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2 12:0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为全面了解我省小企业基础管理发展情况,我局在 2010年7月份对全省工业小企业的基础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5份,回收率达到35.0%。同时,我们还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我省小企业基础管理发展状况。

一、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

我们对小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情况如下:

1、66.61%小企业实施定额管理,内容集中在劳动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上。问卷调查显示,小企业的定额管理普及率、覆盖率均不高。66.61%的小企业实施了定额管理,其中开展劳动定额及材料消耗定额的企业占58%和36%,开展能耗定额管理和资金定额管理的占11.43%和10.20%,开展设备利用和修理定额、管理费用定额、资金占用定额和成本费用控制定额等其他定额管理的累积也仅占10.61%。

2、46.12%的企业实施现场管理,内容集中在目视管理和看板管理上。问卷调查显示,15%的小企业人员不知有“现场管理”这一说,78%的人员是知道一点。目前小企业开展的现场管理主要方法是目视管理,占66.61%,看板管理占比21.23%,5S管理占12%,说明小企业开展最多的还是目视管理,这与目视管理相对简单并形象化有关。33%的小企业有现场管理检查,但其中58%的小企业是想起就检查,没想起就不检查。

3、39.37%的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小于5000元。有24.08%的企业2009年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在5000至15000元之间,只有19.18%的企业大于15000元,还有17.14%企业不清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费用。有2.96%的企业至今无电脑,有电脑仅仅用作打字的又占2.96%,有电脑但没有上网的占6.12%。实地调研中,我们要求企业提供内部基础资料,诸如制度文档、表格报表、信息数据,多数小企业没有建立基本的信息资料,少数已经建立但大多比较陈旧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企业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无从谈起。外部信息的获取主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占到69.12%的。

4、69.39%的企业实施计量管理,较重视计量管理的占20.82%。问卷调查显示,关于是否有必要开展计量管理的问题上,20.82%的人员认为非常有必要,47.76%的人员认为比较需要,20.41%的人员认为不太需要,还有5.31%的人员认为没必要。16%的人员基本上知道关于计量器具的一些知识,有38%的人员懂得一点,43%的人员不知道。不少小企业对计量工作的认识还是很有限,他们认为计量工作是无产出的投入,是不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还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所以不少企业把计量工作当作负担。

5、43.67%的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设备台账,35.92%的企业设备点检较规范。有6.94%的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设备台帐,54.69%的企业建立设备台帐只是应付检查。有6%的企业没有开展设备点检工作,55.92%的企业设备点检工作做得很简单。实际使用中,各部门未经审批即任意调用设备,设备的帐、物、卡不相符;没有定

期检查和点检制度及定期维修保养,并不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一般是事后维修,维修后也无维修记录;设备使用完毕或停用就放在一边,不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就进行封存,使设备达不到完好要求,设备实在不能使用了,就当废铁一卖了事。在大部分小企业的设备维修过程当中,没有预防性修理,也就是说没有分为设备的大修、项目修理和小修,企业设备基本处于随坏随修状况。

6、90.20%的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不完善的或建立但不执行比例占到了48.98%。尽管有90.20%的企业建有规章制度,可是,建立但不完善的比例达到了46.53%,建立但没有执行的占2.45%,还有6.53%的企业没有建立规章制度。有些盲目照搬照抄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问卷调查显示,认为企业内部处理日常事务非常有序的占28.98%,认为一般的占62.45%,认为混乱和一塌糊涂的分别占

6.12%和1.63%。23.27%的企业认为各部门间的责任界定不明确或非常不明确。

二、小企业基础管理问题分析

从本次调研看,小企业基础管理情况不容客观,总的来说还比较薄弱。经验管理占比较大,在一些小企业里甚至占居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现象普遍存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如下:

1、对基础管理认识不足。实地调研发现,即使是小企业,也不屑于谈基础管理,而“创新”却是被大家提及最多的词语之一,但“创新”往往虎头蛇尾,过一年半载就无声无息了,究其根本实际上是企业基础管理没抓好,例如公司法人治理、人力资源管理、内控体系等最基本的东西,最后无法深入执行。绝大多数的小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生产与市场上,而忽视了企业的基础管理,一说到管理提升,口头说重视,但只要影响到生产了,就可能要暂时搁浅。把管理提升看成额外的工作,而不是看作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与必需品。

2、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一方面,由于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部门设置比较单一,有的部门只一个人,甚至几个部门只设一个人。部门的单

一、人员的设置不合理以及一人多岗、职务交叉重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完全依照老板的好恶来处理,“人治”成分居多,主观上认为也并不需要什么现代基础管理。

3、基础管理制度不合理。有些小企业为了体现其管理的正规化、程序化和透明化,盲目照搬照抄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有些小企业则急于做大做强,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重金请咨询公司前来诊断,制定了比较完美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结果发现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很多方面难以跟进和配套实施,操作起来举步维艰,最后制度只能作为一种装饰企业门面的摆设。

4、基础管理缺乏培训。许多小企业对员工的基础管理培训投入少至又少,甚至没有把基础管理培训纳入企业的培训计划,相当部分员工一般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缺少基础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管理意识淡薄。问卷调查显示,培训费用几乎为零的企业占11.79%,培训费用小于2000元的企业占30.49%,培训费用在2000-10000元之间的企业占30.49%,培训费用大于1万元仅占14.23%,而12.60%的问卷填写者不清楚企业的培训费用,可见小企业培训支出是很低的。培训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占64%,管理知识培训仅仅占18%,这说明小企业的管理培训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多的是上岗培训。

5、基础管理缺乏考核和激励。缺乏推进基础管理的检查、考核和激励机制,由于缺乏量化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标准,员工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改善基础管理,形不成人人以此为己任的氛围,合理化建议的渠道不通畅阻碍改善。如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有职无权,企业的设备管理受约束,在企业里生产第一,无法做到设备的计划维修,无法对其他部门进行设备管理方面的考核,在企业里只起到一个机修主管的作用。

三、提高小企业基础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必须要重视基础管理。为什么要重视基础管理,因为不重视它,轻视它,就不可能把战略问题执行到位,“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策略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拥有超强的执行力。好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但若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它,这个战略也只是一纸空文。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把执行视为理所当然,换句话说,该如何执行战略问题,往往被忽视。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重视基础管理,特别是领导和管理部门必须改变观念,提高对基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制订合适的基础管理制度。制度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一个规范、公平、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赢得发展的最为有力的武器。小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传统,必须保证制度能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以便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实施;另一方面,企业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否则企业制度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管理的改进和效益的提高,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进而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制度必须量化,具体化,得有一系列标准。如,设备管理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设备点检工作要做到“五定”,“定点”即“设定检查部位、项目和内容”,“定法”即“设定检查方法”,“定标”即定“制定检查标准”,“定期”即定“设定检查周期”,“定人”即定“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3、要严格基础管理的考核。基础管理考核机制要转变,重在检查监督,形成制度化、常规化,要有压力和动力,如果基础管理制度没有严格考核,等于搞形式主义,最后落实不了。在检查监督的方式、方法上特别需要注意内控原则,现代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在小企业管理中,往往信任家族亲友,所以内控制度往往被忽视,如,资金挪用盗用往往发生在看似牢靠的亲戚朋友身上。另外,领导能不能真正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敢于支持专业管理部门从严进行管理,也往往成为基础管理考核成败的关键。

4、要加强基础管理培训。提高全员基础管理意识、知识和能力,一要倡导全员培训,将培训延伸至整条价值链,根据“木桶原理”,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也是组成组织这个木桶的木板,任何一层知识能力的落后都将变成三块木板中最短的一块。二要创新培训方式,一是通过干中学,除讲授外,要更多采用学员的自身参与、亲身体验、实用训练和行动学习等方式;二是通过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比较来学习,注重引导、启发和多样性,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三是带有鲜明的实用性学,培训的内容应具体、真实,与学员有关,并凸显学习的目标。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规范培训流程,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设计;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这四个步骤构成一个闭环的流程。

5、加大对小企业基础管理的扶持。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亟需外力帮助,问卷调查显示,71.54%的小企业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借用外脑引进管理咨询很有必要或有必要,有65.45%的企业认为目前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编写《小企业管理手册》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因此要加大力度,整合大专院校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相关社会

资源的力度,形成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小企业基础管理的格局,只有真正建立起一套高效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为创业创新提供孕育和发展的基础。(周朝晖李世根张莉)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范文模版]

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制度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制度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已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获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自身制度化建设,依靠好的制度吸引和留用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为企业赢得持久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制度化管理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一书中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其作用是提供人类在其相互影响中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特别是构成了一种经济秩序”。这意味着对国家来说,制度旨在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创造一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企业来说制度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法律关系,同时结合人的心理因素,构建一种企业制度化管理氛围,以此推动企业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制度化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以企业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法规,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使工作流程化、标准化、透明化,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制度化管理是中小型企业迈向大中型企业、集团化公司的必经过程,是企业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表现。

二、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现状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逐渐认识到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并把制度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但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企业发展状况,我国中小型企业当前在制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部门设置比较单一,有的部门只一个人,甚至几个部门只设一个人。部门的单

一、人员的设置不合理以及一人多岗、职务交叉重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现象普遍并存。

(二)经验管理占有较大比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或者有了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朝令夕改,处理问题时“人治”化成分居多,企业管理完全依照老板的好恶

来处理,处于一种随意、松散的状态。经验管理在一些中小企业里甚至居于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现象普遍存在。经验管理导致企业经营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

(三)管理制度不合理,难以执行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体现其运作正规化、程序化和透明化,盲目照搬照抄一些大公司先进的管理制度,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为了急于做大做强,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重金请咨询公司前来诊断,制定了比较完美的企业管理制度,但结果发现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很多方面难以跟进和配套实施,操作起来举步维艰,最后制度只能作为一种装饰企业门面的摆设。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虽然认识到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加大了制度化建设力度,但是制定的制度过于严格、呆板和僵化,对员工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起到了到抑制作用。久而久之,企业的整体运行逐渐陷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恶性怪圈,危及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

三、改进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制度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制度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

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基石,一个规范、公平、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但是任何完美的制度如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有阻于企业发展,对企业自身而言就不是合理的制度。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传统,必须保证制度能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和支持,以便于制度的顺利推行与实施;另一方面,企业的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否则企业制度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管理的改进和效益的提高,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进而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按企业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企业各级管理者不仅要组织制定好企业的管理制度,还要成为执行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模范带头者。要谨记严下先严上的道理。管理者本身的榜样作用就是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我国40%以上中小型企业由于存在着家族基因,老板以及核心管理人员没有外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其行动游离在法制之外,也构成了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此,不断提高各级管理员工的执法水平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加强企业制度化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三)管理者要宣传教育

企业制度如同国家法律一样,一旦制定并发生法律效力后就应像普法工作那样,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教育,让企业员工知晓,使员工做到令行禁止。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都应当从思想上树立起法制意识。我国中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以及员工素养的局限性,要让员工从思想上树立起法制意识,企业必须加强人文和法制培训,加大各种制度的宣传力度,更要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进行宣传、解释,不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知晓度。企业员工只有树立了法律意识,当制度的内涵被员工从心理上接受并自觉遵守与维护而形成习惯时,制度才能凝固成一种文化,进而达到自觉、自发、自动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其行为,完成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形成良好的守法氛围。

(四)企业制度要严格执行

贯彻制度是规范制度的核心,也是制度保持权威性、强制性的根本保证。在执行制度时,管理者要经常向下属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以警告或规劝其不要触犯,否则会受到惩处,任何人包括管理者,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对违反一般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但对触犯天条式的管理制度,触及到了企业核心价值的任何小奸小恶,都必须从严处置,决不能心慈手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管理已由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进入了现代化、法制化、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创业初期应尽可能从“人治”化管理向“法治”化管理不断靠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流于形式,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企业管理制度上决不会存在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地追求能够使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管理模式,要契而不舍地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化管理氛围,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i [1] 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4] 奥斯特罗姆等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5] 吴楚汉.我国私营企业可持续成长初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6] 谢健.民营中小型企业制度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第三篇: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为依据,通过分析,寻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见,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低下,据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和全国工商联联合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有40%的业主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那又叫他们如果来谈规范财务管理呢?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阻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问题,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宏观经济因素。例如,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另外,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也必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点各异,所以,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存在的问题”,仅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融资困难,投资盲目,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

(1)一般性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的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

(2)特殊原因。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带来的制度摩擦,集中表现在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补充资金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就相应增大;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协调,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等。

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仅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使决策大都没有经过科学而严格的论证,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3.对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

(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现金闲置或不足。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4)只关注现金流,缺乏大局观念。

4.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3)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5.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21世纪是软件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中小企业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时代。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那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使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于未然。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应着力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

(1)规范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3)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

2.中小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市场比资金更为重要,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如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哪怕是暂时的困难,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克服资金不足,关键还是取决于新产品能否及时销出并收回投资。由此可知,有无合适的市场销售渠道是研究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先决条件。

(2)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采取跟进战略。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率先开拓市场。跟随成功者的做法,不失为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

(3)中小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②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③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因此,中小企业应以内部投资为主,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4)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3.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一些成长的企业来说,保持财务的稳健性,对于支持公司业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应收账款控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应收账款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财务核算准确翔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

第二、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

第三、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第四、注重收账实务。收账实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收账程序和方法。②挑选合适的收账人员。

(3)现金流量预算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4)成本控制。中小企业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都要采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通过改善生产产品的工艺来降低成本。中小企业应对比“产出”和“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4.建立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2)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5)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

5.简化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报告一般都实行豁免揭示制度,即对小于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豁免待遇,允许其按简要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1)小型企业可以采用简要的财务报告体系

考虑到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括性和注重盈利能力反映的要求,小型企业可采用下列简要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简要利润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无需编制报表附注;季度无需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月度仅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和简要利润表。

(2)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

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是指财务会计报告的框架与大型企业相似,只是内容简略些。中型企业应提供、半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作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简要会计报表附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

6.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建设

中小企业要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普及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实现无纸贸易,使得一张凭证从制单到记账仅需几秒钟,建立企业自己的微机网络,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计算机联网,实行银行对账系统。这大大缩短了结算时间,企业办理汇票、本票和电汇等业务仅需要通过电脑操作及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就可以办理。

同时,建立财务控制体系,通过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在每一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或某一重要阶段上建立控制环节。没有控制的财务核算,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算。可建立行之有效的动态报表体系,即预测、控制、监督三个报表体系。这样,将记账与财务分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地协调进行,实现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

以上是我根据所学的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浅略地分析,并针对其财务管理方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融资范围进一步扩大、风险投资比例将大幅度增加等等。同时,解决途径也会因客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自身发展而发生变化,只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工作,才能使这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而不至于半途夭折,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与转换,不断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的编制办法,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

第四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

2007-04-17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企业家的摇篮,是就业的蓄水池。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中国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一般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是市场竞争的弱者,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同时对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四部门于2003年3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确定: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为1.5亿元以下),职工人数在2 000人以下(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3000人以下,住宿餐饮业800人以下,零售业500人以下批发业2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理论首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他把技术创新称做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和实现新的产业组合。可见技术创新既是一个技术范畴的概念,更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和获得市场回报为目标,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因此,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

1.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资金,融资环境较差

据有关调查显示,70%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是资金缺乏,这既包括市场融资困难,也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资信程度不高等弱点,而银行从降低贷款的风险出发,不愿过多经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受传统体制制约,政府资助项目主要作用于大型国有企业,导致中小企业既无力投资于产品的研究开发,又无力聘用优秀的科研人员,更加难以保证新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推广费用。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也在2%以上,而我国中小企业每年的研究开发投入只有销售收入的1%。同时,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刚刚起步,仅靠政府拨款和民间融资,对于解决创新资金投入问题是杯水车薪。因此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很难进行深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尚未建立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那么人才即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又一大因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却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外,目前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为家族式的管理,使得它们难以吸引外部人才和大胆起用外来人才,进而形成了不良的企业文化,严重挫伤了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另有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不能看到技术创新人才所带来的长远利益,不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与储备,对现有人才培训重视不够,使得许多创新人才觉得无用武之地,这也是一部分人选择离开的又一主要原因。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直接给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造成了重创。

3.缺乏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法制环境不健全

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中小企业发展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缺陷,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比,中小企业仍处于劣势,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严重挫伤了它们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国外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佳绩,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美国在1982年就用立法手段保障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确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以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和国外政府的全方位支持相比,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尽管近年来政策环境有所改变,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是只有大企业才代表工业企业发展的未来,才能在国家工业中作出贡献,因此政策上对中小企业有歧视现象。

另外,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主要以“供给推动”方式来促进,而利用“需求拉动”,特别是以政府采购为工具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措施出台则较少。从国外经验来看,很多大型企业与当地政府采购支持密切相关。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初创期最困难阶段,德国政府与其签订了一项协议,该协议包括10个电报站、18台指针工电报机。正是这项协议使德国西门子渡过了初创期的难关,实现了巨大发展。

4.缺乏技术创新的信息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信息,信息是创新的源泉。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极度缺乏。市场信息缺乏,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同样也是广泛而深刻的,缺乏市场信息,企业无从寻找创新机会,更无法保证创新成果的市场前景。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快速反应。

我国的中小企业缺少完整支持其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在科研与生产的连接问题、技术成果的转化问题、风险资本的运营问题方面缺少中介机构的咨询和帮助,大多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专注于产品创新,分散精力,技术创新成功率低。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⑴资金帮助。可考虑通过财政拨款,设立政策性贷款担保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对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的筹资优惠;积极鼓励银行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银行可以用在利率区较低的利率贷款投向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逐步使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成为商业性金融服务重要的增长点。

⑵风险投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有效的支持方式之一。因此,必须积极培育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构建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政府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基金可通过如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募集和企业入股等多种渠道筹集。

⑶信用担保。设置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成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审等级制度,引导其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行为和经营决策行为。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政府应允许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面向社会发行债券,证券部门可适当降低准入标准,让其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2.加强人才培养,采取有效激励制度

首先,企业应自主进行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懂管理会经营且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领导人才队伍。如美国微软公司以比尔·盖茨为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成功地建立起三支人才队伍。第一支是管理者队伍,第二支是技术开发人员队伍,第三支是营销骨干队伍。可见,企业创新人才可以通过培养、引进而成长起来。

其次,政府应有计划地设立一些公共技术培训中心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为中小企业培训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技术素质,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培训机构乃至中小企业大学。

再次,采取有效的内部激励制度。如进行短期物质激励(薪酬和福利计划),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绩效反映在薪酬上的变化。福利计划可以针对不同偏好制定一个“菜单”,包括金钱、家庭支持计划、带薪休假、医疗保健等多种方式的不同组合,供员工“自助选择”。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市场竞争的压力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但必须有公平有序的市场法制。如果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势必出现各种假冒、仿制等侵权行为,损害创新者的利益。目前,尽管我国针对中小企业陆续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应加快立法步伐,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级政府都应从“大的即是好的”观念中摆脱出来,正确认识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积极意义,充分认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用系统、网络的观念看清中小企业在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政府要从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必要的扶持,有组织地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地区性技术创新中心及技术协作网络。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必定会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契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信息网络化的程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提供方便,为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创造条件。

第二,组织、协调中小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泉和技术帮助,使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支持一些科研单位转为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牵线搭桥,支持产研学的有效结合,鼓励走合作创新之路。第三,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咨询公司、信息公司、技术交流公司,鼓励创办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中介、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的各类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作者: 王鑫宇 傅军 来源: 《中外企业家》2007年第1期

责任编辑: 俞江月

第五篇: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邢台市市政维护管理处 甄慕洁

当今社会,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理念、行为和价值取向,城市户外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形式,因其发布成本低、亲和力好、视觉冲击时间长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户外广告是继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传统的户外广告主要有路牌广告、楼体广告等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户外广告在我国很多城市得到了普遍而迅猛的发展,似乎已经成为城市繁荣的象征。近些年来新户外广告形式不断涌现,如汽车车身广告、候车亭广告、空飘气球广告、公路沿线坡体广告、城内路段灯杆挂旗广告、电子屏幕广告等。户外广告被称作“城市风衣”,就像一个人的穿衣打扮会影响他的气质一样,“城市风衣”的格调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品位。

好的户外广告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不好的户外广告不仅无法给人美感,相反,还会造成一定的视觉污染,影响市容市貌。最常见的就是缺少规划、散乱无序、创意庸俗、制作粗劣等,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规划不给力和管理不到位引起的。

首先,在户外广告的规划上,缺少整个城市“一盘棋”的思想,缺乏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缺少内在的必然联系,没有真正体现出城市的内涵和文化,导致“乱”和“散”。大多数的户外广告规划滞后,与城市建设的速度并不匹配。在设计规划时,规划人员也没有充分征求广大市民的建议和意见,与市民的沟通和互动很不够。有的规划甚至只是落在纸上、放入橱中,没有为广大市民、广告制作者、发布者所了解,导致许多户外广告因不符合规划要求而被拆除,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另外,由于过于看重经济效益,部分城市的公益广告比例过少,黄金地段的广告位大多被房产、汽车企业长期占据。一些城市的中心路段,户外广告设置过度集中,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侵占绿化、妨碍行人、遮挡视线,使环境显现出无声的嘈杂。为了吸引“眼球”,不少户外广告越做越大,肆无忌惮地破坏建筑物立面,直接影响了城市景观。一个有现代感的城市,不需要遍地“苍蝇拍子”式的简单创意,需要的是既能体现科技含量、创意水准和文化特色,又能提高城市品味、让人们喜闻乐见的精品户外广告。

其次,很多城市对户外广告的管理还不到位。户外广告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做支撑。但是,目前城市管理部门从事户外广告管理的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审美观念落后,审美能力不强,往往形成“内行设计(设置、发布),外行审批”的怪象,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大多数的户外广告的形式单一,个性不明显,单调呆板,多以喷绘布、写真为主,颜色易脱落,材质易破损,整体呈现出档次低、参差不齐的状态,更有甚者,用材低劣、制作粗糙,用一根铁杆上面撑块广告牌,巨大的布幅遮挡了一面墙,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违规广告的执法力度仍显不够,过街龙门、过街横幅、刀旗广告等低档次的过时载体仍然充斥视野,文化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也被商业广告占领。同一个街道或区域的户外广告设置凌乱,风格不一。并且少部分商户对广告牌匾设施一次性投入少,长时间不维护,主要构件不牢固,残缺破损的户外广告未能及时清除或更换,不仅造成视觉上的污染,甚至还存有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规范户外广告的管理。

一、以长期规划代替短期审批。户外广告规划必须全面考虑和了解城市的历史渊源、人文底蕴和发展走向等要素,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运用户外广告的形式,对城市景观进行再创造和再提升,做到一区一特色、一街一景观、一处一精品。有些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为户外广告的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设计人员应从中汲取营养,使作品既体现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也能跟上时代发展,集幽默、智慧、美学、文化、想象力于一体,使之融入城市景观,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位。

二、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城市空间是城市的公共资源之一,也是户外广告主要的载体,必须予以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升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收取有偿使用费,推行城市空间有偿使用的理念。公益广告是弘扬中华美德、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是照亮人们前行的明灯,要合理配比公益广告。应根据城市的特点,科学布局,保证公益广告在户外广告中的比重。同时,提高公益广告的设计、设置水准,要在打动人们情感上下功夫,在净化人们心灵上动脑筋,在提升人们素质上做文章,提倡潜移默化,避免平铺直叙、笼统说教。

三、要加强对户外广告规划和管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使其掌握户外广告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学习美学常识,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招聘广告系毕业的本科生充实户外广告规划和管理队伍,逐步改善现有人员结构,提高广告规划和管理水平。

四、对现有广告公司的资质进行评审认定,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广告市场运行秩序。对于那些资质评审不合格的,取消其设计和发布资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优秀户外广告评选活动,组织专家和专业人士评奖。对获胜的设计人员及其所在广告公司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树立行业典范和样板。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提倡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户外广告的科技含量,倡导个性化和多样化,避免呆板和单调,在提升人们视觉享受水准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五、定期对现有的户外广告设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加大对违规广告的执法力度。清除市区、城区主次干道的过街龙门、过街横幅、刀旗广告,清除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域里的商业广告,清除粗制滥造、品位低下的户外广告,清除或修复残缺破损的户外广告。对于违反《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的,城管执法人员应首先深入了解情况,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宣讲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争取业户对广告整治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使其自觉配合。其次,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在整改期内绝不强制拆除,最大限度的减少广告业户的损失。对无法查找业户或不能自行拆除的牌匾,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拆除;对没有合法审批手续的户外广告,特别是楼顶广告和墙体广告,坚决予以拆除。另外,主干道两侧的门头牌匾应该统一高度和材质,既能使整条街道显得整洁有序,还利于提升店铺的形象。

户外广告作为城市文化形象的符号之一,体现着城市的风格和文化品位,反映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商业氛围以及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就城市的户外广告管理而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彰显历史、文化特色为目标,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手段,规范户外广告行为,营造富有特色的广告文化,促进城市广告健康有序的发展,使其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下载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中小企业基础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05人力资源管理班徐欢摘要: 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孙爱芬 沈中霞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了——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由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1)内源性权益资本筹集中小企业获取权益性资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第一是通过发行权益性金融证券来获得;第二是通过企业内源性融资来获得,也就是......

    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对策姓名:史文峰指导教师:杜亚敏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年级:2008级类别:高起本学习中心:岳阳浏阳北盛完成时间:2011年 10 月......

    乡镇中小企业培训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培训现状及对策 摘要: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是前提条件。......

    中小企业融资子现状及对策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得中小企业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在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省和广东省,不少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宁波作为一个沿海中小企业发达的外向型城市,对其中......

    浙江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浙江中小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 人才流失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补偿费用,意味着资产的损失。人才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或无形的......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现状及对策(范文)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目 录 一、重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监督的意义 ........................................................................ 1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