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尹华玲朱卫波濮宏积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寻原因及解决对策,调整学校的教育观念、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强化目标能力培养以提升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医学高职高专就业状况现状分析原因对策
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改革、稳定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也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指标。
一、研究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成为了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因此调整学校的教育观念、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强化目标能力培养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是解决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教育部已将高职高专教育定位为就业教育,围绕这一定位我们亟需加强对高职高专教育就业规律与特点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以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理论的完善。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今年将力争使2010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层次和毕业生群体庞大的现实,实现这样的目标有一定难度,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所有就业群体中就业的难点。
医学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存在着众多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概括为三个方面: 培养模式不适应是关键问题。通过调查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按照产学结合的发展途径办学,仍旧按照传统的“三段论”安排组织教学,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严重脱节;实践环节仍摆脱不掉验证性的实习内容;“双证书”制度缺乏针对性,只作为教学计划之外的“体外循环”。[2][1]
办学条件不具备是主要矛盾。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并非对市场需求不敏感,投人不足是主要掣肘因素。相当数量的新建高职院校没有生均经费等各方面的投入,只是依靠收取学费维持学校的正常支出。有的省高等教育经费,如生均经费、专业和课程建设经费等,基本上没有高职院校的计划安排。发展资金的匮乏,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择业心态不适应是重要障碍。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外,更注重是否具备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试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部分毕业生存在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感、自我为中心,以及个人修养缺乏等问题,不少用人单位表示,应归咎于毕业生在校期间“修炼”不够,企业不会承担对毕业生这方面的培训成本。学生个人一技之长的欠缺、整体综合素质的差距,以及“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心态,使得“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局面同时出现。
三、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及“双师型”队伍建设。高职高专教育之所以为社会所需要,之所以有生命力,其根本点在于它所培养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推行“双证”培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纳入教学计划,科学设置和优化课程体系,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校从各大医疗卫生单位聘请部分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充实师资队伍,鼓励在职教师取得“双师“资格。已基本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有力的支撑。以2009年云南曲靖医专为例,对双证培养与就业率的调查分析,眼视光、护理、临床专业中,眼视光专业双证率达100%,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开展双证培养以来,眼视光专业顶岗、带薪实习占学生总数的72%,部分学生在毕业1个月前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人协议,实现了提前就业。
2.构建完整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是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我校实验室共有3幢,近180间实验室,现有附属医院1所,校内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36家医院、5家企业。学校加大投入,增加先进设备,加强“双师型”教研队伍管理;扩大实验室开放程度,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了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监控机制。
3.优化产学途径,尝试订单培养。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管理一线培养人才。实施订单培养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学生在学校与用人单位间“无缝转机”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积极与医院企业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尝试“订3-[5][4][3]
化目标能力培养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同勤学.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23期.[2]何鸿琼.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思考.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3]张艳清,杜长林,张旭平.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医学与哲学,2008年第29卷第01期.[4]陈建松,王衍.浅谈如何转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观念.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第27卷第01期.[5]周烁,吴蕾蕾,贾国葆.关于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第01期.——————————————————
[收稿日期]2010-02
[作者简介]尹华玲,女,副教授,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眼视光行业人员资格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双证”培养模式研究与应用。
[项目基金]2009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医学目标能力培养对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研究》课题的论文。
第二篇: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据了解, 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我们面临着很严峻的问题,例如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这些都是我们医学生的现状,这写情况是怎么引起的呢?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否则不予考虑。因为现有医疗人员数量已经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一家医院的人事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该院博士将享受人才引进待遇,硕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计划内指标”,而本科生实行的是 “聘用制”。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在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考研也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在校园里继续享受单纯的生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目前考研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的选择,考研人多,落选的自然也多,因此连续考几年的也大有人在。“不就业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现在医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留在大医院,他们要通过考研摆脱现有就业困境。许多同学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来自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千人医师数为1.67,而在英国这一数字只有1.37,日本也不过1.96,这说明中国的医生不是不够,而是分布不均。据统计,像北京、武汉、广州这些医学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医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低于70%,有的地区甚至居于当地各类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末几位。在去年广东一些医学类学生的就业招聘会上,记者注意到,硕士、博士比较受欢迎,本科生则备受冷落。中山大学医学部在读博士生柯尊富告诉记者,大医院只要硕士、博士的现象目前已是全国皆然。只有像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的本科生有部分医院接收。而这些专业,要不对医生身体健康有影响,要不就是医院的边缘科室,很难招人。
现在还有很多本科生宁愿考研也不入乡镇小医院,他们认为毕业生担心,到农村医疗机构工作后,既没病患上门,也没手术可做,更缺乏各种交流机会,他们的医术水平难以提高,大部分人还担心工资的问题。其实医学生找工作难,本质上是医疗资源不均衡,是需求倒挂。政府应该为农村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大部分农村医疗机构现有的医疗设备很旧、很差,检查结果出来了,病人看了都不信,只能到上一级医院去看病。所以我觉得应该加强乡村医院的建设,医学生可以选择农村和社区。、我们医学生应该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思路,增强自信心。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医学生学生自身素质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医学生要明确社会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完善及提高自己,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参加学校,社会举办的各项实践、辅导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正确指引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改变自己的消极认知,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就业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以更好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来促进就业。
看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我认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的人都还是热爱学习的,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否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掌握的更多,无疑可以给予工作和生活更多的便利,也使得我们通往职场的道路更加地顺畅。所以我们应该认真上好职业生涯与规划课!
第三篇: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201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甚至超过本科生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步入就业市场,这使得严峻的就业形势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与一些就业压力较大的本科毕业生相比,部分有一技之长在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颇受欢迎。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家高职高专学校,深入了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技术是求职核心竞争力
黑龙江护理高专副校长孙琳告诉记者:“以实习拉动就业,才能为将来的就业打好提前量。学校长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派驻工作站,指派专门的老师,通过校友等积极的社会关系为学生实习找到门路。”打铁还需自身硬,过硬的技术水平才是在众多实习生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订单培养 没出校门就找到工作
采访中,记者发现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就被企业“相中”留下的大有人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张国栋即将毕业,但他在苏州一家企业实习期间,就和该企业签下劳动合同,并成为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工资达到近4000元。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刚入学时我特别自卑,总感觉低人一等。可当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生产出第一桶酸奶时,心里别提多美了。只要有技术有知识,就是当工人,咱也是高水平的工人。在包装车间抓过包,在收奶间捋过管线,到企业很快就能适应工作。理论学习叫我更懂得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他说,在就业大潮中,自己能先于他人找到心仪工作,完全得益于学校实行的校研企“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率先在我省尝试“校研企”培养模式,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15家乳品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乳品类三个相关专业的学生第一年在企业和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习并学习相关课程,第二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相应的实验课程,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乳品企业与学生签人才培养订单,学生毕业后可以经过双向选择在实习企业就业,或到其他企业就业。
在顶岗实习阶段,同学们不用出校门就已经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近两年来,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和学校的三方认可。学院已有500余名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一些企业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该校毕业生的认可,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目前,该院2010级学生们在企业工作优异,顶岗实习的前两到三个月,平均工资都能达到1500~1800元,转正之后的平均工资能达到2000~3000元。
观念转一转 就业天地宽
记者在走访哈市多家人才市场采访时,不断有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或人力资源经理表示,企业缺专业对口、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企业在招人的过程中,并不是以学历论能力,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熟练业务是企业最期望的人才。”一位民营企业老总向记者坦言。由于高考扩招,加之观念影响,一直以来家长和高考学子对高职高专院校并不十分“感冒”。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涨,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求职者附加值则逐渐高了起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董鸿扬认为,如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定义,由高学历逐渐转为拥有一技之长。高职高专学校通过紧贴社会建设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建设,具备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样可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
高职高专生所学的专业一般都侧重于某个职业或专业,他们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技能和本领,进入用人单位很快就能轻车熟路地上岗作业。“上不了本科院校,并不意味着人生从此就走入低谷,再无抬头的机会,客观看待就业形势,务实把握自身实际,也能找到另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董鸿扬说
3.3健全人格培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古今中外历代的教育家们都非常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孔子云:“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新民,在于至善。”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物。”在人类向前发展的环境下,个体化的经济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需要更多的是合作,集体和公民共同承担社会责任,这都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自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也就是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之一。
3.4发挥高职高专学生人格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没有创新社会就难以向前发展。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的创造力来自于人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创造不仅与一个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方式有关与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高职高专学生活跃、随和、爽直、重情,热情、外向、兴趣广泛。善长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对一些新、奇、特知识的渴求,生活适应力较强。根据他们的人格特征和思维特点上,高职高专学生善于发散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十分有利的。做为教育者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改变教师全能的传统观念,积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改变原有的评定方法与标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支持和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最大限度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并把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合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的智慧活动的训练。其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对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其意志和坚韧,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优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剧烈的变化,面对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适应性压力和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高职学生面临众多困惑,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优点
1.思想政治上积极上进
当代,大多数高职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认同正确的价值观。认同竞争意识,对“市场竞争不能顾及良心及道德”持否定态度;2.学习生活观念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浪潮、网络文化等的冲击下,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消费、娱乐休闲观念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学习认识,目的方面;认为学习目的是为了谋求将来的美好生活,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主动学习能力较强,有明确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有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
3.关注自身环境及其发展
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追求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太满意自己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不满足大专文凭,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比较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复合知识结构的构建及今后的发展。
4.就业观念更注重实际
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和岗位时更加理智,更加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二、高职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治态度和行为方式,但深入剖析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也发现一些藏在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深处的矛盾、困惑与问题。
1.参与各种活动的热情不高
大部分高职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有的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甚至有逃课的现象。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数高职学生不能全面了解社会,认识趋于极端化。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加之他们不注重政治学习,对国情民情了解甚少,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种种困惑,产生不满情绪。
2.思想行为上知行不一
大部分高职学生思想上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也存在相当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表现出二重性的特点。如: “当看到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时,认为不对,但不去管它。”对破坏公物,不遵守公共秩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这表明当代高职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公德等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认为是对的,但自己不去做,认为不对的,自己却是积极的实践者。
3.有较强的自卑感
高职学生的自卑感也普遍较重。他们虽然也是当今的大学生,但因为学校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宣传不够,社会上对高职认识模糊,有的人还认为是职高,加之高职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心里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实事求是地讲,由于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是最后一批,一般学生考试的成绩都不好,文化基础较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讲确实要差一些,加上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是很长,办学条件不是很好,与学生想象中的学校差距甚远,因此部分学生思想上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缺乏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自卑感。
4、诚信缺失。
思想也受到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染。也使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投机取巧等等。受市场经济趋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越来越看重实效和利益,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严重忽视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利己”思想明显。
5、大学生行为与认知的脱节
大学生追求理想,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上追求实惠。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特别表现在追求理想的完满化,有时与现实相差甚远。理想与现实的脱节,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容易导致颓废思想。有些大学生在设计理想时虽然也是追求完美,但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他们会放弃较高的理想,选择更加切合实际的道路,追求实在的利益。
2013年经济形势
先看一下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中国经济此轮完整周期始2002年的住房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启动了内外需增长,中国经济在2002-2007年经历了史上增长最快的上升阶段。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结束了美欧长期以来依靠资产泡沫和过度负债拉动需求的增长模式,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外需增长将大幅回落,而国内此轮地产调控的深刻背景意味着房地产调整或伴随整个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过去十年来快速推进的重工业化进程和以土地为中心的粗放型城镇化过程将明显放缓,原有增长模式下的内需增速将有所下滑。从供给面来看,持续多年投资扩张使多数行业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尤其是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开工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项目,很大程度上已经透支了未来进一步投资的空间,随着项目投产,未来产能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同时,国内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供给已步入拐点,而在原有发展模式方式下,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要素生产率和收入的进一步提升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内难以重回上升通道。
2013年美欧国家仍将面临房地产调整和去债务化的逆向过程,欧洲实体经济可能延续下滑,而美国经济复苏依然弱势,中国出口难以再现较快增长,资本流入可能维持低位水平。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的负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2013年中国出口同比可能仍是个位数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或延续同比下滑。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趋势分析
目前,国家已形成十个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国家级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及七个规模城市群,分别是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川渝城市群。另再打造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江淮、北部湾、黔中、滇中、兰西、乌昌石10个区域性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1、2013年一季度的运行态势
今年1-4月机械工业开局比较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有小幅回升,基本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温和向好势头。
(1)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略有增长:1-4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上年,但低于全国工业;可喜的是4月当月增速高于全国工业。(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略有提高(3)利润增幅比上年明显回升
(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4月机械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12%,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5)机械产品价格指数低位趋稳:产品价格低位趋稳,但3、4月份再现下行之势,颇为令人不安。
(6)外贸出口:1-4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3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19%,进口同比增长-5.47%,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35亿美元(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急剧下滑(8)各主要分行业走势
农机、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基础件、汽车等行业形势相对较好;工程机械、文办机械继续下行;内燃机比上年明显回升;重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行业形势仍较低迷,但与去年相比已基本止跌趋稳,并未继续下行。由主要服务于投资活动的工程机械、商用车、重型机械等行业形势继续低迷可以看出:全社会投资活动仍未进入活跃期;由主要为机械工业自身服务的机床行业继续低迷,则可看出机械全行业的景气度在短期内尚未可期望大幅好转。汽车总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轿车增幅下行、商用车增幅回升。(9)主要产品产量
1-4月累计,约55%的品种产量增长,45%的品种产量下降。农机和发动机主要呈上升态势;工程机械主要产品虽然1-4月累计产量仍为跌势,但4月当月多数已实现正增长;仪器仪表行业增多跌少;文化办公机械全线下滑;石化通用机械行业中石油钻机、印刷机械、塑料机械产量下跌;重矿行业矿山机械产量开始下降,冶炼设备有所回升;机床行业主要产品仍以下跌为主;电工行业水电产量增长,火电下降;基础件行业主要产品普遍增长。(10)民营企业增速高于全行业水平
2、发展趋势分析及全年速度预测。
综上,可归纳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前四个月运行态势较平稳;二是在平稳总基调下已见回升;三是回升中利润升幅快于产销;四是民营企业回升贡献率最大;五是回升动力来自于市场倒逼;六是形势仍很严峻但无需悲观;七是优胜劣汰已越来越成现实;八是应加速改革创造公平环境。(2)全年行业走势及发展速度预测
今年宏观经济环境比上年有所回暖,通胀风险缓解,需求形势略好于上年,但程度有限;成本上涨、价格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压力仍在增加;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利于机械工业转型升级;预计二季度仍将维持“平稳”态势,强劲复苏几率不大,下半年形势有望略好于上半年。
预计201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速度有望略高于2012年,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有望实现10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其中:产销增速预计在12%左右;利润增幅预计在8%左右;出口增长预计在8%左右。
第四篇: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驻马店卫生学校 刘丹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自从去年担任护理151班班主任之后,随着与学生接触的增多,对中职生的思想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也表明,只要我们理清思路,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一个特殊群体还是完全可以步入“正轨”,将来完全可能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现结合我在工作中的收获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做出如下分析:
一、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时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目标不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重点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认为自己低人一头。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跟我反映说上初中时学习不好,不受重视,经常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对未来没有没明确的规划。在开展活动时,很多同学不愿意展示自己,没有自信。
二.家庭情况复杂,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摸底后发现,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代为照看;很多家庭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采取的方式或简单粗暴,或一味溺爱,正面积极引导的只占到少数;有一部分学生家庭关系紧张,经常出现父母吵架,还有离婚的,我班甚至还有一个是被父母送养的,这些学生经常因为家庭的原因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苦闷的情况。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比如,两个学生产生矛盾后,班主任在询问情况的时后,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不对,第一句话大多都是指出对方的不足,不能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对策:
一.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如海上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如果遇到海浪、台风,将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起他们的信心。设立了目标具体,则方向明确,那么学生有事可做,学习起来就会显得充实;有事可做,也就一定会多少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这样很容易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年级上学期组织的第一次其中考试中,我班不及格学生非常多,80分以上的只占到少数。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我就采取了设置周目标,由学习委员总结出每周学习重点,宿舍长监督背书的学习方案,并亲自抽查背书情况,期末考试时,85名学生不及格的人数下降到10人,并且出现满分的情况。学生考完试跟我分享心得时感叹重来没有考这样好过,对自己越来有信心了。寒假期间,同学们利用假期预习新课,本学期开学上课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中考试时我班出现好几个双百情况,不及格的学生人数继续减少,很多学生都跟我反映有继续升学的打算。
二.细心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主动接近学生,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在自己的心中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这为我们班主任在今后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不至于被动。例如,有的学生“吃硬不吃软”,而有的学生则“吃软不吃硬”,这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心中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否则,工作起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找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使他们有机会得到展现,使他们的表现欲望能够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泄”,让他们有一个平衡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班级建设上来,从而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融情入理,以理服人,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感叹“这些学生真不知道好歹”“这些学生真难教”等;其实,我认为这都是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缘故。学生是人,他们都是有感情的,都有善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受传统的“以分数来划分好差生”等的影响,使我们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失去了“重心”,从而经常性地在“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无意识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本来的“模糊目标”变得更加“模糊”,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无疑是我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最好的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以理服人,强压是达不到最中目的的。
四.及时肯定成绩,形成一种上进的氛围。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班主任对班级的一个学生都应该心理有一本比较清晰的“帐本”,对学生的“闪光点”“火花”,应该及时在班级里加以客观地评价和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外,还应注意班级集体活动的整体收益,并给予客观的肯定,在大家产生共同心理愉悦的基础时,是班级形成上进氛围非常重要的“关卡”,一旦突破这一“关卡”,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感情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复杂性和情感性;尤其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班主任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投入更多感情,把他们作为“一般的人”,而不是“特殊的学生”来对待;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变得有意义,那么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也将是“快乐”,而不是“繁杂”。希望学生在我的探索与引导中,能够有所成长。
第五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综合报告择要
徐 铭,柏 林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受择业观念、教育教学工作、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在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加强就业指导,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以及形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06)03-0005-04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尽管从统计数据看,就业率似乎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且不说前一时期媒体对该统计数据真实性的争论,其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应聘技能缺乏应该说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固然有高校连年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基数增加、造成“洪峰”的因素,也有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导致区域性差异和岗位不足的影响;但就学校层面来看,这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际适应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以及所学专业不对口、自身择业观念错位等等因素,同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就能力提升提出对策,十分必要。
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影响因素分析
(一)毕业生择业观念新情况的影响。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观念较前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犹豫不决型。主要表现为患得患失、把握不定,既想自己掌握择业决定权,想“自主”地干自己想干的事;同时又太理想化,择业时犹豫不决,高不成低不就,导致良机错失。二是盲目高攀型。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好高骛远,以“天之骄子”自居,挑剔用人单位的待遇、福利等问题,将“工作稳定”、“坐科室”作为择业的首选因素;有的因为不愿到乡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去,甚至“有业不就”。三是仓促上阵型。表现为毕业前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就业目标不明确。在求职过程中对行业知识、企业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工作,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心中一片茫然,遇到挫折则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四是消极等待型。随着现代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选择了在继续深造(理想)和寻找工作(现实)之间,来回摆动的生活状态,做起了“袋鼠族”。这些现象的存在,成为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的主观因素。
(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缺陷的影响。据调查发现,凡是与企业结合紧密的学校,学生就业情况就好。其成功的“法宝”,不外乎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等。而有些学校,由于没有解决好高职的定位问题,专业设置没有充分调研论证,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脱节,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其学生就业就往往不够理想。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
真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按照规范,哪些岗位应该由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去干?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并不很清楚,自然就会形成供需不适、来去不畅,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此外,不少高职高专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教学设施比较差,实验实训条件严重缺失,再加上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合理,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综合能力不强。这样的毕业生要想高质量就业,确实不易。
(三)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不到位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弱化,往往与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师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根本谈不上专业化。在许多学校,就业指导教师主要是由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等兼职,他们大都没有受过专门的就业指导训练,全靠临阵磨枪、现买现卖。二是课程建设不到位,课时严重不足。就业指导课没有教学大纲,未能形成规范与体系。不少学校仅在毕业班开设少量讲座,讲一些大概要求和常规工作程序,很难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三是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由于教师、课时的紧缺,在就业指导上往往偏重于突击性、强化性指导,影响了指导效果。因此,毕业生初涉求职市场,就带着择业经验不足,择业目的不明,择业方向不稳定等一系列毛病,加上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就业能力不高也就不奇怪了。
(四)社会客观需要与用人单位观念差异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有的企业用人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有的企业一味追求毕业生的以往工作经历,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这里,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学生虽然通过努力获得了就业机会,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基础职业素质,难以适应职场要求,致使许多用人单位心存顾虑;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有了经验就跳槽,与用人单位形成了冲突,这样既加大了企业的培训费用,也由于人员的高流动率打乱了企业的人事计划,致使企业无法原谅,为此有的企业招聘便刻意回避或明确表示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使得毕业生由于能力失当而更难就业。据调查,大学生初次就业跳槽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而其中专科类毕业生相对更甚。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也在客观上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前提。
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根本保证。学生就业能力强不强,关键是看他的综合素质高不高。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其学生来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名牌效应等等,当然不能与本科院校相比,学生也不能与其他高校毕业生比学历、学位,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无论是面宽还是纵深也都无法相比。那么高职高专学生究竟能比什么?我们觉得可以比敬业精神、比工作态度、比吃苦精神、比动手能力,这是高职高专的优势。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特殊的竞争能力。定位不科学、不准确,找不准市场的切入点,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自己的特色,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不高、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必须把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放在第一位,要着眼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注重特色立校、特色育才。一是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纠正只注重现有师资,忽视市场需要的倾向。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应中断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应予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转变过去那种把专业理解为固定化课程、规格统一、批量培养的观念,强化其作为课程组合或课程模块的概念,更多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适性、灵活性、务实性等特点。二是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倡导“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适时修改教学计划,恰当安排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形成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此外,学校还应根据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标准,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实行多种学制并举的教学管理制度。三是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教学。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能力为本,以应用为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通。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关内容。四是大力推行高职高专毕业生“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就业所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要在学生毕业前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调整、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应急准备,促进学生就业。要培养学生的广适性能力,积极尝试开设“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或系列实用课程、考证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选择相关职业领域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要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措施。一是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己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接受“自主择业”的挑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就业指导工作,灵活务实的就业指导方式,积极建立融“早”(时间)、“实”(内容)、“新”(观念)要求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诚信敬业、沟通能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进行教育,使他们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求职的竞争能力和实际效果。二是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准确定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样,不存在照顾、包统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正
确对待高职高专学生就是要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客观现实,根据所处的择业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切合实际的选择,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要把眼光放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乡镇企业、社区。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它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市场。三是引导学生勇于竞争,自主择业。要让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通过双方的选择,优胜劣汰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养成风险、自信、自主、进取的良好意识,消除惰性心理和自我封闭、害怕风险等不良心态,克服依赖心理,掌握择业主动权,敢于和善于推销自己。四是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正视挫折。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竞争中,遇到干扰和障碍,碰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及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和心态失衡。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求职心态,确立“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念,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五是引导学生迎接挑战,积极创业。当前,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大力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使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掌握创业理论,学到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高质量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机制,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化建设,以有序、高效为目标,构建就业工作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保证措施。为此,要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是加强就业工作的关键。要保证机构到位,建立健全校、系两级工作就业工作班子,加大管理和指挥力度,提升就业工作的协调能力,形成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要保证人员、工作经费到位。二是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求,实行全程性指导。同时要重视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明确就业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加强培训、考核,逐步实现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还要加强就业指导教材建设,认真编制适合高职高专就业指导实际的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和就业指导教材。三是建立多维立体的就业工作信息机制。学校要与生源地人才市场、与本校毕业生就业热点区建立长期、稳固的信息联系渠道;及时双向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同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的对接。四是建立就业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将就业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津贴发放、工作评优、职务职称晋升挂钩。定期公布毕业生就业率,评比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四)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形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合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要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的素质拓展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个人气质、能力、品格等各种要素的训练,提高人文素养。二是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态正确与否决定着他们的就业机遇,就业心理素质对学生能否被录用和录用后的工作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依赖、焦虑、自卑、自傲和攀比等心理问题,学校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自信、耐挫等心理素质,将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为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为此,首先要加强全程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为高职生求职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准备。要尽早地、系统地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就业心态、完美就业心理素质。及时辅导毕业生应聘、面试的心理技巧,提高其应聘和面试的成功率。其次要以人才质量作为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根本。实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的人本化,帮助其正确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对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和自我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正确定位,进行自我设计,增加从容就业、竞争成功的机率,形成稳定良好的就业心理。三是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体现团组织在帮助大学生成才工作中的综合效益和完整价值,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带动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群体茁壮成长。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为重点,深化学生课外活动,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发展,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需要,完善知识、技能结构。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克服困难、公关技巧等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参考文献:
[1]柏林.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作为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2]戴光辉.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探索 [J].镇江高专学报,2005,(3):
[3]蓝艳..加强高职生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J].镇江高专学报,2005,(4):
[4]吴建强.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3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性项目(项目批准号: 03SJD840002)作者简介:徐铭(1959-),男,江苏江阴人,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研究。柏林(1968-),男,江苏盱眙人,讲师)
(2006年7月发表于《镇江高专学报》2006年第三期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