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现九镇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实现九镇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前言
“择校”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义务教育,也多为家长、社会人士所诟病。如今“择校”问题也困扰着我们这些农村的乡镇中心小学:一方面是中心小学“人满为患”,软硬件设施、师资配备跟不上“吃不消”;另一方面是村级小学“门可罗雀”,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浪费“吃不饱”。教育部长袁贵仁走马上任不久就观点明确的提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
最近屡屡发生的“校车”问题,用血的事实和生命的代价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虽然“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要到2020年”,但在教育区域内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我们还是有必要,也有能力去敦促的。
二、背景
九连城镇下尖小学位于下尖村,地处马市岛中下游,是河西、上尖、马市三村村民进城必经之路,与套里村接壤。地理位置处于四个村子的中心地带,四个村子的适龄儿童均均可就近到下尖小学入学。然而,下尖小学的校舍分别建于1968年、1970年。由于建设时间久远,维修不能保证及时,目前校舍主体多处开裂,房盖经常漏雨,室内顶棚已经出现脱落,严重危及师生的安全。同时建筑条件简陋,门窗窄小,采光严重不足,影响师生视力,更不符合现代化教学条件的要求。
三、构想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最近的讲话精神:“不能寄宿的农村儿童要就近入学,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地方不能随意撤并学校,以免造成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使农村儿童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因此失学。”结合区域内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解决“择校”问题的长期构想。下尖小学还是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的,在下尖小学原址重建新校是目前比较理想方案之一。优势一:
虽然下尖小学硬件条件差,但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内部管理多年如一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自信。区教育局几次推荐参评市级示范村小,皆因校舍不合格而落选。只要有了好的硬件设施,学校肯定会成为当地老百姓子女就读的理想学校。
优势二:
学校占地面积达9000平方米,是我镇操场面积最大的一所学校,全镇的小学运动会每年都在下尖召开。新建校舍不用另选校址。
优势三:
上尖、下尖、马市、套里四个村的学生总数预计可以达到240人以上,教师总数达到20人以上,符合村级完小标准。新建校舍只需保证六个教学班的配备标准即可。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不会造成资金和教育资源上的浪费。
优势四:
学校管理会更加科学规范,中心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定期交流。相信一定会迎来九连城镇教育的一片新景象。
(可进一步把全镇教育均衡发展的构想扩大一下,中心校、下尖、二十九中和庙岭怎么管理等)
第二篇:一个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头羊范文
项荣: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头羊
通讯员 丁星凡 刘红旗
人物小档案:项荣,男,1986年参加教育工作,1987年走上教育行政岗位,长期担任连河冲中学、灰山港镇中学校长,镇中心校业务副校长,2009年12月起担任镇中心学校校长。曾先后获得益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桃江县优秀共产党员、桃江县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全国支持中学生文学社工作优秀校长等几十项荣誉,是桃江教育战线上的模范人物。
桃江教育全国有名。灰山港教育占据桃江教育的半壁河山。说道桃江教育,不得不提灰山港教育,这已是多年来生活在桃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然形成的一个共识。灰山港教育很有特色,亮点多。2013年,就有湖南教育网、益阳教育网、益阳教育电视台、桃江公众信息网等媒体以《姹紫嫣红满园春》为题,详实报道过灰山港镇近年来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就。
灰山港镇是一个有着将近12万人口、2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省级中心镇,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多达18所,此外还有3所公办幼儿园,20多个民办幼儿机构。撇开民办幼儿机构不说,全镇中小学师生近万人,分布在镇区各个角落,一个这么大的摊子,不说如何均衡布局、统筹发展,光管理起来都有不小的难度。然而,就灰山港镇中心学校那么几个人,在校长项荣的带领下,凭着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对人生的不懈追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着全镇12万人民的重托,同心同德,依靠全镇广大中小学教师,短短几年时间,就顺利实现了灰山港教育“一年起步、两年提质”的成功转型,绩效考核和教育教学管理都被评为县里的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和合格学校建设跻身全市先进行列,灰山港教育率先走上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快车道。
可以这样说,灰山港教育任何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项荣的心血和智慧。而项荣本人,正如一些熟悉他的领导、老师和同行所评价的那样:无论走在哪里,他都能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以敬业奉献的精神带动人,以民主公正的态度尊重人,从而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爱戴。
抓班子,带队伍,凝聚人心谋发展
项荣一直把抓班子、带队伍列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勤政务实、廉政节流、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建设了一支钢班子、带出了一个铁队伍。在全校、全镇上下形成了“凝神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提质量”的良好局面。
党员干部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在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教学具体工作中负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责任。项荣特别注意规范支部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以身作则,树立党员干部在教
职工中的表率形象及先锋作用。他坚持民主集中制,能够正确处理职位和权位的关系,大到上百万的基建项目发包、小到校际之间学生的异动等事宜都通过集体研究决策。在防堵学生非正常流动的工作中,他带头堵住人情关、亲情关,不乱收,严格按规程操作。面对金钱的诱惑和感情的投资,项荣经得起考验,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2011年光荣当选县人民代表。项荣还创新工作机制,实行了镇属范围内教育行政干部交叉任职,使各校班子成员摆正了“政治核心”与“质量中心”的位置关系,给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发挥领导、监督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展“党风廉政勤政建设”教育活动,是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项荣经常教育党员干部要用理论学习提高自己,以自身修养感召人,以能力水平影响人,以工作实绩带动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严守组织纪律,服从工作安排,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任何报酬做好工作。至今在灰山港镇中学还传颂着项荣校长率先垂范、勇挑重担的事迹。那时,他管理着一个24个班1800多学生的单位,竟仍然兼教2个初三毕业班的政治课,还带头上教研课。愣是这样,他每到一个单位,都能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支肯吃苦、讲奉献、能创业的教师队伍。
搭平台,造氛围,给力建设夯基础
从连河冲到镇中学,再到中心校,一路走来,项荣都十分注重学校育人环境的改造与完善,为教育教学的稳步推进搭建发展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1992年以前的连河冲中学,校舍简陋、设施陈旧,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刚到职的项荣深感担子沉重。此后的5年多,他用透支生命的代价,实现着那句“一定要改变连中面貌”的铮铮誓言——开联席会,会同当地政府领导现场办公,跑县里、市里争资立项,确定改善办学条件的具体方案„„最后蓝图逐一化为现实:教师住宿楼和新礼堂相继拔地而起,旧教学楼也得到改造和加固。
1997年,担任校长助理的项荣正式接掌刚刚合并组建的新的灰山港镇中学。上任伊始,他就站在关注和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的高度,提出了对南北两栋教学楼和综合楼尽早进行加固与改造的动议。尔后,在假期各项工程施工期间,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他几乎天天守在建筑工地,也不怕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严把质量关口。基建工程扫尾时,为了赶进度,也为了节省开支,他带头和老师们一起清理建筑垃圾,刨砖挖土,平整地面。当时由于他患有胃溃疡、加之过度劳累,使他疼得躺在床上连翻身都困难,走起路来直哈着腰。可他艰苦带头,从不声张,吃过药,稍事休息,又出现在工地。在他和教职工的辛勤劳作下,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终于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呈现在师生面前。
完成对基础设施的改造后,项荣又力主加强对校园环境和内部设施的建设改善。在2008年启动合格学校建设之前,学校基本完成了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目标,被评为县级示范学校,成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先进实验点校。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新建礼堂一个,实现了园中园——幼儿园的整体搬迁,又建成先进的多媒体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音美教室,微机室更新换代,新添置电脑64台。所有的这一切,都凝聚着项荣的心血,为后来学校顺利申报首批省级合格学校建设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灰山港城区周边的孩子尽早接受优质教育搭建了平台。
担任中心校校长以后,项荣一如既往地重视学校建设。他抓住合格学校建设的契机,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前前后后为改善灰山港镇各个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争取了1200多万元的资金,完成了对向阳花、源嘉桥、河溪水、金沙洲、万功塘等多所中小学的合格学校建设,目前,又有镇小学、河溪水小学、澄泉湾小学和甘泉山小学纳入了桃江县第四批合格学校建设的规划。这次更是大手笔,光镇小学就投入1400多万。他关注校园生态文明,重视学校法制安全建设,切实规范师生行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了全镇19所中小学校(园)近万名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抓教改,提质量,科学发展创品牌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们对义务教育特别是优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烈需求,“我们怎么办?必须转变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快速提高办学效益。”项荣的态度总是那么斩钉截铁,没有一丝一毫的犹疑。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项荣主管镇中学工作期间,敢于打破教育大锅饭,在全镇乃至全县率先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和目标管理,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效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合并之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坚持“人尽其才”的原则重新组合优化教师队伍,面向全镇竞选骨干力量;在校内实行高职低聘、转岗分流,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
项荣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把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主管连河冲中学时,面对学校名师优生不多的境况,就定期组织教师赴益阳、长沙等地听课、考察。执掌镇中学、特别是担任中心校业务副校长之后,在基建任务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外派教师参加培训。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他主政镇中心学校以来,镇属各学校教师外出培训总计达800多人次。为了年轻教师的发展,他还推出“青蓝工程”,制定了“一年上
岗、三年胜任、五年能循环”的目标,为教师发展搭建大舞台。此外,他还多次邀请省教科院、市县教研室专家到校传经送宝,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
在教育科研上,他明确提出科研兴校、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出台了课题牵动、科研带动战略。他本人参与了学校的“九五”、“十五”2个省级课题的研究,撰写的论文获省级奖,并在当时的《益阳师专学报》上发表。在他的带动下,像镇中学、镇小学、向阳花等学校,有近200人次的教师积极参与到省市县各级课题研究中来,并频频在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评选和说课、教学设计、优质课大赛中获奖。2001年,镇中学被省教科院确认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2007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向阳花学校承担的省级“十一五”课题又于2010年11月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成果奖。2011年镇小学获评益阳市唯一的由教育部授牌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无论工作有多忙,项荣都要挤时间深入班级听课、深入教研组参与研讨、深入教师办公室和老师交流,多方了解情况,采纳建议,并将自己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推介给教师,转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担任镇中学校长期间,每期听课不下40节。担任中心校业务副校长,更是创全县之最,一学年听课达120多节。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带头抓教研、搞课改。教研组、备课组按照课改要求,围绕如何提高质量,重新梳理章节,设计教案,进行研讨。各个学校还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走向社会。教师们深有感触地说:跟着项校长搞教学、抓教研,有事做,有奔头。
项荣以“科学管理、提升效益”为宗旨,坚持“育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理念、四个定位、五大工程”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科学的办学思想体系,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像2011年到2013年连续三年,灰山港镇中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合格率均达95%以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4%以内。组队参加全县中小学生创新知识能力竞赛,获团体总分均进入前三。县局组织的期末抽考,灰山港镇中小学更是每次都名列全县前茅。中考成绩则有镇中学、河溪水中学年年进入全县十强。其他各项工作如师训、校园文化建设、食品卫生安全、民办幼儿教育管理、教育装备等均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肯定,被评为市县先进。
项荣凭借自己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用痴心谱写敬业歌,为灰山港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东风鼓舞下,他必将带领灰山港镇中心学校一班人,团结和依靠全镇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创灰山港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至今,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不仅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的纵深发展水平,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公平发展。因此,推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之一,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区域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在我国,如今虽已基本实现了“两基”基本任务,但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主要体现在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流动人口、弱势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等方面。
1.城乡教育发展差异严重。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城乡教育间的落差。一些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政府投入难以得到保障,学校办学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教育设施落后,教育理念陈旧,师资力量薄弱,优质教育无从谈起。
2.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受历史上精英教育主义思想和建国以来我国兴办重点学校的政策导向等因素影响,基础教育校际间存在着非均衡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和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之间不均衡,优质教育集中在城市中心的“重点中小学”,这人为的扩大了学校间的差异,这些学校过多的占据了社会的教育资源。
3.弱势群体未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进步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这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但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也成了难题。受户籍管理的影响,他们受教育权及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减少。同时残疾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子女和学习困难儿童等在基础教育上受到或多或少的不公正待遇,学业成功机会不平等。
二、基础教育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二元化的城乡社会经济结构是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居民长期处在偏僻落后、封闭的环境下,与现代生活隔离,思想长期保持着保守的状态,再加上经济不宽裕的限制,对教育支付能力不足,从而降低了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而与此相反,城市居民对子女的投入越来越重视,城镇居民对教育投资的期盼加深,投资观念更新,并且投资数量不断增多,投资方向多元化,这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失衡。
政策、体制上的不合理也是基础教育失衡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教育政策长期的“城市中心”和“重点学校”偏向,导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学条件、业务水平的提升以及职称评定与城市“重点学校”教师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些“重点学校”和“城市中心”取向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发挥示范作用,培养人才方面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在学校基础教育发展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后,这种发展战略的积极作用已日益渐退,消极作用日益突出。
三、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教育均衡化是个理想的目标。当前,既要注重区域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扶持薄弱地区,更应注重在区域内优化资源配置,改造和消除薄弱的学校,关注弱势群体。
1.建立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经费的均衡。教育均衡化发展要解决的重点是经费问题,国家应该从宏观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充分体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的经费保障政策。建立并完善基础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和问责制度、审计制度,对教育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以及效果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
2.建立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推进办学条件的均衡。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资基础。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是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前提。
3.建立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师资统筹管理机制,推进师资素质的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确保教师待遇,稳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鼓励师资合理流动,加强对教师的学历资格认定、培训和考核。
4.建立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薄弱学校扶持机制,推进校际间的均衡。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建设采取倾斜政策,鼓励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薄弱学校去任教,积极稳妥地推进办学体制的改革,把办学体制改革与薄弱学校的改造、择校生的治理、规范办学行为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五个方面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
5.建立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价机制,推进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督导、评估机制,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评估,对各学校之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将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的基础性指标,推动各地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均衡发展。
第四篇: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教育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教育
--余庆县狮子场小学 李佐贵
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是制约教育前进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民对政府办教育是否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准。个人认为关键点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与教育投入的问题。如何实现一个地区的教育均衡化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师资配置同优,以人促进均衡发展。
教育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人的因素。即教育领导者和教师素质的高低。现在就我任教的学校而言,学科存在落后现象,主要是缺少优秀的教育领导者和优秀的学科教师,这点在城乡之间差别很大,而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比例远远超过农村学校。由于城区各方面的条件优越于农村,在新教师的选拔中优秀人才首选城区学校,因此,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就我校来说,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学习、网络教育、各级公开赛教等形式培养出来的年轻教育能手,却因学校条件、家庭及社会等因素,流动到城区学校,而留下来大多是年龄偏大的教师,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均衡的学科。同时校间的差距也就不断地拉大。所以,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让农村学校不再有代课教师,特岗教师,在师资配置上必须与条件较好的学校基本一致,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为均衡发展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教师配备时要严格按师生比配置,并认真分析学科特点,配齐、配好任科教师。在新教师招录中,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以满足农村学校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到农村学校任教(支教)教师的考核管理,使城区学校的教师定期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学科教师均衡配置合理化后,才有利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利于解决择校读书愈演愈厉的问题。
二、教育硬件投入要均衡。教育硬件为教育活动提供多样选择性,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1、加大教育的投入,应面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多倾斜一些。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能在普通学校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方面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缩小他们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如果不增加教育的投入,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后劲,更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没有提高。在现代,教育本身成了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了国民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尽可能好一点,是每个家长天然的义务和责任。让每个国民的教育尽可能好一点、多一点,也是国家天然的责任和义务,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花费。我们的教育是造就人并为了人的,不应只为经济增长而增长经济,而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人的理想和幸福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加大教育投入是促进均衡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实现的主要保障。
2、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单纯的平均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以强补弱,而是要全面考虑各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环境及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对处境困难或相对薄弱的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使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新课程的要求,拥有大体均等的办学条件,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达到优质资源更优,薄弱学校优质发展的目的。
3、进一步加强学校规范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一是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每一所中小学都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种不合法、不规范、不健康、不诚信的办学行为,努力创建和谐的教育氛围。二是要开齐开足课程,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校为本,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总之,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我国现实教育的客观反映。解决好这个问题,既有赖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社会的全面进步。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大连怎样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怎样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刘义忠
中广网北京8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大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被列为国家试点项目。目前,大连市义务教育在标准化设施、学生公用经费、信息化建设和学业质量监测四方面,已基本实现城乡均衡统一,孩子们从有学上,逐步实现上好学。大连是怎样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呢?
首先是加大教育投入。中长小学校长韦瑛:“学校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叫农村的孩子、外来务工子女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条件。”近年来,大连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仅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教育拨款3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4.2%。大连市通过推行办学设施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办学条件硬件差距。
其次教育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实施“五百一千计划”,每年安排100名教研员到县区指导,100名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一年;100所城市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1000名农村教师进城学习,进一步拉近城乡教学软实力的距离。大连市教育局基础二处处长崔冬光:“五百一千计划,有一百个大学生顶岗援岗。原有的教师怎么办?必须加大培养,城市有责任和义务反哺农村。” 第三,取消特殊化,一视同仁,大连市沙河口区格致中学校长王星舻:“因为我们没有重点班,更没有奥数什么其他的特长班。因此孩子都能够在同一个蓝天下,快乐地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义务教育。有需要的孩子,我们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孩子在均衡化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满足。”
第四,教师是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大连市教育局局长马瑞春认为,教育均衡关键在教师队伍。马瑞春:“我们现在又赋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些新的内容,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是一个重要的举措,特别是要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从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我们大连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基本均衡这样一个优质教育。”
目前,大连市义务教育在标准化设施、学生公用经费、信息化建设和学业质量监测等四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均衡统一。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使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大连市金州新区中长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85%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农民工子女。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不仅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专业化的实验室、远程专业教室也一应俱全。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