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范文

时间:2019-05-12 12:2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范文》。

第一篇: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范文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小额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解答》,就基层法院在小额诉讼程序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门解答和指导。

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类型包括: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和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身份关系清楚,仅在给付的数额、时间上存在争议的抚养、赡养、扶养纠纷案件;责任明确,原告主张的损失金额确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和其他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等八类案件。排除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包括:涉及人身关系争议、财产确权争议的案件;追加当事人或者提起反诉的案件;涉及知识产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需要公告送达的案件;涉外、涉港澳台案件;需要评估、鉴定的案件;当事人人数众多且矛盾有可能激化的案件;辖区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在案件立案过程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应当编立“民初字”案号,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标注“小额”字样,同时将《小额诉讼须知》送达给原、被告双方。《小额诉讼须知》应载明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条件,以及小额诉讼程序实行独任审理、一审终审,当事人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抗诉等重大事项。同时规定,在基层法院内部,小额诉讼案件可由各民事审判庭和派出法庭根据案由、发案地域等因素分别进行审理。基层法院应研究制定小额诉讼工作规范,避免相关审判庭、派出法庭司法尺度不统一,影响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

在裁判文书制作方面,在小额诉讼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中,应当载明“本院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了本案”,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作为裁判依据,并在判决书和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的裁定书尾部载明“本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此外,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基层法院或其派出法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当即审理的,当事人可当即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应当对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定。小额诉讼当事人对该裁定不服的,不得上诉。

第二篇: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重庆市新的积极就业政策出台

重庆市新的积极就业政策出台

为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精神,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8〕96号),标志着我市新的积极就业政策的正式出台。

市政府96号文件是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的大背景下,按照《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5号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出台的一个重要文件。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一是扩大就业政策的扶持范围,体现了统筹城乡就业的原则。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将工作重点从着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拓展到统筹做好城乡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将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到包括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在内的各类群体,并确定了我市的就业困难人员的对象范围,增加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城镇失业残疾人为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就业援助。

二是保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具有鲜明的重庆地方特色。将现行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助)和就业补贴等政策予以延续;同时,将近年来我市出台的再就业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鼓励和扶持创业、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低保与就业联动等政策吸收进市政府96号文件中,健全了政策体系、延长了政策时间、加大了扶持力度。

三是强化政府责任、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市政府96号文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健全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失业预警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联动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就业失业登记、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等制度,加强对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库区移民就业工作,为我市加快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篇: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民间借贷十大典型案例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第五篇: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2000年元月十三日经本院审判委员会第121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条 公民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受到损害而遭受精神痛苦的,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二条 附有重大感情价值,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珍藏绝品、稀世宝物,遭受损害之后,以等价赔偿方式仍难以弥合所有权人心理创伤的,可由不法侵害人酌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三条 权利遭受侵害的公民本人,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因不法侵害行为致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遭受精神损害的,也可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第四条 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应当向人民法院举出精神损害事实成立的证据,否则,人民法院对其请求不予主张。

第五条 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参考因素:

(一)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时的主观过错程度,故意与过失、恶意与善意以及情节后果的严重程度。

(二)受害人的年龄、身份、经济状况、伤残后的生活能力、社会知名度等情况。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当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第六条 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一)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遭受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元;侵权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赔偿金额为1000-5000元。

(二)侵害公民身体权、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按伤残程予以划分。

1、对公民的身体权、健康权造成一般侵害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元。2、对公民的身体权、健康权造成严重侵害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5000元。

3、侵害公民的身体权、健康权,致使受害人轻微伤残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0元。

4、侵害公民的身体权、健康权,致使受害人严重伤残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100000元。

5、精神损害赔偿金额最高限一般为100000元。

第七条 适用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方式,足以弥合受害人精神痛苦的,不再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八条 其他成文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了赔偿范围或者已经包含了精神抚慰、抚恤性质的赔偿或补偿的,一般不再单独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第九条 侵权行为严重,加害人受到刑罚处罚的,不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第十条 在审理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请求的,受诉法院应当与损害赔偿案件一并审理。单独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管辖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法院对于本《意见》下发后受理的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可以按照《意见》的相关规定处理,但不得在裁判文书中引用本《意见》的条款。

下载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