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就业工作的配套制度与措施(39)
政法与管理系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配套制度与措施的汇报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就业工作
在学院就业指导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和学院招生就业处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我系成立由系党总支书记,系书记以及各位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就业创业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指挥、督促、协调和实施本系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
领导小组上至组长,下到每个组员尽职尽责,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学院的相关要求,加强对毕业生的沟通与联系,深入每一个毕业生,了解大量社会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全面促进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
二、创新教育理念,开展就业培训
1.在全面落实我院“乐教、垂范、求真、拓新”的校训的基础上,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创新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全面提高本科生的各方面素质,从入学开始加强本科生能力的培养,增加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未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创业。
2.精心打造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促进就业能力提高
开展政法与管理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简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就业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指引作用。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就业方向,能够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相关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全方位的提高。
3.组织专题讲座,从法律角度对学生进行劳动法教育培训,从就业观上来说对学生进行大学生择业、应聘、签约指导的培训。通过讲座让毕业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够适应未来的就业工作,以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思,在就业中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实习指导校地合作,专业特色鲜明突出
针对我系师范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实习就业方面我系加强校地合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创新实习指导,提升实习质量——我系07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学生前往合肥十七中观摩教学
2.名师讲座,针对指导——我系聘请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特级教师高俊副局长作实习讲座
3.走进课堂,感知新课程——我系2011届毕业生前往湖泊中学观摩教学
4.名师案例分析,指导有的放矢——我系聘请合肥市包河区政治教研员朱传良老师作实习讲座
5.合作指导,加强校外实习——我系07级思政本科统一校外实习学生全部进点
四、积极落实行动,建立实习基地
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为了让毕业生能够更好的就业,我系将理论化为实践,先后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签订许多了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师范生实习基地主要有合肥市第十三中学,合肥大地学校,肥东试验中学,三三学校,宁波龙文教育集团,合肥职工科技职业培训学校,合肥东方英才人才市场等,非师范生就业实习基地主要有北京亿家嘉策房产经纪有眼公司,安徽省儒林图书有限公司,合肥汇达仪器有限公司等。
五、考研捷报频传,就业招聘不断
1.在建立实习基地的同时,我系先后全方位,各领域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在2011年考研中,我系2011届思想政治教育班考研捷报频传,多位同学考上硕士研究生,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大,南京大学等。同时,在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的同时,我系还开展了考研经验交流会和考研专题讲座,提前给我们下一届的毕业生增加就业知识,对我系下一届毕业生就业有着积极的作业。
2.就业是多方位的,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我系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讲座,邀请中国铁建(合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到我系招聘优秀毕业生,邀请上海万科物业有限公司到我系举行校园招聘宣讲会,同时我系邀请省青年人才服务中心举行就业讲座,最后我系举行2012届法律事务专业实习就业动员会,为新一届毕业生就业做准备。
通过讲座,宣讲以及校园招聘,我系从各个方面切实加强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创造条件,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毕业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同时,也对我系毕业生状况乃至学院的就业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问题
目前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刚刚从精英化转到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说,真正难的不是就业,而是其合理的定位与观念的转化,完成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带来就业的大众化,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样,承担一些基层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不高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出自身实力不足,知识面窄,自信心不足,沟通意识、团队精神较差,缺少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呈供大于求的状态,因而便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招聘人才时,不是根据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凭、高学历为条件,出现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现象。
二、从高校自身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在扩招竞争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发展,无暇顾及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结果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人才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很不合理。由于高校的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又严重滞后于市场,学不能用,用非所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致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
(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可或缺的学校常规性工作。目前从总体上看,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不少高校专职指导人员不足,更谈不上建立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职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另外,就业指导的专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真正的就业指导内容仅限于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偶尔开设几次就业讲座或设个就业咨询,或举行就业形势报告等。学生得不到来自学校的更全面、更具体的帮助。
三、全方位多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学校
1.根据市场定专业,实行招就结合从近几年来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
一。由于对社会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布局不够合理。当市场上出现了某些抢手的专业,各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尽量扩大招生规模,而学校的培养周期长,社会需求瞬息万变,学生临毕业时,原来的热门专业则变成了冷门,甚至造成供大于求,造成新的就业难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高校要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做到招就结合。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计划要有预见性。做到招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依据市场需要来预测需求专业、需求人才数量,适时调整招生结构。
2.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市场针对性
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是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重复性。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调整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强市场调研,做好科学预测和规划,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的总体平衡。高校要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开发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专业。
3.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得到越来多的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就业早做准备。
4.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受“名校效应”的影响,实力和名气相对较小的院校毕业生,其选择就业的竞争力显然偏低。但这些院校往往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这些学校必须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主动寻求与用人单位建立包括科研合作、产业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紧密关系,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首先,学校要牢牢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指导思想。主动同用人单位建立以科
研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合作、产业合作、业务合作等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人才绿色通道建设,力求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
其次,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调研回访活动,加强同用人单位的感情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指导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一要了解学生就业后的表现情况;二要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三要听取用人单位方面对学生培养工作的意见与要求。此外,不断强化学校同校友的联系,开拓新的校企合作新渠道并充分利用好校内教职工的资源优势,提倡“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参与就业工作”,鼓励教职工通过自己的关系和渠道向外推荐毕业生。
再次,办好学生就业指导网站,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并在校内建立起就业信息快速准确的传达机制,以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同各地人才管理机构建立联系,开拓档案寄存挂靠业务合作,为学生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就业提供可靠的劳动关系保障措施,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5.创业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知识产业化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之计,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充。高校应邀请更多的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来承担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团队,使学生通过创业实践,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今后进行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可以给予校内的老师更多的机会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摒弃社会错误舆论,要克服追求稳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强调经济收入、忽略发展空间、诚信意识薄弱、好高骛远、相互攀比等这些陈旧的思想,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2.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应该从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发展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努力:
(1)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勤奋学习,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岗位适应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学生要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就业过程本生就是与招聘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因此学生要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多学习人文课程与心理学,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要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与同学、教师交往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职业品质之一。学生要树立集体荣誉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维护集体利益并为集体目标而奋斗;要学会尊重,多看别人的长处,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的集体。
(三)政府部门
1.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人才市场的功能完善,政府出资建立免费培训机构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另外对于一些失业的群体要建立失业保障措施包括政府失业生活补贴,保证基本的生活,让他们有重新寻找工作的信心。
2.开拓就业岗位
开拓就业岗位是政府一个重要职责,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还是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就业岗位,一方面争取引进外资,政府部门,在投资环境的改善、政策的扶持方面都应该做到位,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的进入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应该在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做大做强,增加就业岗位。另外鼓励创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政府有可以简化注册程序、提供小额贷款、税收政策优惠、提供创业场所。
第三篇:廉政准则配套制度措施
徐汇区完善《廉政准则》配套制度不断规范从政行为
(2010年5月10日)
徐汇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贯彻《廉政准则》的配套制度,细化操作办法,积极推进《廉政准则》落实,促进党员干部不断规范权力运行,切实做到清正廉洁。
一是完善防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当利益制度,促进党员干部克己奉公。着力预防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重点完善离职从业行为规范,制定《关于规范本区公务员离职后从业行为的实施细则》,细化公务员离职谈话制度、从业承诺制度和从业备案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切实防止利益冲突。制定《徐汇区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礼品登记上交管理实施办法》,细化礼品的登记、上交、处理的办法,加强对各单位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并逐步将住房买卖情况专项申报工作向各级领导干部延伸,并研究制订规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住房买卖行为的制度。二是完善市场监管制度,防止权力寻租行为。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研究制定《徐汇区重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价试点办法》,健全投资项目决策机制,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依法实施;建立和完善土地审批、供应、使用等管理的综合监管平台,制定《徐汇区关于贯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要素市场,切实解决违法违规审批等问题,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防止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市场经济活动。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制订《进一步加强徐汇区经济发展类专项资金管理意见》,对专项资金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制定徐汇区经济发展类专项资金信息管理平台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贴息资金、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等8项产业类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平台的监管作用,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防止资金使用上的不当行为。
三是完善厉行节约制度,弘扬艰苦奋斗作风。结合落实《上海市深化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方案》,制定区公务卡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和操作管理制度,并选择部分单位进行试点,逐步实现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支出,不断规范公务消费支出,强化财政动态监控。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继续落实《关于在干部交流等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通知》,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有关规定,促进廉洁勤政。
四是完善选拔任用制度,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区委《关于处级干部和区管企业领导人员任用提名程序规定》、《关于处级干部和区管企业领导人员拟任人选实行区委常委会表决的实施意见》、《关于区委全委会听取区处级干部和区管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的规定》等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优配强区管领导班子和区管企业领导班子,制定《徐汇区区管领导干部配备后评估工作暂行办法》,通过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新任正处级单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新提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区管企事业单位正职领导人员、区管重要部门、重点单位的处级领导干部以及因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等班子新组建后处级领导干部配备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形成后评估报告,实行动态管理。
五是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切实严格日常监管。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和新提任干部廉政申报规定,及时、全面地掌握干部有关信息,重点加强对房屋买卖、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干部从政行为。完善巡视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检查有关制度,将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廉政规定落到实处。
第四篇:就业援助制度及措施
就业援助制度及措施
对“4050”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特困失业人员、低保家庭以及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刑释解教人员等实施就业援助,对自愿申请登记的援助对象分类登记,建立工作台帐,实施“一对一”就业服务帮扶。实施再就业援助项目,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宣传到位。借助社区的露天宣传板和入户宣传等多形式大力宣传就业援助政策,使辖区内每一位援助对象都及时了解就业援助服务内容和相关政策。
(二)登记到位。辖区内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都能够进行登记认定,每一位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能够按规定进行失业登记。登记台账做到基本住处完整清楚,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记录准确。
(三)家访到位。对辖区内确定的所有援助对象进行家访,了解其就业需求和政策落实情况,提供针对帮扶和援助。
(四)帮扶到位。
1、多数未就业的困难人员能够通过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或灵活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活动期间未能就业的,登记造册并纳入当地后续的就业援助工作中。2、应享受扶持政策的困难人员能够享受到以社保补贴为重点的就业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养老保险补贴政策等残疾人专项就业扶持政策。
3、每一个零就业家庭中基本实现至少一人就业,活动期间没有落实就业岗位的,登记造册并纳入到当地后续的就业援助工作中。
4、建立4050就业困难人员台账,每月至少与“4050”就业困难人员联系1次,随时掌握“4050”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动态,帮助“4050”就业困难人员分析困难原因,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设计就业援助方案,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培训及岗位信息提供、就业后跟踪指导等服务,促进“4050”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5、开辟就业服务热线。劳动保障站在本社区公布一条就业服务热线电话,随时解答“4050”就业困难人员遇到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岗位,培训项目等信息服务。
第五篇: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各类高级的专家,而且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初级专门人才、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者。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直接影响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的提高。
特别是目前,我国劳动就业的矛盾之所以比较突出,固然有经济发展、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原因,但同职业教育不够发达也有密切关系;社会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成长的劳动力由于缺乏职业能力而不能就业,而许多企事业单位又往往补充不上合格的人员。于是,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迫切的问题。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来解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就更充分地说明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使广大青年在就业前接受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备就业的必要条件,这对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直接的意义。同时,对下岗和失业人员进行的职业培训,也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了条件。
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这类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在广西南宁,一家专门为社会无业、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兼职等职业培训指导的公益性机构——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要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号召,联合了国内外的高级专家和有成就的学者一起主办了“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主要针对那些待业、下岗、想创业群体的特点和求职择业要求,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有关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对他们予以全面系统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他们的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据了解,海明健康文化研究所“海明职业培训说明会”经过近10年的无私奉献,先后在广西、福建和海南省培养了100多名成功老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指导了3000多个人每月增加了3000元的收入;帮助了10000多名儿童入学或重返校园学习,为社会做了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