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

时间:2019-05-12 13:0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型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型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

第一篇:转型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

文/赵发中 蒋科峰

多少年来,拖着煤炭这辆全国能源供应列车,山西经济“前行易转向难”。喊了多年,提了多年,山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对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山西,转型已成为事关山西未来,事关人民福祉的不二选择。正如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所说,转型发展是山西的命运、前途之所在。

山西因煤而兴,又为煤所困。山西作为全国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典型代表,不论GDP增长还是财政增收,靠的就是煤焦冶电单一化的支柱产业,这种严重依靠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世界范围内资源型经济面临共同的难题,丢开资源不行,依赖资源行不通,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型到依托资源但又不依赖资源,跳出资源但又不抛弃资源。

山西发展转型的出路唯有改革,目前推进改革的尚方宝剑,就是掌握并用好国家赋予山西省“综改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和移植推广国外经验的优先权。改革就是要闯出一条路,敢做前人没做过的事,只要符合综改试验的方向和目标,都可以大胆试、大胆闯。煤炭大省的酸楚与无奈

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大省山西的产煤量在120亿吨以上,其中的3/4贡献给了全国各地。“用满载煤炭的火车一列接一列,可以绕地球三圈”。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山西已经深深地烙上了煤炭的印记。

这也使得山西的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个产业就占据了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而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还造成了山西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目前,在山西全省有2万平方公里因采煤形成采空区,相当于山西省国土面积的1/8。山西的万元GDP耗能和二氧化硫排放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山西每采一吨煤就要破坏

2.48吨水。

因此,山西省上上下下早有这样的共识:当前山西的经济发展已经难以持续了。

而与之相比更显无奈和酸涩的是,山西居民并没有因采煤而致富,一掷千金的煤老板绝对不是山西的代表——目前山西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排全国20位以后。

这被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崔满红称之为资源诅咒的怪圈在作怪:从全球经济历史的视角考察,资源充足时该地区表面的经济繁荣会在资源枯竭时荡然无存;就总体而言,资源依赖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上是落后于其他地区的——这种趋势,全世界都没有改变过。

随着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不断被挖掘生产,资源诅咒的怪圈已经开始套在了山西老百姓的头上——在山西,不少“以煤立市”的城市其实已经出现了资源枯竭的现象,其经济已经面临着后继发展乏力的难题。事实上,无论是政府官员、学者专家,还是普通大众,每一个山西人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上任不久,在一次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的讲话中,列举出了的一组让山西人不能不深刻反省的数据:“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21位,先后被广西、内蒙古、陕西、江西、天津超过,四年后退五位。从人均看,2005年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排全国第15位,2009年为85.5%,下降3.5个百分点,后退两位。从增速看,“十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l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

转型跨越是“华山之路”

山西煤炭资源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开采,浅层煤炭资源、优质资源、整装资源越来越少,一些矿区的服务年限仅够维持15~20年,以区域生态承载和环境代价换发展的路子难以为继,“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方式亟待改变。

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原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曾说:“对山西来说,转型发展是痛定思痛之举,是改革创新之举,是跨越发展之举!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

路子不能再走了,必须转变,越早越主动,只有在转型中发展,才能为发展赢得空间。”2010年9月,山西省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拜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专栏),就资源型经济转型进行了会谈。会谈中袁纯清表示,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大省,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撑,但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和能源开发,导致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山西不转型将难以为继。

转型跨越是摆在山西面前的“华山之路”。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虽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自己的发展已经落后于人,在2010年各项经济统计指标中,山西在中部六省排名靠后,所以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

转型发展要做好两件事:提升传统产业、培植新型产业。转型并不是放弃煤炭,而是要提升改造煤炭工业。煤炭工业的提升,就是要借助煤炭资源整合的成果和“综改区”的优惠政策发展循环经济,例如大力发展煤电、煤焦、煤气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虽然转型任务艰巨,但山西转型的基础条件还是不错的,例如“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转型跨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综改区的设立,更是给山西省转型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山西的资源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单

一、产业优势不突出、资源面临枯竭的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抓住国家支持建设综改区的多项优惠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转型。要在现有常规能源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转变单一煤炭开采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新能源。

作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为迫切。目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思路基本明确,即利用矿产资源和文化资源两大优势,巩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地位,并实现由单一支柱产业结构向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山西省转型发展的定位是,以构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大省;力争到2020年,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全国重要能源基地战略地位全面提升。

“既然叫„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应该为中国资源地区、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介绍,山西属于中部地区,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因此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示范。山西省省委书记袁纯清曾撰文表示,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今后必须要走循环经济的路线,才能摆脱目前过度依赖煤炭的困境。

“煤炭对全国、全省而言,不会存在枯竭的问题,但对某一个地方则会。所以,对一个县、一个市来说,为煤炭产业寻求替代产业的问题必须考虑。”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专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山西在寻求煤炭替代产业上应先行先试,做好煤炭主业这篇文章、从多方面帮助煤炭主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培育新的非煤产业,并使其逐步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也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必须面对的课题。

袁纯清表示,顺着循环经济的路径走下去,可以有效激发废弃物资源化的潜能和特质,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将一种资源优势放大和扩展成几种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

突破自我才会拥有未来

山西的转型发展是要“闯”出来的,所谓的“闯”,主要是指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地区的发展,只有突破自我的束缚,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要在“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转型发展的理念,把握转型发展的规律。

首先,推进转型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制定规划,确立转型发展的方向;通过强化载体,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通过狠抓项目,搭起经济转型的框架;通过提供服务,推动各项转型任务的实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要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也不能丢。尤其是经济发展处于关口的时候,政府综合运用政策、税收、行政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经济发展的走向,刺激和疏导经济发展的动力,显得更为重要。

其次,推进转型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转型发展的主体。要把各类企业和全省人民推到转型发展的最前沿,形成全民促转型的社会氛围。没有国有、民营企业家的自主创业,没有广大干部、全省人民的参与和推动,就没有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是转型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三,推进转型发展必须发挥好资源的基础作用。山西因资源而兴盛,也因资源而衰退,但没有必要因噎废食、投鼠忌器。不能放弃资源找资源、脱离优势找优势,而应把煤炭资源作为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依托煤炭资源固有的能源地位、煤炭开采完成的资金积累、煤炭销售形成的人脉网络,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山西集中。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这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四,推进转型发展必须发挥好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方式由依靠自然资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加大技术改造、素质培养、质量建设、产品研发和人才引进的力度,靠科技和人才推动经济转型。实践证明,发挥好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经济转型的步伐就会更快、成效就会更明显。第五,推进转型发展必须发挥好节能减排的尺度作用。要把推进节能减排作为检验转型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坚持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不立项,未通过环评和节能评估的不开工,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不投产;国家产业政策明令关停的、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产能严重过剩的坚决淘汰;全面推广节水、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未来的实践会证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将实现山西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双赢。

对于未来的转型之路,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表示,“十二五”期间,山西将以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产为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

扩展阅读

山西省省长王君谈转型

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对山西3400万人民的关怀。我们要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切实用好这一重要平台,大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问题,构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长期以来,山西以挖煤为主,煤焦冶电占工业的80%以上,这种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不健康的。我们不仅要搞煤焦冶电,还要搞新兴产业,搞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等。

其次,解决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将着眼于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再次,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城乡二元结

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为此,省委、省政府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已实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即再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的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改善。

第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和民生欠账较多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民生全面改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做好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后,解决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进改革创新,强化政策支撑,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和人才技术支撑。

第二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再造一个新山西[最终版]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再造一个新山西》。文章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全省转型发展的目标定位、总体要求和根本举措,要求把转型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项工作的主线,重点抓好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四个方面的工作,强调要把解放思想作为转型发展的坚强保证。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再造一个新山西

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山西作为欠发达的中部资源型省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顺应时代潮流,坚定转型发展的方向

从世情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谁能及时转型、成功转型,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化解,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总体看,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

从国情看,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加快转型,避免落入“拉美陷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7%左右,但每年煤炭消耗量接近世界的四成,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发达国家着力推动形成碳交易、碳关税等国际规则,对我国形成巨大挑战和压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表面上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正如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的,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道路会越走越 1

艰难。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必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

从省情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累计产煤110亿吨,净调出80亿吨,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山西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资源转化主要停留在煤电等初级过程,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1998年化学工业占全省 GDP的比重仅为9.78%,2009年更下降到5.8%;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2009年产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5.1%;服务业占三次产业比重为3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煤炭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价格不可能一直上涨,随着国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传统能源份额降低是必然趋势,盈利空间必将逐步减少。同时,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也越大。2009年山西GDP占全国的2.2%,能源消耗却占4.3%,万元GDP二氧化硫、COD、烟尘、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2.61倍、1.23倍、3.47倍和3.72倍。总体看,山西现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转型发展亟待全面推进。

山西的转型发展,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要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二、全面协调推进,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

——关于工业新型化。工业新型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是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山西的优势在煤,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山西的工业新型化仍然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做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首先要提升煤炭产业的整体水平,推动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实现煤炭本身的高效绿色安全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为此,要重点抓好七条路径:一是推进传统产业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二是加快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推动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三是结合煤炭运销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幅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四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环境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五是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两个乃至多个优势;六是立足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七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

要做好以上工作,必须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要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充分利用资源的稀缺性,更多掌握市场交换的话语权、竞争的主动权、开发的优先权;要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让资源在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要从“材料加工”转向“加工材料”,从开采冶炼及初加工向集研发、生产、加工成套、服务于一体转变;要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提升;要坚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和集群发展的突破态势;要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理念,既要“有中生无”,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又能“无中生有”,靠胆气、才智开创新的产业天地。

——关于农业现代化。对山西而言,农业现代化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坚持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全力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扶优扶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农业产业化走上规模、质量、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

突出县域工业化这个核心。根据不同县情,因地制宜形成主导产业。有煤炭资源的县,以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发展煤炭配套工业和服务业;有旅游资源的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农业基础好的县,努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工业基础好的县,注重以县级工业集聚区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基础。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鼓励条件适宜的专业合作社,在产权清晰、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跨区域协作与重组,提升应对市场能力。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扩大用工用人岗位,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土地收益更多用于新农村建设。按照“以片规划、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扶贫开发由整村推进向片区开发转变。

——关于市域城镇化。山西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十二五”时期力争有3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要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点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考虑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条件,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

强化规划的引领力和建设的创新性。按照城镇群发展、大中城市提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矿城转型、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面的情况,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做到对内有宜居性,对外有吸引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

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多种途径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

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关于城乡生态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对生态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上山西资源型产业结构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更为重要和紧迫。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建设绿化山西。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栽人文、栽政绩的理念,进一步加快植树造林的步伐;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生态兴省和富民强省结合起来,让产业发展过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

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建设气化山西。充分利用山西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建设净化山西。强化节能工作,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特别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做好减排工作,抓好火电脱硫工程,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治理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

建设健康山西。广泛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推进基层文化事业和健身健康产业,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坚持解放思想,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在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跨越的大道上快步前进。

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煤是大自然给予山西人民最大的恩惠,但是由于长期挖煤、烧煤、卖煤、炼焦,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依赖煤、提升区域地位依赖煤、干什么都不如挖煤”的思维定势。这种依赖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 “资源诅咒”: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社会问题突出、观念封闭保守,最后资源富集地区反倒成为经济滞后地区。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要从新技术的视角看煤炭,既要认识到煤是燃料,更要认识到煤是原料和资本,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要从多元优势的视角看煤炭,山西煤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品种优势、运距优势,更有转化优势、延伸优势,学会一生二、二生三,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从立体的视角看煤炭,推进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煤炭装备制造、煤转化技术和安全生产设备研发、煤炭相关产品交易、煤炭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化多元发展。

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各级政府作为施政主体,要摒弃对上级政府的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谋发展、做决策、成大事。要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按照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指示的方向,在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开拓中创造良好业绩。

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内陆经济思维定势就是出于对改革开放“梯度推进理论”的片面理解,自觉不自觉地跟在沿海发达地区后面亦步亦趋。事实上,随着交通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变平、变小了,所有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几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内陆地区同样可以弯道超车,三晋大地完全可以走到全国前列。

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山西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市场运作能力弱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要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丰富市场运作方式,增强闯市场的本领。

从守成求稳心态中解放出来。必须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强化直接入轨、后来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紧迫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3400万三晋儿女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促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第三篇:5年再造一个新南昌

[江西日报] 南昌重擂发展战鼓:5年再造一个新南昌

稿源:江西日报

2011-09-06 07:23:00

中 小】 【浏览字号选择:大

城建:形成双核三圈五组团——红谷滩是“心脏”

交通:打造城市干线十横十纵——总里程571公里

民生:完善各项保障制度——继续实施办实事工程

9月5日,记者从南昌市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上获悉,南昌市生产总值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即从2005年的1008亿元到2010年的2207.1亿元;未来五年,经济总量则“再造一个新南昌”。同时,南昌将在城市功能、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投入,让市民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红谷滩打造成标志性区域

随着南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建实施,瑶湖、昌南、梅岭、乐化、九龙湖五大组团规划建设逐步展开。目前,南昌城镇化率达65.7%,森林覆盖率达2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生态优势日益成为南昌的城市品牌和发展后劲。

作为南昌的“心脏”——红谷滩新区发展再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把红谷滩新区建设成为集居住、工作、生活于一体的现代新城,使之成为代表南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性区域。加快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建设,统筹提升老城区服务业态,着力打造城中、城东、城南区域性特色商圈。从而形成“双核三圈五组团”,构建大南昌。

都说老城区“挤”,南昌将对老城区“动手术”,降低人口密度、改善交通环境、美化市容市貌,主要措施是美化湖泊、活化水系、优化交通,加大动拆迁力度,完善分区规划、启动单元规划,加快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十横十纵”布局城市干线

构筑大都市过程中,南昌突出交通先行,加快快速路网、城际高铁、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形成半小时经济圈,以此带动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和城市交通拥堵的缓解。落实到具体工程是推动南昌高铁西客站、火车站东广场、南外环高速公路、南昌新港枢纽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区域交通运输体系。

与此同时,南昌推进以“十横十纵”、“井”字型为骨架的方格网状城市干线道路规划建设。据了解,规划“五横三纵”城市快速路,总里程254公里;规划“五横七纵”干线性主干道,总里程317公里。由此,城市干线道路网总体呈“十横十纵”布局,总里程571公里。

公共交通成为众多城市缓解交通拥堵的“法宝”,南昌市将建立智能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努力做到公交优先、公交优惠,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基本形成覆盖中心城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快速道路交通体系。并加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1号、2号线建设。

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

截至2010年底,南昌市共有41家世界500强、46家国内500强企业落户。大企业给南昌带来源源不断的税收,从而增强了南昌实力。过去五年,南昌市财政总收入实现四年翻一番,2010年达322.3亿元。财力增长的同时,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向农村、向基层、向社会公共事业倾斜,每年实施6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未来五年,南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安排,继续为民办实事工程,努力实现劳

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

着力扩大就业,鼓励自主择业、全民创业,及时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帮扶城市困难群体,特别是要通过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多途径、多举措减少城乡贫困人口。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免费保健体检、15分钟医疗服务圈。

与此同时,在全省率先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力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低保综合质量,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全面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施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

第四篇:浅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1

浅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全面提升,实现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

当前,山西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的发展转型,是我省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山西要实现跨越发展,不转型不行,转得慢了也不行。放眼全国,山西还在欠发达经济省份之列徘徊;环顾周边,我们也并未走在前面。跨越发展,时不我待!转型发展,关键所在!

山西是传统的资源大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实现转型,大有可为。山西煤炭储量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山西煤化工优势明显,并已有了可观的发展。继续发展煤炭业,要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大量开采、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超越了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净化能力。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循环求发展,以循环求拓展。

现在全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重化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用节能、节水、低碳、环保、清洁的方法,着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为推动跨越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经济时代,山西应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目标,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争取在煤炭低碳化处理、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转化一批有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在转型跨越发展中成为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领跑者。

山西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山西跨越发展前景灿烂。在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事业中,我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山西跨越则喜、山西落伍则忧的情怀,把工作作为一种信守和价值追求,在转型跨越发展中真干大干实干,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富裕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第五篇:煤炭转型发展,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范文)

煤炭转型发展,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煤炭工业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发展,用了30多年的时间,使山西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从1978到2007年,山西共生产煤炭82.4亿吨,是改革开放前28年的7.44倍,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累计外调煤炭58.6亿吨,是改革开放前28年的7.4倍,占全国省际间净调出量的70%以上;山西煤炭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煤炭出口占全国的50%以上。煤炭工业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经济建设,也成为山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山西也为煤炭产业的蓬勃发展付出巨大而沉重的代价,如煤炭开采过程中资源回收率低,导致全省煤炭资源浪费惊人;严重破坏了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短缺;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共生、伴生资源破坏惊人;多年的大规模开采,造成矿区土地塌陷、水土流失、生态衰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

另外,山西煤炭在造富一方的同时,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越来越突显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主要依靠煤炭资源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已难以为继。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山西省委、省政府痛定思痛,选择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那就是——转型发展。

省委书记袁纯清说,山西将依托四条路径实施转型: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其中工业新型化被视为转型跨越之本。

山西煤炭转型发展之路

2006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2007年,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一“煤炭新政”主要包含四项经济政策: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有偿出让煤炭资源矿业权、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为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建立起有偿使用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2008年4月24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重点强调抓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源合理开发、煤炭安全生产、转型转产、社会事业等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全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4月,山西成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省长王君任组长,副省长陈川平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均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国资委等机构的高层。这是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史上规格最高的领导小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对此次煤炭资源重组整合的决心。

截止2009年底,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和突破性进展。煤炭行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技术现代化、产权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基本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矿井数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平均单井规模提高到年产100万吨以上,煤炭工业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这场全国瞩目的山西煤改不仅提升了山西省煤炭行业抗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有效地改善了煤矿安全保障程度,煤矿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百万吨死亡率大幅下降。据统计,全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2下降到2009年的0.328,今年1至9月为0.2412,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兼并重组整合真正开创了山西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新篇章。2010年,立足于新的发展基点,全省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煤层气(瓦斯)抽采和利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煤炭工业真正成为了全省转型和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

山西煤炭转型进行时

正是有了政府坚强的后盾,30多年来,山西煤炭行业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狠抓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推广煤炭生产洁净化,煤炭洗选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动力煤、炼焦精煤、高炉喷吹煤等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比重不断上升。煤、电、油、气、化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一个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正在悄然崛起。2009年全省煤炭行业实现非煤销售收入1281亿元,同比增长26.58%。其中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实现非煤收入1186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达49.36%。

在潞安集团,可以看到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煤、煤泥、矸石和瓦斯进行发电,富余电量用于发展电石乙炔化工及多晶硅产业,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乙炔化工产生的电石渣用于生产烧结陶粒、水泥及砌块等新型环保建筑材料,贫瘦煤、瘦煤、气煤和焦煤进行炼焦,对焦化厂的副产品焦油和粗苯进行精深加工,生产各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同时还看到通过煤炭气化多联产发展煤基合成油等,真正做到了把煤炭“吃干榨净”。

像这样的循环模式,山西还有塔山循环模式、西山洗中煤发电循环模式、晋煤绿色循环模式等十多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除了“煤炭”本身,山西实现工业新型化的另外一条重要路径是做强做大煤炭相关产业。一是依托煤机制造优势,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二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

11月5日,壶关县与山西三元煤业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签约总投资240亿元、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的煤炭原位气化项目。同时,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也与北京大学签订了地下煤炭原位气化技术服务合同。该项目计划用地下气化技术制造氢气、甲烷及其他煤气产品,最终进行地下气化煤气联合循环发电、合成氨、合成二甲醚、合成油、提取纯氢。该项目的实施完全符合建设新能源基地的要求,体现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要求,是山西实施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气化山西、净化山西的又一个亮点。

转型之路,希望所在

根据规划,“十二五”山西的GDP总量、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都将实现翻番。“这是一个宏伟的设想,也是一个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说。

负重转型的山西能否实现这种跨越?这种跨越式发展又能否真正解决山西固有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否扭转?

这一痼疾实际上早已引起省委、省政府重视。在2009年山西就连续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不仅包括煤、焦、冶、电等传统支柱产业,还包括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今年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

山西的转型发展,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要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与此同时,随着全省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省内“煤老板”估计有数千亿元的资金从煤炭领域退出,这笔庞大的资金该往哪里投?转型中的“煤老板”该如何选择适合投资的项目,或更好地渗入高新技术等领域?政府还需要积极开辟投资渠道、加大力度,真抓实干,真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上,国家五大电力集团公司先后与山西省签订能源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在“十二五”期间在山西集中建设一批煤电外送产业基地和煤气电化运循环经济产业园,五大电力集团将在山西投资5000亿元,进一步延伸煤电合作。这些项目的落实,将有利于山西省加快煤炭资源的本地转化,提升煤炭资源附加值,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煤层气、风电、太阳能、以及水电加速融入能源图谱,山西创造能源的方式正逐步向多元化拓展,由此可见对中国的能源市场格局产生新的影响。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表示,未来五年,山西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山西能源中心”的建设上,建设以煤基产业为核心的能源中心,以此来扶持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定地认为,山西要建设综合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基地,就要跳出“唯煤”思路,围绕煤炭,着力实现煤炭经济的综合高效发展。未来5年,山西省将在加快晋北、晋东、晋中三大煤炭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发展电力、焦炭、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等综合能源产品,大力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

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矢志不渝的毅力,在三晋大地上开展了规模空前的转型跨越发展行动,努力实现黑色资源到绿色发展、地下资源到地上资源同时利用、煤炭资源变为产业资本的转型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创造美好新生活。

山西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成功做法已经走出行业、走向全国,将为全国煤炭行业和所有资源行业资源整合提供宝贵的经验,其深远影响将与日俱增。让煤变绿、循环、清洁、高端,全面实施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的新蓝图不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下载转型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型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论文

    摘要: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主要依靠煤炭发家。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开采完的一天,那是山西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因此,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长效机......

    转型跨越发展的山西经济

    转型跨越发展 再造一个新山西 ——论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 转型跨越的山西,正越来越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怀仁地税局 陈先谈谈对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认识。转型跨越发展,一场山西人敢问“路在何方”的突围之战。有两个原因造成。1、节能减排,低碳发......

    对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考

    对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考(摘 要)转载日期:2012-7-17 22:56:00 来源:互联网一、山西改革开放30年的反思与启示●巨大的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0......

    “十二五”再造一个新舟山 今年打好八大攻坚战

    “十二五”再造一个新舟山 今年打好八大攻坚战 “《建议》提出—— 总体目标:再造一个新舟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舟山......

    树立转型发展的新路标

    树立转型发展的新路标 ——山西天聚矿物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玉堂和石膏纤维的不了“情缘” 又是一次靓丽转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保护资源、节约能源、生态绿色发展为标......

    关于山西转型发展的调研与思考(省委书记调研报告)

    ——关于山西转型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调查人:袁纯清(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1年5月20日,袁纯清来到永和县阁底乡前冯家腰自然村赵光福家,与村民亲切交谈。 山西有......

    再造绿色秀美新三元(范文大全)

    再造绿色秀美新三元 ——记优秀中共三元区林业局党委先进事迹 走进三元,就像进入了绿色的海洋,处处荡漾着生机与活力。近年来,三元区林业局党委以“绿化山川、美化家园、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