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研讨会

时间:2019-05-13 19:3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色专业研讨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色专业研讨会》。

第一篇:特色专业研讨会

2011年11月11日铜梁县各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记录

一、各中职学校拟上报的特色专业

1、职教中心电子技术应用

2、电讯科技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机械、数控技术服装

3、华绣学校服装数控技术

4、建华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

要求:(1)、各学校必须按专业目录进行申报。

(2)、各中职学校所上报的特色专业必须以纸质的材料报送到县职教科,且加盖学校公章方可。

二、关于筹办重庆市第五届中职学生技能大赛相关事宜(县竞赛安排)

1、竞赛专业类(各个学校申报的特色专业必须参赛)

(1)、电子类

(2)、计算机类

(3)、数控类

(4)、服装类

(5)、财会类

(6)、电子商务类

(7)、旅游服务类

2、确定参赛人员(必须是在籍学生)

3、竞赛场地(学校申报,教委确定)

4、设置奖项(以参赛人数而定)

5、申报时间(11月25日前上报教委职教科,过期不予以受理)

6、技能大赛开幕式确定在县职教中心(时间:12月20日—12月30日之间)

各中职学校要先进行技能大赛的初选,确定参加县技能大赛学生!

第二篇:专业研讨会主持词

研讨会主持词

9: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虽然还有一些来宾在路上,但为了留更多交流的时间,我们的研讨会现在就要开始了。非常欢迎各位来到MTBF技术研讨会现场,这次的研讨会是由ECIT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和天津市康凯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上海TD-LTE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在午饭后会举行全国首家MTBF 联合实验室的揭牌仪式,也欢迎各位能够参加。在您手中的资料袋中有ECIT和康凯特公司的介绍。另外还有一份问卷调查表,希望您能帮助我们认真填写,以便我们更好的为您服务。凭填写完整的问卷调查表,能在签到处领取一份精美的礼品。很荣幸能够担当本次研讨会的主持,我是ECIT市场部王旭琴,我谨代表ECIT和康凯特向您的光临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也希望您今天下午走的时候能由衷的感到:不虚 此行!

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今天到场的领导:

1……

2……

3……

4……

5……

再次欢迎光临本次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同事、同仁,你们的到场让本次研讨会熠熠生辉。

大家都知道ECIT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是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上海市黄埔区政府三方合作建立,ECIT成立以来已经得到了市经信委和黄浦区政府各方面的支持。

1、下面我们就有请*****先生为本次研讨会做开幕致辞。

感谢***的祝贺!我们ECIT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与****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们对****表示衷心感谢。

2、今天还有一位嘉宾远道而来,让我们有请******为我们致辞;

感谢*****的祝贺!联合实验室能如此顺利的落成,与园区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很多来宾可能对“ECIT”这个简称还比较陌生,其实“ECIT”就是上海华东电信研究院 英文:East China Institute ofTelecommunication的缩写,“ECIT”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移动通信检测实验基地,秉承“政府顶级智库,行业卓越平台”的企业理念,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3、下面我们就有请ECIT******先生为我们致辞;

感谢***的致辞!

天津市康凯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是业内知名的自动化测试方案提供商,多年来为中国移动提供了大量MTBF测试解决方案,在业内广受好评。

4、接下来有请****先生 为我们致辞

感谢 ***的致辞!我们也很高兴能与康凯特这样的知名企业合作,祝愿我们的联合实验室能够越来越好。

10:00 好,接下来是我们的分享时间。

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对TD的移动入库测试都有所了解,那怎样才能使移动入库测试更简单呢?让我们有请ECIT 客户经理**为我们分享TD-SCDMA 移动入库解决方案。

感谢*经理的分享。

10:20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MTBF测试,那MTBF测试又是如何进行的? 接下来有请MTBF联合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之一 / 康凯特 测试架构师 ***先生为我们阐述MTBF测试的内容和流程。

感谢***先生的精彩介绍。

各位也许对刚刚的分享还会有一些疑问,接下来我们安排了茶歇环节,大家有什么建议和疑问可以在茶歇中继续交流。填好问卷调查的来宾可在签到处换取我们精心为您准备的礼品。

15分钟后,我们一起回来进行三等奖的抽奖,以及由MTBF联合实验室另一位技术负责人ECIT项目经理***与我们分享有关移动互联网行业方面的资讯。

11:05

现在我们将抽取5位三等奖获得者,有请 *****先生 来为我们抽奖。看看谁能成为本次研讨会第一批幸运的获奖者。

恭喜:******公司(姓名)

有请*院长为获奖者颁奖。(获奖者照相)

谢谢*院长

11:15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在享受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之余,也在观望这个行业会以怎样的形式发展,商业模式上会有怎样的突破?

现在就有请MTBF联合实验室另一位技术负责人 ECIT项目经理*** 为我们分享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现状以及应用软件测试方面的经验。

11:45

感谢*经理的精彩介绍,如果大家对今天的议题有任何疑问,随后可以进一步沟通。上午的议程暂时告一段落,午餐后大约下午1点,我们会有大巴士分两批来接各位去MTBF联合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也就是科技京城ECIT实验室),当然大家愿意饭后散步的也只需步行10分钟到达,我们会有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前往。开车的来宾不要担心,揭牌仪式结束后大巴还会把需要回上海大酒店或到南京东路地铁站的来宾接回。

门口会有我们的工作人员派发午餐券,自助午餐在一楼 大厅。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随时与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

第三篇:特色专业汇报

提升内涵创特色

服务经济促发展

——江苏省船舶制造与修理特色专业建设视导专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这风和日丽、花团锦簇之季,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十分荣幸地迎来了省级特色专业评估验收专家组。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我们愿以此次评估验收为契机,躬身请教,虚心学习,把各位专家、领导的指示、批评和建议,内化为我们今后创新发展、再攀新高的动力和指南。恳请各位专家、领导多作指导、多加督查、多给批评!

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自身的办学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是新时期职业学校抓内涵、抓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学校做大、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为此,我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和省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从管理机制、师资建设、实验实习、课程改革、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加速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近三年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170多名合格的初、中级船舶制造与修理技能人才。现将我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的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加强就业市场调研论证,确定专业发展方向

(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1.紧贴市场需求,着力优先发展。船舶制造与修理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据初中毕业生求学的需要,从2008年起学校就开设了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并成为学校的重点骨干专业。

我校地处长三角地区、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位于江苏省如皋市最南端长江镇(如皋港区)。船舶产业是如皋市十大产业之首,如皋紧扣打造“中国船舶工业第一城”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大培育力度,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海洋工程、豪华游轮、船舶研发设计及服务外包等板块,目前已开发11平方公里,依托熔盛重工、长青沙船舶、通宝船舶、海通海工、森松海油、通茂船舶、通城船舶、长

江船舶,大型修船厂瑞泰船务,配套企业等船舶及海工制造企业,总体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船舶产业链。

如皋市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规模企业2011年完成应税销售95.91亿元,2013年接近12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26.79%,成为促进如皋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船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经济总量和增幅均居南通市首位。

南通及周边区域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格外紧缺,船舶制造企业需工总量已从2010年的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人左右。特别是船舶修造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高、用工批量大,船舶技能人才短缺,导致船舶修造行业产生了较大的用工缺口,本专业与地方造船及海洋工程产业融合度非常高。基于此,我校开办船舶制造与维修专业,大力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性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稳定发展规模,培养专业人才。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2011、2012、2013三年共招生262人,开设有焊接技术应用、船舶电气技术两个专门化方向。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激励船舶专业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目前我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业已成为学校的优势专业,生源稳定,培训充足,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初、中级船舶制造与修理技能型人才。

(二)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加强专业开发

1.科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学校2008年建立了由学校领导成员、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指导委员会”,2013年6月配合如皋市教育局牵头成立了船舶职教集团,定期对市场、行业进行调研,根据如皋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从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企业需求、生源素质等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调整并明确了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滚动修改专业教学计划,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逐步构建和完善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2.专业拓展坚持改造与开发并重。在“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中,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船舶制造与修理人才的需求,一方面进一步拓宽专业思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目前该专业有两个专门化方向,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

学习和强化训练,能够掌握船舶制造与修理、焊接及电气装配等方面的技能,拓宽了学生就业门路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

确保专业稳步发展

(一)加强专业师资建设,提高专业基础能力

1.师资培训常态化、力度大。学校十分重视包括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教师在内的骨干教师、“双师型”和“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制定中长期培养规划和在职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课程改革项目培训及其它类型的学习培训。学校近年来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达80多万元,确保师资培训费占专任教师工资总额的10%以上。学校制定“四个一”(即一堂汇报课、一篇论文、一个讲座、一件作品)制度保证了教师的学习培训效果;建立了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利用学生顶岗实践之机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单位锻炼,平均每两年达2个月。

2.专业师资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高。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师资配备坚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协作能力强,并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发展潜力的教师的原则。目前该专业专任专业课教师10人,学生262人,师生之比为1:26。专任专业课教师专业对口,本科及以上学历10人,占比100%;硕士研究生2人,占比20%;中学高级教师(高级讲师)4人,占比40%;中学一级教师(讲师)2人,中高级教师占比60%;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10人,占比100%,技师7人,占比70%;“双师型”教师6人,占比60%。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负责人杨成老师,本科学历,高级讲师,技师,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市级专业带头人;从事专业教学23年,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5篇论文,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2项,参加南通市公开课评比获一等奖。

学校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教师团队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能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积极参加“两课”评比、省创新大赛、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等赛事。近年来,在省技能大赛中共有1人次获得一等奖、4人次获得二等奖,学生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绝大多数专业教师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一定的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著能力。到目前为止,该团队共开发3本校本教材,进一步完善了船舶制造与修理项目课程体系,所有专业教师均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独立制作课

件,实施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实验。

(二)加强专业设施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了提升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办学质量,做到与时俱进,接轨企业生产,学校克服困难,把钱用在刀口上,力所能及地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学校建有电工电子室、船舶CAD实习室、多媒体电教室、焊材准备室、辅助室、焊缝返修室、超声波无损伤检测实训室、船舶钳工室、切割实习室、打磨装配室、CO2保护焊接室、氩弧焊焊接室、手工电弧焊焊接室、埋弧焊焊接室等14个实验实验室;拥有半自动切割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二氧化碳焊机、逆变CO2/MAG半自动焊机、逆变式手弧/氩弧焊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台式钻床等实验实习设备,总值263万多元,生均10069.45元。实验实习工位足,设备配置合理,能承担本地区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与考核任务,具有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产品研发和科研于一体、向其他学校和社会开放的多重功能;实验自开率100%,实验、实习开出率均达100%;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专业实训项目表、教师授课计划、设备使用情况等各类台帐齐全,管理规范有序,注重渗透企业化管理理念。

2.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知名企业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长青沙船舶、海通海工等企业紧密合作,签订了长期固定合作协议,建成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企业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设备充足,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企业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实习,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要求完成相关顶岗实习项目;学校派员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同时专业教师利用带队实习的机会适时了解产品加工新工艺、新方法,及时回馈课堂,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载体。

(三)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1.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彰显企业精神。学校十分重视专业文化建设,各实验室均配有实验室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7S管理规范、安全文明实验须知、实验室功能介绍;墙壁醒目张贴鼓励性标语;布置了本专业技术发展历史、行业企业精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介绍,以及国内外船舶制造行业成功人士的案例介绍,让学生在专业文化氛围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2.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德育管理。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军训、征文、演讲、参观、社会实践、法制教育、文明修身小事工程、文明风采大赛、文娱演出与才艺展示、青年志愿者、成人仪式等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团结协作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各专业部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有专职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心理状况,对出现行为偏差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取得了显著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一)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管理体制完备。学校从1996年开始建立以专业部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机构,实施二级管理,教学实训和学生常规管理、办公管理等实行一体化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规范,管理人员结构合理、科学,工作效率较高,工作绩效突出。同时,学校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实际、符合职教特点、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公共基础课推行学校原创的“任务单导学”,专业课推行项目化教学,德育课推行案例教学。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学资源高效共享原则,学校设立了实训处,负责全校的实习教学,并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有详实的实验、实习教学计划,做到定教师、定时间、定课题、定工位、定设备;实训时间有保证,设备完好率高。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有专门带队教师,做到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考核、定期轮岗,认真做好实习鉴定,切实完成实习任务。

2.教学质量监控有力。学校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有专门组织和人员负责;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评学等制度科学明确,可操作性强,其中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实施成效尤为显著;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毕业生社会跟踪调研,及时反馈信息,有效调控教学;教学质量监控台帐资料完备。

(二)推进课程改革试验,完善育人模式体系 1.加强课程改革领导

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试验,成立了有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课程改革咨询委员会,组建了以专业负责人领衔的名师工作室为主体的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实施小组。课程改革推进力度大,采用边研究、边开发、边实践、边调查、边优化的推进策略,初步完成了船

舶制造与修理专业课改方案并予以实施。学校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校本研修、国内培训及出国培训,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软件开发与硬件投入同步推进。

2.制定课程实施性计划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在市场调研与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本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课程实施计划),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相关说明(实验实习设备要求、专业教师任职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通过制定课程实施性计划,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分析职业群的能力要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3.制订课程标准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工作项目结构设计课程,重点进行实践课程整合与项目课程开发。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分别确定项目课程模块,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制订学校课程标准,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加以指导,使之趋于完善。注重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体现文化够用、专业理论实用、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理念;专业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补充与生产一线吻合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教材内容和案例设计较好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4.开发项目课程校本教材

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在前期制定相关项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校情与学情,依据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主干课程课程标准和项目课程实施纲要,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了《机械制图》、《钳工技能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等实用性较强并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校本教材。

5.有效实施项目课程

(1)教学模式改革。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以行业真实场景创设为引导,企业真实案例为背景,产学研对接,教学做合一。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评价体制改革。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提倡综合素质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学校构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体系,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学生学业评价采用笔试、观测、现场操作、作品创作、成果展示、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确立由教师、学生、家长、行业鉴定机构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实施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交互式评价模式,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

四、坚持质量效益合一,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一)以质量求生存,赢得就业市场的发展空间

1.实践教学注重实效。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11、12、13届毕业生170人,学生分别在第三、四学期参加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焊工中级技能鉴定、机修钳工中级技能鉴定和电工中级技能鉴定,一次通过率均达95%以上。

2.德育工作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我管理。我们以企业合格员工的标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使学生及早认识企业、了解专业工种,提高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奠定基础。

3.就业指导全程服务。学校建立了由招生就业处、政教处、专业部、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网络,负责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台帐齐全。学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正常开展包括学业、就业、职业、事业等在内的“四业”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择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使得毕业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终身发展有基础。近三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达98.8%,专业对口就业率为98.8%,就业点分布在如皋、南通、上海、苏州等地。学校还注重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形成了学生就业信息反馈体系。

(二)以示范辐射为根本,形成产学研训一体的办学格局

1.专业辐射为示范。学校加入了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江苏扬子江职教

集团,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试行中高职衔接。学校办学业绩在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学校办学成果多次在《中国职业技能教育》、《江苏教育》上刊登。学校教科研成果多,多个省级以上课题结题,专业建设论文纷纷在相关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多年来学校一直承担南通市焊工项目技能大赛组织工作。

2.产教结合出成果。一直以来,我校十分重视产教结合工作,学校聘请一些企业技师来校讲课,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把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我校还发挥船舶专业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先后与熔盛重工、森松重工等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先后派出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工作。产教结合既节约了企业的成本,也增强了我校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学校成立了船舶实训中心,进一步推动了船舶专业产教结合工作的开展。

3.社会培训创效益。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校设立了培训部,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拓展社会培训空间。学校充分利用船舶专业师资和设备,为如皋港区船舶制造企业及配套企业进行船舶专业方面的培训,先后与10多家单位签订协议,对其职工进行电焊、钳工、电工等中级培训。船舶专业的教师还走出校门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增强了专业教师的市场意识、实践能力。近三年,年平均培训700多人次。

五、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形成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特色

(一)创新办学思路,呈现“服务地方经济”特色

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的开发必须紧贴市场变化。学校为如皋港区船舶行业建设开发实施了人力资源蓄势工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学校以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载体,积极实施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理论与实践、育人与创收的六合一,在真实职业场景中实施项目教学,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二)创新办学模式,形成“工学交替模式”特色

学校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一步让行业参与制定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的人才规格、课程计划、评估标准,有效实施工学交替办学模式。有序安排

学生在森松重工、熔盛重工、华泰重工等企业参观及顶岗学习,进行职业体验,学生们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初步形成产品意识,逐渐明确企业的用工标准。

(三)创新教学方法,凸显“项目教学模式”特色

学校积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形成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课改实验教师将学生在任务中、在模拟中、在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作为教学基本策略,采用项目教学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加强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建设“民主课堂”、“生态课堂”、“积极课堂”和“温暖课堂”。

(四)创新管理机制,形成“多元管理体系”特色

学校加强行政人员、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教师、班主任和行业专家五位一体的队伍建设。以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资源整合,以校本课程开发提升教师创新能力,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扩容“双师型”教师内涵,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导师”转变。学校通过校企互动、协同研发产品培养学生,实现资源共享、交互相融、利益双赢、共同提升,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得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成为如皋地区的特色专业。

六、今后努力方向

根据江苏省中职特色专业建设标准,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入手:

1.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长远目标出发,提高实训装备水平,使实训条件与企业同步。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办学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劳动就业和实用技术培训。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名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建设。面向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促进学科专业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进一步加强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更新教学内容,把科技前沿知识引入到

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动态。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将以这次评估验收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进,脚踏实地,继往开来,务实求优,走好今后的专业建设之路。

最后,真诚祝愿各位专家、领导身体健康,工作舒畅,生活美满!谢谢大家!

第四篇:计算机专业特色

计算机专业特色

我校计算机专业始建于1995年,2008年被评选为南昌市示范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做中教、做中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企业岗位群的需求探索出技能领域的专项教学,目前开设的技能领域有: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网络构建四大领域。并为每个技能领域的教学建设全面完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几年的建设,专业实训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计算机专业现有微机室6个、办公自动化实训室2个、平面设计实训室2个、网络布线实训室1个、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维修实训室1个,实验室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实验室现共有仪器、设备400余台(套),设备总值约500余万元。可满足500人同时进行计算机的实训教学,课程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开设10多门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实验项目32个,同时还供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等实践性教学。计算机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活动,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多次在江西省计算机类重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第五篇:特色专业工作汇报(定稿)

加强专业建设创建特色专业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建设情况汇报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是为适应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产业发展的需求,由开发区全额投资兴建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10月通过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验收;2009年9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占地132亩,建筑面积4382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1人,其中专任专业教师76人;全日制在校生2285人,近三年培训3500人次左右。学校现主要开设五大类专业,其中化学工艺、机械加工技术为省级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为苏州市级示范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等13个专业被认定为省合格专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苏州市、常熟市和开发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即将启动二期扩建工程,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建设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专业建设概况

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开设于2006年,化工类专业现有在校学生数239人,近三年毕业生数为180人。现有专业专任教师9人,师生比为1:26.6;本科学历达100%,硕士研究生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中高级比例为66.7%;9人均取得本专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高级工职业资格获得率为100%;其中2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6人,占专任专业教师66.7%。外聘专业教师2人,占专业专任教师数的22%,均具有高级职称且连续聘任2年以上。

学校十分重视化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内涵,2008年化学工艺专业创建为苏州市示范专业,2008年化工实训中心创建为苏州市化工实训基地,2010年分析化学课程评为苏州市精品课程,2010年化学工艺专业创建为江苏省示范专业。近三年学校在化工专业建设上投入了200多万元,建有化工实训中心、化工原理仿真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仪器室、天平室等实验实训场所,设施设备齐全,配置合理,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技能训练于一体;实验自开率和实训开出率均为100%,能较好地满足本专业教学、实训要求。学校将启动的二期工程,拟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化工仿真实训中心。化学工艺专业现建有5个稳固紧密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

化学工艺专业负责人王芳,本科学历,高级讲师,具有有机合成工技师职业资格和化学检验高级工职业资格,是学校化工教研室主任、苏州市“双师型”教师、常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熟市高级“双师型”教师、常熟市“教学能手”,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级、苏州市级、常熟市级“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其中主持的常熟市级课题《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化工职业能力的研究和探索》、常熟市微型课题《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均已结题。撰写的《化工分析技能竞赛辅导方法初探》等多篇论文在《现代企业教育》、《新课程》等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浅谈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等论文在第五、六届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分获二、三等奖。在2009年苏州市职业学校化学检验技能比赛中获教师组二等奖。辅导的学生在全国石油与化工中职学校化学检验工技能比赛、江苏省职业学校化学检验技能比赛、苏州市职业学校化学检验技能比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主编了校本教材《化工单元操作实训项目教程》,参与了《分析化学实验项目教程》、《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教程》的编写。

二、专业建设的经验和特色

学校积极改革,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专业现代化建设中,迈出了新的步伐。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化学工艺专业建设取得一些经验和特色,具体如下:

(一)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产业吻合度

我校地处江苏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开发区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的中外资企业600多家,总投资达130多亿美元,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达20多个,世界五百强17家。一批著名跨国企业在此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开发区已形成了高档造纸、电力能源、精细化工、特殊钢铁和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主导产业,其中化工产业总投资达102亿人民币,2010年工业增加值为34.9亿人民币。常熟的大型化工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芬兰UPM、住友橡胶、长春化工、大八化工、汇海化工、诺华制药等一批大型化工企业,已形成了沿江化工工业园。同时,常熟市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这显现了培养大批实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未来两年全区技能型实用人才需求数在4500名以上,其中化工类为800多人,为我校化学工艺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学校由开发区全额投资兴建,服务于开发区,为开发区企业输送优秀技能人才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已成为开发区招商选资的一张靓丽名片。根

据当地产业结构和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开设的化工类专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我校也是常熟市职业教育唯一的化工专业招生学校。

(二)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规范使用国家、省规划教材,根据江苏省课程改革指导意见,化工教研室研究制订了《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和项目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项目课程教学。教学中采用工作任务项目化、工作流程模块化、教学评估动态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使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养成有效地融为一体。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创新,使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多次在苏州市和常熟市职教范围内开设公开课,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如2010年3月和11月苏州市职教化工类专业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通过活动提高了化工类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化工类专业教师积极探索、自主研究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制作课件。开发了《分析化学实验项目教程》、《化工单元操作实训项目教程》、《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教程》等校本教材,获得市教育部门的肯定。

(三)加强师资培养,打造优质专业团队

我校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将提升教师的素养、提高教师的技能作为化工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学校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专业教师培养方案》《“教学能手”、“双师型”教师评选条例》、《“德育能手”评选条例》等一系列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制度,采取各种激励机制,通过业务培训、学历进修、企业实践、技能竞赛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花建国、王芳、邵志雅、王玲、周萍老师分别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陈晓老师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李建东老师参加了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同时学校每年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使教师能及时掌握企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快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步伐。王芳、王玲老师分别获得有机合成技师、化学检验技师资格。王芳、陈晓老师分别成为常熟市高级“双师型”和中级“双师型”教师。在省技能大赛中邵志雅、王玲老师获得一等奖,在苏州市技能竞赛中,王芳、周萍、陈晓、陶月阳老师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四)坚持能力为本,培育实用技术人才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和“提升学校内涵、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质、掌握熟练技能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为了更好适应开发区沿江工业园化工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学校开设了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初步形成了专业群,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自身的适应力、竞争力。学校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依托校内设备设施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培养的学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通过实验实训、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以技能竞赛、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学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每年的校职业文化节上,举行化工专业学生技能大比武,激发了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能的信心。近三年毕业学生化学检验高级工获得率4.44%,化学检验中级工获得率95.56%,化工单元操作中级工获得率17.22%。我校连续三年成功承办常熟市化工专业学生生技能大赛、连续两年成功承办苏州市化工专业师生技能大赛。在近三年的苏州市化工技能比赛中,我校有三位学生获一等奖、七位学生获二等奖,三位学生获三等奖。同时我校有三位学生参加了江苏省化工技能大赛,一位学生获一等奖,一位学生获二等奖。我校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石油与化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学生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学校获团体三等奖。

(五)强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成立了化学工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集中研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与住友橡胶、大八化工、长春化工、力菱化工等化工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参观学习、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形式,使学生熟悉了企业的管理、生产流程、操作工艺,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无缝对接。同时充分发挥滨江人力资源市场建在校内的优势,实行实习、招工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满足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近几年力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每年在我校设立“力菱奖学金”,分别为“力菱荣誉奖”、“开拓创新奖”和“技术进步奖”,对我校化工专业品德优良、成绩优异、技能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化工企业的认同感,为学生进入化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打造了一条校企合作的“绿色通道”。

(六)提升科研水平,推进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进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我校化工专业团队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积极参与国家级课题《以技能为本位的中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和苏州市级课题《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同时开展了《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化工职业能力的研究和探索》常熟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市微型课题和校级课题的研究,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化工专业团队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三年中化工教研室教师有18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或省市级获奖。其中王芳老师的两篇论文发表于《现代企业教育》和《新课程》上,两篇论文获江苏省创意论坛二、三等奖。花建国老师的三篇论文发表于《职业》上,陈晓老师有五篇论文发表和获奖,在常熟市第四届常熟市职教论坛上化工教研室有四位教师获二、三等奖。

(七)加强实习管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的制度建设和组织落实,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强化顶岗实习的评估与考核,协调学校、企业和家庭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我校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综合测评办法》等工作制度,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共同研究、统一部署,使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有章可循、有文可依、有条不紊。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从学校与企业单位、学校实习就业管理部门与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科室、实习管理的负责教师和企业负责指导学生实习的技术人员三个层面上制定明确目标,责任到位、信息畅通,加强管理,充分提高效能。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下企业管理,企业专门人员进行实习管理,学生实习管理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学生每天要完成实习日志记载,每月要上交学校实习月小结,实习结束前要完成实习总结。通过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不断加强。同时,学校组织专家讲座和多种职业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大部分能够在开发区中外企业中就业,并且得到较高工资待遇,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八)发挥职教功能,积极服务社会

推动富民工程,积极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学校充分利用优质的化工专业教师团队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2009年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303人次,企业员工培训(高危化工安全技能培训)410人次,浒浦中学学生社会实践46人次参加化工技能培训;2010年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136人次,企业员工培训(住友橡胶)100人次,化工安全技术管理(大专函授班)34人次,浒浦中学学生社会实践110人次参加化工技能培训;2011年企业员工培训(长春化工)100人次,化工安全技术管理(大专函授班)68人次,浒浦中学学生社会实践98人次参加化工技能培训;近三年平均年培训468人次。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学员及有关部门的赞扬。

三、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设目标设想

(一)专业存在的主要差异与不足

1、家长及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本专业招生困难较大。

2、基础能力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需深度推进。

(二)专业发展目标及建设设想

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积极创建江苏省级课程改革实验点、江苏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2、为开发区企业培养更多的化工类技能型人才,满足开发区化工类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倡导环保理念,形成良性循环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化工理念,加强专业建设的社会影响,提升学生培养层次,吸引更多优秀学生选择化工类专业,形成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二、加强专业研究,适应产业需求

在专业建设进程中,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和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征求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扩大招生规模,形成富有专业特色的专业链或专业方向,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第三、加大设备投入,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作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的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围绕经济转型的新形势,学校拟在二期扩建工程中,扩建化工实训中心,继续加大化工类专业建设的硬件设施设备投入,构建产学一体化真实环境,积极创建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化工实训基地,为专业建设和学生发展服务。

第四、强化师资培养,培育优秀团队

完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继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等;强势推进校本培养,开展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等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坚持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时,依托区域人才资源优势,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优秀化工专业团队。

第五、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继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开发区化工产业特点,开展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加快具有校本特色和适应产业岗位要求的课程建设,形成化工类专业“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淀专业发展底蕴,形成特色优势。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目前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化学工艺专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必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下载特色专业研讨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色专业研讨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动化专业特色(模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色报告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五年十月 以能力为本位抓实践、重操作实现“一教双证”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色报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我院的示......

    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经济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 专业特色剖析报告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五日一、专业基本情况 学院自2003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近十年来,为宿州乃至安徽的地方经济建设培......

    东南大学特色专业

    东南大学特色专业建筑学:是东南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建立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建筑系,实力雄厚,全国建筑院系通用的教材有近1/3由东大编写,全国建筑方面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东......

    特色专业申报(本站推荐)

    中北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为了彰显我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增强办学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

    特色专业建设[范文大全]

    五、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行业工作需求的关键环节,是学院教学建设的核心。学院依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将现有30个专业按照服务领域划分......

    投资学专业特色

    投资学专业特色:本专业的特点是注重现代投资理论、数理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的实用型投资学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电子商务人才应当具备“电子”与“商务”两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突出信息技术与经济......

    特色专业建设范文大全

    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