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领导 夯实责任 全力推进
在全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总结表彰暨“三创”工作
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卫生系统如何搞好“三创”工作做表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在落实责任、凝聚合力上下功夫
“三创”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关乎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关系人民群众的福祉。我们将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将“三创”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强有力的“三创”工作领导机制,切实把“三创”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项细化、落实到人,使全系统每一个干部职工人人肩上有担子,充分激发每一位职工参与“三创”工作的热情,把全系统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全区的工作部署上来,把心思和精力聚集到“三创”工作上来,使上下形成合力、团结奋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二、在宣传教育、营造氛围上做文章
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类形式向广大居民村民大力宣传“三创”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上街下乡设点宣传等形式,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以《传染病防治 1
法》、《食品卫生法》、《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拥护、支持、以及参与“三创”工作的热情,积极投身“三创”工作。
三、在完成重点工作任务上出实招
1、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型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车站、集贸市场、旅游景点、公路沿线、乡镇所在地及村庄院落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彻底改变垃圾围城、垃圾围路、垃圾围镇、垃圾围村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净化、绿化、美化环境。
2、扎实做好疾病预防。完善疫情监测、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增强疫情监测处置能力。坚持每季度一次的传染病执法检查,加强甲流感、禽流感、乙肝、痢疾、结核、麻疹、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严格按规定对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加强业务指导,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回收,严防医疗废弃物传播病源,危害社会。
3、科学开展城乡除“四害”活动。制定以灭鼠为主的除害防病工作计划,集中组织开展以灭鼠为主的除“四害”
活动,做好业务技术指导,加强对“四害”密度监测,对卫生清扫不彻底、“四害”密度超标的单位要进行重点整治,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4、积极配合搞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我们将配合计划、水务、农林等项目单位,认真实施好改水改厕项目,做好技术指导,努力使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
四、在提高全区卫生工作水平上求突破
1、开展卫生单位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只有提高每个单位的卫生水平,才能促进全区整体卫生上水平,我们将积极组织各单位开展卫生单位创建活动,坚持经常深入各拟建单位现场指导创建工作,保证拟建一个、建成一个,提高创建质量。
2、加大卫生执法力度。以食品餐饮等八小行业为重点,下大力气整治餐馆的环境卫生,对于环境卫生差、操作间不符合标准的餐馆坚决予以停业整顿;对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对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决不允许从事餐饮服务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食品、餐具卫生指标监测,坚决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和餐具不消毒行为。
3、强化卫生监督检查。开展每季度一次的爱国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组织人力对各单位的卫生进行全面检查,并将
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对检查出的卫生差的部门、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推动卫生工作整体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动员会为契机,按照“三创”工作的标准要求,在区委、区政府、区“三创”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细化职责,夯实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卫生系统创卫工作进程,为早日实现“三创”工作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全力推进创先争优
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全力推进创先争优
镇党委
近年来,我们镇党委认真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党建,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为加快我镇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创新组织设置,夯实创先争优活动基础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
一是合理调整,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我镇以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为抓手,构建推动创先争优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新农村发展的强大力量。去年,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进行村党组织设置调整,星宏村和新造村采取“村村联建”,兴旺村、兴垦村和黄海滩涂公司采取“村企联建”,四青作物协会和武东村采取“协会+村支部”,果蔬合作社和建民村采取“合作社+村支部”等多种形式建立村党总支部,整合党组织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党组织工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村级党组织调整后,各村工作都有了新起色。全镇新农保、有线电视“双入户”工作列全市前茅,设施农业工作也有了新突破。二是创建平台,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活跃的力量。全镇通过开展流动党员调查摸底,进一步完善了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库和流动党员信息平台。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上海成立了我镇驻上海流动党员服务站,并组织召开了“创业走天下,组织是你家”流动党员座谈会,上党课,谈感受,明方向。外出流动党员主动当好家乡建设的宣传兵、回报家乡建设的义务兵,积极捕捉招商引资信息,为家乡经济发展献计献策。镇党委通过信息平台,与流动党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络,以短信的方式及时将我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和家乡建设情况向流动党员通报,受到了流动党员的普遍欢迎,也激发了外出流动党员爱党、爱家乡的热情,增强了他们作为党员责任感。他们积极为家乡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支持发展公益事业,近年来,全镇流动党员捐资达350多万元。
二、发挥先锋潜能,锻造促进创先争优的先进团队 牢牢抓住农村党员干部这个关键,探索出一条在推动创先争优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后,为使新任的村党组织书记较快进入角色,镇党委举办了一期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培训班,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提高素质,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集中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还组织参观了寅阳镇江夏村、汇龙镇东郊村、海复镇东岗村等地设施农业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四位一体”管理等现场。通过系列培训活动,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村与村之间,村干部之间创先争优意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加强培养,公开招录村后备干部。镇党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公开招考,全镇12名同志被录用为村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平均年龄33周岁,其中最年轻的仅为25周岁,5人学历在大专以上,统一聘用为村社长助理,试用期一年,月工资800元。实行动态考核,一季一淘汰,试用期满经考察合格者根据村干部编制情况视情转为正式村干部,为农村干部队伍提供了新鲜血液。
三、完善工作机制,营造推进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内在动力。
一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镇党委把“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作为村级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干部的第一选才标准。去年,我镇撤换了11个村支部书记,新上任了5名年轻的同志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从机关选拔2名优秀年轻干部,1名大学生村官到班子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的“三弱”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步实现了“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目标。在镇机关中,推行机关干部岗位双向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提升工作效能。通过岗位双向选择,人人都有“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全镇各项工作压力得以层层传递,机关干部的责任心得到了加强。同时,推行个人贡献与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奖勤罚懒,并与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相结合,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整个机关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团队价值最大化。
二是创新典型的激励机制。近年来,我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争创“星级党员”评比、“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桥港时代党旗红”等主题活动,展现了党员在基层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黄海滩涂公司党委每年年初根据党员的职责范围,设置党支部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落实各项指标任务,明确经济责任制奖惩办法,组织民主测评,并评出“星级党员”、“星级职工”。对获得“五星级党员”、“五星级职工”的员工,公司组织公费旅游,职工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恒源液压公司每年都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活动,生产一线的党员提出的合理的意见采用后,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了大家参与厂务管理的积极性。农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及因病致贫的弱势群体度过难关,增强自立自强能力。在“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中,涌现出一些先进党员典型。有优秀人大代表、黄海滩涂公司董事长,以企带村共同发展的全市先进典型顾邦祥同志;年已古稀仍热衷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校外辅导员袁鸣飞同志;南通基层优秀计生干部的村党总支部书记沈亚萍同志;南通市民政系统勤廉好干部陆建飞同志;省优秀政法综治干部闻焰同志,还有许多为我公益事业踊跃捐款的成功人士流动党员等。镇党委还专门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们的先进事迹在我大地广为传颂,激发全镇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工作热情。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发挥放大典型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好地实现以科学理论指导基层党建、以科学制度保障基层党建、以科学方法推进基层党建,把蕴藏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发展上来,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第三篇: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珙县政府副县长 唐克先
在当前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人员大流动的环境下,社会治安形式日趋复杂严峻,刑事犯罪手段日趋职业化、组织化、智能化。与此同时,广大群众期盼更为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这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警务革命中,我们从更新观念入手,相继突破了制约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瓶颈、操作瓶颈、机制瓶颈,深入推进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全力提升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
一、珙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打破认识瓶颈,形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由于民警的认识不到位,应用技能差和畏难情绪等原因,设备被束之高阁,险些成为“高级垃圾”。为此,我们始终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推进信息化工作常态化。一是制定《信息化技能考核与民警政绩挂钩的实施办法》等政策,要求领导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带头应用信息系统,带头参与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在2009年信息化工作推进中,有5个警务单位的5名所队长,由于带头作用发挥不突出,本部门信息化推进迟缓,先后6次在全局会议上作检讨,被责令限期整改。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边学边用”的办法,使民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近年来,先后8次组织业务骨干到江苏省芜湖、南京和成都、资阳、德阳、乐山等省内外信息化工作先进的地方考察学习,并聘请四川大学专家有针对性的授课和指导。三是以集中培训、会议座谈等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是公安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教育和鼓励民警积极接受新事物。四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硬任务,从思想上、组织上、设施上、经费上、管理上保障信息网络建设顺利进行。五是选择一批积极性较高、信息化技能较熟的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典型和亮点。通过树立典型,以“典型带整体”全面推进。
(二)以建章立制为重点,打破机制瓶颈,创新信息化工作新机制。在确保信息工作常态化进程中,始终把握规范性、真实性、及时性这三个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信息常态化工作与民警日常工作有效结合,让信息化工作的每个环节成为民警的“标准动作”,为信息化工作常态化提供保障。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强行入轨。先后制定了《公安信息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信息化技能考核与民警政绩挂钩的实施办法》等强硬的“单轨制”和“捆绑考核机制”,把信息化应用技能与中层干部的“帽子”挂钩、与民警的“位子”、工作环境挂钩,与警务单位经费保障的“票子”挂钩,以“强行入轨”办法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二是建立督导机制,捆绑考核。按照“信息办统筹、业务部门指导”原则,整合刑侦、治安等部门的内部信息数据,打破公安内部各警种之间的“隔离墙”,做到互通共享。根据“督查督办、定期通报”原则,要求整合数据后的刑侦、治安、法制等业务指导部门对各自负责的板块不定期开展督查督办,综合应用网上监控、人工抽查等方式对各单位信息检查删改、信息采集数量、质量情况实行每日通报。根据“捆绑考核机制”,发现业务指导部门在督查过程中,应发现而未发现或包庇隐瞒未报的各类数据,实行同等惩处,以彻底解决不如实、不及时、不准确录入信息的现象。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考评。在经费保障上,实行经费保障与业绩挂钩的原则,对各警务单位除实行人头基本保障外,按照各警务单位的网上工作实绩实行奖励性保障,干得越多,质量越好,经费保障越多。
(三)以基础工作站为据点,打破基础瓶颈,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在现有的治安形势下,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民警疲于应付,对基础工作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完整、鲜活”基本要求根本无暇顾及,依靠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组织大量警力集中搞“大会战”来收集、录入信息的办法,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苍白无力。为真实、准确收集海量的基础信息和保证已采集信息的及时更新、准确鲜活,我们探索建立了信息化基础工作站。一是按照“县财政出资金、县人事出编制、县公安管用人”原则,招聘信息化基础工作员,在各乡镇设立信息化基础工作站。目前,已公开招聘14名信息化基础工作员,设置7个信息化基础工作站。二是明确信息化工作员职责。工作站工作员不仅负责该社区的人口登记,还负责该社区的场所、行业、出租房登记,同时兼任该社区的情报信息员。三是社会联动、打破信息壁垒。为防止出现“公安一家唱”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弊端,在县、乡镇两级综治办和社区的组织下,从各小区、单位、楼院保安及守楼护院人员中物色情报信息联络员协助管理,并将协管情况纳入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四是大胆探索、努力实现多项信息关联。通过警综平台系统的升级改造,在将信息化基础工作站前期采集的海量鲜活基础数据录入平台的同时,对所有已采集的信息进行关联,实现资源共享、无缝隙查询、无缝隙列管,真正达到“查一人、知一户;查一点、知一片”,最终实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和“人、房、业”关联的目的。五是创新便民服务形式。在采集信息过程中,利用便携式打印机、数码相机等便携设备随时随地为群众办理暂住证等,真正达到方便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目的,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四)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本,打破治安防控瓶颈,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一是调整警力,合理布局,不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前沿阵地建设,形成以中心派出所为主导,以驻警点为支撑的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二是健全派出所基础信息系统,整合派出所的各类基础工作管理台帐,将各类管理工作浓缩提炼成地理房屋、实有人口与实有单位,从而为一线民警提供了一个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平台,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和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三是按照“一警多能,快速机动,提高效能”的原则,整合资源,交巡合一,不断加大社会面治安防控力度。通过以上工作,保障了全县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群体性事件增幅呈递减趋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案件不同幅度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较大提高。
二、我县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信息化应用数据少,动态性差、信息化建设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存在差距。基层工作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规模大,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大多数系统模块信息数据少,信息系统为实战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大打折扣。工作对象、被侵害信息主要依靠被动更新,数据动态性差,不能及时反映本地人、财、物、组织等实际情况的变化。
(二)公安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重建设、轻使用现象依然存在。应用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就没有信息化。当前,基层所队信息化应用不够普及,已经建成的基层所队主页及应用开展较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重建设、轻使用问题。基层人口系统信息,部分模块数据量少,更新慢,应用价值不高;各所队配备的公安网计算机浏览网页的多,业务查询的少,系统应用的少,特别是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犯罪人员等直接支持一线实战的业务数据应用率不高。
(三)系统应用的推广力度不够,应用水平不高,推进进度不平衡。目前,办公自动化在县局及各派出所得到了全面应用,但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信息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各所属单位和基层所队推进不平衡;基层民警队伍的整体科技素质还不高,民警技能不强,应用能力较薄弱,还不能很好地使用系统,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三、加快推进我县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信息化应用的责任感。一要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真正确立“信息就是基础,信息就是警力,信息就是战斗力”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应用知识的普及。二要广泛宣传,培养信息化应用意识。积极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清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刻铭记“不懂科技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这一理念。三要充分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引导,使民警特别是部分意识不强的民警深刻认识到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培训,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技能。一要根据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的不同程度,分为初学、初级、中级等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要集中培训骨干,然后由骨干在各部门组织训练。三要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培训效果。四要由各警务单位组织民警“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提高操作技能。五要对接受能力弱、技能掌握基础差的同志,在普遍培训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强化训练。在培训措施的保障上,坚持以考促训。
(三)深化应用,充分凸显信息化应用的实效。一要拓展公安信息来源,延伸公安信息化应用触角。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制定各类信息采集、应用制度,使信息采集、维护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不断强化各单位及民警的情报信息应用意识,把信息采集录入同维护稳定、打击犯罪、为群众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领民警进行警务实战。二要贴近实战需求,发挥立体综合作战的最大效益。进一步优化“警综平台”,强化信息的研判和实战功能,切实把信息转化为战斗力。要按照“管用、实效”的原则,尽快完成110、119、122的“三台合一”工作,将指挥中心建成集报警求助、城市管理、社会救援、服务群众、警务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枢纽和重大安全事件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三要积极探索研究、实践网上作战的新战术、新战法,以实战、应用完善和发展信息化应用机制,形成打防控管一体化信息工作模式,提高警务工作实战效能。四要领导带头应用,切实形成全警参与,全警共用格局。
(四)完善机制,全力抓好信息化应用的保障。一要建立健全信息的全警采集、应用、维护制度。二要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制度。三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四要建立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五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创新机制。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和保障措施,使信息化应用工作走上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第四篇:夯实领导责任实行考核制度 全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
夯实领导责任实行考核制度 全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
商洛市农业局
近年来,我们商洛市的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按照省厅和省市纪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注重工作实效,创新工作思路,适应形势发展,强化工作措施,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进一步落实廉政文化进农村各项工作责任,我们首先从落实各级领导责任抓起。一是市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都有一名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有专人负责抓好落实。二是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纳入全局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逐级签订责任书。从2007年开始局班子在每年年初下达工作任务和签订目标责任制中都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农民群众满意站所评比考核工作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点示范,全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各项工作。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全新工作,作为农业部门,要做好此项工作,难度较大,困难很多。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推进工作开展,近年来,我们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强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各项工作。在具体方法上,主要通过市县农业部门每年新抓2-3个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并通过这些示范点带动3-5个村(办事处),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市80%以上村级组织达到有廉政文化阵地、廉政文化墙(宣传栏)、廉政书屋、文化宣传娱乐班。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已涌现出了商南县任家沟、洛南县孤山村、商州区梁坪村、山阳县石头梁、柞水县东甘沟等一批廉政文化示范点和先进典型。并通过这些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村(办事处)。
三、积极主动工作,寻求各方支持,发挥牵头单位组织协调作用。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性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才会收到成效。我们主要采取:一是主动发挥牵头单位职能作用,每年年初都按照省厅和市纪委联席会下达的目标任务,将目标任务按行业特点细化分解到市直相关单位和各县区农业局,发挥成员单位和基层单位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主动汇报工作,寻求各方支持。近年来,我们先后多次主动向省厅、市纪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成员单位汇报工作,省厅戴组长、李巡视、张主任,市纪委张书记、王书记等省市领导先后多次亲临全市七县区和市县农业部门包抓示范点检查指导工作。几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市县共投入219万元帮助全市216个村委会建立了廉政文化墙,在全市主要通村路口和主要干线道口设立大型廉政文化宣传公益广告牌806个。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还多方与文化部门联系,投入资金近108万元为全市216个村设立了廉政文化书屋。
四、互带互动,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抓廉政文化工作的同时,注重将廉政文化工作融入到其它各项业务工作之中,并搞好五个结合。一是与科技之春宣传、干部下乡结合。每年科技之春宣传,农忙季节干部下乡,我们都把廉政文化宣传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列入工作范畴,并将廉政文化知识、廉政警语编入宣传手册等送发基层群众;二是与抓党建联系点,扶贫包村工作结合。市县农业局还结合抓党建联系点、扶贫包村工作,在帮助包抓联系点(村)制定发展产业规划、脱贫计划的同时,还协助制定完善廉政文化建设规划,市直和各县区农业局还拿出近10万元,为联系村建设廉政文化墙20余处,廉政警语牌200余块,宣传光碟150盘,廉政书屋10个;三是与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市县农业局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的成员单位,我们在认真履行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的同时,注重与成员单位之间相互联系,每年“三夏”、“秋收”、“国庆”、“元旦”前后,我们都组织干部职工和成员单位深入农村、成员单位包抓示范点开展廉政文化演出和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帮助村委会完善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村民议事制度、村务政务公开等各项制度,以此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从政和自我防范意识;四是与农村产业发展结合。农家乐是我市城乡结合部发展主导产业的一大品牌,为了将廉政文化宣传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既达到宣传效果,又促进产业发展。我们发挥基层文化站、离退休教师、农村能人作用,精心设计、制作荷花、竹子、廉洁从政好干部等宣传字画,并配写上廉政警语,装框悬挂或张贴农家乐。同时还在通村路口制作廉政漫画、宣传栏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宣传警示效果;五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从2007年开始,市县农业局在帮助联系村和产业联系点(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将廉政文化建设列入规划的一项内容。要求凡今后村委会建设新建三间房,室内必须规划一面廉政文化墙,新建五间房必须规划一间廉政室。新农村建设必须有廉政文化宣传内容,通村道口、街道两旁住房,新建房每户有一处(条)廉政警语或宣传画,从而形成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五、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努力提高工作效果。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市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开展过程中,除积极借鉴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外,还注重及时推广交流县区之间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加强县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每年市局都召开1-2将专题座谈会或借农业生产观摩等机会组织分管领导和县区局纪检组长到全市七县区观摩交流廉政文化工作开展情况;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及时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近年来,我们先后3次组织各县区农业局长、纪检组长、市直各单位负责同志到我省宝鸡、咸阳以及河南省南街村参观学习廉政文化进农村先进经验和好的作法,以此推进工作的开展;三是开展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2008年开始,我们每年都结合农民负担监管等项工作,汇同纪检、文化、教育等部门对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1-2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县区工作的一项内容;四是及时推广先进典型,全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几年来我们先后召开经验交流会两次,现场会3次,通过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的开展。同时,廉政文化由农村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为民和自我防范的意识。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全市农村基层干部违规违纪人数逐年下降,全市连续三年未发生一起农民负担和涉农、侵农案件,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连续三年未收到一起侵农、害农信访案件。农民收入三年迈出三大步,从2007年的人均收入1850元提高到2009年的3002元。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第五篇: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设区市林业工作站(科)长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去年全省林业站建设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2008年全省林业站建设工作。省厅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副厅长从百忙中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会议表彰了2007全省设区市林业站工作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希望大家继
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力争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成绩。
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全省林业站工作简要回顾
2007年,是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圆满结束的一年,是全省林业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我省林业站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一年来,我省林业站工作在国家总站的关心支持下,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林业站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下,紧紧围绕全省林业工作和全厅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性的履行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主动参与林权制度改革
作为全省林业中心工作的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已进入重要而关键的阶段。我们始终将这项改革作为林业站建设自身、打牢基础、发展未来的重要契机和头等大事,积极响应厅党组的号召,参与林改,服务林改。一年来,省总站共抽调6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督导工作;抽调6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明察暗访工作;抽调3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质量评估工作;抽调2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工作。在去年的林改工作中,全省有4700多名林业站干部职工奋战在第一线,继续担负起政策宣传员、技术辅导员、勘察测绘员、纠纷调解员等重要角色,广大干部职工在林改的大潮中经受了洗礼,得到了锻炼,为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圆满结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省总站自身建设得到提升
一是作风建设不断加强。2007年,全站上下以林改精神为鼓舞,以两次站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全省林业站系统认真组织学习国家林业局下发的《预防涉林渎职犯罪手册》,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目标,大力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着力建设一个勤政务实的领导班子,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有力地推进了全站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去年省总站的宣传信息工作,在市、县林业站的大力支持下,继续狠抓信息报道工作,被国家总站录用的信息量又居全国第一位,又被国家总站评为先进省第一名,并通报表彰。
二是地位取得新突破。继2006年省总站增挂“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牌子之后,我站认真准备并向省人事厅申报了参照公务员管理相关文件,经过积极做工作,率先于2007年8月获省人事厅批准,在全国林业站系统开了一个好头。这是我省林业工作站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对于加强全省林业工作站建设,促进工作站各项职能的发挥,奠定全省林业发展的基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全省林业站建设成绩显著
1、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林业站自成立以来就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每一次机构改革,林业站就毫不例外的受到冲击。为此,根据国发[2006]30号文件的精神,我们利用《江西省森林条例》的立法机会,积极主动同省人大、省法制办及省直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将林业工作站的职责写入了《江西省森林条例》并已于2007年3月29日由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在《江西省森林条例》中明确规定:林业工作站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履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江西省森林条例》的出台并实施,结束了全省林业工作站无法律地位的历史,为全省林业工作站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2、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去年,配合省编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全省林业工作站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据初略统计,截止2007年12月底,全省共有933个基层林业站,属林业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的林业站有843个,占总站数91%;属乡镇管理的林业站有13个(1个县),占总数1%;属双重管理的林业站有77个(6个县),占总数的8%。在全省设有林业局的93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未设基层林业站,有89个县(市、区)的林业站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占96%。至2007年底全省核定编制数4886人,纳入财政预算的职工4785人,占总编制数的98%。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8个设区市成立了市级林业工作站,比林改前增加了2个设区市。在全省设有林业局的93个县(市、区)中,有50个县(市、区)成立了县级林业工作站,占全省林业重点县(市、区)的71%,比林改前增加了11个县(市、区)。省、市、县三级林业站管理人员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