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时间:2019-05-12 12: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第一篇: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青年就业问题严峻。今年1月联合国发布报告称,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预计增长率为2.4%。欧、美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复苏缓慢、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低增长高失业等诸多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波及,呈现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国际劳工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青年失业率将高达12.6%。青年失业问题在中东、北非、欧美等地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局部地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其次,国内宏观就业形势面临三重压力。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我国GDP增速由2009年的8.7%下降到2012年的7.8%,今年又下调为7.5%,GDP的下调对就业将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高校毕业生总量比2009年增加了近1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

第三,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这些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但少数地方仍存在政策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虽日趋完善,但服务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中还存在“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任务艰巨。

第二篇:全国就业形势

全国形势: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与总量压力相伴随的,还有部分毕业生专业背景、就业意愿和岗位需求不匹配,现行公共服务、户籍、人事管理制度与新的就业形势不配套等问题。”

存在问题:

1、现行就业管理体系和服务能力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比较简单。

2、高校毕业生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缺乏有机衔接,就业统计和服务管理难度较大。

3、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

4、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原因分析: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姓名:张莹专业:工程管理学号:2011415131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正如我们知道的,随着大学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目巨大,而社会每年能提供的职位有限,使这些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人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残酷竞争。这一现象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 1

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

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由于各方面的转变,再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因此,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网络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7761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示,34.2%的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三位,约为24.7%2。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有很多评价,就我个人而言,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现实的无奈,但这种现象却对我们的社会、国家有着正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具体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社会现象。导致高校毕业生出现类似“逆城市化”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大城市职位提供能力有限,大学生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生数量众多。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难以实现自身原有的抱负。

二、大城市生活消费水平太高,房价上涨过快,即使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而言也不堪重负。最近的电视剧《蜗居》就是这种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对于那些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中小城市现在发展良好,国家给予了大力扶持,能提供现代化的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四、在大城市智力过剩的同时中小城市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五、在中小城市物价较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是十分大,竞争相对小,等等。综合以上原因,最近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现象。

然后,我们可以看看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影响。对国家而言:

一、它直接缓解了大城市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为大城市人才已经趋于饱和,能够接纳的待业人员有限,势必产生很多失业人员,如果过多的人没有工作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知识的人员失业,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二、它给经济正在急速发展而人力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带来了急需的知识分子,有利于人才分布均衡

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据报道:清华大学首场2010年毕业生招聘会20日举办。来自重庆地区的近50余家重点单位携1200余个招聘岗位,另有141个博士后岗位以及133 个实习生岗位到清华引才。清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去京外就业已经成为清华学子的就业选择新趋势。2009年,清华就业的毕业生40%选择京外就业。一滴水见太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现象对当地引进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帮助。

三、它有利于改变社会对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的偏见,有利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人们过去是“唯大城市是从”,看不上中小城市。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或盲目崇拜,任其发展,对国家安定势必有不良影响。对个人而言:

一、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避免过于残酷的竞争,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生活。

二、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正如一份数据显示:麦可思发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在2008年“211”院校的毕业生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实际就业率高达44%。这是在有巨大的“蚁族”(待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社会中多么难得的就业率。

就如今的社会形势的风云变幻,大学生的就业也随之变化,虽然一时解决不,但不管是各种转变还是回流形现象都会朝着解决问题方向去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DB/OL]

【2】中国青年报社

第四篇: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5月15日,重庆交通大学,同学们在一公司的招聘点前排队应聘。记者 李化 摄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再创历史新高。近日,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我市不少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甚至部分热门专业的就业率也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就业难,究竟是受大环境影响,还是学生自身原因?调查结果显示,高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依然高达95%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总量大只是原因之一,高校学科专业比例失调、人才结构失衡也加剧了就业难。

3月考研成绩公布后,戴佳佳整整难过了一周。

戴佳佳是西南大学大四学生,自我评价成绩中等。“同学们去年就开始找工作,我顶着压力考研。”戴佳佳说,“结果我连面试都没进。”为此,戴佳佳不得不加入求职大军,但奔走一段时间下来,依然无果。

戴佳佳的遭遇,只是众多高校毕业生求职遭遇的缩影。

为找工作自掏腰包去培训

在考研失败后,3月底,戴佳佳找同学要了简历模板,花580元买了套正装,加入求职大军。“前后跑了17场招聘会,简历只投出去5份。”她说,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她只要得到消息,就要跑去碰碰运气,“可能是自身能力和专业受限,感觉连人家的应聘门槛都够不上”。拿着简历投不出去,戴佳佳觉得是自身的问题。她从人才市场出来后,直接去了培训中心,花1800元报了一个“会计与文员集训班”,希望快速掌握办公室文员的基本要领,再杀回人才市场。戴佳佳说:“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毕业了,压力前所未有的大。”

投上百份简历石沉大海

而戴佳佳的遭遇,只是众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缩影。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09级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学生黄波,从去年9月至今,已投递了上百份简历,至今仍在职场苦苦寻觅。

黄波找工作的地点主要在重庆和他家乡沈阳,主要是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比如,民营、台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以及与心理咨询相关的岗位,他获得了10次面试机

会,但面试后都没了下文。“寒假在沈阳某企业面试时,面试官直接劝我改行。”黄波当时挺受打击,但他仍表示“暂时不考虑其他的工作”。不过,现在黄波已在全国范围内撒网。

提前一月递简历顺利签约

对王牌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危机感同样存在。

王喆来自重庆大学热门的电气工程学院,该学院学生被其他人“羡慕嫉妒恨”地称为不愁工作。然而,王喆去年国庆节就开始在张罗工作的事。当时刚进入大四的他回到了家乡德阳,但并不是为享受悠闲假期,而是为求职做准备。

“希望在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电业局工作。”王喆主动投递了简历,希望能给企业留下真诚主动的印象。一个月后,校园秋季招聘的高峰期,德阳电业局来到重大招聘时,王喆立即再次投递了简历。当时,对方工作人员认出了王喆并与他聊了几句,这让王喆高兴不已:“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后来,王喆顺利通过了当天的笔试,并享受到免面试政策,顺利签约。

1500人应聘434人达成意向

5月22日,重庆市“2013年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校园行活动”校园招聘会走进某大学。据统计,招聘会上有64家单位,提供了1800余个岗位,而该校有1500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但当天达成意向的仅434人。

“多是招理科生的,简历都投不出去。”参加当天招聘会的学生张亮说,他从去年11月开始参加招聘会,但至今没有找到工作,“看到企业和岗位不少,但自己能满足条件的却不多”。

据市教委统计,2013年,重庆市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6.3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万人,创历史新高。

重庆师范大学招办主任杨云介绍,到2月初,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40.94%,同比下降4%,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记者调查发现,即使一些较热门的专业,今年就业率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到5月中下旬时,去年就业率达到92.6%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就业率为83.2%左右;重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的就业率为86.7%,但2008年时曾达98%。

原因

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 企业用人减少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而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今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显示,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近15%。毕业人数持续增加,同时由于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用人岗位减少,今年毕业生将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

杨云说,就业基数增大,就业难度增加。从校园招聘会来看,用人单位的招聘热情普遍降低,加之部分毕业生就职期望过高、定位不准,使得就业情况难令人满意。

“应届毕业生与成熟人才的竞争,是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另一个原因。”汇博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专家汪郸以房地产、建筑、装饰行业为例说,5月份汇博人才网共收到115939份求职书,其中应届生24256份,占20.9%。汪郸说:“原因是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精简和谨慎招人,对人才上手能力、经验要求更高,部分企业选择招聘成熟人才而不是应届生。”

“对应聘的岗位及自我都不够了解。”重庆猛将广告公司负责人鲁巧恒说,很多学生仅仅因为要毕业了,才匆匆来找工作,并没有做好准备,缺乏职业规划。联英人才市场副总曾华表示,目前,应届本科生对薪酬的期望一般在2800元~3500元。而企业给的待遇往往只有1800元~2000元左右。双方对薪酬的态度也是大学生难就业的原因之一。

人才结构严重失调 扩招加剧失衡

有观点认为,总量过大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但新华社在《就业难仅仅是总量过大吗?——大学生就业难之问》一文中指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足15%,不但低于美国,更远低于周边的日本、韩国。从占人口比例看,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该文进一步指出,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的紧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这说明人才结构亟须调整。过去10多年,部分本专科院校大量扩招。工科专业需要大量的设备,人才培养成本高,而中文、英语、新闻等基础类学科一本书就能开课,金融、财会、管理类专业“外表光鲜”,成为扩招的首选,学科专业比例失调的现象因此逐年加剧。

新华社在文中称,近年来,类似“农民工工资超过大学生”的报道时有所见,江苏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这正是因为市场规律发生了作用——某些专业毕业生出现过剩,供大于求,薪酬就会下降。这位负责人指出,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因此,尽管市场紧缺高技能人才,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仍然困难;而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就业才能无忧。

新华社在《“史上最难就业季”使人愁 高职中职生就业却无忧》一文的调查中也证实

了这一点。重庆市永川区有高职中职院校18所,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被誉为“职教之城”。永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德君介绍,永川区连续8年高职就业率在96%以上,中职在99%以上,今年虽然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订单式培养有所减少,但整体就业率仍然能超过95%。

应对

鼓励创业带就业 建高校人才需求预警系统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教委今年要求各高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开辟专用场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校级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探索设立创业工作指导站等,帮助大学生创业。

同时,今年市教委还将启动“双千”培训计划。一是“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计划”,组织1000名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二是“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能认证培训计划”,全年为1000名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另外,为让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我市还将建立高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将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我校将结合„三支一扶‟、„双特计划‟、„西部计划‟政策,鼓励毕业生从基层做起,去支农、支教、支医、扶贫。”杨云介绍,为提高就业率,该校在各学院就业工作考核中设立了就业工作指导服务奖。同时,还会出台政策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带动就业。

而重庆大学职通社对15名顺利签约的求职明星调查显示,有12名学生称,他们成功求职归功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面试时,沟通是关键,灵活是重点。”重庆大学机械学院的林耿涛是唯一一个以本科生身份走进一汽大众的应届生,在他看来,良好的交际能力是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必要条件。还有2/3的求职成功者认为,决定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实习经验。

第五篇:2009年全国就业形势分析

2009年全国就业形势分析(2010-02-02)

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后首次总体衰退,我国经济遭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外向型经济需求萎缩,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和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一季度即已企稳,此后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前三季度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均创出十五年来的新高,取得了战胜经济危机的初步胜利。

2009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有效地稳定了就业形势,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大大缩小了经济危机冲击的程度和范围。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就业目标的9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02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8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的120%。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明显低于今年4.6%的控制目标,就业形势大大好于预期。

1、城镇就业增幅由逐季走低转为加快回升

由于我国就业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在时间上存在滞后关系,当2007年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时,城镇就业增速仍有所加快,而今年以来在经济逐月走高的同时,城镇就业增长率却在去年4季度大幅回落的基础上继续逐季回落,一季度同比增长1.0%,二季度仅增长0.7%,增幅明显低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1997-2000年的最低水平,不足近10年城镇就业平均增长率4%的1/4,可见我国2009年上半年的就业形势之严峻。随着经济的持续回升,从三季度起就业需求已开始加快增长。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报告表明,2009年9月份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3.2%,比上月回升1.8个百分点,为今年6月以来的最大升幅,并连续四个月置于50%临界点以上。显示随着制造业经济的企稳和企业订单持续回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加。

2、非公有制单位劳动力需求减少多

据统计,在不同所有制单位就业的增长情况中,国有单位就业相对比较稳定,今年一二季度分别增长0.7%和0.5%,而此前的1997-2008年国有单位就业每年平均减少5.4%,国有单位就业在当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中不降反升,发挥了就业稳定器的作用。就业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集体单位和非公有制单位,今年一二季度,集体单位就业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3%和7.6%,比2006、2007年降幅扩大约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数虽然保持正增长,但增幅比多年来10%以上的平均增幅有较大下降,一二季度分别增长2.8%和2.2%,比2006和2007年增幅降低约3个百分点。由于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超过城镇单位就业的75%,3个百分点就业增量的减少对就业形势影响重大。

3、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大学毕业生就业率68% 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加上大学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很不适应,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比过去更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截至7月1日,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68%,与去年的就业情况相比基本持平。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是611万,比去年增加了54万,意味着今年又有近2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2)新成长失业青年中高校毕业生占42.2%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发布的最新分析报告对全国102个城市就业市场的分析,今年三季度,在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42.2%,说明高校毕业生的失业比例明显高于中等教育学历的毕业生。(3)低学历供不应求,高学历供大于求

根据上述报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大学、硕士及以上各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即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超过1表示劳动力供给不足,小于1表示劳动力需求不足)分别为1.07、0.96、0.82、0.78和0.76,比二季度均有提高,但大学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求人倍率最低的情况没有改变,说明高学历劳动者的供大于求矛盾最突出,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求人倍率超过1,则说明目前的产业结构还是以低端服务和低端产品为主。这些情况向我们的教育部门和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向我们的产业主管部门提出了加快产业升级的要求。

4、东部就业受影响较大,西部就业形势好(1)西部就业逆势增长

分地区看,二季度在14个城镇就业增速加快的省份中有9个是西部省份,说明西部地区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相对弱一些,受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的助力更大一些。(2)受冲击较大的浙江就业增幅遥遥领先

上半年浙江省城镇就业增幅在10%以上,排名第一,而浙江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幅仅为0.3%,远低于全国7%的平均增幅。浙江就业高增长的经验值得宏观调控部门和各地劳动部门认真研究。

(3)劳动力中西部供大于求东部供不应求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发布的三季度分析报告对全国102个城市就业市场的分析,东、中、西部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99、0.89、0.87,东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闽东南地区求人倍率都在1上下,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中部、西部、珠江三角洲地区求人倍率都低于0.9,劳动力过剩问题比较突出。(4)西部结构矛盾小,东部结构矛盾大

西部就业增长快,但求人倍率低,东部求人倍率高,但就业增长慢,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求人倍率只说明劳动力市场上总量的供求关系,并不能说明实际就业情况,实际就业的增加还需要考虑劳动力的素质与劳动力需求的匹配程度。东部地区求人倍率高说明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旺盛,但东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更高,用人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是东部就业增长慢于中西部的主要原因。

5、劳动力供求结构分析

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发布的三季度分析报告对全国102个城市就业市场的分析,劳动力供求结构有如下特点:(1)近期越高级的人才需求增长越快

三季度总体求人倍率为0.94,高于二季度的0.88和一季度的0.86,表明就业形势在持续好转。其中技师求人倍率为1.95,比一季度上升10.8%,高级技师求人倍率为2.24,比一季度上升40%,高级工程师求人倍率为2.28,比一季度上升41.6%。这组数据反映:一是普通岗位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而具有较高技能的劳动力则严重供不应求,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二是在劳动力需求回升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回升更快。(2)行业就业增减分布地区差异大

从统计的20个行业就业总需求看,一季度同比增长0.1%,二季度同比增长0.5%,三季度同比增长4.5%,回升趋势明显。其中三季度用人需求同比增加最多的是制造业,而一季度用人需求同比减少最多的是制造业,说明制造业就业需求回升是三季度就业总需求大幅回升的主要因素。

6、不同岗位劳动力供求状况(1)供给过剩和供不应求的人员类型

从部分城市二季度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具有一般性技术的熟练工种如会计、出纳、机动车驾驶员、营业员、保管员、打字员、保安员、收银员、办公室文员、一般技术人员等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的岗位主要在三类,第一类是技术和创新要求较高的岗位,如高级技术岗位、创意岗位、管理岗位等,第二类是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岗位,如保险业务员、企业营销人员等,第三类是对技术要求不高、对体力要求高的岗位,如体力工人、清洁工、餐厅服务员、护理人员等。

(2)不同地区对劳动力需求结构不同

分地区看,在大多数省会城市和西部城市,对服务类人员需求比例较高,求人倍率一般较高,对技术人员特别是生产性技术人员需求比例较低,求人倍率一般较低;而在东部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则对服务性岗位的劳动力需求比例相对较低,求人倍率一般较低,对技术类特别是生产技术类岗位劳动力的需求比例则相对较高,一般求人倍率也比较高。http://

下载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201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关于2021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专题调研报告我国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总体规模预估是在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大家都是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都想着尽......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参加兰州工学院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会,在这里和广大师生共同探讨当前就业形势,一起解读国家和我省......

    理工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定稿]

    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是一个令人充满向往和理想的地方,进入大学时,我们都伴着意气风发的朝气,对未来的渴望指引我们来到这个理想的殿堂。或许当时我们不曾想过大学毕......

    水利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治水者治天下 ——水利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原创) 关键词: 治水者治天下——水利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 古人云:治水者治天下。中华文明古国悠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中......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收稿日期:2002 05 29.作者简介:孔秀琴(1967 ),女,甘肃灵台人,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教学与研究.文章编号:1007 9912(2002)04 0069 05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教学对......

    教育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教育部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004年12月10日,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网]直播即将开始,敬请关注。[14:5......

    2011年宁波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1年宁波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0 年就业形势预测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 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

    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汇报材料(5篇)

    烟台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汇报材料 深入分析,准确判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于做好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影响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