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对策(含5篇)

时间:2019-05-12 12:4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对策》。

第一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对策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控制工程系近几年毕业生的调查,指出了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我系在实际工作中所采取的就业指导、健全就业体系等工作方式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毕业就业

0 引言

由于前几年高校扩招的影响,近几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听到了不少专科生连连抱怨找不到自己的“立锥之地”。因为研究生、本科生有自己相对明确的就业方向,他们的目标是白领和金领;技工类学生一般有一门好技术,可以朝蓝领的方向努力。就剩下夹在中间的专科生,到中小企业做普通工作觉得太委屈,而好一点的单位又根本不考虑专科生。难道专科生就业真的成了“夹缝一族”?就业之路究竟应该如何突破?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近年来对我院控制工程系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觉得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中普遍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1)自卑心理。许多同学面对不可回避的职业选择,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两手空空,萎靡不振,主要表现在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不敢与招聘单位代表洽谈;或是在“双向选择”中未被看中就情绪一落千丈,悲观失望;或是经受了几番择业的挫折后心灰意冷,埋怨家长没门路,埋怨所学专业不抢手,责怪没赶上好机会等等。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为了逃避现实,给自己编织各种借口,抱着听天由命的态度一直呆在家里。在今年年初我院的毕业生就业调查中,我就了解到本系05届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有几位同学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以各种理由呆在家中,没有就业,且家境并不宽裕。

(2)择业定位盲目,期望值偏高。具体体现在同学们找工作时的盲目攀比现象,与同班同学攀比,比同学差的单位或差的岗位不想去。有的同学挑三捡四,没有达到自己理想就发牢骚,情绪低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集中反映出就业的期望值偏高。这种现象在我系近几年面临毕业的学生中表现比较普遍。

(3)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体现在工作中的浮躁心理。有些同学刚踏入社会,希望每天的工作都有点新意,或是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有所收获,而自己又不擅于思考,还

保留着在学校养成的被动学习的习惯。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时间一长就表现出厌倦情绪,觉得这份工作没有前途,技术还没学到手,已经开始准备“跳槽”,其结果往往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在我们的走访中,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已流露出对本职工作的厌倦,有了“跳槽”或辞工的想法。

(4)集体主义思想的欠缺。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奉献精神比较淡薄。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没有主动性,总怕自己吃亏或是别人讨好,没有团队精神。面对领导下派的任务,宁愿耗整夜的时间上网查资料,也不愿花一点时间在同事间交流。

(5)纪律观念淡薄。有些学生在校时动辄就以各种借口请事假、病假,老师不允假就“先斩后奏”或是旷课。参加工作后,以为社会和学校一样,因此旧病复发,出现个别学生被用人单位辞工的现象。开展形形色色的就业指导工作

我院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就业市场的情况应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关系,认真、细致、扎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针对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成立了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机构由主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处招生就业办---系党支部书记为主,系级领导全体参与---辅导员、班主任构成。各级机构任务清楚,职责明确,全力配合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有: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举办就业论文竞赛、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建立就业辅导员制度、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学生指导与企业指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具体体现如下:

(1)以心理咨询、个别谈话的形式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卑、浮躁等心理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前面所提的我系05届自动化专业邓俊全等两位同学从自卑心理中走了出来,目前在广东中山天乙公司就业;在深圳柏特瑞电子有限公司工作的孔海融等几位06届毕业生也戒掉了浮躁心理,通过半年的努力,目前已完全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公司也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2)以讲座、培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功能,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这些方式,解决了学生中择业定位盲目,期望值偏高的问题,使得近两年我系学生就业率平均达到了95%以上,其中05届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一次就业率95%,二次就业率达到98%;06届该专业一次就业率为97.1%。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素质。这

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课余活动要改变以往那种少部分学生“精英”热情高涨,大部分一般学生“被动”参与的现象,必须切实使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投入进来,以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4)要求任课老师严格考勤制度,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学生纪律观念淡薄,除自身原因外,与现在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考勤也有很大关系。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凡是认真做好考勤记载的老师,学生到堂率非常高,几乎可达100%,而对课堂考勤执行不严的老师,其学生到堂率就偏低,甚至只有50%。因此,我系近年来将教师执行课堂考勤的情况与该教师评优、评先挂钩,迫使各位老师严格考勤,以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在开展各类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为毕业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健全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1)定期召开各种类型校园招聘洽谈会,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择业信息。校园招聘会是目前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我院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组织校园招聘会,充分发挥就业辅导员在校园招聘会中的作用,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分班级的做好与相应行业、相应企业、相应岗位的有针对性地指导、推荐与服务,真正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效益。譬如,今年我系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有69人,被中国神马集团通过校园招聘一次性录用了16名。

(2)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开展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等。我院具体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障,近几年学院陆续送教师出去参加教育部暑期高职培训班,并出台政策鼓励教师考证,到目前为止我系专任教师63%具备了“双师型”资格;二是在学生中实施“双证制”,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与考核,我系自动化专业05届毕业生(50人)职业技能证书获得率达100%,其中部分学生获得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06届毕业生(69人)职业技能证书获得率达100%。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6%以上。

(3)为学生多渠道、多元化主体就业提供方便。在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渠道的分流:对于有条件继读深造的同学鼓励其晋升本科提高学历;对于有望通过努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培养其顺利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准备就业;对于学习较吃力无望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学重点加强其技能的培养争取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先就业,然后边工作边加强继续进修,同时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方便。

(4)帮助毕业生办理人事档案代理、落户等手续。

(5)做好历届毕业生重新就业的后续及跟踪服务,加强毕业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我系每年4月都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工作,深入毕业生工作现场,听取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意见;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专业方向、专业名称,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结束语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向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及就业层次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就业工作好坏已成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必须强化就业指导功能,即加强对毕业生价值观、择业观的指导,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以及就业形势的教育,本着“指导为先,服务至上”的原则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指导工作到位了,学生观念转变了,自然就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就业自然就落到了实处。

第二篇: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201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甚至超过本科生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步入就业市场,这使得严峻的就业形势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与一些就业压力较大的本科毕业生相比,部分有一技之长在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颇受欢迎。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家高职高专学校,深入了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技术是求职核心竞争力

黑龙江护理高专副校长孙琳告诉记者:“以实习拉动就业,才能为将来的就业打好提前量。学校长期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派驻工作站,指派专门的老师,通过校友等积极的社会关系为学生实习找到门路。”打铁还需自身硬,过硬的技术水平才是在众多实习生中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订单培养 没出校门就找到工作

采访中,记者发现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就被企业“相中”留下的大有人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食品机械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张国栋即将毕业,但他在苏州一家企业实习期间,就和该企业签下劳动合同,并成为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工资达到近4000元。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刚入学时我特别自卑,总感觉低人一等。可当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生产出第一桶酸奶时,心里别提多美了。只要有技术有知识,就是当工人,咱也是高水平的工人。在包装车间抓过包,在收奶间捋过管线,到企业很快就能适应工作。理论学习叫我更懂得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他说,在就业大潮中,自己能先于他人找到心仪工作,完全得益于学校实行的校研企“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率先在我省尝试“校研企”培养模式,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15家乳品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乳品类三个相关专业的学生第一年在企业和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习并学习相关课程,第二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相应的实验课程,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乳品企业与学生签人才培养订单,学生毕业后可以经过双向选择在实习企业就业,或到其他企业就业。

在顶岗实习阶段,同学们不用出校门就已经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近两年来,校研企“1+1+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和学校的三方认可。学院已有500余名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一些企业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该校毕业生的认可,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目前,该院2010级学生们在企业工作优异,顶岗实习的前两到三个月,平均工资都能达到1500~1800元,转正之后的平均工资能达到2000~3000元。

观念转一转 就业天地宽

记者在走访哈市多家人才市场采访时,不断有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或人力资源经理表示,企业缺专业对口、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企业在招人的过程中,并不是以学历论能力,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熟练业务是企业最期望的人才。”一位民营企业老总向记者坦言。由于高考扩招,加之观念影响,一直以来家长和高考学子对高职高专院校并不十分“感冒”。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涨,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求职者附加值则逐渐高了起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董鸿扬认为,如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定义,由高学历逐渐转为拥有一技之长。高职高专学校通过紧贴社会建设需要,开展职业教育建设,具备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样可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

高职高专生所学的专业一般都侧重于某个职业或专业,他们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技能和本领,进入用人单位很快就能轻车熟路地上岗作业。“上不了本科院校,并不意味着人生从此就走入低谷,再无抬头的机会,客观看待就业形势,务实把握自身实际,也能找到另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董鸿扬说

3.3健全人格培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古今中外历代的教育家们都非常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孔子云:“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新民,在于至善。”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物。”在人类向前发展的环境下,个体化的经济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需要更多的是合作,集体和公民共同承担社会责任,这都要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自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也就是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之一。

3.4发挥高职高专学生人格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没有创新社会就难以向前发展。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的创造力来自于人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创造不仅与一个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方式有关与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与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高职高专学生活跃、随和、爽直、重情,热情、外向、兴趣广泛。善长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对一些新、奇、特知识的渴求,生活适应力较强。根据他们的人格特征和思维特点上,高职高专学生善于发散性思维,这对于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十分有利的。做为教育者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改变教师全能的传统观念,积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改变原有的评定方法与标准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支持和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最大限度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并把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合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的智慧活动的训练。其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对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其意志和坚韧,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优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剧烈的变化,面对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适应性压力和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高职学生面临众多困惑,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优点

1.思想政治上积极上进

当代,大多数高职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认同正确的价值观。认同竞争意识,对“市场竞争不能顾及良心及道德”持否定态度;2.学习生活观念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浪潮、网络文化等的冲击下,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消费、娱乐休闲观念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学习认识,目的方面;认为学习目的是为了谋求将来的美好生活,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主动学习能力较强,有明确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有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

3.关注自身环境及其发展

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追求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不太满意自己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不满足大专文凭,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比较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复合知识结构的构建及今后的发展。

4.就业观念更注重实际

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和岗位时更加理智,更加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二、高职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治态度和行为方式,但深入剖析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也发现一些藏在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深处的矛盾、困惑与问题。

1.参与各种活动的热情不高

大部分高职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有的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甚至有逃课的现象。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数高职学生不能全面了解社会,认识趋于极端化。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加之他们不注重政治学习,对国情民情了解甚少,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种种困惑,产生不满情绪。

2.思想行为上知行不一

大部分高职学生思想上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也存在相当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表现出二重性的特点。如: “当看到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时,认为不对,但不去管它。”对破坏公物,不遵守公共秩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这表明当代高职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公德等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认为是对的,但自己不去做,认为不对的,自己却是积极的实践者。

3.有较强的自卑感

高职学生的自卑感也普遍较重。他们虽然也是当今的大学生,但因为学校和社会对高职院校宣传不够,社会上对高职认识模糊,有的人还认为是职高,加之高职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心里就不愿就读,但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实事求是地讲,由于高职学生的录取批次是最后一批,一般学生考试的成绩都不好,文化基础较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讲确实要差一些,加上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是很长,办学条件不是很好,与学生想象中的学校差距甚远,因此部分学生思想上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缺乏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自卑感。

4、诚信缺失。

思想也受到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染。也使一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投机取巧等等。受市场经济趋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越来越看重实效和利益,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严重忽视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利己”思想明显。

5、大学生行为与认知的脱节

大学生追求理想,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上追求实惠。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特别表现在追求理想的完满化,有时与现实相差甚远。理想与现实的脱节,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容易导致颓废思想。有些大学生在设计理想时虽然也是追求完美,但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他们会放弃较高的理想,选择更加切合实际的道路,追求实在的利益。

2013年经济形势

先看一下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于2008年以来的下滑周期中。中国经济此轮完整周期始2002年的住房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启动了内外需增长,中国经济在2002-2007年经历了史上增长最快的上升阶段。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结束了美欧长期以来依靠资产泡沫和过度负债拉动需求的增长模式,支撑中国制造业的外需增长将大幅回落,而国内此轮地产调控的深刻背景意味着房地产调整或伴随整个经济转型时期,中国过去十年来快速推进的重工业化进程和以土地为中心的粗放型城镇化过程将明显放缓,原有增长模式下的内需增速将有所下滑。从供给面来看,持续多年投资扩张使多数行业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尤其是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开工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项目,很大程度上已经透支了未来进一步投资的空间,随着项目投产,未来产能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同时,国内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供给已步入拐点,而在原有发展模式方式下,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要素生产率和收入的进一步提升面临巨大挑战。中国经济增长在短期内难以重回上升通道。

2013年美欧国家仍将面临房地产调整和去债务化的逆向过程,欧洲实体经济可能延续下滑,而美国经济复苏依然弱势,中国出口难以再现较快增长,资本流入可能维持低位水平。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的负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2013年中国出口同比可能仍是个位数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或延续同比下滑。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趋势分析

目前,国家已形成十个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国家级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及七个规模城市群,分别是辽中南、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川渝城市群。另再打造哈长、呼包鄂榆、太原、宁夏沿黄、江淮、北部湾、黔中、滇中、兰西、乌昌石10个区域性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1、2013年一季度的运行态势

今年1-4月机械工业开局比较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幅有小幅回升,基本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温和向好势头。

(1)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略有增长:1-4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上年,但低于全国工业;可喜的是4月当月增速高于全国工业。(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略有提高(3)利润增幅比上年明显回升

(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4月机械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12%,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

(5)机械产品价格指数低位趋稳:产品价格低位趋稳,但3、4月份再现下行之势,颇为令人不安。

(6)外贸出口:1-4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3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19%,进口同比增长-5.47%,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35亿美元(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急剧下滑(8)各主要分行业走势

农机、仪器仪表、石化通用机械、基础件、汽车等行业形势相对较好;工程机械、文办机械继续下行;内燃机比上年明显回升;重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行业形势仍较低迷,但与去年相比已基本止跌趋稳,并未继续下行。由主要服务于投资活动的工程机械、商用车、重型机械等行业形势继续低迷可以看出:全社会投资活动仍未进入活跃期;由主要为机械工业自身服务的机床行业继续低迷,则可看出机械全行业的景气度在短期内尚未可期望大幅好转。汽车总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轿车增幅下行、商用车增幅回升。(9)主要产品产量

1-4月累计,约55%的品种产量增长,45%的品种产量下降。农机和发动机主要呈上升态势;工程机械主要产品虽然1-4月累计产量仍为跌势,但4月当月多数已实现正增长;仪器仪表行业增多跌少;文化办公机械全线下滑;石化通用机械行业中石油钻机、印刷机械、塑料机械产量下跌;重矿行业矿山机械产量开始下降,冶炼设备有所回升;机床行业主要产品仍以下跌为主;电工行业水电产量增长,火电下降;基础件行业主要产品普遍增长。(10)民营企业增速高于全行业水平

2、发展趋势分析及全年速度预测。

综上,可归纳以下几点认识:一是前四个月运行态势较平稳;二是在平稳总基调下已见回升;三是回升中利润升幅快于产销;四是民营企业回升贡献率最大;五是回升动力来自于市场倒逼;六是形势仍很严峻但无需悲观;七是优胜劣汰已越来越成现实;八是应加速改革创造公平环境。(2)全年行业走势及发展速度预测

今年宏观经济环境比上年有所回暖,通胀风险缓解,需求形势略好于上年,但程度有限;成本上涨、价格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压力仍在增加;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利于机械工业转型升级;预计二季度仍将维持“平稳”态势,强劲复苏几率不大,下半年形势有望略好于上半年。

预计201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速度有望略高于2012年,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年有望实现10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其中:产销增速预计在12%左右;利润增幅预计在8%左右;出口增长预计在8%左右。

第三篇: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论文(本站推荐)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论文

【提要】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毕业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自主创业;学校应当合理设置专业、转变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用人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是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但是大学却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实现三个转变,尽快完成由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过渡,即转变理想目标、转变心理状态、转变学习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作者、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大学期间必做的20件事:走进图书馆;走出大学校门;广交朋友;做志愿者和兼职工作,获得工作经验;学会管理财务,争取日常生活方面经济独立;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积极入党,不管对党有什么看法,至少党员身份能让你在找工作上占一个优势;干自己内心喜欢的事,不活在他人的期望之中;尝试新组织经验,不要做之前先打退堂鼓;不要盲目决定教研;学会赞美别人;被拒后应该坦然相对;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不要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学会时间管理,少玩网络游戏,伤身体,还堕落自己的意志;学会情绪调节;至少先进选修一门哲学或心理学课程;至少有一个异性朋友;追求内心的成就感,而不是外在定义的成功;善于求助,使用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机会要自己去找,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大学中大部分知识和能力仍需在工作实践中学习、积累和锻炼。一切有经验的领导、师傅、技术人员和同事都是很好的教师,他们在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大学生只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就能逐渐完善自我,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要进入职业角色,还要开动脑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努力解决问题,真正探索职业对象的内部结构,掌握第一手资料。也只有勤于思考,在工作中才会有自己的见解,逐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角色责任。反之,放不下架子,自以为是,是很难学到真本领的,角色转换也是很难完成的。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广大毕业生要冷静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客观地分析性格、兴趣和优势能力等个人特质,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在兼顾短期形势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增强主动性,积极

把握机会,争取早日就业。

一、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应从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查找。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综合素质不高,个人修养偏低是面试成功的绊脚石。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三大产业的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有不同侧重。由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比较重视教学的质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培养,进入就业市场后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在双向选择和接受面试时,或缺乏自信,发挥失常;或过于傲慢,言过其实;或不修边幅着装随便,缺乏职业形象气质,与企业氛围不协调等。因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把已经用简历打开的企业大门,却因为个人修养偏低难以通过面试而关闭。

2.择业观念陈旧,与当前就业机制的转变不相适应。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初步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猛增,大学生已不再是稀有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已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逐步下移。同时,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目前,市场机制已逐步在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初步实现了由“政府调控导向、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就业机制的转变必然要求大学生调整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现状。

3.团队合作适应性差,不适应当前企业的要求。如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几个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十分普遍。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部分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事情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想。好与坏、是与非也往往以自己为标准。有的人表现得自私、自我,甚至是自我封闭,在集体中也不能很好的与大家合作。而绝大部分企业都特别注重团队精神,并作为是否录用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不能适应团队生活的人也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

4.独立能力不够,难以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家长带着子女参加招聘会,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目前有许多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二十多岁仍然离不开父母,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离开父母寸步难行。尤其是让家长陪着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这样的表现,这样的能力,一个需要人才的招聘单位怎么会录用他(她)呢?

(二)学校的原因

1.专业设置不合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部分高校一味地增开新专业并不考虑自身开设此专业的条件是否已具备,某些热门专业一哄而上,从而造成了新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供需失衡,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2.培养模式单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过于注重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大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失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现状。

3.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就业指导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形式单一,就业指导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就业指导时间过短。

(三)用人单位的原因

1.盲目要求高文凭。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得高学历的持有者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也相应水涨船高,大学毕业生的学历优势正逐渐减弱。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可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的。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3.“重男轻女” 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4.还有就生源地域歧视问题。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还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的,一般企业在选用人才时,则会优先考虑本地人才,所以对异域的大学生造成有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1、树立自信是关键,不要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

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把树立自信作为面向社会的关键,不要认为是高职高专学生就比本科学生低一等、矮一截。因为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目标是

不一样的,我们应该看到高职高专专科的优势在于最贴近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特殊人才培养模式。学历固然重要,但学历高未必见得都是好事,社会需要应用型、技能型、适用型的人才,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的学历优势还有可能转变成劣势,而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应树立信心,增强自信,不去盲目与人攀比学历,应更看重能力的培养、培训与提升,在就业的选择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2、遵循成才规律,要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

成才立业是所有大学生的美好追求,但成才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在面对就业竞争时,更应该务实求真、遵循成才规律,立志先从小事、平凡事做起,这不仅能较顺利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更能对你的人生之路起好导向作用。

3、先就业,再择业,要寄予未来谋长远

目前,不同学历层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的毕业生在就业形势上,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和不平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最佳选择。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兴趣、心理、能力、价值观念等进行调整,把自己从“我想干什么”的一厢情愿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中。在择业中,勇敢的“推销”自己,以自信、冷静的态度,扬长避短的比较,主动出击,突出介绍自己的“闪光点”和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以赢得择业的最后胜利。

4、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市场需求

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必须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现在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学生们的期望值都在适时地做调整,比如对收入、工作单位性质和环境等的预期,也越来越现实,不再奢望高薪、高福利了,也不计较单位是何种性质了。很多大学生每逢招聘会都去参加,每次参加招聘会,都会切合实际的调整就业目标和心理预期。他们都应该适应形势,改变就业观念,以后的路还很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抱定“可以到任何地方工作”的信念,求职道路就会越来越通畅,自己也就会主动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思路带来出路,“先就业、再择业”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后出现的一个新趋势。在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个人再就业选择的余地也很大,对于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来说,把这个选择的时机留给将来是比较现实的。

5、看重经济待遇,更要看重发展前途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目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加强。过去只是把工资薪水等经济待遇作为首选,现在已经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关注企业的发展前途,把企业发展与自我提升结合考虑,这是有较强事业心的表现,是可喜的。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而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干事业的职业,或最能使你的兴趣、爱好、品格和长处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职业。这样一来,你的未来发展前途将会迎来成功的鲜花。

6、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

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是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的。如今,我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如果没有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没有正确的择业技巧和方法是难以成功的。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择业前,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排除不利的心理干扰,这样就能做到顺利就业。

第四篇: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浅析及对策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浅析及对策

沈 翔

摘 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着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又与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及就业质量息息相关。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就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尚未建立、培养方式与市场脱节等问题。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措施,对学生的就业给予合理指导,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数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甚至在近几年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高级技工奇缺的现象。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反映了一个现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高专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专业上尚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特别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造成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中面临诸多困惑。

二、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

1、用人单位存在着严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

目前,不少用人单位不是从岗位的实际需要选配人才,而是盲目“攀高”,本来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却非要招聘本科以上毕业生。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有的招聘幼儿园园长、博物馆解说员也要博士生,甚至有的单位招聘门卫、擦鞋工、清洁工也非要大学毕业的不可。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期许迅速提升公司知识水平,借以提升企业档次和竞争力,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从而对于高学历者青睐有加;第二,相当一部分城市都设有经济开发区,政府会赋予区内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但对于企业本身有相当的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求企业员工的平均学历达到某一水准。这也是众多企业倾向于引进高学历人才。

人才使用上的严重浪费,使得一些本来适合于高职生就业的岗位或行业被高层次的人员挤占了,造成了各类人才就业岗位的错位。而且用人单位在招聘相同的工作岗位时,本科生的待遇与专科生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用人单位给予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待遇甚至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这种种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2、.学校专业设置脱离市场,影响了高职生就业

面对着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多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对市场需要人才的数量、规格、发展趋势的分析缺乏前瞻性,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不知道学校的特色到底是什么?更没有明确自己学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所开设的专业,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调研,没有去着力培养市场所急的人才。主要体现在:⑴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致使供大于求;⑵有的高校则是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比如电子、机械、制造等社会急需的专业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不能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高职高专毕业生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他们所学专业不适合市场。

3、师资力量匮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够。

从市场角度出发,我们要求高职毕业生具备企业在职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高专院校中专职教师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及由其他高校调入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2.2%,可以说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历。加之专职教师中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偏低,因此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很难形成中坚力量。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条件中提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60%以上。“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的大小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结构指标,也是现在各高职院校对教师培养的一个共同目标。而在实际中,双师型教师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过程的理论脱离实际等不足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毕业时虽然获得了毕业证,但没有掌握相应的应用技能和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在职场上,许多高职高专毕业生往往因为实践技能不过关或职业能力某方面欠缺而难以就业。因此,立足于引进和培训现有教师向“双师型”转变是优化电力类高职教师师资队伍的两条重要途径。

4、高职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高职高专院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还有待于加强和改善。主要表现在:

⑴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只重视招生而不重视就业,没有把就业指导摆 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造成就业指导工作在机构人员和在经费方面存在配备不足的现象。同时,就业指导工作需要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的支撑,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业务训练,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般是党政干部、辅导员,他们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⑵全程指导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就业指导的时间得不到较好的保证,往往只安排在大学毕业前的短短几周内,并且局限于在就业前的突击教育,贯穿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不到位;而就业指导的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诠释,大学生就业观念 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对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较少。

⑶就业指导工作未能与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较常见的方法是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而缺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职业意愿要求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

⑷同时,就业指导的不力,还表现在没有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用人单位、职业中介等建立信息共享、供需联动机制,没有为毕业生搭建充分的就业平台。

5、高职生就业观念滞后,动手能力不强 首先、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地方差异性,大多数的毕业生愿意选择到东南沿海及内地核心城市工作,一般不愿选择到条件差的偏远地区就业,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对的人才过剩和人才过于集中。还有许多毕业生眼睛只盯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对于到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就业则存在较大疑虑,总认为到这类性质的企业就业风险较大,户口难于落实、劳资关系不稳固、流动性较强,一旦被老板炒了鱿鱼,就会变成社会上的游民。因此不乐于到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事业就业。在择业时日趋看中地位和实惠,强化个人利益,在择业时不能正视自我,期望值过高,造成就业面狭窄。

其次,毕业大学生闯劲不足,竞争意识不强,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等学校推荐,靠国家分配,要用人单位找他),缺乏到市场经济潮头去搏击的胆识和勇气,使得他们丧失了许多极好的就业机会。

第三上由于专业过窄、课程设置陈旧、特别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学生理论学习明显偏多,实践环节严重不足,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较低。高职生动手能力不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毫无疑问,以上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然而,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及时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所在。

三、解决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的对策

一、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据统计,当前我国共有17所电力类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涉电类学科专业的大专院校百余所,多年来,电力类高职院校为电力企业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电力高等职业院校均从高等专科学历教育步入大众化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形式由计划分配变成了双向选择尧自主择业。因此,电力行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企业需求的多元化做出适当调整和改革。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2010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院野职业教育要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关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校企合作、顶岗培养,推动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双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能力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办学方针,这也是所有高职教育者的共识。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习设施,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与用人单位一致的管理经验、明确的职业定向以及一定的顶岗实习收入,从而解决了职业学校设备、设施缺乏,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反过来,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具有一定技术、技能的劳动者,节省企业日常运营开支,解决目前经常提及的民工荒、技工荒问题,满足企业职工迫切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使职业学校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生产型学校,使企业成为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学习型企业,在社会上形成一举多得、互利共赢的关系。

二、制定可行性培养计划、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工作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日渐不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能力,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能适应这种要求。然而在实践中,高职教师的培养模式存在着理论教学过多、实践不足,定岗实训缺乏监督考核机制等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可行性培养计划:首先、学校应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校应制定具体规定,明确规定哪类教师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考取哪一种职业资格证书,不能随意;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家专业资格认证考试,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继续从事相应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应采取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一次性奖励、津贴发放、职称评聘优先等。其次、学校在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工作上也应本着有利于教师队伍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进行。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作好规划,对从事何种专业教学的教师应读何种专 业的研究生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学校要出台有力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鼓励教师攻读第二专业,特别要求基础课、业基础课的教师取得第二专业学历,能随时实现按需“转岗”。此外,学校还应建立脱产实践制度。利用寒暑假时间或双休日时间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提高素质,同时应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提高脱产实践的有效性。

第三、加强职业指导服务,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在传统的统分学生毕业后都喜欢分配在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被认为是“铁饭碗”的单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再有终身职业,人们需要有新的就业观念。高职院校要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就业理念:

1、指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 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也很高,甚至在就业过程中“有业不就”现象。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成才教育为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以就业指导为切入点,加强就业观、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顺利找到就业岗位为切入点,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倡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准备观

近年来,就业市场上一方面存在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批高薪高要求的岗位无人问津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合格,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自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教育学生以就业需求为指导学习的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整个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中,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和职业精神等各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做好就业的充分准备,为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提供坚强的保障。

3、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找工作需先给自己定位,要科学地对待自我,评估自己。人的一生都是由自己的观念塑造的,观念不正确,很容易走弯路。大学生找工作时要明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观愿望和条件同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高职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一方面构建与社会接轨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辨证地认识社会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克服自卑、怯懦等心理,为大学生更好地择业夯实基础

第四、尝试国际化合作,全新打造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电力生产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年龄结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与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特点的电力企业需求也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电力快速发展,引入了国外发电机组和输电、配电自动化设备,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新的人力资源需求增长点。这一现状已经影响了电力生产安全运行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训练,成为纯学历、纯学科的教育,难以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

针对社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和高校培养高级技工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行业8所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采取中外合作办学在这种新的模式下,中澳双方实现对在校大学生的双专科学历和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同时实现对所有进入TAFE体系的教师严格的筛选和培训。,走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模式。

任何时代,高等教育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承担着既服务社会又引领社会前进的双重责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面对现实和未来职业生涯的能力,具备可持续就业能力。虽然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生就业更难。但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高职人才越来越有市场。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转变教育模式,加强引导,高职教育必然拥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高职高专毕业生分配就业浅议

高职高专毕业生分配就业浅议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赵志刚

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高职院校占半壁江山,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目前,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由“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战略转变,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学生及家长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而其中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状况令人堪忧。为了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亟需解决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如何有效指导大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成为所有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问题。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下全国高职高专及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我国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然而高职高专教育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报到率不高、社会认可度低、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办学资源不足、难以跟上规模发展的要求。尤为严重的是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状况差。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至2005年我国高职毕业生待业人数累计已达48.5万人,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同时这些失业的年轻人也是影响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1.全国一项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表明:高职毕业生签约率领先本科生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签约率一路领先本科,并且其签约月薪与本科毕业生的差距逐渐缩小。昨日(3月31日),麦可思联合腾讯网公布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截至3月底签约率为39%,其中,本科生37%,高职高专学生41%。

2.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

回顾我国2008届、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08届本科毕业生薪资明显下降,而高职高专学生下降不大;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下降,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这些都肯定了高职高专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成功定位。

从薪资来看,当前本科毕业生的签约薪资为2338元,高职高专学生为2106元,较上届同期签约薪资(本科2007元、高职高专1750元)分别有所上升。但有关专家分析,这种薪资上升与全国物价上涨呈一致的现象,并非毕业生薪资购买力上升。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引起国家的重视,增加高职高专毕业学生就业率要从社会工作岗位群、国家政策支持、学校毕业推荐等各方面做好就业工作,同时改变就业观念,明确高技能人才也是社会急需的人才,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尤为重要。

二、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强化实践环节,开展顶岗实习,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灵活增减专业;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等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加大创业教育力度,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国家政策条件下积极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重点推进“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职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实践技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和选择。去年保定科技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97.6%,荣获2009年民办就业名校。

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在这方面很多高职院校采用了2 1教育模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技能,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最后一年学生定岗实习。学校多开设实验课、实践课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这也是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密不可分的。顶岗实习则可以进一步巩固技能,同时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难题,与老师交流讨论解决方案。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汽车专业2009年与河北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438人顶岗实习协议。2010年4月4日,常务副院长张爱莲、汽车工程系主任马立志、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建成到庞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学院决定在08级学生中,实行“庞大订单培训班”的教学管理方式。“订单培养”模式的开展,为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工作开创了一个崭新局面,使学院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0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8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由于出口的放缓,出口导向型企业人才需求急剧减少。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很多企业也面临生存危机,很多国内企业2010年人才引进计划会大大减少,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所以,保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工作部门要把大力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前与河北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培养”的契机,努力形成良好循环,形成行业就业优势,创造保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品牌。

总之,保定科技职业学院今年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开创一个繁荣的明天!

下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对策(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对策(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全文5篇)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我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主题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从1999年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行大规模扩招。高校扩招是我们国家出......

    简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推荐5篇)

    简析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主要阐述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具体措施,为有关部......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非常......

    会计就业形势和对策

    看法:由于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结构与社会需求的不协调日益突出,会计类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遍地都是,但工作少,竞争激烈。现在的会计学职业,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

    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当前就业形势和对策 王又军2010-08-31 摘 要: 通过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解决失业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联合国开发署 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姓名:张莹专业:工程管理学号:2011415131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

    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5月15日,重庆交通大学,同学们在一公司的招聘点前排队应聘。 记者 李化 摄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再创历史新高。近日,商报记者......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前景的看法

    姓名:刘鹏学号:084132011班级:嵌入式082成绩:1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与国家就业政策2007年以来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引起了美元的疲软、金融市场的动荡经济火车头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