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论文: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之管见(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2:3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德育工作论文: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之管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德育工作论文: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之管见》。

第一篇:学校德育工作论文: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之管见

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之管见

农村小学如何将德育教育工作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位?笔者认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少先队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校结合本地实际,在抓好少先队工作上,做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 明确分工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命脉,因此,我校把少先队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中心位置。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首先,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任组长、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的少先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少先队工作总体计划的制定。第二,落实计划,责任到人,由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管理和监督计划的落实、执行情况。第三,把计划的操作、执行权力下放给中、小队。最后,由组长全面安排及协调各种关系,完善落实制度。这样,整体工作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层层把关,从而保证了少先队工作正常、有效的运转。

二、落实计划 开展活动

组织和开展好活动,是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关键所在,我校坚决扭转过去少先队工作计划“置之高阁”的局面,重抓落实,并有各项活动的落实和开展记录。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注重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传统性的教育活动。我们依着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分学期制订出少先队活动计划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传统性的教育活动。如第一学期:九月三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月十八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组织中、高年级队员开 1

展“不忘国耻,爱我中华”的演讲比赛活动;十月一日(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的歌咏比赛;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开展“尊重长者、关爱老人、孝敬长辈”的文明道德专题教育;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回归纪念日),开展“我给台湾的小朋友写封信”的专题作文竞赛。第二学期:三月五日(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巾为民服务活动;四月五日(清明节),开展“缅怀中华英烈,继承爱国传统”的祭扫烈士墓活动;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六月一日(国际儿童节)开展“欢度六一”大型庆祝活动;七月一日(党的生日),举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专题诗歌朗颂会等。

◆集中性的教育活动。我们根据少先队员思想状况、年龄及其特点等,结合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清明节之际,开展“缅怀中华英烈、继承爱国传统,做新世纪合格接班人”的主题队会,并观看传统故事影片或光盘,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聘请退休老干部、退休老教师为校外德育辅导员,聘请当地司法人员为校外法制辅导员;定期到校内给全体少先队员做报告,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法律法规的教育;充分挖掘本地德育场所,并指定为少先队“爱祖国、爱家乡”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少先队员定期到此接受教育。

◆分散性的教育活动。除集中性教育活动外,我们坚持“重在平时、贵在经常”的做法,力求把对全体少先队员的教育分散在各中、小队开展,放在平时,坚持经常化。如各小队在班内墙壁上开辟适合本队实际的、教育内容多样的“少先队小队活动专栏”;针对本班音乐课内容及形势需要,学唱战争年代儿童团歌曲以及和平年代的优秀少年儿童歌曲;结合所学课本内容和课外书籍寻觅、摘录战争年代以及和平年代的少年英雄人物和事迹,开展“比一比、讲一讲,看谁知道的英雄事迹多”的个人教育活动。

◆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为培养少先队员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热爱劳动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我校注重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如建立卫生责任区,由各中、小队选拔推荐后,让一些中、高年级的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队员,配合学校值周教师轮流负责维持校内日常秩序,协助抓好责任区卫生的监管工作;组织高年级少先队员亲访当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退伍军人,聆听战争年代的英雄事迹,回校后写出体会和感想;各小队由教师带队,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不失时机的开展“小秋收”活动,将各小队集体拣来的蘑菇、采摘的山枣等无偿地上交学校,统一售出后的收入用于添购图书;在高年级队员中开展“今天我当家”主题教育,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父母的艰辛,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几年来,我校通过大力开展少先队工作,不仅使全体队员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民族精神得到培育,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而且使他们勤俭节约的习惯得以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得到磨练,同时在实践中观察、体验、感悟、创造的整体素质初步形成。

第二篇: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之管见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之管见。。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上的不规范和使用中的不透明,使其成为违纪违法案件 多发易发的领域。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处于工作的第一线。一旦在他们身上出现违纪违法行为,不仅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也将削弱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六种形式:一是利用公共权力搞权钱交易。农村基层干部掌握着农村土地发包、计划生育等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权力,这些权力一旦缺乏有效监督,就会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资本。二是巧立名目侵吞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上的不规范和使用中的不透明,使其成为违纪违法案件多发易发的领域。三是弄虚作假骗取扶贫救济资金。国家下拨的各项扶贫救济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都有严格规定,但仍有少数农村干部格目光盯上这些救济款项,想方设法占为己有。四是违反纪律 拉票贿选。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基层干部能支配的财物越来越多,竞选村官的角逐日趋激烈,基层贿选现象开始出现。五是法纪观念淡薄。有少部分农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解决各种利益冲突时缺乏全局观念和法纪意识,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拉帮结派、瞎指 挥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仍然存在。六是生活腐化堕落。有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党性观念不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作风败坏,情趣低俗。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重点从五个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县、乡两级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农村党风固政建设联席会议,并在各个乡镇和行政自然村设立支同巴纪检委员,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力度。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延伸到乡镇站所和各个自然村,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制定和落实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农村基层干部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农村基层干部诫勉谈话、述职述廉、任职和离任审计等制度,把考核、评议、审计等结果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把治理庸、懒、散问题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干部办事不公、作风粗暴等问题。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培训,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王资”的监管。针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逐步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制度。各地各部门要把解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检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 权益。

五是进一步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用地,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以及农村干部截留、挪用、贪污强农惠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等损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干部横行霸道。欺压群众的案件,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惩戒和治本功能。D回b

作者单位7云南省纪委监察综合室

责编l何艳/zgic-llzh@mos.gov.on

po 2011年第17期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之管见

班主任工作之管见

阜阳市五职高杨学芳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它决定着学校工作是否能正常有序地推行。它影响着学生智力及品格的形成。同时,班主任工作是教育教学中一项复杂、艰苦而有长期的工作,不是在短期内能够看到效益的。这是由班务管理的对象——学生的性质决定的。面对一个个生动活泼、思想丰富而又素质差异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应有四颗“心”,即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这样才能从个别学生到一个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管理好班级,用爱心培育新人,是我们每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德育爱严四心

一、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德育教育就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把学生培养好,千抓万抓,必须先抓德育。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切实感受到对待学生要充满诚心爱心。班主任要象“一团火”对学生满腔热忱一身温暖;要想“一池水”点点雨露滋润心田;要想“一盏灯”照亮道路指引航程。由于我教生物,上课与学生接触少,不利于掌握学生情况。我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挤时间,有空就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逐步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教师在问寒问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间播撒爱的种子。在班级工作中我注重启发引导教育感化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不歧视任何人。树立“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成才”的思想。大胆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我管理的意识在班级中逐步形成。当然也有违纪现象出现,当有的同学管不住自己时,会在其他同学善意的提醒和老师的暗示后,马上收敛,自觉反省并改正。我总是和气的语言谈心,形象的暗示,没有责备埋怨,长此以来,班里形成了民主、友好、和谐的气氛。我班有一名女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胸无大志,片面追求吃喝玩乐,但由于家长工作忙,疏于管教和照顾,对自己的孩子改过自新失去信心。但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使我下决心把孩子的心带回课堂,我深信,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我从生活上体贴关心她,慢慢感化她,逐渐培养感情。有时也结合她身边的小事,感化影响她,并及时观察她的动向。循序渐进。使她振奋精神从头做起。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这名学生不仅改掉了不良习惯而且把精力用于学习,并以理想成绩考入了正式中等专业学校。而且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体中,学生可以做到自重、自爱、自信、自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就在于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心爱护学生,师爱和母爱一样是神圣伟大的。

2、抓集体主义教育,实现班级体共同进步。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针对学生的特点我除了进行常规的教育以外,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如:在“新学期、新班级、新形象”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热烈。有的同学说:“迈进初中大门首先要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好形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尽早适应中学生活。”还有的同学说:“要树立班级形象,就要从自身抓起,做什么事都要从集体出发,不能给班级体抹黑,全班同学应该齐心合力,为共创良好的班级体努力。”同学们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几十名学生形成了一个充满凝聚力,向上气氛的班集体。

二、把握好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

1、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2、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 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的学生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三、做好班主任必须做到“四心”

做好班主任必须做到“四心”。即“爱心,信心,热心,公平、公正之心”。爱心,就是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班主任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只有教师将整个身心扑在学生管理上,时时处处关心、爱护、理解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才能为管理好班集体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信心,是指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管理好班级;对学生要有信心和对整个班级要有信心,并使之成为前进的动力。热心,是指对班级的各种事情要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你对班级的事情无所谓,你教师无所谓,学生的态度也不想而知。公平、公正之心,是指教师不能过分偏心,我们不是常听有学生说某某老师偏心吗?当然这不一定是事实,但却给我们提了个醒。作为班主任做事、处事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在实施班级管理时你才能得心应手。参考文献:

[1]陈红燕.班级管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04(31).[2]马肃霜.走活班级管理六步棋[J].班主任,2005(5).[3]於进华.班级管理也需创新[J].师道,2005(1).

第四篇: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

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

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

当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逾10%,65岁以上达6%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这些老龄人中,城镇老年人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惟占有绝大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至今没有可靠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障也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大工作课题;解决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下面,我仅就我市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谈一点浅显的

看法:

一、我市农村养老之现状

一是农村发展滞后,经济紧张。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改革开放之初不足百元,到已达3114元。但是比城镇经济发展还是滞后许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存在许多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绝对差距甚至相对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既使有一部分也都主要用在了子女入学等方面,赡养老人失去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缩小。

二是家庭结构转型,负担加重。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农村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子女人数减少,家庭规模也在小型化,劳动力也在减少,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与此同时,家庭正在逐渐形成4:2:1的结构,劳

动力供养承载系数越来越大。家庭小型化和劳动供养系数加大之后,年轻一代相对上一辈对老年人,不论是精神负担还是经济负担程度都成倍甚至几倍地增加,无论是时间、精神,还是经济,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按传统习俗极少有男到女方落户,致使纯女户女儿外嫁后,父母一旦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就难免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沦为绝对贫困户。即使是多子女者也不乏“一母养十子易、十子养一母难”的现象出现。家庭结构的转型,使农村老年人不得不“活到老、干到老”。

三是生活观念改变,赡养意识淡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养老观念都在发生悄然变化。年轻一代中,尤其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渐浓,不管是时间上还是在金钱上都是首先考虑自己,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愿优先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扩大,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不仅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身边子女减少,而且由于进城之后生活方式的变更、生活观念的变化,需要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需要,导致大部分人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自身需求,更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经济生活,从而逐渐将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寄希望于社会。

二、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重要意义

1、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顺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保证。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因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及客观情况的影响,一般家庭均生育2胎或2胎以上,许多人都有生男而止的欲望和动机。因为一旦进入老龄阶段,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就只能完全依靠子女供养。如果没有儿子,生活就将无靠。尽管法律规定儿女均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现实生

活中,尤其是农村靠女儿供养的概率并不高。所以,如果在农村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民进入老年后,生活有保障,则彻底解除了农民对晚年的生存后顾之忧,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会随之淡化,强生2胎或2胎以上、生儿则止的观念也会逐渐改变,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推行。

2、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就不能不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障,不能不大力缩小城乡差距。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实施乡村路面硬化工程、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政府投入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超常规地以两位数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确实有了一定提高。但相比于城市居民 的生活不仅绝对数有差距,就是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的相对数也有差距,也就是说生活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由于近几年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城镇老年人群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但在农村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仅仅拥有土地这一基本的劳动要素,他们难以生存。从中也就看出现今的城乡之间尤其是城乡老年人之间存在着不应有的差别。因此实行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经之途,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前提条件。

3、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内在要求。构成农村社会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但最基本的还是源自于生活问题、生存问题的养老问题、老年人无人赡养问题的矛盾纠纷屡见不鲜。最近两年南昌市相继解决了农村五保户非农业户口问题并实行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离任“两老”人员解决了生活

困难补贴,对农村特困家庭实行困难补助,而其中绝大多数资金又是用于农村老年人员,但相对于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还有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老年人因子女无能力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依然存在,因子女不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依然存在,致使有的老年人外出乞讨,有的家庭产生纠纷甚至引发命案,有的经常到各级上访求助政府帮助解决,这不仅分散党委政府领导的大量精力,还给社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是现代社会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如果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一类的社会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我市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可行性

1、政策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经从道德层

面上升为政策要求,甚至法律规定,从而成为政府在行政中的一项重大责任。

2、社会基础。随着近年敬老院工作的发展,年老以后到敬老院颐养天年已为社会所认同,为群众所接受,并逐渐形成风气。群众不必再在依靠社会、互助养老这个问题上作过多的社会声誉、道德评价考虑。尤其是全国都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都在努力统筹城乡发展,对我市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更提出了直接要求,形成了直接压力。

3、经济基础。就南昌市而言,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级财政实力日趋雄厚,已经有条件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为准,我市农村人口为250万人,按60岁以上为10%,65岁以上为6%计算,则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为25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为15万人。按目前农村生活水平,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计算,每人年均衣食费用超不过1000元。若政府每年提供9000万元即每人600元的养老金,就完全可

以保障15万名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尽管不能说是生活过得很好,但起码可以衣食无忧。据全市人大会议预决算报告:,我市财政总收入突破了100亿,达到102亿,连同基金预算收入亿元总量接近110亿,增长%;财政支出亿,连同基金预算支出亿总量达到亿元,增长%,是完全有能力拿出零点八个百分点即9000万元为这1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的。

四、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必要举措

1、财政分级负担。全市起步阶段每年拿出9000万元,以后随着财力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的加速,政府每年承担的费用还将逐年增加,所有这些费用应实行市、县两级分担。其目的首先是避免所有担子全部压在市级身上,以致难以承受;其次为了加强县级政府的责任心,防止降低享受对象的年龄标准,进而引起财政压力的加重和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两级分担的比例

以8:2为宜,总量为9000万元的养老金市级财政承担7200万元,县级承担1800万元,这样县级财政也基本可以承受。以进贤县为例:按上述标准计算,60万农业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为万人,年养老金金额为2160万元,以市

8、县2的比例,市财政转移支付总量为1728万元,县级财政承担432万元,尽管当前县级财政比较困难,但咬咬牙也是不成问题的。鉴于今年财政预算市县两级均确定,若今年初补发,财政支出数量较大而不便调整预算,可以考虑从今年7月份或10月份甚至明年起步执行。

2、加强资金监管。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一旦执行,养老金就是农村老年人的养命钱,作为政府既要保障资金供应,也要保证资金足额到达老年人手中,因此,必须建立养老金发放监管机制。民政部门负责发放对象的核实,具体可采取个人申请、村级初审、张榜公布、乡审县定的程序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发放,每年

将所需资金列入预算,按月将资金拨付到银行直至老年人个人存款账户,通过银行存折按月发放到老年人手中;审计、监察部门负责监管对象的确定和资金的运行,防止确定对象的舞弊和资金的流失。

第五篇: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

当前,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逾10%,65岁以上达6%以上,且这一比例还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这些老龄人中,城镇老年人的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惟占有绝大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至今没有可靠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障也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大工作课题;解决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构建。下面,我仅就我市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我市农村养老之现状一是农村发展滞后,经济紧张。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改革开放之初不足百元,到2004年已达3114元。但是比城镇经济发展还是滞后许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存在许多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绝对差距甚至相对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既使有一部分也都主要用在了子女入学等方面,赡养老人失去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缩小。二是家庭结构转型,负担加重。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农村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子女人数减少,家庭规模也在小型化,劳动力也在减少,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与此同时,家庭正在逐渐形成4:2:1的结构,劳动力供养承载系数越来越大。家庭小型化和劳动供养系数加大之后,年轻一代相对上一辈对老年人,不论是精神负担还是经济负担程度都成倍甚至几倍地增加,无论是时间、精神,还是经济,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按传统习俗极少有男到女方落户,致使纯女户女儿外嫁后,父母一旦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就难免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沦为绝对贫困户。即使是多子女者也不乏“一母养十子易、十子养一母难”的现象出现。家庭结构的转型,使农村老年人不得不“活到老、干到老”。三是生活观念改变,赡养意识淡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养老观念都在发生悄然变化。年轻一代中,尤其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渐浓,不管是时间上还是在金钱上都是首先考虑自己,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愿优先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扩大,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不仅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身边子女减少,而且由于进城之后生活方式的变更、生活观念的变化,需要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需要,导致大部分人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自身需求,更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经济生活,从而逐渐将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寄希望于社会。

二、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重要意义

1、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顺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保证。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因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及客观情况的影响,一般家庭均生育2胎或2胎以上,许多人都有生男而止的欲望和动机。因为一旦进入老龄阶段,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就只能完全依靠子女供养。如果没有儿子,生活就将无靠。尽管法律规定儿女均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农村靠女儿供养的概率并不高。所以,如果在农村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民进入老年后,生活有保障,则彻底解除了农民对晚年的生存后顾之忧,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会随之淡化,强生2胎或2胎以上、生儿则止的观念也会逐渐改变,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推行。

2、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就不能不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障,不能不大力缩小城乡差距。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实施乡村路面硬化工程、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政府投入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超常规地以两位数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确实有了一定提高。但相比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不仅绝对数有差距,就是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的相对数也有差距,也就是说生活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由于近几年来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城镇老年人群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但在农村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来说,仅仅拥有土地这一基本的劳动要素,他们难以生存。从中也就看出现今的城乡之间尤其是城乡老年人之间存在着不应有的差别。因此实行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经之途,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前提条件。

3、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内在要求。构成农村社会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但最基本的还是源自于生活问题、生存问题的养老问题、老年人无人赡养问题的矛盾纠纷屡见不鲜。最近两年南昌市相继解决了农村五保户非农业户口问题并实行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离任“两老”(老村支书、老村长)人员解决了生活困难补贴,对农村特困家庭实行困难补助,而其中绝大多数资金又是用于农村老年人员,但相对于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还有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老年人因子女无能力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依然存在,因子女不供养导致生活无着落的问题依然存在,致使有的老年人外出乞讨,有的家庭产生纠纷甚至引发命案,有的经常到各级上访求助政府帮助解决,这不仅分散党委政府领导的大量精力,还给社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是现代社会极不和谐的一个音符。如果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这一类的社会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我市推行农村养老保障制

下载学校德育工作论文: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之管见(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德育工作论文: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之管见(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小学德育工作及少先队工作计划(五篇材料)

    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主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全校师生......

    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论文(共5篇)

    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论文 引言:小学少先队组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少先队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实施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创新精......

    小学作文教学之管见[精选]

    寻找快乐作文 响水县实验小学 单玲玲 摘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写作的初步技巧,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但长期以来“教者命题......

    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六化”之管见(全文5篇)

    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六化”之管见 字数:3360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2012年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随......

    春农村小学[学校德育工作总结工作

    寺下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15年春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 “教书育人”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

    农村中学地理活动课教学之管见

    农村中学地理活动课教学之管见 [中文摘要]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

    关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之管见(合集五篇)

    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经从道德层面上升为政策要求,甚至法律规定,从而成为政府在行政中的一项重大责任。2、社会基......

    新形势下农村少先队工作之浅见

    新形势下农村少先队工作之浅见 宝应县射阳湖镇射阳湖镇中心小学 周学艳 内容提要: 少先队工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配合学校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