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汇编)

时间:2019-05-13 03:1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重视。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对人才聘用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在分析中小企业人员聘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人力资源

0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在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自于中小企业。人才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所起到巨大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卡耐基曾说过:“即使将我所有工厂、设备、市场和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技术人员和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将仍然是钢铁大王”。可见,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便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的严峻课题。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的现状

1.1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不到位

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部门设置的时候并没有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而是由办公室或行政部等部门兼任。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忽略了人力资源部是现代企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即使有,其日常工作也仅仅局限于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工作,没有行使到人力资源管理应尽的职责。

1.2 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对人员的招聘较为随意,更多时候是在人手紧缺或者员工大规模流失的情况下仓促进行招聘,缺乏人力资源计划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对招聘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他们而言,招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民办高校的陆续出现致使应往届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所以不少中小企业错误认为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非常容易,反映在招聘工作中,思想上不重视,准备不充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结果

往往导致招聘工作以失败告终。

1.3 招聘渠道相对单一

人才招聘的渠道有很多种:现场招聘会、劳动力市场、网络招聘、猎头公司、校园招聘、平面广告招聘、内部选拔、熟人推荐等等,每种招聘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以及人才储备的倾向性。例如,技术工人和一般办事人员可以到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校园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高级专业人才则可委托猎头公司进行物色。据调查,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多采用参加现场招聘会、到劳动力市场招聘、熟人推荐等传统的招聘方式,没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招聘渠道,无形中减少了人才选择的范围,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1.4 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

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适当‟这两个字很要紧,适当的公司,适当的商店,招募适当的人才,70分的人才有时候反而会更好。”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聘用应以合适企业为基准,并非越高级的人才就越好用。企业如果迷信100分的人才,可能就会忽略70分的人才。但是有时候,70分的人才更重视工作,更能以感恩的心全心全意地对待工作,能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对中小企业而言,70分的人才更容易获得,花费的成本更低,利用的效率更高,70分的人才更能和企业共同成长。

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偏好招聘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认为好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高,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毕业于名校学生是否都适合于本企业需要的,则没有加以考量。一旦双方发现并不合适,企业将会浪费本次招聘的成本,同时还要为下次招聘支付费用。调查结果表明,仅有不到40%的企业计算了每招聘一名员工所花费的成本。

1.5 中小企业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市场的弱势,竞争力不强。大型企业在市场占有率、资产拥有量、品牌效应、薪资水平、工作条件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中小企业无法与之匹敌。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缺失,也是造成企业比较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的原因。2 改进中小企业人才招聘对策建议

2.1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负责为其优化配备所需的人力,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职务分析、人员招聘、人员配置、人员培训、奖酬制度、绩效考核等。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通过对企业人力需求的分析,制定人力需求计划;通过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到组织中;通过考评和确定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控制工作绩效;通过培训,开发员工的潜能,进而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要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明确其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更侧重于事务性的活动,比如招聘、选拔、委派、工资、档案管理和人事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传统的的人事管理将人作为单纯的被管理、处置和安排的对象,而以解决“事”为重心,最关心的是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管理,激发人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达到企业和人才的双

赢。

2.2 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

(1)企业在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战略计划后,应统计出所需要的人员的类别及数量。在现有的人员储备的基础上,编制出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有的放矢的组织招聘工作。

(2)编制适合于岗位需要的职务说明。明确该职务是完成何种工作;应聘者为了胜任此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何种能力;企业将如何对此进行考核等。职务说明应该尽量描述清楚,避免由于不具体的信息带来的无效招聘者,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准备企业简介及招聘简章。招聘的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寻找合适员工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过程。企业简介、招聘简章等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窗口,都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准备时必须凸显企业特点,以其优势来吸引应聘者。

2.3 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

(1)组织招聘小组。招聘录用的人员必须满足相关部门的需要,因此仅仅由人力资源部单独完成招聘工作是不现实的。应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联合各部门相关人员组建招聘小组,将招聘工作各环节进行细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此项任务。

(2)应聘人员的选拔。应聘人员的选拔是招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有面试法、笔试法、情境模拟法等方式。在选拔过程中,招聘人员应该客观、公平的进行工作,确保在应聘者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员。

2.4 对招聘工作进行总结

(1)招聘效果的总结。在招聘工作结束后,企业应对招聘工作进行盘点:招聘工作是否按计划实施,招聘预算是否超支,招聘采用的渠道是否有效,面试方法是否合适,选择应聘者的标准是否能满足岗位要求等等。通过事后的总结和归纳,能够使企业在下次招聘工作进行中扬长避短,进而总结出一套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招聘策略,更有效更快捷的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员工。

(2)建立人才储备库。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有时会有遗珠之恨,有些条件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但因为人力资源计划的限制,企业无法都加以录用,但是在今后的企业规划发展过程中又可能需要此类人员的加盟。作为人力资源部,应将这类人员资料建档保存,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既提高了招聘速度,又降低了招聘成本,对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2.5 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公司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构成企业文化一般有五个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突出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即基层的沟通方式等。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明显转变,就是特别重视“文化管理”的影响,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保持和培育。中小企业尤其需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鼓舞和凝聚员工。旗帜鲜明的企业文化,是该企业有别与其他企业的特殊标识,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与之共同奋斗,共同成长。

人才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人才招聘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一个环节,如何使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管理者任重而道远,需要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找到合适于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嘉星.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J].现代管理科学,2004,(08).[2]吴晓,李立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曾昭毅,徐丹丹.中小企业如何做好招聘工作[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09).[4]杨文京.中小型企业怎样有效开展招聘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06,(04).[5]汪克夷.管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6]王方华,吕巍.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发布时间:2009-07-19)

第二篇: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中小的需要资金强有力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融资难”日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法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创新、“二板市场”及场外交易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信用担保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家,中小企业都是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经济增长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然而,由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观念陈旧、专门机构缺失、融资品种单

一、金融营销动力不足、过度夸大风险等,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企业信用过低等先天不足,使得中小企业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在信贷融资上更加困难。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1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要“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入制度和体系建设阶段,特别是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及融资提供了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截至2003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 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

1.2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银行信贷仍然是主要渠道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融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相适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国家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扶植下,信用担保贷款将成为中小企业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起源于美国的风险投资,以资金与公司股权相交换方式尤其适合于含量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目前风险投资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已有200多家;金融租赁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采用金融租赁方式,通过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目的,从而缓解了固定投资的资金压力;典当融资以其特有的优势重新拥有了市场,典当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利用闲置资产筹措到流动资金,从而盘活企业存量资产;票据融资方式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金额小、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近几年发展很快;合伙投资、互助基金、民间信用等各种非正规金融也是我国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条渠道;2004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为中小企业专设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很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重过低,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1.3 地区差异明显

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中小企业也成为经济的骨干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快,这些地区的银行

都积极对中小企业融资。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及民间信用体系的建立,这些地区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数量及质量均与沿海有较大差异,当地银行由于资产质量和收益方面的考虑,制定对中小企业慎贷的策略,同时非正规金融业远不如江浙地区发育程度高。

1.4 融资难的情况仍然严重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只不过在我国更为突出。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健全,各种融资渠道发育与互补较好。我国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仍很严重。首先,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开放及金融工具创新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比,仍然显得缓慢;其次,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诚信缺失严重,金融市场的利率还未完全放开,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债券市场不是很发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都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层面上的成因;再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虽然趋向多样化,但各种渠道的畅通使用还有一个过程。目前银行贷款作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难度依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的显著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数量少、频次多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必然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2.1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构建资信评级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立法先行。用立法的形式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现了一个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如美国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西方其他国家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融资立法。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其条文偏重原则性,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法律法规。

中小融资难的根源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最佳解决方案是构建企业资信评级体系,提供中小企业资信方面的数据能帮助银行低成本地评估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同时减少不对称信息的生成。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政府机构掌握的信息共享机制、培育征信市场、设立资信评级机构、完善相关和培育专业人才。

2.2 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应重视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银行作为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在当前国有银行的改革中需要重视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观念创新。应辩证地对待大、中、小企业关系,真正做到贷款行为准则以效益为中心,步出以企业规模、所有制形式作为贷款依据的误区。对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应一视同仁,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比例。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投向,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修订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贷款环境。

其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从企业创办、生产经营、贷款回收全过程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资、项目选择、融资担保、财务管理、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将极大地增强了客户市场竞争力,保证了贷款的回收,降低了信贷的风险。

再次,主动参与中小企业改制与重组。中小企业改制与重组是盘活沉淀在中小企业中的银行债权的重要途径。通过资产换置及变现,部分银行贷款得以回收。此外,银行对中小企业改制的同时培育稳定的中小企业客户群,实现银企“双赢”。

2.3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援助

经过十余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金融体系,然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其服务主要面向国有大企业,中小企业信贷仅为其“副业”。依托大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在上意味着较高的融资费用与成本,因而适用的中小企业极为有限。从实践上看,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把它作为优先选择,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有必要创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专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之责。

我国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较为可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区域性银行基础上改制创建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充分发挥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特色服务”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支持。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与信用社战略与国有商业银行趋同,市场定位模糊,极力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大城市、大企业客户。从其自身经营能力和市场细分的观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与信用社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市场,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贷款隐性成本高的特点,国家应加强引导,给予适当补贴,调动中小企业信贷机构的积极性。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的第二种途径是引入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实践证明,合伙投资、互助基金、民间信用等非正规金融在解决中国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加入世贸后,中国对外国金融机构准入已经确定了明确时间表,但对国内民营私人资本介入金融机构,一直没有明确表示。有关当局应该放松准入管制,允许民间资本按照标准组建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4 创新金融产品,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更多优惠

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要积极进行融资产品创新,对效益和潜力高的企业,可实行“综合授信”,循环使用;适应中小企业资金分期回流的特点,可实行一次贷款、分期偿还的方式。

采用灵活的抵押方式。放宽抵押资产范围,探索采用无形资产、股权、商业汇票、应收账款、项目本身和在建工程等多种抵押方式,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

目前在一些国家,融资租赁业相当发达,美国企业设备投资的1/3是通过融资租赁解决的。但在我国,融资租赁发展非常缓慢。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规范租赁公司行为,做大行业规模。

大力发展我国的创业投资基金。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企业、民间资本等各种力量创建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2.5 “二板市场”及场外交易融资模式

为解决风险投资的退出及为更多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美国于197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二板市场——纳斯达克市场。随后,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二板、创业板市场。开辟二板市场,上市企业不仅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由于有现代资本市场一整套严格的监管和风险保障措施,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迅速进入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营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新兴企业的经营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2004年5月,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为中小企业专设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但是,目前中小企业板在发行上市条件上和上市程序上与主板市场相同,难以真正实质意义上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针对现有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特点与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首先要放宽上市条件,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到股票市场上市;其次是简化上市程序,减少上市融资时间。

由于交易所容量有限,难以满足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国外大量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活动并不是通过证券交易所市场,而是通过场外交易市场完成的。场外交易能够有效地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值得我们借鉴和。李扬.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出版社,2000

第三篇: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为依据,通过分析,寻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见,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低下,据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和全国工商联联合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有40%的业主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那又叫他们如果来谈规范财务管理呢?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阻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问题,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宏观经济因素。例如,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另外,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也必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等。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点各异,所以,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存在的问题”,仅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融资困难,投资盲目,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

(1)一般性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的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

(2)特殊原因。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带来的制度摩擦,集中表现在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补充资金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就相应增大;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协调,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等。

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仅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使决策大都没有经过科学而严格的论证,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3.对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

(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现金闲置或不足。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4)只关注现金流,缺乏大局观念。

4.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3)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5.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21世纪是软件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中小企业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时代。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那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使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于未然。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应着力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

(1)规范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3)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

2.中小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市场比资金更为重要,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如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哪怕是暂时的困难,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克服资金不足,关键还是取决于新产品能否及时销出并收回投资。由此可知,有无合适的市场销售渠道是研究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先决条件。

(2)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采取跟进战略。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率先开拓市场。跟随成功者的做法,不失为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

(3)中小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②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③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因此,中小企业应以内部投资为主,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4)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3.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一些成长的企业来说,保持财务的稳健性,对于支持公司业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应收账款控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应收账款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财务核算准确翔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

第二、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

第三、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第四、注重收账实务。收账实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收账程序和方法。②挑选合适的收账人员。

(3)现金流量预算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4)成本控制。中小企业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都要采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通过改善生产产品的工艺来降低成本。中小企业应对比“产出”和“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4.建立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2)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5)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

5.简化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报告一般都实行豁免揭示制度,即对小于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豁免待遇,允许其按简要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1)小型企业可以采用简要的财务报告体系

考虑到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括性和注重盈利能力反映的要求,小型企业可采用下列简要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简要利润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无需编制报表附注;季度无需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月度仅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和简要利润表。

(2)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

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是指财务会计报告的框架与大型企业相似,只是内容简略些。中型企业应提供、半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作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简要会计报表附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

6.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建设

中小企业要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普及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实现无纸贸易,使得一张凭证从制单到记账仅需几秒钟,建立企业自己的微机网络,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计算机联网,实行银行对账系统。这大大缩短了结算时间,企业办理汇票、本票和电汇等业务仅需要通过电脑操作及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就可以办理。

同时,建立财务控制体系,通过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在每一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或某一重要阶段上建立控制环节。没有控制的财务核算,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算。可建立行之有效的动态报表体系,即预测、控制、监督三个报表体系。这样,将记账与财务分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地协调进行,实现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

以上是我根据所学的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浅略地分析,并针对其财务管理方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融资范围进一步扩大、风险投资比例将大幅度增加等等。同时,解决途径也会因客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自身发展而发生变化,只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工作,才能使这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而不至于半途夭折,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与转换,不断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的编制办法,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

第四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

2007-04-17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企业家的摇篮,是就业的蓄水池。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中国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技术创新又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一般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是市场竞争的弱者,技术创新能力还很弱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实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同时对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四部门于2003年3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确定: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下,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为1.5亿元以下),职工人数在2 000人以下(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3000人以下,住宿餐饮业800人以下,零售业500人以下批发业2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理论首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他把技术创新称做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和实现新的产业组合。可见技术创新既是一个技术范畴的概念,更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和获得市场回报为目标,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因此,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多是市场拉动型的,即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十分有利于技术改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

1.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资金,融资环境较差

据有关调查显示,70%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是资金缺乏,这既包括市场融资困难,也包括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资信程度不高等弱点,而银行从降低贷款的风险出发,不愿过多经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受传统体制制约,政府资助项目主要作用于大型国有企业,导致中小企业既无力投资于产品的研究开发,又无力聘用优秀的科研人员,更加难以保证新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推广费用。研究表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也在2%以上,而我国中小企业每年的研究开发投入只有销售收入的1%。同时,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开放刚刚起步,仅靠政府拨款和民间融资,对于解决创新资金投入问题是杯水车薪。因此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很难进行深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机制尚未建立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那么人才即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又一大因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却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外,目前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为家族式的管理,使得它们难以吸引外部人才和大胆起用外来人才,进而形成了不良的企业文化,严重挫伤了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另有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不能看到技术创新人才所带来的长远利益,不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与储备,对现有人才培训重视不够,使得许多创新人才觉得无用武之地,这也是一部分人选择离开的又一主要原因。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直接给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造成了重创。

3.缺乏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法制环境不健全

2003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标志中小企业发展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缺陷,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比,中小企业仍处于劣势,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严重挫伤了它们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国外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佳绩,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如美国在1982年就用立法手段保障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确立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以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和国外政府的全方位支持相比,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尽管近年来政策环境有所改变,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观念是只有大企业才代表工业企业发展的未来,才能在国家工业中作出贡献,因此政策上对中小企业有歧视现象。

另外,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主要以“供给推动”方式来促进,而利用“需求拉动”,特别是以政府采购为工具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措施出台则较少。从国外经验来看,很多大型企业与当地政府采购支持密切相关。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初创期最困难阶段,德国政府与其签订了一项协议,该协议包括10个电报站、18台指针工电报机。正是这项协议使德国西门子渡过了初创期的难关,实现了巨大发展。

4.缺乏技术创新的信息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信息,信息是创新的源泉。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极度缺乏。市场信息缺乏,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同样也是广泛而深刻的,缺乏市场信息,企业无从寻找创新机会,更无法保证创新成果的市场前景。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快速反应。

我国的中小企业缺少完整支持其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在科研与生产的连接问题、技术成果的转化问题、风险资本的运营问题方面缺少中介机构的咨询和帮助,大多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专注于产品创新,分散精力,技术创新成功率低。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⑴资金帮助。可考虑通过财政拨款,设立政策性贷款担保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担保,对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的筹资优惠;积极鼓励银行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银行可以用在利率区较低的利率贷款投向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逐步使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成为商业性金融服务重要的增长点。

⑵风险投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有效的支持方式之一。因此,必须积极培育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构建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构,政府可以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基金可通过如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募集和企业入股等多种渠道筹集。

⑶信用担保。设置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成立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审等级制度,引导其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行为和经营决策行为。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政府应允许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面向社会发行债券,证券部门可适当降低准入标准,让其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2.加强人才培养,采取有效激励制度

首先,企业应自主进行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懂管理会经营且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领导人才队伍。如美国微软公司以比尔·盖茨为代表,聚集了一大批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成功地建立起三支人才队伍。第一支是管理者队伍,第二支是技术开发人员队伍,第三支是营销骨干队伍。可见,企业创新人才可以通过培养、引进而成长起来。

其次,政府应有计划地设立一些公共技术培训中心或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为中小企业培训各类创新型技术人才,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技术素质,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培训机构乃至中小企业大学。

再次,采取有效的内部激励制度。如进行短期物质激励(薪酬和福利计划),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绩效反映在薪酬上的变化。福利计划可以针对不同偏好制定一个“菜单”,包括金钱、家庭支持计划、带薪休假、医疗保健等多种方式的不同组合,供员工“自助选择”。

3.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

市场竞争的压力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但必须有公平有序的市场法制。如果法制不健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势必出现各种假冒、仿制等侵权行为,损害创新者的利益。目前,尽管我国针对中小企业陆续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应加快立法步伐,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级政府都应从“大的即是好的”观念中摆脱出来,正确认识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积极意义,充分认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用系统、网络的观念看清中小企业在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政府要从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必要的扶持,有组织地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地区性技术创新中心及技术协作网络。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必定会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契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完善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信息网络化的程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步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提供方便,为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创造条件。

第二,组织、协调中小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泉和技术帮助,使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支持一些科研单位转为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牵线搭桥,支持产研学的有效结合,鼓励走合作创新之路。第三,大力扶持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咨询公司、信息公司、技术交流公司,鼓励创办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中介、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的各类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作者: 王鑫宇 傅军 来源: 《中外企业家》2007年第1期

责任编辑: 俞江月

第五篇:中小企业招聘现状及改进

中小企业招聘现状及改进

添加时间:2009-7-17信息来源:前程无忧浏览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招聘形式日趋多样化,报纸、网络、人才交流会乃至猎头公司,为企业招聘提供了诸多的媒介和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招聘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在某个媒体发布一则招聘启事,几天之内就会有求职者发来简历甚至登门造访。如此轻而易举,所以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每次招聘,流程十分简单,招聘质量不高。然而,企业的发展需要吸纳人才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市场竞争已逐步发展到人才战略上,要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需要在其各业务模块上实现专业化和系统化建设。招聘作为企业人才引进的前沿阵地,担负着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不容忽视。

一、中小企业招聘现状分析

1、缺乏计划性

企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同时,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中应明确指出。中小企业人员的配置缺乏计划性表现在没有与企业的短、长期目标相结合,只关注眼前的人员需求,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变化与发展没有预见,造成雇佣上的失误,形成资源和成本上的浪费。

2、任职资格没有针对性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更何谈有什么招聘标准了,用人需求部门提出招聘申请,需要怎样的人员也不明确表示,人事主管便从报纸或者网上拷贝招聘条件草拟了招聘启事。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任职资格,引来了“四海之内”的求职者,各层次的人才一应俱全,增加了简历筛选的工作量,减少了合适人选的面试几率,招聘工作既没有效率,又没有质量,并且辜负了不少求职者的企盼。

3、面试过程不合理

对于中小企业的面试而言,一般经过初次面试和复试两道程序,即人力资源部负责初次面试,用人部门进行复试,而复试的结果决定着录用人选。通常,在面试问题的设置上,面试考官基本没有仔细考量过,喜欢随机发问,至于问题的目的和考察求职者哪一方面素质,考官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在面试过程中,面试考官往往根据“第一印象”的偏好做出判断,印象好的多问些,相反则草草结束面试。

4、测评体系缺乏科学性

针对人才测评体系的建设方面,就目前的中国本土企业很少有几个公司的测评体系做到专业且成熟的程度,即使是所谓的中国前500强企业也不例外,何况刚刚起步或是发展初期的中小型企业。

往往用人单位根据招聘人的感觉即决定是否录用一个人,而不是系统的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成为公司的有效的一份子。单纯用某些技能来衡量人的价值,而没有从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评,录用后觉得失望也在所难免。毕竟,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来培养的,而人的秉性很难轻易改变。

5、录用决策过于草率和主观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经常招聘基层员工,合适的人选有着极强的对应性,人员录用决策就比较简单,很可能一目了然。但当招聘管理岗位,特别是高管职务时,由于测评系统不完善或是评价意见不统一,每个招聘岗位可能存在多个合适人选,招聘人选或许又能够适应多个岗位,且招聘人选相互之间差异不明显,此时人员录用决策就比较复杂,不是能够用眼睛可以看出来。

通常采取“谁的职位高谁说了算”来解决这一困扰,只要老板喜欢,说用谁就用谁,责任都由老板承担,其他部门倒还轻松了。决策正确还好,如果决策失误,则可能使整个招聘过程功亏一篑,不仅企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因此延误企业的发展。

以上问题,反映了中小企业招聘在确定招聘标准和进行素质测评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改进措施

(一)建立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建立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企业现阶段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即确定招聘的标准。它是招聘活动的中心与纽带,把招聘主体、客体、对象、方法和结果联为一体,同时也成为整个招聘工作指向的中心,在招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做好准备

首先,在进行企业员工素质测评之前,必须收集掌握所需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测评对象不同,方法有所不同。

其次,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测评小组,选择适当的测评人员,要求成员了解、熟悉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及测评方法。测评人员须坚持原则,公正不偏;有主见

而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定文化素养和测评经验;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不怕得罪人;了解测评对象的情况等。

最后,制定测评方案,包括被测评对象、素质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参照标准及测评方法等。

2、具体实施

首先,测评小组应统一思想,明确测评的意义和目的,做好测评前的动员工作。其次,选择适当的测评时间和环境。中小企业员工普遍一专多能,工作时间较长,琐事颇多,选择在员工情绪稳定且工作安排妥当的情况下测评,更能反映结果的客观性。而一个宽敞、明亮、舒适、安静的环境,能使被测评人员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最后,从测评指导到实际测评,直至回收测评数据整个过程,应严格控制时间,掌握方法,注重反馈。

3、结果调整

由于测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情效应及参评人员训练不足等诸多原因,会引起测评结果的误差,需结合测评数据做进一步调整。

4、综合分析

这是确定招聘标准的最后一个步骤,可采用的分析方法很多,从中我们得到了企业关于各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包含的是素质和技能的数字及文字的描述,即制定出一整套内容完善的职务说明书。

如此专业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建立流程,相信能为中小企业在招聘上无标准可循的历史揭开新的一页。

(二)完善面试测评系统

针对人才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了。许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将现有的传统人事工作逐步转型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招聘工作同样向专业化和系统化倾斜。

中小企业招聘面试存在着准备不充分、过程草率、结果缺乏公平性的情况,想要改变此类情况就需要完善招聘面试流程,加强素质测评。

1、面试的程序

由于面试的结果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面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设计结构完整的面试程序,无论何时何地何人操作,其结果是十分可靠有效的。

(1)面试的准备阶段:需要制定面试指南,准备面试问题,确定评估方式,培训面试考官。大部分企业,都能够在此阶段制定招聘计划,做好包括选择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准备资料和场地、费用预算等的准备,对面试问题、评估方式、考官培训方面较少涉及。因此,需加大这几项准备工作的力度。

(2)面试的实施阶段:分为关系建立、导入阶段、核心阶段、确认及结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负有不同的任务,所采用的面试题目类型也有不同。

(3)面试的总结阶段:应根据每位考官的评价结果对求职者的面试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决定是否被录用。在任何企业,如果以某部门或者个人的判断来决定用人,均是主观的、片面的。不光中小企业,甚至不少大企业都存在最高领导“一言堂”的现象,当然,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发展,企业领导也非常重视人才选拔的客观性,将权力分散到各相关部门,甚至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方法。

2、结构化面试

目前,最广泛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招聘活动中的面试方法是结构化面试。

(1)结构化面试的内涵:结构化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它指面试前就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试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分数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结构化涉及的面试方式。

(2)结构化面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面试问题多样化及面试要素、评分标准、面试考官、面试程序、时间安排的结构化上。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结构化面试是面试方法的一种,在细致全面的职位分析基础上,针对岗位要求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参考求职者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综合分析及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行为指标,观察其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做出量化分析和评估;同时结合个人简历、证书等资料,提出对每个职位需要着重考察的工作经验、求职动机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把握求职者的心态、岗位适应性和个人素质。

中小企业进行结构化面试,可以弥补之前存在的许多漏洞,改变依靠主观印象和经验判断的面试形态,从而有效提高招聘质量,为企业人才发展及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希望员工如何做事,员工应有什么样的贡献?企业在投入上要明白员工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知识、技能,在员工作业的过程中,要将期望员工的行为明确传递给员工,再进一步管理好员工的贡献,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管理循环。

任职资格体系包括以下方面:

(1)任职资格标准:包括三个方面:胜任力标准(素质、知识、技能)、行为标准(工作行为、职业行为)、贡献标准(工作成果、解决问题、知识贡献)

(2)任职资格评估:评估上述任职资格标准的方法论包括:结构化行为访谈(BEI)、文件筐测试、素质测评(心理测试/问卷)、取证评价(职业化水平认证)、述职评审、演讲、纸笔测试、案例分析、投射技术、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等。

(3)任职资格应用:根据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标准组合和评价方式,用于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培训与发展、领导力发展(晋升、继任计划)、组织发展、职业发展规划(双通道职业发展)、知识管理等方面。

建立任职资格体系,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系统建设,进而达到推动组织成长的目的。

(四)制定录用决策程序

在经过笔试、面试或心理测试后,招聘录用工作进入了决定性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甄选评价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确定每一位应试者的素质和能力特点,根据预先确定的人员录用标准与录用计划进行录用决策。

测评数据资料的综合分析是通过专门的人事测评小组或评价会议进行的。测评小组共同讨论每个评价维度的行为表现,得出对某一求职者有关这方面情况的一致评价意见。在对每一评价维度都进行了类似的综合后,评价人员就要考虑勾画出该求职者在所有评价维度上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做出最后的录用决策。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人事部门与用人部门在人选问题上意见有冲突,应尊重用人部门的意见。

(2)组织应该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与企业精神、文化相吻合的个性特点的应聘者,即使他们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因为这些可以通过培训而获得。

三、总结

相信如果每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能够上升到企业战略的角度,每个HR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够着实为企业服务,每个岗位的招聘工作能够制度化、程序化,每个招聘环节能够标准化、细致化,那么企业又怎能不发展壮大呢。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低到高逐渐演化,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也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今天招聘工作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而我们又需要更加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小企业招聘的未来。

下载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及对策分析(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家,中小企业都是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和......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总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和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五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一直以......

    中小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前言招聘和求职,是企业和从业人员都关心的话题。随着社会发展,企业招聘形式也开始多样化。网络、报刊、招聘会,等等,为企业招聘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也......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05人力资源管理班徐欢摘要: 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孙爱芬 沈中霞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了——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由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1)内源性权益资本筹集中小企业获取权益性资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第一是通过发行权益性金融证券来获得;第二是通过企业内源性融资来获得,也就是......

    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对策姓名:史文峰指导教师:杜亚敏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年级:2008级类别:高起本学习中心:岳阳浏阳北盛完成时间:2011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