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信用风险

时间:2019-05-12 12:0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判断信用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判断信用风险》。

第一篇:如何判断信用风险

姓名:胡力丹学号:1300215041

自 2006 年起,《新巴塞尔协议》开始全面实施。在信用风险计量上,新协议提供两种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起步较晚,内部评级法在我国还没有得以广泛运用。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使用标准法,同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研究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定性分析主要依赖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水平、生产规模等。但是使用标准法评估小企业信用风险,存在一些缺陷,难以充分意识到借款人的内在信用风险。

构建独立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建议:

1.合理利用财务报表指标,强化非财务指标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中的作用

针对小企业成长性较强、生命周期短等特点,为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评级结果失真,商业银行除了使用小企业正式的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外,应更加注重现场调查,注意收集非财务信息。通过深入小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现场实地调查,与小企业管理人员交流沟通,商业银行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借款人的经营动态和资信情况,从多方面收集有关借款企业及其经营者家庭收支和信用情况的第一手信息,尽量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确保对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2.针对制造型小企业,用财务指标、产能规模、“三费一税”来综合分析其信用风险 据统计,制造型小企业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力军,占据了总量的 70% 以上。制造型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发展周期的影响,可能企业存货、固定资产并不多,科学、合理地分析小企业的成本、收入、利润、产能利用率,动态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对于合理控制其信用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制造型小企业每个季度所消耗的水、电、气费来核算成本,根据其生产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的市场价格来核算主营业务收入,由此可测算毛利润、产能利用率以及生产情况;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制造型小企业的增值税发票金额和数量,来判断其购买原材料以及商品销售的真实情况,最终商业银行能依据其财务指标、产能规模、“三费一税”来综合评价制造型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3.在小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中设置并强化第二还款来源指标

商业银行应针对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处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不同资金需要,将着力点放眼于第二还款来源上,以抵(质)押物为主导,多种担保方式并存,探索出符合小企业信用风险评级的有效方法。首先,除了用小企业名下的资产抵(质)押,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名下的资产也可以用来抵(质)押,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确保贷款的顺利收回。其次,根据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的特点,商业银行可以深入分析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对贷款小企业进行细分和差异化定位,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并存。如:组合贷贷款、商户互保联保、市场管理方担保、第三方自然人担保、共同基金担保等多种方式。以此来增加小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并将其纳入小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

第二篇: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直接影响到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适应新资本协议(即《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需要。信用风险现状

1.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3 年~ 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资产的比重近年来呈逐步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仍维持在50%以上。目前银行业务收入中,85% ~ 90% 的收益还是靠存贷款利差而获得的,资金的主要运用方式为各种贷款,规模巨大的资产以贷款形式存在如果风险管理体系不是很有效的话,必然存在着造成不良贷款的巨大隐患。另一方面,从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情况来看,根据中国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09 年2 季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下降,2009 年6 月末,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比3月末的水平降低了314 亿元人民币和0.27 个百分点至5181 亿元人民币和1.77%。2 季度拨备覆盖率比1 季度上升了10.4 个百分点至134.3%。所有主要类别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这两个指标双双下降主要是2009年上半年信贷大幅增长,在当前信贷高速扩张的过程中,信贷资产的集中度风险日益凸显,银行新增贷款可能出现行业集中、客户集中和期限中长期化的趋势,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总之,贷款资产的绝对占比以及贷款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信用风险滋生的势头,可能制约信贷资产质量的持续优化。

2.我国目前运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实施信用风险管理还缺乏足够的前提条件。首先,存在着运用模型进行计量时数据库的瓶颈制约。评定信用风险需要大量的各类企业的数据资料,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披露、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资料无从搜集,已公开的大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着失真现象。在计量模型的具体运用方面又面临着技术专家的匮乏,急需培养信用风险管理人才。有鉴于此,在现阶段,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不具有通过企业的股票价格来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条件,TNP 模型还不适用我国实际,针对特殊客户群,可以尝试建立小规模模型。但是,风险度量中贷款组合分析、边际分析的思想值得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使得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迅速赶上发达国家成为一种可能,也提供了一条捷径。实施内部评级法(简称HIJ)将是一个比较可行的突破口。由于银行需要获得的都是客户方面的基本资料,因此在信息获取方面不存在阻碍。内部评级法鼓励银行自主研究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方法,既强化了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建立内控机制的责任,又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的灵活性。据英国《银行家》杂志统计,在KLLL—KLL!年间,已采用内部评级系统的ML 家大银行,其综合竞争实力平均增长率都有很大提高。由此可见,内部评级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开展集约化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可以有助于培育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各种现实问题,其中很多来自于历史缺陷和不足:一是公司治理的缺陷,即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中国的金融制度是在政府安排中快速形成的,产权畸形,效率低下,国有银行缺乏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由此产生信贷约束软化,激励机制弱化等问题,国家信誉在承担着最后的无限风险。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是国有独资的一元结构,由于国家是虚拟参与方,必然形成一级法人总行对分行、分行对支行

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不仅是行政式的特殊委托代理,由于委托与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代理费用高昂和管理的不到位。从委托人的角度看,国家的多重宏观经济目标与银行单一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使得国有银行具有内在的政企不分的制度特征。从代理人的角度看,银行经营管理人员事实上依法掌握了控制权,这种控制往往通过经理人员与职工共谋而实现。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的不成熟,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更为突出。二是经营方式的缺陷,经营方式落后,经营手段缺乏多样性。三是资产质量的缺陷,由于企业客户的经营状况不佳,导致历史资产质量低下,潜在的不良贷款包袱过重。四是信息技术的缺陷,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无法对客户信息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实时动态跟踪和管理。管理问题:

与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体制和测定手段等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用风险管理体制

(1)内部体制

1.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独立性难以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垂直性、独立性不够,作为所在行行长领导下的职能部门之一,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在工作中易受所在行经营情况、领导意图等因素的左右,难以保证审查审批的客观公证。

2.审贷分离的模式无法规避客户经理的道德风险。目前各行普遍实行客户经理调查、评级,“审批人不见客”的审批模式,审批人无法掌握第一手真实材料,客户经理的粉饰有可能对审批造成误导。

3.责、权、利不清,责任人制度不落实。调查、审批、决策各个环节的责任不明,不良贷款形成后对相关责任人的认定流于形式,处理过轻,难以形成警示作用。

4.以绩效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使风险制度难以落实,风险文化难以建立。各行普遍以利润、资产负债规模等指标作为衡量经办行绩效的依据,缺乏对预期损失的考虑,收益不能与风险挂钩,往往出现忽视风险、片面追求高增长的短期行为,难以形成良好的风险文化,风险制度难以落实。

(2)外部环境

1.目前尚未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脱离了国家的庇护,开始独立面对市场风险。但长期以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直都是在国家计划调节经济中生存,人们的经济活动更多建立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而不以信用原则为基础,大多数国民对银行风险管理缺乏认识,信用观念淡薄。

2.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当前,国家社会规范尚不成熟,体制安排不合理,在社会上没有树立起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对失信的惩罚不严厉;另一方面守信的交易成本高,收益小,失信的成本低,收益大,信用的失衡也就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

(二)信用风险度量技术

中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估和度量技术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

(1)内部评级系统科学性差,难以有效区分好企业与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主观定性因素过多,定量指标选取缺乏科学性,未考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对违约影响的重要程度。

(2)对贷款评级多在贷后进行,分类方法主要是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主观判断,分类标准过于模糊,与信用评级完全没有联系,实践中,往往以贷款是否逾期作为借款人偿还能力的标准,成了一逾两呆的变形,无法作为事前贷款决策、贷款定价、预提损失准备的依据。

(3)贷款五级分类级别设臵过少,缺乏对贷款损失率的细化,与新资本协议8-11 级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4)从评级结果的应用上看,缺乏对评级结果的检验,未进行信用等级迁移、特定等级的违约率等的统计,无法做到对预期损失的事先量化,使信用评级流于形式。

(5)现有的数据库、银行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复杂的风险计量要求。风险计量模型效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高效,在新资本协议有关PD、LGD 和EAD的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对于数据库和信息技术系统的要求。国内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信用风险模型的建立和运行。

(三)信息沟通方面

各项研究认为,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并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进而加大了风险。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的结果,给银行带来更高的信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借款企业相对于贷款商业银行而言更了解自己的资信、真实的贷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他们往往向银行提供不充分或不真实的信息;而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虽然在占有信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企业借款的真实意图和实际经营状况,更不可能了解企业领导人素质等潜在的影响因素。于是银行只能根据市场上各个项目的平均风险程度来决定贷款利率。那些低风险项目由于借贷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借贷市场,剩下的都是愿意支付高利率的高风险项目。这样贷款的平均风险水平高,给定相同的预期收益的项目,高的成功收益率意味低的成功概率,必然导致银行的呆、坏账随之增加。

(2)道德风险加大,增加了资金运用的风险。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在达成贷款合同时双方都认为他们自己掌握的信息是相互对称的。但是贷款企业本身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弊病,例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

信息不透明,信誉积累不足,企业间债务复杂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都是贷款后商业银行所无法掌握的私人信息,必然地增加了贷款的事后风险。商业银行一旦将贷款发放出去,若发生企业的经营效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时候,拥有私人信息的借款企业就会在不对称的信息掩盖下出现违背银行的意愿,从事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经济行为,如为利用银行监管不力改变贷款合同中说明的用途,将资金投向高风险的项目上;人为的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收不回投资;伪装、混淆信息,用破产、合资、国有民营等方式,转移资产逃避银行债务等形式。其最终结果损害了商业银行利益,由此产生了道德风险。

完善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1.由于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应用在贷款决策、资产质量管理、风险准备金管理、金融产品组合、贷款定价、授权管理以及成本利润核算等方面,其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我们做出仔细的考虑和完整的计划。在充分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1)修正和完善贷款风险测量体系,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针对商业银行目前贷款风险体系中风险指标、风险系数制定的主观性,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指标,对各项指标的系数进行客观的实证分析,并针对不同贷款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在缺乏专业评级机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自身要发展和完善银行内部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即使在有了专业评级机构以后,对于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也不可能从外部获得,仍需依赖银行内部信用评级。针对国内银行目前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全面的特点,需要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经验,在评估方法上重视对企业现金流量、预期发展情况和行业背景的分析。例如可以仿照美国、日本的模式,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分析机构,跟踪调查和研究借款企业所处行业的背景、预期发展情况等信息。

(2)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复杂的数量分析都不能代替风险管理中的经验判断,况且目前已有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还不成熟,更要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商业银行应与有关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一起.跟踪国外新兴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有选择的加以利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3)加强行业研究,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基础数据库。信用风险体系建立的是否完善,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即方案的设计、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加工;其中信息的采集是三项工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信用风险管理的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因此,国内银行必须按照行业进行适当分工,通过对不同行业的长期、深入研究,了解和把握不同行业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主要风险因素,可以为被管理对象在同一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间的风险比较创造必要条件,从而为信用级别的决定提供参照。同时,建立和完善客户基础数据库,为信用风险评估的顺利开展和信用管理结果的检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4)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快与诚信相关的立法,健全信用法规,为实现信用资本的有序运行,积极完善包括金融信贷、中介机构职能规范等方面法律法规;理顺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产权关系,明确银行信用关系的主体;加快建立信用体系,发展信用评估机构,加强会计、审计的监督检查,规范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增强市场行为的透明度;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利用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推行信用公示制度。

2.银行在改善其风险管理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部分来自于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部分来自于国内监管机构,还有部分来自市场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竞争者和监管者。仅按贷款量衡量业务部门表现的时代已渐渐结束,趋势将朝着基于风险的业绩措施和基于风险的定价方向发展。这些概念应包括一套内部评级系统、违约概率、特定违约损失率、风险资本等等。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 有效途径应包括

(1)建立有效的内部评级系统

评级在专家风险判断和基于统计的量化风险评估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它是概括经过评估得出的与特定暴露相关的信用风险的“浓缩”,评级可以提供以下概括性信息:一是审批流程(判断与分析),二是资产组合报告,三是信用管理(预警N 贷款审查对象选择),四是定价矩阵,五是市场营销(针对特定的质量、风险/收益类别)。拥有一个内部评级系统并不是解决信用风险问题的灵丹妙药,如要使之切实有效,该系统必须驱动各种风险和非风险流程,并且该系统应深刻地融入银行文化和基础架

构之中。

(2)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

仅仅建立内部评级系统和相关评估流程还不够,用于衡量这些系统的表现、比较违约概率估算值与实际违约率、监控对违约贷款的清偿经验十分重要。此类信息不仅运用于信用管理,而且应当成为信贷部门业务经理、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董事会等监管机构的重要参考。验证各种流程的有效性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信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3)搜集有效的数据

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以及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遵守完全取决于数据,包括借款人信用风险要素和违约经验的有关数据以及损失经验的有关数据。数据采集的关键在于其准确程度、完整程度与可检验程度,以便于进行分析和操作。目前中国加快了建设征信系统的步伐,特别是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运行良好。此系统能提供有关信贷客户的基本情况、信贷业务内容以及企业负面信息。

(4)注重信用文化建设

银行在控制风险时一般局限于将信用审批权集中于高层或信用委员会。全体成员都应具有风险意识,而且对银行的风险容忍度有共同的认识,这对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

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注册资金1500万元。截至2004年6月末。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2012年4月28日,A银行就该笔不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交易保证金、交易价款支付方式、转让交易价款处置等事宜向A总行报送请示。2012年5月11日,A总行批准同意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并规定了该笔债权挂牌交易价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尝试新方式;公开透明债权转让程序。根据A总行批复要求。2012年6月7日,A银行将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处置。在挂牌过程中,A银行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确定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时间,对不良贷款债权信息、买受人受让条件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等情况进行公开披露。按照A总行批复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该笔不良贷款本金、利息及产生的全部费用合计数为依据,第一次挂牌转让价格确定为3200万元,在无人竞买的情况下,先后依次20%、10%两次降价,挂牌价调整为2350万元,最终只有一家意向受让方进行受让登记。并交纳了挂牌价格30%的保证金。2012年7月26日,A银行与受让方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2012年10月31日,A银行向受让人交割与该案债权有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项权证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并将债权转让事宜通知B公司。至此,A银行完成全部债权转让程序,B公司不良贷款本息合计3200万元,该行垫付的诉讼费、拍卖费、评估费、债权转让交易佣金、交易手续费、交易鉴证手续费共计46.48万元、律师费47万元。本息及可计量费用成本共计3293.48万元,债权最终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在归还全部贷款本金1900万元后,实际应收未收利息损失943.48万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时报备债权转让事项。按照《天津银监局转发<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的通知》(津银监办发[2009]38号)的有关要求。A银行向当地银监局报送了《关于转让天津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情况报告》,及时反映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情况。

二、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公开转让的优势与不足

A银行此次通过公开市场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开拓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一次有益的尝试。一方面针对涉诉不良贷款“胜诉难、执行难”的现状,通过公开透明的市场,争取多元化主体包括诸多社会投资者的公平参与,有利于不良贷款的价格发现,并及时转化成现实的流动资产,不良贷款变现时间大幅缩短。另一方面,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展了处置渠道。利用产权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平台,采用市场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拓展了处置的渠道和手段;进一步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交易行为更加规范、严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资金风险和道德风险;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的信息发布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手段。充分形成市场竟价机制,实现了处置效益的最大化,最大程度地维护了银行权益。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流程,该案例的处置过程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未认定不良贷款责任人,处置环节有疏漏。在该案例中,A银行对B公司贷款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未能在贷款企业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时及时预警、压缩并收回贷款,在贷款企业涉案后也未及时提起诉讼,这些都是信贷资金形成风险的潜在原因。此外,在抵押物管理上也存在瑕疵。未能定期对抵押物进行核查、估值;未能及时掌握贷款企业擅自出售抵押房产的信息,造成案件即使胜诉却仍面临执行难的局面。鉴于上述原因,按照《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对批量处置不良资产及时认定责任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和银监会或属地银监局”,A银行应对该笔不良贷款认定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但该行并未执行责任认定程序。

二是未建立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处置流程有待完善。按照《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的有关要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应的制度和内部批准程序。”目前,A总行仅对该案例处置过程中提出相关要求。未针对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制定风险管理及内部审批制度,处置程序中仍有需要完善的环节,对卖方的尽职调查、资产估值、买受人的资格认定、部分资产损失等易产生道德风险的环节应进一步规范。

三是应收未收利息损失的帐务处理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案例成功处置后,贷款本金虽得到全额偿还,但应收未收利息损失达943.48万元,也使得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这种损失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帐务处理并责任到人。

三、两点建议

(一)加大处置不良贷款转让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支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目前,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障碍,但是政策层面仍缺乏明确的规定。监管部门应结合市场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对统一的市场规则和交易标准。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对这一处置方式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建立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避免转让行为中的道德风险。

(二)创新处置方式,提升资产价值回报

银行除运用催收、诉讼、核销等传统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外,还要积极探索处置新手段、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其一,加强对押品的管理,认真做到定期核查和市场估值。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注重押品的选择,对于存在法律瑕疵及变现困难的押品应谨慎对待,对银行内部难以管理的抵押品可以外包给中介机构,进行专业维护保养。达到其保值或减缓贬值速度。其二,政府部门牵头或单独组建不良资产交易平台,汇集各方资源信息,通过挂牌交易、集中竞价、公开买卖等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良资产市场化运作;三是积极探索资产推介、资产置换、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等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与途径,加快不良资产的变现,使银行资产得以保值增值。

信用卡道德风险案例研究

东胜讯去年6月,东胜区公安分局接到各大银行报来的多起信用卡诈骗案。该案犯罪嫌疑人宋某伙同其弟弟、妻子等人在其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老家,以办理电话卡等为名向其同村人员借用身份证多达58张,并使用借来的58张身份证及本人的身份证冒名向鄂尔多斯市与呼和浩特市内的11家银行申请办理了242张银行信用卡,并利用这些信用卡在东胜地区、通辽地区以及辽宁等地区的不法商户套取大量现金,将套取的现金用于对外放高利贷、个人投资及消费,后因无力偿还信用卡银行欠款,造成12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2014年7月,东胜区公安分局将逃跑一年多的嫌疑人宋某及其结伙犯罪的弟弟、妻子等人抓获,现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至此,东胜区最大的一起信用卡诈骗案宣布告破。(孙丽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逐渐重视信用卡业务,外资银行也以不同方式介入信用卡业务。各发卡银行发卡量大幅上升,市场竞争逐渐开始激烈,区域性的竞争尤为突出。

同时,国内的信用卡受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银行卡联网通用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由多元化市场主体构成的信用卡产业链初步形成,银联作为国内民族品牌的信用卡组织和发卡品牌,逐步得到国内客户乃至国外客户的认可。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为14232.9万张,同比增长57.7%;信用卡期末信贷总额9804.57亿元,同比增长75.8%,是2006年同期的3.2倍;期末应偿信贷总额1582.12亿元,同比增长110.9%,是2006年同期的4.8倍;信用卡支付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24.3%。

不过,随着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发卡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也日益显现,如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尤其是信用卡作为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金融产品,虽然贷款基于消费,且基本为小额,但客户群体众多,审核手续简单,在银行对客户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中都面临不对称信息问题,由于客户收入变化,或是恶意拖欠会造成较大的信用风险,即使存在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事后逾期催收手段,但同样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

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时间还不是很长,业务经验相对匾乏,业务开展前期,单纯追求卡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信用卡风险集聚。2008年,我国的信用卡不良率大概在1%左右,并且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中,到2009年年底,信用卡不良率根据预测可能会上升到3%-4%,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正在逐渐扩大。于是,对信用卡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监控和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是关系到信用卡业务的成本控制以及业务收入的重要环节。

在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和审批流程,并对客户用卡过程进行监控和跟踪,运用国外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客户的个人信息、用卡习惯进行分析,找出能归纳定义持卡人风险的特征,并在审核和授权环节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信用卡风险,减少风险给银行资金带来的损失。在实务操作中,我国银行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有效涵盖宏观外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的整体机制,因此研究信用卡风险管理对促进银行业务的创新,推进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保持银行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3 发卡行内部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对发卡银行内部人员而言,信用卡发行、使用规定及内部运作程序等信息是没有秘密可言的,但是内部人员的素质却有较大的隐蔽性。内部人员可能利用职务之便内外勾结作案,损害银行利益以达到个人利益的目的。如记账串户、盗窃他人资金。发卡银行对内部人员信息的不了解则易给银行带来损失。

这些信息不对称给发卡机构的生存和盈利带来巨大威胁,成熟的个人征信系统、严密的风险分析技术、科学的监管措施和及时沟通等等都是今后解决信用卡业务中信息不对称状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3.1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业务采用集中经营、集中管理和集中运作的模式,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总行信用卡中心为信用卡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行信用卡业务的统一经营和管理。信用卡风险管理根据持卡人潜在还款风险的不同,对信用卡的持卡人欠款质量实行五级分类管理。对业务发展中发生的各种风险损失,按照财政部《银行卡透支呆账准备、坏账准备及透支呆账、坏账和其他损失核销的暂行规定》及建行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核销处理。2006年,中国建设银行抓住当前国内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以赶超主要竞争对手为目标,不断提升信用卡市场影响力、产品竞争力、客户满意度和风险控制力。

3.2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银行近年来一直不断探索和强化信用卡风险管理,并取得了长足的迸步.但是,与国外先进发卡银行相比,现阶段中国建设银行在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理念、体系、技术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3.2.1风险管理理念不够完善

[8]风险管理理念是内部体系中的“软因素”,在发卡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业

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一些金融机构之所以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其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及程序,而是因为落后的风险管理理念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程序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过分重视营销,缺乏管理;没有正确处理银行发展的近期和长远目标间的关系;管理意识不到位。

案例:长沙市某电影院三十多名员工申请信用卡,经办人员在初审时没有认真审核签名情况。在征信人员复审时发现多份申请表上签名笔迹一致,通过电话核实,发现申请人中多名员工已退休几年,还有的员工根本不知道自己申请了信用卡,后来经过详细调查核实发现原来是该单位流动资金短缺,想通过办理多张信用卡进行透支贷款,并循环使用。

3.2.2 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国际先进发卡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也是银行安全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建设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风险管理的基础还不够坚实,具体表现在:建设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建设银行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有效的岗位职责体系;建设银行专业风险管理人才匮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3.2.3 信用卡风险管理工具不够先进

建设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技术与国际上其他银行对比相对落后;信用评估手段也不够先进。我国金融体系建立较晚,现行的国内金融市场还不能向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风险管理工具。我国发卡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远远落在了西方国家之后。国外很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与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与主观判断不同,现代风险管理注重定量分析,大量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和数理统计模型。近年来,在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化的推动下,[9] 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化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度,如Credit Metrics等模型都代表着最新的技术水平

中国建设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对申请人给出科学的评定结果,所采取的办法基本都是通过征信人员的经验判断,人工信用评估方法往往存在以下缺点:缺乏一致性;手续繁琐、效率低下;人工信用评估方法对今后方法的改进帮助也不大。

4.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国际上其他发卡机构或国家银行大多历史悠久,经历了多次的考验,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严密,成熟的经营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以及竞争策略,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不仅金融技术手段先进、发达,而且创额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非常强,产品的科技化程度较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非常高。

4.1 美国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美国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的合作伙伴,他通过并购全球最大的独立信用卡发行商美信银行(MBNA),成为全球第一大支付业务和银行卡服务商。美国目前有4000家公司发行信用卡。美国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为防范和控制风险,采取的措施。

4.1.1 独特的风险管理理念

美国银行信用卡业务有其独特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理解并管理风险以获取最大的长期回报,风险管理需要在理解其对收益率影响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寻求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来确定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以此达到增长目标和财务目标。基于这些理念,美国银行信用卡采用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并从中获取适当收益的风险管理策略。

4.1.2 理性的考核信贷

美国银行并不是简单依赖评分卡,而是推行理性考核信贷。所谓理性考核信贷,是授信人员根据个人与客户的交流,合理利用数据做出信贷决策,这种决策既要满足业务需求,同时又要严格控制风险。根

据理性考核信贷的要求,美国银行对信用卡申请都要在申请者经济能力、稳定性及还款意愿的框架内进行审核,并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发展、改变与适应。

4.1.3 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美国银行建立了完善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产品计划、信用获取、账户管理、收款和冲销等信贷循环的每个环节都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并根据管理信息系统中储存的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

4.2 香港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在香港市场上,目前信用卡的发行总量超过1200万张。其中,VISA卡占70%左右。MasterCard卡为25%左右,运通卡、JCB卡、大莱卡合计约5%。香港信用卡市场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各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策略和多样化的竞争方式。同时,各行针对信用卡风险也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香港银行业在经营信用卡业务的过程中,为防范风险发生。主要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

4.2.1 对整个信贷周期实施全面管理

对整个信贷周期的全面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产品计划,客户获取、账户管理、催收和核销。从

产品计划开始,经各阶段,最终再回到产品计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发卡开始,各阶段都根据行为评分来进行管理决策,通过了解持卡人的整体信用状况制定客户风险评级标准。根据持卡人的用卡情况及风险度采用不同利率;依据行为评分评估账户风险度,调整持卡人的信用额度。

4.2.2 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信用卡是金融业与高度发达的电脑、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信用卡业务运作需要以信息处理的高度网络化为基础.在香港,无论大小商户都装有POS机,每笔交易均通过授权,大大减少了风险损失。由于已联网,可实时监控持卡人的交易情况,监控系统将金额较大或短时内交易频繁的卡号自动提示给信控人员,信控人员可及时核对交易情况,减少了假卡,寄失卡造成的损失。

4.2.3 良好的催收策略,及时收回欠款

经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多年时间和有关数字统计研究表明:催收欠款越及时,欠款回收率越商,风险损失越低。经信用卡风险管理部门多年时间和有关数字统计研究表明:催收欠款越及时,欠款回收率越商,风险损失越低。采取委外催收的方式收回的欠款按一定比例留给委外催收公司,如:恒生银行在委外催收时,回收金额的25%留在信贷管理公司。在香港,个人财产状况变动较快,所以风险管理部门必须时刻注意卡户动态,并结合当地经济情况,制定催收策略并不断调整,使催收风险降到最低。[14]

5.政策建议

5.1制定合理的政策建议

5.1.1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信用卡业务在众多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成功表明,一套科学完善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是信用卡规范健康发展的前提。个人信用体系是指在现代经济环境中,个人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以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的一种金融体制,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和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我国急需建立以银行、税收、公安等机构为建设维护主体、内容涵盖个人基本情况、学历、职业、收人、纳税、家庭与财产状况、信用记录等全部资信状况的个人信用体系。同时,我们还应采取积极措施唤醒公民的信用意识,推广个人信用文化,让个人信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5.1.2 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

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严格规范的信用法律体系,法律能规范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信用关系,支持并推动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发展。在2000年,台湾信用卡诈骗损失高达30亿新台币,占其信用卡消费额的千分之四,这一比例在国际上是比较高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立法上对伪造信用卡犯罪的量刑和处罚过轻。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制订相关法律,保护所有银行卡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5.2 风险预警机制

5.2.1 完善银行内部信用卡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设计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使业务的各个环节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具体而言,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监控与分析以及事后坏账处理三个环节。

事前风险防御包括:第一,授信策略制定。授信策略是信用卡授信的基础,决定了整体风险的大小,制订人员要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各项资料,既包括国内外发卡行授信的先进经验,又包括我国的具体政策环境、信用条件等,制订并不断修订科学高效的授信政策,形成一套合理的授信管理则,并确保这一规则的遵循;第二,市场营销。市场是信用卡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规范真实的市场宣传以及对客户进行初步筛选能起到正确引导持卡人消费、降低信用风险的作用。因此,发卡行应加强对市场人员的思想道德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从源头上大大防范信用风险;第三,征信、授信。此环节对信用卡申请者的资信状况进行仔细的分析,按照授信政策制订的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并授予被核准客户相应的信用额度,最终决定申请者能否获得授信,也就直接决定了持卡人的整体风险状况。

风险监控与分析包括:第一,客户风险分析及管理。发卡行应有专门从事风险分析及管理的部门,负责对客户的交易进行监控,并定期分析持卡人的整体风险状况和风险分布状况,并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及时防范风险;第二,授权。发卡行为持卡人提供24小时的信用卡交易授权服务,这也是风险产生的

一个重要环节。发卡行必须明确专人负责授权业务,并对客户交易进行监控,发现可疑交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第三,客户服务。处理挂失、冻结等业务,协助客户降低失卡、伪卡风险;第四,催收。负责对短期逾期客户进行还款提醒及协商还款事宜,对于长期或恶意拖欠客户采取法律途径进行催讨,并对逾期状况分布进行分析,适时调整催收政策。事后坏账处理主要是指对于呆坏账进行资产管理,并通过诉讼、强制执行等法律途径来降低不良贷款率,保证债权的实现。以上这些环节在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分工,但发卡行必须建立规范合理的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进行。

5.2.2 运用高科技发展信用卡业务

与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同,信用卡业务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其发展尤其是风险管理的发展又向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科技是建立高效风险管理系统的基本前提。发卡行要加大科技力量的投人,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信用动态跟踪分析机制等,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例如,在对持卡人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时,发卡行要建立强大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数学模型和多种技术手段,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主动预测客户的风险等级。第二,建立现代化的授权交换网络系统和资金清算系统,缩短清算时间和止付周期,解决透支问题,降低持卡人失卡风险。

5.2.3 从业人员的培训

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是降低信用卡内部风险的基本途径。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内部风险来自发卡行内部,产生于内部员工的工作疏忽或道德风险。发卡行必须通过培训,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增强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并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更准确的判别、预测、分析和控制风险。发卡行可采用银行业界交流、向国内外先进同行学习或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素质,降低信用卡内部风险。

6.总结

本文对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还不够全面、系统,有待进一步深化。但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对中国建设银行防范和化解信用卡风险,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同时,对其他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用卡风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山东省首批诚信企业培训班

2011年5月4-5日,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山东省首批诚信企业培训班”在青岛体育之家大酒店举行,会议由省经信委企业科主任李永华主持,会议特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调解员,学术委员韩家平,主要就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信用调查与评估、债权保障、应收帐款管理与追收、财务风险预警和社会(区域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具体体会如下:

一、“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

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大多数商品已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信用方式进行销售,赊销已成为很多行业的惯例,这表明我国正在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加强和改善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使用“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的步骤如下:

1.建立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业务部门掌管的信用获取方基础信息、原始文件、法律文件,也包括信用获取方每一次交易的情况、付款情况、坏账情况等等;

2.建立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企业采用的债权保障技术包括:抵押(包括质押和物权抵押)、担保(包括法人担保和自然人担保)、信用保险、出口信贷、信用证、承兑汇票和其他保障手段。

二、信用文化

不论对整个社会也好,对企业和个人也好,实际上信用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工作。我们的法律法规,包括行业和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度是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规章制度,还包括法律层面,帮我们构架一个法律的框架,使得我们体系有运转的基础。

光有了信用的文化、意识,有了法律的框架制度,信用体系是不是可以运转了?也不可以的,还需要第三层次的工作,就是信用技术层次的工作。对于信用技术,比如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咨询调查,评估技术,应收帐管理技术,各种风险评估预警等等,所有的这些手段方法和工具的开发应用,才可以保障信用体系可以真正运转起来。要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成效,这几方面工作应该协调发展,应该全面协调的发展,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现象,供需市场两缺,这一问题都是信用体系建设里面,有地方出现了不协调,所以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三、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关系

企业要做生意,要防范客户,或者供应商不讲信用,要防范外部的风险,就要调查这个客户的资信情况,就要获取它的信息。可能从客户本身获取一部分,包括以往交往历史记录,同时我还需要通过外部的渠道收集,比如政府部门信息开放,或者社会中介机构把信息收集到,这就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来提供相关的资源。出现了应收帐款,可以自己追收,如追收不成可以委托律师打官司。如果信用体系健全,有外部的收帐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收取相应的佣金就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相应的问题。或者企业想转移风险,社会信用体系是不是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有机构可以帮你承担风险,比如现在的信用保险,保理服务,担保等等外部的服务机构,这就是所谓的信用服务机构,这里面是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在讲外部社会信用体系比较多一些,企业内部信用体系提的少一些。

四、个人意见及建议

1、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由财务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

2、建立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保障账款按时回收;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应该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实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的安全;在账款过期后,要根据程序不断施加压力,争取早日回收账款。

3、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企管部李后军二0一一年五月七日

第五篇:信用风险英语

信用风险专业术语

SWOT分析SWOTanalysis——分析经营风险的方法。即对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列表分析。

Z值ZScore——指对企业财务状况、破产可能性的量化评估。Z值主要利用核心的财务指标进行评估,它是由企业破产预测模型得出。

Z值模型Zscoremodels——用少量关键指标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模型。每一个z值模型都有自己的关键指标。不同的z值模型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国家。

巴塞尔协议BasleAgreement——由各国中央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成员签订的国际协议,主要是关于银行最小资本充足的要求。它也被称为BIS规则BISrules。

保兑信用证ConfirmedLetterofCredit——开出信用证的银行和第二家承兑的银行都承诺有条件地担保支付的信用证。

保留所有权的条款RetentionofTitleClause——销售合同中注明,供应商在法律上拥有货物的所有权,直到顾客支付了货款的条款。

保证契约Covenant——借款人承诺遵循借款条约的书面文件,一旦借款人违背了契约书的规定,银行有权惩罚借款人。

本票PromissoryNote——承诺在指定的日期支付约定金额的票据。

边际贷款MarginalLending——新增贷款。可以指对现有客户增加的贷款,也可指对新客户的贷款。

边际客户MarginalCustomer——指额外的客户。寻求成长机会的企业会尽力将产品销售给新客户,而且通常是不同种类的客户。这些新增客户的信用风险可能比企业现有的客户要高。财产转换贷款AssetConversionLoan——用于短期融资的短期贷款,例如,季节性的筹集营运资金。

财务报告/财务报表Financialreports/statements——财务报告或财务报表是分析企业信用风险时的重要信息来源。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提供了和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量、资产和负债相关的信息。财务信息的最重要来源是企业的年报。

财务比率Financialratios——财务比率一般用于分析企业的信誉。每一个比率都有特定的分析目的和分析对象。财务比率是企业一个会计科目与另一个会计科目数值的比值。在财务分析中,财务比率能体现数量本身无法体现的含义。

财务弹性FinancialFlexibility——当主要现金流来源通常是交易收入不足时,企业从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如变卖固定资产、举借新债等。

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企业无法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财务风险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财务杠杆率,即企业计息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值。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率就越高。利润因受意外的财务状况或环境变化影响而变化的风险。这一术语在用于描述企业的债务和财务杠杆时,指企业的利润不足以满足利息支付和其他债务支付要求的风险。

产品差别化Productdifferentiation——指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并以更高价格将产品出售的战略,它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

敞口Exposure——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它根据发生的原因或来源来分类,如信用风险敞口。

代理商Factor——也称为应收账款代理商。它是代表客户管理、融通商业债务的公司。代理服务一般包括销售管理、信用保护、为客户承付货单、提供融资担保等。

抵押Charge——担保的一种形式。即借款人向借款银行承诺,一旦自身出现偿债困难时,银行对抵押财产的追索先于其他债权人。抵押一般有两种形式:对特定财产的固定抵押和对其他一系列财产如股票、债券等的浮动抵押。

典押Pledge——将货物、可流通票据、货物所有权证明等作为银行提前付款的保证。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通过电子方式传送数据的方法。例如,EDI可以用来传送货款发票。

订货环节OrderCycle——从接受定单,到发出货物或提供服务、开出货物发票。二级资本Tier2Capital——银行所拥有的非核心资本。

发票贴现1nvoiceDiscounting——折价购买选定的发票,例如,贸易债券。发票贴现商通过购买债券向客户提供融资,其折扣取决于提前预付货款的利率。

风险资产RiskAssets——根据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被赋予不同风险权重0—100%的银行资产。

福费廷Forfaiting——票据收购银行为资本货物出口提供融资的一种方法,生产资本货物的买方借此可以获得中长期信用。

负债比率Debtratio——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国际上通用的使用信用证进行支付的一套程序。

股利保障倍数DividendCover——税后收益与股利的比率。例如,当税后收益是股东股利的2倍时,即股利保障倍数为2.管理报告Managementaccounts——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预算表或预测报告。信用分析人员并不总是能获得这些报表的。预测报告很有可能过于乐观、难以信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I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是负责颁布会计准则的国际性组织。

国家风险CountryRisk——在特定国家经营的组织,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由于受到所在国变化和发展的影响而存在的风险。

过度交易Overtrading——如果企业迅速扩张,而提供资金的长期资本不足,那么这时企业就是交易过度。过分依赖短期信用来支持企业运作。在高速成长的企业中,过度交易比较明显,如延迟付款、充分使用银行提供的透支信用额度。

合并报表Consolidatedaccounts——综合企业集团所有公司的财务报表即为合并报表,由上市的母公司控股公司负责公布。但是该企业集团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只有在授信给母公司,或者母公司为子公司所借款项提供了担保时,对合并报表的分析才有意义。

坏账BadDebt——无法收回的过期账款。

会计准则Accountingstandards——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方法的规定比公司法中的要求更加细化,但仍然为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留下了操作的空间负责颁布会计准则的国际性组织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会计准则,因此世界各国使用的会计准则有一定的统一性。

货币集团CurrencyBloc——国内货币的汇率与某一种主要货币密切相关的国家统称为货币集团。例如美元集团和德国马克集团。

价值链valueChain——也称供应链,指一个行业内从原材料的生产到成品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各个环节。

交易对手违约风险CounterpartyRisk——由于交易另一方不遵守合同条款所带来的风险。经营性现金流量Operationalcashflow——企业在一定时期里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实际净现金收入或净现金支出。

净现金流量Netcashflow——企业一段时期里现金余额的变化量。

净资本收益率Retumonequity——衡量经营风险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与财务风险的指标。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指企业在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方面,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优势。竞争优势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生存来说至关重要。利润表1ncomestatement——英国称为profitorlossaccount应该披露所有的经常项目、例外项目的损益。这些项目可能会显著提高或降低企业的利润。

利润率Profitmargin——企业利润和销售收入的比值,通常采用百分数的形式。利润率有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两种形式。如果利润率降低,那么利润也会减少。

利息保障倍数Interestcover——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值。利息保障倍数的降低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流动比率Currentratio——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价值的比率。在大多数企业但不是全部企业,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就意味着缺乏流动性。

流动性Liquidity——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成现金的能力。企业的流动性可以用企业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来衡量。

流动性危机LiquidityRun——现金支出激增,企业创造新现金流流动性出现困难。

留置Lien——担保的一种形式。它使银行保留对借款人财产的请求权,直到借款人偿还完债务。

毛利Grossprofit——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就得到毛利。

贸易参考TradeReference——由其他供应商提供的、关于潜在新客户信用状况的参考信息。参考意见应表明该供应商与客户之间贸易关系的时间长短、该客户按时偿还欠款的可靠性。破产Insolvency——无法偿还贷款。各国的破产程序各不相同。

破产管理Receivership——这是一个英国用语,指企业的债权人指定破产管理人的过程。破产管理人负责管理和配置这些债权人求偿的资产。破产管理人将资产管理的收益付给债权人。破产管理经常导致企业清算。

清算Liquidation——终止企业及其各项事务的过程。这项工作由指定的清算人来执行。融资性现金流量Financialcashflows——融资性现金流量是由长期资本的变动而造成的现金支付或收入,如发行新股、获得贷款。

商业/经营风险Businessrisk——指企业的销售收入或利润率因为企业商业环境的变化新的竞争、技术进步等而下降的可能性。商业风险是长期风险。

商业信用TradeCredit——供应商向顾客提供的信用。

商誉Goodwill——被购并企业的购买成本和被购并资产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值就是购并商誉。最普遍的商誉记账方式是用准备金核销商誉,这样商誉成本就不用从将来的利润中摊销了。

审计报告Auditorsreport——审计报告表明审计人员认为该会计报表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并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

收回应收账款的平均天数Days'SalesOutstanding,DSO——收回账款所花的平均天数。收款环节CollectionCycle——从开出货款发票直至收到账款。

受信比率Credit-takenRatio——将客户目前所欠的总债务额除以该客户年购买额得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信用风险越高。

速动比率或酸性测试比率Quickratiooracidtestratio——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率是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减去存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如果流动负债高于速动资产,就说明企业的流动性不充足。

速动资产Liquidassets——现金或能迅速转换为现金的资产。

无信贷间隔天数NoCreditInterval—NCI——测量流动性的另一个指标。无信贷间隔天数NCI就是假定企业不再继续销售产品,在用完现金之前,能够以自有的可变现资源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的时间长度。

现金流量预测CashFlowProjection——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或者未来现金状况的估计,常常需根据历史收入和成本对未来的现金状况做出假设。

信用的利用率CreditUtilization——客户利用现有的融资额度的程度。它以当前未付的债款额占信用限额的百分比表示。

信用分析Creditanalysis——分析、衡量信用风险的系统化程序。

信用分析人员Creditanalyst——分析企业信誉的人。信用分析人员必须收集企业所在行业的相关信息。此外,还必须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做出客观判断。分析师需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专业化程度、所具有的经验和稳定性。如果企业的董事长总裁和CEO是同一个人,那么企业的信用风险将取决于个人的性格和管理风格。

信用风险CreditRisk——债务人延期支付或拒绝支付债务的风险。

信用观察CreditWatch——由信用机构对一组织的债务信用进行的跟踪监控,以便随时更新原有的评级。它也被称为评级观察ratingwatch。

信用评分CreditScoring——根据业务的一些主要特征进行评估,并求出总的信用分数,据此来评定客户信誉,进行信用分类。通过研究企业的财务比率来衡量企业的信誉。

信用评级CreditRating——一种对某发行债券或其他债务证券的利息按时全额支付的可能性、以及债务本金到期全部偿还可能性的量化判断或正式意见。信用评级由专门机构负责。长期债务的最高信用评级为AAA3A。

信用循环CreditCycle——从客户发出订单开始到偿付债款。

信用证Letter0fCredit——一种国际通用的出口销售支付方式。指任意一家银行或两家银行代表购买方向供货方做出的有条件的支付担保。

信誉Creditworthiness——企业长期借贷的信誉取决于企业借款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和预期的盈利速度。

行业风险1ndustryRisk——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可能因行业不景气而盈利下降的风险。寻机性会计Creativeaccounting——寻机性会计源于企业在相关法规的许可下可选择使用的会计政策的多样性。此外,判断的需要也给企业留下了调整数据的空间。

寻机性会计CreativeAccounting——利用有利的会计准则,编制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寻机性会计方法可以用来提高报告利润和资产价值,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银行信用BankCredit——银行向顾客提供的信贷。

盈利能力分析Profitabilityanalysis——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它们是:资本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营运资本WorkingCapital——通常指存货、债权和债务。一般指存货加上债权减去债务就等于营运资本。

优先支出PriorityExpenditures——指为避免迫在眉睫的流动风险而必须支出的费用。除了正常交易所需支出如支付工资外,它还包括利息和税款的支付。

逾期应收款列表AgedDebtors'List——对逾期账款进行分析和量化的报告。

折旧Depreciation——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技术或市场进步等原因造成的损耗、价值损失的衡量。固定资产折旧要从利润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的数额根据企业管理层的判断,由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式共同决定。

状况报告StatusReport——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偿款记录的详细报告。状况报告可以由信用咨询机构或银行提供。

准备金会计处理ReserveAccounting——将收益、损失或支出记作准备金账户中数额的增减,而非损益表中的盈利、损失或支出项目所做的会计处理。

资本充足CapitalAdequacy——指有足够的长期资本来保证财务安全。对银行来说,资本充足指有足够的资本金来防止银行因交易损失如银行坏账而给储户带来存款损失的风险。资本收益率Retumoncapitalemployed,returnonassets——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资本收益率越高越好。

资产周转率Assetturnover——资产周转率关注的是企业的销售量,它可以衡量出每l美元资产所获得的销售收人,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自决性现金流量Discretionarycashflows——自决性现金流量是企业不必一定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流量,它和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自决性现金流量包括固定资产的购买和出售以及股利支付的现金流量。

最低举债比率MinimumLeverageRatio——是一种对资本充足的要求——要求银行的资本金不少于其资产的一定比例。

优先性现金流量Prioritycashflows——优先性现金流量是企业的非交易性现金支出,用于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主要包括利息和税收的支付。

A值模型A-scoremodel——用少量关键指标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模型。该模型既考虑到了财务指标,也考虑到了非财务指标。分析人员根据企业表现,为每一个指标打分,最后加总所有分数,就得到该企业的A值。如果A值高于某一标准,说明企业的破产风险很高。另一种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模型是z值模型。

互换协议Swap——双方之间签订的交换未来一系列支付行为的合约。在利率的互换协议中,一方用固定的利率交换另一方的浮动利率。

经营现金流量OperationalCashFlow——业务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一般是净值。即用顾客付款减去营运需要的现金得到的现金额。

内部融资率1nternalfinancingratio——内部融资率衡量企业资本费用中有多少来自于经营性现金流量。

违约事件Event0fDefault——借款人不履行契约。

现金流量分析Cashflowanalysis——衡量企业以现金偿还贷款和其他债务能力的分析方法。对现金流量比率的分析方法有:比较比率自身的变化趋势;和其他企业的比率作比较。有时候也可以和销售比率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进行比较。

信用机构CreditBureau——为客户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机构。

一级资本Tier1Capital——银行的核心资本,包括股本金和准备金,但不包括评估增值储备revaluationreserves。

营运资本Workingcapital——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对营运资本的恰当定义是存货加上债权减去流动负债。企业所需营运资本的数量经常波动,有时会巨幅波动。对营运资本的需要与企业的商业循环周期、现金循环周期相关。

逾期应收款报告AgedDebtors'Report——列明逾期应收款和过期时间长度的报告。

size=3>营运资本Workingcapital——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对营运资本的恰当定义是存货加上债权减去流动负债。企业所需营运资本的数量经常波动,有时会巨幅波动。对营运资本的需要与企业的商业循环周期、现金循环周期相关。

逾期应收款报告AgedDebtors'Report——列明逾期应收款和过期时间长度的报告。

下载如何判断信用风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判断信用风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用风险防范交流材料

    宁夏中宁青银村镇银行 关于信用风险防范的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将中宁青银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与控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价

    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价担保是一种信用行为,担保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价实际上是对未来担保风险的判断,它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对担保项目未来......

    邢台市企业信用风险案例(范文模版)

    企业信用风险案例 《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 11315.com 一、蒙牛乳业信用案例 1999年1月,牛根生等成立了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同年8月,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责任......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

    银行信用风险防控 随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不良额正在逐年下降,总体形势向好。但是,随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持续增长,信贷品种不断增加,信贷管理工作也暴露......

    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及其对策

    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及其对策 1、国外文献综述研究 1.1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Jose. A. G. Baptista, Joaquim. J. S. Ramalho, J. Vidigalda. Silva (20......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大全五篇]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2011-08-24 16:15:03 来源:风控网 浏览:707次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的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企业的传统管理体制建......

    合同信用风险防范知识

    合同信用风险防范知识 信用风险控制的最后一关,就是正确的签订合同。现在利用合同诈骗的情况非常之多,而且大部分合同诈骗被视为经济纠纷,使骗子们逍遥法外,骗子有了实力后往往......

    龚明华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悬赏分:100见习魔法师 二级 最佳答案 一、金融全球化中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