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高校工会多元善治型维权机制的探析
新时期高校工会多元善治型维权机制的探析
西南政法大学曹 丽
内容提要: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在建设和谐校园进程中,高校工会必须积极发挥维护职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既有的维权机制基础上,规避机制梗阻与职能弱化,探索维权机制的突破与创新,实现和谐校园下工会维权的多元善治。关键词: 高校工会;维权;善治;多元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1]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2]从法理价值层面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成立与发展所指向的终极价值关怀,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正是对这一终极价值关怀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践。因此,高校工会基于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这一定位,在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工会工作,积极拓展维权空间,增大维权力度,创新维权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一、高校工会维权的内涵勘定
我国2001年修订的《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3]由于高校知识分子这类群体的特殊性,其维权诉求必然有异于其他行业工会会员,高校教职工的维权诉求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对物质利益合理分配、共建共享的期冀,二是对法治理性、民主参政的诉求,三是对和谐校园文化、高雅氛围的向往。当然,三种权益要求的凸显并非代表全部合法权益,而是新阶段高校工会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的重点维权领域。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当是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职工所享有的、高校在实现法治、善治的过程中必须予以切实保障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社会文化权益的整体性表达。
二、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虚弱现状
我国高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高校工会相当程度上没有从职业团体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随着高校各方面体制的建立和推进,高校工会在维权发挥作用上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维权机制发生梗阻,其实际作用与法律赋予的职能有较大的差距。
1、维权职能趋弱化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应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能,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终极价值。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校工会自身角色存在认识失误,现实中高校工会的这项核心职能往往只体现为教育、参与、建设这三项职能。[4]高校工会在形式上以上级工会和同级党组织为政治参照系自上而下地进行组织,但维权意识淡薄,形同摆设。对工会基本职责认识不清甚至对其职能偏移采取默认的心理环境下,工会职能发挥的能量必然受到极大的制约。
2、教代会职权虚化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形式,是实现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项基本制度,是高校工会发挥维权作用的主渠道。但实践中由于教代会法规条例的不完善,限制了工会、教代会的作用,教代会缺乏刚性可依的指标,缺少可操作性强的实际制度设计,往往流于形式,不利于实现对高校权力体系的均衡制约。
3、组织运作行政化
从职业团体角度来看,高校工会是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受党委领导和行政部门支持,但并不是党政部门的附庸,党政工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然而实践中的部分高校工会主要领导由校党政负责人兼任或分管,工会依附于党政,从干部配备、选拔、管理、待遇,到组织活动场地、设施、经费等一系列运作程序无一不是。工作中也习惯于对上负责,根据领导和上级的布置开展工作,而不是根据教职工的意愿开展工作。
4、内容活动形式化
高校工会的活动大多表现为搞福利、文娱、评先进等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深层次维权感知和实践匮乏,高校工会的思想意识仍未从体制转轨背景下传统工会模式中解放出来,对于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缺乏功能性认知或有效实践。
三、高校工会维权机制梗阻的破解——多元机制的善治
高校工会的维权并非工会单一权力指向的政治实践,相反,它涉及到高校党政工等权威体系,更牵系广大教职工所组成的合法性维系群体,既有维权受众的需求输入,也有维权主体的政策回应和输出,在运动的行为系统中进行输入与输出的转换。[5]维权机制运行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个多重机制互动、多元善治的合作网络,是实现公共利益(这里凸显为广大教职工的权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6]
(一)民主参与机制——维权机制的中轴
从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决策、方案的制定的源头参与,到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必须充分保障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权利,这是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中轴。
1、健全高校工会的源头参与机制,促进高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实践中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决策方案的民主评议和意见反馈搜集,在研究指定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方案时,吸纳工会代表进行研究,由工会代表对决策方案提意见、民主评议;二是形成工会意见定期答复制度,工会不仅简单地、被动式地进行参与,更要积极主动地就学校学院发展规划、教学改革与发展、教职工合法权益等重大问题向决策部门建言献策,并要求其定期答复;三是切实开好党政工联席会议,适当增加工会代表名额,广泛听取工会意见,提高工会维权能力,使党政工和谐互动体系切实有效地运行起来。
2、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动高校工会民主监督与管理。工作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展开:
第一,完善教代会条例,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充实教代会职权、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使之日趋规范化。将教代会的“四权”(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真正落实,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和重大规章制度,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和民主监督,绝不能架空教代会,以其它会议或少数领导的拍脑袋决策代替教代会。[7]第二,健全相应的教代会工作执行机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有关领导定期述职报告,开展教职工代表视察和咨询。同时规范工作程序,建立严格的提案征集和处理、大会召开和决议实施及文档等各种工作程序。[8]
第三,充分利用“求索恳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形式,有效地延伸教代会职能,形成持续地组织教职工参与改革与管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9]
第四,积极推进院系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增强院系基层民主管理,促进基层分工会组织建设和“教职工之家”建设,厚实高校民主管理、和谐治理的基层土壤。
3、强化校务公开制度,实现高校“阳光治理”
高校工会要协同学校党委、行政、纪委等相关部门制定校务公开的实施细则,保证校务公开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同时,围绕三个基点即学校科学发展的难点、教职工关注的热点、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点进行校务公开,将其列为公开的内容,加强民主参与和监督,在阳光式公开机制下全力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重大教改方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后勤物管等等。
(二)劳动争议三重治理机制——维权机制的利刃
新时期高校全员聘任制背景下,高校劳动关系演进为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利益协调劳动关系。而在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活动中教职工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从刚柔并济的两个维度展开劳动争议的综合治理。
1、健全争议的协调机制,化解矛盾和纠纷,维护高校发展秩序。应做大做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听取和反映教职工
问题,积极进行实证调查并提出可行对策研究报告;同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协调手段,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总结规律性、经验性东西,切实改观传统简单、枯燥的工作手段和方法。
2、注重心理疏导机制,正确处理高校劳动争议。党的十七大报告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0]这对高校工会正确处理劳动争议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劳动争议纠纷处理过程中,必须从学校整体发展和教职工合法权益两个方面综合维护,从通过各种渠道在心理上与教职工沟通,建立心理咨询沟通之窗,搭建学校与教职工平等对话、和谐协商的平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3、增强法律援助机制,提高工会的法治能力和刚性维权水平。实践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教职工法律意识和以法律维权的自觉性和能力。可以定期或针对某一阶段问题聘请相关法律专家和律师,为教职工提供法律 咨询和援助,治理错综复杂的侵权案件和诉讼纠纷。
(三)和谐共享机制——维权机制的润滑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为原则,着力解决高校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努力形成高校共同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让和谐共享成为维权机制的润滑剂,为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具体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高校互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教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减轻教职工因病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或因病致贫问题。二是关注相对弱势群体人员,掌握落聘人员的生活情况,妥善安置落聘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解决他们的困难。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进行政策倾斜,进一步完善帮困工作体系。[11]三是建立暖人心类似的工程,开展丰富多样的送温暖活动和募捐等宣传活动,及时将慰问和温暖送给相需要帮助的困难教职工,形成高校真正的和谐共享的文化和风气。
新时期,高校工会机遇和挑战并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维护高校民主管理、和谐治理过程中,以民主参与机制为中轴,以劳动争议的三重治理机制为利刃,以和谐共享机制为润滑剂,规避工会职能弱化和机制的梗阻,努力实现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多元共治和有机整合,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为和谐校园建设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10]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10.15.[2][3]参见200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一章第二条、第六条.[4]孙学华.论高等院校工会的法律地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123~126.[5]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36.[7][8]王永山.略论高校工会维权内涵及其制度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5):69~70.[9]李瑾,韩晓燕.高校工会维权的基本态势和应对策略[J].工会论坛.2006,(2):38.[11]黄国铭.论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工会的维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5):704~705.作者简介:
曹丽,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工会主席、教代会主任,法学硕士,助理研究员。
第二篇:全力构建工会维权机制
全力构建工会维权机制
修改后的《工会法》颁布施行一年来的实践告诉人们:对于工会组织来说,深入学习贯彻《工会法》,最重要的是把力气用在履行维权职能上,一手抓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核心是把一切工作都落到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上。
把建设维权机制作为工会履行职责的基础来抓
关心维护职工利益,帮
助职工解决困难,虽然不是工会一家的事,但工会责无旁贷。我国工会从四项职能并列到突出维护职能,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工会的科学定位,是劳动关系发展对工会的迫切呼唤,也是工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维权职能上升到第一的位置,切实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这是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这是工会的本色、天职。
当前维权职能强调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维权机制,更好地为职工办实事提供必要的依据和规范的章法,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基础性建设。为此,工会上下,都应带着深厚的感情,同心合力,聚精会神,分层次、有重点的抓紧维权机制的建设。
坚持在基层企事业单位着力落实两项基本制度
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法定途径,《工会法》进行了明确规定,那就是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两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的推动,这两项制度在许多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来。但从履行职责的要求来看,工会组织尚需进一步从广度、深度等多方面去健全、落实:
一是要扩大制度适用范围。应把职代会制度从公有制企业扩大到非公企业。这不仅要求基层工会干部用力气去探索相应的有效做法,也要求工会领导机关用力气去争取从法律上明确职代会制度在非公企业的应有地位。对于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对大量小型企业,可向上扩展到乡镇、街道一级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大合同”;对少数集团企业,可向下延伸到二级单位的“小合同”。
二是要提升制度运作质量。以深入贯彻《工会法》为契机,按照维权制度的工作标准和企业状况,制定或修订本单位职代会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有关实施细则,强调职代会各项职权的具体落实,纠正集体合同制度推行中重签约轻协商、重形式轻实效的偏向,逐步推行履约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奖惩制度,促使企业经营者产生一种不落实两项制度就办不好企业的约束力和紧迫感。
三是要密切制度相互联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也有密切相关性,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的,如平等协商、职代会审议都是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集体合同以职工个人劳动合同为基础,又规范着劳动公司;等等,这些都应主动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环环扣紧,对照标准,坚持章程,确保质量,造福职工。
强调县以上工会尽心构建实施维权的保证体系
为使每个基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正常、有效地贯彻实施,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必须尽心尽力,从组织网络、工作机制上建立相应的保证体系,会同政权机关和社会各界,坚持有力地支持基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此,要建立健全以下一些机制:
源头参与机制。按照《工会法》规定,县以上可建立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并通过其它渠道,搞好源头参与。对此,工会领导机关要主动设计,精心组织,肯花力气,善于坚持,真正为基层工会履行职代会职权和落实集体合同目标撑腰。
三方协商机制。工会要努力适应建立这一新机制的要求,加大参与力度,提高参与能力和协商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同有关两方,认真分析和研究本地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同级人大和政府制定有关劳动法规和政策提供情况及建议,对本地企业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进行工作指导。
法律援助机制。为了有效地帮助因劳动权益受到分割的特困职工或因履行职责遭受分割的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依照《工会法》规定,县以上工会要尽快地规范工会法律援助的职责、权利、义务,为工会法律援助提供政策和条件的支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提供办案条件、提高援助质量,使那些最困难、最需要援助的职工得到及时援助。
此外,还应积极建立健全工会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度、工会干部培训机制、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参与劳动仲裁等相关制度,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形成有力的保证体系,为基层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履行天职提供服务。
建立以维权为目标的工会工作激励机制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法》既对工会干部履行维权职能遇到侵害时的应有保护作了法律规定,也对工会干部损害职工权益的失职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需由各级工会领导
全力构建工会维权机制
修改后的《工会法》颁布施行一年来的实践告诉人们:对于工会组织来说,深入学习贯彻《工会法》,最重要的是把力气用在履行维权职能上,一手抓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核心是把一切工作都落到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上。
把建设维权机制作为工会履行职责的基础来抓
关心维护职工利益,帮助职工解决困难,虽然不是工会一家的事,但工会责无旁贷。我国工会从四项职能并列到突出维护职能,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工会的科学定位,是劳动关系发展对工会的迫切呼唤,也是工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维权职能上升到第一的位置,切实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这是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这是工会的本色、天职。
当前维权职能强调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维权机制,更好地为职工办实事提供必要的依据和规范的章法,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基础性建设。为此,工会上下,都应带着深厚的感情,同心合力,聚精会神,分层次、有重点的抓紧维权机制的建设。
坚持在基层企事业单位着力落实两项基本制度
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法定途径,《工会法》进行了明确规定,那就是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两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的推动,这两项制度在许多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来。但从履行职责的要求来看,工会组织尚需进一步从广度、深度等多方面去健全、落实:
一是要扩大制度适用范围。应把职代会制度从公有制企业扩大到非公企业。这不仅要求基层工会干部用力气去探索相应的有效做法,也要求工会领导机关用力气去争取从法律上明确职代会制度在非公企业的应有地位。对于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对大量小型企业,可向上扩展到乡镇、街道一级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大合同”;对少数集团企业,可向下延伸到二级单位的“小合同”。
二是要提升制度运作质量。以深入贯彻《工会法》为契机,按照维权制度的工作标准和企业状况,制定或修订本单位职代会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有关实施细则,强调职代会各项职权的具体落实,纠正集体合同制度推行中重签约轻协商、重形式轻实效的偏向,逐步推行履约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奖惩制度,促使企业经营者产生一种不落实两项制度就办不好企业的约束力和紧迫感。
三是要密切制度相互联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也有密切相关性,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的,如平等协商、职代会审议都是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集体合同以职工个人劳动合同为基础,又规范着劳动公司;等等,这些都应主动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环环扣紧,对照标准,坚持章程,确保质量,造福职工。
强调县以上工会尽心构建实施维权的保证体系
为使每个基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正常、有效地贯彻实施,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必须尽心尽力,从组织网络、工作机制上建立相应的保证体系,会同政权机关和社会各界,坚持有力地支持基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此,要建立健全以下一些机制:
源头参与机制。按照《工会法》规定,县以上可建立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并通过其它渠道,搞好源头参与。对此,工会领导机关要主动设计,精心组织,肯花力气,善于坚持,真正为基层工会履行职代会职权和落实集体合同目标撑腰。
三方协商机制。工会要努力适应建立这一新机制的要求,加大参与力度,提高参与能力和协商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同有关两方,认真分析和研究本地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同级人大和政府制定有关劳动法规和政策提供情况及建议,对本地企业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进行工作指导。
法律援助机制。为了有效地帮助因劳动权益受到分割的特困职工或因履行职责遭受分割的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依照《工会法》规定,县以上工会要尽快地规范工会法律援助的职责、权利、义务,为工会法律援助提供政策和条件的支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提供办案条件、提高援助质量,使那些最困难、最需要援助的职工得到及时援助。
此外,还应积极建立健全工会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度、工会干部培训机制、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参与劳动仲裁等相关制度,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形成有力的保证体系,为基层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履行天职提供服务。
建立以维权为目标的工会工作激励机制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法》既对工会干部履行维权职能遇到侵害时的应有保护作了法律规定,也对工会干部损害职工权益的失职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需由各级工会领导[page_break]机关采取必要措施,制定相关的规章、公约,建立健全工会工作责任制,强化工会系统内部激励机制,建立以维权为终极目标的工会工作的考核体系,做到任务、责任、奖惩三落实,让下级工会来评价上级工会,让职工群众来评价工会组织,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履行基本职责的根本标准。
第三篇:浅谈新形势下工会如何建立健全维权机制
浅谈新形势下工会如何建立健全维权机制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修改后《工会法》的明确规定,这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是工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基本权利,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龄前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工会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基点和途径。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关系、劳动关系趋于复杂,职工的维权要求趋向个性化和多样性,由此给工会的维权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工会维权工作任重道远。在新的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立足本职,为服务大局,加强维权,保障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面前的一个新任务,新课题。笔者就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维权机制谈几点思考:
第一,做好源头参与,坚持并完善有关会议机制。一是党委会会议研究工会工作的会议机制。党委或企业党组织会议集体研究工会工作。工会主席要经常向书记反映汇报,但更要注重争取党委会集体会议研究工会工作,就是工会的议题要上会研究讨论,一年至少要有一次。二是政府行政联席会。工会与政府行政的联席会议的形式非常好,既解决了实事,也解决了大事,既讲宏观也讲细节。工会要在这方面多做努力。三是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机制。三方是政府的劳动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家协会和工商联。四是工会向党政反映诉求、报送信息要做到更加主动、及时、快捷。工会反映诉求是要引起党政重视,呼吁解决问题。我们常讲工会要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维护人、第一责任人”,没有讲要做第一解决人,你解决不了。知道情况要及时报告,了解诉求及时反映,让有权的人来解决。第二,建立健全主动维权与化解矛盾机制。一是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职工有利益可以通过工会直接反映到决策层、行政层。二是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要认真排查化解由于损害职工利益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好这些工作,工会
工作就有品牌。三是劳动矛盾和劳动冲突“四预”机制。“四预”是指预防、预警、预测、预告。要做到“四预”就要见功夫。四是劳动矛盾和冲突调处机制和法律援助机制。劳动矛盾出来了,怎么调处。调解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企业里工会组织可以做调解,还可以和法院连在一起,跟劳动部门连在一起,共同做好劳动矛盾的调处工作。五是职工权益的保障机制。就是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还有工资拖欠的解决机制。
第三,构建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是完善劳动关系平等协商机制。抓住平等协商这个关键环节,把劳动用工、劳动安全与卫生、社会保险和福利、女职工特殊保护等内容作为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时的协商重点,切实保证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增加。二是完善劳动关系法律确认机制。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是确定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应把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作为重点,并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状况,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时体现差异。三是完善劳动关系责任监督机制。企业要建立由工会、劳资、安全以及职工代表参加的履约检查小组,对照合同条款逐项检查落实,对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及时督促纠正。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条款的履行兑现情况,要向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报告,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四是完善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抓住预防预警这个关键环节,围绕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主要方面,重点抓住职工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维权机制的应有作用。
第三,构建职工民主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代会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职代会的多种实现形式。在条件未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可通过职工民主议事会、职工意见箱、厂长(经理)接待日等形式,引导职工群众及时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为逐步推行职代会制度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建立职代会闭会期间的配套制度,如职工代表述职、值班厂长(经理)等制度,畅通职工及时表达意见或建议的渠道。推行职代会报告、职工代表培训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职代会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制度。厂务公开是落实职工知情权、监督权的基本形式。企业工会要担负起厂务公开的组织、协调责任,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厂务公开栏、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
为重要形式,推动厂务公开深化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三是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督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是公司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凡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制企业,工会应依法督促企业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一般分别作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候选人。做到企业在重大决策前,征求职工董事监事的意见,并通过他们向职工广泛征求意见
第四篇:浅谈新形势下工会如何建立健全维权机制
浅谈新形势下工会如何建立健全维权机制
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关系、劳动关系趋于复杂,职工的维权要求趋向个性化和多样性,由此给工会的维权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工会维权工作任重道远。在新的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立足本职,为服务大局,加强维权,保障职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面前的一个新任务,新课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维权机制谈几点思考:
一、工会维权机制的涵义和维权的主要内容
机制就是把组织的各个部分、系统各分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使该系统各部分、各分支遵从既定的规则,围绕预定的轨道和工作目标健康、有序地发展的程序。这种以制度为基础和保障建立起来的工作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是保证整个工作系统正常运转和实现功能优化的可靠保证。工会维权机制就是指工会为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通过整合内外资源、调动上下力量,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目标,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相互配套的制度、运行程序、沟通协调渠道、督导落实措施等构成的工作运行系统。工会维权的内容和任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其内容主要包括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权利、维护职工获得劳动报酬权利、维护职工享受社会保障权利、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利、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利、维护职工的社会参与权利等方面。
二、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会宏观参与机制
宏观参与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源头维护,是指企业工会组织参与有关职工切身利益制度的制定和讨论,从法律法规上、政策制度上维护职工权益。工会只有从源头上参与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才能真正落实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把建立平等协商机制作为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内容,实现企业平等协商制度化、规范化。以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规范协商程序,突出协商重点,加强履约监督,并把加强集体合同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管理体制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规模小、职工人数少、工会力量弱、企业又较集中的区域或行业,大力推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集体合同的覆盖率,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进一步加大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
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应由初始争取“法定利益”逐步向建立正常的工资共决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提升。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真正使广大劳动者能够共享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继续抓好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培训,不断提高协商代表的整体素质和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质量。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队伍。要加强对工资集体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同时,要指导基层工会与行政签订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等其他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突出问题的专项合同。
(四)、健全维权机制和加大帮扶力度的对策
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必须与为职工办实事结合起来。要坚持一手抓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从帮扶困难职工入手,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通过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工会维权机制不断得到健全完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从而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健全机制,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践证明,赢得党政领导的支持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工会才会有更好的履职环境和条件,否则,工会许多工作就做不好甚至做不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与上级工会的联系、沟通,赢得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促进在制定各项政策规定时征求、听取工会组织意见机制的建立,使工会组织源头参与渠道更加畅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及时就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从宏观层面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卫生安全和社会保险等方面,我们要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协调劳动关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积极开展企业法律维权工作和企业改革、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探讨,总结推广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促进企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逐步健全机制的基础上,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五)加大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推进职工维权机制建设的宣传力度。继续大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集体合同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抓好对职工维权机制建设的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各个部门和广大职工对加强维权机制建设的认识,强化法律义务主体的守法意识,营造有法必依、依法推进维权机制建设的良好局面。
以上几点对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但只要我们心系职工,创新维权方式,依法维权,就一定能够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小金口街道总工会 2014年11月3日
第五篇: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思考
邮政企业工会完善维权工作机制的思考
大同市邮政局 杨日张勇
维权机制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责、做好维权工作的基本保障。多年来,在维权机制建设中,各级邮政工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基本机制已初步建立,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在维权机制建设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建立,轻落实的漂浮现象仍然存在着,工会维权机制还没有真正有效地运转起来。有的虽然每年都在签订集体合同,但履约率很低;有的虽然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职代会的职权落实不了,使维权机制成了“花架子”。为了提高工会的维权实效,建立和完善维权工作机制,切实把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各级邮政工会组织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明确维权机制建设的重点性。各级邮政工会要深刻认识建立和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企业的需要,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维权机制建设摆到工会维权工作的首要位置,下大力气把它建设好、完善好。
二、要注意维权机制的层次性。邮政工会维权机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上级工会要多在注重宏观层面的维权机制建
设上下功夫,如源头参与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企业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法律监督制度等。市、县局基层工会要着重在微观层面的维权机制建设上做文章,如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并且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注意把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上下联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邮政企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纵深推进,随着邮政经济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和劳动关系的不断变化,工会维权机制的形式、内容、体制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开辟新的途径,不断采用新的手段,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始终保持工会维权机制的活力和生命力,适紧紧应工会维权工作的需要。
四、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为邮政的改革发展不是一个模式,工会的维权机制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各级邮政工会应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按照突出重点、不断创新的原则,创造富有特色且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维权机制,切忌照抄照搬。
五、要注重质量,讲求实效。工会维权机制建设,既要有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上的标准。建设维权机制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是为了发挥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所以,要把作用大小和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维权机制建设质量高低的主要标
准,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
六、要实现维权机制规范化。要加强工会维权机制的制度建设,把重要的、成熟的维权机制和有效的做法,通过形成规章制度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各级邮政工会要建立健全与本工会内部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维权机制建设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七、要加强指导和监督。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维权机制建设要从理论上、政策上、信息上、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选树一些先进典型,推出一批有工会特色的维权品牌,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以点带面,推动维权机制建设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维权机制的有效运转和作用发挥。
八、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工会的维权机制是否完善,是否管用,应当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要看形式、看数量,而且要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能否真的发挥作用,能否取得实效;不仅要听汇报、看材料,而且要实地考察,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了解维权的真实情况。职工群众是工会维权的对象,是工会维权的受益者,他们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应当定期组织职工对工会的维权效果进行评议或者测评,以他们的满意度作为最主要的评价依据。
九、要实施激励与约束制度。上级工会应当对维权机制建设施行激励和约束措施,并形成制度。对维权机制完善、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工会组织,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维权机制建设落后、作用发挥不够、职工群众不满意的工会组织,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督促改进。特别是对一些不履行维权职责、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甚至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会干部,应当依法通过民主程序予以撤换、罢免,从而推动工会维权工作开展,树立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