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层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2 13:1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基层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基层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企业基层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几点体会

企业基层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几点体会

绍兴市二轻集团公司工委

企业基层工会是整个社会组织结构中的一个分支,如何使这个分支健康成长巩固结构,这将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工会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维护好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达到多方共赢,有助于职工生活改善,企业效益提升,国家和谐繁荣。最近几年来,二轻企业工会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并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为工会工作水平的提升开拓了新路子。

在参与管理服务职工中有困难,也有收获。我们的体会主要是:

一、正确认识工会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地位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天行有常,万物有度。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运行的边界,工会工作也是如此,因此正确认识工会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中的的地位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工会的群众组织属性决定了工会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中的辅助地位,也就是说政府是主体工会是配合协助的关系。明确了地位以后,工会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尤其是我们二轻企业大部分已经改制为私营企业,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比原来集体所有制企业时又有所弱化,有些工作工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推进,因此,把握好工作的“度”尤其重要,只有这样企业基层工会才能做到准确反映职工的利益诉求,表达职工意愿,妥善处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资矛盾,竭尽全力服务好职工。对于国家赋予工会的职责和权力,工会干部要怀敬畏之心,尤其在维护职工、服务职工方面要主动参与,做到权力不越位,职责不缺位,角色不错位。只有这样,工会才能在职工心中有地位。

二、着力把握工会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切入点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社会事务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如何把握好工作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政府所需,企业所盼,职工所求的工作就是我们基层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如果仅仅考虑单方面的利益就会使工作陷入困境,平衡利益,互助共赢才会有和谐的工作环境。当然,平衡不是维持现状,而是统筹兼顾,不是简单加和,而是有机协调。要在平衡、统筹中推进工作,做到“一盘棋”、全覆盖。我们基层工会开展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安康杯劳动竞赛,生活后勤规范化建设,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金秋助学等等社会事务性活动都受到了企业、职工的好评,这些活动虽然企业需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局部利益受损,但是这样做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有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最后有利于企业发展生产,得到全局的利益。对于职工来说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层度上维护了职工的利益,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因此,对企业和职工都有利的事就是我们基层工会工作的切入点。

三着力提升工会干部在参与管理社会事务中的技能和积极性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社会事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做起来难度较大。工会干部面临两难处境,以什么样的积极性,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了做好工作的质量。态度决定状态,态度反映境界,态度影响成败,把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工作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或者说得低一点当做一个人追求行善积德,就会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工作成为自己割舍不下的一份牵挂,让参与管理社会事务成为工作努力的方向。当把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当作是一种口号、一种门面,则工作只会流于形式,应付的情况就会居多。因此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世间万物,最为复杂的是人,最为简单的其实也是人。正常情况下,没有人不想建功立业,没有人不想有所作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因素的束缚,往往难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计划来开展工作。仅有工作积极性只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工会干部还有许多新的知识需要学习,工作技能需要提升。有一位领导干部曾经多次强调:“要认认真真学习;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对于工会参与管理社会事务这项新的工作,工会干部要及时更新知识,比如要重点学习有关劳动保

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掌握其精神实质,同时还要学习工作方法和策略方面的书籍,同一件事情由于工作方法得当,即使有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因此只有提升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把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做到位。

四、切实发挥工会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优势是做好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中工会组织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何把优势发挥好,关键是要“干”,而且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做事情。总结我们基层工会的优势大体有这几个方面,把它发挥和运用好,工会工作就有生命力。一是有独特的政治优势。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在职工群众心中具有高度的信誉度和公信力,是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的人民团体。二是有较大的工作优势。在长期的实践中,基层工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建立了履行职能的较为完善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调处机制。例如,2000年8月在市总工会的帮助指导下,我们系统下属企业宏发电气实业有限公司率先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到目前为止经过十一轮的谈判协商,职工工资基本上与企业效益同比例增长,工会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利益,也为其他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积累了经验。三是有很好的载体优势。近几年来,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我们系统工会组织开展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生活后勤保障规范化建设”,“工资集体协商”,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金秋助学”,“六强六比”等各项活动,涵盖了职工维权、生活保障、提高素质、促进就业等需求,这些都是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有效载体。例如,早在1996年我们系统就有公司、企业、职工个人三方出钱成立“绍兴市二轻职工互助基金会”,每到元旦春节公司互助基金会就着手帮助近150名困难职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对职工生活起到补充保障的作用,为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四是有健全的组织优势。各企业基层工会有一批专兼职工作者活跃在工会工作战线上,植根于广大职工群众中,他们热心工会工作,致力于工运事业,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得职工群众的信赖,这些同志无疑是工会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有生力量,是工会最大的优势之一。

天下之事,必成于行。行是根基、是关键,是起点、也是归宿。基层工会要树立信心,发挥优势,适应形势,那么工会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就不再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第二篇:浅谈工会参与职业病的几点体会

浅谈工会参与职业病的几点启示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七条 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关键词】工会、职业病防治

【背景】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宜宾市中南部,东与长宁、珙县交界,南连筠连县,西与宜宾县相接,北与翠屏区相邻。全县幅圆面积1323平方公里,辖7乡12镇,285个村,28个社区,2374个村民组,总人口达52万人。全县登记在册的煤矿企业有27家,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企业35家,涉及职工3740人。煤矿安全是直接影响该县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5月,高县作为全市五个重点产煤试点县之一,按照省、市总工会的

要求,及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名经验丰富、懂得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的职业化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员,专职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和职工职业病宣传工作,并对全县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巡回督促检查。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县安委会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参与调查处理,在宣传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政策、知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结合一年的工作实践,浅谈我对工会参与职业病的几点启示。

一、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的时代背景

职业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重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影响劳动者健康、导致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力的主要因素,目前,职业病危害已被国际卫生组织确定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今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家不断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不断出现职工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等现象发生职业病,也导致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事件的发生。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明

确了工会参与的职责和职能,为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理清了思路。

二、我县职业病的基本情况

一年多来,会同安监、经信卫生等部门多次升入一线检查,发现很多工人对职业病的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不到位,一方面用人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另一方面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劳动保护用品不到位。今年,四川省开展了以组织了以困难职工、环卫职工、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参加健康体检,体检作为2012年全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我会严格按照省市要求,以国家安监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备案系统接触职业危害职工统计为依据,重点安排非公企业的职工。煤矿一线职工全部体检,共体检接触职业危害职工1200人次。截止目前全部体检完毕,未发现疑似尘肺病例发生,但一线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的生产条件、职业卫生保护、安全意识还存在很大的隐患、职业病防治还任重而道远。

三、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的启示

(一)、是时代背景的需要、针对我县目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时时代所需、使命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工对自己生命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当今,构建和谐

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维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切身利益当在其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要求。

(二)、是工会的职能所在

工会的基本职责就是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是: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维护职能是指工会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其中包括职工的劳动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建设职能是指工会吸引和组织职工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参与职能是指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发挥职工参政议政民主渠道的职能;教育职能是指工会组织通过教育的方式,帮助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职能。

(三)、是职工生命健康的需要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工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法第八条规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最大的一点就是生命健康的权利是人最基本的,生命都没有,都得不到合理的保证何谈经济效益,加强职业病防治是职工的心声,社会的期盼。目前,我县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已建立,设立了劳动安全卫生关系协

调委员会,并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了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及劳动保障、工会和企业家组织三方协商机制的内容,运转顺利。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三方协调机制模式,下一步要积极推动我省建立职业病防治三方协调机制。把职业病防治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四)、是法律法规赋予工会的新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七条 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针对这一要求,我县已在省市的要求下,对前线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进行了体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地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实施。与企业签订了《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共签订29家,实现规模以上职业危害交严重企业一次性全部签订。

(五)、建立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的长效机制

贯彻执行中华全国总工会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建立责任制,定期举办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班,将职业病防治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提高工会劳动保护干部参与

职业病防治素质和能力,不断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基层工会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一方面: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加强农民工和青年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意识教育。监督企业对职工进行正规的上岗劳动安全卫生培训,履行法定的职业伤害、毒害告知义务,进行防护技能训练。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劳动保护教育,帮助职工了解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劳动卫生规章制度,帮助职工懂得自己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爱生命、关心职业病防治,共同开展全民安全卫生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当地大众传播媒介,加强劳动安全卫生舆论监督,传播安全卫生科技和法律的知识,提高大众对有关安全卫生知识的认识理解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全民安全卫生素质。

总之,职业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职工生命健康的一种隐性杀手,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是民生所向,是广大职工期盼。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抓手,因此,加强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浅论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一、当前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现状

在第三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要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庭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便民的独特优势,当好司法为民排头兵,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强调,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做好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阐释人民法庭的制度优势和功能发挥。针对广大农村“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的特点,人民法庭要在坚持合法自愿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调解工作,妥善处理民间纠纷,积极修复邻里关系,让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调解等方式得以化解,充分认识人民法庭在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不断复杂化、多样化,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难度,如果能够积极发挥基层法庭的一线“作战能力”(调解作用),有力配合乡镇机构、基层调解组织平息家庭纠纷,对于维护家庭团结和基层安定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人民法庭尤其是地处农村的人民法庭有力配合地方乡镇机关,在维护辖区稳定,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当前一些人民法庭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仍存在自我定位不够明确,审判职能不能得以延伸,维稳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笔者认为这是认识不够清晰、措施不够深入所致。

(一)参与治理意识不强

目前基层人民法庭个别干警将审判工作与综合治理割裂开,二者之间没有交集,从而导致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地将审判工作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没有大局观,养成了就案办案的习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基层矛盾和纠纷。集中体现在在审理案件时思想工作未做到位,特别是对一些离婚损害赔偿纠纷、土地权属纠纷等易于引起民众矛盾激化的民事案件,没有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及时消除双方之间对立情绪,使纠纷未能及时得到化解,从而为社会治理工作留下隐患。

(二)司法为民意识不强

人民法庭承担大量的民商事案件的审判任务,便民诉讼是基层人民法庭一如既往坚持的优良传统。但个别基层法庭不结合农村仍停留在以往等案上门,坐堂审案现状,忽略巡回审判、“假日便民法庭”带来的便民实效,忽视了基层人民法庭和农村的特殊情况。一方面增加了群众诉累,影响其正常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延长审判周期,村民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保障。

(三)调解组织作用不显著

有的辖区调解组织成立存瑕疵,甚至有的与村委会是一套班子,调解流于形式。大部分基层特别是农村调解组织处于“哑火”状态,调解组织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发挥,人民法庭在其业务上的指导也不及时、不到位。

(四)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第一,公开审判开庭旁听人员不多,辐射范围小,应有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受到限制。第二,深入乡舍开展巡回审判、以案讲法的工作不扎实,未能形成长效机制。第三,新闻媒体宣传不够。一方面,新闻媒体采稿质量要求高,采稿数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基层人民法庭干警普遍偏少,而办公条件又有限,不能安排专人负责法制宣传工作,宣传不及时、不到位,不能做到紧密围绕当前农村社会治理较为突出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件进行广泛宣传与报道。

三、完善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功能

(一)深化参与农村治理意识

基层人民法院的地位和职能作用决定了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审判组织,是典型的“到群众中去”,它们更容易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非常有利于各类纠纷案件的顺利解决。人民法庭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不仅充当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排头兵,更是筑起整个社会治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人民法庭通过依法审理大量民商事案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解决关系社会治理问题,有力地防止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因此,人民法庭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审判工作与农村治理有机结合

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必须立足于审判工作,高效优质的审判就是强有力的参与。审理易激起民众矛盾的民事商案件时要格外关注社会舆论和影响。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要妥善处置,避免涉诉信访的发生。另外,要大力提倡巡回办案、就地审理的做法,方便民众参与诉讼,加快案件审结速度,减少民众诉累,及时、有效维护民众合法权益。

(三)强化基层调解组织作用

人民群众之间产生纠纷往往首先反映到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调委会)。如果通过非诉调解,不再走诉讼途径,不但可以避免矛盾冲突减轻法院办案压力,还更有利于解决“执行难”。同时,人民法庭调委会的支持与帮助下,有利于人民法庭提高办案质量,加快办案进度。《人民法院组织法》明确规定,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是人民法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人民法庭必须转变以往“就案办案”模式,从维护农村长远稳定发展大局出发,担当起对基层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重任。

(四)审判职能广泛延伸

第一,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公开审判、巡回办案、就地审理等方式方法,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培养群众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矛盾纠纷的产生。第二,强化司法建议工作。严格要求通过书面建议形式向有关单位发函,并及时对建议进行跟踪反馈。创新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司法建议工作,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重要作用。第三,完善定期回访制度。开展定期回访工作,及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跟踪反馈,巩固办案效果,防止不和谐声音的产生。

(五)加强人民法庭建设

一是加强人民法庭组织建设。领导重视、组织关怀是法庭发展的有力推手,同时,严格选拔德才兼备、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基层法庭担任领导岗位。二是加强人民法庭“软件”建设。本着“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标准鼓励年轻干警到基层锻炼,使法庭始终保持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重视法庭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干警真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加强人民法庭硬件建设。良好的物质装备建设是彰显法律权威、法官尊荣的标志,同时,实现人民法庭办公区、审判区、生活区有效分离,切实保障法庭干警人身安全。

四、结语

总之,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管理是深入推进司法为民的现实迫切需要。人民法庭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就要把服务百姓、维护辖区一方安宁作为人民法庭工作的永恒主题,就要将助推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人民法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要以审判为核心,更为广泛地延伸拓展审判职能,努力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涉诉信访案件,及时反映和协调民众各方面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实际的困难。妥善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府院有效对接、综合施策的化解矛盾新格局,确保基层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的构建。

第四篇: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促和谐发展思考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努力维护、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应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通力合作的社会公共

事务管理;应是男女两性平等参与、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妇女及妇女组织在社会公共

事务管理中的地位与参与程度,则是衡量两性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妇联的组织架构、服务功能和参与方式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妇联要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转型期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更新理念,转变观念,理顺关系,完善架构,加强组织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面,提升参与层面,创新参与方式,建立新型运作机制,开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新模式。

我们正处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时期。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迈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的大政府社会,正在向市场经济为主、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小政府社会转变。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一个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成员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方向产生深刻的影响。要有效协调各种社会关系,降低因社会急剧变革所带来的社会震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迫切需要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社会管理新机制与新模式。

一、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社会结构合理匀称、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社会运筹科学得当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人享有同等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男女的平等发展、协调共进,有利于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局面,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谐社会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是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在互动合作过程中,采取一定方式、方法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的活动。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努力维护、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消除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落脚点即在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社会公共事务是提供关涉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相关活动,是伴随社会发展过程发生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会性事务。其主要特性是公益性、多样性和阶段性。公益性,即是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多样性,即因公众对公共物品和服务质与量方面的需求偏好千差万别,决定了公共事务的种类繁多和公共管理的方式多样。阶段性,即公共事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标准。

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主体和手段都有所不同。在原始社会中,仅存在简单的社会性公共事务,社会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我管理;国家产生后,政治性公共事务产生并日益突出,政府成为公共事务管理最重要的主体,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规范。至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公共事务内容和范围的大为扩展,复杂性的大为提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也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也已日趋多样化。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已成为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之必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应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通力合作地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治理,应是男女两性平等参与、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成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妇女及妇女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地位与参与程度,是衡量两性和谐发展的主要标尺。

二、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妇女组织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中国的妇女团体是随着近代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应运而生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妇女组织中就已有部分以“提倡女学”、“力保主权”、“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发达女权参与政事”为宗旨。民国初年,相当部分妇女组织已冠以“参政会”之名,明确“以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为宗旨”。1913年4月,万国女子参政会中国部即已成立。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种政治性妇女团体更是

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并在历次重大运动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可以说,中国妇女组织的兴起,即是觉醒了的中国妇女要求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产物。

建立于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各级妇联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其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促进男女平等。主要任务可分为对内与

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一是建立健全自身的组织体系,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动员妇女投身于各项建设事业;二是教育引导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三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各项服务。对外,一是代表妇女参与各项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定,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的各项发展事业提供支持,促进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发展;三是发展同世界各国妇女和妇女组织的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和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最重要的主体,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规范。作为政治性社会团体的妇联组织,其机构设置、管理方式,也基本类同于行政管理部门。在履行其基本职能和开展各项工作时,也主要是采用行政化的手段。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级妇联组织实际上是在以行政管理部门的身份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而且,在计划经济时代,个人不同的才智特征已被社会平等、平均的运行规则所磨平,男同志所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一样能够办得到,妇女从事各种社会劳动和男性一样同工同酬,妇女享有与男性同样多的发展机会。这就为妇联组织顺利履行其基本职能提供了现实的客观条件。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进入转型期,妇女原本享有的社会地位和各种权利的保证,已在利益驱动的经济社会中逐渐失落,妇女群体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被动地位也充分暴露出来,无论是在社会政治参与、劳动就业,还是在婚姻家庭,妇女的各种权益保障问题正逐渐呈上升趋势。在全国妇联权益部2002年所作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调查》中清晰显示出:女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的比例偏低,在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明显存在着男强女弱的现象;女性在就业方面受到的不平等对待较多,女工劳动保护规定不落实的问题突出;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受损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问题仍较严重。

客观现实表明,当前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现实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之有效的行政参与和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之需要,妇联自身的组织架构、服务功能和参与方式也已面临着重大挑战。

首先,从妇联自身的组织架构来看,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其机构设置与组织体系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尤其因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妇联,更增强了妇联的“政社不分”之特征,各机构之间也呈现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之弊端。作为社会团体,妇联的机构设置本应是为了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但现实情况却是因受行政机关编制之制约而设立,部室合并、职能交叉、工作互含、政社不分的现象突出,致使本属社会团体的妇联组织,事实上却在担负政府行政部门相关之职责,致使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失位与缺位,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自身的机制创新与应有功能之发挥。

第二,从妇联的组织服务功能来看,因受“政社不分”组织架构之影响,今年来虽组织网络覆盖面宽了,但工作缺乏渗透力,工作与多种职业的女性社会团体联系紧密度还不够,尚未具备其很强的号召力。妇联实行地方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但其日常工作与活动则主要是通过各级地方组织开展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各界妇女群体,服务手段主要是宣传教育、技能培训、促进发展、维护权益、扶贫济困等。各团体会员虽已涉及各界各阶层,但因受妇联自身组织架构、人员编制的制约,与部分团体会员彼此之间尚未形成优势互补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且因目前女性社会团体组织阶层分层多,辐射作用还不够强,尤其是部分外企的白领女性、民企的女职工(未建工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中的女性从业人员、外来妇女还处在组织外围。因而,妇联作为联结全社会各界妇女的组织,其应有的组织网络和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加以开发和拓展。

第三,从妇联的参与方式来看,因受“政社不分”组织架构之影响,实际上还是以行政参与为主,社会参与为辅。就近年来妇联交流的工作经验来看,主要有这样几种参与方式:一是妇联协助政府直接管理妇女儿童事务;二是妇联代表妇女向党委政府提供调研内参和社情民意,提出涉及妇女儿童政策的对策与建议;三是在各级人大、政协提出有关议案、提案和建议案;四是创办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维权站(岗)、再就业咨询服务站等各类公共服务产品;五是通过建立实事项目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这些间接的参与方式表明,目前妇联的参与还是以协助政府管理为主,自主参与为辅,因此真正进入决策参与的层面力量还有限。应该说,参与决策过程与监督政策制定才是保障女性权益的根本。但是,因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比例偏低,而且女性自身对于政治参与权利维护的方式还缺乏学习和训练,导致许多直接关系女性发展与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颁行,实际上都还是在缺乏女性充分参与的情况下通过的。

应该说,在现行的体制框架下,妇联为了忠实地履行其基本职能,已是尽其所能,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因现实社会客观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原有优势也已在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妇联要真正发挥代表妇女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应该具有的组织、参政、监督和教育等功能,就必须更新理念,拓宽思路,建立新机制,创出新模式,为构建一个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各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通力合作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而进行必要的变革,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内罗毕提高妇女地位前瞻性战略》中指出:“对妇女真正实现平等,与男子平等地分享权力必须是一项主要战略”,要求各国政府和政党应该加强努力,以促进并确保妇女在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担任高级职务方面取得平等。和谐社会,是男女平等分享权力的社会,是人人共享的社会。女性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因素。经济政策的主导权力来自于政治权力,女性只有参与决策过程与监督政策制定才能保障权益和改善处境。妇女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与和谐状态。妇联只有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准确定位,理顺关系,完善架构。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和需求日趣多样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群众性自治组织大量涌现,要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建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群众团体,应在机构设置和组织体系上努力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社不分”状况,理顺与各政府部门的关系,以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应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政府系统内设立专门掌管妇女事务的妇女部或妇女局之经验,推动目前附设在各级妇联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成为真正意义上之独立行使职权的政府行政部门,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妇联能够“政社分设”,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也使某些政府部门失位和缺位现象不再出现。妇联应依据工作需要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合理设置机构,以避免各机构之间的职能交叉,并根据社会群众团体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具有的非政府的职能开展工作。此外,妇联还应在目前政府主导型的合作关系基础之上努力培养自身的自主性,以能朝着与政府形成合作伙伴型的、平等型的合作关系的未来方向发展。

第二,妇联应加强自身的组织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和工作渗透,与各种女性社会团体建立紧密型的联系,以提升自己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目前我国妇女在社会构成、职业分布等方面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化的特点,但现有的各类妇女组织都存在辐射力不够强、工作渗透里不够等问题。妇联应在现有的纵向组织体系基础之上,与各类自下而上的妇女组织横向构建合作型组织网络,形成以妇联为核心的,与其他各类妇女组织平等互助的合作型的组织网络体系,要大力发展壮大外围组织即:各种行业协会、柔性妇女组织和妇女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志愿者的作用,努力发展成为妇联工作的有效力量。要增强妇联组织的包容性与开放度,提升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妇联真正成为我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妇女组织。对于各类妇女组织来说,依托妇联也能够实现资源获取、业务指导等方面的帮助,从而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妇联应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类培训,尤其是要加强对女性社团成员的参政培训,使她们掌握政治参与和权利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式,以提高广大女性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觉悟与技能。

第三,妇联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参与层面,拓展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作为自上而下的非政府组织,妇联拥有丰富的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和群众资源,这正是妇联的资源优势之所在。为有效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妇联应以推动完善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政策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努力提升参与层面,拓展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以增强妇女对决策过程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妇联应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提高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合理比例,努力通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划》推动其实现,以使更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决策参与层面,从源头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妇联应在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权益受损、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等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实施方案,并努力促进人大、政府制定、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切实维护妇女应有的合法权益。

第四,妇联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工作任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开创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新模式。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尤其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妇女问题更为复杂多样,因此,建立科学的工作运作机制已是刻不容缓。妇联应适当参照借鉴国外ngo的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工作任务项目化运作机制,将妇女工作分解成逐个项目,落实资金、落实人员,严密部署,以保障工作有效、顺利地运转。探索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首先,须从项目的立项、规划、实施到评估以及全程的监督,设计一套严密的程序,同时要确保资金到位、专业人员配套。其次,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通过承接政府项目实现自我发展。妇联应深化与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的项目合作,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和国际组织委托,妇联承办、落实的工作机制。再次,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可吸纳一大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形成志愿者网络,创新妇联与专家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与妇女ngo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对妇女工作实行项目化系统管理,既是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也是深化妇女工作的过程。妇联可充分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宣传的、自治的、项目的等各种手段,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主体的多样化,政府和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新的形势下,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是妇联组织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赢得社会认可、提高组织声望的重要途径。

1995年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指出: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是一个包容的社会,其基础是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文化和宗教多样化,社会正义、民主参与和法制。人人共享的社会,是一个根据所有人的需要和能力,调整自身结构和动作,并调整自己政策和计划的社会,从而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潜能,并为所有人谋取福利。妇联组织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即是促进构建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

第五篇:央行工会如何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央行工会如何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央行工会作为各级党委领导下联系职工群众的组织,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工会工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关系

职工群众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对象。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在组织引导职工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是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为推动工会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时机。长期以来,工会组织通过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认真协调劳动关系、努力调节社会矛盾、团结引导职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社会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职能部门,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央行工会坚持为人民银行履行各项职能服务,营造了积极向上、协调和谐的履职环境,为完成人民银行

各项工作任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各级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缺乏参与社会管理理念

作为一名央行的干部职工,既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也是社会公众的普通一员,在受益于社会管理带来的效益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工会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管理服务的意愿明显不足,尤其是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不强,各项工作理念未能主动与统一的社会管理联系在一起。

2.工会工作与参与社会管理结合不紧密

央行工会工作既有内部性又包含着一定的社会性,但在侧重点上更注重内部性而忽视了社会性。在工会组织以职工为本、维权为重、服务为先等工作理念上,还未完全与加强社会管理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更多的工作看似轰轰烈烈,但仍局限在行业自身的管理服务中。如何把工作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还需要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和探索丰富的表现形式。

3.未充分发挥引导职工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作用

社会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责,更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群众来参与。央行广大干部群众既是央行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社会管理主体力量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以我们自身的方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央行工会工作的局限性,在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社会化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上、在调动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社会

管理的作用上、在把央行工会工作与促进社会管理和创新等方面的结合上还有一定的缺失。因此,工会组织需要通过更有效的工作,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意识,引导央行员工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4.社会管理与创新中的监督效果没有充分体现

国家由人民管理并接受人民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本质特征。工会代表职工对政策、法律的贯彻执行实施监督,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而央行工会对许多政策、制度只是简单的理解执行,实施过程中监督不到位,监督效果不明显,全民管理、全民监督的意识和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三、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途径探索

1.积极引导职工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

央行的许多工作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不仅具有履行国家一个层面上的社会管理职责,也是事关百姓安居乐业,事关国家发展、巩固、和谐、稳定,事关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工会工作在围绕提高职工履职能力和职工素质的同时,应不断增强职工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理念,积极引导职工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主动承担应尽的义务,以更强的金融服务能力为全社会的管理大局服务。

2.通过多元化工作体系体现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工会组织在服务职工、服务大局、搭建成长发展平台、积淀

文化底蕴、构建和谐央行、促进央行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体现了央行的社会性。针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工会工作也应及时调整并不断拓展和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建立多元化的、与参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体系,使央行能够在更广的层面上走向公众、走向社会,更充分地体现出央行的社会责任和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同时,也促使工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3.建立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协同机制

社会管理是社会工程,是各方面的协作行为。在央行内部既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作用,又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牢固树立起央行履职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不可分割的理念。协同机制的建立,要把工会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文化建设、青年工作、女职工工作、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综治管理、职工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工作格局,形成央行为全社会服务的新的管理理念。尤其是要协调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军作用,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央行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强化基层央行工会参与能力的自身建设。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根基在职工群众,力量在职工群众。工会组织的最大优势是联系职工群众,最大危险则

是脱离职工群众。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就要把职工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如果不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对职工群众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就有脱离职工群众的危险,就不会在职工群众中有所作为,更不能在各项工作中有所建树。因此,工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锻造一支优秀的工会干部队伍,建立一整套组织有力、实施有效、群众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依托各类服务职工平台,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丰富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才能切实担负起联系职工、宣传职工、组织职工、团结职工的重要职责,才能发挥好工会组织自身的优势,协助党委团结和带领干部职工努力奋进,进而发挥出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下载企业基层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基层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从1925年5月正式宣立以来,便建立了与职工群众“鱼水关系”。为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任务、推动社会发......

    企业基层工会工作报告

    抓住机遇 持续求进 内练硬功 外展形象 保证工会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领秀工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工作报告 于亚楠 (2012年3月16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领秀工会自去年......

    加强企业基层工会工会的浅谈

    基层工会是我国工会的重要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中国工会的主体。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是推动构件和谐社会企业劳动关系的着力点,也是工会扩大覆盖,增强工会凝聚力的关系所在。一、......

    企业基层工会职责

    ×××工会工作职责范围(2006年11月)一、民主管理工作1、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督促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保障职代会决议的落实。2......

    浅析如何发挥老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浅析如何发挥老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退休人员如何与居住地党组织做好共建、如何发挥老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组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斗争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

    社会事务管理科科长岗位职责

    1.负责科室全面工作。2.负责社区工作站班子组建、人员管理工作,指导社区工作站开展社区建设工作。3.负责基层民政、基层政权建设工作,负责固本强基社区项目建设工作。4.负责对......

    民政局社会行政事务管理

    高州市民政局是负责全市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工作的职能部门。解决民生是民政部门的核心职责,主要包括三大体系:以低保......

    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探讨

    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探讨2008-08-09 11:02 来源:我要纠错 |打印 | 大 | 中 | 小在现代社会,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作为工会组织,如何发挥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