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巢湖市四大建设
四大建设
加快建设滨湖城市宜居福地是融入合肥经济圈的务实之举,充分利用了我市环湖沿江的优势。建设新型工业经济高地以及建设高效现代农业基地是迎接产业转移,发展自我的重中之重,能够全面推进巢湖向新型工业城市转变。而加快建设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则是面向全国打响“巢湖牌”旅游,突出水特色、做活泉文章,并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眼下,一场主题为“巢湖新发展,我要怎么干”的大讨论正在巢湖市轰轰烈烈地开展。这是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这是一场凝聚共识的大讨论,这是一场焕发激情的大讨论。围绕推进巢湖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市W、市ZF最近经过认真研究,初步确定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总体思路和目标是自2010年至2014年,未来五年里全面推进“四大建设”重点战略,努力实现“六个翻番”发展目标。
关键词:“四大建设”
“四大建设”是指融入合肥经济圈,加快建设滨湖城市宜居福地;联动皖江产业带,加快建设新型工业经济高地;服务长三角地区,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基地;面向全国大市场,加快建设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建设滨湖城市宜居福地。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大力推进“路桥大会战”和城区活水亮丽工程,提升巢城建设新档次;以“沿湖西进”为取向,集中开展滨湖新城大建设和环湖生态美化工程,拉开滨湖城市新框架,加快合巢同城化建设步伐。同时,加强全市城镇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滨江城市群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巢湖城镇化率。
建设新型工业经济高地。全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建材、电工器材、采掘业、农副产品加工等现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重化工、装备制造、机械电子、现代物流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市经济开发区等七个省级开发区建设,力争把长江北岸巢湖段建成我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集中区。
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全面实施“316”工程,重点推进“六个一批”。“316”工程是,到2014年,农产品加工产值300亿元,省级以上品牌农产品10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60家。“六个一批”是,打造一批主导产业、壮大一批 1
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特色基地、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组织、创建一批知名农副产品品牌、引进一批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巢湖建成现代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产品销售流通基地。
建设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中国温泉之乡”为主题,以“一湖四泉”为重点,打响巢湖牌、做活水文章,打造“温泉之都、休闲巢湖”品牌,建设“三大旅游区”。即开发特色滨湖旅游项目,建设环湖旅游度假区;开发特色温泉旅游产品,建设温泉保健养生区;开发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生态观光休闲区。
关键词:“六个翻番”
“六个翻番”是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和巢城市区规模实现翻番。
具体内容是:
1、地区生产总值:今年预计530亿元,2014年目标1000亿元,翻近一番,年均增长12.2%。
2、固定资产投资。今年预计430亿元,2014年目标1170亿元,翻一番半,年均增长22%。
3、财政收入:今年预计52亿元,2014年目标110亿元,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6.2%。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今年预计160亿元,2014年目标400亿元,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9.5%。
5、旅游总收入:今年预计30亿元,2014年目标100亿元,翻近两番,年均增长27.2%。
6、巢城市区规模:现有36平方公里,到2014年新扩3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翻一番。其中,中庙滨湖新城10平方公里、巢城滨湖新区20平方公里(包括龟山内5平方公里、龟山外11平方公里、巢湖南岸4平方公里)、巢湖港物流区3平方公里、半汤温泉度假区北扩3平方公里。
第二篇:论四大建设
农信社“四大建设” 我县联社改革后,员工与网点相应减少,可能会弱化服务力度,使农信社金融服务产生缺位和断层,削弱农信社与‚三农‛之间的联系。其他各融资力量会趁虚而入瓜分农信社的市场份额。农信社市场萎缩后将失去规模效益,农信社市场份额会更少,周而复始进入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少的人做更多的工作,真正达到减人增效的改革效果。解决以上困难的唯一捷径是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改革之前是不破不立,改革之后应是有破有立!改革不能‚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改革要有突破,要有创新,要从深层次、从根本上破旧立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我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原则。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守长抑短;趋利避害,创新治短;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原则。从商业模式,运行机制,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四个方面试着谈谈如何才能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一、构建具有信合特色的最佳商业模式。企业生存,有着一些必然的要素:资本、人力、产品、市场、技术、贸易、商业模式等。但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中,当首推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也就是企业在给定环境中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所需要的内部活动和能力,它是一种系统的设计,用于衡量和打造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盈利方法。在国际上已有许多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的成熟、发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几乎每个产业领域都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在共同分食着市场份额。于是,企业就开始追求差异化。差异化表现在很多方面,而差异化的核心就是构建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规模、不同状态、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不一 样的商业模式,但又遵守着许多共同的商业规律。因而,商业模式也永远是共性中有个性,个性又符合于共性的。研究商业模式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要看自己的企业是哪个行业,如:服务行业的基本模式是‚采购——销售‛。其次,要研究市场,你生产的产品市场在哪里、有多大,你的市场是为哪个层面的客户提供服务的,即:产品定位。第三要研究竞争对手,在你的地区、你的市场、你的产品、你的客户群体内,有那些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有什么优势和劣势。第四才是根据外在分析和内在要求设计、改造自己的商业模式。构建具有信合特色的最佳商业模式,还应借鉴成熟企业模式的两类错误:一类是固守商业模式,把历史的成功作为必然,无论环境有多大变化,无论竞争对手是否已经步步紧逼,自己仍然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机械地沿用原有商业模式,最后衰退甚至破产被市场无情地抛弃(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信社在各方面都落后于时代了,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另一类是盲目地肯定自己的成功,不在原有的基础上挖掘熟悉的市场空间、产业空间、价值空间而展开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经营导致驾驭不了新的商业市场而走向失败(农信社的市场定位不能离开‚三农‛而现在农信社信贷资金‚非农化‛非常严重,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为了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第一要利用领先优势,巩固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形成规模优势,让对手不可匹敌;第二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具有信合特色的最佳商业模式,应从战略商业模式和战术商业模式两个方面展开(我另外讨论)。商业模式的构建不是一劳永逸的。最佳商业模式是随着外部市场竞争、内部企业管理需要、科技的发展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完善,再突破、再创新完善,以保证其的最佳状态。
二、打造独具信合特色的企业文化,以事业愿景去吸引人、以机制愿景去激 励人、以发展愿景去凝聚人。建设一个高绩效团队,架构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创建一个和谐氛围,树立光辉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外部竟争力,是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内在精神原动力和外在向心力。(1)打造团结互信的团队。有一个著名的木通理论:一只木通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版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这个比喻似乎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通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版的长度,还取决于木版与木版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版与木版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一个优秀又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取决于成员的素质,更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因此,开展工作之前,首先就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来‚箍紧木桶‛在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使团队成员工作上更加投入、更加积极、更加善解人意、更加努力表现,减少工作协调时摩擦,长足地提高劳动效率。怎样‚箍紧木桶‛不至于因某种缘故让团队成为一只‚漏水桶‛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一马奔腾、无一毛而不动‛讲的是配合与协调,‚一舟覆水,无一物而不沉‛讲的是同舟共济,共生共荣,一损具损,唇齿相依的道理。让大家明白这处道理。团结一致是干好工作,横向讲工作的配合与协调,纵向讲各阶段工作的连贯和一致。现实工作中要想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团结一致地干好工作。就必须先解决历史积怨,调节各方利益平衡,调整员工工作心态,鼓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处理和调解矛盾与问题时,必须要做到:需要现在解决的抓紧解决;现在能解决的尽早解决;一时不好解决的采取“求同存异、搁直争端,共谋发展”的原则来先干好工作,冷却矛盾的办法慢慢解决。总之处理历史积案,解决历史积怨,调节各方利益平衡,调整各人工作心态,鼓励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有的事情易缓,有的易趁热打铁,方法和手段是多样的,但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高举团结一致为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 的大旗。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守长抑短,趋利避害、创新治短,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地调度、安排、处理现实问题,使整体工作走向良性循环。(2)强化员工的欲望管理。改善生活质量和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成就感是员工的合理欲望,也是最能调动人心的两个因素。而在现有的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下,很难满足这两个基本的身心需求。企业能否赢得员工的献身精神,关键问题在于能否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获得一个有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的职业岗位。绩效工资、奖金、绩效评估、员工持股计划……管理者应通过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来鼓励员工的工作激情。一个被发现的真相是,真正的工作激情并非来自于金钱,而是来自于员工对工作的喜爱。每一位员工在潜意识中,都希望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因此而有所发展。用职业岗位规划来管理员工的合理欲望,它一方面可以帮助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中所处位臵和职业发展方向,实现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达成人与工作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企业获得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满足现在和未来所需。利用这种管理技术,就可以设计出许多有用的规划工具,以使员工获得学习的机会、创新的机会、发展的机会。通过鼓励他们的进取心,企业将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营业绩效和达到战略目标。(3)注重员工的心理疏导。金融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减员增效是各家银行的法宝,一线员工天天提心吊胆,担心哪天被减,尤其是年龄在35-45之间的农信职工,他们没有更高的学历,没有年轻人的闯劲,还是一家人的支柱,心理压力极大,出现亚健康的问题。员工是银行的主体,员工的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的喜怒哀乐。可见员工的情绪好坏,对一个单位工作好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影响何等 之大!而员工的情绪变化,多由内外部刺激引起。因此,要关心员工心理健康,为搞好我们的工作,必须创造高质量的工作环境!可举办培训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自信心,举办员工联谊会等文体活动增进相互理解,增强相互感情,疏导不良情绪,缓解焦虑心情,使员工在银行里工作的心情舒畅、愉快。争创一流业绩!
三、依托信息技术,推行业务流程改革。90年美国人迈克尔.哈默发表《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文中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BPR)思想,开创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他也由此被公认为是‚企业再造之父‛。他在文中列举了著名的福特公司(Ford)应付账款流程再造,实施新流程的部门减少了75%的员工,而且财务记录和实物之间再也没有任何误差,材料控制变的更简单,财务信息更准确。又列举了美国互惠人寿保险公司(MBL)对自己的保险申请处理流程进行改造。此前,客户申请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包括信用调查、报价、评估、承保等。一份申请必须经过30个独立步骤,跨越5个部门19名人员。一般典型申请周期为5-25天(在最佳情况下也需24小时处理)。MBL打破现有的工作界定和部门界限,并创立了一个名为‚项目经理‛(case manager)的新职位,创建新的业务流程。把一份申请的平均周期缩短到只要2-3天(在最佳情况下只需4小时处理完毕)。取消了100个一线办事处的职位,而公司处理业务的数量却是改造前的2倍以上。迈克尔.哈默的流程再造思想是:业务流程再造不是把原来的业务流程加上自动化,而是依托现代拥有的庞大的电子信息技术,以效益为中心,重新设计流程,作到管理组织扁平化,业务流程垂直化,缩短管理链条减少控制成本。我们现在也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而且越早越好,越彻底越好。否则农信社将无法立足于金融市场而被淘汰。国有商业银行都进行了适合自己的业务流程再造,实行了扁平化管理,可向他们学习借鉴。我们虽然落后了,但可以在别人经验 的基础上总结创新,一步到位地彻底革新。让我们少走弯路一步迈上快车道。一方面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找出关键环节,并考查学习他行先进的业务流程及相关管理制度。从有利于防范风险和加强服务、规范业务和灵活自主的角度进行分折如何改进。另一方面本着业务精湛,敢于负责和追求卓越的理念,逐个明确岗位职能,并画出详细的岗位工作流程图。以制度形式明确和规范各岗位职权和责任,从而使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能更加细化、业务流程更加清晰,服务对象更加明确,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让每个职工‚静有其位,动不越规‛,管理上也易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让每个职工都充分地认识到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做,怎样做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那么职工本人的价值也将最大化、个人利益也最大化。更有效地加强各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横向的协调性和上下各工作期间的纵向连续性。做到各司其职高效运转。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用统筹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流程顺畅方便快捷,操作程序严密,管理组织扁平化业务流程垂直化,达到削减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劳力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服务功能的目的。
四、运行机制建设。体制和机制密不可分,体制是机制所依存的宏观基础,机制是体制的微观构成。在实际操作中,体制改革经常的、大量的往往是通过机制的建设与创新来展开、来实现。‚机制‛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医学,生物学,是用以说明生理机制的,比如医学上讲的肌肉收缩的机制。我们现在说的‚机制‛是通过类比便用过来的。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包涵的关系,从管理学的角度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既决策关系、执行关系、反馈关系、监督关系。由此,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体系,一般 就应是由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反馈机制、监督机制四个机制子系统构成的闭合回路。如果决策之后执行不到位,往往是执行机制不力的原因;执行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就是反馈机制不灵;干没干、干得怎样没有说法缺乏制约、缺乏约束就是监督机制簿弱。如此循环结果,必然导致决策质量、决策水平不高,这样说到底也有决策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四个机制子系统如何整合起来,集成起来,还是机制关系的问题。对每个子系统深入下去,还有若干层次、若干方面的机制关系问题。总而言之,尽管机制的细节十分复杂、十分微妙,但从关系上来理解、来把握,就比较易于抓住机制的本质。机制和人是什么关系?一方面,机制离不开人,机制的建立靠人,机制运行的承担者也是人;另一方面,机制的外在表现是政策、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习惯、习俗等等的运行、作用;机制的内在特质则是政策、法规、规范等内化而成的人们相应的素质以及人与人、人与事之间比较定型的相互关系 机制建设,特别是系统性的机制建设一般首先要有理念、制度、规范等然后要致力于将其内化为人的素质,内化为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应关系,进而外化为人们相应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这种内化、外化的过程,就是机制建立的过程。这个过程即是制度的建设过程,又是观念的转变过程,还是素质的提升过程和习惯养成的过程和关系的固化过程。实现这种内化的过程,要做许多工作。比如:既要有典型的示范,也要有文化的陶冶;既要有道德规范,也要有法纪约束;既要有自身的修养,也要有外部的灌输;既要有无声的浸润,也要有强烈的震撼;既要有恰当的激励,也要有严格的惩处。这个过程对相关人员是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有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过程。抓好三项建设:(1)制度建设。如:明确是什么对象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要求,由谁负责,哪里是重要控制点,怎样培训提高相关人员,怎样督促检 查,落实如何要有个说法。(2)素质建设,说到底人是机制运行的主体,所以必须提高人的能力,提高人的境界,包括转变人的观念、养成良好习惯。(3)氛围建设。有了良好氛围,就有了带动力,协同力和制约力。要坚持运行。机制的功能在于行为,在于行动,重在运行。抓住积极作为,规范行为这个基本点,做到长抓不懈。机制建设与创新。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把握五个方法论原则:(1)逻辑和非逻辑的统一。是指思维过程既要有常规逻辑思维,也要勇于突破逻辑,既勇于创新。而创新往往是既有逻辑思维中断,是非逻辑思维功能的展现。(2)模式和非模式的统一。任何事物一但形成固定的模式,它的局限性就会增长。机制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模式,同时机制的发育、完善也要不断地突破现有模式。因此,在机制建设过程中,既要建立完善模式,又要适时适度突破模式。机制建设是从现存非模式中生发模式的过程,又是从现存模式中升华更高级模式的过程,还是对模式和非模式,非模式和非模式,模式和模式综合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完善、突破、超越模式的过程,就是实现模式与非模式统一的过程。无模式存在,就无机制存在,那样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无新模式诞生,就无新机制形成,那样社会就会陷入停滞;无非模式资源的不断丰富,机制创新的资源就会匮乏。(3)理论和经验的统一,机制建设一定要有理论指导,同时也要有经验的参考、借鉴。经验是理论的升华,也是对理论运用的经验丰富过程。珍视经验不能停留在经验上。克服经验主义,但不能轻视经验。(4)立意和选择的统一。立意要力求高远和符合实际。立意是对机制建设的理念,原则、要求、意图、观点等的确立或创发。选择是对立意实行将建立的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内容、形成、方式、途径、条件等的选择。没有立意,选择就无从谈起,机制建设也就无从谈起;没有选择,立意无以实现,机制建设也就无以推进。立意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实 现立意的途径。立意的思路越宽,创新的实现性就越大;选择的可能性空间越大,创新的机会就越多。(5)主脉与边界的统一。主脉是决定事物性质、基本方向的主干脉络。边界是由主脉决定的定义域的约束条件,性质界限。重要得是主脉认得准,把得住,边界放得开、看得住,而且越靠近边界边缘往往创新资源越丰富。(本文‘机制建设’部分摘自我学习王明方《论机制建设与创新 》的学习笔记,该文刊登在《江淮》2006.3)9
第三篇: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形成诚信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着力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化长效化,现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合肥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巢湖实际,以健全信用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全面推进“信用巢湖”建设。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按照国家、省和合肥市统一部署,结合巢湖市实际,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优化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系统规划,围绕发展需要,选择重点领域和典型地区率先开展信用建设,抓住关键环节,形成工作示范,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保障和示范引导作用,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加强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健全法制,规范发展。按照有关制度效力循序推进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管理与应用、失信行为惩戒、信用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与标准体系,保障信用信息安全,维护信息主体权益,不断提升信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和规范信用记录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成员信用记录全覆盖;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
——试点示范,强化应用。广泛开展各类综合性、行业性的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以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应用信用信息产品、培育发展信用服务机构为重点,开展综合性试点;以法院执行、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税收征缴等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领域为重点,以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建立联合奖惩机制、探索建立市场退出和行业禁入制度为内容,开展行业性试点。
(三)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7年,社会信用基础性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联合征信系统框架初步形成,各层次信用信息库建设逐步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基本确立,信用服务市场初具规模,奖惩机制有效运行,初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主要信用主体、体现巢湖特色、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中长期目标。到2020年,信用制度体系较为完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运行良好,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有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政府的公信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诚信水平、社会公众的诚信道德水准显著提升,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基本形成,“信用巢湖”的良好商业和社会环境初步建立。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巢湖实际,在信用信息采集、加工、管理和披露,信用评级、信用奖惩和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加快制定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清理、修改与诚信巢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和完善涵盖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披露和信用产品的生产、使用等活动以及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制度体系,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责任单位:市法制办、发改委(二)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1、推进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信息标准、技术规范和安全等级,重点建设以“信用巢湖网”、巢湖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巢湖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巢湖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综合平台为内容的巢湖市“一网三库一平台”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网三库一平台”开展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支撑企业诚信创建和信用文化宣传,开发信用机构和信用产品服务应用栏目,增强服务应用功能;加强企业信用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市场监管局、人行巢湖中支
2、完善金融业征信平台。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证券、保险及外汇管理、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强金融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形成巢湖市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巢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金融征信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巢湖中支、银监分局
3、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和归集工作。研究制定我市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和归集目录,推进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鼓励各部门依托现有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制度,加强本行业、本系统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整合,建立行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以推进商事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等信用信息为重点,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巢湖中支
(三)积极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
1、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商业征信、资信调查、信用咨询、信用评级等各类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创造条件吸引市外信用服务机构来我市落户发展,逐步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信用服务组织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认同度和影响力的信用服务机构。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2、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推动公共信用信息有序开放,支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依法使用。大力推进政府在行政事务中使用信用产品,引导金融、税务、资质认定、招标采购、劳动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产品。提倡企业和个人在交易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发和创新信用产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3、规范信用服务活动。加强征信监管,完善个人征信特许经营、企业征信备案管理和日常监管机制。推进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强化信用服务行业自律,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定信用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严厉查处非法违法信用服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责任单位:人行巢湖中支、市公安局、各相关单位
(四)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1、加大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按规定对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逐步建立行政许可申请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开展申请人信用审查,确保申请人在政府推荐的征信机构中有信用记录。发改、财政、金融、环保、住建、交通、商务、市场监管、安监、科技等部门,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财政局、金融办、环保局、住建局、交通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科技局、人行巢湖中支
2、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结合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制定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对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对机构会员和个人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惩戒措施。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发挥群众评议讨论、批评报道等作用,通过社会的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约束社会成员的失信行为。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单位
3、建立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通过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跨地区信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五)大力推动重点领域信用建设
1、政务诚信建设
(1)加强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推进建立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克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加强政务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
(2)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土地及房屋征收和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方便群众了解政府工作和监督政府工作。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政务公开办
(3)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大力开展信用知识学习和培训,着力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务员的政治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促使公务员自觉践行遵纪守法和履职尽责的承诺。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2、商务诚信建设
(1)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市场主体注册制度便利化,统筹准入管理与事中、事后管理,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进行清理,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抓紧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披露制度和信用约束机制。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经信委
(2)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机构诚信意识,促进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严厉打击金融欺诈、内幕交易、虚假信息披露、地下钱庄、逃套骗汇等行为,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推进民间金融领域信用建设,引导规范民间投融资行为。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公安局、人行巢湖中支、银监分局
(3)食品安全信用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点加快乳制品、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粮食、蔬菜、食用油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加快建设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档案,完善执法检查记录,实施分类监管。建立完善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监管标准,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构建联合惩戒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经信委、农委、商务局(4)药品安全信用建设。建设全市药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企业信用档案,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和失信行为惩戒。建立完善药品领域严重违法企业与相关责任人员重点监管及“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不良信用信息的共享力度,在资质许可、招标采购等环节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卫计委
(5)建设领域信用建设。严格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建立企业资质动态检查、注册人员执业资格注册审查制度,规范不良行为采集录入管理,完善信用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企业、个人、工程项目信息库和诚信评价体系。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凡在我市从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装修工程、交通道路、水利兴修的建筑业企业,均应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按规定向指定的专户存入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建立企业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住建部门与市场监管、税务、金融、国土、人社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严格按照2%的上限规定缴纳;对在三年内无拖欠行为也无任何举报投诉的守信企业可按照单项工程合同造价的比例适当减免缴纳。对被评为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诚信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三年、二年、一年免交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奖励。但在此期间如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立即取消此奖励政策。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交通局、水务局
(6)交通运输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出租汽车、公路、水路等运输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完善企业考核机制和相关信息系统,加大分级分类监管力度。加强交通运输行业驾驶员诚信建设和诚信教育,探索建立驾驶员信用评价制度,做好从业人员不良行为信息的归集与共享,加大交通运输领域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公安局
(7)产品质量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数据库。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级,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质量失信惩处力度。推动企业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加快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建设。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8)安全生产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巩固一级、促进二级、激励三级。建立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和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公开行政处罚信息。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加大信用奖惩力度。责任单位:市安监局
(9)价格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价格诚信建设,规范和引导企业、经营者价格行为,实行经营者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着力推行“明码实价”。建立完善价格诚信制度,做好价格失信行为的记录、整合和共享工作,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实施奖惩制度。强化价格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价格欺诈等价格失信行为,对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10)税收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税收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加强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联合评定工作。加大纳税诚信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环境。
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地税局
(11)政府采购领域信用建设。加强政府采购信用管理,强化联动惩戒,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供应商、评审专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利用相关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信用管理。依法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12)招投标领域信用建设。建立涵盖招标投标情况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推动完善奖惩联动机制。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等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和整合共享。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市公管局
3、社会诚信建设
(1)劳动社会保障领域诚信建设。规范单位用工行为,依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标准,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工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对三年内无举报投诉、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在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岗前技能培训补贴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建立覆盖全市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信用库,实施严重失信行为“黑名单”制度。对于连续两年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列入重点监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年不少于两次巡查。对连续两年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相关行为的企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列为重点监督检查的企业目录,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季度巡查一次,对其发生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在救灾、救助、低保、养老、慈善、彩票、收养等方面建立诚信制度,打击各类骗保、诈捐、骗捐等行为。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管理、退出等环节的信用管理制度,将骗取和违规使用保障房的个人纳入信用“黑名单”。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民政局、卫计委、住建局、房产局
(2)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劳动监察、劳动争议调处等劳动保障领域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实施劳动保障信用分类监管,开展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提高劳动保障诚信意识。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3)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信用建设。全面建立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开展诚信医院和诚信药店创建活动。健全医护人员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开展医德综合考核评价,惩戒收受贿赂、过度诊疗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诚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参合人员违规、欺诈、骗取报补等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大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各类参保人员的违规、欺诈、骗保等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计生诚信建设。加强计生诚信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信用信息平台,将公民违反计划生育情况纳入信用档案。通过签订诚信计生协议等方式,推行计生诚信公开承诺制度。推动计生信用信息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对计生失信者进行惩戒。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人社局、市场监管局
(4)教育科研领域信用建设。加强教育和科研领域诚信教育,培育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健全诚信档案。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和有关科研机构、人员信用评价制度,将诚信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科研经费分配等挂钩,严厉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科技局、人社局
(5)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各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探索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业经营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建立规范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规范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市场从业人员资质认定、职业培训和管理、评级评优等活动,加强联动执法,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教体局、旅游局、商务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
(6)环境保护领域信用建设。大力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和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实施分类监督。大力推进环境管理和监测信息公开,完善环保信用信息记录和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建立环评、监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诚信档案数据库,探索推进环评、监测报告责任制度。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联动。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7)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税务稽查、违法审查、行政处罚等信息的共享、归集和披露力度。对信用良好的社会组织,探索实行在政策扶持、资金资助、购买服务、承接政府授权和委托事项中重点支持等激励措施,推进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8)自然人信用建设。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建立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律师、会计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统计从业人员、注册税务师、审计师、评估从业人员、认证和检验检测从业人员、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保险经纪人、医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项目经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导游等人员信用记录,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单位
4、司法公信建设
(1)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研究制定司法公信建设工作方案。不断推进法院系统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实现审判信息、审判结果、管理制度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不断推进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严格执行诉讼参与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不断推进警务公开范围,及时公开执法办案制度规范、程序时限、办案进展等公示信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2)加强司法执法人员和法律服务人员信用体系建设。归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的信用信息,推进建立司法执法工作人员信用档案。进一步推进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诚信规范执业。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三、对策和措施
(一)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成立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吸收、整合信用巢湖、信用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充实信用管理和技术支撑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重大事项,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适时建立全市性信用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发改委、民政局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开展道德讲堂、群众道德评议活动,对诚信缺失、不讲信用现象进行分析评议。在相关行业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诚信创建主题活动。结合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公益活动,有效发挥相关单位特色宣传活动作用,全面系统宣传信用政策,普及信用文化知识,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和经验。加强诚信典型宣传和失信典型披露,积极倡导诚信自律。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要面向社会开展诚信服务承诺,公开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着力营造具有社会自律机制和道德评判机制的信用社会和信用市场经济环境。在窗口行业开展“人民满意”主题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投诉高效处理机制,确保窗口行业服务规范、诚信守法。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纪委监察局、市总工会、文明办、文行办、纠风办、各相关单位
(三)拓宽资金支持渠道。要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合肥市资金支持的同时,将应由本级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对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程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国家优先发展的信用行业或产品。探索引入风险资本,完善信用风险投资体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投融资办)
(四)加快信用人才培养。广泛深入地开展对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城乡居民、在校学生等各个层面群体的教育。重点针对党政领导、金融机构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开展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信用认知水平。依托巢湖市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诚信教育体系,鼓励域内院校开设信用管理课程,加强信用理论与应用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信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开展信用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培养信用管理专业化队伍。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教体局
(五)实施示范专项工程。开展乡镇政府信用评级试点工作,促进乡镇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政务诚信建设之路。在企业债券发行、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管理和质量管理、政府招投标管理、中央省市财政资金申请等重点领域开展信用信息应用示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施优先突破。广泛开展诚信示范单位创建和评定的工作,不断提高全市各类社会主体的诚信意识。以政务信息公开、诚信文化建设、信用信息应用、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和重要支撑,以点带面,加快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发改委,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强化信用责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丰富、涉及单位多,本方案在任务落实时明确了责任单位,具体工作落实中,由责任单位确定其他配合完成单位。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提出工作要点,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要建立健全主要目标任务实施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对本地、本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针对监测评估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及时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信息,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相关单位
附件: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副
组 成 长:罗兆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 长:张受海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员: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
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
市委政法委分管负责人
市纪委监察局分管负责人
市政府办主要负责人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 市经信委主要负责人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 市农委主要负责人 市住建局主要负责人 市教体局主要负责人
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 市公安局分管负责人 市法院主要负责人 市检察院主要负责人 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 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 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 市人社局主要负责人 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 市公管局主要负责人 市重点局主要负责人 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 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 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 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 市文广新局主要负责人 市卫计委主要负责人
市审计局主要负责人 市规划局主要负责人 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人 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 市房产局主要负责人 市统计局主要负责人 市安监局主要负责人 市物价局主要负责人 市旅游局主要负责人 市粮食局主要负责人 市招商局主要负责人 市金融办主要负责人 市残联主要负责人 市档案局主要负责人 市总工会主要负责人 团市委主要负责人 市妇联主要负责人
市科协主要负责人 市法制办主要负责人 市文明办主要负责人 市民宗外侨局主要负责人 市国税局主要负责人 市地税局主要负责人 人行巢湖中支分管负责人 市发改委分管负责人 市政务公开办主要负责人 市文行办主要负责人 市纠风办主要负责人
居巢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第四篇:团队建设四大误区
团队建设的四大误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更加强调发挥团队精神,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难免会走入误区。
误区一: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团队首先是个集体。由“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可以衍生出“团队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论断”。但在团队里如果过分推崇和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可能会导致两方面的弊端。
一方面是极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整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来说,又是局部利益。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从维护团队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常常会打破企业内部固有的利益均衡,侵害其他团队乃至企业整体的利益,从而造成团队与团队,团队与企业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最终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容易导致个体的应得利益被忽视和践踏。如果一味只强调团队利益,就会出现“假维护团队利益之名,行损害个体利益之实”的情况。作为团队的组成部分,如果个体的应得利益长期被漠视甚至侵害,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会遭受重创,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团队的总体利益也会因此受损。
误区二:团队内部不能有竞争
有人认为,讲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就不能搞竞争,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
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打破大锅饭。如果一个团队内部没有竞争,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会发现无论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都一样,那么他的热情就会减退,在失望、消沉后最终也会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方式来混日子。这其实是一种披上团队外衣的大锅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赏勤罚懒,赏优罚劣,打破这种看似平等实为压制的利益格局,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团队才能长期保持活力。
误区三:团队内部皆兄弟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而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的。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纪律是胜利的保证,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团队才会战无不胜。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谡与诸葛亮于公于私关系都很好,但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最后还是按律将其斩首,维护了军心的稳定。
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比如说某个成员没能按期保质地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是违反了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这就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受到严明纪律的约束,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那么对团队对他个人都是有益的。
误区四:牺牲“小我”换“大我”
很多企业认为,培育团队精神,就是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牺牲小我,换取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否则就有违团队精神,就是个人主义在作祟。
诚然,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远离个人英雄主义,但追求趋同的结果必然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其实,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
团队的综合竞争力来自于对团队成员专长的合理配臵。只有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和刺激团队成员充分展现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团队才会迸发出如原子裂变般的能量。
第五篇:工程建设四大制度
“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大管理机制”这就是工程建设中的“四制”
项目法人负责制
某公司为某工程的项目法人,全面承担工程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资产保值和增值,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招标承包制
某公司按照“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公正评标”的原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选国内的建筑承包商和国内外的设备制造商参与某工程的建设;为避免决策失误,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招标,聘请专家组进行独立评标,并根据专家组评标推荐意见,通过集体讨论确定中标单位。
工程建设监理制
某工程参照国内外成功惯例,通过招标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的全过程监理。
监理工程师是项目法人在施工现场和加工车间的代表,全面负责施工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的监督和管理。
合同管理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法人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不存在行政领导关系。合同是维持各方关系的纽带。项目法人依照国家法律规定,以合同的方式将建设管理目标与责任关系分解并延伸到施工承包商、工程监理、设计单位,形成了设计、施工、监理等对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法人对国家负责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