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特色报告(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2:5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业特色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业特色报告》。

第一篇:专业特色报告

样表1:专业特色封面格式

XX系(一号黑体居中)

XX专业(一号黑体居中)

专业特色报告

(小初号楷体加粗居中)

(七)专业建设特色及成效(选择有特色的项目写)

1、培养目标

2、教学团队

3、课程建设

4、教材建设

5、办学规模

6、合作交流

7、实践效果

8、产学研成效

9、社会服务

10、教学成果、成效

11、就业竞争与社会反响

××学院(一号黑体居中)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号黑体居中)

第二篇:设计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分析报告

专业发展背景

1988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将室内设计专业内容扩展至室外环境设计,随之,全国高校纷纷设立该专业。在当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境况下,为了及时满足城市建设对室外环境设计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立,极大满足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拓展新学科,开设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是近十年来国内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以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起点,发展艺术类、设计类专业及学科是很多学校设立该专业时的理想与愿望。因此,伴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短时间内在国内数百个院校建立起来。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非常宽泛的学科内涵,使不同院校能从不同角度切入办学方向,另一方面,这也是快速发展时期必然带来的结果,因而难免出现办学思想和教学水平的差异和不足,以及对环境艺术设计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水平,廓清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成为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针对我院的情况我们将环境艺术设计特点归纳如下:

一、专业概念与内涵的特点

目前普遍存在学术术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遇到以“环境艺术”或“环艺”来表达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无论是出于简化名称还是对其真正内涵的模糊认识,都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尤其在国际交流当中,往往由于学术术语的不规范或缺乏与国际相接轨的学术名词表述,引起误解或要用颇多的言辞予以解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实际上,“环境艺术”有着其自身的内涵,它是依据环境而存在的艺术形式,作品强调与环境的依存、融合关系,强调作者艺术观念的表达,以材质肌理、空间体型、光影色彩、比例尺度等造型西言的表现,使作品融于环境的氛围之中。作品形式包括环境雕塑、壁画、装置、大地艺术等,相应的专业在欧 1

美国家大学中也多有设立。如果说“环境艺术”是艺术家更多地依托具体环境并通过其作品表达他们的理想和观念的艺术形式,那么“环境艺术设计”则赋予设计师更多的社会责任,其表现形式除具有艺术审美和精神需求之外,具体的功能、技术、经济等因素也制约着设计与创作,事实上它已是跨越艺术与科学之间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的设计分支学科,具有多种专业内涵和属性。这就是“环境艺术”独有的特点。因为它是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

二、环境艺术室内、外设计关系的特点

在国家学科目录中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设计下的专业,其专业内容包含室内设计和外部环境设计,即以研究和设定室内空间、光色、家俱、陈设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室内设计,以及研究和设定建筑、绿化、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设施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环境景观设计。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以来,环境景观设计借助于室内设计专业的母体迅速成长壮大,加之风景、园林、景观、建筑等专业学术内涵的渗透与融合,“室内”与“室外”由“环境艺术设计”建立之初的两个专业方向逐渐走向两个相对统一独立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也将从单一专业成长为以“环境艺术设计”为名称、由众多相关而又不同的专业组成的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的建立。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室内与室外环境设计教学各自走向系统与专业;另一方面与之相关的行业逐渐成熟起来。今天,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领域,环境景观设计行业已形成与室内装饰与设计行业两分天下之格局,对更加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实践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社会分工的不同正分化着原有合二为一的专业教学结构。

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从单一的室内或室外综合起来,比如说现在室内设计中大多会运用到绿化和浮雕等室外设计手法等,室外环境设计其实也就是一个对很大的室内做设计的观点,中庭,门厅,展示„„等都从环境艺术设计细分出来,但是每个学生都的对这些有所了解有针对的学习,看自己侧重那个方向,特别是我们学校这种高职高专的特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性及侧重点的教育。在继承强调宽基础厚积累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方向内的深入教学,为建立相对独立的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教学结构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实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历史传统也各有千秋,无法强求一律,也无须强求一致。提倡多样的、多层次的、各具特色的办学,成为建设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为社会提供人才。

三、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的特点

我们系现在尽量通过更新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等教学手段,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实验性,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同学开拓思想,敢于探索。

《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让同学通过对设计实践中常用的材料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参观材料市场,了解材料运用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感兴趣的原材料,发掘即使是最普通材料的造型表现力及材性上的建构可能性。这样一来,拓展了学生的设计视野,丰富了装饰语汇和设计手段,使同学们逐渐建立起具有独立意识的设计观念,尽量能早点与社会挂钩。

《室内设计》课程:带领学生到小区中测量房屋户型,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思维、空间想象思维,让学生现场动手,训练他们的手绘能力以便以后能够熟练的画出户型图并且锻炼他们能够现场做出一些简单的设计,在量房的过程中分组进行让他们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与此同时,我专业还完善了《装修定额与预算》课程。装修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是确定装修装饰工程预算造价、办理工程价款、处理承发包工程经济关系的主要依据之一。定额应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装修装饰工程造价。因此,预算工作人员必须熟练而准确地使用预算定额。

定额项目的选套方法

1. 预算定额的直接套用

当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项目内容,与所选套的相应定额内容一致时,则必须按照定额的规定,直接套用定额。在编制装修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选套定额项目和确定单位预算价值时,绝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

2. 套用换算后的定额项目

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项目内容,与选套的相应定额项目规定的内容不相一致时,如果定额规定允许换算或调整时,则应在定额规定范围内换算或调整,套用换算后的定额项目,对换算后的定额项目编号应加括号,并在括号右下角注明“换”字,以示区别。

3. 套用补充定额项目

施工图中的默写工程项目,由于采用了新结构、新构造、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原因,在编制预算定额时尚未列入。同时,也没有类似定额项目可供借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定装修装饰工程预算造价,必须编制补充定额项目,报请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审后执行。套用补充定额项目时,应在定额编号的分部工程序号后注明“补”字,以示区别。

《民居调查》、《专业采风》内容:在突出教学实验性的同时,我系也非常强调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实践性教学,以具体的设计实践结合理论教学,强化知识积累与处理具体实践环节问题的有机联系。结合传统民间建筑的调研与测绘,在认识与总结传统民居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队考察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民居及其环境,教学与实践的互动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与建筑、农林、景观、规划等背景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相比,在美术学院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有其非常有利和独特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把艺术观念与理论融于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阐述中,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将紧密依托美术学院浓厚的人文、艺术背景去充分发掘同学们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创造性潜能,强调建筑、空间、环境中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设计与教学理念。通过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实践的互动,可以丰富当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理论探讨,为日益多元化多层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随着建筑学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别设立以及建筑学院的成立,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更加明确,确立了以建筑基础、空间感觉和创意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为专业基本教学结构,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为深入学习方向,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观念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强调创造精神与创新观念并非是要与市场保持距离,而是要通过大学几年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为实现理想而能坚韧不拔努力进取的信念,未来能够在任何需要创造力的环境下较好的生存并继续发展,具备不断学习与提高的意愿与素质。不为眼前利益而放弃人生理想与艺术追求。教学与实践的互动反映在教学环节中实验性与实践性的互补与融合,才是我们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

数量不足

按照学院在校师生规模,无论从现有状况还是学校快速发展的情况来看,系内教师数量还是明显不足。

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

系内没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学历层次也不是很高,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仍然很大,缺乏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

青年教师比例大,培养培训任务艰巨

35岁以下的教师占比重较大,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帮助青年教师的快速进步和成长,提高其教学水平的任务艰巨。

实践教学队伍数量不足,实践教学能力较弱

实验实践教学队伍数量不足,多以兼职为主,且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薄弱,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三篇: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报告

示范专业验收材料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专 业 特 色 报 告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二OO九年四月

“大类通识、工学结合、按岗产学、多证促能”打造机电高技能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院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0年申请备案,2001年开始招生,2003年7月毕业第一批学生。几年来学院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建设工作,在师资、实验实训等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和重点投资,并在大类招生、课程综合化及产学结合方面大胆创新,“双证书”推行效果好,形成了“大类通识、工学结合、按岗产学、多证促能”的特色模式,为培养优秀机电一体化人才创造了条件。

一、“大类通识”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通才培养和就业方向准确提供了空间

我院自2004年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其优点是:

1、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考生专业志愿选择的盲目性。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细。事实上很多考生并不准确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所以在具体选择专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那么实行大类招生就可以避免这种盲目性,学生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科、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再选择专业方向将更符合学生的利益。

2、按大类招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按照专业招生,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一般只能填报六个专业志愿,限制了考生对专业的选择。比如有的学生既对材料学科感兴趣,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感兴趣,还对管理类专业感兴趣。由于填报专业数量的限制,考生不得不舍弃自己热爱的一些专业。而实行按大类招生,一个大类包含过去几个专业,如果学生可以填报六个大类的话,那么就相当于学生填报了十几甚至几十个专业。选择的范围一下子增加了许多。

3、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由于学生入学时不事先确定学习的具体专业,而是在入学后经过基础知识共同学习和大类基本技能训练后,在大学二年级始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专业的需求情况选择专业,所以专业的选择能够更加适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

4、学生基础扎实,有利于培养“通才”。实行按大类招生后,由于学生在入学后要经过一年经过基础知识共同学习和大类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的公共 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更加扎实,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专业后,也会促进学生在具体专业上的学习,所以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5、一年级成绩作为学生专业选择的激励措施。一年级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本人兴趣爱好选择两个志愿。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和本校教学资源调控学生专业,其中调控的指标就是一年级的成绩。如此对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根据我院一年级不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改革的实践,本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四级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即建立文理通识教学平台(如政治理论与思想道德课程、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技能教学平台(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训、制图测绘等)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平台(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维修维护)和专业分支“选修课程”平台。对每个教学平台,适当规划了课程群和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使课程群之间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当技术发展使某一课程群需要调整内容时,不影响其它模块。模块化的课程群规划使学生的能力素质有了一一对应的教学保证,使负责具体模块的教师有了明确的责任和目标要求。

二、通过课程“工学结合” 是构建合理高效高职教学体系的根本措施 本专业课程设置,是在对专业的任职岗位群作职业能力分析并进而确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将四级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平台中的每个教学平台,适当规划了课程群和能力素质培养目标,使课程群之间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当技术发展使某一课程群需要调整内容时,不影响其它模块。模块化的课程群规划使学生的能力素质有了一一对应的教学保证,使负责具体模块的教师有了明确的责任和目标要求。课程综合化是“企业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主要措施。

课程综合化将多科理论有机结合、以工作岗位需求,将理论与应用方法密切联系。课程综合化是构建合理高效高职教学体系的根本措施。对于专业课中的“按群相关”的课程适当综合化是机电专业课程综合化的切入点。课程综合化整合的基本原则是:以专业岗位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主线,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综合化,就是强调各个学科(专业)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 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和原则。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综合化课程主要有三门,分别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设备维修维护》两门主干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机械操作、维修及技改岗位群整合--《机械设计基础》

将原大专的《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中力学基本理论、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有机融合为基于机械设计、维修和操作等典型项目为导向的《机械设计基础》。在该课程教学体系方面融合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贯彻高职理论教学“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力学基本理论分解到机构、机械传动和机械零件的相关章节,做到了真正意义的融合,而不是一般的“混合”。在教材建设方面,积极编写适于融合体系的自编教材。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除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外,科学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显著的作用。与其配套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将工学结合推向高级阶段。

2、机械制造岗位群整合--《机械制造基础》

将原《金属工艺学》、《公差与技术测量》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并且与金工实习环节密切配合,高度重视实际操作技能,自编实训教材《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实训指导》、《机械制造技术实践》、《金工实习报告》等体现了我院《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整合取得成功。

3、现代控制岗位群整合--《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由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和就业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按照由感知环节到控制环节;由简单控制系统到复杂控制系统;由单一控制环节到综合控制环节的设计思路,精心选取任务载体,充分体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按照“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和开发了3个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情景、27个工作任务、26个实训项目工单。

每个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给定任务(学生接受任务)→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的性质和目的,学生查阅学习指南和教学参考资料、拟订实施方案并讨论可行性)→媒体播放、实物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技能训练(学生按照方案完成工作任务,要求有具体的内容、方法、步骤、体会、总结)→知识链接(必需够用的知识)→检查评估的过程进行。教学场所从教室搬到了实训室(车间)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运用“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等方式,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与职业岗位结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结合。将原将《检测与转换技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等三类与工业控制相关的内容整合为一门基于自动化控制方法为特征的综合课程-《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设置三个单元的集中实践周(PLC实习、单片机实习、PLC及传感器课程设计),分阶段与课程教学呼应,与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核配合,以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成效明显,深受学生欢迎。

4、数控加工岗位工作过程化-《数控加工技术》

课程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方向,设立了四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又按着连续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设置了若干个任务,明确了每个任务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虚(仿真操作)、实(实际操作)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施效果良好。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特种加工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中又按着连续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设置了若干个任务,课程累计18个工作任务,将工艺制定、数值计算、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操作等通过任务载体进行整合。

本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方式,灵活运用引导、讨论、互动、比较、反向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教学实施采用虚(仿真操作)实(实际操作)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增强了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数控加工中心与沧州朝阳热处理厂合作,进行钻杆接头、套筒、法兰等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工内容涉及外圆车削、内孔车削、圆弧车削、螺纹车削、数控钻孔等工序,由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5、数控维修岗位工作过程化-《数控设备维修维护》

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 段,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融“教学做”一体化,具有完善实习教学文件资料。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工程环境创造,教学组织反映企业工作过程,形成企业文化,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数控机床是集多学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新的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它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的单项技能与知识、综合技能与知识;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以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目标,把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学习内容分成若干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包含若干任务单元。以新的课程标准为宗旨培养能安装、调试、维护机床和排除常见故障能力的银领人才。

教改后的《数控机床维修与维护》做到了“三个一致”,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维修与维护》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特征。

三、“按岗产学”,是适应就业导向需求的基本策略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几年来我院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立足沧州、依托冀京津、辐射周边地区,找准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主要的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计划中明确两个产学研结合工作学期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高效途径。我们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了两个阶段的产学研结合工作学期,分别是三年级前夕的暑假6周和毕业前整个学期。第一个产学研工作学期是在专业课程前夕或中间,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体会专业,为专业学习和训练奠定思想基础和意识准备。毕业前产学工作学期是已经完成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环节的基础上的综合性实际训练。通过该环节,全面锻炼学生生产实践能力。近二年来,机电系重视 产学研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在影响产学研结合实施效果的关键点和完善产学研结合实施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机电系副主任耿玉香教授的论文《高职产学研效果影响的关键点研究》发表在《职业技术》2006年-10期上。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学生工作岗位安排办法是以学生自选单位(岗位)为主(95%左右),学院安排为辅,但要求岗位与所学基本相符。产学指导工作,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但学院必须做到不失控,主要措施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随机抽查等形式进行辅导,并且学院与企业密切配合,加强联系,控制学生产学效果。

2、金工实习采取学院机械厂与沧州市运东英超机械制造厂合作,数控车间与运西朝阳热处理部合作,实战训练。多年的合作,学生机械加工的实际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3、依托当地模具生产基地-黄骅模具城和泊头模具强镇的优势,密切合作,互惠互利。几年来机电系师生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学生实习、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有意探索。使师生及时了解模具工业动态和现代加工技术。同时我院教师为乡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郑春禄教授等撰写的论文《CAM软件中数控铣削刀具选择和铣削参数设置》在《制造业自动化》(国家中文核心期刊)2006-7期发表、《乡镇机械制造产业群信息化的推进方案》在《上海信息化》2006-6期发表、《乡镇机械制造产业群信息化迫在眉睫》在《中国信息化》2006-3(下)期发表。耿玉香副教授撰写论文《乡镇机械业群“反求工程”应用》在《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1发表、《机械维修中“反求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在《湖南农机》2007-3月发表。

4、毕业实践课题实战训练

近二年来,机电系毕业设计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或产学岗位实战,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提高。其中张云同学的设计成果得到实际产品的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

四、“多证促能”,是机电一体化学生掌握多技能、高技能的重要保证 我院自1994年开始,对中专学生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并建立了技能鉴定站。多年来双证书推进效果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包含知识内容广泛,涉及能力(技能)全面。从机械方面、电路方面、一直到控制方面学生都要有所掌握。因此,职业资格证有多种选择,机械方面:车工、钳工、制图员、数控车、数控铣等;电路方面:电工;控制方面: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选择,鼓励选择多项;除职业资格证外,还鼓励学生获取计算机证和英语证以及其它证书。对于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机电技术创新创意大赛便是最典型的形式。

1、职业资格证书

2006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通过率92%,双工种人数:4人。2007届通过率100%,三工种人数:12人,双工种人数:22人。2008届通过率100%,三工种人数:20人,双工种人数:37人。机电专业开考工种为:中级(高级)钳工、中级(高级)车工、中级(高级)电焊工、中级数控车工、中级数控铣工、中级(高级)制图员、中级(高级)电工等。一般要求自选一种,多考鼓励。每学期组织一次考核。还有部分学生取得汽车驾驶等技术等级证书。

2、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能力

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实用英语能力考试和计算机一级通过率在省内较高,或通过毕业设计、学生竞赛活动、社会实践、就业竞争等多种证据说明多数学生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我校一直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并有严格要求,2006/2007/2008英语AB级通过率为92%/85%/99%。计算机应用能力(NIT)2006/2007/2008通过率为95%(三模块人数:7人,双模块人数:7人,56人次)/87%(双模块人数:14人,87人次)/99%。

3、职业关键能力

通过学生的多方面活动,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学生职业关键能力评价结果良好。

4、机电技术创新创意大赛

我院每学期举办一次机电技术创新创意大赛,每年上半年举办数控技能大赛、下半年举办制图员大赛,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并获学校奖励,机电专业学生成绩优异(见各次大赛成绩公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达到就业岗位群的要求。本专业建有完善的职业技能测试题库。

第四篇: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标准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切实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以我校本科教学“2+2”、“4+2”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结合本专业的具体特点,在充分调研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有效务实的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

在现有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结合学科发展,继续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和文理渗透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强化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开展多层面的、立体化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具体包括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材编写项目,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如双语教学、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考试研究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构建高效管理机制,服务教师科研教学

不断完善学院现有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高效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贯彻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执行教学管理机制,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大力引进高层次的人才。由于学院青年教师较多,学院将会借助国家与学校搭建的平台,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同时学院也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和活动,强化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6、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与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大力强化师范生的基本技能训练。

7、探索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我校作为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之一,从2007年承担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如半年制的教育实习方法、本科生的双导师制、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等,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试图探索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既为我校其他专业提供借鉴,也为兄弟院校提供启示。

8、探索数学创新实验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逐步调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尝试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实验班,提高数学人才培养层次,为数学研究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以此提升学院办学规格,在实践中探索数学创新实验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二、建设方案

为了确保建设目标能够实现,制定如下具体方案:

1、以认识为起点

引导学校有关单位充分认识项目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特色专业点建设工作,专门召开不同类型特色专业建设安排部署会议,确保特色专业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以项目作载体

在充分调研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解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任务,将其具体化为一系列的项目,面向学院公开招标,并以项目立项形式,给予经费资助,组织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力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各个项目能够按期完成。这些项目根据整体建设要求,采取分期进入、滚动实施原则进行具体实施。

3、以机构为依托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和建设内容,成立以下小组作为建设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整体协调组(全面负责特色专业点建设的各项具体事务,协调各个小组建设内容与进度)

方案研究组(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撰写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的研究报告,撰写数学创新实验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的研究报告等)

课程教材组(制定课程方案,建设精品课程,组织编写教材,组织精品课程、优秀教材、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等)

队伍建设组(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创造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项目实施和教学研究,全面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等)

教学研究组(修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负责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组织教师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撰写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论文,制定师范生技能培训方案等)

督促检查组(督促检查以上各个小组的建设进度与内容,并就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及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有关责任人)

三、建设进度

第一阶段(2008年3月-2009年2月):本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外出调研、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起草实习基地与培训基地的建设方案;按国家标准建设省级精品课程《拓扑学》与《概率统计》,校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数学教学论》等九门课程;启动第一批子项目立项;教材编写计划等;组织省级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举办青年教师示范教学系列活动;制定数学创新实验班培养方案等。

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前期调研、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继续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精品课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对第一批教改立项的子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筛选、同时启动第二批子项目立项,包括《代数与几何》《数学建模》《数学教学论》《文科高等数学》等六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建设新理念、新模式下的教育实习基地、中学数学教师培训基地;围绕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新特点,举办全国性的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与教学研讨会。第三阶段(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完善前两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设,包括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实践平台建设。落实实习、实践与培训基地;加强实验室、资料室、网络平台建设;围绕中学新课程标准、师范生技能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举办国家级培训基地的研讨会,初步构建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对第一批子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对第二批子项目进行中期筛选检查;对数学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方案进行初步总结。

第四阶段(2011年3月-2012年2月):按照“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以及培养主要面向西部的优秀中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管理人才的总目标”对本项目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特点,总结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五篇:市场营销特色专业自评报告

市场营销特色专业自评报告

商学院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立于2008年10月,建设历时两年,在项目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地完成预期目标。总体来看,市场营销特色专业标准高、应用性和推广性强、质量保证有力,各项目符合山东省特色专业验收标准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一、本专业建设内容

1、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专业内涵建设。积极探索与实践高职教育规律,着力推进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建立符合市场营销实际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并通过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走专业内涵建设之路,全面推动专业整体建设,使市场营销的专业改革与建设能够引领全国高职同类专业建设与发展。

2、精心营造职业教育氛围,注重实训条件建设,发挥重点专业建设的示范效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实训条件与手段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一个省内领先的综合实训中心,推进与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式,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建设的示范效应。

3、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悉心聚集教学资源,提升专业建设品质,增强社会服务辐射功能。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抓手,以“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设一支省内一流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市场营销专兼职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品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在专业建设方面,所学专业教材要“先进、有用、够用”;专业课“课程实习”要强调基本“实践能力”和培养“基本管理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二、特专业的特色优势

1、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教学目的,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注重实训、实习和工学交替。教学中将认识性实习、模拟性流程性实训、对抗性创业比赛、案例难点解析、阶段性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实践和管

理能力的提高。

3、注重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将职业标准和行业要求纳入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版本的选择先进、有效,现在使用的近3年出版的教材占80%,并自编配套讲义。

4、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成立了由3位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测评、教授听课等方式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管理的可靠信息。已有6位青年教师被评为青年教学能手,成为学院的教学骨干。

三、专业建设完成情况

1、专业建设整体情况: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师资队伍逐

年壮大,目前已建成多个实训室和一个研究室。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情况、效果:根据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

方案,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建立校企合作订单班。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引进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本专业教师中35岁以

下青年教师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0%,增加专业教师中硕士的比例;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和超过80%。

4、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大,课程整

合后形成了实用性、实践性强,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能反映当前社会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近5年建成教育部或省级精品课程1项。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5、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已经成ERP及单证实训室、沙盘实

训室、案例实验室、国际商务实训室;已建成《市场营销》等多门精品课。

6、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教学管理改革力度

大、效果好;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建立学员、二级学院、学生教学监督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

7、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建设需要,且近5年持续增长。各项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已完成既定目标。

四、本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满足山东省特色专业标准,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1、目前本专业教师队伍中缺乏博士学历

2、非双师教师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3、实训室利用程度还需提高

4、校企合作项目数量仍需增加

五、本特色专业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组仍需努力,改进建设中的不足,改进措施如下:

1、在争取获得省级特设专业的基础上,努力争取省级品牌专业,培养创新性应用性市场营销人才。

2、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

3、多渠道引进高学历教师及企业型教师。教师还需通过企业定岗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技能,并运用到教学中。

4、进一步加强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优秀毕业生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扩宽合作办学渠道,为企业做好各项专业培训。

下载专业特色报告(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业特色报告(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色烹饪专业可行性分析报告

    资兴职业中专学校 中餐烹饪专业可行性报告 资兴市职业中专学校 2014年9月10日 烹饪专业可行性报告 一、申请烹饪专业建设的背景 餐饮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

    特色专业汇报

    提升内涵创特色服务经济促发展 ——江苏省船舶制造与修理特色专业建设视导专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这风和日丽、花团锦簇之季,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十分......

    计算机专业特色

    计算机专业特色我校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95年,2008年被评选为南昌市示范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做中教、做中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企业岗位群的需求探索出......

    特色专业工作汇报(定稿)

    加强专业建设创建特色专业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建设情况汇报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是为适应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产业发展的需求,由开发区全额投资......

    自动化专业特色(模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色报告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五年十月 以能力为本位抓实践、重操作实现“一教双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色报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院的示......

    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经济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 专业特色剖析报告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五日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院自2003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近十年来,为宿州乃至安徽的地方经济建设培......

    东南大学特色专业

    东南大学特色专业建筑学:是东南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建立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建筑系,实力雄厚,全国建筑院系通用的教材有近1/3由东大编写,全国建筑方面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东......

    特色专业申报(本站推荐)

    中北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为了彰显我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办学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