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寒假实践文论
过年佳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都拿出家里面得好茶来招待朋友亲戚,我则是特别喜欢茶香,茶味,茶之色。所以我就以了解茶为我的调查目标研究了家乡周围的茶道以及茶得种类等。
茶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唐代茶文化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入朝鲜、日本,以后又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嵊州古称剡,早在汉代就有种茶、采茶、饮茶的习俗,晋代常年煎饮已甚流行,到唐朝已是浙东著名的产茶大县。在元、明、清各个朝代,“剡溪茶”历来都是朝廷贡品,“泉岗辉白”茶在清未还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嵊州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所产茶叶香气馨郁,滋味醇和,经久耐泡。18世纪初珠茶(当时称园茶)出口到英国,被誉为“绿色珍珠”。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亲自选定嵊州三界创办了浙江省茶叶改良场。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称号。
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三大山脉环抱,得天独厚的盆地小气候环境十分适宜于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历来就是嵊州市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区多云雾,嵊州所产的茶叶具备香气馨郁、滋味醇和、经久耐泡等品质优势。经过我在网络上的调查和实际店面的走访,我总结了嵊州的茶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关于产业现状,产量全国前茅。第二,关于茶叶品牌,品种多样。第三,关于政府手法,运用有形之手。
最近20年来,作为嵊州的一大特色产业,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获得了“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基地示范县(市)”、“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和“龙井茶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区”等荣誉称号,市政府还被中国茶叶学会、农民日报社评选为全国20个“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之一。
近年来,嵊州大力实施“名茶战略”,先后开发出龙井、辉白、毛峰、蒸青茶等四大系列十个品种的名优茶,涌现出了以“越乡”品牌为主的多种名茶,如“桂岩雾尖”、“泉岗辉白”、“舜皇云尖”等,多次荣获省级以上的优质名茶金银奖,其中“越乡龙井茶”被列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现已成为全国珠茶加工出口中心、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龙井茶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区。2004年3月,嵊州龙井茶炒制“茶王”赴法国在中法文化交流年·巴黎茶文化周上表演炒茶技术,获得巴黎市民的好评。
2008年6月,市政府出资收购了身兼“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提名品牌的“越乡”商标,把“越乡”作为嵊州名茶的区域品牌进行整体培育和推介。同时委托浙江林学院茶文化研究院制订“越乡”品牌规划方案,使“越乡”品牌在近期、中期和长期有一个系统的发展策略,从而促使“越乡”名茶真正走上了茶叶“名牌”发展之路。
对于有如此好发展趋势的茶叶而言,嵊州的茶业在不久的明天将更加辉煌。我为自己家的地理优势,地方特色而骄傲,也不费我花心思调查茶了解茶,越来越爱喝茶品茶。此时此刻,冷冷的天气,然后就应该捧杯茶,虽然普通人不是很懂品茗,但是喝着茶很舒适,喝茶还能醒神,工作学习之余,喝杯茶,舒坦。我一边喝着暖和的越乡茶一边写下了一份调查。、
第二篇:苏轼文论
苏轼文论选
一、论艺术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 • 《答谢民师书》: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跋秦少游书》: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 《书李伯时山庄图后》: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节录: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二、论艺术构思的“虚静”、“物化”和“成竹于胸”
(一)“虚静”
《送参寥师》节录: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成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二)“物化”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三首》节录: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三)“成竹于胸”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答谢民师书》: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
三、论形象塑造的“随物赋形”和生动“传神”
(一)“随物赋形”
• 《文说》节录: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二)“传神”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传神记》: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优孟学孙叔敖抵掌谈笑,至使人谓死者复生。此岂举体皆似?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使画者悟此理,则人人可以为顾、陆。
(三)“常形”与“常理” 《净因院画记》: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相对而言)。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
四、论“无法之法” 《诗颂》: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五、论平淡
• 《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馀子所及也。• 《评韩柳诗》: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题陶渊明饮酒诗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世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第三篇:寒假实践
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作为大二的学生,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大一时期的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应在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的乐趣,这学期的假期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假期期间为自己找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
在当售货员的那段时间里体会到了工作的酸甜苦辣,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充实自我, 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增强了口头表述能力,与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课堂.让别人享受自己的成果,使自己陶醉在喜悦之中,有时会很累,但更多的感觉是我在成长,我在有意义地成长。另一方面,我才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经验,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没有与人交流的口才,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难免会出差错,如果我还一成不变的话,以后很有可能没有立足之地,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拥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及一些应辨能力,光靠在学校汲取知识,远远不够,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是作为售货员所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需要口才的技能。此时,不得不学着与顾客沟通,使顾客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自信也是在社会立足所必需的。开始放假的时候,想到寒假的实践工作时,自己有点懒惰思想不想去干,这都是自己的懒惰思想在捣蛋。感觉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与别人沟通的技能可以但是自然因素太冷等等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怯弱、退缩就这样表露出来。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要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有自信才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作为售货员还要注意的一个重点就是待人要真诚,时刻保持微笑的面容。在办年货的高峰期间,客流量自然不会少,每个顾客也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急躁、粗俗、儒雅、端庄等等。有些急性子的顾客不满时就会大声对我们说话甚至是吼。以牙还牙是万万不可行的。为缓解气氛,解决问题,我只能以温和的语气,带着微笑真诚地向顾客道歉或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要做到真诚待人,面带微笑,语气温和,再急的顾客也会缓和下来的。因为真诚、微笑、温和就是售货员与顾客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我们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和别人交流沟通的钥匙。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虽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但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那几天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也不知道这是庆幸还是依恋,但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以后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一定要勇往直前。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总是对自己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的”。于是,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寒假实践
寒假实践报告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效、检测自己的所缺,以便我们日后学习有个侧重点。另外,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所以我们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寒假一回到家我就找了一份寒假临时工——做超市促销员。挂着实习生的牌子站在柜台旁,我一脸幼稚、迷茫地站在那。后来,我也慢慢地放开胆去尝试,其实这种交流比想象的容易多了。就好象上台前紧张兮兮,但在台上只顾着自己的表演而忘了紧张。害怕就是这样被克服的。关键在于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在超市做促销员不能坐着,也不能在超市随便逛来荡去,得时刻注意服务顾客。
在学校,每天有作息时间表约束你。课程表会告诉你,今天该干什么,明天又有什么事情要做。而在这里却不能这样。积极的就是主动接近顾客,拉近与顾客的距离,然后耐心的推销产品。这也实在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语言交流能力和心理洞察能力。我们胆大了才能冷静,冷静了才能很好地通过顾客的言语与表情察觉顾客的想法,然后再作出适当的回应,不至于慌张得不知所措。
众所周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在学习这些吃力的知识的同时,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更在许
多书本中教我们如何去做好自己,教我们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这将更好的为我们社会实践打基础。作为大学生,离走向社会工作也不远了,我们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得重视社会实践。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并从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在这,我总结认为以下三点是在实践中不可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其实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以上是我自己在这次寒假社会实践中所学到的,是我自己认为在社会上立足所必不可少的要求。
朱毅
0912物流管理
第五篇:寒假实践
2010北京城市学院 2010-2011 学年 学生公共能力培养(寒假社会实践)学生公共能力培养(寒假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党委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学生公共能力培养工作,2010-2011 学年寒 假,校学工委以社会实践为主体,继续开展学生公共能力培养工作,现将具体实施 方案公布如下,请各校区、各学部参照执行。
一、活动主题 “家乡情意浓 北城赤子心”
二、活动类别及要求
(一)社会调研 以社会调研作为 2010-2011 学年寒假学生公共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组织、引 导学生自主开展或以团队形式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可围绕家乡经济、社会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开展,例如物价调控成效调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状 调查、公共事业改革情况调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状况调查、教育公平问题调查、楼市治理成效调查、居民收入增长与通货预期情况调查、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调查 等。调研要求: 调研要求:每项调研应形成 3000 字以上调研报告 1 份,以团队形式开展的调 研活动,每团队人数不得超过 5 人,鼓励学生在调研报告基础上形成有建设性意见 的论文。
(二)社会参与 以志愿服务及义工服务等社会参与活动作为 2010-2011 学年寒假学生公共能力 培养的重要载体,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及 义工服务活动以春运志愿服务、社区义工服务、城乡扶贫帮困活动为立足点,以“北 城学子送温暖”为价值体现,鼓励同学通过义工服务、志愿服务工作感受城乡居民 所需、社会有序运转所需,从中体会“送人玫瑰,指留余香”的志愿精神,为社会 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每名学生的志愿服务或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 10 小时,填写《大学生 义工服务证》(北京城市学院义工服务学校发放)或《北京城市学院志愿服务活动情 况表》(附录 2)并撰写 1000 字以上活动总结 1 份,总结应突出活动的自身感受及对 所参与活动的认识。
(三)社会观察 以走访、摄影、摄像、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创作等形式开展社会观察活动,并 将其作为 2010-2011 学年寒假学生公共能力培养的重要补充载体,组织、引导学生 积极开展社会观察活动。社会观察活动以人物观察、社会变迁历程展示以及社会热 点问题为主要内容。人物观察对象主要为各地校友以及在任或曾在校任职的教职员 工,使学生通过走访等观察活动,了解校情校史,传承学校优秀文化,感悟校友成 长历程,与师长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弘扬 “改革探索 勤奋进取 艰苦创业 开拓前进” 的校训精神,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社会变迁
历程展示主要以家乡变化为主线,通 过摄影、摄像、艺术作品及文学作品创作等形式,展现家乡发展及变迁历程,激发 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怀,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社会热 点问题观察的主要内容可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热点问题,使学生通过形式多样 的观察活动,初步了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现状,对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一 定的思考,传承“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青年爱国传统,明确青年使命,为服务社会、建功立业打下坚实基础。观察要求: 观察要求:每名学生活动后撰写 1000 字以上社会观察感受 1 份,并上交至少一 份摄影、摄像、文艺作品或专业作品等能够展示社会观察成果的创意作品,总结和 作品应突出对社会观察核心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核心问题的建议与意见。
(四)专业实践 以专业实习、实训为 2011 年寒假学生公共能力培养的特色载体,组织、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投身形式多样的专业 实践活动的同时,为职业生涯的开启积累经验,积淀能力。实践要求:每名学生实践后撰写 2000 字以上专业实习、实训报告,鼓励学生创 实践要求: 作具有专业特色的作品或专业设计等成果。
三、活动安排
(一)整体要求 1、2011 年寒假社会实践、社会观察活动覆盖全体在校生,学校鼓励广大学生在 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个人返乡的形式,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等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实践总结、访谈笔录等文字材料或提交各种创新创意作品,创作 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成果。调查报告、实践总结、访谈笔录以及创意作品等各种成
果形式都应紧密契合主题,突出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感受。每名学生应紧密结合实践 主题,自主选择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类别,积极投身相关活动,做到“亲身参与、用心体会、放眼社会、建言发展”,并通过实践活动,弘扬我校“改革探索 勤奋进 取 艰苦创业 开拓前进”的校训精神,为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积蓄思想、贡献力量。
2、毕业年级学生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实践作为此次寒假社会实践的内 容,不再另行安排其他活动。
(二)工作进程
1、总体部署:校学工委于 2011 年 1 月 4 日前下发《北京城市学院 2010-2011 学年学生公共能力培养(寒假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2、基层组织:各校区学部学团工作部门根据本实施方案,于 2011 年 1 月 15 日 前,具体动员、组织、部署和落实实施方案的要求。
3、全面实施:学生自主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为 2011 年 1 月 15 日至 2 月 2
日。
4、总结表彰:2011 年 3 月 5 日前,各校区、学部收集整理学生调研报告、实践 总结、访谈笔录和创意作品等实践材料,校学工委将在开学后对公共能力培养(寒 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表彰。
四、其它
1、学生社会调研活动指导可参照《北京城市学院公共能力培养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城市学院公共能力培养学生指导用书》。
2、学生调研报告、论文网络资料搜索途径及报告、论文撰写要求请参见附录 1。
3、《北京城市学院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表》请见附录 2。
北京城市学院学工委 共青团北京城市学院委员会 2011 年 1 月 4 日
附录 1
一、网络资料搜索途径
(一)相关搜索引擎、官方网站推荐 相关搜索引擎、中国政府网 http://.cn/ 新华网 http:/// 百度 http:/// 谷歌 http:/// 中国雅虎 http://cn.yahoo.com/ 凤凰网 http:///
(二)中国知网(原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原中国学术期刊网)北京城市学院主页→图书档案→(各校区)图书馆→网上图书馆→中国知网(原 中国学术期刊网)
二、如何写调查报告或论文
(一)内容 至少应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四个部分;如有引用他人文章的还要加 注参考文献;如有附件(如图像资料、原始文字资料等)可附在文章的最后。具体 顺序如下: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件。
(二)版式 字体: 字体:各类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 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 字号: 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页边距: 页边距:上:3 厘米;下:2.5 厘米;左:2.8 厘米;右:2.8 厘米;页眉:1.8 厘米;页脚 1.8 厘米。段落: 段落:“行距”选 1.5 倍。
(三)引证体例 关于引证体例,由于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且不同学科的引证体例也有区 别,因而以下仅对《中外法学》引证体例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注释为脚注,编号连排。文中及页下脚注均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六角括号,文 中标注于标点符号外。
2、注文中的信息联序为:作者、文献名称、卷次(如有)、出版者及版次、页 码。
3、定期出版物的注释顺序为:作者、文章篇名、出版物名称年份及卷次、页码。
4、引文作者为外国人者,注释顺序为:国籍(外加括号)、作者、文献名称、译者、出
版者及版次、页码。
5、页码用“页 N”或“页 N-N”字样。
6、引用之作品、书、刊物、报纸及法律文件,用书名号;文章篇名用引号。
7、同一文献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者,第二次引用时,若紧接第一次,则直接“同 上注,页 N”即可;若两次引用之间有间隔,则注释顺序为:作者姓名,见前注 N,页码。作者如为多人,第二次引用只需注明第一作者,但其名后应加“等”字。
8、参考全文或书中部分内容者,注释前加“参见”;非引自原始出处者,注释 前加“转引自”。
9、引文出自杂志的,不要“载”、“载于”字样。
10、引用古籍的,参照有关专业部门发布之规范;引用外文的,遵循该语种的 通常注释习惯。
11、引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或发行的文献,可在出版或发行机构 前加注地区名。
附录 2
北京城市学院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表
接受服务单位名称 服务时间 累计服务时长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服务内容
服务评价(请画“√”)接受服务单位联系方式
优 秀
良 好
一 般
差
接受服务单位 负责人签字
接受服务单位(盖章)
北京城市学院义工服务学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