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工业企业的管理的小建议
对于工业企业的管理的小建议
一个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有盈利是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得靠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工人的积极配合。但是,往往我们的企业却忽略了这一点。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就反映了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不足,我们的工业企业往往存在的问题是:
1、工人的加班,工人辛苦加班的目的是赚取加班费,但是领导者却认为既然一个人可以干,为什么要用两个人,减少一个人可以减少我们的生产成本,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如果用一个人,短时间内一个人的精力够,但是时间长了,不仅打消了积极性,更会导致更多人的离职,如果面临离职,我们的企业在短时间找不到新工人,即使找到也要进行岗前培训,适应工作流程,有可能会在这过程中由于对操作程序的不熟悉出现对于机器的损害,导致生产的耽误,销售的供不应求。最后影响的还是我们的收入减少,利润的减少。
2、所谓的绩效,实行绩效的目的是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使工人在工作过程中能够积极愉悦的进行工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走位了,到最后也成了领导者口中的“减少成本”了,这其实是变相扣工人工资,这样一来,就打消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工作不认真,没有精神,会导致一系列的生产延误,也会耽误我们的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
我们在管理中以减少成本来获得更多利润并没有错,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也许是对的,但是从我们劳动者的角度来说,满足心理需求最重要,只有心理需求达到了,他们才会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努力,如果连起码的工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怎么有信心做的更好。所以我认为,工业企业在达到盈利目的的同时也要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篇:工业企业管理
课程:
1、大学英语
2、经济学基础
3、大学计算机
4、管理学基础
5、会计学基础
6、统计学基础
7、生产与运作管理
8、财务管理
9、管理信息系统
10、市场营销
11、人力资源管理
1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3、电子商务
14、经济法
第三篇:工业企业管理读书笔记最新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著
——读书笔记
机制三班黄志远200930510309
读完《从优秀到卓越》一书,通过与简秀梅老师最近在上的《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结合,发现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的很多案例和理论能在所学的课程中找到映射,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工业企业管理》这门课的一些内容,受益匪浅。
《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通过对11家实现跨越的公司,11家直接对照公司和6家未能保持卓越的对照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试图解读从优秀到卓越的奥秘,所必需的因素。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四步:训练有素的人才,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创造持久的机制;七个重要因素:第五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的现实,刺猬理念,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四步和七个因素建立了一个追求卓越的框架,非常值得我们去不断理解与消化吸收,读后颇有感触,深受启发。
首先,撇下书中的核心内容:从优秀到卓越的七个因素不讲。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整本书中列举11个公司管理成功的案例和另外17个管理失败的对照案例。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如何让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指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为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在对外部、内部条件进行全面估量与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而做出的较长时期的总体性谋划和活动的纲领。举富国银行的例子说明:当时富国银行面临着解除管制是银行成为一种商品的残酷现实,他们意识到银行标准营利模式,即每笔借款所获利润和每笔存款所获利润已不再是主要的推动力,在全面分析了这个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富国银行做出了改变了原有的战略,银行掌握了一种新的标准:单位雇员所获利润,改变分配体系,成为几家最早主要依赖基层储蓄所和自动柜员机的银行之一。富国银行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够进行全面的对内和对外分析并制定正确的战略,此外,在制定战略时我们也能看到富国银行成功运用了SWOT分析法!同样,还有雅培公司,电器城,联邦国民抵押协会等都能正确的制定较长期的发展经营战略。从书中一个个典型的例子,让我看到了战略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SWOT分析!那么,如何制定一个正确的战略呢?书中提到的刺猬理念(三环内部的简化)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刺猬理念是一个简单、明确的概念,它来自对以下三环交叉部分的深刻理解:第一、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第二、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第三、你对什么充满热情。清晰了三环的交叉重叠部分后,再把他转化为一个简单明
确的理念来指导工作。富国银行就是一只高明的刺猬,他们知道像经营企业一样管理银行,把精力集中于美国西部地区,是他们能够做得最好的,根据刺猬理念,首席执行官卡尔·赖卡德采取了一些最简单的做法,打个比方,他不会做五次空翻转体动作,而会选择最漂亮的直体向前跳水,并且一遍又一遍出色地重复这个动作,事实上,他的做法是极其正确的;此外,富国银行洞知经济引擎是单位雇员的利润。总之,刺猬理念引导富国银行在不利的环境下做出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我不仅看到了“战略”,也看到了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的影子,让我对市场管理和营销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吉列公司通过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定位,在明白企业产品具有的显性需求和潜在需求的顾客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决定制造数十亿计低成本、高质量的耐用产品(例如:剃须刀),进行大众化营销,创建自己的品牌。事实证明,吉利公司的市场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此外类似的案例还有雅培公司生产价格更低的保健产品,电器城的“4-S模式”等。
接下来,谈谈我对书中几个原则的感想。
第一条原则:要寻找和培养第五级经理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竟然发现让公司实现优秀的卓越跨越的不并不是极具个人魅力,才华显露,以自我为中心,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领导人,而是雄心勃勃,时刻以事业、组织和工作而不是他们个人为重,只要是事业需要,他们就会竭尽所能的第五级经理人,他们既有谦虚的个性,又有十足的职业精神。就像杜鲁门的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这项研究让我对称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重新进行了思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定其他四级经理人的作用,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和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毕竟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团队,并不是一群人,而且是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才非得需要第五级经理人不可,第四级,第三级经理人在其他一些普通企业还是扮演者重要角色的。这项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企业的用人之道。
第二条原则:先人后事。书中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明这个原则:他们首先让适合的人上车(不适合的人自然请下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用他们经典的话语来说:“看,我真的不清楚应将这两汽车时向何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如果我们有适合的人在车上,并各就其位,而不适合的人已下车,然后我们就可以确定如何将它开向某个卓越之地。”这个原则向我们说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核心在于人,只要有了适合的人才,把每一个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没一个人的价值,企业才能实现发展。马云曾经说过:“企业要消灭亏损,就必须建立一支能够消灭亏损的团队。”这也体现了先人后事的管理原则。
第三条原则:学会冷酷的面对现实。这里阐述了一个斯托克代尔悖论:不管你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也一定能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在我看来,学会冷酷的面对现实,是冷静分析企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的一个前提,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才能根据刺猬理念制定正确的战略和决策,才能让企业转危为安。就像打牌一样,你不能改变拿到一手的烂牌,但你能选择将烂牌打好!
第四条原则:坚持刺猬理念。这个原则可以说是正本书的精髓部分,也是让我收获最大的一部分。刺猬原则简化为一个三环理论,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指导企业在任何环境中都以不变应万变,制定正确有效地战略,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刺猬理念贵在坚持,需要慢慢发现。因为已经在文章开始谈战略部分已经有说明,在这里不做过多的感想。
第五条原则:培养训练有素的文化。书中这个部分首先通过一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接着谈论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培养训练有素的文化就必须找到训练有素的人,成员在责任的框架下享受自由,需要培养成员的责任意识。其实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演变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好的企业文化往往能起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早一夕能够建立的,他必须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并由领导人以身作则,至少而下的建立企业文化。
第六条原则:飞轮效应和厄运之轮。第六条原则跟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触而就的,都是需要一个慢慢积累,从量变到达质变的一个过程。创造卓越的过程中,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行动、会辉煌远大的规划、决定性的创造发明、偶然的幸运降临,或者什么离奇因素。相反,整个过程仿佛是在推动一个巨大而沉重的飞轮,朝着统一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一周接一周地进行下去,直到某个时点实现突破,并继续努力下去。假如你的组织是一个飞轮的话,首先要让他转起来,也就是说,首先要把自己推到一个行动者的位置上,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要知道,飞轮转起来以后,每一周的成绩都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当你的事业起步以后,你成为了一个相对的胜利者以后,你将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建立起更大的组织。这就是飞轮效应,就是飞轮的魔力。成功会带来支持和奉献,带来更大的成功——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奉献,更大的成功——人们总是希望支持胜利者。不要因为事小而不愿意做,不要因为多付出了一些而斤斤计较,量变引起质变,收获会在不经意间来到面前。记得在松下幸之助的一本书中提到“纵使有一夜成名者,细细追究,也会发现他默默探索的痕迹”,不要寄希望于奇迹,脚踏实地,积累实绩,总会看到彩虹。
读完这本书,除了让我对企业管理有了更深的一步认识和理解外,其实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开篇的一句话: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是的,优秀是没有终点的,当你满足了优秀之
后,你将会离卓越越来越远,甚至变得平庸,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永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第四篇:工业企业管理学习体会
工业企业管理学习体会
前言:
虽说是只有较少的课时,但通过徐老师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工业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简单的,从工业企业的类型、组织结构,再深入到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等优秀的管理方法。尤其是泰勒大师的科学管理法和丰田集团的精益生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收获与体会:
我相信,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管它是生产型,制造型,运营型还是服务型。要获得最大利润,最终的分向都是有效减少成本的投入,当然,这个成本包括很多,比如生产成本、制造成本、营业成本等等。所以,(企业组织结构方面)企业都会优化组织结构,力求实现使组织能够有效地运用资源,以最小的投入求得最大的产出,不论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或侧向沟通方面,皆能使信息的传递处于畅通无阻的状态,并能明确确定了员工的任务、责任、权利关系。另外,(企业设备管理方面/安全管理方面)企业一旦发生严重的设备安全或者人员安全事故,那么企业就要承担重大的损失,所以把好这两关是至关重要的。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负责站内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员工必须掌握公司的主要设备,熟悉其性能,了解工艺流程。全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因为,造成伤害的原因96%是因为不安全的行为,而只有4%是因为不安全的环境。总而言之,虽然利益为重,但我们绝不能以牺牲人命去赚钱。
(现场管理方面)好的企业,都有较优秀的现场管理方法。如果企业员工能主动地想办法理解企业的战略和远景目标,努力解决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那企业辉煌是指日可待的。
下面,是我分析一下国内工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用所学的知识给出解决问题,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些建议。
一. 成本上升“挤压”利润
近年来,工业企业利润率出现了下降的苗头。这主要因为,在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成本出现了较快上升的迹象,既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又包括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而且在成本上升的同时,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国家对消费品价格的管控,企业很难将上涨的成本转嫁于下游,所以企业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被上升的成本“侵占”。
建议: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效率高的管理体系,减少员工成本。科学地挑选工人,科学管理员工,并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成本。二. 产能过剩导致供过于求
近些年,我国投资高增长在拉动经济当期增长的同时,也使产能急剧扩张,为此后的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随着去年经济增长不断放缓,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再次凸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些行业产品的价格大跌,效益大幅滑坡;企业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
建议:注重精益生产,对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把关,根据市场调整生产量。严禁浪费。
三. 资金紧张
资金紧缺,流动性不足是制约企业稳健运营的重要因素。一是资金占用严重。因需求不足造成企业销售不畅。二是资金缺口不小。据对重点骨干企业调查显示,48.4%企业资金存有缺口,缺口10%以上占14%。三是资金风险加剧。目前,资金困难逐步由中小微企业向大企业蔓延,部分近年扩张过快、遭遇市场突变的行业企业资金面临困境。
建议:增加融资渠道,满足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果。根据市场趋势,预测产品生命周期,更新产品。固定成本发展科学,成本分析,检测使用的资金浪费。创新和采用新技术、工艺的改进,改善劳动组织,加强生产管理,降低资本消耗。
四. 能力不足 当前市场倒逼转型与企业应对能力不足的矛盾极为突出,转型升级阵痛加剧。一是市场倒逼转型凸显。目前在需求回落、出口受阻、要素成本趋势性上升的大背景下,企业单纯依赖过去的规模扩张、低成本出口、常规品种打天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二是企业应对能力不足。在“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下,部分企业仅选择收缩规模,保持观望。据调查显示,企业未来投资增加的仅占10.9%,持平的占74.4%,减少的占14.7%。建议:注重员工的培训,调到员工积极性。打造“有实力现场,把握机会,捕捉机会,保持产品创新,创造品牌。
五. 安全措施,生产设备改良更新经费投入比例较低
大部分业主对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很熟悉,对于安全生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建议:
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抓好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把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发展,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只有硬件设备提高了,为今后更安全的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员工们的安全得到保障了才能更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才能更好的谈发展。
第五篇:企业管理建议节选
【企业战略规划建议节选】
实体经济一向是公司的立业之本,承载着公司的形象、文化,还包括几十年风雨同舟的一群人。公司面临的困难可谓绝境,意欲绝处逢生,必将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
首先是管理上的革命,革命即推倒重来。
职责、制度先行,计划、分解先行,战略、决策先行;管理建设优于人才,优于业务,优于利润。管理没有做好,可以放弃利润。
制度的制定、计划的分解、体系的贯彻、安全的落实、报表的分析、产品的定位、政策的解读等重大决策事件必须召集所有部门参与到位,其它任何公事都不能构成缺席的借口。管理以管理工作为前提,作为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应该制定的计划、完成的决策、执行的方案、必要的沟通之前,不要去充当一名突击手。
其次,职业经理人的选择和任用。
总经理多出自于业务,更多源于其个人能力的高低,而个人能力强的人往往企业做不大。纵观名企的规律,最大的特点一般是:管理规范、严谨,有理有节、各司其职,阳光、通透、欢快,而这些元素正是我们所欠缺的。我们的用人机制确实落后许多,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业务的比重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打破人事关系的僵局要采用灵活流动的方式,不好管理、“老资格”的职工给他换一个全新的环境,用新环境、新岗位的要求进行约束,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取全系统竞聘的方式选拔干部,能、勇、贤者居之,经理下设副经理、主管、组长、职工四级,可以迅速完成无损更替。
另外,打破现有的推举考察,逐级递升的晋升制度,现行的诸多习惯已经腐化了整个系统,推举非常接近于任人唯亲。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选拔制度,一切以数据说话。
再次,战略是经营者首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所谓战略,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方针、宗旨、目标,产品的发展规划,市场的拓展计划,人力资源配置、任用,财务报表的分析、调控等一系列族群构成的整体。
相应的,战略目标是跟随战略规划过程中设定的一系列目标点,可以有销值、销量、利润、管销费率,可以有执行力、创造力、满意度,也可以有产品规划、品类、系列、款、代,还可以有市场占有量、细分网络点、品牌美誉度、消费者心智粘度,更可以有团队培育成熟度、员工职业诉求满足、良性晋升等,而不是现行的收入、利润两项指标,科技、创新、管理三个打算,几个业务凑一凑等于差不多……
然后,经营理念合理建立、完善、升级和锤炼。
历年来,中国有许多成功的理念引领了企业的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向科技进军”、“内部模拟市场,成本一票否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PDCA”、“5W”、“6S”等,每一项都是企业经营的标杆和法则,在原有的成功理念上加以升级和改造,企业终将立于不败之地。
“目标管理”的应用: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其中包括经营目标、管理目标、市场目标、产品目标、科技目标等,接着修正组织结构和人力分工,然后逐级传
达、分解,绘制目标图,实施过程管理,最后进行总结、追溯和评估、改进。目标管理的重点是高层的执行力。
“时间管理”的应用:收集所有的未尽事宜,循环分类整理,组织下一步、等待和未来清单,更新清单时检查所有事项,以清单事项按时履行。时间管理常常表现为周报的形式,成功的的关键是中层管理的执行力。
“定额管理”的应用:定额主要分两大类,劳动定额和费用定额,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是解决员工执行力重要方法。
如果我们的战略目标足够丰满,高层执行坚决,企业就不会朝令夕改、摇摆不定、乱作一团;如果计划总结覆盖全面,按规律推动,中层干部就不会独自攻城拔寨、亲自打扫战场;如果对技术开发人员、市场推广人员套用定额控制,一个月的代码就不会弄到四个月完成,也不用经常呼吁费用节制了。
最后,市场化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们从来不参加展会,一是自己的产品实在摆不上市场的桌面,二是不敢面对激烈的竞争,三是没有能力挽回竞争造成的费用支出。
但是,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外面在拼后台、拼资源、拼面子,我们也要拼技术、拼勇气、拼能力。市场无处不在,圈起来的生活不属于我们的,刻意的逃避竞争更容易被市场抛弃。
参与竞争就要有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产品和服务。从展会中了解行业的发展形势,立足于市场,制定自己的产品策略,展开研发、生产,迅速抢占市场,形成利润和影响力,并进一步推陈出新,引领市场。这需要超前的市场眼光、超强的研发能力、超级的策划推广。
企业内也要市场化,管理职务就要有管理能力,决策时间一定要有决策结果,不良资产果断的舍弃。时间是成本,质量是成本,效率是成本,做出一个决定前,必须要经过评估,经过一个阶段,再次进行评估,如果根本就是亏本的项目,就没必要继续下去。
管理看似简单,但是我们几乎没有用到多少,用到的地方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要求,做事不按流程,处置不依制度,甚至纵容包庇、以权谋私、任意妄为,夸张吗?我们的企业真是这样。
过程管理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目标达成的必然手段。落实执行力、掌控项目进度、优化工作方法等通过过程管理实现管理的目的。缺失了过程控制,无异于放羊式管理。
员工的悲哀莫过于迷惘和心死,没有希望的未来等于没有存在。员工激励需要让大家看到前景和未来,首先体现在公司和个人的发展上,其次体现在个人收入上。业绩涵盖新产品、新项目、新功能、新市场、新领域、新效益……不仅仅是收入和利润。
我们拥有充足的资金、强大的人力资源,既然我们手里拿了一把好牌,我认为就应该把牌打好!
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创新改革思路
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工作的创新力度,目的是使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高效、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迈进,现就改革重点作进一步介绍。
第一,改造管理体系,包括考勤方式、制度、请假和加班审批事项等规则机制,员工证书考试任务目标及考核,薪酬制度,分月量化加权指标考核等方面,注重管理实务更加实际、合规、充沛、品真。
第二,整体人力资源趋向合理性结构调整,以25-35岁有初步经验且比较稳定的年轻人为主,人数达到60%以上,本科率达到50%,男性员工80%左右,一半以上人员具有初级职称,中高职称向30人的目标发展(中级25人,高级5人)。人力资源等级规划更加合理,形成职能和业务部门经理(负责工作要求和管控管理)-核心员工(保证工作质量)-骨干员工(负责完成工作量)-普通员工(后备培养和新生力量)发展比例为1:2:5:3。
第三,人力资源招聘逐步创建原岗招聘和递补招聘相结合的模式。众所周知,企业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是大浪淘沙、重点培养的过程,为了应对当前社会人力资源供求不对称的普遍现状,招聘工作的关注点应该从技能经验调整到综合能力和可塑性上来,更为重要的是,要适当增加人员的内部流动,比如因对口专业和经验少,需要时间了解公司特点和市场环境,市场业务人员比较难招,而项目后期维护人员需要经历的适应期很短,相对门槛很低,比较容易招到满意的人员,因此,我们可以从招聘运维人员入手,从运营维护通过工程管理过度,向市场业务类型流动。
第四,人力资源形成有效的资本,压缩人力成本,从战略规划上考虑,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横向发展,稳步的投向市场,增大企业的市场受力面和盈利点,增加产业收入,从而解放生产力,释放人才产能。
第五,培训体系扩充制度和目标的融合,重点体现是员工证书建设和考评机制的建立,具有系统性。将企业文化,和业务范畴、机构职责、职务技能等建设完整和完善,形成一个系统,并制定合理规范的组织实施机制。
第六,在绩效考核方面,体现激励和优劣排名的特性,我们需要在指标量化、工作连续性环节进行设计,考核目标向营收/利润值、市场扩展、创造力等方面加以创造和革新。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繁冗,涉及企业和各级员工权益,并且互相牵连和制约。要理清人力资源工作的脉络,建立整齐划一的精益模式,是一项恢宏庞大的工程。作为新信息时代的管理者,我们一定要综合分析、精简环节、逐步推行,合理改进,建设规范、高效、全面兼容和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