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建设发展型工会推动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积极建设发展型工会推动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织金县茶店乡总工会推进“两个普遍”工作纪实
织金县茶店乡位于织金北部、与大方、黔西隔六圭河相望,全乡辖21个村、146个村民组8760户35057人,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是织金县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副城区的一部分、是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是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的主战场、是毕节试验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向省人民政府申请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作为织金的形象和窗口乡镇,茶店乡总工会在推进“两个普遍”工作中,高标准要求、高强度推进,积极探索适合自己乡情发展的有效形式,建设发展型工会组织,推动经济发展提速、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全乡现有工会组织31个,其中总工会1个,联合工会1个、机关工会1个、事业单位工会3个、企业工会5个、村级工会21个,共有职工、农民工、临时工等1530人,会员1391人,入会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两个普遍”工作要求。
多年来,随着经济不断繁荣,社会不断进步,新兴经济组织不断产生,各类群体利益矛盾问题不断凸显,过去的工会工作体制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工会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组织机构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顺,职能不清;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明确保障;工会活动开展较少,经费投入没有保障,阵地建设不规范等等。自去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及乡总工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总工会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为进一步规范工会工作、改善工会工作环境、实现工会创建
1目标,茶店乡总工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和作法是:
谋划思路是出路茶店乡总工会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建立健全工会基层组织为基础,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群众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为重点,以提高依法履行基本职责能力为关键,以“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党工共建”为契机,着力推进“两个普遍”工作的开展。结合乡情制定了茶店乡总工会 “123456”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两个普遍: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抓好三个结合:与党的建设和群团建设相结合、与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相结合、与农业农村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发挥四项职能和坚持四维工作格局:维权职能、组织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多方配合; 做好五必谈五必访:与新进员工谈,与离厂员工谈,与思想波动员工谈,与岗位变动员工谈,与犯错误员工谈;员工生病住院时必访,女员工生育时必访,员工家庭有红白喜事必访,员工家庭生活困难时必访,员工家庭不和睦时必访;实现六新六有六目标:六新即工会建设有新思路、工会会员有新本领、工会组织有新基础、工会工作有新作风、工会发展有新机制、工会活动有新业绩,六有即有机构、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六目标即乡容文明整洁、就业环境有序、产业发展集聚、民生事业改善、经济转型提速、社会管理创新。
调查摸底是基础茶店乡总工会针对原来的工会格局和模式,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走访,乡党委书记、乡长和总工会主席亲自召集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进行调研,与经营户、农民工、临时工和单位职工进行深入细致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总工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查找问题和症结,深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认真分析利弊。多数企业和部门也感觉到非常有必要大力加强工会工作,在工会建立规范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个别部门、团体、个人的利益,但总工会下决心查实情、出实招、动真格、彻底进行整改,制定了“两个普遍”工作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时限,强化责任落实,强力整体推进。
领导重视是关键一项工作搞得好不好,统一认识、领导重视是关键。工会在实际组建的过程和工资集体协商中存在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认真研究工作,解决难题。按照部门职能明确职责分工,成立“两个普遍”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参与。由书记亲自任组长,乡长和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深入第一线带头参与抓落实,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考核奖惩机制。
加大投入是保障茶店乡作为农业大乡,仅仅靠烤烟作为收入,去年遭受严重干旱,仅有20多万元收入。不管如何紧张,首先要求乡财政挤出资金15000多元,组织了4位干部外出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对“两个普遍”工作的认识。在开展工会工作的过程中,临时的投入尽量优先解决。比如工会干部办公费、差旅费、办公桌椅购置、宣传资料、办公室规范化建设、工会会议等,今年已经投入了3万多元,下一步在工作经费上计划再投入3万元,保证工作正常运行。
强化宣传是重点茶店乡着力抓工会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工会维权氛围。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形式、有深度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从学校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入手,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努力营造“工会工作、人人知晓、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在开展“两个普遍”工作期间,发放宣传手册;印制《告企业户通知书》;在职工集中区域和企业连续多次召开会议,取得企业和经营户的支持和理解,为“两个普遍”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
奖惩问责是手段在“两个普遍”工作推进的过程中,采取两手抓,一手抓涉及的企业户自觉开展工会工作,一手抓全乡正式干部职工,特别是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认识到位问题。有的对工作不负责任、搞形式、走过场的及时进行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工作不力、怠慢行事的严格问责。
机制长效是目标通过一年多的推进,茶店“两个普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五个必须到位”抓落实,一是全盘统筹协调必须到位;二是强化执行落实必须到位;三是跟踪督促检查必须到位;四是设定时限整改必须到位;五是考核奖惩机制必须到位。在党委的领导下继续保持高强度加强工会管理,做到职工就业有保障、工资逐年有提升、创业气氛文明、社会和谐稳定。
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茶店乡“两个普遍”工作的推进有序,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职工就业环境。特别是茶店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个普遍”工作,工作措施得力、思路清晰、领导履职到位、规章制度完善,经费投入大,形成了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做到活动有组织,推进有规划,管理有办法,资金有保障,激励有政策,考核有标准。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更感到压力重重,他们仍然感觉一些企业和部门工会工作还需加强,与省市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些差距。他们将以“两个普遍”工作的推进为契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干”字当头,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干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织金县茶店乡总工会主席杨兴远)
2012.8.30
第二篇: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先争优活动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跨越式发展,在项目建设中创先争优
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将**定位为“两翼齐飞”的重要“一翼”,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我们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坚持重点抓风电、难点抓移民,整体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两抓整推”工作思路,推动了**经济跨越发展,创造了“**速度”和“**奇迹”。“十一五”时期,全市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全市经济年均增长14.6%,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服务项目建设这一中心,不断增强活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将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战斗堡
1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一是以项目为载体,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做到重大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群组织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突击队”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在项目建设中争先进、创佳绩、做贡献,力争将每个项目都打造成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群众信赖的示范工程;三是动员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引荐项目、争取资金、包挂包抓项目,推动项目建设上水平;四是健全落实市、县、乡三级党员干部联企挂项制度,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重点项目和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覆盖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二.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在扶贫开发中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有移民15.48万人,占到全市农村人口的35.8%,移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当地农民的四分之一,不到城镇居民的八分之一,有
8.48万移民群众靠“低保”维持生活,移民的贫困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最大问题。加快移民扶贫开发,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移民扶贫开发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紧紧围绕“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找准路子、强化措施”的要求,帮扶移民尽快脱贫致富。
近年来,累计争取扶贫资金4.67亿元,大力改善移民区基础设施条件,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移民贫困人口由6.45万人减少到5.82万人。今后,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和移民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计划,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实效。一是全面落实市委常委包挂移民乡镇、机关部门单位联系移民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移民群众的制度,为移民乡村和移民群众提供资金、项目、政策、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问题;二是继续推行选派优秀干部到移民乡担任科技副乡长、到移民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制度,动员优秀人才到移民乡、村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三是广泛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动员移民乡村和邻近乡村先富起来的党员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建立技术帮扶、产业帮扶、销路帮扶、物资帮扶等机制,形成互助友爱、共同致富的新格局。总之,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移民扶贫开发新机制,加快移民脱贫致富步伐,力争“十二五”末全市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逐步缩小移民与当地原有居民收入差距,着力提升全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
三.围绕广大群众需求,在惠及民生中创先争优
服务人民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发展成果让群众共享这一目标,着力解决群众
在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十一五”时期,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6926个,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6.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
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全市参加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类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114万人次,社会保险覆盖面达到85.3%。全市用于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5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解决了27.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为城乡低保户、“三老一少”、离任村(社区)干部、低保边缘户、五保户发放救助资金6.9亿元,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今后,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进一步完善就业、养老、医疗、低保、救助等各项制度,基本建立起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动员党员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增感情,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作用在一线发挥,成效在一线体现;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出发点,使各项决策、各项政策都能体现出爱民、为民、便民、惠民的本质要求,并在实践中争创一流业绩。机关部门要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农村要实行“民事村办、党员全程代理”制度,把服务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社区要组建以党员为主
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卫生环保等便民服务。总之,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为民意识、服务意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谋民利、造民福的民心工程。
第三篇: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紧抓机遇实干攻坚
推动庄浪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二届十六次全委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对庄浪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紧抓机遇,实干攻坚,不遗余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庄浪广大干部群众的历史重任。“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的目标,坚持把开发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壮大县域工业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主要载体,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任务,把弘扬庄浪精神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兴产业、促民营、强基础、重民生,推动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迈进,奋力开创庄浪科学发展新局面。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县工作总的要求是:打响梯田战略品牌,走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两条路子,推进重点工作集中突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2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达到2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1%,达到476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1%,达到1.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达到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3%,达到14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6%,达到3018元。
主要任务是: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促进全县各项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上台阶。紧贴国家产业政策,精心谋划论证一批投资大、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前期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积极衔接争取,力争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燃煤电厂和平天高速庄浪段建设、庄静高速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立项批复,确保当年新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总量达到15亿元以上。严格实行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认真实施好127个在建、续建项目,力争当年完成投资超过20亿元。切实强化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
(二)持之以恒抓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上台阶。果品产业新植优质红富士苹果5.3万亩,加快推进适宜区全覆盖进程;强力落实果园科学管理措施,新增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新建一批仓储配送和果产品加工包装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和直接出口创汇。畜牧产业抓建1处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和18处百头以上玉米秸秆青贮养牛示范区,创建全省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和肉牛生
猪养殖大县。洋芋产业规划建设朱店生态马铃薯加工示范园区,扩大种薯基地面积,建设陇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旱作农业推广种植全膜玉米、马铃薯20万亩,稳定粮食生产。劳务产业认真实施以技能型为主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力争年内输出劳务工9.8万人,创劳务收入9.2亿元以上。
(三)千方百计抓工业,促进县域工业发展上台阶。加快现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严格实行领导干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第一责任人“代理负责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全年引进到位资金突破4.5亿元。新建5万吨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生产线、10万吨秸秆生物全价饲料生产线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壮大县域工业规模。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年内新增民营企业30户。进一步完善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年内力争至少有3个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推广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四)发挥优势抓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上台阶。围绕打造庄浪梯田和云崖寺两大旅游品牌,高起点规划梯田旅游观光带,高标准建设赵墩沟和堡子沟流域梯田景区,积极争取实施梯田化建设标志地红色经典旅游项目,使梯田旅游取得实质性进展;持续加强云崖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观光区域。加大民俗文化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扎实推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把我县建成平凉、天水两市间的旅游联接点和商品集散地,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五)着眼长远抓基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水利建设全面建成城区供水工程,续建庄浪河川和水洛河川人饮工程,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恢复灌溉面积1万亩。道路交通建设配合实施好平天高速过境庄浪前期工作和韩社二级公路庄浪段建设,建成庄静二级公路和苏庄公路,贯通对外通道;新建和改造铺油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硬化路100公里,提高农村公路的等级和通行能力;集中力量实施梯田产业路大会战,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便捷的梯田产业路网。生态环境建设完成“三荒”造林2万亩,绿化乡村道路180公里,综合治理小流域4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抓建“三清五改”示范村35个、新建移民安置区5处。
(六)建管并重抓城镇,促进城镇发展水平上台阶。高点定位修编县城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区域规划和村镇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按照“提升主城区、新扩南城区、拓展北城区”的思路,加强主城区公用设施建设,加快南扩工程建设进度,集中改造北城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推进县城建设提质扩容。突出抓好南湖、韩店等重点小城镇的设施配套和市场建设,增强承载能力。探索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下大力气整治市容市貌,努力改善城镇面貌,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
(七)加大力度抓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上台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实施第四中学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等重点项目,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农村教育教学管理,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大县向质量强县迈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计划生育“能力提升年”活动,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万人,扩大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覆盖面。改造农村危旧房2800户,新建廉租住房144套,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从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上半年各乡镇均达到全省示范县永靖县的水平。
保证措施是:保稳定、抓党建、改作风
一是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严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加快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和下访包案制度,认真排查和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矛盾纠纷。着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重点部位,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行业、场所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实施党建综合示范工程,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增强党委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三是以务实的作风推动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严明工作纪律,着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督促各级干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完善各项重点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建立符合实际、科学合理、责任分明、奖罚严格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工作、促落实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作者系中共庄浪县委书记)
第四篇: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省“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发言参考提纲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XX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90%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农村文化事业对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粗浅认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叫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不光是吃饱喝足,而且是要在这个社会里有安全感、身心愉快,有人文关怀,有国民素质的提升,有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弘扬。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期盼,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具体地抓、具体地落实,这三个层面实际上是在建设农村文化具体操作过程中工作的范围、内容和目标。一是精神文化层面,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党的主张、指导思想、1
方针政策和党的声音传播到群众中去。二是物质文化层面,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开发,创新农村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和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三是制度文化层面,要整个社会制度文化特别是在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符合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我镇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大力气狠抓农村文化工作,使全镇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活跃,文化消费成为新农村建设时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目前,全镇45个村普遍建立了村级文化大院,建有农民夜校、小康书屋、远程教育室,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村,还成立了农民俱乐部,棋牌室、台球桌、电子阅览室、露天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近三年,通过小康文明村的创建,我镇农村的文化大院建设水平和档次均有了大的提升。CC村通过新农村建设,整合村级公共设施要素,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村级文化中心,成为群众休闲娱乐,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佳场所。镇党委、政府向来高度重视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每年都利用春节举办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带动全镇成立了10多支秧歌队和舞龙队,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增添了节日气氛。XX村还以村妇代会为首成立了20多人组成的“庄户剧团”和100多人参加的秧歌队,自编自演具 2
有乡土特色的节目,利用重大节日、农闲季节义务为村民们演出,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让村民受到了启发教育。2007年元宵节,我镇农民私营企业捷信市政工程公司出资举办了一场元宵焰火晚会,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领导重视,把农村文化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成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由主抓宣传的党委副书记任主任,宣传、文化、教育、共青团、妇联、人武部等部门人员为成员,配备了专职文化站长和文化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全镇文化建设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在制定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对文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考虑,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文化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各项内容,通过科学严格的目标管理,使“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完善机制,为农村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小城镇驻地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2002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可容纳600人的镇文化中心,设有图书室、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2006年,投资600万元建成集景观、健身、娱乐于一体,占地80余亩的半圆农民健身中心,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门球场、棋盘桌以及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和“青春之舞”大型雕塑,200多平方米的大型舞台可满足大型露天文化活动的需要;投资100万元建成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 3
心,配有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和会议培训室,方便了群众的咨询、学习、娱乐。同时,我镇还十分注重城镇文化建设,在街道两旁路牌和宣传栏内设计了“走进XX,走近文明”、“怡馨花园,金色家园”、“开展公德比赛,争做文明市民”、“树立荣辱观,建设新家园”等内容新颖、鼓舞人心的标语,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各村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2008年以来,全镇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改扩建村级文化大院 45个,29个村达到一类文化大院标准,16个村达到二类文化大院标准;建成农民健身娱乐休闲广场17处,占全部45个行政村的35%以上,其中牛圈、尚道、李沧、万二庄等村的文化广场凭借标准高、效果好、实用性强,吸引了众多上级领导、外地单位的参观学习。同时,通过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机制,组织开展一系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使文化大院成为广大农民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乐的艺园、求富的良友,成为化解农村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健全稳定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加大文化创作力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全镇基本形成了一批业务娴熟、队伍稳定的基层文化队伍,为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目前,我镇已有20多个文化艺术演出队伍,1个专职文艺创作组。各文化艺术演出队伍每年除参加县、镇组织的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和科技服务任务外,平时大多利用农闲季节巡回各村串演、交流,极大地丰富了我镇农民的文化生活。依托镇文化站成立的专职文艺创作组,先后创作出了歌曲《XX赞》、《三十六计》、《纪检之歌》,吕剧《婆 4
婆》、《XX一派好风光》、《廉政为民正党风》,山东评书《退指标》、《计生模范赵玉环》,西河大鼓《实施纲要谱新篇》等一批综艺作品。其中2008年5月创作的吕剧作品《廉政为民正党风》,得到了全市纪检工作现场会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三是构建网络,不断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整体上台阶。在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中,我镇不断加强镇、村文化网络建设,构建起了以镇文化中心为枢纽,以农村文化大院为依托,以农村文化爱好者为补充的文化网络。利用镇文化中心,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加大对各村文化工作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组织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开展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把农民急需的种、养、加致富技术送到群众手中,帮民致富。在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各村文艺表演队汇演,把优秀的文化作品展示给群众,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文化大院载体作用,自办一些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点和图书室组织党员群众在农闲或晚上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
三、当前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不和谐的因素:一是文化需求旺盛,但是文化发展相对缓慢。随着形势的发展,农民群众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群众文化需求逐年增大,但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文化设施及配备较陈旧,总量不足。由于观念不新、5
机制不活、投入不配套、阵地逐渐萎缩、辐射功能差,难以充分发挥文化设施作用。不少业余剧团从服装到道具,从音响设备到乐器都得自己添置,只好因陋就简,难以更新灯光、音响等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出效果。三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和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缺乏吸引力。同时传统文化艺人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被淘汰,新一代文化专业人才又不愿走农村发展之路,队伍素质难以保证。四是农村基层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活动形式单一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据我们调查的10个村的情况来看,其中8个村都建有秧歌队,方式、内容相似,不能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五是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在农村仍有一定市场。特别是一些封建的落后观念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现象时有发生。可以说,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及时加以解决。
四、基层群众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期望和要求
目前,基层群众对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主要有“五盼”:一盼基础设施完善的文化阵地。群众迫切盼望各级要把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对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培训、民间艺术发掘保护等经费的投入,保证有足够的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二盼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农村文化队伍存在人员不足,年龄、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整体素质 6
不高等问题,群众盼望各级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宣传,创造条件,做好服务,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三盼内容丰富、经常开展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基层大多数群众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主要是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和一些老人、妇女组织开展的日常健身文体活动,群众需要一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品牌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其活动内容和方式。四盼有好的文艺节目。基层群众反映,现在的电视频道虽然很多,电影也不少,但农村题材、儿童题材的影视剧作严重缺失,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并不多见。五盼正规剧团多下乡。参加过“文化下乡”活动的人都曾见过,每一次下乡活动都会在当地引起轰动,成为当地百姓最期盼的文化盛事。
五、搞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在坚持送文化下乡的同时,把挖掘和培养农村文化人作为重点,组织人员对全镇农村有一定文艺特长的人员进行摸底建档,在各村选择部分有场地、有人员、有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农家,政府适当出资帮助购置必备乐器、道具,设立一批“文化大院”和“示范文化中心户”,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要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扶持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使农村文化事业得到均衡发展。建议本着“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农民自办”的原则,以镇村为单位,采取“旧瓶(传统节日)装新酒(内容健康向上的现代文化 7
内容)”的办法搞活农村文化,注入现代文艺样式和内容,融汇更多的时代气息,让农民受到现代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要想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必须像重视农村经济工作那样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真正开展起来。二是加强文化设施和管理。农村文化大院是农村基层重要的活动阵地,也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把文化设施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小康目标,列入计划,落实建设经费。三是培养农村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将文化建设与农民经济增收联系在一起,以文化促增收,以增收养文化。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五是弘扬民间优秀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适应农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坚持“三贴近”,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积极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重庆日报讯(记者 商宇)日前,市委就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巴山春早,重庆花开。3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给重庆直辖10周年带来了最好的“礼包”。总书记指出了重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三大定位和一大目标:“要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通知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就重庆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改革发展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进一步明确了重庆发展的“三大定位”,科学确立了重庆发展的“一大目标”,明确提出了新阶段重庆需完成好的“四大任务”,并语重心长地强调了领导干部要增强“三种意识”的工作要求,为重庆新阶段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兴直辖市的高度重视和对重庆人民的亲切关怀,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和纲领,是推动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在前十年“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基础上奋力开创“求突破、大发展、上台阶”的新局面,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讲话》精神领会好、把握好、运用好,切实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下功夫,安排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讲话》精神实质,特别要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和对领导干部增强“三种意识”的要求,力求学懂弄通、学深学透。要在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紧紧围绕“314”的总体部署,按照“率先”和“加快”要求,坚持把各地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置于“314”的总体部署下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使科学思路和各项措施真正起到推动工作、寻求突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实在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为新时期重庆勾画了一幅发展蓝图,提出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发展方向。三大定位,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四大任务,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还要求重庆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率先改革创新。同时,还要求所有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大兴创业兴业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探索创新之风,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干工作。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更多就业政策,帮助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再就业。完善居民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关注弱势群体,抓好民心工程,将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县干部群众感到压力大、责任重,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自强自立,加快发展,把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要借助重庆是西部和长江上游的“窗口”、“龙头”地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巫溪发展。同时,要正视差距,真抓实干,一心一意谋发展,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培育山区支柱产业,为共同建设和谐富裕巫溪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