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水画临摹的心得体会
山水画临摹的心得体会
刚开始画山水画。感觉总掌握不了毛笔。慢慢地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进步。想说下我对这几周的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中国山水画这一高雅艺术形式的产生,成为独立的画科并形成鲜明的特色,从美术史研究的成果来看,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比西洋风景画的出现提早了千余年。在这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山水画能够得以持续地发展,应得力于历代画家倡导并躬行的“外师造化”(写生)与“传移模写”(临摹)这两个途径。与这两种途径相似,山水画人才的培养亦有“写生——创作”和“临摹——创作”的两种方式。
唐代以前的山水画,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山水景物仅为主题人物画的点缀与陪衬,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上的山水景物即代表着这种绘画状况。现存我国最早的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亦只有山石轮廓,树木造型简单,着青绿重色的山水画。隋唐以后,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脱离开来,画家们创造了各种适宜表现不同结构对象的笔墨语言和山水景物的组合形式,与此同时形成了山水画写生创作的理论与主张,这是艺术实践与表现技法发展一定阶段的规律性总结。
在一般情况下,常人游山观景只注意其形状、纹理即物理属性,而画家则看到美的形式与蕴含,或者是凭借景观媒介联想到笔墨形式和组合美的符号。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形式和象形符号,是画家在不同的山水景观中经观察、模写与艺术提炼亦即是写生与造化的结果,南北朝、隋唐五代,山水画家就已认识到创作与客观对象的关系。
近、现代山水画名家,也不乏写生探索的例子,尽管他们都有过“传移模写”(临摹)的实践经验。钱松岩在华山写生时,发现古人的“荷叶皴”走了样,写生便根据了自己所观察到的石理纹路、水迹斑痕的对象。傅抱石写生中综合了“乱柴”、“乱麻”二皴法,形成勾、点、擦、刷、泼墨、烘染等多种技法并用的灵活多变的独特技法——“抱石皴”,他在陕北高原的写生画稿,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黄宾虹不拘泥于古人法度,“非超出古人理论之外不可”,“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这也正是他山水画艺术特色的自我写照。李可染坚持画写生创作,一定要摒弃中国画的糟粕——“公式化”,写生创作使他的山水画艺术凸显了强烈的个性。齐白石早年画山水时亦感慨于山川写生与游历的收获:“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必须肯定,南北朝、唐五代、两宋和近现代山水画经典名作的产生,是外师造化的成果,为中国山水画的写生理论与创作实践树立了丰碑,也为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山水画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供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山水画的临摹,除习画者个人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艺术修养之外,付诸于视觉形象的主要是“骨法用笔”,即对“应物象形”的笔墨形式的操作模仿。因此,通过临摹研习,掌握用笔用墨的基本规律,临摹是一条便捷的途径。
实践证明,临摹之道可以造就山水画人才,造就的是模仿型人才,模仿能力的发掘与确立,亦需有天赋的秉性。但是,正因为临摹的功能与作用,所以历朝历代不乏名家将其看得过分、偏颇,并经千余年的实践积淀,产生了约定俗成的惯性作用,以至到文明发达、艺术繁多、艺术交流频繁、强调艺术个性发挥的今天,还左右着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和山水画人才的培养,使山水画的创作囿于公式化,古今画面雷同,多少画家被临摹所束缚,埋没了可供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应从山水画艺术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找途径、找突破口。说来亦很简单,我们的老祖宗已为山水画人才的培养总结出了上文提到的两种方式:临摹之道——这只能作为学习与借鉴,或作为技巧训练的一种方式;而“写生创作”(外师造化)——才是现代山水画艺术人才培养与山水画艺术发展的出路;山水画教育家、山水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家们都明确认识到从写生到创作的重要性,可实行起来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仍然按临摹——创作的老模式教育指导学生。
既要学习古人的画迹,更要学习古人“画师造化”之心,学古人的技法是必须的。如笔墨技巧、山石林泉的画法、构图布局的规律及画理、画论。一是要大量地临摹。先临摹树石等局部的画法,掌握好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去选择一家,认真对其作画风格、用笔用墨、构图布局等特点多揣摩。经多次临摹后,还要能默写,把整幅画默写出来,要一闭上眼睛,眼前就现出这幅画,且还要下笔就似这一家的画法。二是要向自然学习。黄宾虹说“登山临水”,对景写生,在写生中把从古人那里学到的技法在对景写生中消化。临多了,写生多了,就可渐渐达到“造化入画,画夺造化”的境地。三是多
读、多看、多问、多悟、多画。多读:先读有关的、主要的书。多看:多看画册、画展、古人的画、今人的画,仔细看、认真地看、深入地看,看他们是怎样用笔的,怎样用墨的,怎样画树石烟云的,怎样布局的等。
一幅好的山水画意境是很高的。而意境是中国绘画发展中特有的一个美学观念,是山水画艺术表现的审美核心,也是构成艺术审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山水画意境的营造需要画家的真情实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使之充满无限的生命力。而作品中流露的笔墨以外,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某种气息,则正是山水画的生命与灵魂。
面对山水画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艰难和山水画艺术发展的迟缓局面,我们必须引起重视,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发掘古典山水画写生的理论资源与文史资源,改变山水画从临摹到创作的模式,探索现代山水画人才的培养之路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与指导规程,是新时代山水画家和山水画艺术教育家责无旁贷的使命。
姓名:王小方
班级:10级美教五班 学号:101014103
第二篇:山水画临摹教学的几个问题
刍议山水画临摹教学的几个问题
夏万杰
(江苏教育学院盐城分院,江苏 盐城 224001)
[摘 要]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山水画教学的重要环节。山水画临摹教学要为学生精心选择确当的山水画临本,要循序渐进,适时地明确不同阶段的临摹要求,要引导学生悉心解读山水画临本,让学生在临摹中领会笔墨语言符号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 山水画;临摹;教学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山水画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而言,只有学习并掌握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程式才能知晓其精髓,从而加强艺术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要掌握山水画的传统精神,临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临摹在山水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摹课作为山水画教学安排的基本环节是十分有必要的。
山水画临摹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为学生精心选择适合临摹的山水画范本
在山水画临摹教学中,首要的问题是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山水画临本。特别要注意选择古代经典作品作临本。古语讲“取法乎上,得法于真”。在为学生选取山水画临本时,所选的范本必须要具有严谨质朴、纯正宽厚的品质,笔墨合于法度,章法构成得于中正。这样才能便于学生从作品中学到规范得山水画语言技法,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精髓和法度。选临作品只有是值得反复揣摩和品味,经得起推敲的的精品之作,而且在其所处的时代中具有代表意义,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时代特征、笔墨语言、流派风格进行深入分解、辨析和精深把握。例如在临习龚贤的山水画作时,要重点选取《重山烟雨图》、《秋溪书屋图》、《秋拂高楼图》等苍秀浑沉、清寂幽深风格的作品,用笔严谨,笔笔为则,精简清透;用墨求繁,层层积染,苍苍茫茫[1]。学生通过对龚贤作品的研究为其对山水画面皴法的研究打下基础,对积墨山水画的技法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流派纷呈,名作繁多,浩如烟海。如此之多的画作在教学中不可能逐幅临摹一一顾及;否则,穷其一生都无法完成临摹研习的目标。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范本是山水画临摹教学至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选择,则必须选择经典作品遴选精品范作,为学生准备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山水画临本,使之入手就能感受到纯真中正的笔墨手法,领略山水画的艺术精髓,为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譬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代表着宋以来的山水画雄强浑厚的风格,学
生从此入手,采用精读的方式细细辨析其笔墨手法,深入领略北宋山水画的艺术精髓。当学生再临摹元代绘画时,他们便会有比较和联系,就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宋元山水画技法的衍变和发展脉络,直至沈石田、董其昌、龚贤、石涛等诸位大家是如何将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推至表现极致的[2]。目前,高校国画教学临摹范本选取基本相近,通常选用像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层峦丛树图》,北宋代表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还有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经典画作;其后还可以延伸到临习元代画家的作品,如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吴镇的《渔父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等;顺次而下则可至明清的沈周、董其昌、龚贤和石涛等画家的作品。
二、循序渐进,适时明确不同阶段的临摹要求
山水画临摹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化过程。学生开始接触山水画,只对作品表象有浅层的认识,一笔一划地临习,初步达到形似相像。经过数遍临摹感受,才能逐渐对笔墨技巧有一定了解。如此渐次深化,渐入佳境,这对学生掌握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和造型规律是有好处的。
山水画临摹教学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在每阶段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由笔墨形似向气韵意趣过渡。这种由简单向复杂的渐进转换变化过程,对临摹教学是极为重要。根据渐进渐高的各个学习阶段,分别采用对临、背临、意临等临摹方法教学,引领学生逐渐进入师古不惑的正确门径[3]。
对临是临摹教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山水画学习入门的基本方式。它的基本步骤是观察、分析、表现三个环节。在正式临摹范本之前,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认真读画,对整幅作品有一个较为完整地认识,做到胸中有数,了然于心。然后从细节到全局,从外观到内涵,从笔墨技巧到风格精神,逐一分析,反复揣摩,深入理解,领悟精髓,做到胸有成竹,下笔不惑。所以,对临是对学生观察、理解、表现等多方面能力训练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临特别强调“读画”,重视“读”的重要性。“读画”的过程以及“读”之前相关知识的了解,明确临摹的目标,主动表现,这样会使学生临摹学习事半功倍,收效明显,有益于提升临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临摹之前详尽周密的安排范本讲解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范本分析其具体文化背景、笔墨技法、审美感受等等,同时教师要作具体规范的临摹示范,使学生从直观上对临习对象有完整认识,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到正确的方法。
背临是通过对临之后,学生有了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对范本画面的谋篇布局、笔墨技巧和用水用色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把握,不看范本,仅仅凭借记忆或临摹印象,背画出原范本的风格、技法与结构特征等。背临是对学生观察、理解、表现、记忆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训练。背临更强调抓住作品的精神实质,以神似为要义
表现最具作品风格特征的用笔用墨、造型布白等因素。背临可以检验对范本笔墨技巧、精神气韵的把握程度,能够在背临中能果断、深入并充分表现出来的是已掌握的内容,而忽视的部分则需要仔细研习,寻找还没有体会到的地方,再反复对临、背临,如此不断深化,直至与范本神韵相随,气息相通。所以,背临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范本,有益于对原画的布局、笔墨、神韵的消化和吸收。
意临是以原画的笔墨特征和造型规律为基础,独立创作与范本风格近似的画作。意临是具有创作特征的较高层次的临摹,它介于临摹与创作之间,是半创作式的。是学生对范本掌握到一定程度技和艺得升华。学生根据范本中笔意、气息、意境等因素,脱离原画进行主动地创造,直接能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情趣。意临最能够训练学生的创作力、想象力以及取舍组合的能力,难度较大,是考验学生能力高下的一种能动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具体限定的范围,利用业已掌握的笔墨语言有针对性的进行仿作。
在教学时,临摹时段安排与技法训练阶梯也应该服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前期课程基本是采用对临的教学模式,以形似为目标,要求与原画的笔墨越接近越好。随着临习的进展,结合学生掌握程度的要求,逐渐穿插进背临的模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范本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到临作中。到后期,以意临为主,力求“中得心源”,融入学生自己业已掌握的笔墨造型语言进行组合或再创,主动与写生和创作教学接轨。有时,根据学生对范本理解水平或教学需要,对临、背临和意临也可以轮流穿插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临摹实践、笔墨规则与山水画理有机结合,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山水画笔墨语言表现能力,从而不断加强其艺术审美力、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悉心研读山水画范本
读画是学习经典范本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范本的悉心体会和研读,琢磨其笔法、墨法及其与造型的关系,体悟画幅构图和意境表达,揣摩其笔墨语言结构、造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特征,从中窥探出笔墨意境的规律性,作为临摹的指导与借鉴。我们知道,山水画临摹学习并不是临习简单的作品照抄,也不是对一家一式的机械模仿,而是对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的全面的认识和深刻掌握。只有通过对历代精品名作的反复研读,才能形成清晰的关于山水画的发展内心脉络,更全面地掌握山水画经典技法,引发学生对山水画写生、创作等艺术实践和精神追求方面的思考。所以,引导学生悉心研读山水画范本,可以使临摹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临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山水画经过长期发展演进,将人与天合一,心与象互通,形成独到的画法和画理,诸如黑白、大小、方圆、虚实、奇正、动静、苍润等相依相生的作画法则,“虚实相生”、“知白守黑”等守克互化的思维方式,这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表现模式和审美精髓。临摹课其实就是“溯本求源”,“揣析高古,求得真法”。在临摹教学时,教师
应对临摹范本的时代风格、审美趣味、师承关系、笔墨技法,及画面构成规律进行分析、梳理,帮助学生养成读画的习惯和自觉悟“道”的学习方式。还应着重通过对不同笔墨形态的组合、编排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作品中点线形状的关系、笔墨语言的秩序,以及布白构图的规律等等,使学生在研读范本时有明确方向、具体目标和方法途径,从中获得表现山水画的语言图式[4]。
在引导学生读画过程中,临摹不仅要重视技术层面的学习,更要重视精神内涵的体会。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面对浩瀚如烟海的山水画作品,我们既要从有形的技法上分析出运笔的规律、用墨程序以及画面构成等可视的层面解读作品;更要从无形的意蕴精神层面解读,深入理解画面的文化背景,作者的艺术思想及其语言风格。此二者不可分离,如果具体可见的视觉笔墨痕迹失去内在精神依托,再好的视觉效果也是扁平的,空泛的,经不起艺术推敲。只有在充分解读画面的有形与无形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掌握山水画笔墨精髓,使其笔墨水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在技术和精神上有了保障,使笔墨表达成为可能。
所以,就绘画的解读而言,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更应该成为学生文化熏陶的习惯,但凡经典作品,应有可读之处,要多解读,细品味,深思考,勤实践,洞悉作品率性见性的超妙之处。读画训练在山水画学习任何阶段都是有必要的,不论是在临摹还是写生、创作时,都应养成良好的读画习惯。
四、让学生在临摹中领会山水画笔墨语言符号的内在规律
临摹的目的在于学习,就是通过临习经典范本的去理解其笔墨特点及造型技法,深入感受范本的思想禀性、艺术审美。感悟前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内涵,并以此作为山水画写生、创作的指导原则。“临摹古画,现须会得古人精神命脉处,玩味思索,心有所得,落笔摹之,摹之再四,便有逐次改观之效。”[5]在临摹范本时,让学生在临摹中领会山水画笔墨语言符号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在笔墨技巧上得到相应的训练。临摹教学除了指导写生对范本的笔墨形迹进行有效描绘,还要让学生在笔墨精细微妙处下功夫,“以迹师心”,领悟笔墨语言的审美认知和艺术生命力。仔细分析笔法墨法构成的内在规律。“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达到笔墨化境的地步,不只是外在的形貌上的笔墨痕迹的相似,而是笔墨精髓充溢其中。
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符号体系。山水画表现的对象是变幻纷呈的自然世界,山河树木、烟云雨雾无所不包,季节、地域、气候不同,山水特征也各具情态,历代画家将纷繁复杂的自然造化凝练为生动形象的笔墨语言,当然其形其貌也呈现不同的风格。而每一时代自有迥异的文化、审美习惯,给山水画打上明显的特征烙印。由此,造就了山水画众多的流派,丰富的笔墨语言以及深邃博大的艺术精神。所以,在临摹教学中,要以主动地形态去领会山水画笔墨语言精华,不可照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消化,不为传统所困,推陈出新,“以己之个性感悟古人
之个性,以己之创造感悟古人之创造,以己之特殊感悟古人之特殊[6]”。概括而言,临摹就是跨越时空,以范本为介体与古人进行笔墨语言交流对话的途径,是一种主动吸取笔墨语言规律及其精神的内化过程。
山水画笔墨语言是极具程式性,是自然世界的抽象萃取,以符号化的方式表现心象。若要抽象符号释放生命活力的色彩,就必须使之回归自然,附着与鲜活的现实世界才会重新释放艺术光彩。山水画临摹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借古开今”,“学法化法”。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了一定笔墨程式之后,临摹教学须及时结合写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自然世界观察、体悟、映照古人笔墨语言的奥妙。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心修养、阅历体悟,便能自出机杼,进入拥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笔墨语言的创造层面。
临摹教学是山水画学习一个阶段,而临摹则是一个画家终身常做的事情。学生经过了系统训练,虽然掌握笔墨本领,熟练山水画创作的方法步骤,形成独立的艺术思想,并能自如地进行写生创作,但这才是艺术人生的第一步。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反思进而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不断回过头来进行临摹训练,提升笔墨灵性,丰厚学养是最好的捷径。历代名家大师都在不断汲取前辈传承下来的笔墨经验和创新精神。对于山水画家来说,坚持不断地临摹是终身必修课。
总之,临摹是山水画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笔墨技能与观念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是“三位一体”的山水画教学模式不可缺或的版块。在山水画临摹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作为范本,怎样引导学生研读作品,体会传统精神,从中获取笔墨语言的养分,又怎么把所学笔墨语言符号转化为属于创作个体的鲜活的语言表现等等,这些问题都应成为山水画临摹教学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山水画教学中仍然需要不断思考、探讨和实践的命题。
参考文献:
[1]龚
贤.课图画稿[M].荣宝斋出版社,1995.
[2]吕
瑛.高师美术专业山水临摹教学新探[J].美术大观,2007(9). [3]崔晓东.山水画临摹与写生[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李铁生.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教学思想及实践—临摹篇[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5]清·方薰.山静居画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6]贾又福.贾又福画语精要[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第三篇: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专题
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短短一个月的的写意花鸟学习课程,但是却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使我对国画的博大精深由衷的吸引,牵引着我深入的学习。
逆锋是笔杆向后倾斜,逆着笔锋的方向,向前推着走。逆锋的效果有一种苍 老、泼辣的韵味,有毛涩而无光滑的感觉,适于表现大石、大树干、老竹竿等。顺锋顺锋与逆锋相反,运笔如写字一样顺手,容易画。习惯上运笔自上而下或自左 而右,有轻快流畅的效果。散锋就是把笔头散开一部或全部,在纸上扫画。这种笔法适于画鸟类羽毛、松针、山石等。上面是用笔的几种方法,但用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平”字。就是笔画、线条的力量要平均,不能忽重忽轻。“平”是古人讲的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的最好形容。在 沙盘上用锥画线,不能沉下去,也不能浮起来,必然力量平均。力量平均是笔法的基础,线条的 任何地方都是有力的。在“平”的基础上还要力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按、顿、挫、轻、重、急、徐。运笔时,把笔 提起一些,笔道就较轻细;按下去一些,笔道就较粗重;把笔重按或旋折一下叫“顿”;连续顿或 运笔时微微上下移动叫“挫”。“轻”、“重”是讲运笔的力度,“急”、“徐”是指行笔的速度。提、按、顿、挫、轻、重、急、徐,就是要求在运笔时不要呆板,要灵活多变,要有节奏感,这样才能产生笔 情墨趣的艺术效果,才能表现中国画笔墨线条的形式美。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满的气势,使观者赞声鼎沸叹为奇观,并拥有广泛众多的欣赏者。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
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我以为应注重自身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己绘画理论水平能力;二是加强技法的训练和提高技法运用能力,达到一个目的:出好作品。
一是针对自己的技法与理论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从自身普遍存在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技法示范和练习非常积极,兴趣很浓,并能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钟老师则因势利导,开头几课多进行技法示范和练习,我们进步很快。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对讲课中涉及到理论或是一些名词术语,就不太懂很想了解,但由于平时注意少,理论基础薄弱,接受理论知识的效果不佳。但最后,通过老师的多次授课,边技法演示边讲解。从讲
解技法、解释名词、示范、技法练习,逐步转入有关理论知识,逐渐使我们在掌握一定技法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名词术语和了解简单的理论知识。通过几次课后,我发现学员进步不少,原来对中国画概念不大理解,有一种神秘感,画画时连从哪下笔都不知所措,到能正确运用毛笔、宣纸、水墨进行技法练习,短短几节课我们的进步都很快。
二是纠正重技法练习,轻理论学习的心理。在学习写意花鸟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对技法练习兴趣浓,但对理论方面学习显得不够重视,总是认为能画好画关键在技法,而不在于理论知识。我认为有成就的画家们在理论上都是非常有建树的,技艺进步和创造性应该来源于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指导技法训练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没有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导,提高就有困难,更难突破。技艺能持续进步发展,必须有理论作为支撑。因此我们学习写意花鸟画过程中提高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通过课堂老师的示范、课堂练习、向老师提问、纠错等办法,提高技法表现能力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什么叫破墨,即趁先前落墨落色将干未干时,用浓或淡的墨色破原先的墨色,通过老师反复讲解和示范,很快就能学以致用。为更好地巩固学习过和知识,课后必须多加练习。要想提高绘画技艺,不动笔是行不通的,光靠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
以上是我学习写意花鸟画的一点体会,关于理论学习,技法练习。自己在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还是不够的,很肤浅的,望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有更大提高。
第四篇: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
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
关于这个话题我本人已经关注过很久,至于临摹和写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二者并存的。自我在学习美术以来在传统方法上都是先临摹后写生,至于我临摹的还是很少的,结果是我不能轻便的学习和认识素描,只是一味着的画,到头来使得自己的逻辑变得很混乱。临摹是每个学生阶段性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但是临摹的具体理解又是什么呢?临摹不单单是所谓的临袭别人的摹本,在我看来而是临摹别人的一种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明暗处理能力,这也是素描的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说在我看来素描的临摹与写生的环节安排可以算做是具体的。
在学生们刚刚踏入素描这一领域的时候大家都是很迷茫的,老师也是,他们就回说买书回来临摹,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引领,所谓的引领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带着学生去书店选购书籍,这个好处是可以选择老师自己喜欢的或是和自己本身教学很相似的书籍,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配合的跟着老师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安排了。如果没有引领的话,学生在自己去买的时候往往会瞎买、无目的的买。之后很可能会造成书籍无用、不符合教学计划等等。这样一来对你的下一步教学时很无利的。所以说对于教学开始的引领是很重要的。之后在进行教学讲解让他们能很好的理解造型和结构,在进行教学示范,让他们带着目的性的和理解过后的心态去进入临摹,这样的效果远远大于盲目临摹带来的好处,也很好的为下一阶段垫下基础。在这之后的环节才是真真的进入写生状态,这样才能很好的避免一系列在盲目教学时候带来的不便,也能清楚的让学生能够在临摹与写生的安排上受益。
所以在之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这样就行,而不是盲目,漫无目的,所谓的教学计划也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的教学安排,这样才能够很好的缩小学生之间的大差距,让他们在短短的集训或者基础学习的时候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第五篇:临摹诗歌
提一笔风雅水墨 江山如梦
淋一程山水人家雨碎江南 印象
藏匿于时光隧道里 临摹
南柯一梦
仿佛 看见长安李白枕书香睡在 杨柳岸
把盏三两杯 墨宝 醉了藤萝月
//
君不见
这入骨的相思刻入骨髓
迫 把这‘情’字一遍又一遍的勾勒
唱不尽长歌送魂挽不住水月镜花 一世情
一顾倾城 二顾倾国
到底是谁的情思验证了日月星辰 得以同辉
//
忍泪疾书
为你的痴情鸣了不平
不见长安 谢了的牡丹诉说千年的卷书 陌花迟迟
滚滚红尘 相思不尽
截取一段婉约沁入笔墨 又一次向你远望
江南依旧繁华似锦 朝歌 月舞云袖
独步 仿佛走进了月光 孤桂 灵兔对眠
星星点点 疑似柳絮再飞近瞧 却原是下了一场拉萨乱雪
//
倾尽天下 你是否还在留恋那一场洛书千年恋 三世情
字里 紧紧挽住第三十八年夏至 白衣恋歌
浅墨里沉浮 执守
再唱三百夜的长歌 千秋莫负
我将江山永慕簇拥
好一句梦里失约歌里借
清秋愈近
依然相信 北风吹雪时 你会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