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狗包弟 课堂实录精品教案集(高一语文)
《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师:家春秋冲涤激流,雾雨电响彻爱情。走进现代文学史你就能熟悉它的含义,一位世纪老人用他的巨擘般的双手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美的殿堂,让我们振奋。他也曾用自己的思考让整个社会一起思考善和爱的力量,让每个人精神震撼。今天这位老人又 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次把我们引入到一个特别的世界,给我们讲述一个“小狗包弟”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同学们可不可以用简洁的四字句概括这个故事的梗概,看看是只什么样的狗,大家知道狗是忠义之物。
生⑴:相伴融洽、遭遇文革、放弃小狗、痛苦自悔
师:很好,是否有同学补充,或者说你觉得该使用那个词更准确。
生⑵:在“遭遇文革”后加“为求自保”,可以体现作者情感;另外,“放弃”也不好,可用“忍痛割弃”。
师:好,这个同学说得好,在概括这个故事时既注意到了小狗的故事,同时也看到作者的心理情感变化的过程,同学们还有何补充吗?
生⑶:我觉得在“痛苦自悔”后加上“自我反省” “勇敢认错”和“表尔歉意”体现作者的目的。
生⑷:“表示”可以为“坦陈”。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不仅把握住文章的大意,在概括时能做到字斟句酌,其实平常的这种概括更能让我们很快走近作者的世界。这个故事确也单纯,小狗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印象,那就是小狗包弟是一只„„
生⑸(抢答):一只可怜的小狗,且是一只命运悲惨的小狗。
师:确立如此,“可怜”“悲惨”这两个词很好,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可怜”我们一般是相对于弱者,“悲惨”大多呈现我们的善者。小狗包弟怎样呢,是善者吗?不是说明理由,如果是能否找出论据。
众看
生⑹:小狗包弟在作者笔下是“干干净净”“不停作揖”,这体现小狗的“可爱”也体现了“善良”;
(又补)还写到“能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天天这样,从不厌倦”,也说明小狗非常忠诚于主人,很通人性。
师(问):还有吗?
生⑺:应该说还很乖巧,因为文章中写到包弟知道“不出声”,知道对自己不利。
生⑻:还应表现为与周围人关系很好
文章说“儿子很高兴”“不咬陌生人”“给朋友作揖”“爱人也喜欢”,这些也能说明小狗乖巧、可爱与善良
师:那么作者对小狗怎样呢?
生⑼:也喜欢,文章说看见就笑,当有不好的时候就很担心小狗的前途(众笑)
师:也正是同学们说的那样,那样一个乖巧可爱而且善良忠诚的小狗,却遭受如此不公待遇,确是可怜,悲惨;谁之过呢?
生﹙急不可待﹚:时代之过错,文章中写红卫兵上街抄四旧,是文革乱世造成小狗的命运悲剧。
师:小狗真是生不逢时﹙生笑﹚
师:如果小狗命运之错在于时代,大家一定认可,但仅是如此吗?我想小狗自己也有过错,作者亦有吧!
生⑽:小狗无错,如果错了话,命运悲惨一说就变成罪有应得了。〔生笑〕师(一本正经):如果我坚持认为小狗有错,同学们有何判断,请再读课文思考后来评述一番,好吗?
(生读)
生⑾:文章说到包弟是“日本种的小狗”,这与当时的社会要求相违背,应该是小狗遭厄的原因,或者说是过错。
生⑿(补):还有一位瑞典的主人,在当时有媚外的嫌疑,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师:这理由对吗?现在社会我们有时还专门去买外国所谓纯种的宠物呢?甚至还以此为荣呢。
生⒀﹙严肃﹚:时代不同,小狗包弟的错,错在一个悖于理的时代,我看到有些书写到那个时代的荒谬性。
师:很好,“悖”字用得很妙,“悖”是何意?违背的意思,那个时代是个违背常理的时代,任何善的东西都是扼杀的,也许同学们看到电影也看到一些书籍,真像这个同学说的那样,一个荒谬的时代也就注定小狗的命运,包弟无错,错在一个荒唐的时代;那么作者错了吗?
生⒁(愤愤):如此可爱的小狗,作者竟然割弃,我认为作者的错是主要的,如果不送就不会有那样的结局。
师:问题是不送行吗?
生﹙补﹚:可以送给别人或者偏僻的地方去藏起来,像外国的电影里面说的那样让他自由也好的。
(众笑):这时有 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师:对,在那个时代谁愿意接受呢?
生(涨红脸):至少是作者太胆怯,太怕事,他可以去争取去抗争,„我说作者应该是自私才对。
师(笑):我也这样认为,一个大作家一个名人竟然自家一条小狗也保护不了,可以说是自私,但同学们可以想,如果你是作者又会怎样来做呢?
众不语
师:有问题就去看文章,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不妨再看看文章,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也许能另有说法?
生⒂:为了保护家人只好忍痛割弃,可以理解。
生⒃:那个时代谁都一样,作者也不例外,国家领导人都不能幸免的,何况一只狗呢?
真是乱世人不如狗,(生和)是的师:那么作者无错了,错也是那个时代的错,对吗?
生(异口同声):对
师:作者既无过错,但文章中作者认错了吗?如果有请找出文字来读。生读
师:读得怎样呢,(挑一学生问)你怎么评价呢?
生⒄:没有读出认错的情感,只是读完了事。
师:该如何读,你能否来给大家试读一下。
生读
师:怎么样?有没有那个再来做个评价,注意要看优点啊(笑)
生⒅:读得好,节奏缓慢而语气沉重,让人感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可是语调高了些。
师:可否再读?
生再读,完了全体鼓掌。
师:读文章实际上是一次触摸作者心灵脉搏的机会,读好了文章就等于扣住作者心弦的音符,刚才那个同学读得好,主要是抓住了体现作者的懊恼的音符,大家能挑出来吗?
生(齐口):“甩掉包袱”“解剖”“瞧不起”“羞耻”“逆来顺受”“可耻”师:可否再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一篇好文章你们能读出来就本身写好了一篇文章。品读作者,叩击心弦,读文让我们读到巴老逆来顺受的一面,我们不妨再走入巴老的精神领域再次叩击,看作者果真是个逆来顺受之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巴老又能给你一个什么印象?下面我们给同学们一些课外的文字,看看再来说。
师(展示)内容略(见教案设计中)
生⒆①(读):巴金是一个一生追求光明正直的人
生②:勇敢而富有激情的人
生③:崇尚爱,关注社会,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生④: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看了,刚才同学们的概括评价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巴老,这位世纪老人用一生诠释了正直激情和爱,并非逆来顺受,那么为何要如此评说自己呢?
生⒇: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作者的认错不仅不是逆来顺受,相反体现了作者的勇敢和真实,他坚守社会的良知,对自己背叛朋友的行为进行无情的解剖。
又(举手提问)解剖自己可以透视这个社会,一个人为的悲剧发生了,一个人可以去认错,但错误背后的社会也是错的,那么有谁来认错呢?
师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想清楚怎样才是让社会认错呢?
生⒇:我认为社会是属于每个人的,只有唤醒每个人的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道准规范,才让社会不出错,要人人认错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笑)
师:那个同学有更好的办法
生:像作者那样的,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师(鼓励):也正是这样,社会过错人人有责。但是人人有责就会变成人人无责,谁也不会去承担过错,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一味指责社会,而我们的巴老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不妨看看作者在那个社会他失去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知道还有谁能够有资格指责这个社会呢?
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没有了喜爱的小狗包弟;有的说没有了亲爱的爱人;有的说心爱的儿子也受了打击;有的说自己也是备受折磨。
师:是的,在那个人不如狗社会里巴老失去了很多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但是我们的巴老没有怨天怨地,也没有愤世嫉睚眦必报,更没有对社会失去信心而置身事外漠不关心,而是严肃的反思,用自已的勇气、用自己的真实去引领我们、去感化我们、去教导我们,此时此刻,我们能感到巴老的精神力量,现在你们能再用一句话概括巴老给你的印象吗?
生①:一个真正为“真”而活着的世纪老人。
生②:一个给我们带来至真至爱至善的道德老人。
生③:一个永远坚守社会良知的典范。
师:真是各有神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老的真实精神世界,我相信这个世界给我们在座的每个人留下的是精神上永久的震撼,让我们一起永远紧紧抓住这个老人的手。
第二篇: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小狗包弟》详案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狗是最通人性的一种动物,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大家想更进一步了解它们吗?让我们先欣赏下面的一组图片(噢,这是矫健勇猛型,这是憨态可鞠型,这是美丽娇小型,哈哈,这是什么型?)
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作家巴金笔下的小狗是怎样的一番风味!
板书:小狗包弟——巴金
二、介绍作者:
下面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巴金(大屏幕)
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场运动又被称为“十年浩劫”,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文革离我们太久远了,为了帮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文化大革命
请看下面的一组图片(文革图片)
之前,我请同学们预先做了调查,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从爷爷、奶奶那里听说的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样的,谁先来?(放图片+音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例如:
1.我听爷爷说:那个时候他是个高中生,臂带红卫兵袖章,停课闹革命,全国大串联,校园一片揪斗牛鬼蛇神,工厂也听产了,烟囱也不冒烟了,机器也不轰鸣了„„
2.我听邻居说那时候他们住的乡下、农村也搞文化大革命,生产队没人管了,出工不出力,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了,甚至一年下来颗粒无收„„
是的,那时候多少知识分子、技术权威惨遭迫害以至死亡,多少前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
显然,这么沉重的历史背景下的《小狗包弟》一定有他非比寻常的故事,下面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对那段往事的追忆与反思
下面给两分钟默读课文,然后我们一起分析课文
三、课文分析
师:同学们通读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共同研讨这篇文章
1.小狗包弟的境遇是怎样的?
初到(家人高兴)
在家七年(备受欢迎)
文革来临(成为包袱)
离家到医院(成为实验品)
2.作者对包弟的境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很感动=摇头摆尾,高兴,亲热
胆战心惊=听见包弟的叫声
暗暗流泪=包弟作揖,讨东西吃
睡不好觉=邻居小狗被捉,包弟不曾乱叫
背上沉重的包袱,瞧不起自己,不原谅自己,可耻地苦难生活,怀念,致歉 = 包弟走后
3.本文是怎样描述“文革”时期的?
(1)小狗的遭遇:专政队打狗,抄家捉狗,送狗上解剖台
(2)社会环境:A现在:衰草,砖墙,垃圾,大化粪池
B过去:绿草茵茵,人弯腰拔草,逗包弟玩
文革间对环境是这样的破坏那对人的伤害呢?
(3)人:A文革: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人性被扭曲了)
B过去:人与自然和谐——真是哀默大于心死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课文分析了解了包弟的境遇及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变化和文革社会的现实,下面让我们透过这些现象,看看作者以狗为线,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感情,即: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了更好的研讨这一问题,请看下面题目)
《1》师:巴金曾有两位好友这样评价过他
冰心:巴金是以为可爱可佩的作家,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 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于否定自己
巴金(随想录)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做一阵烟,一撮灰。
你认为巴金是怎样一个人?(善良?正直?残忍?虚伪?自私?)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好,从随想录中摘录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者的誓言,从对狗的情感变化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一个值得敬佩的作家。他的反省,自律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多么值得提倡和学习,他毫不留情地把自己放上了解剖台,他呼唤的是什么?是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一句话就是党的十七大所提倡的和谐社会。
本文的题目是“小狗包弟”写的是作者与小狗的故事,为什么却从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引起下文,对比)好,我们就来对比一下
艺术家与狗(狗):勇敢,忘我无私→惨烈死去
作者与狗(人):遗弃与反叛→自私残忍→痛苦煎熬,歉疚
师:显然这个对比淋漓尽致的表明了那个年代人与人的关系竟然不如狗对人的信任和友好,用狗的特点反衬人性,真是于无声处响惊雷,直接触及人的灵魂,太具有战斗力了。凸显了本文的主旨,即:人要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承担责任,否则你就会永远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且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人人都选择这样,社会必然会倒退
那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师:综上所述,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已经很清楚了,那就是:小狗包弟的故事以狗为托物充分表达了一个大作家的内心独白,在这独白中我们窥视到作者对自己在浩劫年代的奴隶的“奴在心者”的心态,作者毫不留情的自我解剖,是一个受害者严肃的反思,是一个正直人的痛苦自审,是一个最无责任人对自己责任的考问,表现了一位世纪伟人的良心与勇气,它唤起人们要不断解剖自己,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国家才能兴旺,民族才能进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且明确了它的中心思想,这是一篇很质朴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因此必有它独特的写作特点:
(1)角度独特:用自责解剖自己达到揭露鞭挞“文革”
(2)写法新颖:用狗的命运反衬人的命运
用狗的特点反衬人性
用小事来反衬大社会
(3)感情真挚:以人格动人以真情动人
小结:1.认识“文革”时代,人性被扭曲
2.明白作者呼唤人性讴歌人性的意义
3.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勇气
作业:写一篇散文,要求体现以小见大的特点
下课~!
第三篇:高一语文教案《小狗包弟》
小狗包弟
一. 导入:
巴金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叙事散文《小狗包弟》,穿越历史云烟,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了解那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解读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感受巴老给我们带来的勇气和力量。(板书:小狗包弟)二.感知文本
(一)把握情节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然后复述情节。1.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凄婉的故事,题为《小狗包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看情节是怎样围绕小狗包弟展开的? 请找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情节。
2.学生浏览文本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开端——发展——结局)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后概括补充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1)开端(包弟来历)(2)发展(七年相处)(3—6)结局(痛别包弟)(7—9)尾声(真心忏悔)(10—13)(抒情是故事的延伸)
(二)把握情感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请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和含蓄抒情的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多媒体显示)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眼,鲁迅的《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关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也是文眼。什么叫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6.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师: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附材料(多媒体显示):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文革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朱四倍——新华网)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多媒体显示)
二. 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面对这些,我们首先该做什么?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多媒体显示)①文革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亿美元…(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大屠杀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③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3.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丙:反省忏悔,重塑形象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4.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
同学们被这些数据的震撼了吧,个个摩拳檫掌的了,我似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将来的寰宇,必是赤旗的世界”啊!四.“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1.教师引导: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4. 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五.课堂总结: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
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板书设计:
一个人 ——→ ——→内心和谐 一个民族 ——→ 忏悔 ——→走向理性
整个人类 ——→ ——→和平发展)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
?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眼前)?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 发展:友爱包弟(3-5)---------七年相处
回忆 ? 结局:送别包弟(6-10)---------一朝离别
? 尾声: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
(眼前)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具体探讨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探 究:
1、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2、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一)阅读“ 序幕 ”部分(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思考: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狗的忠心与人的冷漠、残忍,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①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
(二)阅读“主体”部分(2-10):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思考: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1、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欢快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2、①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②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③用意是什么? ?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
?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计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正面描写 ?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
侧面描写 ?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
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描写包弟聪明可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
――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
--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是为什么? --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四旧”嫌疑);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5、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前:
(7)胆战心惊,害怕(8)暗暗地流泪(9)睡不好觉
--(个读找出,并解说)文革中,作者无法自保,包弟可能带来的“抄家”和苦难让他害怕;可怕的劫难与可爱的包弟让他感到自己的无助与抉择的痛苦,只有暗暗流泪。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在家七年,与包弟相处很好)↓
结局(痛别包弟)
第四篇:高一语文《小狗包弟》教案
高一语文《小狗包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透过“包弟”在文革中的遭遇,体会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2、体味本文质朴的语言中所传达出的诚挚、深沉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细读文本,诵读品味重点语段;合作探究,体会文中真挚的歉疚、忏悔和深沉的怀念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巴金内心复杂的情感,感受他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伟大人格。
贰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受阅读能力和人生经历的局限,不易从本文平实的语言中体会出作者蕴藏在其中的深情,因而本课教学需注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学会从看似平淡的语言中体会内在情感,抓住写人记事散文特点,由事缘情及人,层层深入。
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阅读方法;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肆
教学时数
课时。
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曾与一些美好的生命产生过动人而难忘的交集。看,有一只可爱的小家伙向我们跑来了,它是巴金先生叙事散文《小狗包弟》中的主角,是巴金先生养过的一只小宠物。
2、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3、《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随想录》的写作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工具书正字音,辨字形。
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2、本文题目是“小狗包弟”,可见这是篇叙事性的,请说说围绕包弟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先介绍了包弟的来历,然后写与包弟相处了七年,文革开始抄“四旧”,作者一家不知该如何安排包弟,最后为了保全家人,巴金把包弟送到医院做解剖。
3、本文虽属叙事性散文,但抒情写意是散文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一篇散文的核心和灵魂,那么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起伏变化呢?
七年相处的时光很欢快;不知该如何安排包弟时,作者很纠结,很忧虑;刚送走包弟时,感到轻松;后来作者的心情很沉重;最后想表达对小狗的歉意。
三、合作探究
(一)一只怎样的小狗?
1、既然本文题为“小狗包弟”,那么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到底写了一只怎样的小狗?
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会作揖、聪明伶俐、讨人喜欢、不惹人嫌,尤其是通人性、重情义。
2、这样一只伶俐可爱、重情义的小狗与巴金一家的关系如何?
包弟在巴金家里待了七年,相处得很好,尤其和巴金的夫人萧珊有很深厚的感情。可以说小狗包弟是巴金家里不可或缺的一员,是巴金的家人。
3、那么小狗包弟的最终命运怎样?
被送上了医院的解剖台。
4、为什么会对亲密如家人的小狗包弟这样无情?
包弟成了“大包袱”,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
(二)一个怎样的“这时节”?
1、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革当时的社会状况?
重点研读:第9段的“抄家”。
诵读体味:实在可怕。
研读第1段中艺术家与狗的悲惨遭遇,体味文革中毫无人性的武斗,人的冷漠自私。
明确:混乱无序、滥用暴力、人性泯灭、冷漠自私。
2、文化大革命图片展示,体会那个时代的特点。
(三)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
1、问题:巴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的逼迫之下,最终被迫选择将包弟送上了医院的解剖台。那么送走包弟之后,巴金又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呢?
细读第10段,讨论明确:轻松——更加沉重——羞耻,无法原谅自己——深深地自责。
2、文革那段可怕的岁月终于过去了,文革之后的巴金老人生活状态怎样呢?
品读第11段,思考:文革之后,作者的生活多了什么,少了什么?
讨论明确:少了竹篱笆、葡萄架、葡萄藤,多了无缝的砖墙、大化粪池;少了如茵的绿草、好几株花,多了一片衰草,几棵不开花的树,尤其是少了包弟和逗包弟玩、陪巴金散步的人,巴金的妻子萧珊,多了没有终结的自责、熬煎。
延伸拓展:怀念萧珊。
联系“研讨与练习二”中补充的巴金在文革中的遭遇,延伸拓展《怀念萧珊》中的部分内容,明确:文革中萧珊因受巴金牵连,自1968年起频繁遭到批斗,患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于1972年永远地离开了巴金。
(四)一个怎样的巴金?
通过前面的单元介绍我们知道,本单元学习的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读这类体裁的,我们最终要透过所记之事来看所写之人。那么通过文革中这段巴金和小狗包弟的往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巴金?请同学们再读7至13段,谈一谈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仿照下面的句式进行归纳:
从
中,我看出巴金是一个
的人。
讨论明确:
在文革这场浩劫中,巴金不仅被迫送走了亲如家人的小狗包弟,还痛失了最珍爱的妻子萧珊,饱受肉体和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分明是文革中的受害者,却率先反省自己对一只小狗犯下的过错!他真诚而有良知,勇于自责,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真是“20世纪中国的良心”!
著名巴金研究专家李存光先生在《巴金传》中写道:《随想录》的独特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回首文革,很多人都应该记愧。而巴金老人的这样的受害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与反省也最能触动我们的灵魂,最能引起人们的深思,最终能慢慢唤醒人们身上被文革泯灭的良知、人性。
四、延伸拓展
那么,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人或事?我们在哪些地方需要反思忏悔?示例:
①、鲁迅也是一个勇于解剖自己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一篇小说《一件小事》,写了“我”在车夫面前的忏悔。鲁迅在揭露国民劣根性的同时,也在无情地解剖着自己。《记念刘和珍君》“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②、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写过一部《忏悔录》,就真诚地袒露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污点。
③、全球环境的恶化需要全人类反思,我们的学习生活需要反思。
④、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的忏悔: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爱好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
而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靖国神社。
五、课文总结、一个人惟有忏悔才能获得进步;一个民族只有忏悔才会远离野蛮,走向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2、布置作业。
第五篇:高一语文教学反思:《小狗包弟》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小狗包弟》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小狗包弟》
上完《小狗包弟》,我长舒口气“我的熬煎终于结束了。”可是从上周三以来,我每天都会想起备课上课的点滴,想起老师们恳切细致的评课议课。想起刚刚开始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涯”,我明白了其实我只是战战兢兢地迈出了第一步。现将《小狗包弟》教后反思的几个方面整理如下。
1、关于文本的核心价值
在初中教学时,我曾有过一个困惑:为什么每一届的教学中,我都做了一定的反思、调整,有的课文已经能够“摆脱”教参的束缚,讲出自己的特色了,而学生的掌握和落实,反而不如上一届讲得“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呢?回忆《小狗包弟》的备课过程,我不是不知道“反思”“悲悯情怀”“对自己的深刻解剖”“良知”是本文的情感落脚点,可我幼稚地认为这样的经典篇目,应该上出点“新意”。而课堂结束后,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初中教学时学生给我“一届不如一届”的感觉,其实和我这次课赛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同一个原因,我关注的是“与别人不同”、“与上一届不同”,却忘了对于每一届的学生来说,这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课文,甚至有可能是他唯一一次接触这一篇课文,那么,我怎么能为了枝叶的一点“创新”,砍斫了最重要的“根本”呢?核心价值是每一篇课文设计的着力点。
2、教师的情感投入
教学时,肢体语言的欠缺单一和语调的过分平稳是我工作以来很多老师都给我提出过的问题,我也一直有意提醒自己,“投入再投入一些”,甚至“夸张再夸张一点”,说实话,和从前的自己相比,还是有一定进步的。这节课堂上,反思我自己的情感,还是处于投入和抽离的反复中。在对文字内容的解读中,我能够进入到课文和课堂上,可是抬头一看到听课老师举起的相机,心里又会“咯噔”一下跳脱出来。自己的情绪不能自始至终沉浸在文本和课堂本身,这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在意”的心情应该放在课前,课后,在课堂上,应该是一种“忘怀”。
3、文本的解读和教学的取舍
《小狗包弟》教学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深度不够,厚度不够,和我所提的问题过于细碎,局部,解读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再经典的课文,终究有一个课时安排的限制,更何况一个课时完成《小狗包弟》这样包容着语言、情感、思考极大张力和深度的经典篇目。课堂不是用来呈现我自己对课文解读多认真,多细致的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的思考和整合,推动学生感知和思考,激发课后进一步阅读和发现的智慧。认真阅读,那是一名好读者;陪伴学生发现和挖掘,才是一名教师更重要的职责。
4、真心地感激自己的学生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是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所期盼和呼唤的。没有学生参与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师生互动,更谈不上学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合作沟通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为带动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性,并把它作为推进教学进程、解决课堂疑难的策略和方式。这本来是我设计时理想中的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真心感觉到罗老师评课时说到的“学生真的不容易”。学生的发言面是很广的,也看得出他们课前的预习仔细而充分。可是课后再梳理他们的发言,多数都是课前准备课堂呈现,他们努力地搜索自己的“库存”,从里面挑选出符合我的设问的答案,满足我这个上帝般的“顾客”。真正在这个课堂上的生成,不是没有,但是我为了环节的流畅,并没有很好地抓住,更缺乏相机的推进。真诚地感激这些孩子,十六岁的学生,课前的“威逼利诱”其实对他们是无用的,他们的努力配合,说肤浅些是“给我面子”,可我认为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支持,面对这些我甚至还叫不全名字的新鲜的面孔,心里涌起的是深深的感动,语文,真的是学生和教师两个生命的相互成全。要对得起他们的真诚和良善,这是我最朴素和真实的心声。
周老师说“相逢是首歌”,衷心感谢走进我的生命,让我收获平静、喜悦和充实的缘分和情义,谢谢每一位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