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工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化工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大学生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素质基础不错,不缺知识,缺发的是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只要针对性的提升自已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大学毕业生工作绝对不难,找一份高薪工作更是不难!
关键词:大学生;化工;就业;问题;原因
如今,我们都知道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我们化工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
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我们在校学生的迷茫与无助更是增大,恐慌,担忧接踵而来,本着能从该课程中学到,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与信息,修了这门课,当它结束时总结一下所学的东西,发现在这里了解有关就业的一些信息,不能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较,它是步入社会前有必需的知识,以后最能发挥功效的一门课之一。
2013年堪称中国大学生“就业焦虑年”,毕业生焦虑,家长焦虑,老师焦虑,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了699万,就业签约率不及三成,不少人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40求职者共居一室,只为离北京更近”这样的极端案例也屡有曝出。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有哪些就业方向?市场调研发现有很多同学和家长都非常想了解这些问题。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化工行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许多行业都有化工的身影,所以说化工行业还是很有前途的,而且就业机会也比较多。感觉化工行业想做出成就来相对于其他行业还是比较容易的。从事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化工行业的国有企业主要有四大公司: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我们国内目前新建化工项目比较多,化工等专业毕业生得到的就业岗位不降反升,就业前景令人看好。化工专业就业前景分析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要求高,毕业生2-3年内转行的较多,人才相对缺乏,所有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量都大,可以说,有此专业经验的,5年内不愁找不到工作。
事实是这样的吗?就本校化工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在与众多学长学姐的交流中,我发现,就业问题依然严重,大家并不是担心就不了业,而是担心就什么样的业?什么样的业好就?什么样的业有发展前景?更是担心就业待遇问题…
就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大家在择业问题上分歧很大,有些人选择考研,人为考研也是就业的一种,更有前途;有些人“好高骛远”要求比较高,也难怪,当今社会没有一个好的就业生活就无法保障;有些人选择转行业,这对于学的四年本科来说,确实是一种损失;有些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比较还没有正式踏入社会,对社会市场分析也不够全面,先就业后择业无疑不是一种好方法;当然还有一种就是失业了,找不到满意的就只能慢慢来。
当前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一步到位的想法,认为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公立学校、大公司企业是就业,而到中小企业、私营机构只是打工,因此,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到一些中小企业去就业,更谈不上到边远地区工作。而且,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期望的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既不愿从事高付出的工作,又想获得高收入;既想获得高薪工作,又对自身能力了解不足。而社会现实往往与毕业生的想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学校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长观。通过使用北森职业规划测评及心理量表让学生认清自己,引导毕业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没有共同之处,自己比较适合的那类单位有没有聘用大学毕业生的计划、指标。若要比较准确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清当前社会形势和自己的优劣势,然后自觉的制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二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时,还要放宽眼界,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以增加成功机率。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基
层做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尽管求职技能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对大学生而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两会”:一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求职技能。尽管求职技能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对大学生而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技能就是“两会”:一会写自荐书信,写出的自荐书信能扬长避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等;二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的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哪些该说、详说,哪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对于就业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才是王道。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
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大学毕业生素质基础不错,不缺知识,缺发的是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只要针对性的提升自已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大学毕业生工作绝对不难,找一份高薪工作更是不难!
就化工学生就业问题得出结论,要针对性的提升自已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大学毕业生工作绝对不难,找一份高薪工作更是不难。不要“好高骛远”要求高,应根据自身能力给自己定位相应的职位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大可先就业后择业,应为就业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二篇:对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才的需求条件的提高以及我国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为主体的毕业生劳动就业制度的进一步实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职校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一个就业问题,职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前途。然而,在市场就业的格局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实行自主择业,这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领域,另一方面也使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在职校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涉及到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国家社会政治稳定、涉及到学校教育改革及其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就自己多年做毕业班班主任及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积极为学生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职业素质。
首先,职业学校应长期开设就业指导课。但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对职业指导的功能重视不够现象。比如:有些学校仅仅把职业指导当作一门课程,在学生就业前为他们集中开设职业指导讲座;有的学校把职业指导仅仅当作为学生联系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没有充分的职业思想准备,没有足够的应岗、转岗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应。新生一入学时,学校就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使学生能了解有关专业方面的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在入学教育阶段中,首先向学生作专业介绍,组织学生到对口单位参观访问,亲身感受各种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在对本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用人需求进行调查的同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历届毕业生情况追踪调查。
其次,要由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任课。作为一线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充分运用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为求职者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而事实上,就业指导工作常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心理学常识,但实践经验少,难免理论与现实脱节。因此,学校应通过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定
期参与企业的招聘活动等方法促使教师积极上进、努力求新增加实践经验,为培养高水平学生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提供充分的条件。
再次,职业学校应校企联合,结合市场办学,突出重点专业。加强就业指导和校企合作,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积极开展“订单”培养,进一步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职业学校应经常性地聘请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在校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协调各方关系,开展就业市场调查和对外就业联系,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方面的服务。同时协助组织学生与本市大中型企业座谈会,加强校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二、专业课程教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并举,进行学业指导。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专业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让学生懂得“今天求知是为了明天谋生创业”。学校为了使学生掌握一技、了解多能,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并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将训练范围拓宽以适应广泛就业和再次就业的需要,增加选修课程。为提高岗位能力、综合素质,在各学科教学和实践中应注重渗透职业指导内容,学校科任老师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责任,都要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技能,以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素质。
我校实行每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程由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讲授,对在校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一年级重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与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关系,热爱专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学刻苦地参加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二年级重点找准差距,即所学得专业知识同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和具体目标,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严、从难要求,培养专业技术和综合职业能力,争取有特色、有绝招、一专多能;三年级则突出择业谋职创业的方法与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收集、处理、利用招聘信息的方法;向社会积极推销自己的技巧;做好面试准备,赢得理解、信任、被录用的策略等。分阶段,突出重点,让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又掌握了求职就业的方法与技巧。专业课程教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并举,学生的就业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进行择业指导。
1、职校生就业难,难在观念未转变。学生对待就业,往往有一个意识的误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此,职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市场形势,社会发展走向,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看待就业机会。在以前“分配工作”的影响下,有些学生仍不能体会到就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因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职校生应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清楚地看到当今社会就业难的现状。当然也不能过分看待这个问题,出现“反正找工作难,算了,不找了”的错误认识,失去就业的积极性。学校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适应“动态”就业,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就业形式既有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调整,又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就业思路和视野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把就业的思路和视野由公有制企业、事业、机关扩展到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甚至个体。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对就业单位、岗位的选择要有度,应适当降低择业的期望值,首先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以满足一个主要条件为主,其余不可过分强求。要从自己的素质,能力,学历等实际条件出发,找准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岗位。在工作一段时间或若干年后,随着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加上新兴产业的形成,技术的不断更新,服务的不断延伸等因素,会创造出大批新的就业岗位。到时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重新选择新的就业单位和岗位。
2、引导学生处理好“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在就业追求上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年青人,都想找一个理想的单位。假如就业时有选择机会,我们当然要选择方方面面都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多数时候,我们是处于被选择的尴尬境地。刚步入社会的职校生必定还显得比较稚嫩,这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积累,要有从底层做起的思想准备,我们的口号是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把眼前的工作视之为理想岗位的“阶梯”。有许多过来人都说,初涉岗位的第一步工作,到后来想想都是起了铺垫作用的,这话值得寻味。正如一位用人单位的老板所说,每个成功者都会走过“从奴隶到将军”的历程。笔者不断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中职生求职时必须务实,踏踏实实地从低做起。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起点不一定太高,先就业后择业,从低做起,充分发挥中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干,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3、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现在,有些学生在择业上处于被动状态表现为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大多根据教师或父母的意见决定,这是一种“等待型”的择业心理。有些学生在择业时虽比较主动,但存在心理障碍,往往也不能进行正确选择。如: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偏重于考虑所选职业或专业是否有“实惠”,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这是一种“功利型”的择业心理;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则偏重于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强调要选择那些使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或专业,这种表现实际是一种“志趣型”的择业心理。有这些心理障碍的学生,虽然在择业时处于较主动的状态,但由于择业动机偏重于某一方面,在实际选择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某些片面,有可能影响学生全面、正确地考虑择业问题。因此,就业指导应该注重择业心理辅导,树立竞争就业意识,在就业心理上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由消极向积极转变。由于整个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职校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确实对他们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坐、等、靠”的消极态度是非常要不得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到人才、劳务市场去叩开招聘单位的大门,并组织毕业班学生到劳务市场竞争应聘。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竞争实力。
四、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
1、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职业咨询、就业服务。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掌握了就业岗位的需求信息,才能掌握就业主动权。因此,学校应建立就业信息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网上查询信息等服务。
2、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在就业指导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特点、专业的就业方向一无所知;填写个人简历,对工作经历这一项无从下手;临近毕业,却有很多课程等待补考等等。这些情况毫无疑问对本就就业困难的职校生而言如同雪上加霜。因此,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业信息咨询中心要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应有侧重。低年级侧重培养职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了解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树立正确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高年级
和毕业班侧重培养职业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3、畅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及互联网上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通过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很高;有利于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是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了作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老师要更多地了解社会,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职业,结合实际综合分析,达到正确择业的目的。当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依然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谋求发展的切身利益。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对策、外部环境、高校
我们已是步入大三的学生,感觉毕业、就业离我们越来越近。为缓解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可是我们迟早还是需要就业,就业让我们手足无措,让我们感觉自己所学的东西太少······所以我选择了招聘之窗这门课,希望可以从中学到一些面试或应变能力的技巧。通过这门课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简单在这里谈一下。
从2003年起,普通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就业市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更加严峻了。大学生进入择业期以后就精心准备简历,主动搜集就业信息,不停地参加面试;学校、院系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国家也出台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事实上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到学生家庭、学校办学、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转变,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成倍增长,学生就业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学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错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尚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大学生的入学率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需要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就业政策,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引导和促进高校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通过对高校的定期评估,不定期抽查等方式,促使其提高办学水平、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美誉度,取得社会的认可,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
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就业,落实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紧缺,其就业岗位多,发展空间大。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舆论上引导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个大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尽快建立全国性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为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这样,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省内外寻找自己的就业单位,各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在各高校寻找自己需要的人才,使其逐步成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二)毕业生要提高综合素质,转变观念。
说到学生,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认真的反思我们自身的不足之处了。为什么我们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扰?当然,会有同学责怪学校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我们客观地说,我们不否认外部条件所起到的影响,这将在下一个关于学校方面的讨论中提到。现在,就说我们学生自己的情况。
首先是思想上,大学生一定要克服两种思想。第一个是浮躁的思想,第二个是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大学里养成的那种张扬个性、唯己独尊的思想一定要彻底的改掉!以使自己适应社会。
那么企业想得到哪些素质优秀的人才呢?我们怎样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企业欢迎的人呢?
1、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要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使自己的政治生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统一。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2、提高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我们要认识清楚。
3、职业技能素质。大学生要有职业理想,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要有一颗赤诚的工作、事业之心,要有一颗爱岗敬业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和企业的培养!
4、文化素质。企业都想得到博学多才的大学生,所以一定要充实自己的大脑,用有益的知识。
5、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学生要发扬我们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
6、坚强的意志力。要乐于干累活,要敢于吃苦,吃苦是人生路上必须经历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
总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什么都重要!是使我们赢得求职胜利的根本保障!
(三)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
高校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主动性。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中重要突出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
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将目标任务按院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机制,将就业工作完成情况与单位和个人考核、奖惩挂钩。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重视专兼职业务人员配备和素质的提升,通过校内培训、外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落实就业机构人员编制,将就业工作经费纳入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
高校应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按照“宽基础、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总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阶段内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高校以培养学生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人才;大学生以优异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参与市场竞争,相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有希望逐步得到解决。
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长多难,我们还是得继续向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晴空,为此,我们得努力,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拥有一颗年轻奋进的心、一个成熟的思考和一双能听别人善意提醒的耳朵、一份完善的自我准备。为了工作,我们得自我准备,好学、谦逊、热情、积极、勤奋„„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汇报: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虽然两会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今年的两会毕竟与以往不同,现在再来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想说的内容就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到处都是,而且良莠不齐,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在当今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呢?相信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我们大学生,每个人都曾经想过。身边的学长学姐,不是考研,就是努力的想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自己创业的倒是很少听说。
那么对于我来说呢,考研基本上是不会的了,创业倒是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无论考研还是找工作、创业都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变得更好,生活的更滋润,那么与其给别人打工,倒不如是自己积攒些经验后,给自己当老板。创业首先得有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才有干劲。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咱大学里面首先得找到自己的兴趣,这样在自己那么多的课余时间才不会感到无聊,所以说,在大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其实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总之呢,大学生就业的顺利与否,还得是靠我们现在先把自己专业的基础知识打好,毕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自己的本领扎实了,才能经受得住各种的考验,才能收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在大学里,时间相对来说还是很充裕的,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学习一些东西,多多的武装一下自己的头脑,为将来的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打下好的基础,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虽然现在的就业环境令人堪忧,但是我们也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任何事情都不要抱以消极的态度,一起皆有可能,只是看我们为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洪峰俊
安徽农业大学 09土地资源管理系4#320 ***
摘要:就业难,为什么就业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
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才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现状难题的关键所在。关于我国当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
2010年6月底和8月底两次数据显示,专科生就业率均高于本科生,研究生最高。6月底就业率,研究生81.61%、本科生75.08%、专科生77.90%;8月底就业率,研究生86.23%、本科生81.72%、专科高职生82.55%。2011年省教育厅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全国有大学毕业生933万人,为历年之最新一轮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即将遭受挑战!
二:人才供过于求。
过快的大学扩招的确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但并不是简单大学生供大于求。目前中国高校毛入学率只有21%,然而西方国家1994年高校毛入学率就已经超过30%,其中法国、加拿大、美国等7个国家超过了50%。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或普及化阶段而带来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
三: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是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 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厦门大学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对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四:大学生就业心态问题、价值观问题。
这个我想大家都明白,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高不成低不就的。
五: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依据大学所在地区,研究人员将参加此次调查的16所大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
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六:就业中的裙带关系。
目前社会的不良现象,近半数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是靠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在“你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的调查中,44.82%的被调查者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是通过家庭、个人社会关系和找熟人;其次才是通过人才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个人自荐、学校组织的就业推荐活动,分别占17.11%、15.18%、14.97%。据团中央、北京大学等单位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61%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的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很令人担忧,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第四点来看,选择IT行业给自己寻找出路。
为了应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各级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都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大学生自身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应对就业难的挑战。但在各方一系列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中明确规定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准入、资金、税费、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尚未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优惠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层面。并且这些优惠政策分散在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加上大学生是初次创业,没有实际的申请经验,使得许多优惠政策尚难以落实到大学生身上,尤其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们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现在,缺乏实践经验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仍需加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放下身段,先就业后择业,应是大学生主动应对当前就业难的有效举措。许多大学生也是这样做的,他们通过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式,主动地破解就业难。但是,也有不少的大学生被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吓倒,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去从事太辛劳的工作,也没有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求职本领,而是在家坐等,“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说,我认为大学生应当全面认清自己,不要目空一切,加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参考资料:罗明忠 《大学生就业指导》
谢守成 《大学生就业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