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产业基础构筑发展优势全力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
我市北濒*江,南临*湖,西衔*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的美称,全市辖30个镇及两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加快我市种植业发展的关键。“九五”以来,我市绿化种苗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壮大基础规模;以科技为先导,培育优势产业,形成龙头项目;以创新为动力,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了我市绿化种苗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形成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市场化、种苗良种化、栽培设施化、运作产业化的良好格局。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种植面积10.5万亩,年产种苗5.5亿株,盆花、盆景700万盆,绿化种苗经纪人6000多名,从业农户5万户,比“九五”期初分别增长50、38、62、28和16。去年,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总值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的14,**地区农户依靠绿化种苗生产人均纯收入8000元。2000年,**镇、**镇、**花木市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在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上,我市的主要做法是“加大五个力度,做到五个增强”: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增强发展推动力。在80年代,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曾经出现过“龙柏烧狗肉”的现象,部分农民、农村干部心有疑虑。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正确的领导、合理的引导、有效的指导,才能把各级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坚持多元联动。一是舆论引导。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结合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我市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先导工作来抓。一方面,结合每年召开几次全市性农业会议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发动;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配合搞好宣传发动。**日报开辟了《今日农村》专栏,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栏目开办以来,有关绿化种苗生产的宣传报道达46篇。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根据时节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大力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把绿化种苗重点产区**地区的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绿化种苗生产上来。二是政策引导。为鼓励我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支柱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市先后制订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九五”规划》、《**市“十五”农业结构调整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意见》,去年还出台了《**市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在用地、用电、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2000年我市农业扶持资金达50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100万元,主要用于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各镇也相应制定了优惠扶持政策,如**镇规定农户在219线两侧每调整1亩绿化种苗,政府当年补助100元。2000年以来,我市用于绿化种苗生产的扶持资金就达150万元。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引导,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持续发展。(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三是典型引导。长期的实践证明,典型引导是推动面上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几年来,我市一方面注重扶持典型,使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能人逐步发展壮大。如种植速生高杆乔木的***,集生产、科研、经营于一体的***盆景园等已成为周边群众学习的楷模;另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实地考察先进典型,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与超前的思维,用身边的事实来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劳动人民学有榜样、赶有动力,较好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展开。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原动力。几年来,我市把加快绿化种苗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坚持规划优化,分步实施,壮大基地规模。在实施调整中注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按规划实施是确保一个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早在“八五”期间,我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把绿化种苗作为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把**地区作为发展重点。“九五”期间,我(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市又进一步明确绿化种苗是我市农业中的一个主导产业,并提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使我市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呈现出持续、有序的发展势态。二是突出规模基地建设。近年来,我市围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实施连片发展。“九五”期间我市新增绿化种苗生产面积3.5万亩,其中,**地区新增3.3万亩。逐步形成了**红叶小蘖、红花檵木基地;**马蹄金、高羊茅草坪基地;**大叶樟、马褂木基地;**柳树、合欢、花灌木基地;**高杆乔木、大树基地;**盆景园铁树、南洋杉基地;**设施园艺基地;**重阳木、黄山栾树基地;开发区鲜切花、盆花、盆景基地等九大绿化种苗区域性生产基地。去年,这部分基地的产值占我市绿化种苗总产值的11。三是突出特色基地建设。我市围绕“一乡一色、一村一品”,按照“市有区域、镇有规模、村有专业、户有特色”的原(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则,大力开展专业村、专业镇建设,努力培育地方特色。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专业村25个,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的专业户550个。由于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连全镇,出现了象**、**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
三、加大科技带动力度,增强发展竞争力。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谁就拥有了市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把提高绿化种苗科技含量作为“创特色、聚优势、立支柱、蓄后劲”的关键性工作来落实。一是抓挂靠。我市主动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攀亲、交友、搞联合,每年都要开展1-2次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通过交流、洽谈,我市与一批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镇与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菊花新品在“第七届中国(南京)菊花品种展览会”上获得1金3银10铜的好成绩。二是抓攻关。我市积极依托本地科技力量,研究新技术,培育自己的特色产品、当家产品和先进技术。“九五”以来,在绿化种苗生产上,已研制新技术5项,开发新品种16个。如**花木公司的***大胆研究开发培育大规格苗木生产技术,几经探索,独创了“******法”,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花卉公司的***经过10年努力,成功培育了以进口百合“雷莎”为父本、国产百合为母本的杂交百合,实现了当年播种当年开花,市场供不应求。三是抓引进。我市坚持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引进双管齐下,移“他山之玉”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借“梯”登高的目的。“(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九五”以来,先后引进绿化种苗实用技术20项,各类新品种150多个,为新一轮绿化种苗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从荷兰引进全自动温控大棚1.1万平方米,对推动我市绿化种苗设施化栽培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镇从上海园艺博览会引进的红花檵木,当年扦插小苗每亩产出效益就达1.5万元,增强了我市各级引进绿化种苗新品种的浓厚兴趣。
四、加大产业联动力度,增强发展驱动力。为巩固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后劲,我市始终把产业联动作为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一是抓好市场建设。从80年代起,我市一些绿化种苗重点乡镇相继建立了简易的绿化种苗交易点,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市场日见狭小,无法满足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市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生产发展趋势和依托现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决定在绿化种苗生产重点乡镇**镇扩建花木市场。自1994年以来,我市先后三次共投资2500万元,用于该市场的扩建。目前,该市场占地面积达150亩,已成为省内外有名的绿化种苗交易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客商前来
交易。2004年,该市场交易额达2.3亿元。二是抓好经纪人队伍建设。经纪人内联基地农户,外联各类市场,既推销本地苗木,又及时返馈市场信息,指导本地生产。为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市及时组织培训,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有突出贡献的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吸引他们入党,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是由于他们的穿针引线,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快速发展。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实践证明,绿化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延伸,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为提高绿化种苗龙头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及时把基层原有各类绿化种苗公司整合重组成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他们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快种苗苗圃、园林设计、园林建筑的发展,促使雕塑、古玩、赏石、装饰、园林用具、观赏鸟鱼等产业的兴起。我市现有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个,园林专业设计室**个。龙头市场、龙头企业、龙头基地的形成,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产业的大发展,绿化种苗产业已真正成为我市农村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五、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支撑力。随着绿化种苗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新的运作机制,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来,我市把机制创新作为促进绿化种苗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农户手里的土地有限。为了有效地促使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生产能手集中,我市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努力搞好协调工作,采取互换、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土地的合理流转,优化了资源配置,腾出土地转移到了种植专业户手中。“九五”以来,我市在绿化种苗生产上的土地流转达2.8万亩,使一批专业户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市场的发展,给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市注重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首先是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产中技术服务的功能;其次是积极引导他们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扩大服务范围,产前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种苗供应,产后提供销售服务;再次是以农村能人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带头人,组建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产品销售,扩大服务范畴,促进我市绿化种苗生(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产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成立此类绿化种苗合作经济组织8个。三是建立产业运作机制。实现产业运作机制是推进绿化种苗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市积极探索“市场 基地 农户”的产业运行机制,强化利益调节功能,使各个环节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夏溪花木市场为主龙头、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花木市场为分龙头的运作模式,使绿化种苗种植专业户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销售出去。
从总体上看,我市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才刚刚破题,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月前,省委**书记在我市考察时,对**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化种苗产业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当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有国家政策的鼓励、生活水平提高的拉动、科技发展的促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推动,绿化种苗产业化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按照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及这次绿化造林会议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大扶持力度,促使我市绿化苗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用3年时间,面积突破15万亩,生产经营总值超10亿元,在产业发展上争取新突破,在区域布局上形成新特色,在科技创新上体现新水平,在市场建设上构建新格局。把发展绿化种苗产业作为“改善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工作来抓,为绿化祖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作出贡献。
第二篇:XX市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交流材料[范文模版]
夯实产业基础 构筑发展优势 全力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
我市北濒江,南临湖,西衔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的美称,全市辖个镇及两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加快我市种植业发展的关键。“九五”以来,我市绿化种苗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壮大基础规模;以科技为先导,培育优势产业,形成龙头项目;以创新为动力,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了我市绿化种苗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形成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市场化、种苗良种化、栽培设施化、运作产业化的良好格局。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种植面积万亩,年产种苗亿株,盆花、盆景万盆,绿化种苗经纪人多名,从业农户万户,比“九五”期初分别增长、、、和。去年,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总值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地区农户依靠绿化种苗生产人均纯收入元。年,××镇、××镇、××花木市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在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上,我市的主要做法是“加大五个力度,做到五个增强”: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增强发展推动力。在年代,我市绿化种苗生产曾经出现过“龙柏烧狗肉”的现象,部分农民、农村干部心有疑虑。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正确的领导、合理的引导、有效的指导,才能把各级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坚持多元联动。一是舆论引导。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结合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我市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先导工作来抓。一方面,结合每年召开几次全市性农业会议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发动;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配合搞好宣传发动。××日报开辟了《今日农村》专栏,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广泛宣传。栏目开办以来,有关绿化种苗生产的宣传报道达篇。市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根据时节对绿化种苗生产进行大力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把绿化种苗重点产区××地区的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绿化种苗生产上来。二是政策引导。为鼓励我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支柱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我市先后制订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九五”规划》、《××市“十五”农业结构调整意见》、《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意见》,去年还出台了《××市农业结构调整财政扶持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在用地、用电、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年我市农业扶持资金达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万元,主要用于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各镇也相应制定了优惠扶持政策,如××镇规定农户在线两侧每调整亩绿化种苗,政府当年补助元。年以来,我市用于绿化种苗生产的扶持资金就达万元。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引导,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持续发展。三是典型引导。长期的实践证明,典型引导是推动面上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几年来,我市一方面注重扶持典型,使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能人逐步发展壮大。如种植速生高杆乔木的××,集生产、科研、经营于一体的××盆景园等已成为周边群众学习的楷模;另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实地考察先进典型,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与超前的思维,用身边的事实来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劳动人民学有榜样、赶有动力,较好地推动了面上工作的展开。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原动力。几年来,我市把加快绿化种苗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坚持规划优化,分步实施,壮大基地规模。在实施调整中注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规划先行。按规划实施是确保一个产业有序发展的关键。早在“八五”期间,我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把绿化种苗作为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把××地区作为发展重点。“九五”期间,我市又进一步明确绿化种苗是我市农业中的一个主导产业,并提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推进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使我市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呈现出持续、有序的发展势态。二是突出规模基地建设。近年来,我市围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实施连片发展。“九五”期间我市新增绿化种苗生产面积万亩,其中,××地区新增万亩。逐步形成了××红叶小蘖、红花檵木基地;××马蹄金、高羊茅草坪基地;××大叶樟、马褂木基地;××柳树、合欢、花灌木基地;××高杆乔木、大树基地;××盆景园铁树、南洋杉基地;××设施园艺基地;××重阳木、黄山栾树基地;开发区鲜切花、盆花、盆景基地等九大绿化种苗区域性生产基地。去年,这部分基地的产值占我市绿化种苗总产值的。三是突出特色基地建设。我市围绕“一乡一色、一村一品”,按照“市有区域、镇有规模、村有专业、户有特色”的原则,大力开展专业村、专业镇建设,努力培育地方特色。目前我市拥有绿化种苗专业村个,种植规模在亩以上的专业户个。由于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连全镇,出现了象××、××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
三、加大科技带动力度,增强发展竞争力。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了科技,谁就拥有了市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把提高绿化种苗科技含量作为“创特色、聚优势、立支柱、蓄后劲”的关键性工作来落实。一是抓挂靠。我市主动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攀亲、交友、搞联合,每年都要开展次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通过交流、洽谈,我市与一批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镇与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菊花新品在“第七届中国(南京)菊花品种展览会”上获得金银铜的好成绩。二是抓攻关。我市积极依托本地科技力量,研究新技术,培育自己的特色产品、当家产品和先进技术。“九五”以来,在绿化种苗生产上,已研制新技术项,开发新品种个。如××花木公司的××大胆研究开发培育大规格苗木生产技术,几经探索,独创了“××××××法”,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花卉公司的××经过年努力,成功培育了以进口百合“雷莎”为父本、国产百合为母本的杂交百合,实现了当年播种当年开花,市场供不应求。三是抓引进。我市坚持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引进双管齐下,移“他山之玉”为我所用,最终实现借“梯”登高的目的。“九五”以来,先后引进绿化种苗实用技术项,各类新品种多个,为新一轮绿化种苗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从荷兰引进全自动温控大棚万平方米,对推动我市绿化种苗设施化栽培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镇从上海园艺博览会引进的红花檵木,当年扦插小苗每亩产出效益就达万元,增强了我市各级引进绿化种苗新品种的浓厚兴趣。
四、加大产业联动力度,增强发展驱动力。为巩固绿化种苗生产发展后劲,我市始终把产业联动作为推进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努力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一是抓好市场建设。从年代起,我市一些绿化种苗重点乡镇相继建立了简易的绿化种苗交易点,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市场日见狭小,无法满足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市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生产发展趋势和依托现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决定在绿化种苗生产重点乡镇××镇扩建花木市场。自年以来,我市先后三次共投资万元,用于该市场的扩建。目前,该市场占地面积达亩,已成为省内外有名的绿化种苗交易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客商前来交易。××年,该市场交易额达亿元。二是抓好经纪人队伍建设。经纪人内联基地农户,外联各类市场,既推销本地苗木,又及时返馈市场信息,指导本地生产。为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市及时组织培训,提高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有突出贡献的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吸引他们入党,增强他们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是由于他们的穿针引线,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快速发展。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实践证明,绿化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延伸,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我市为提高绿化种苗龙头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及时把基层原有各类绿化种苗公司整合重组成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他们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快种苗苗圃、园林设计、园林建筑的发展,促使雕塑、古玩、赏石、装饰、园林用具、观赏鸟鱼等产业的兴起。我市现有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个,园林专业设计室××个。龙头市场、龙头企业、龙头基地的形成,带动了我市绿化种苗产业的大发展,绿化种苗产业已真正成为我市农村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五、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支撑力。随着绿化种苗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新的运作机制,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来,我市把机制创新作为促进绿化种苗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农户手里的土地有限。为了有效地促使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生产能手集中,我市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努力搞好协调工作,采取互换、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土地的合理流转,优化了资源配置,腾出土地转移到了种植专业户手中。“九五”以来,我市在绿化种苗生产上的土地流转达万亩,使一批专业户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建立社会化服务机制。市场的发展,给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我市注重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首先是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产中技术服务的功能;其次是积极引导他们向产前、产后两头延伸,扩大服务范围,产前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种苗供应,产后提供销售服务;再次是以农村能人和专业种植大户为带头人,组建农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市场调研、技术研究和产品销售,扩大服务范畴,促进我市绿化种苗生产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成立此类绿化种苗合作经济组织个。三是建立产业运作机制。实现产业运作机制是推进绿化种苗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市积极探索“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行机制,强化利益调节功能,使各个环节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夏溪花木市场为主龙头、各绿化种苗生产重点镇花木市场为分龙头的运作模式,使绿化种苗种植专业户足不出户就能把产品销售出去。
从总体上看,我市绿化种苗产业化经营才刚刚破题,处于起步阶段。一个月前,省委××书记在我市考察时,对××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化种苗产业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当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最好时机,有国家政策的鼓励、生活水平提高的拉动、科技发展的促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推动,绿化种苗产业化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按照省委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及这次绿化造林会议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大扶持力度,促使我市绿化苗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用年时间,面积突破万亩,生产经营总值超亿元,在产业发展上争取新突破,在区域布局上形成新特色,在科技创新上体现新水平,在市场建设上构建新格局。把发展绿化种苗产业作为“改善一方水土、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工作来抓,为绿化祖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作出贡献。
第三篇: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全力推进创先争优
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全力推进创先争优
镇党委
近年来,我们镇党委认真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农村党建,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为加快我镇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创新组织设置,夯实创先争优活动基础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
一是合理调整,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我镇以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为抓手,构建推动创先争优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新农村发展的强大力量。去年,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进行村党组织设置调整,星宏村和新造村采取“村村联建”,兴旺村、兴垦村和黄海滩涂公司采取“村企联建”,四青作物协会和武东村采取“协会+村支部”,果蔬合作社和建民村采取“合作社+村支部”等多种形式建立村党总支部,整合党组织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党组织工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村级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村级党组织调整后,各村工作都有了新起色。全镇新农保、有线电视“双入户”工作列全市前茅,设施农业工作也有了新突破。二是创建平台,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活跃的力量。全镇通过开展流动党员调查摸底,进一步完善了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库和流动党员信息平台。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上海成立了我镇驻上海流动党员服务站,并组织召开了“创业走天下,组织是你家”流动党员座谈会,上党课,谈感受,明方向。外出流动党员主动当好家乡建设的宣传兵、回报家乡建设的义务兵,积极捕捉招商引资信息,为家乡经济发展献计献策。镇党委通过信息平台,与流动党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络,以短信的方式及时将我镇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和家乡建设情况向流动党员通报,受到了流动党员的普遍欢迎,也激发了外出流动党员爱党、爱家乡的热情,增强了他们作为党员责任感。他们积极为家乡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支持发展公益事业,近年来,全镇流动党员捐资达350多万元。
二、发挥先锋潜能,锻造促进创先争优的先进团队 牢牢抓住农村党员干部这个关键,探索出一条在推动创先争优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后,为使新任的村党组织书记较快进入角色,镇党委举办了一期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培训班,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提高素质,推进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集中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还组织参观了寅阳镇江夏村、汇龙镇东郊村、海复镇东岗村等地设施农业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四位一体”管理等现场。通过系列培训活动,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村与村之间,村干部之间创先争优意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加强培养,公开招录村后备干部。镇党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公开招考,全镇12名同志被录用为村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平均年龄33周岁,其中最年轻的仅为25周岁,5人学历在大专以上,统一聘用为村社长助理,试用期一年,月工资800元。实行动态考核,一季一淘汰,试用期满经考察合格者根据村干部编制情况视情转为正式村干部,为农村干部队伍提供了新鲜血液。
三、完善工作机制,营造推进创先争优的工作氛围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内在动力。
一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镇党委把“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作为村级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干部的第一选才标准。去年,我镇撤换了11个村支部书记,新上任了5名年轻的同志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从机关选拔2名优秀年轻干部,1名大学生村官到班子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的“三弱”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步实现了“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目标。在镇机关中,推行机关干部岗位双向选择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提升工作效能。通过岗位双向选择,人人都有“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全镇各项工作压力得以层层传递,机关干部的责任心得到了加强。同时,推行个人贡献与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奖勤罚懒,并与提拔任用、评先评优相结合,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整个机关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团队价值最大化。
二是创新典型的激励机制。近年来,我镇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争创“星级党员”评比、“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桥港时代党旗红”等主题活动,展现了党员在基层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黄海滩涂公司党委每年年初根据党员的职责范围,设置党支部责任区、党员先锋岗,落实各项指标任务,明确经济责任制奖惩办法,组织民主测评,并评出“星级党员”、“星级职工”。对获得“五星级党员”、“五星级职工”的员工,公司组织公费旅游,职工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恒源液压公司每年都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活动,生产一线的党员提出的合理的意见采用后,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了大家参与厂务管理的积极性。农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及因病致贫的弱势群体度过难关,增强自立自强能力。在“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中,涌现出一些先进党员典型。有优秀人大代表、黄海滩涂公司董事长,以企带村共同发展的全市先进典型顾邦祥同志;年已古稀仍热衷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校外辅导员袁鸣飞同志;南通基层优秀计生干部的村党总支部书记沈亚萍同志;南通市民政系统勤廉好干部陆建飞同志;省优秀政法综治干部闻焰同志,还有许多为我公益事业踊跃捐款的成功人士流动党员等。镇党委还专门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们的先进事迹在我大地广为传颂,激发全镇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工作热情。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发挥放大典型的示范、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更好地实现以科学理论指导基层党建、以科学制度保障基层党建、以科学方法推进基层党建,把蕴藏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发展上来,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第四篇: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
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
------------------------------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11-10-8
清涧县居于榆林市南端,这里沟岔交错、梁峁相衔,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沟壑土石山区。地下资源贫乏,地上生态脆弱,使得这里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然而,面对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清涧人不甘落后,在党委、政府的组织、引导下,奋发有为,立志图强,立足县情,创新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独特的清涧发展之路,被广誉为“清涧模式”。
一、没有资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思路
一个南部山区的农业县,在18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1.7万人。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将这里吹得山变绿了,人变勤了。但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民穷县不富的现状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干部和群众,到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845元,财政收入只有704万元。一个大县比不了北部一个乡镇。因而,国家级贫因县的帽子一直端端正正戴在清涧的头上。条件差,怎么发展?2006年,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摆脱以往“清涧缺乏矿产资源,难以发展”的贯性思维,认定,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优势,一方水土不仅能养更能富一方人。原县委书记高永东说:”没有资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思路。是的,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在于创新。2006年清涧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新的解放思想活动,集中智慧,谋划清涧的发展路子。经过上上下下的调查研究,他们认为,清涧虽然地下矿产资源贫乏,但地上资源独特。清涧红枣栽培已有3000年的历史,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康熙《延安府志•田赋志》载:“红枣,出清涧。”乾隆《清涧县续志•田赋志》详载:“枣,东乡自店房坪(今老舍古乡芋则沟村)直抵黄河,约计一百余里。”清代.白庆纶《王宿里》称:“松涛翻翠摇青嶂,枣实凝丹映彩虹。”现在还有千年的枣树在王宿里存活着。同时,清涧还流传着 “清涧三大宝,猪肉粉条大红枣”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汉,清涧石板瓦窑铺的炭”也是对清涧资源的描述。显然,红枣、粉条和石板既是清涧的资源,也是清涧的优势产品。且清涧县有三河和三大地貌特征区。黄河和无定河岸土石山区是红枣的优生区和适生区,清涧河流域区是鲜食枣优生区,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有种植洋芋和粉条加工的较好条件,西区和中东部又是石板的集中产区。过去,只所以把这些资源不当资源,是因为长期以来,没有跳出按“传统农业”经营这些资源的圈子,农民自发的、单门独户、用祖传“秘方”进行作坊式的加工,尽管红枣规模发展到40多万亩,然而科技和产业化水平很低,使得这些资源开发受限,效益低下,发挥不了主导产业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引领一个地方发展的航标。2006年,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分析县情,统一认识,确立了“以枣富民,以枣兴县,枣赢天下”的发展理念,并提出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实现中国西部红枣的“五个第一”,即中国西部最大的有机红枣生产基地、红枣工业基地、红枣市场营销基地、红枣科技研发基地、枣业文化旅游基地。构建以红枣产业为主,石材、粉条产业为辅的“一体两翼”新型经济发展框架,以产业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他们提出要全力建设 “风
韵枣都、山水清涧、英雄故里、石板之乡。”这十六个字,是一幅蓝图,高度囊括清涧的发展目标,且极具文化底蕴。为了实现这一蓝图,2007年,清涧县委、清涧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红枣产业化发展的决定》,2007至2009年连续3年出台《关于红枣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2009年—2015年清涧红枣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构建清涧枣业的“十大支撑体系”,即组织领导、政策制度、监测管控、资源保障、工业发展、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信息互动、文化宣展体系。从此,清涧有了一个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的符合清涧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认准的事情不松劲,坚持不懈见成效
清涧县委县政府确立以红枣产业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发展战略后,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全面打响了一体两翼”战略开发的攻坚战,县长马治东讲:“要举全县之力,实现中国西部红枣“五个第一”,带动石材和粉条产业上台阶。”
1、抓基地建设,打坚实基础。红枣产业按照东区消灭空白点、中区打造精品点、西区建设示范点的总体要求,坚持每年新栽红枣5万亩,一个乡镇培育1个万亩以上示范点。他们结合土地流转试点工作,积极倡导和鼓励大户承包办基地,并在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目前,清涧县涌现出10多个百亩以上个人承包办基地大户;要求每,西区每个乡镇必须新建500亩的红枣精品示范基地,东区每个乡镇必须新建200亩的红枣精品示范基地,并且全部为高标准矮化密植园。示范基地均由乡镇党政一把手、林业部门领导干部和包抓乡镇的技术干部亲自抓,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大力整合农村和农业闲散资金,全面向红枣基地建设倾斜。凡享受财政扶助资金的村庄及个人,都要创办红枣基地。扶贫重点村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每年必须新发展枣林100亩。红枣加工企业每享受1万元南扶资金,必须办好1亩高标准、高质量红枣基地,否则,政府不予支持;对原退耕还林地块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全部补植枣树。同时,县上每位县级领导包抓1个乡镇,各部门、单位和省市驻清各单位每年必须包抓2-5个10亩以上的栽枣示范户。各乡镇科级干部必须包抓5亩以上示范户4个,一般干部包抓5亩以上示范户2个。基地必须达到统一标准要求,并实行挂牌管理。对自愿领办、带办红枣基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不影响工资晋升,工作调动的前提下,除对所办基地给予资金扶助外,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和提拔使用。目前,全县枣林面积达到68万亩,其中挂果林48万亩,盛果林38万亩,百亩以上红枣管理示范园116个,年产鲜枣15.5万吨。石材产业,集中抓清涧河流域和中东部店则沟等区域的资源开发,运用新理念,实现由传统分散开采向现代集约化规模生产转变,由自产自用型态向商品经济形态转变,目前,清涧产生了81家石材加工企业和个体,年产石材10万多方。粉条产业,在扩大西部黄土丘陵区域洋芋种植规模的同时,充分拓展外部市场,让定边、靖边、宁夏、甘肃一带的洋芋成为清涧的粉条生产原料基地,目前,全县有3000多个粉条加工点,430户加工厂。
2、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产业延伸。清涧县兴企业强“龙头”,以“工业化的思路引领红枣、石材、粉条经济,使”三大产业”从“以农业形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形态为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壮大加工企业群体,全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整体水平。一是政府强势推动。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的创办,积极鼓励国有、集体、个体,通过合股、合资等多元投资方式发展加工工业,从而催生了一批工业企业,促进了一批工业项目的上马。四年内,仅南扶资金一项支持红枣工业3600多万元,并带动民间资金2亿多元投入红枣工业。二是能人积极带动。在鼓励干部职工分流领办、兴办企业政策的感召下,一些能人志士
挺身而出投入工业开发大潮,相继建成大批红枣加工实体。这些加工实体助推了清涧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企业连基地、公司加农户”产业大开发格局的形成。在这几年内,巨鹰、宏祥、人和仙、西北土特产等一批老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枣生堂、老河坝、老陕北、百城木雕等一批新企业迅速崛起。三是园区大力牵动。清涧县在西城区已整理出近500亩连片土地,作为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进行开发。目前,清涧6户红枣企业获得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8户获得QS认证。巨鹰、宏祥分别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2008年,清涧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清涧红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加工企业获得直接出口权。全县工业产值4.7亿元。
3、大力培育品牌,全面提升“一体两翼”产业整体水平。清涧县优化品种结构,坚持“质量奠基、品牌领路、自主开发”的品牌创建思路,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培育,把品牌培育当成产业开发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红枣产业品牌战略开发计划,指导全县的品牌开发工作。重点通过红枣文化开发、共享技术体系建立、营销和宣传资源整合、扶优抑劣、品牌升级创优和竞争规则重建等措施,积极推动品牌战略开发工作。通过积极参加或举办各种商贸洽谈会、产业研讨会、专业节会和系列化宣传推介活动,全方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在明确品牌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注册保护力度,不断优化产品自身质量,积极防范假冒伪劣现象。目前,全县红枣加工品有7大类、100多个品种,有中国著名品牌1个,陕西名牌产品1个,地方知名品牌9个。
4、重视科技研发,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清涧县突出抓了红枣科技方面的引进转化、合作开发、研究试验与应用推广活动。他们依托省红枣研究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展开了企业产学研联合体和县属红枣科技研发中心联建工作。引导宏祥、巨鹰、人和仙、枣生堂等红枣龙头企业,注重新产品研发与开拓,先后开发了红枣油炸酥片、红枣酶解浸提饮料、红枣生物发酵醋饮、红枣低糖果脯、红枣智能烘房、枣木工艺品等工业化新产品,积极推动了红枣工业的深入开发,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每年对枣农进行科技培训,同时组织枣农外出参观学习,全面提高了红枣基地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他们建立专家大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红枣专业研究团队进驻清涧。目前,“陕西省红枣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在清涧挂牌并开展工作,是我市唯一一所红枣研究中心。清涧县还正在启动和申报“国家红枣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将启动建成全国红枣研究中心和实验基地。清涧县还通过合作开发、独立开发等多种形式,对红枣标准化基地、病虫害防治、防裂防烂、干燥贮藏、精深加工等实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5、开拓市场,不断扩大营销网络的覆盖面。清涧县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思想,充分发挥现有枣业协会的作用,指导组建多种形式的枣业合作组织,注重营销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红枣企业家和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努力构建交流合作、公平竞争、合力对外、互信共赢的商业平台。积极在重点区域设立营销机构,扩大红枣营销窗口。筹建功能齐全、配制先进的红枣集贸市场,全面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大物流理念,以优质服务、低成本的交易和一流的商业信誉,赢取秦晋大峡谷枣业带枣业中心的优势地位。他们创建“中国西部红枣网页”,全面开通县乡两级各部门各单位电话信息服务,加快开通销售热线,积极搭建红枣营销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据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基本条件,帮助企业申办各种层次的质量、安全认证,全力
打通涉及国内、波及海外的市场准入通道。有效推行营销实绩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与外商形成实体对接,调动各方推动红枣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目前,清涧县的红枣产品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点,市场的覆盖率达到34%,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粉条已成为周边市县的加工特产地,石材产品远销西北及华东等地。
6、建设产业文化,推动产业增值。一是超前规划特色显明的产业文化体系。构建以红枣产业物质文明为基础,以陕北黄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背景,以红枣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铺垫,以其核心价值理念和枣乡特色风情为灵魂,以认知规划和政策制度为脉络,以枣业科学技术及红枣药食、品牌、企业和文学艺术等文化为骨架,以城乡景观、专业节会及品牌专营店、“双红”旅游线等为展示窗口,以报刊、书籍、网络、电视等为宣传窗口的枣业文化体系。二是悉心打造艺术魅力恒久、商业价值兼具的产业文化精品。重点以石板、枣木等特色资源为载体,将蕴含历史典籍、人文故事、诗歌书画等经典著作与远近闻名的清涧石板结合起来,着力开发坚固美观的石板装饰、枣木家俱、枣木根雕,使这些产品的附加值远远高于煤炭。他们还全心打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城乡景观群。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枣都大桥、河滨路民俗文化长廊、百城公司枣木工艺品群、巨鹰公司红枣文化展览厅、岔口红枣文化广场、牛家湾红枣文化博览馆等,都是清涧红枣产业文化开发的缩影。
三、来自创新活动中的经验,将在创新实践中产生更大作用
清涧县依据县情,解放思想,协力创新,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如何摆脱困扰,发展壮大自己的路子,人们之所以称之为“清涧模式”,因为这条路子有独特之处。总结清涧的经验,“清涧模式”应是:因地制宜、规模生产,龙头带动,科技引领,品牌经营,文化推动。这样的模式是清涧在创新活动中精心打造的,必将在全市特别是南部贫困县区发展县域经济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清涧的创新实践,为我们引发如下启示:
1、领导是关键。追求富民富县目标,清涧县历届县委、政府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清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赞赏的是从2006年开始,新的一届领导班子,面对清贫的条件和匮乏的资源环境,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把清涧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踏踏实实谋事、干事。他们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加快产业发展的指导能力,强化保障,全力构筑畅通的产业发展“绿色通道”,使清涧县在困境中悄然奋起。2009年,全县GDP达16.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分别是2005年的3.4倍、1.9倍和2.5倍。清涧县于2008年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在综合名次进位最快前10名县区中名列第二,上升29个位次。一个县发展靠的是这个县的人民,但没有一个事业型的班子,一切都在等、靠、要,发展只能是空喊。党委、政府是凝聚力量的核心。
2、思路要创新。清涧有三大资源,如果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走新的发展路子。所以,他们确定了“一体两翼”的经济架构,确立了“枣赢天下”发展理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五大战略目标”和“十大支撑体系”为内容的较为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实践过程中,以全力打造“中国红枣第一县”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统筹发展,社会受益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兼顾原则,坚持经济与文化互补,文化与经济互动原则。在全县推行大户连片承包制,推进规模化经营。改变石
材经营策略,用现代加工手段,将雕刻艺术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附植其中,改变了以往农家自产自用简单用途,不仅使其成为商品,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价值,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渠道。目前,清涧的红枣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粉条收入占到西区农民现金收入的39%,石材收入也正在显现。
3、产业需延伸。清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他们坚持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用大户承包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一批有规模高标准示范园。目前,全县土地流转3.9万亩,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如杨文春夫妇承办的清涧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城北牛家湾村承包了3500亩土地办起了有机红枣矮化密植科技示范基地,并规划扩大规模,使经营土地达到5000亩以上。他们以“龙头”来联结基地、市场,延长产业链。全县从红枣加工,到红枣包装、纸箱生产一条完整的红枣产业链正在形成,特别是“枣生堂”红枣饮料的上市,使红枣产业在深加工上有了质的飞跃。枣木根雕的出现,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且使红枣产业产值大增。近年来,清涧县兴办了三个有规模的石材加工企业,其中火星公司新上5000立方米岩石产品生产线,1万立方米试生产线,开发了千余个工艺产品。九天薯业、光远薯业一批重点企业步入了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轨道,让红旗沟、神延铁路沿线的粉条产业优势得以发挥。清涧的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值增效的必由之路。只有提高产业化水平,才能走农村工业化的路子。
4、市场在拓展。清涧县把开拓市场作为开发产业的重点环节。他们首先视质量为生命,采取“内引外育”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培育适合区域实际、独具特色的名优品种系列,加快落后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实施丰产优果工程,积极开展“清涧木枣”原产地保护。他们本着“深层挖掘,多形式互动,高品位打造“的思路,在黄河西岸、无定河两岸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红枣生态旅游基地和红枣大观园,积极挖掘红枣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和艺术文化,打造红枣文化名片,促进红色文化与红枣文化、石板文化的结合。积极整合宣传资源,按照“内容统一,形象统一”的思路,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全力提升了三大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三大产业产品特别是红枣产品的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没有市场就没有商品,更谈不上效益。然而产品的市场在于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决定产业规模的大小。
5、发展靠科技。清涧县的主导产业发展,以科技为支撑,高度重视科技开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县内与县外科技的交流与提高,积极创建科研基地,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以高科技领航,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7月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在清涧县落成,形成了“基地+公司+院校”的科研推广模式,产学研结合,加快了引进转化、合作开发、应用推广步伐。宏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运用高科技建成2000吨红枣气调保鲜冷库,该项技术已获国家专利,“枣生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程技术由省红枣研究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使该公司成为陕西投资与规模最大的红枣深加工企业。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前景看科技,发展后劲同样要靠科技支撑。
第五篇:夯实基础、调整结构、经营发展上新台阶
夯实基础管理、调整业务结构、经营发展上台阶
2005年1-11月,控江支局在市北区局正确领导,在区局科室、专业公司的指导、帮助和支局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在经营、安全、服务、质量、管理上取得些进步。完成业务收入超贡献指标的91.58%,储蓄余额超2亿,在函件业务上,从年初占收入比重的5%,到11月占收入比重近15%,支局营销在封片卡、数据库营销、个性化邮票上均有新进展,营销业务收入的增量也超100万。今年以来支局对员工绩效分配进行修订、明确了所主任、台席责任人权责,重点关注资金安全,支局也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的较好局面。
回顾11月的工作,仍有诸多不足,业务收入结构需不断调整;职能台席责任人的能力未为真正发挥;基础管理相对较弱;员工业务技能、综合素质不高;营销队伍有待提高。根据上级的布署和早计划、早得益、早出成绩的工作方针,支局准备在06年围绕营造良好氛围,努力调整业务结构,狠抓基础管理三方面入手来开展工作:
一、营造支局良好的氛围。
支局各项工作开展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局集体氛围是否健康、积极和向上。针对93局的情况,05年做了些工作,动了些脑筋,特别是班子的团结尤为重要。今年支局对职工收入分配办法进行了调整,开展多次正面激励劳动竞赛;对困难职工、骨干员工、党员家庭进行走访,通过走访了解员工实际困难,并予以及时慰问解决。为使支局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06年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利用宣传阵地,促使员工增强使命感,提高工作热情。1.支局全年任务计划以图表形式上墙,让职工了解关心支局的经营状况。
2.员工业绩完成情况上墙,让员工看到自身的差距。3.支局建立争先进,作贡献的光荣榜(优秀事迹上墙),形成人人争当先进、支局树立典型的氛围。
(二)创造学习氛围,培养一岗多技的生产骨干。1.明确目标,计划周全,系统开展。2.创造好条件,鼓励上进青年学习业务。
3.在上级对员工培训的基础上,支局对未满5年新进员工重点再次培训。
(三)营造全局交流、研讨的氛围。
1.将先进员工的事迹和成功的营销案例在全局宣扬交流。2.发挥团队作用,研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鼓励员工为支局管理出谋划策。
二、努力调整支局业务结构。
收入完成较好主要原因是得益于区局近几年对支局的关心,今年支局在业务发展上虽有增量,但支局的业务结构不尽合理,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要步入良性循环,差距甚远,甚至用几年时间来不断调整,调整业务结构的前提还是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加快业务结构的调整。
(一)、储蓄业务发展与调整。
支局05年储蓄余额规模将超7亿,今年增幅将达45%,但活期比重占40%,三年以上长期存款占到3500万左右,要调整储蓄余额结构就要大力发展活期业务和强制压缩长期存款,若06年长期存款以50%速度下降虽有难度,但也有信心,具体措施:
1、控制长期存款的新增;从理论上讲,一年内只要长期存款不开户,下降比重应在33%。遇新开户时,尽力推荐保险业务,长期存款开户支局采取需有当班支局长认可办理。
2、对分配办法进行修订与完善,除余额作为一个因素外,再增加活期比重增长和3、5年长期存款压缩,使窗口员工主动关心存款比重。
3、06年设想对长期存款清户的储户,支局将准备小礼品馈赠,一方面对老用户的感谢,另一方面起到宣传作用,宣传用户看一下存单是否到期,及时办理清户,使支局长期存款下降。
4、营销人员加强储蓄业务的培训,使其掌握代发类业务处理,重点在于代发工资的发展,按月进行奖励和考核,发展对象为小规模公司。
(二)、函件业务发展与调整。
由于我局是社保局的因素,业务结构中利差比重大,函件的业务结构年初仅占5%左右,但支局通过封片卡、数据库营销、函件大用户的发展,比重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是在函件发展上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的增长大部分有大用户国际小包构成,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06年也要根据国家局提出的函件业务发展是关系邮政发展的“头等大事”,06年支局目标:发展函件大用户1-2家、函件比重在今年基础上再增加5%、月增量不少于10万。措施:
1、形成信息反馈机制;主要是针对窗口用户通过营业员的信息收集,对交寄量较大的用户和贴票邮件多的个人与单位进行专人走访,宣传邮政的服务、政策,发展为直接签约用户。
2、主动出击、寻找信息;从市场购物的趋势,网络邮购类发展迅速,通过网络主动去寻找用户,利用今年支局发展国际邮购公司的经验,将国际函件做大做强。
(三)、包件、速递:包件专业;通过窗口的优质服务和用户营销,加快快包业务的比重和促使国际包裹的发展,运用好06年包件类业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来培育新的签约大用户。速递业务上;继续立足本地界,坚持规范经营,多挖掘直接用户并调整好国际与国内的比重。
(四)集邮:以定向制作与个性化邮票为抓手,发展好目前正联系的业务,使集邮业务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有新发展。
三、狠抓基础管理:
支局将按区局通信管理要求,结合区局提出的“两岗履职”要求,根据支局通信生产的实际,拟订各网点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的检查项目表,形成一套明确检查频次、检查要求、检查人员的“以查带管”的管理模式。涵盖了通信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规定、基本制度及阶段性、专项性的要求,并对重点岗位、重点工序环节,突出重点要求,列入重点“布控”,另外根据区局的总体要求在实践运作中,不断完善,提高。目的是要明确台席负责人、综合管理员、支局干部这三个层面的管理职责,以期形成三个层面层层把关,环环相扣严密的支局管理内控机制。
1、加强检查监督。在通信生产管理实践中,切实依据各管理层面的工作职责严格管,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良态势,及时发现,及早预警;加强对重点工序、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善于抓注重点事、重点人,深入调查,掌握实情,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抓好内控,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乃至全过程的控制,查“苗头”、寻“源头”、堵“漏洞”,确保安全生产。
2、健全质量考核制度。结合对通信质量影响的程度,设立分类工作差错考核;充分发挥后台、稽核监控岗的作用,使职工形成“自我控制”相互监督。只有工作质量提高了,使差错处于可控范围,最终保证和支撑通信质量促进经营发展。
3、发扬好三种精神,落实各管理层面的“查、帮、纠”。一是发现问题要抓住不放,要有“狠劲”!二是发现问题难题,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要有“钻劲”!三是查出线索,紧紧定牢,要有“盯劲”!来提高支局基础管理水平。
我们支局坚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坚持发展的干劲不松懈,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上下一心,鼓足干劲,在完成2005年各项任务的基础上,06年将再接再厉为开创全面、协调、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而努力。
控江邮政支局 20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