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开创性地做好工业发展指导工作- 年工作总结
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开创性地做好工业发展指导工作
今年是我局成立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今年以来,我股全体人员站在发展全县经济的高度,加强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上的讲话和创建和谐社会及有关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做好企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力开展工业褓普查等基础性工作,开辟了工业发展指导各项工作的局面。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使股室工作人员在机构改革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素质,我股配合局在开展全局统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全方位的学习。一是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在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统一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二是学习了我局和相关部门及上级对口部门的《三定方案》,明确了自身职责范围及与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的对口衔接问题。三是通过上网查询、电话咨询、与有关部门沟通等方式加强了对项目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在项目备案、核准、审批、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和步骤。四是积极学习相关行业的业务知识,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本领,我股人员与相关股室加强了联系和沟通,并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和行业政策及业务知识。五是学习远程教育培训课程,提高工业发展指导工作的素质和水平。
二、全力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为工业发展指导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开展全县工业实体普查。为了摸清家底,全面掌握全县工业的总体形势、各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为细化“十一五”规划、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对所有工业实体开展了全面调查。累计发放调查表800份。通过普查,明晰了全县工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
2、开展建材行业调研。在工业实体普查的基础上,在局统一安排部署下,开展了对建材行业的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建材行业底数,了解了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下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制定“十一五”规划工业部分细化方案。在开展全县工业实体普查和我局对五大产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县工业五大产业细化了“十一五”规划。规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细化方案的编制依据、范围和期限、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战略任务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各行业“十一五”规划细化方案。服装、建材、冶金、造纸四大行业细化方案共35000字。
4、写出了全县工业调研报告、机械装备制造业、石材现状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以项目工作为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
1、开展了在建和拟开工项目调查,全面掌握了工业在建和拟开工项目。
2、建立了重点工业项目联系人制度,并以通知的形式下发了第一批联系的重点工业项目。第一批联系的重点工业项目为全县在建、拟建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共23个,总投资10.4亿元,总产值25.7亿元,总利税7.4亿元,涉及全县8个乡镇的19家企业。
3、为 编制了项目建议书,积极指导路川水泥公司开展技改工作。为创为公司编制企业现状及发展情况报告等,加快了相关企业项目工作进度。为 的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积极组织包装国家中药材扶持项目。
4、起草了县级领导分包重点工作项目工作材料。
5、为承德博琳舒适印务有限公司的项目前期和奠基仪式开展了全程指导和服务。
四、加强行业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1、组织召开了全县重点服装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县四大机关领导、工促局等7个部门负责人和10家重点服装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通过座谈,与会人员对全县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我县整个服装行业发展方向,找出了一些制约全县服装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下一步搞好行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县委董正国副书记对此次座谈会提出的关于服装行业人力资源紧张,流动性强,难于管理等5个主要问题做了明确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尽快落实。
2、组织召开了我县“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政策”通报会。通报会由陆文龙副县长主持,财政、工促、发改、商务、科技部门的领导和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此次通报会对于我县企业明晰国家扶持企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开展了 的换证及新办证工作,下发了换证和新办证通知,印制了两证工本和有关表格。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中。
4、开展了服装协会换届前期有关工作,与下板城镇就服装协会换届事宜进行了沟通,拟写了换届工作方案。
5、开展了灰石协会组建的前期工作。走访了正桥矿业、祥业公司、夹马石石灰矿、福兴建材厂等灰石行业规模较大、工艺较先进、对行业发展有一定见解的企业,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拟写了协会组建的请示、创建方案,为组建灰石协会奠定了一定基础。
6、组织申报了国家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质量信得过产品等上级扶持及评优活动。
7、去灵寿、容城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进行了石材行业专项考察,为行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1、举办了全县企业拓展培训班。培训内容为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品牌建设,聘请了江苏大学和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三位知名教授授课。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人员为规模较大、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负责人和各乡镇经联社主任。培训一天半,学员122人。
2、开展远程教育基地建设及培训工作。在省、市中小企业局、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帮助和县政府领导的关心下,通过我局的努力争取,设立在我局和河北畅达集团总部的两个清华远程教育基地日前在我县落成。目前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可为企业提供多种方式的免费培训服务。全市共设立六家。我县企业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中获得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国内外优秀培训课件及相关教材资源。我局通过企业来基地听课、为企业制作课件、送课下企业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企业培训工作,把我局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每月将课程表以《承德县工业》下发至各乡镇和企业。有关乡镇和企业对有关课程需要听讲或录制成光盘课件的,我们免费提供场地或帮助其录制课件。
3、参加了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的全省培训工作会议,我局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全省共4个扩权县发言)。
4、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工作,我县共有6家企业参加,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指标任务。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5、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河北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全市共有6家企业参加,在我局的积极争取下,我县有2家企业参加了培训。
6、积极组织“河北省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会”等工作,推动全县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7、参加市中小企业局组织的银河培训班,全县共16人参加,市里给我县下达的指标为11人,超额完成培训指标任务。
8、组织全县企业参加市信息化培训工作。我县共12家企业35人参加。在全市我县参加人数最多。
六、认真做好其它各项日常性、临时性工作
1、及时、准确完成工业项目报表工作。
2、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扶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要求,结合人大、政协两会部分代表、委员和有关企业提出的应创建我县“经济110”的建议和要求,我们借鉴其他县区的做法,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征求了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和10家不同行业重点企业的意见,拟写了《承德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经济110)创建方案》。
3、建立行政审批中心运行情况月汇报制定,每月将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局领导书面汇报。认真做好审批中心有关工作。
4、刊出《承德县工业》十八期,二十三篇,上报其它信息三篇,大部已被采用。
5、配合县科技局开展了对企业的科技“五个一”工作检查等。七、二○○七年工作计划
1、明晰我县经济形势,制定工作重点。了解我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在全市的排名,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富民”的方针,把发展做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明确我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把项目审批、行业指导、企业培训、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做为全年工作重点,创造性的开展好各项工作。
2、大力开展项目工作。继续加强项目工作,积极做好项目前期的全程指导和服务。继续推行重点工业项目联系人制度,积极组建全县工业项目库。
3、认真做好行业指导和监管工作。一是做好做好服装协会服装协会的换届和灰石行业协会组建的有关工作,完善企业与政府的畅通渠道,促进企业发展。二是采取必要手段,引导行业发展。所谓必要手段,就是通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资金向优势产业聚集,扩大行业规模,延长行业产业链;通过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指导和监管,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及组合资源配置,使我县有关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上级部门的扶持资金。四是加强行业科技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要与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工作相结合,提高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4、全面开展企业培训工作。一是利用我县设立的两个清华远程教育培训基地,通过企业来基地听课、为企业制作课件、送课下企业等方式全面开展企业培训工作,把我局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每月将课程表以《承德县工业》下发至各乡镇和企业。二是积极组织企业自主培训和参加各级各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三是组织企业走出去,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
第二篇: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 开创城管进社区工作新局面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 开创城管进社区工作新局面
——城管XX中队城管进社区工作汇报
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城管执法工作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管XX中队自2007年7月份正式启动了城管进社区工作,在局(大队)精心组织和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和社区的大力配合下,在城管XX中队城管联络员的认真努力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思想,全面履行城管综合执法职责,动员社区管理部门、广大群众和驻地单位,共同加强社区管理和建设,积极争取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夯实城管执法工作的群众基础,树立城管执法文明和谐、高效亲民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一、明确目标,执行“四定”,夯实基础
城管进社区这样一项崭新的工作,要在起始阶段取得一定突破,夯实基础是最重要的前提,整个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于城管进社区的主体力量,坚持狠抓城管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为此XX中队在管理上执行“四定”,从人员、制度、时间和考核上明确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工作台帐,使队伍的管理做到统一、规范、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根据工作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形式,坚持狠抓日常检查和考核工作,严格监督队员出勤上岗、履行职责的情况,强化队伍的纪律性。
(一)“定人”。以城管执法中队为责任单位,组织成立了城管进 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各片区分队根据各自的管辖范围负责联系社区,并确定专门城管执法队员作为联系社区的直接责任人,作为城管进社区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社区开展工作,确保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的实效性。
(二)“定时”。落实巡查服务机制。联系社区的直接责任队员,每周至少巡查和走访一次责任社区,做好巡查记录,及时处理并反馈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每半年在社区开展一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便民服务或座谈活动;定期向社区通报城管执法工作情况。
(三)“定责”。制定责任联系制度。《城管XX中队城管进社区工作制度》、《城管队员进社区管理职责》、《城管队员进社区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在社区设置统一制作的“城管执法进社区征询意见箱”。中队内部建立工作台帐,内容包括社区的基本情况、联系社区直接责任人和工作动态,回访情况、中队处理结果及社区反馈,做到及时、准确、真实。
(四)“定核”定期检查考核。中队把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组织开展情况纳入日常督察范围,每月对各分队进社区工作开展情况检查考评一次,及时掌握和了解工作进展。对联系责任不到位的、社区反映差的及时在中队工作例会上通报。
二、明确职责,实行“四进”,扎实工作
通过进社区,畅通居民群众反映城管问题的渠道,及时解决一些居民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诸多矛盾问题解决 在社区、解决在基层,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借助社区这一平台,城管队员与居民群众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城市管理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充分体现行政执法工作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宗旨,要真正发挥城管与社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为此,城管XX中队对城管进社区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分工作内容,将“四进”作为城管进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宣传进社区。大力宣传城市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增进社区居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支持,为此,XX中队在专人定期走访各社区的基础上,自制内刊《城管天地》每月更新,张贴于社区宣传栏;成立志愿者队伍,宣传市容法规,扩大城管工作的影响面和知晓度;在重大活动、节假日、大型整治行动前,发放告知单,等等。
(二)管理进社区。协助社区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发动社区做好辖区内的“门前三包”、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清除小区内建筑物、线杆、宣传栏、楼道等设施上乱涂、乱画、乱张贴等,协助社区及时取缔小区内擅自设置的摊点,指导协助社区加强小区出入口管理,履行“门前三包”职责,及时查处小区出入口前马路摊点等违章行为,及时查处社区内违章搭建、擅自砍伐树木、侵占绿地、损坏市政设施等违法行为。
(三)服务进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协助组织社区文化娱乐、法制教育、美化绿化、扶贫帮困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根据社区需要,城管队员进社区义务劳动,清除卫生死角;根据居民投诉热点,与居民座谈,合理选择疏导点,缓解矛盾;开展“与 业主同心,构建和谐社区”系列主题活动,与居委上街设点接受群众咨询,等等。
(四)巡查进社区。建立城管执法队伍定点联系社区制度,定期巡查社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受理城管执法方面的投诉,努力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城管XX中队辖区内共有16个居委,自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通过开展城管进社区工作,由各分队发现并上报,城管XX中队依法处理各类城市管理事件包括乱搭建、毁绿、乱堆放、“三乱”等近500件;上街、进社区宣传10余次,制作各类宣传版面20余块,开展各类主题活动7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多份,并在城管进社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辖区内8所中小学校列入城管进社区工作范围,定期巡查,与校方保持联系,配备专人保障学校上放学时段校门周边市容秩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扩展思路,扬长避短,开创工作新局面。
近一年的工作,XX中队在摸索中前进,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社区城管管理工作实践中有所收获,但也清醒的认识到,按照“立足本职工作,面向社会宣传,提升城管形象”的思路,要让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除了要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外,要提高为民服务质量,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为此,XX中队下半年在进学校、进社区的同时,扩展思路,增加城管进物业、进商业区的工作内容,深入开展“四进”活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女子班组为试点,设计制作宣传小册子,政务公开小卡片,向社区居委、物业、居民发放城管便民服务卡,加大对辖区内合法商户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并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帮助市民解决问题,全队上下群策群力,合力开创城管进社区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夯实基础 扎实创建 全面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夯实基础 扎实创建 全面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夯实基础 扎实创建 全面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几年来,在市、区文明办的指导下,齐齐哈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牵动,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文明窗口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近三年,业务总量连续攀高,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已达79亿元,平均年递增10%以上,去年递增21%;发放公积金贷款50亿元,为职工购房、还贷等原因提取公积金31亿元,连年超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在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实现了新跨越,先后荣获“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文明单位”、“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先进单位”和“齐齐哈尔市‘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等30多项殊荣。
近年来,按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有关文件要求,“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作风,全面动员、人人参与、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依法创建,为文明单位创建夯实基础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完善。成立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五到位”即:制订方案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实施到位、监督检查到位、总结评比到位。
(二)创建目标明确,依法规范创建。按照“深化、完善、巩固、提高”的创建方针,将各项工作纳入文明单位创建之中,制定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三年规划》,确立了创建目标、工作措施、具体要求等内容,每年初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年底进行全面总结,使创建工作扎实规范推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创建氛围。通过职工大会、新闻媒体等形式和途径,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开展创建知识竞赛,并将相关内容纳入职工培训内容,不定期进行考试,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教育,培育风尚,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一)抓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努力增强职工的理想信念,培养职工高尚的思想情操。通过道德讲堂的形式,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使职工们的思想有了升华,境界有了提高,对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的定位、价值观的思考有了新的理解。认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教育,把学习《纲要》作为加强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抓廉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严禁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决定》等多项规定。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故事片《真水无香》《陈玉霄》等,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在职职工学习《刑事诉讼法》等法规,筑牢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城墙。使得广大职工加深了对“公升明、廉升威”深刻内涵的理解,树立起了依法行政、甘为公仆、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三)抓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通过辅导讲座、专题报告和观看录像等形式,强化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准和业务能力。先后组织20多次、40多人到外埠学习考察先进的公积金管理好经验、好做法,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让广大职工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鼓励调动干部职工学文化、学专业、强本领的积极性,派送职工参加职业技术继续教育。
三、活化载体,扎实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内容丰富
(一)做“讲文明、树新风”的倡导者。在职工中大力提倡文明新风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日常的具体行为抓起。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普及职业礼仪常识,杜绝职工不文明行为的出现。把“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与文明窗口服务紧密结合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起来,深入开展服务规范、岗位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评选表彰“文明科室”、“文明窗口”和“文明职工标兵”,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志愿服务人才库管理系统运行工作的统一要求和全市总体部署。“中心”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去年冬天第一场大雪过后,开展了“清雪保畅通、雪中见文明”活动,在自扫门前雪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社区和市里统一组织的自愿清雪活动。十八大召开后,开展了志愿服务暖心行动,到企业义务咨询5次、到中汇城现场宣传公积金贷款政策10多次、到社区义务劳动3次、组织志愿者为贫困生及受洪灾的百姓等捐款3次、慰问特困户2次。
(三)积极开展共建共育活动。军民、社区共建共育活动中,“中心”把活动体现在解决实际困难上,体现在让干部职工受教育上。组织职工深入部队开展参观活动,让职工在参观中感受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严明的军容风纪。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帮扶、抗震救灾。、抗洪救灾、贫困家庭、贫困学生等捐款、捐物累计达10多万元,帮助新农村及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20余件。
总之,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心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在业务能力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在作风建设上,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和办事效率普遍提高,进一步打造了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风行风环境: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营造了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氛围,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在文化建设上,培养了高雅情趣,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内部环境,增强了“中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编辑/李舶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高明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高明区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抓重点、强创新,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明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情况
(一)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是建立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在区委和各基层党组织,明确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是具体责任人,各自按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建工作。成立了高明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高明区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完善了区委、镇(街)党(工)委、村党支部及党建成员单位抓党建工作四级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制度。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向全委会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经验,查找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对策、新要求。各镇、街道和部门党(工)委按照区委要求,每年定期向区委书面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等情况。对于党建工 1 作阶段性要求和区委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阶段向区委进行专题汇报。建立了党建工作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镇(街)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考核一并进行。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分解,逐项明确分值、评分标准,年终对各镇(街)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建立了农村党建工作调研制度。区委、镇(街)党(工)委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实际,确定农村党建重点调研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措施。坚持落实区党政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区领导定期深入各挂钩镇(街),了解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情况,帮助挂钩镇(街)解决各种工作困难。镇(街)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条村,镇(街)、村委会干部坚持联系农户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户发展生产,维护稳定。区直单位全面和72个村(居)联点挂钩,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明确具体帮扶职责和任务,开展调查研究,督查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
(二)切实加强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在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从选拔入手,建设效能型镇党委书记队伍。进一步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方法,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形成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来。同时,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年终在区委全委会议上对选拔到镇党委书记的干部进行评议,以实际成效来检验选拔工作的质 量。综合考虑个人特点、专业与镇(街)情况,注重镇党委书记与班子其他成员之间学识、年龄、性别、气质等合理搭配,形成专业上的互补、性格上的默契、个性上的共容、年龄梯次上的合理,提升整体效能。二是从管理入手,建设干事型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首先,我区注意加强镇(街)党(工)委书记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引导镇镇(街)党(工)委书记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努力把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建设成团结坚强的干部队伍。其次规范镇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加强镇(街)领导班子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探索完善决策机制。再次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镇党委书记团结和谐意识,促使班子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局面。三是从考核入手,建设务实型镇(街)党(工)委书记队伍。近年来,我区把届中考察、换届考察、考核、平时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对镇(街)党(工)委书记的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了镇(街)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并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科学合理设臵考核指标,务求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是镇(街)党(工)委书记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虚假政绩无藏身之处。通过发挥考核的激励性、导向性作用,引导镇(街)党(工)委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镇(街)党(工)委书记树立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强 化村级干部日常管理。区委先后于2005年和2006年制定了《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和《佛山市高明区加强村(居)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两推一选”制度、“五个一”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党务监督制度等等,实现了村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二是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解决村党组织办公经费问题。在村(居)委会完成撤并整合以后,我区按现行区、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对村(居)“两委”办公经费采取转移支付办法由区、镇(街)两级财政按4:6的负担办法直接支付,统一发放,着力解决村党组织经费不足问题。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2004年开始,对现职村“两委”干部的工资实施财政支付,以岗定薪。从2008年开始将现任村“两委”干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建立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对村实施绩效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考核奖励金,奖励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8000元。对那些公正清廉,努力工作,为农村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的优秀村干部,在每年的“七一”会上给予表彰。对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推荐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同时,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推荐其参加镇(街)领导干部选拔和镇(街)公务员招录考试。目前,已有2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了镇(街)领导干部,1名村党支部书记考取了镇公务员。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农村基层干部任职培训和每年轮训制度,每年还免费给各基层党支部订阅《南方》、《党建研究内参》、《南方日报》、《佛山日报》等党报党刊,并要求基层党委认真组织学习。五是广开源头活水,积极培养后备干部。把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能手和经济能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去年全区选聘2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一村一大学生”目标。对在村任职期间表现优秀、被大多数群众认可的高校毕业生,推荐其参加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进入村党组织班子。
(三)着力推进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
一是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到有人管事。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社区党组织工作者都必需经过各镇(街)党(工)委的严格筛选和精心培养,并通过依法选举产生。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165名,其中党组织工作人员145名,占87.9%,中专以上学历的134人,占74.3%;专职党务工作者21名,由社区支委成员中指定的一人负责,这些负责党务工作的支委全部由选举产生。这些人中主要来自企业骨干、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等。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做到有钱办事。将社区办公、服务、党建等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者的工资补贴纳入区、镇(街)两级财政预算。按辖区内常住人口的数量分别支付每年4至6万元的办公费用,其中有40%由 区财政转移支付;同时按照每位党员每年50元的活动经费,由镇(街道)财政解决;还有每年支部所交党费的部分返还,也作为活动经费一部分。三是加强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做到有场所议事。建立了区、镇(街)两级财政投入机制,切实解决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问题。近年来,区、镇(街)两级共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用于解决社区办公和党员活动场地、配臵办公设备和社区服务设施、设臵政务和计生公开栏等。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大力整合社区资源,全区由原来的38个社区居委会整合为2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9个改设为社区党总支,社区党总支下设88个类别不同的党支部。目前社区总办公用房有9849多平方米,平均办公用房由143平方米增加到469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超1000平方米的社区有3个,300平方米以上的有17个。建立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21个,平均面积达260平方米,实现了主题突出、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大社区格局。四是整合党建资源,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积极探索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四)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 目前,高明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现有党支部共123个,其中4个党支部为企业联合组建,其余为企业单独组建。全区“两新”组织中现有党员数为1452人。我区通过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让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党员教育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正确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增强党性意识,树立在“两新”组织中同样为社会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和宗旨意识,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岗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从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健康、和谐企业。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感染力、影响力。通过企业的宣传载体,宣传党的精神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团结广大员工,调动起广大员工的热情和力量,协调好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并尽可能地让企业优秀员工向党组织靠近。三是支部活动与企业的工作重点、难点相结合,为支部和企业发展带来双赢的局面。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采取集中学习和邀请党外生产骨干分子座谈相结合,积极营造宽松而不失严谨的学习氛围;在内容的选取和把握上,能够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发现矛盾,及时解决问题。
(五)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区委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专门部署,研究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了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实行分级培训机制,每年市委对镇(街)党政正职,区委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至少集中培训3天;各镇(街)每年对村“两委”成员集中培训不少于3天;村对普通党员至少集中 培训2次。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创建目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考核范围。二是分类培训,因材施教。针对我区党员的从业状况、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以及党员的自身需求,我们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育培训。三是丰富形式,增强实效。扎实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目前,全区建立了78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各镇(街)充分发挥这些站点作用,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党员“村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采取“送课下乡”的办法把培训地点前移到镇(街)一线,让村(居)干部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培训。创新培训手段,实现短期培训向长期培训转变。针对我区村级干部整体学历偏低的情况,区委组织部积极争取市委党校支持,共同开办学制3年的村(居)干部大专学历班。学习时间从2009年3月到2011年12月,学员按规定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广东省委党校发放的毕业证书,享受国民教育普通高校同层次毕业生同等待遇。目前,在读村(居)干部共有85人。四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坚持把加强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从人员、经费、场所上逐步加大投入,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保障,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以村(居)撤并为契机,以建设“规范化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为切入点,陆续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村级办公场所和党员教育阵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设立党员教育活动中心76个,其中镇(街)4个,村(居)72个。近年来,为村、社区配备了电视机、电脑、DVD及远程教育终端设备。区委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按各 镇(街)的党员人数,每年划拨一定数额的镇(街)党校经费、党员轮训经费。规定村(居)办公经费中的10%作为村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固定的专项经费;从2005年起,我区由区、镇(街)财政按每名党员每年50元的标准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村(居)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为解决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难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六)建立党员帮扶救助机制
为让困难党员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帮扶、救助,感受到党的温暖,我区在2009年设立了“佛山市高明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1月份由区财政安排20万元,并从区留存党费中划拨1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原则上在每年春节和“七一”前夕,对因病、因灾、因祸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家庭,给予帮扶救助。各党(工)委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困难党员台帐,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各党(工)委每半年核实一次,并上报区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困难党员帮扶的依据。2009年,全区帮扶了146户困难家庭,帮扶资金合计182000元。今年“七一”前夕,全区帮扶慰问91户困难党员家庭,帮扶资金为92000元。
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区立足本地实际,迅速行动,制定了《高明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我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做到既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又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立足实际而又改革创新,分类 指导而又简便易行。成立了高明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基层党(工)委也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相应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党(工)委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
我区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相结合。我区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成为我区这次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的一个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必将有力地推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相结合。作为今年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区将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尽快实现我区“一村一大学生”的目标。三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对口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是我省推进扶贫攻坚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把创先争优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去,既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也提升了活动效果。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有力地支援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四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相结合。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我们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永葆党的先进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几年来,我区在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结合 创先争优活动,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大力营造学先进、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坚强的战斗保垒作用。
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一)我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按照省委、省政府(粤办发„2009‟20号)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明区将从2009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对连州市、封开县17条贫困村及贫困户进行帮扶。2009年10月19日,我区向连州市、封开县派驻了2个县(市)工作组、17个村工作小组,合计39人全部进驻到帮扶的村镇。工作队员进驻以后,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始终把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综合帮扶措施作为工作重点。经过逐村了解和调研,初步摸清了17个贫困村的经济现状,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作出了规划。同时,按照提高能力,促进发展的要求,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听取贫困户对生产发展的打算和意向,逐户制定了帮扶计划。目前,17个贫困村正稳步推进帮扶措施,争取用3年时间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二)深入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搭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平台 为进一步密切区直机关单位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农村基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把固本强基工程落到实处。2007年,我区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区直机关单位挂钩联系村(社区)工 作的实施办法》,全区72个区直属机关单位挂钩联系到72个村(社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开展联点挂钩工作。做到重点工作随时联系,中心工作经常联系,日常工作定期联系,摸清农村基层的情况和存在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方案,实施分类帮扶。据统计,自开展联点挂钩工作工作以来,共出版简报82期,各挂钩单位深入村(社区)调研和开展工作2740次,下乡12530人次,参加挂钩点的座谈会1588次,与村干部和群众互动开展的体育活动和各类咨询活动、文艺晚会共520场,帮助基层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797件,参与化解的矛盾纠纷724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765件,捐助扶贫资金410多万元,扶贫物品12699多件(折合人民币112.8万元),受捐助的扶贫对象达28960人。通过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大大地加强了机关与基层联系、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通过开展联点挂钩工作,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大大地加强了机关与基层联系、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三)选派干部驻村及选聘大学生村官情况
我区分五批选派了245名年轻优秀党员干部下基层驻农村,这些驻村干部在与当地农村干部共同工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提升了素质,增强了能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我区在去年首次公开选聘了二十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聘期为三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表现优秀的,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推荐参加选举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这20名高校毕 业生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5人,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22岁,有党员8名。今年我区继续选聘3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实现“一村一大学生村官”的目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我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投入。2005年,我区以村(社区)撤并为契机,以建设“规范化党员教育活动中心”为切入点,加强村级办公场所和党员教育阵地的建设。几年来,区、镇(街道)两级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解决村(社区)办公场地、党员活动场地、配臵办公设备和服务设施、设臵政务、党务和计生公开栏等。到目前为止,我区51个村委会办公面积均超过220㎡,平均面积为280㎡;21个社区居委会办公面积均超过280㎡,平均面积接近500㎡。全区共设立有76个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其中镇(街道)4个,村(社区)72个。今年,我区结合农村远程教育建设,投入50多万元为51个村委会安装了新的液晶电视和专用电脑等设备。二是实行村级“两委”干部办公经费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村(社区)“两委”办公经费采取转移支付办法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是辖区内常住人口3000人以下的每年4万元、3000至5000人的每年5万元、5000人以上的每年6万元。其中,村级办公经费中有10%作为村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专项经费。此外,区、镇(街道)财政按每名党员每年50元的标准拨出专项经费作为村(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三是对农村干部执行以岗定薪,财政支付的工资制度。目前我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工资补贴由区、镇(街)两级财政统发,分工资和交通通讯补贴两部分,其工资补贴标准是正职(书记、主任)每月1800元、副职(副书记、副主任)每月1600元、委员每月1450元。同时,对完成考核指标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在年终一次性发放考核奖励金,奖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8000元。四是建立了城乡困难党员帮扶救助机制。针对当前我区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部分党员经济较困难的情况,区委专门制定了《中共佛山市高明区委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救助机制的意见》(明发[2008]43号),从2009年起设立“佛山市高明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专项资金”,区财政据每年安排20万元专款,区留存党费中划拨1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目前,全区已建立了困难党员台帐,今年“七一”期间,区领导和各镇(街道)便走访慰问了64名困难党员,慰问金合计79500元,为困难党员送去了温暖。
第五篇:夯实基础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基层法律援助工作
夯实基础以人为本
扎实做好基层法律援助工作
邵东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2009年8月25日)
今年来,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紧紧围绕“法律援助暖民心”活动大局,始终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夯实基础,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法律援助工作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上半年,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6件,办案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9件,办案率上升了88%。为受援人挽问或避免经济损失达600多万元,受援人因免交律师代理费而受益38万元。通过对一百件援助案件的回访,受授人对法律援助案件的满意率达100%,我县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和质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7月22日至24日,在湘潭召开的全省法律援助工作会上,我县做了典型发言,受到出席会议的司法部和司法厅领导的高度好评。我们的做法是:
一、夯实基础,实现五个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年初,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积极与财政、人事、编委协调,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长艾方毅同志亲自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法律援助中心的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和困难。
二是经费保障到位。县领导高度重视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工作,在县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法律援助工
1作的经费投入,法律援助财政拨款从无到有,逐年递增,2009年县财政预算法律援助专项经费8万元。
三是人员配备到位。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关键在人。目前,我县法律援助中心形成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专职人员为主体,法律服务志愿者为补充的工作格局。县编制领导小组行文明确了法律援助机构为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为法律援助中心配备3名专职律师、2名工作人员,负责“148”法律热线值班、法律援助接待、受理、指派和直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为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力度,法律援助中心组建了由全县39名执业律师,3名公证员,26名基层法律工作者组成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具体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四是硬件设施到位。今年初,我局在县城繁华地段的中天广场租用三间房子给法援中心做接待室和办公室,使法援中心办公用房面积达到80多平方米。同时,在局机关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统筹安排,为法援中心配备了2台新电脑,3台电话机,以及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照相机各1台。
五是组织网络到位。在全县26个乡镇建立了2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县行政村中共设立900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实现了乡镇建站率100%,村联络点达90%,形成了县中心,乡镇工作站,村联络点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法律援助网络。
二、以人为本,强化五种意识。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法援中心作为司法行政服务百姓的“窗口”,必须以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为困难群众做实事,让他们相信法律,相信政府,认可我们的工作。首先在环境设施建设上,注意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配备饮水机和资料架,开辟公示栏。其次在接待和咨询上,坚持以热情便民的人性化服务为标准。坚持做
到“四个不”和“四个一”,即不让群众久等,不让群众多跑,不让群众为难,不让群众受气,接好每一个电话,接待好每一位群众,解答好每一个问题,办理好每一件事务。
二是强化便民意识。在完善县、乡、村法律援助网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狠抓了法律援助暖民心活动的开展,又分别在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信访、民政和各律师事务所及法院、检察等单位设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点,更加方便了群众来访咨询,将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相关的机关单位、乡村和社区,延伸到困难群众身边,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法律援助受理网络。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受援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落实应援尽援措施,将更多的受援对象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困难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
三是强化督导意识。为促进法律援助暖民心活动的扎实开展,年初,我们制定下发了十项具体措施和一系列制度,并将十项措施落实情况,乡镇站、点建设及援助工作站案件办理情况等内容纳入了全县文明建设考评和综合治理考评范围,促进了全县法律援助事业的快速发展。如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案件办理力度,努力实现应援尽援等具体措施和首问负责制,重点案件旁听制,重大案件讨论制,案件归档制,回访受授人制度等。这些措施和制度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规范开展。同时,我们每月确定一项具体措施做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月一个主题狠抓落实,每月底由局领导带队,对当月确定的主题工作开展情况全面督导,检查和协调。通过大力督导,确保了措施落到实处。
四是强化宣传意识,今年,我们紧紧围绕法律援助暖民心活动,结合《法律援助条例》实施五周年,大力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在《邵阳晚报》、《邵东报》开设法律
援助专栏,刊登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工作动态和法律援助申请程序,上半年,共在新闻媒体刊登案例工作动态等稿件10篇,更好地让人民群众了解法律援助,知道法律援助暖民心活动的具体内涵,认知应援尽援。3月18日,姜加玉局长还在县电视台就法律援助工作发表了专题讲话,电视台定期播放法律援助宣传片;3月26日,法援中心组织全局机关干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县城百富广场举行“法律援助暖民心”宣传活动,现场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2万份,便民联系卡1万张。今年,局里安排我分管法律援助工作,同时兼任法援中心主任,4月20日,就法援中心开展法律援助暖民心活动的十项具体措施一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5月15日至20日,法援中心出动4台宣传车在城区和乡镇巡回宣传《法律援助条例》和暖民心活动的具体内容。自暖民心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发放宣传资料6万份,悬挂宣传横幅130条,出墙报260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
五是强化应援尽援意识。1,在全县范围内采取法律援助“点援制”,和“轮援制”相结合的指派方法,组建了政府高规格的法律顾问团和讲师团,建立执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信息库,在接待室设立了“点援台”,由受援人自主选择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其提供优质法律服务。2,明确规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每人每年办理4件援助案件,其中2件为指派援助法律案件,2件为无偿援助案件。3,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凡涉及农民工,破产事业单位职工劳动报酬,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劳动合同关系领域的法律援助案件,一律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做到应援尽援。
三、开拓创新,创建法援新模式。
我县法援中心由于过去是一人一中心,力量和精力相对有限,法律援助经常采用以诉讼代理为主的方式,实际上并不受到授援群众的欢迎。今年,法援中心人员增加后,集思广益,创新援助方式,不断实现法律援助的效益最大化。
一是将法律援助工作与信访工作相结合。今年以来,我们把信访群众列为法律援助重点关注对象,从法律和政策上做好疏导解释,正确引导信访群众用法律手段反映情况、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积极消除人民群众“信访”与“信法”的疑惑。同时,为那些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信访群众建立一条便捷的援助渠道。上半年,法援中心律师共息访28起,受到市、县领导的高度好评。
二是将法律援助工作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相结合。今年,我们把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纳入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援助工作预案,及时介入、稳控、疏导、促使突发群体事件得到依法、有序化解。
三是将法律援助工作与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相结合。年初,法援中心搬迁至中天广场后,与局机关148法律服务热线、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合署办公,三者有效对接联动。援助律师在医患纠纷调处过程中,发现当事人经济困难,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以就近提供法律援助,使纠纷得到及时解决,而对于那些无搅蛮缠的当事人,法援中心律师也积极参与调解,告知其有关法律规定,宣传法律知识,疏通矛盾,化解调解压力。使法律援助中心与医患纠纷调委会实现资源合理配制,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自今年法援中心与医患纠纷调委会合署办公以来,成功调处了三十起医患纠纷。
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和过硬措施,法律援助这一“民心工程”
在全县已深入人心。不仅为群众排了忧、解了难,也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树立了司法行政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虽然我的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气魄,更实的举措,力争我县法援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