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

时间:2019-05-12 13:2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

第一篇: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

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

劳社厅函〔2002〕159号

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你厅送来的《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的请示》(陕劳社字

〔2002〕20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对《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

下简称《试行办法》)第十条如何理解问题。《试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工

伤职工或其家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

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以延长至

三十日”,这里“十五日”、“三十日”的期限规定不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的时效。对于超出这一期限工伤职工或其家属提出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二、《试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供养亲属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

死者本人工资”是指第一次核发供养亲属抚恤金时总额不得超过死者本人工资;

供养亲属抚恤金调整后则不受此规定限制。

特此答复。

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 劳社厅函〔2002〕159号

【内容分类】 工伤保险 【分类细目】 工伤保险管理 【时 效 性】 有效

【颁布单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颁布日期】 2002.04.22 【实施日期】 2002.04.22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标题】 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 【发文号】 劳社厅函〔2002〕159号 【主题词】 劳动 工伤待遇 函

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

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

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你厅送来的《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的请示》(陕劳社字〔2002〕20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对《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第十条如何理解问题。《试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这里“十五日”、“三十日”的期限规定不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的时效。对于超出这一期限工伤职工或其家属提出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二、《试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供养亲属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死者本人工资”是指第一次核发供养亲属抚恤金时总额不得超过死者本人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调整后则不受此规定限制。

特此答复。

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广州工伤认定申请及申领工伤保险待遇程序

广州工伤认定申请及申领工伤保险待遇程序

办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省人大第 24号公告); 《工伤认定办法》(劳动保障部令17号)

办理条件

1、工伤事故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受伤部位、事发经过、事故原因,调查人员。

2、《职工工伤认定申请表》,在封面贴相片。

3、受伤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并由单位注明已与原件核对一致。

4、送医院抢救的首诊病历原件或医院诊断证明书;死亡原因证明。

5、受伤时在场工友的证明及其身份证复印件,并由单位注明已与原件核对一致。

6、死亡证和火化证明或火葬收费发票和户口注销复印件、殓葬证。

7、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除上述基本资料外,根据不同情况,还需提供以下资料:

1、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或其他有效证明。

2、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其他有效证明。

3、上下班路线图,标明:住所地址、单位地址、出事地点、勘查人、绘图人以及日期。

4、住所地户口簿或暂住证。

5、驾驶证、行驶证。

6、职业病的:提供职业病诊断证明。

7、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证明或其他证明;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认定因工死亡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结论。

8、属于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交有效证明。

9、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医疗机构对旧伤复发的诊断证明。

办理程序

受理、审查、处理、作出决定 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办理期限及服务承诺

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结论。符合条件、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并发给受理回执;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当场或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

办理需提交材料目录 同办理条件

申请书(表格)名称

《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事故报告》

联系电话 83373262

办公地址 连新路43号三楼

受理窗口 工伤保险处

投诉电话 83318367

投诉处理时限 60日内

办事依据

1、《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

2、《关于印发贯彻国务院<工伤条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劳社[2003]160号)

3、《广州市社会工伤保险医疗管理试行办法》(穗劳社综[2003]8号)

办理条件

经工伤鉴定部门审批后,符合条件的方可办理

办理程序

用人单位应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规定时间内报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办理申领待遇手续

收费标准及依据 免费

办理期限及服务承诺

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的审核1个工作日内办妥; 如有医疗费、遗属供养费审核的7个工作日内办妥;

办事需提交材料目录

(一)轻伤

1.《广州市职工工伤确认申请表》(原件),或《工伤处理决定书》(原件);

2.《广州市工伤职工首次入院报告表》(复印件); 3.《工伤医疗档案》(复印件);

4.工伤医疗期内的医疗费用单据(原件)、门诊病历、挂号费、诊金发票(原件)住院的携带出院小结及住院费用清单(原件);交通费车票原件;

注:①轻伤未入院治疗的只需门诊病历、挂号费、诊金发票(原件)、交通费车票原件;

②轻伤医疗期超过一个月须经市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

③生产工作性轻伤由基层单位填写《广州市职工工伤确认申请表》 报主管局确认;非生产性轻伤仍由市劳动保障局工伤处确认;(病历先复印一份报送);

(二)重伤及残疾

1.《广州市职工工伤确认申请表》(原件),或《工伤处理决定书》(原件);

2.《广州市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原件); 3.《广州市工伤职工首次入院报告表》(复印件); 4.《工伤医疗档案》(复印件); 5.职工身份证复印件一张;

6.工伤医疗期内的医疗费用单据(原件)、门诊病历、挂号费、诊金发票(原件)住院的携带出院小结及住院费用清单(原件);交通费车票原件;

7.如有特殊诊疗项目的应携带《广州市工伤职工特殊诊疗项目申请表》(原件)。

(三)工伤死亡

1.《广州市职工工伤确认申请表》(原件); 2.急救期内医院单据、病历。3.如抢救期超过15天需提交:

①《广州市工伤职工首次入院报告表》(复印件)②《工伤医疗档案》(复印件)

③《广州市工伤职工特殊诊疗项目申请表》(原件)

(四)交通事故

1.出具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书,赔偿调解书;

2.肇事方逃逸等原因得不到赔偿,需由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须附交警部门出具的证明,并由伤者单位写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必须说明追索到赔偿后,即退回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部分。

联系电话 83560560

办公地址 小北路65号华宇大厦10、11楼

受理窗口 核发1-4科

投诉电话 83568410

投诉处理时限 60日内

广州各区劳动部门地址电话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连新路43号

联系电话:12333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综合服务大厅

地址:梅东路28号梅花村大厦 联系电话:020-87654695

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地址:东华南路148号

联系电话:020-87654695

海珠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宝岗大道1099号二楼

联系电话:020-84252257

越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广州市法政路青莲里4号 联系电话:020-83553340

东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广州市东华北路9号

联系电话:020-37632301

荔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广州市逢源路 127号

联系电话:020-81376850

天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广州石牌东路117号

联系电话:020-87542172

白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广州柯子岭景云路22号 联系电话:020-26090729

芳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广州花地大道中20号

联系电话:020-81506791

花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新华镇公益大道兰花路

联系电话:020-86969339

黄埔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大沙东路333号政府大院 联系电话:020-82378774

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开发区管委会大楼A座7楼

联系电话:020-82221326

番禺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广州番禺区市桥镇平康路48号

联系电话:020-84692909

从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街口镇河滨南路43号

联系电话:020-87962212

增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广州荔城镇挂绿路25号

联系电话:020-82752102

第四篇:山东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鲁劳社〔2006〕23号

(2006年5月30日)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保障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鲁政发[2003]107号)、劳动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把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特别是工伤保险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及有关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采取得力措施,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基本纳入到工伤保险制度之内。当前,要重点推进农民工就业较为集中、工伤风险和职业危害较大的煤炭、建筑、石油开采、金属冶炼、制鞋、箱包、烟花爆竹等行业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要与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工会、妇联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协调配合,定期监督检查,共同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

二、用人单位应当到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按照经办机构核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

三、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原则上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未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可在生产经营地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可以优先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

四、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在参保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按参保地的规定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在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均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按生产经营地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五、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由用人单位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农民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按规定提出。

六、被认定为工伤且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达到1--4级的农民工以及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按月领取待遇,并执行工伤保险待遇的调整政策。

七、在我省就业的被认定为工伤且伤残等级达到1--4级的外省农民工,本人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一次性领取标准按照工伤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诊断之日的年龄以及伤残等级核定,具体标准为:

(一)满16周岁不满30周岁伤残等级一级的为20万元;二级为18万元;三级为15万元;四级为13万元。

(二)满30周岁不满50周岁伤残等级一级的为15万元;二级为12万元;三级为11万元;四级为9万元。

(三)满50周岁以上伤残等级一级的为9万元;二级为8万元;三级为7万元;四级为6万元。

八、在我省就业的因工死亡外省农民工的供养亲属,本人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一次性领取的标准为:配偶为8万元;其他供养亲属为5万元,其中子女(含弟、妹)按照年满18周岁终止领取的供养余年计算,具体标准见下表:

供养子女(弟、妹)一次性领取长期待遇支付标准表

单位:年、万元/人

供养年限 1 2 3 4 5 6 7 8 9 标准 0.4 0.9 1.3 1.7 2.2 2.6 3.0 3.5 3.9 供养年限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标准 4.3 4.8 5.2 5.6 6.1 6.5 6.9 7.4 7.8 供养亲属有数人的,按上款标准一次性领取总额不超过15万元。

九、在本省设区的市之间流动就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本省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以及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如本人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可参照本通知七、八条规定执行。

十、农民工本人或供养亲属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应当在申请核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时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与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书面协议;一次性领取待遇后,工伤保险关系终止,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有关协议文本由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

十一、用人单位未给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或者未按核定的标准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或举报。

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之间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

十二、本通知下发前,因工致残被鉴定为1-4级伤残的农民工和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已经按月领取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不得再按本通知的规定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已经按照有关规定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不再重新处理。

十三、本通知所称农民工,是指有农村户籍,在国家规定的就业年龄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

十四、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鲁劳社函[2005]135号)第七条规定的一次性领取待遇标准同时停止执行。有关人员自愿领取一次性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按照本人申请时的年龄、伤残等级以及供养亲属情况核定,具体标准参照本通知七、八条规定执行。

第五篇: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工伤认定工作程序和文书的通知

【颁发部门】: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颁布日期】:2005-8-29 【法律文号】:陕劳社函〔2005〕448号 【执行日期】:

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陕劳社函〔2005〕448号

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工伤认定工作程序和文书的通知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

为进一步加强对工伤认定工作的管理,规范工伤认定工作程序,统一文书式样,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陕劳社函[2004]185号对《工伤认定决定通知书》进行规范的基础上,现就工伤认定工作程序和文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伤申请接待: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咨询政策和拟申请工伤认定的单位或个人,要热情接待,实行首问责任制。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宜要当场进行解答;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事项,要进行说明,转送相关部门。对拟申请工伤认定的,都要发给《工伤认定申请表》(见附件1),详细告知其需要准备的相关材料和事项。工伤申请接待人员要按照《接待登记簿》(见附件2)的内容认真填写留存备查。

二、延长申请时限申请受理:用人单位遇有特殊情况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不能按规定时限申请工伤认定的,填写《延长申请时限申请表》(见附件3),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通知用人单位。

三、接收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对书面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场填写《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接收凭证》(见附件4)和《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清单》(见附件5)。《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接收凭证》和《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清单》均一式两份,一份交申请人,一份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留存。

四、材料补正:接到申请人提交的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后,工伤认定经办人员应及时对提交材料进行审查。经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工伤认定申请补正材料通知书》(见附件6),将缺少的所有材料一次性全部列出,告知申请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对符合本统筹地区受理范围且材料齐全的(包括在规定时间内补正全部材料的),应在审查结束后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见附件7)。申请人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补正全部材料,但自收到事故伤害或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依法定程序处理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劳动争议的时间除外)补正全部材料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并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

六、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对不符合受理范围的,应在对申请材料审查结束后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见附件8)。通知书中要明确写出不予受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法律、法规的条、款、项及具体内容,救济途径。因不属于统筹地区管辖范围不予受理的,要在《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中告知有管辖权的单位名称。

七、申请材料移送:对于已经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在调查核实阶段发现属于其他统筹地区管辖权的,受理统筹地区应及时与有管辖权的统筹地区联系,填写《申请材料移送单》(见附件9)一式二份,将移送单和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及调查核实的相关资料及时送有管辖权的统筹地区,同时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材料移送单》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留存一份。原受理统筹地区应详细介绍案件的相关情况,协助有管辖权的统筹地区开展工作。有管辖权的统筹地区应自接到移交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决定。

八、现场勘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现场勘验的,应及时到事故现场进行勘验,制作《工伤认定现场勘验记录》(见附件10)。勘验人、记录人及其他在场人员均应在《工伤认定现场勘验记录》上签字确认。

九、调查笔录: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需要调查取证的,必须由两人以上进行调查取证。调查时,单独向被调查人询问,其他人员不应在场。调查开始应向被调查人告知调查人姓名和单位以及调查事项,并记录在《工伤认定调查笔录》(见附件11)。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均应在《工伤认定调查笔录》上签字确认。

十、阅卷记录:需要查阅材料的,应当做好《工伤认定阅卷记录》(见附件12),阅卷记录除记录查阅材料的具体内容外,还要有被查阅材料的部门压页盖章。阅卷人、记录人、在场人均应在《工伤认定阅卷记录》上签字确认。

十一、举证通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需要用人单位提交有关举证材料的,填写《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见附件13),送交有关用人单位,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并协助调查。用人单位拒收《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或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十二、工伤认定结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在60日内(依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内)作出是否认定或视同工伤的决定,并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见附件14)。决定书中必须写明认定为工伤或不认定为工伤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法律、法规的条、款、项及具体内容。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结论的,应将不予认定的理由及政策依据在结论决定书中写清楚。决定书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专用印章。

十三、延期审批: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在调查核实过程中,因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工伤认定结论需要等待依法定程序处理劳动争议的结论后作出,工伤认定经办人员应填写《工伤认定申请延期审批表》(见附件15),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将延期作出工伤认定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十四、送达时限: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作出工伤认定申请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以及认定工伤或不认定工伤决定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书》以及其他需要送达的文书,分别送达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相关单位。

十五、送达登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各项决定及其他书面材料,送达时都应当填写《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证》(见附件16),由收件人在《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证》上签字确认。采用挂号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达的,应将凭据留存。

十六、归档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的所有材料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各种文书材料应当在每季度进行一次整理,以每例申请作为一份材料归档管理。

十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通知书:受伤职工个人申请工伤认定后,发现其所在单位未依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7日内发给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通知书》(见附件17),告知办理参保手续的时间、经办机构名称、地址。《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通知书》应抄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各一份。

附件: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接待登记簿

3、延长申请时限申请表

4、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5、工伤认定申请材料清单

6、工伤认定申请补正材料通知书

7、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

8、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9、申请材料移送单

10、工伤认定现场勘验记录

11、工伤认定调查笔录

12、工伤认定阅卷记录

13、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

14、工伤认定决定书

15、工伤认定申请延期审批表

16、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证

1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通知书 二○○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下载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陕西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问题请示的答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