假种子?秋收了,应该去部分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去帮忙。下雨了,群众家中漏不漏雨?冬天了,一家一吨煤分到位了没有?开学了,失学的孩子学费筹集齐了没有?两家有
矛盾了,调解了没有?“五保户”生病了,谁去照看他?留守的儿童谁来照顾、教育?打工欠资了,谁来给他们要回?路坏了,谁来修?水不通了,谁来接?有矛盾了,谁来调?把这些小事难事、烦事杂事解决好了,群众才会认可你。
要解决“会不会”联系群众的问题。联系就是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群众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有的大学生村官才进村时,群众不认可,就是不能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让你写个起诉状,不会;让你预测什么农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不懂;让你提供个好的致富项目,没有;让你解释一下党的有关政策,不清。这样的联系,联系不联系一个样。联系群众,就是群众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能提供什么。群众需要致富信息,能够结合村情实际和市场前景提供;农产品销售有困难,党员干部能够帮助销售;群众外出打工,能够根据群众技能状况,提供相关信息;群众需要法律援助,能够帮忙提供专业帮助。
党员干部要善于联系群众,不要忙于联系群众。善于联系群众,就是超前谋划,什么时候为群众办什么事,在群众提出前,就能够想到、提供服务。忙于联系群众,就是出了事,去救火。表面看来,也是为群众,但往往是应付。群众心里想什么,不知道;需要什么,不清楚;盼望什么,不明白。善于联系群众,事半功倍;忙于联众群众,事倍功半。善于联系群众,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着眼人民群众的需要改进工作,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人民群众赞成什么我们就鼓励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
三、要弄清联系群众的目的,是帮富,不是添乱
联系群众的目的,是帮助群众找到富裕途径,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所有群众都富裕。但是,由于文化不同、技能不同、本领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群众富裕的难度也就不同。有的难度大,有的难度小。有的依靠自
身力量就能富裕,有的就需要外力推动才能富。党员干部尤其要注意联系那些富裕有困难的群众。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也要根据党员干部实际情况相应联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胡乱搭配。要文化程度高的联系文化程度低的,政策精通的去培训,擅长演讲的去宣传,组织能力强的攻克大项目,有特长的传授技能,从事法律工作的为群众普法。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直接联系群众。对于群众来说,就是文化低的补文化,没有技能的学技能,年龄大的、离不开家的开小店,有年龄优势、创劲大的去经商,擅长种植的搞大棚,擅长养殖的搞特种养殖,擅长公关的成立中介,擅长营销的搞物流。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共同富裕的部署,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双包双联”制度和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包联富裕难度最大的农户,乡科级领导包联富裕难度较大的农户,一般党员干部包联富裕难度较小的农户,用这种方法促进共同富裕。
四、要强化联系群众的途径,是直接,不是间接
老百姓常说,干部文化程度高了,嫌我们程度低了;坐的车好了,嫌我们脏了;通讯手段现代了,见我们少了。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说,农村情况我很了解,不需要再深入农村、联系群众了。只要在网上查一查,我们坐在办公室,就能够搞出“高端设计”。这种把群众工作简单化的倾向必须克服。农村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法子,去解决所有问题。直接联系群众,能够改变目前“领导对领导、干部对干部、机关对支委、文件对文件、会议对会议”的工作方式,加快形成领导对群众、干部对群众、机关对群众、文件对群众、会议对群众的工作方式,建立干部在群众中开展工作、工作在群众中开展的机制。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领导要带头,身入心更入。不能以副职代替自己,以他人代替自己,以秘书跑一趟代替自己。其他党员干部更不能间接联系,以打电话代替直接联系,以听汇报代替深入基层。要克服“三种现象”:上级强调联系时,就去群众家中走一趟,不强调了,就忘记所联系的对象了;工作闲了去联系,工作忙了就忘记了;群众有事找上门来,就解决一下,群众不找就不去。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蹲点调研,带头住村,直接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撰写民情日记,听取群众意见,帮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干部更要轻车简从,不打招呼,直接到村,不搞层层陪同,不劳民扰民,不蜻蜓点水走过场。
为了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壶关县委已经明确规定,把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情况作为选拔、使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提拔任用时,全面考察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情况,视其结果决定是否提拔任用。对于在“双包双联”活动和“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中做出出色成绩的党员干部,予以重用。
第五篇:职场要善于倾听
职场要善于倾听
做领导的,往往希望多多听到下属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是给公司带来丰厚效益的建议。但这类建议确实太少了,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平台不一样,下属往往会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范畴的事情。如果有一些创造性的意见,此员工肯定心怀较大目标。
在职场,员工们对领导多是一些溢美之辞,我这里并非贬义。这往往是员工对公司的一些计划、措施和产生的效益的肯定,也有对领导个人魅力的追捧。当然,希望通过几句好话打动领导,使自己获得一些好处的也不乏其人。领导做长了,特别是一些有作为的领导人,慢慢地以为自己什么都对,下属素质太差,容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几年下来,我们发现,越是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人,不是公司业绩下降,就是出现了重大经济问题。何也,就是领导在某一阶段,做了点成绩,因为自我感觉良好,目空一切,渐渐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学习进步了。现代社会几乎可以这样形容——日新月异,没有了合理化意见,加之自己是固步自封,公司举足不前,便在所难免了。
所以,精明强干的领导,不仅善于倾听合理化的意见,更善于倾听下属的牢骚之词。善于倾听,其实是领导胸怀的表现。俗话说,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这个人就可以做多大的事情。从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发现,古代的一些有作为的帝王不仅善于倾听,而且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如说,楚文王活捉了蔡侯,要烹煮蔡侯以祀祖庙,谁的话也听不见去。有一位勇士,执宝剑宁可和他同归于尽,也不愿意看楚王失去诸侯。在现在人看来,楚王大失面子,但他还是收回了成命,表彰了这个剑谏勇士。楚庄王乃是一代雄主,围绕他这方面的故事很多。优孟哭马就是其中一例,楚庄王要用大夫之礼来葬爱马。滑稽戏剧家在宫廷里大哭说,应该以人君之待遇葬马,这样好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贵马而贱人,一句话说得他茅塞顿开,赶紧改正错误。
这多是一些进谏之词,使我们有了借鉴之处。但我们现代人,出入职场,面对的只是领导而非君王,再说,现在社会也没有了进谏的氛围。我们高明的领导,其实在自己的范围里,可以听到下属真实的声音,这真实的声音,往往是以牢骚作为载体的。
有一个与我十分亲近的下属,因为聪明能干悟性强,在其他人看来,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我也以为这小子的确很幸运,短短时间内,取得了别人几年也达不到的好成绩。他却在一次酒后,向我大发牢骚,且句句在理,使我颇为惊讶。我一向以为自己很有亲和力,也以为本人善于与员工打成一片,其实,我才发现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我的亲近是难以深入员工内心之中的。我这样的作风如此,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更加难以接近下属了,使之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
怎样使员工能发出自己的牢骚呢,我想应该给予鼓励,因为发了牢骚,即使在精神层面也使员工轻松多了。何况,通过这些牢骚,你发现了公司必须改进的方面,你自己必须改进的方面,甚至还可以从真实的声音里,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
只要放下架子,有一点耐心,让员工了解,言者无罪,何愁收获不到真实的声音呢?
所以,在职场中,只要善于倾听下属的牢骚,你就能得到很多的合理化建议,也就更利于自己,更利于公司的进步和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