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

时间:2019-05-13 16:0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一篇: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设区市林业工作站(科)长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去年全省林业站建设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2008年全省林业站建设工作。省厅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副厅长从百忙中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会议表彰了2007年度全省设区市林业站工作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希望大家继

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力争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成绩。

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全省林业站工作简要回顾

2007年,是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圆满结束的一年,是全省林业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我省林业站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一年来,我省林业站工作在国家总站的关心支持下,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林业站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下,紧紧围绕全省林业工作和全厅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性的履行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主动参与林权制度改革

作为全省林业中心工作的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已进入重要而关键的阶段。我们始终将这项改革作为林业站建设自身、打牢基础、发展未来的重要契机和头等大事,积极响应厅党组的号召,参与林改,服务林改。一年来,省总站共抽调6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督导工作;抽调6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明察暗访工作;抽调3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质量评估工作;抽调2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工作。在去年的林改工作中,全省有4700多名林业站干部职工奋战在第一线,继续担负起政策宣传员、技术辅导员、勘察测绘员、纠纷调解员等重要角色,广大干部职工在林改的大潮中经受了洗礼,得到了锻炼,为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圆满结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省总站自身建设得到提升

一是作风建设不断加强。2007年,全站上下以林改精神为鼓舞,以两次站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全省林业站系统认真组织学习国家林业局下发的《预防涉林渎职犯罪手册》,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目标,大力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着力建设一个勤政务实的领导班子,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有力地推进了全站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去年省总站的宣传信息工作,在市、县林业站的大力支持下,继续狠抓信息报道工作,被国家总站录用的信息量又居全国第一位,又被国家总站评为先进省第一名,并通报表彰。

二是地位取得新突破。继2006年省总站增挂“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牌子之后,我站认真准备并向省人事厅申报了参照公务员管理相关文件,经过积极做工作,率先于2007年8月获省人事厅批准,在全国林业站系统开了一个好头。这是我省林业工作站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对于加强全省林业工作站建设,促进工作站各项职能的发挥,奠定全省林业发展的基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全省林业站建设成绩显著

1、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林业站自成立以来就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每一次机构改革,林业站就毫不例外的受到冲击。为此,根据国发[2006]30号文件的精神,我们利用《江西省森林条例》的立法机会,积极主动同省人大、省法制办及省直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将林业工作站的职责写入了《江西省森林条例》并已于2007年3月29日由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在《江西省森林条例》中明确规定:林业工作站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履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江西省森林条例》的出台并实施,结束了全省林业工作站无法律地位的历史,为全省林业工作站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3、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林业站面对林区、面对林农,是林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和传播者,是各项林业工作的操作手。林业站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的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去年,我们始终坚持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一是不断充实林业站干部队伍。省总站借纳入财政预算重新定编定员的机会,加强了对县(市、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协助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采取竞聘上岗、全面考核的方式选拔人才,使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工作站的管理岗位;针对部分县(市、区)林业工作站管理薄弱的局面,一些市县从局机关中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基层林业站长岗位,既锻炼了人才,也大大提升了林业工作站的管理水平。二是努力提高林业站干部队伍素质。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素质。2007年初,省总站制定下发了《江西省林业站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计划用一年的时间,采取省市联合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对全省基层林业站长和关键岗位人员轮训一遍,着力从林业法律法规、采伐管理、作业设计、公益林管理、林地管理等方面提高林业站人员的林政管理水平。截止年底,省市联合举办基层林业站长岗位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700余人,另据了解铜鼓等县也举办了站长和关键岗位人员培训班;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全省林业站干部职工在林改中上山、进村、入户,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4、重点县建设数量年年增。2007年,是国家级林业站重点县建设项目在我省实施的重要一年。一年来,省、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站管理机构,精心部署,认真实施。一是在2006年度5个)重点县自查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复查,并严格按国家林业局的验收标准,缺什么补什么,直至达标为止。二是启动了2007年度7个()重点县的建设,同时督促、指导做好各项工作,并实行分级负责制,现项目建设基本结束。三是配合国家总站做好了2007年7个重点县各种设备的下拨工作,确保我省2007年度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四是通过调查摸底,组织完成2008年度8个()重点县建设的项目申报工作,并获得国家林业局全部批复,是我省获得此项目县数最多的一年,为全省林业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标准化建设更上一层楼。2007年,是我省开展新一轮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活动的第三年,也是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的一年。按照省厅《关于在全省林业工作站开展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赣林资字[2004]356号)文件要求,我们在年初就做了部署,要求各设区市以此次新一轮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重点推进,突破空白。全省各县(市、区)林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筹措资金,对无站房林业站分期分批新(扩)建办公站房。据初步统计:省厅前所未有安排///万元建站补助资金,调动了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近////余万元的建站经费,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去年,在全省52个县(市、区)申报的71个新(扩)建基层林业站中,有30个站通过了新一轮标准化建设的检查验收,同时,每站5万元(最高的一年)的建站补助资金也全部下拨到位。//市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比较好,县级林业部门(如)的积极性较高,去年一年//市全市新(扩)建站房16栋,成效显著。

(四)征占用林地管理日益规范

2007年,全省征占用林地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在再接再厉,征占用林地管理日益规范。

一是征占用林地审核工作逐步规范。一方面加强了征占用林地申报材料的审核,全年退还申报材料达150起。另一方面认真落实省厅“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的要求,一年来,审核窗口没有跟客户发生过一起争执,未收到过一起投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截止目前为止,共受理并审核征占用林地1138起,审核征占用林地面积//公顷,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亿元。

二是林地执法进一步加强。在全省林业系统联合开展了以规范全省征占用林地管理为目的,以打击非法占用林地为重点,以联合执法和定期督查为手段的“林地资源管理年”活动,全面加强了全省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国家通报的35项非法占用林地项目全部整改到位,立刑案6起、行政处罚29起,追缴森林植被恢复费超过///万元,全省非法占用林地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是征占用林地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编制完成全省“十一五”征占用林地定额并上报国家林业局,并获国家林业局审核通过。为保护林地资源,集约、节约使用林地打下基础;初步建立了大的用地项目实地核查、重点县(区)年度核查与重大案件联合督办的征占用林地管理机制,管理日益规范;初步实现了征占用林地管理与采伐计划追加和生态公益林范围调整等其他林政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征占用林地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五)生态公益林管理逐步规范

一是做好了公益林保护管理立法的基础性工作。草拟完成了《江西省公益林保护管理办法》,顺利列入了省政府2007年度规章立法计划,这标致着全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二是狠抓了公益林任务的落实工作。采取专题调研、召开全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公益林任务的落实情况实施每月一调度和督导。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公益林任务的落实。截止目前,全省2007年以前实施公益林补偿面积////万亩,已经落实面积///万亩,总落实率为///%。

三是全面启动了生态公益林核查工作。省厅召开全省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重点动员和部署生态公益林核查工作。专门成立核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60人组成10个督导组,实行分片负责,对各地公益林核查工作进行督导。具体检查工作由设区市林业局负责组织,采取循环交叉的方式进行。

四是公益林宣传成效显著。我站积极开展了公益宣传工作,通过公益林督导、编印公益林简报等形式,大力向各级领导、林农宣传公益林政策,特别是借助基层林业工作站直接管理公益林以及直面广大林农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与教育,各地要求公益林任务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和不足,如基层林业站职工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素质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仍有部分设区市站不能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违法占用林地现象仍然严重;公益林落实困难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倍加努力。

二、几点体会

我省林业站建设与发展,近年来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省厅和国家总站的关怀和指导,得益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省6000多名林业站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奋斗。抓好林业站建设,我们体会最深的主要有三点:

(一)改革,是破解林业站发展难题的关键

缺乏法律地位、管理体制不顺、经费没有保障,是长期以来困扰我省林业站发展的三大难题。我们为此呼吁了很多年,为之努力了很多年,但都是徒劳。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实践告诉我们,林业不推进林权改革就没有出路,林业站不参与改革就没有活路。改革,为江西林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改革,为江西林业树立了品牌;改革,为林业部门赢得了社会地位。经过我们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困扰我省林业站发展的三大难题在改革中被一一破解,江西林业站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春天。

(二)实干,是巩固林业站地位的基础

俗话说:有为才能有位。我省林业站建设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全省林业站人实干的结果。全省林业站职工依靠实干的精神投身林改,不畏艰辛、不讲报酬、风餐露宿,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林业站职工的身影,保证了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的顺利完成,同时,也为林业站赢得了社会地位;依靠实干的精神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不畏严寒酷暑,走乡串村、翻山越岭,宣传政策、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维护了林区秩序的稳定,为实现江西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毛竹林面积蓄积“六个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创新,是推进林业站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省总站始终坚持以创新来推进全省林业站发展。一是我们配合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推进采伐管理方式创新,这既加强了林业站对林木采伐的管理权,也强化了林业站的执法地位;二是省总站以征占用林地审核和生态公益林管理等职能反哺林业站建设,同时,林业站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省林地和公益林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省总站积极推动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管理森林资源,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管理水平。依靠创新,我省林业站已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相信,依靠创新,全省林业站必将在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作为。

三、二oo八年全省林业站工作总体安排

2008年是林改配套改革极其关键的一年。按照我省在“十一五”期间林业站“一个加快、两个创新、三个提高”的发展思路,2008年全省林业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林业中心工作,依据职能,结合实际,以务林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创造性地推进林业站改革与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护、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态江西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全省林业站建设的主要工作是:

(一)进一步巩固省总站自身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此统领全站干部职工的思想,将工作着力点放在为林改配套改革服务,为厅党组中心工作使劲上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全站干部职工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是进一步推进省总站作风建设。不断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树新形象、争创新业绩。

三是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严格按照省厅要求,开展学法、守法、执法活动,努力提高全站干部执法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确保总站业务职能工作健康运行。

(二)全力推进林业站改革与建设

2、继续全力服从、服务于全省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一要按照《森林法》、《江西省森林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基层林业站应切实履行好本辖区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的职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责任制,做到站长负总责,站员按岗负责,护林员具体负责,充分发挥林业站在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二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赣办字〔2006〕39号)文件有关要求,在林业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扎实推动采伐管理、林地管理和公益林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以切实有效的办法,重点建立起林木采伐指标分配到户和两榜公示制度。采伐林木应由林权所有者凭所分配的采伐指标直接向林业站申请,林业站审核并报县林业局审批后,直接向其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三要监管服务做到“上山进村入户”,林业站在抓好伐区管理的同时,要担当起辖区林木流通和加工、林地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员和监管员,杜绝辖区内林业执法不作为或乱作为。四要在抓好现有专业“三防”体系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开展民间“三防”协会的组建工作,将林业站的资源保护责任分解到社会各层,充分调动辖区群众管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好群防群治的巨大作用。五要热情协助有关金融单位和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帮助林农做好林权证抵押贷款和林地林木流转工作,真正让广大老百姓共享林改成果。

3、继续抓好全省国家级重点县建设和省级标准化站建设工作,不断夯实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林业站管理机构特别是县级林业部门,要以国家级重点县建设和省级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以此带动和引导全省各地林业站职能发挥取得新进展、建设与管理再上新台阶。一是2007年度的7个国家级林业站建设重点县,上半年一定要认真做好自查、总结工作,对照有关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国家配发的设备务必到站,决不允许挪作他用,下半年做好迎接国家总站的检查验收准备;2008年度的8个国家级林业站建设重点县,按有关要求,尽快制定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在全省所有林业站建设重点县,特别是2007年以前(含2007年)的重点县各基层林业站,全面推广应用由省总站与珠海贝孚公司历经三年研发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此软件经在///两县试用,效果很好。希望有关市、县林业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是继续推进全省省级标准化站建设活动,今年省厅将继续对基层林业站建设的扶持,通过省、市、县三方筹集资金,有效改善基层林业站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解决部分无站房问题;指导相关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全年至少完成一个新(扩)建站房建设,力争全年达到50个新(扩)建站房目标,逐步解决全省基层业站无自己的站房问题。省总站准备将50个新(扩)建站房目标,以设区市为单位下达任务。

4、重点狠抓基层林业站的行政执法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站长和关键岗位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各级林业站要认真组织开展预防涉林渎职犯罪学习教育活动,这是国家总站部署2008年在全国基层林业站开展的一次重要的学习教育活动,省总站在去年底以赣林站字[2007]46号文向各设区市林业站作了布置,并转发了国家总站林站培字[2007]24号文件。希望各级林业站要教育广大林业站职工知法、懂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林业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岗位素质和法律素养,培养一支能够真正适应基层林业站需要,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具有真才实学的林业站职工队伍,为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切实抓好林业站廉政建设,按照省纪委和省厅的要求,扎实深入开展林业站廉政和行风建设,全力塑造林业站“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依法行政、文明服务”的新形象。三是要继续加大站长和关键岗位人员培训班,特别是去年末办班的设区市,要抓紧时间,尽快完成所欠的培训任务。己办培训班的设区市,应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林业站干部培训班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员素质和水平。

5、进一步加大信息和宣传工作力度,力争新的一年有新的成绩。一是各市、县林业站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安排抓好国家总站即将首次部署的全国基层林业站本底调查工作,摸清家底,获取真实、可靠、科学的数据,为进一步加强工作站建设与管理提供准确依据。二是在2008年要求市、县两级林业站每月至少报送一条以上有关林业站建设与改革、林地管理、生态公益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加强基层林业站信息化建设,省厅信息中心准备将基层林业站与县局林业政务网、省林业政务内网连通,通过登录访问林业网上办证系统,实现采伐证等都分行政许可的基层站初审、受理、网上审批和发证,提升基层林业站办公的现代化水平。四是要求市、县两级林业站认真做好每年度的工作总结和统计报表,做到准确、准时上报。

(三)继续加大征占用林地管理力度

一是要大力抓好全省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工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实施方案,做好年度使用林地计划的分配工作,同时加强定额管理,切实保护全省林地资源。

二是要做好全省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规划编制工作。在全省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完成全省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全省矿区植被恢复工作。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林地执法。一要开展全省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使用林地情况调查工作,摸清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占用林地的实际情况;二要联合省森林公安局重点查处一批非法征占用林地时间长,面积大,影响坏的违法案件;三要加大对省厅已下达整改通知书案件的督办力度,确保整改到位。

四是要进一步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核工作。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林地征占用审核工作;加大现场核查工作力度,杜绝随意降低林地类型、随意降低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的现象发生,保证植被费足额征收;加大征占用林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促进征占用林地审核率不断提高。

(四)全力抓好生态公益林管理

一要加强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与省法制办协调,确保《江西省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办法》的出台;制定出台“全省公益林档案管理办法”和“全省公益林验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要做好公益林的落实工作。指导和督促全面完成2006、2007年新增公益林的落实工作,规范已纳入补偿的全省5100万亩公益林的各项管理工作,初步建立起公益林行政和业务管理责任制。

三要积极抓好公益林核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省公益林省、市、县、乡四级包括图、表、书、卡在内的管理档案;进一步加大对破坏公益林建设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各地开展创新公益林管理机制的改革。

四要督促各地抓紧完善公益林管理机构。有条件的县、乡林业站要增挂“公益林保护管理站”牌子;有计划开展全省公益林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全省生态公益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公益林的宣传工作,拟在高速公路和省道两旁、五河源头和生态保护重要地区,统一样式设立公益林宣传牌。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全省林业站工作面临着新世纪、新任务、新挑战,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举“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大旗,在国家总站的关怀、支持、指导下,在省厅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全省林业站的广大干部职工将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

谢谢大家!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二篇: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设区市林业工作站(科)长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去年全省林业站建设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2008年全省林业站建设工作。省厅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副厅长从百忙中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会议表彰了2007全省设区市林业站工作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希望大家继

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力争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成绩。

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全省林业站工作简要回顾

2007年,是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圆满结束的一年,是全省林业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我省林业站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一年来,我省林业站工作在国家总站的关心支持下,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林业站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下,紧紧围绕全省林业工作和全厅的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性的履行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积极主动参与林权制度改革

作为全省林业中心工作的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已进入重要而关键的阶段。我们始终将这项改革作为林业站建设自身、打牢基础、发展未来的重要契机和头等大事,积极响应厅党组的号召,参与林改,服务林改。一年来,省总站共抽调6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督导工作;抽调6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明察暗访工作;抽调3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改质量评估工作;抽调2名干部职工参与了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工作。在去年的林改工作中,全省有4700多名林业站干部职工奋战在第一线,继续担负起政策宣传员、技术辅导员、勘察测绘员、纠纷调解员等重要角色,广大干部职工在林改的大潮中经受了洗礼,得到了锻炼,为全省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圆满结束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省总站自身建设得到提升

一是作风建设不断加强。2007年,全站上下以林改精神为鼓舞,以两次站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全省林业站系统认真组织学习国家林业局下发的《预防涉林渎职犯罪手册》,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目标,大力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着力建设一个勤政务实的领导班子,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有力地推进了全站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去年省总站的宣传信息工作,在市、县林业站的大力支持下,继续狠抓信息报道工作,被国家总站录用的信息量又居全国第一位,又被国家总站评为先进省第一名,并通报表彰。

二是地位取得新突破。继2006年省总站增挂“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牌子之后,我站认真准备并向省人事厅申报了参照公务员管理相关文件,经过积极做工作,率先于2007年8月获省人事厅批准,在全国林业站系统开了一个好头。这是我省林业工作站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对于加强全省林业工作站建设,促进工作站各项职能的发挥,奠定全省林业发展的基础,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全省林业站建设成绩显著

1、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林业站自成立以来就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每一次机构改革,林业站就毫不例外的受到冲击。为此,根据国发[2006]30号文件的精神,我们利用《江西省森林条例》的立法机会,积极主动同省人大、省法制办及省直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将林业工作站的职责写入了《江西省森林条例》并已于2007年3月29日由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在《江西省森林条例》中明确规定:林业工作站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履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江西省森林条例》的出台并实施,结束了全省林业工作站无法律地位的历史,为全省林业工作站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2、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去年,配合省编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全省林业工作站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据初略统计,截止2007年12月底,全省共有933个基层林业站,属林业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的林业站有843个,占总站数91%;属乡镇管理的林业站有13个(1个县),占总数1%;属双重管理的林业站有77个(6个县),占总数的8%。在全省设有林业局的93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未设基层林业站,有89个县(市、区)的林业站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占96%。至2007年底全省核定编制数4886人,纳入财政预算的职工4785人,占总编制数的98%。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8个设区市成立了市级林业工作站,比林改前增加了2个设区市。在全省设有林业局的93个县(市、区)中,有50个县(市、区)成立了县级林业工作站,占全省林业重点县(市、区)的71%,比林改前增加了11个县(市、区)。省、市、县三级林业站管理人员分别为

第三篇:坚持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并举 全力推进安吉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坚持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并举

全力推进安吉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中共安吉县委安吉县人民政府

(2004年12月31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深化“生态立县”战略,主动适应宏观形势的新变化,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8.44亿元,增长2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5亿元,增长2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分别增长12.8%和10%。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思想行动在复杂局面中高度统一。及时掌握干部群众中存在的不适应宏观调控形势、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等苗头性问题,层层召开形势分析和专题学习会,及时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四个坚持四个注重”上来,即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更加注重发展战略的深化;坚持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更加注重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加快城市化不动摇,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更加注重依法行政、规范操作。同时,采取“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倒计时攻坚”等策略,全面推进了12项重点工程,及时把干部群众的注意

力和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

2、经济在严峻的要素制约中持续增长。按照“远近结合”的方针,着力推进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一抓要素制约缓解。坚持“让电于民、节电于工”原则,引导企业自备发电,新增自备发电装机容量5.01万千瓦;充分发挥小水电顶峰作用;开工建设110千伏城南变电站。全面清理各类建设用地,盘活工业用地近1500亩;突出抓拆迁和供地工作,为发展拓展空间。积极争取外埠银行对重点项目、优势产业和企业的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开放股权,争取民间资本投入。抓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2+4主导产业。利用宏观调控“倒逼”机制,引导企业走集约发展、内涵提升之路。加快推进天子湖现代工业园建设;完成转椅特色园一期;启动建设竹子高新技术产业园;建立转椅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和企业家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首批先进制造业基地项目18项,完成投资3.11亿元。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3亿元,增长23%。1—11月,竹制品和转椅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7.5亿元和30.8亿元,分别增长18.1和33%;工业用电量增长4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7%。三抓针对性招商引资。成功举办接轨上海活动周和生态文化节,以节为媒,以上海为主平台招商引资。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以外引外、以民引外。今年1—11月,实到外资7800万美元,全省利用外资综合排名第16位;引进内资17亿元,增长40%。四抓外贸出口。针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鼓励企业发展加工贸易,做强一般贸易。1—11月完成自营出口1.95亿美元,增长78.4%。

3、三农工作在市场引导、行政推动下加速转型。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年直接支农补助达4590万元,增长44%。三农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一是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在严格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笋竹、白茶、畜禽、种苗四大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3.5%。加快农业企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进程,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110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70余家,其中两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组织;建立省级以上标准化基地6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万亩,17个农产品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年粮食增产11%。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加速向非农化转移。扎实开展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完成目标的131%。大力发展旅游富民经济,开辟农民非农就业和增收的新空间。全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门票收入2600万元,分别增长52%和71%,其中农家乐床位增加到4000张,增长87%。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率达65%,其中今年新转移1.1万人;农民现金收入新增部分65%来自非农产业。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4.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6%。三是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双十示范、双百整治工程”、“康庄工程”、“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等民心工程。累计完成582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受益率达到55.6%;新建通村公路256公里;启动农村垃圾处理网络和污水处理。山川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山川乡高家堂村被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

4、社会稳定在平安创建中得到巩固。认真贯彻省委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启动“平安安吉”创建工作。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防范体系构建、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实施领导下访约访、联合接访、信访听证会等息访制度,实现“零进京”上访和敏感期无集体上访。开展了“反盗抢、控发案、强基础”专项行动。1—11月,全县刑事立案增幅低于市均14个百分点,破案率高于市均6个百分点,治安案件查处率高于市均12个百分点,万人发案率也略低于市均水平。

5、服务环境在狠抓效能中得到优化。实施素质工程,建设学习型机关,切实提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实施阳光工程,改善审批中心服务质量,全面完成二轮审改,建设政府招投标中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监督工程,完善效能投诉中心建设,建立依法行政责任制、行政过错追究制、典型效能案件通报曝光制。严格执行“四项禁令”,继续深化创满意单位活动、乡镇个性化考核和机关工作人员立体考核。

6、执政能力在强化基础中有了提高。扎实开展“三树一创”活动。加强科局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议事规则。扎实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年轮训或挂职锻炼干部700人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推行县管领导干部任期、县委全委会差额票决乡镇党政正职等制度,“三推两决”乡镇长1名,公选副科级干部8名,差额票决乡镇党政正职10名。认真贯彻两个条例,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五廉”活动,推行党政“一把手”任期承诺制。

一年来,我们不仅经受了“检查多、矛盾多、挑战多”的考验,保持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势头,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必须抓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一是如何加快发展生态工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增长质量的问题;二是如何加快城镇化,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三是如何创新发展旅游,带动和提升第三产业的问题;四是如何缓解土地、电力尤其是资金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五是如何争取杭长高速、天荒坪(二)等重大项目尽快上马,实现安吉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六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干部服务效能的问题;七是如何提高县委驾驭经济、统筹发展、维护稳定、狠抓落实能力的问题。

2005年,我们将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工业作为第一方略、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利益摆到第一位置,把干部当作第一资源,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努力推进安吉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力争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以上。明年的工作重点是:

1、突出抓工业,致力于强化产业支撑。按照二产强县、一产稳县、三产兴县的方略,致力于开放带动,特色发展,不断强化产业支撑。一是牢牢扭住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继续走有鲜明生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二次创业两条腿走路,工业园区和城镇工业功能区同步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两手抓,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集中更多的财力和土地指标,优先用于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的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做大块状经济。加快转椅、竹制品产业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和品牌经营,争取在五年内把椅业、竹制品产业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分别超100亿元和60亿元的制造中心。争取明年培育产值超5亿元企业1家,培育产值超3亿元企业7家,培育产值超1亿元企业8家。争取明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39项,其中上亿元项目7项,5000万以上项目10项。二是用抓工业经济的思维抓农业。积极培育“四位一体”(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生产从自然人向法人转变,农产品从直接商品向工业加工品转变。着力推进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着力打造面向上海的绿色农副产品基地。加快构建与大都市市场有效对接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面向“三农”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加大支农力度,优化支农投入结构和绩效。三是以改革的精神和办法抓旅游突破。创新旅游经营和管理机制,实质性启动县旅游集团公司组建,整合旅游资源和市场,增强自我发展和融资能力;明年努力实现旅游人次300万,旅游收入9.5亿元,门票收入3500万元,分别比今年增长15%、27%和30%;分步调整旅游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争取1—2个重点旅游项目招商成功。三个度假村开工建设。

2、突出抓“一号工程”,致力于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地位不动摇,强势推进针对性招商引资。严把投资强度关,科学设置单独供地企业进入门槛,鼓励“零土地”招商。集中更多的要素资源用于二产招商,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营造投资综合环境新优势。重视引资质量,把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人才、先进理念结合起来,大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加大一区一园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理顺园区机制体制,大力开展园区招商,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四个率”;强化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明年努力实现协议外资2.8亿美元,实到外资1.3亿美元,实到内资16.5亿元。积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出口整体效益。鼓励企业到外地参展参会,建立原材料基地。切实做好出口主打产品反倾销和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工作。

3、突出抓城镇,致力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一主三副五镇六十村”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推动城镇加快发展、农村跨越式发展。一是把中心城市做丰满。进一步完善建成区功能,完成城西水厂、垃圾综合处理和文体中心等重大基建项目。尽快启动筏湖景区、凤凰山公园项目,进一步引山入城、引水入城,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二是把副中心城镇和一般镇做强做特。加快天子湖工业园和孝丰、梅溪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孝丰、梅溪、高禹等副中心城镇发展。依托在竹木制品初级加工、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做特一般镇。三是把中心村做实。切实加大行政村撤并的力度,拆除空心村、萎缩小型村,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继续实施康庄工程、十万农民饮水工程,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薄弱村脱贫工程、“双十双百工程”,推进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农村面貌改善工作;继续实施农村优质教育工程、东海明珠工程,推进以教育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异地致富工程,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4、突出抓平安建设,致力于构筑和谐社会。围绕率先达标抓创建。一是建立健全维稳机制。进一步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矛盾纠纷疏导化解机制、治安防控机制等六大机制,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二是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整合资源,进一步发挥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和城乡社区、社团、行业组织的作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三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认真解决好城市改造拆迁、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群众具体利益问题,从源头上消除矛盾隐患。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高度重视做好困难群众工作,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

5、突出抓保先教育,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能力提高年”为载体,以提高五种能力为内容,以争创“好班子”活动为形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特别是发展经济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能力和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真正把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好,夯实基层基础。

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市委全会精神,勇于创新,攻坚破难,努力推进安吉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第四篇: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刘宗林

“郡县稳则天下安,郡县丰则天下富”。加快实施“四化两型”、“两个率先”战略,发展县域经济是基础、是支撑。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组织协调和管理指导的职能部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增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参谋服务水平,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注重转型升级,在引导构建发展平台上下功夫

县域经济要更好更快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将传统产业转变为现代产业。为此,我们将着力引导构建“三个平台”,促进“四个提升”。引导构建“三个平台”:一是引导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资源要素、龙头企业、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的要求,推动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聚的“洼地”效应,把园区建设成为县域生态经济示范区、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变发展方式试验区。二是引导加快发展城镇经济。积极支持县城和中心镇提质扩容。扶持打造一批品质高、综合承载能力强、有特色的精品小城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构建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抓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促进产业、资本与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居住向社区集中,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三是引导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按照面向市场、因地制宜、优势优先、集约集聚、创新引领、错位发展的原则,支持发展一村(几村)一品,一乡(几乡)一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镇,建设一批高标准、上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一批技术集约、装备集成、效益集聚的县域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有湖湘特色的地方品牌,形成县域特色支柱产业。

促进“四个提升”:一是促进提升发展的科技含量。着重推进省县、院(校)县、企县科技合作和结对帮扶。继续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紧密结合的发

展模式,鼓励科技人员到县域开展科技推广。大力发展社会化技术推广服务组织,扶持鼓励各类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加快科技成果在县域转化和推广运用,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二是促进提升发展的文化内涵。挖掘弘扬县域特色文化资源,倡导发展产品产业文化,推动硬产品的“软”包装,着力品牌塑造,通过提升软实力增强硬效益,用厚重的湖湘文化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形象。三是促进提升发展的环境质量。强化生态优先、环境优先意识,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四是促进提升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人本发展,推进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统一,将发展县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坚持深化改革,在引导创新发展机制上下功夫

发展县域经济重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我们一方面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坚持家庭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合理引导农村土地逐步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每年重点抓好100个以上省级示范社建设。抓好沅陵县“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验区”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水利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省财政直管县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查,狠抓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严格农民负担管理,用政策调动农民发展农业、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突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解放思想,支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重组,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形成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的格局。优化服务,推动在财政支持、投资立项、税收优惠、用地用电、银行信贷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减少民营经济的运营成本。加强民间投资产业指导和创业辅导,提高民营经济管理者的经营能力,推动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和升级。

三、突破瓶颈制约,在引导激活发展要素上下功夫

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较多,最难的是缺钱办事,缺人干事。钱从哪里来?我们认为,根本的出路在于盘活县域资源和资产,变资源资产优势为资本优势。为此,我们将在三个方面加强引导:一是引导市场盘活。把县域最优质的资源和中小企业推向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融资,筹措发展资金。二是引导开放搞活。支持和鼓励国内外优势企业和集团、股份资本和个人资本到县域投资兴业。三是引导基金激活。鼓励建立公募私募基金到县域搞科技创新孵化,培育县域支柱产业。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难题,关键是要完善促进人才引导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优秀人才投入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创新创业。省市为县域人才的引进、培养创造条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县市区应努力营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既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又重视人才引进,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有舞台、有作为。

四、加强科学管理,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抓政策研究。好的政策是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的最大引擎。我们正在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着手研究推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政策,力争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前出台。二是抓科学规划。根据省“十二五”规划和《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参与指导编制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通盘考虑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使城乡规划在县域空间实现无缝对接。认真组织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以点带面,指导全盘,努力提高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三是抓评价导向。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核激励机制。改进县域经济考核办法,实施分类评价。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绿色发展、幸福指数的权重。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定量考核和群众评价意见,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四是抓舆论宣传。广泛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县域经济发展,为县

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总结推介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县域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努力营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来源:湖南农村网

第五篇:实现四个转变推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推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8日 15:21 作者:陈照煌

通州市位于江苏北部,是全国经济百强县。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通州市也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等。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县域经济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

一、由单纯注重GDP增长向注重绿色GDP转变,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近年来,我们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推行绿色GDP核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控制低产出、高污染的投资项目,优先保障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税收贡献大的项目,积极鼓励集约型、组团式、规模化开发,确保优质资源向优质载体集聚。二是在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提高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占比,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发展循环经济。以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体系为切入点,开展清洁生产,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转变,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废气、废渣、废水及生产垃圾的综合开发利用。同时,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2004年,我们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285人次,检查企业1580厂次,对1998年以来的111个建设项目执行严格的专项检查,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对两家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严肃查处非法排污企业,关闭了一家电镀厂,吊销了一家油墨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

我们还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实施了城市内河治理,实现了内河水清、岸洁、有绿,恢复了生态和景观功能。实施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重点解决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建筑扬尘问题。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开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工程建设,启动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先后投入2.5亿元,实施了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江引水工程和城市绿化等五大工程。目前,通州申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和国家级调研的程序。

二、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招商引资对促进通州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初始招商阶段的粗放招商、盲目招商等行为,造成了土地紧张、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后续健康发展。我们转变观念,积极调整思路,在不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变“拣到篮里就是菜”的“招商引资”为“比武招亲”式的“招商选资”,按照产业发展定位,开展定向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控制低端技术和污染企业的进入,注重引入项目的质量。优先引进能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型企业;对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和审批,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和“新五小”项目一律不办。对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严格要求同步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才允许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三、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引导好产业集聚与资源集约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行业越是相对集中,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我们把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按照节约、集约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减少零星工业用地供给等措施,大力引导有产业、有技术、有规模、有税源、无污染的项目进园区发展。对一些既符合入园标准又有入园发展意愿的现有企业,给予积极支持。通过集中发展,逐步形成以产业基地为龙头,以市开发区、镇工业园区等为配套的产业布局架构。目前已有1000家企业入驻园区,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积极引导工业园区向产业园区转型,加快各级工业园区的转型步伐,围绕产业链做强做大,使之与全市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做大做精五大产业集聚地。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家用纺织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船舶及钢结构、食品加工五大产业板块。其中家用纺织品和纺织服装已经比较成熟,有近2000家企业,销售收入达460亿元。在继续抓好这两大基地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其他三大基地建设的力度。积极鼓励平潮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综艺数码城、东源电器工业园扩大开发,依托企业运作,把本地的实业做大,把在外的项目迁回,着力打造电子电器产业基地。通过大力度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万吨级以上轮船的批量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功能型船只的生产,以及海洋石油平台、大跨度空间网架结构等研发生产,打造船舶修造及钢结构业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牵引,以资源转化为着力点,加快建设食品加工业基地。依托重点企业的带动孵化,壮大粮油食品加工业的实力;在东部和北部地区规划建设海产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转化特色资源。

四、由“工业兴市”向“统筹城乡”转变,协调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关系

实现“两个率先”,必须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但如果忽视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停滞不前,就会制约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注重打破经济建设与农村发展脱节的倾向,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整合,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推进农民增收工程,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是做强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多种方式引导、多元主体参加、多种模式发展,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建设,重点培育了9家上规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重点确立了一批与农民增收关联度大、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2004年实施5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177个,投资总额5.02亿元。三是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强化农业招商举措。做活土地流转文章,盘活各类闲置资产,引导农村能人和经营大户反哺农业,鼓励农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兴办农业项目。2004年,我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440元,增长12.5%,增速为近6年之最。

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促进城镇规划向农村延伸,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布局规划,引导和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对城乡各类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大力实施城乡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一体化工程,逐步实现城乡规划共绘、基础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城乡互动、工农互促,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立内容更全、覆盖面更广的农村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切实解决农民在土地流转、子女就学、因病因灾致贫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镇村综合服务功能。

(作者:中共江苏省通州市委书记)

下载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进一步夯实林业站基础建设全力推进林业站更快更好地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