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贴中心 积极作为奋力开创教育工会工作新局面
紧贴中心 积极作为奋力开创教育工会工作新局面 2010年县教育工会在教育局党委的重视领导下,在上级工会组织的支持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着力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工会组织教职工、宣传教职工、教育教职工、服务教职工的能力,着力在依法维权源头参与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和工作实效,团结、动员、带领广大教职工共同构建和谐校园,打造校园文化,为蚌埠教育健康、和谐发展,为蚌埠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现将2010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理论学习,提升素养。
1、坚持例会制度,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教育工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系统工会专职干部例会,通过例会形式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传达上级文件,布置有关工作,交流工会信息。例会地点以基层单位为主,每月1家单位,既使工会干部之间加强了交流和学习,也以此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政对工会工作的了解,赢得了基层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今年,教育工会共举办了学习例会6次,工会干部出勤率达到99%,为提高教育系统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扎实的工作平台。
2、坚持参加各级培训班。培训班是加强学习、提升工会干部理论素养的重要渠道。教育工会积极参加省、市总工会举办的“工会干部岗位培训班”、“工会帮扶管理系统软件升级培训”、“工会财务制
度培训”以及省教育工会组织的工会干部培训班等,通过培训,增强了做好工会工作的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了业务水平,拓宽了工作视野,也进一步优化了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
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工会十五大、安徽省工会十二大精神,围绕普教系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促进教育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市教育工会举办了论文征集活动,共收到全市各级教育工会组织的论文20多篇,参加了全省的论文研讨会,获得好评。
二、抓机制保障,依法维权。
1、做好源头参与,拓宽民主渠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2010年上半年市教育工会重点调研了民办学校的教代会建设,对蚌埠市民办学校工会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和促进民办学校教代会制度的落实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2、做好源头参与,加强民主管理,继续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各级学校工会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特别是今年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以来,30%的奖励方案以及同一学校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平衡问题成了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和焦点。在市教育工会的积极争取和努力下,市教育局专门下发文件,就这两项工作指出,30%的奖励方案以及同一学校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制定方案必须经过学校教代会通过执行。这样一来,一方面加强了对教师的维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工会组织在学校民主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教育工会坚持开展的每年一度的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受到了省教育工会的好评
3、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之一。市教育工会召开了“职工互助保险现场赔付仪式及培训座谈会,为出险的教职工现场赔付19200元,最大限度的维护了教职工的权益。机关工会还召开了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座谈会,为机关职工进行健康知识座谈。
三、抓品牌工作,推动创新。
1、建立健全“送温暖”工作机制,为教工多办实事、好事。按照节日慰问和日常慰问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送温暖活动”。一是开展“一日捐”活动。市教育工会强化工作责任感,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圆满了完成捐款任务,捐款总数超过10万元。二是慰问困难教职工。2010年元旦、春节期间积极筹款3万多元,救助、看望特困和住院教职工100多人。建立并完善了困难教职工档案,并对全国工会系统的电子困难教职工档案进行了梳理重建,建立健全电子档案200多份。同时对有关学校上报的2名临时困难职工给予救助每人1000元。
2、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教职工搭建强身健体、展示才华的舞台。工会的活力在于活动,为活跃教职工业余生活,展示蚌埠市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风采,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除了组织基层工会开展教职工参与面较大的校内文体活动外,对市总工会举办的全市性活动,教育工会都能克服人少事多等困难,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并且十分注意在活动中发挥教育系统优势,宣传、树立教育工作者的形象,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在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均获得优秀组织奖。
1、组织参加了蚌埠市第十三届“中国联通精彩在沃杯”职工登
山比赛,获得优秀组织奖。
2、组织参加了市直机关乒乓球比赛,获得女子团体冠军。
3、参加市直机关举办的职工篮球赛。
4、积极组织参加全市工会优秀调研报告比赛,获得优秀组织奖。
5、积极组队参加了蚌埠市“体彩杯”元旦长跑比赛.经过全体队员的顽强拼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东海一小的陈宏玲获得女子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6、联合蚌埠高校举办了“与春天有约”大型青年联谊活动,受到青年教职工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4、宣传教育、树立典型。市教育工会注重宣传工作的落实,多次在各大媒体和各种宣传渠道报道教育工会的工作活动,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蚌埠教育网上的信息刊登数量在各科室中名列前茅。市教育工会还注重加强女性典型的培养和树立。“十年磨一剑”,推荐蚌埠三中张红洁顺利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赴北京参加全国“五一”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也是蚌埠市教育系统十五年来的在此奖项中的最高荣誉。
四、抓组织建设,强身固本。
1、加强组织建设,上半年督促指导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和安徽电子信息技术学院顺利完成教代会换届。及时调整了市教育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人员。市教育工会召开二届六次全会,表彰了省、市两级先进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蚌埠三中荣获安徽省女教职工工作规范化示范单位;蚌埠二中、蚌埠九中荣获安徽省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蚌埠第十二中学李存如、蚌埠进修学校胡晓琴、安徽电子信息技术学院江敏玲、蚌埠湖滨实验学校吴宏荣获安徽省女教职工工作先进个人,怀远五中陈真、蚌山区东海一小王宗米、蚌山幼儿园王桂林、蚌埠职教中心黄梅荣获安徽省先进女教工光荣称号。市教育工会还进一步建立健全市教育工会的相关工作组织制度。
2、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工会对上年度的工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对目标考核优秀的单位进行了表彰,进一步规范了工会工作,激发了工会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
第二篇:奋力开创人大新局面经验交流材料
奋力开创人大新局面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XX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围绕大局、依法履职,参与中心、有所作为”的总体思路,以服务经济社会、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代表作用和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抓落实、上水平、求突破,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一、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常委会坚持把服务和推动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把全年工作的目标和重点聚焦在全县发展大局之中,放大职能优势,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为主线,推动全县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县委、县政府融入黄蓝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常委会高度关注前期起步建设情况,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现场进行了视察,围绕区内土地权属理顺、基础设施配套、空间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在此基础上,专题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制定情况的汇报,依法作出了批准实施的决定,从法律层面为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献策出力。目前,滨海新区已布局项目21个,重点道路设施相继动工建设,初步形成了快速开发、大干快上的热潮。二是致力于创优发展环境。环境质量是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集中部署开展以整治城乡环境、治理水气污染、突破“三网”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专项活动”,着力创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常委会对此持续关注,在去年开展专项视察的基础上,今年又把水气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审议重点,专题审议了县政府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转交县政府。围绕落实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县政府组织立项督查,坚持“软环境”优化和“硬环境”提升相结合,一手抓重点环保工程治理,一手抓城乡环境巩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生态质量和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三是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常委会坚持抓大事、解难题,直面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深入研究,出谋划策,千方百计督促化解。近年来,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始终保持高幅增长,但受制产业现状导致税收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围绕解决这一问题,常委会专题就全县税收结构情况开展了调研,运用大量数据深入分析探讨,找准问题“症结”根源,组织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转交县委、县政府参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要求各责任部门认真采纳常委会的建议,下大气力逐步予以解决。去年下半年以来,银根持续紧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常委会结合审议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县政府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高度重视民间借贷问题,最大限度地畅通融资、用地等“瓶颈”制约。县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全面打好企业发展保卫战,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二、以关注民生、增进和谐为重点,着力提升监督水平常委会注重把民生民计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把促进“和谐”建设作为监督重点,坚持多种监督手段并举,不遗余力地推动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一是突出对惠民实事办理情况的监督。坚持创新评议手段,拓展评议领域,把今年县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0件惠民实事作为评议的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在面向240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同时,由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相关委室组成3个调查组,深入基层和乡村进一步征求对惠民实事办理情况的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作了“原汁原味”的梳理汇总,为下一步反馈整改提供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参评代表公开测评,当场公布评议结果,真正把“评判权”交给基层和代表。集中测评结束后,分层次搞好反馈,加强督促整改,务求各项惠民实事尽快落到实处,惠及广大民众。二是突出对改善民生方面的监督。常委会坚持不懈地倾力基层、关注民生,全力监督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新的提高。针对去年以来通胀压力加大、物价上涨过快的实际,在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议上,专题听取审议了全县物价工作情况汇报,围绕“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强监管重点”等方面向县政府提出建设性建议,真正在保障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维护群众消费权益方面发挥作用、献计出力。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常委会于6月份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活动中,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突击检查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企业、超市摊点等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现场就有关问题进行询问,限期予以解决,收到了良好成效。同时,常委会还组织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教育投入等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以此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取信与民。
三是突出对司法公正情况的监督。司法公正事关和谐稳定大局,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常委会改变以往对法院、检察院单项工作进行审议的做法,先后组织对其全面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XX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围绕大局、依法履职,参与中心、有所作为”的总体思路,以服务经济社会、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代表作用和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抓落实、上水平、求突破,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一、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常委会坚持把服务和推动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把全年工作的目标和重点聚焦在全县发展大局之中,放大职能优势,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为主线,推动全县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县委、县政府融入黄蓝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常委会高度关注前期起步建设情况,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现场进行了视察,围绕区内土地权属理顺、基础设施配套、空间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在此基础上,专题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制定情况的汇报,依法作出了批准实施的决定,从法律层面为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献策出力。目前,滨海新区已布局项目21个,重点道路设施相继动工建设,初步形成了快速开发、大干快上的热潮。二是致力于创优发展环境。环境质量是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集中部署开展以整治城乡环境、治理水气污染、突破“三网”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专项活动”,着力创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常委会对此持续关注,在去年开展专项视察的基础上,今年又把水气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审议重点,专题审议了县政府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转交县政府。围绕落实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县政府组织立项督查,坚持“软环境”优化和“硬环境”提升相结合,一手抓重点环保工程治理,一手抓城乡环境巩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生态质量和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三是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常委会坚持抓大事、解难题,直面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深入研究,出谋划策,千方百计督促化解。近年来,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始终保持高幅增长,但受制产业现状导致税收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围绕解决这一问题,常委会专题就全县税收结构情况开展了调研,运用大量数据深入分析探讨,找准问题“症结”根源,组织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转交县委、县政府参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要求各责任部门认真采纳常委会的建议,下大气力逐步予以解决。去年下半年以来,银根持续紧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常委会结合审议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县政府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高度重视民间借贷问题,最大限度地畅通融资、用地等“瓶颈”制约。县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全面打好企业发展保卫战,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二、以关注民生、增进和谐为重点,着力提升监督水平
常委会注重把民生民计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把促进“和谐”建设作为监督重点,坚持多种监督手段并举,不遗余力地推动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一是突出对惠民实事办理情况的监督。坚持创新评议手段,拓展评议领域,把今年县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0件惠民实事作为评议的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在面向240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同时,由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相关委室组成3个调查组,深入基层和乡村进一步征求对惠民实事办理情况的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作了“原汁原味”的梳理汇总,为下一步反馈整改提供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参评代表公开测评,当场公布评议结果,真正把“评判权”交给基层和代表。集中测评结束后,分层次搞好反馈,加强督促整改,务求各项惠民实事尽快落到实处,惠及广大民众。二是突出对改善民生方面的监督。常委会坚持不懈地倾力基层、关注民生,全力监督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新的提高。针对去年以来通胀压力加大、物价上涨过快的实际,在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议上,专题听取审议了全县物价工作情况汇报,围绕“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强监管重点”等方面向县政府提出建设性建议,真正在保障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维护群众消费权益方面发挥作用、献计出力。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常委会于6月份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活动中,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突击检查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企业、超市摊点等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现场就有关问题进行询问,限期予以解决,收到了良好成效。同时,常委会还组织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教育投入等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以此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取信与民。
三是突出对司法公正情况的监督。司法公正事关和谐稳定大局,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常委会改变以往对法院、检察院单项工作进行审议的做法,先后组织对其全面工作情况
进行了视察;以解决公安执法不规范为重点,组织对全县公安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议。通过这些创新性的举措,全方位监督司法机关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创优服务品牌,努力为“和谐”建设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三、注重载体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
常委会不断加强和创新代表工作,积极调动代表工作积极性,代表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是精心组织代表培训。着眼提高代表整体素质,坚持“县乡联动”原则,于4月份组织开展了新修改的《代表法》学习宣传活动。具体工作中,常委会统一编印了学习材料;按照以会代训的形式,突出对基层负责同志的辅导培训,并督促和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确保了整个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在广泛吸纳基层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审议活动的同时,以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为试点,集中部署公XX县人大代表联系方式工作,面向社会公开了71名代表的联系方式,发放《代表联系卡》7480余张,真正在代表与群众之间铺设起了联系广泛、沟通便利的“快速通道”。着眼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常委会创新方式方法,及时作出安排部署,指导各乡镇、街道组织辖区内代表集中视察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县基层人大共组织视察活动9次,提出意见建议67条。
三是认真督办代表建议。对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43件建议,精心筛选8件纳入重点督办内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各承办单位督促办理。截止6月底,代表提出的43件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面复代表,代表满意率99.8%。
四、狠抓自身建设,增强高效履职保障能力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要求,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了常委会和机关的思想建设、制度完善和素质能力的提高。一是多方式提高队伍素质。始终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放在首位,坚持机关日常学习、分批外出考察学习有机结合,既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知识,又学习外地服务大局、参与发展的经验做法,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结合“两评一树”活动的开展,广泛组织服务对象和基层代表民主测评机关工作,认真听取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注重加强对机关队伍的梯队培养,积极做好干部推荐和交流使用工作。今年以来,常委会机关3名同志得到提拔重用,2名同志交流轮岗,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持续增强。
二是结合权力公开推动规范化创建。今年,省委确定在我县开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常委会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机关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重点研究起草了常委会党组、机关党支部职权目录以及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层面促进常委会及其机关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同时,着力拓展公开内容,将机关各委室职责和监督电话在指定位置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机关工作透明度大大提高。
三是以深入调研转作风树形象。无论是审议工作,还是执法检查,常委会都坚持调研在先,问计于代表,问计于基层,了解掌握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使常委会所提建议既有说服力,又具前瞻性。在抓好常委会调研的同时,要求机关各委室结合实际,自定题目,以深入调研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今年以来,各委室围绕车轮行业现状、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等方面拟订课题,高标准形成调研报告,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人大机关服务发展、心系基层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028开创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的积极尝试
开创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的积极尝试
【内容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劳资关系的和谐;建立非公企业劳资和谐关系,离不开各级工会组织的努力;工会组织要发挥作用,工会主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近几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尝试采取通过合法的民主选举程序,向非公有制企业直接委派职业工会主席,这是各级工会组织为了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劳资关系走向和谐的历史使命而进行的一个积极探索。本文就直派职业工会主席的缘由、作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对策,谈谈个人看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公企业 工会主席 直派
维权难催生工会主席职业化
近些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呈迅猛发展之势。据统计,非公经济产值已占据全国产值的半壁江山;非公企业已占全国企业的绝大多数。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最大限度地把这些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是一个关系工会自身存亡和党执政基础能否稳固的大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年来,各地工会积极在非公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发展会员。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数量在各地已达90%左右,会员人数基本上占了各地工会人数的绝大多数。
但非公企业工会在数量上的扩张并不意味这些工会的工作没有问题。实际上,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目前正遇到重重困难、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反映比较突出的就是“三难”:组建难;开展活动难;维权难。致使许多工会组织变成 “有庙无神”、有名无实的“空壳会”,工作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不能切实发挥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职能作用。相当多的非公企业工会自身组织体系不健全,工作不活跃,作用不明显,维权不到位。
非公企业工会之所以产生“三难”,特别是维权难,一方面,是因为处于强势地位的资方为追求企业效益,时常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是由于非公企业工会尤其企业工会主席受制于企业。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难题,必须打破工会对企业的寄生和依附关系。一方面,应该修改工会法,按一定标准强制向企业收缴工会经费,使工会在经费来源上得到切实的保障,并相对脱离于企业的控制;另一方面,推行工会主席的职业化,使工会主席摆脱 对企业的依附,在人事、经济上完全独立,工作不再受制于企业。只有工会组织的财政来源和人事任免权独立于企业、工会主席摆脱对企业经济和人事关系的束缚之后,工会才能真正成为劳方利益的代表,从根本上解决不敢维权、难以维权的问题。向非公企业派驻职业工会主席,无疑是非公企业工会打开工作困难局面的一个创新,也是从根本上破解工会维权难题的关键环节。
直派职业工会主席的创新意义和突出作用
区别于传统的基层工会主席,职业工会主席最明显的特性在于他从事工会工作的专门性或称单一性,因此,向非公企业直派职业工会主席,所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工会主席在人事上、经济上是独立的,不依附于企业,他的工作不受制于企业老板,他能够在代表职工与老板的利益博弈中,与老板平等地站在同一平台上,并掌握着很大的主动性,不再出现“角色冲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尴尬。
过去,我国工会的基层工会对企业的依赖性非常大,不仅工会的人员、经费要指望企业拨付,而且往往工会主席也是来自企业方的代表。在这种“非常态”之下,我国工会维权出现了难以逃脱的悖论。一是缺乏维权的内在动力,甚至倾向于企业一方;二是人事和经济上对企业的依附,导致工会组织缺乏独立性,发生劳资纠纷时很难超越自身利害关系而全力维护工人利益。因此,工会主席职业化,其工资补贴与企业脱钩,无疑是让其挺直腰板的一个前提。正所谓只有“不端企业饭碗,不看老板脸色”,才能有与老板叫板的勇气,才能挺直腰板,为职工维权,理直气壮地为职工权益“鼓与呼”。
直派职业工会主席,不仅可以加大了维权的力量,而且,还能增加工会人力,全面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的各项工作。职业工会主席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组织考核,民主选举的程序,具有管理、执行、办事的职业素养,而且作为专职人员处理工会日常工作,使工会的事时常有人管、有人想、有人问、有人负责,这就从组织上保障工会各项工作得到落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具备了,工会的各项业务,何愁无人理、无人办、无人落实?
再者,直派职业工会主席,还便于贯彻上级工会的意图,向上级工会反映基层群众的问题和呼声,使企业工会真正成为沟通工人群众与上级工会的桥梁。由于职业工会主席在行政上隶属于上级工会,是上级工会派到企业的,向上级工会负责,因此他的到任工作,使上级工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在基层工会的贯彻落实成为可能。
此外,直派职业工会主席,还起到调节劳资关系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主的利益并不完全是冲突的,劳资双方既是管理与被管理、更是互助合作 的关系,企业经营的好坏,关系到双方的利益。而职业工会主席是上级工会下派的代表,他应该处于比较好的协调双方利益的位置。企业工会通过在企业员工中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应该说,职业工会主席,在配合企业经营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沟通联络工人群众与企业主方面,也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直派职业工会主席,是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一种新做法,是对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的工会运作模式的一个新突破,是工会干部体制的一种改革和创新,是打开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局面的一种积极的尝试,它对促进我国工人运动、工会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当然,它只是扭转当前基层非公企业工会工作艰难的局势的一种探索,值得肯定,但不是全部的手段,不能对它期望过高。
工会主席职业化仍有许多问题
向非公企业直派职业工会主席,为这些企业的员工群众维护自身合权益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新生事物开始总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当前在推行工会主席职业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现实的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其一,对一些本来劳动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非公企业,可能因为上级工会派驻人员,劳资关系反而变得紧张。由于工会有了专职人员,开展工会活动有所增加,势必会挤占企业的劳动时间,增加企业的成本开支,而且上级工会来人,会使企业主感到是“冲着自己来的”,可能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隔阂,乃至发生冲突,矛盾激化。这种主观与客观相矛盾而造成的结果,有违构建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的初衷。
其二,直派的职业工会主席,与企业没有人事经济关系,不受制于企业,因而能理直气壮地为工人群众维权,但是,他的身份既独立于非公企业,同时也与工人群众没有直接的共同的利害关系,在心理上在客观上与工人存在着距离。会让工人感到工会主席是“外来人”,而工会主席本身存在的这种独立,也会觉得工人的问题不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因而他可能不会深切了解职工的痛苦和烦恼,当自身的权益未受到侵害时,他不可能完全感同身受,全心全意地为其他受害的工人群众维权。
不仅如此,职业工会主席虽然是上级工会派遣而来的,但上级对他的管理经常只能 “遥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与其主管——上级工会之间,也存在着相对的独立。因而,这种管理体制本身的局限,未必能使职业工会主席会时刻把为工人维权当作自己的使命。
职业工会主席这种“三不管”的出身,同样也是他自身的弱点所在。我国职业工 会主席的薪酬津贴虽然也来源于工会经费,但这种领取方式使他们感到仅仅是领取职业收入,未必有受雇于工人会员、要为工人会员说话办事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换言之,直派职业工会主席的机制,仍未使职业工会主席吸取和增添了与侵权老板博弈的“底气”——工人自身的力量;而这一力量,恰恰是取得斗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其实,上级工会任命企业工会主席的做法,仍是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这种体制性探索并未触及到工会变革的实质——即工会主席的底气,不能靠上级机关的撑腰,而应该来自工会组织内部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声援。况且,应该看到,职业工会主席毕竟是离开机关在基层工作,上级工会组织难以像对工会机关干部一样对他们进行管理、监督、约束、指导。
其三,企业依然掌握工会经济命脉,工会依然摆脱不了软工会的命运。依据《工会法》的规定,工会的经费,主要来自建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所拨的经费,这意味着,即使是上级工会派来了专职工会主席,但企业工会组织要维持正常运转,还得依附企业,看企业主的眼色。
其四,履行为工人维护合法权益的职责,职业工会主席必须具有高度的为工人会员说话办事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不怕艰难和危险的勇气;工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政治工作,它需要工会干部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法律水平以及较强的群众工作、组织工作能力。职业工会主席虽然在经济和人事上不依附于企业老板,但一些不法的老板既然可以收买、拉拢政府官员以售其奸,又何尝不能利诱、俘获职业工会主席来为他们做事?过年过节给职业工会主席发放一些慰问品、平时给些礼品恩惠、由于工作的关系请吃请喝、与职业工会主席称兄道弟,这些都可能使职业工会主席在维权当中坐歪屁股、站错立场,以致堕落为工贼;对非公企业工会工作而言,职业工会主席面临的是新的领域、新的差使,而处理纠纷、进行维权等都是法规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该看到,部分职业工会主席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法律政策水平不高、做群众的组织工作的能力不强,缺乏知识、经验和才干,这些都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其五,作为把为职工维权作为基本职责的群众组织有领导人,职业工会的主席为职工维权,等于是为自己维权,是一种“自我保护”,是劳动者自己的事;在处理权益纠纷当中,工会只能作为博弈当事双方中的一方——劳动者一方,而不可能作为公证员、裁判员而拥有裁决权和执行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应该是国家执法部门的事;主持公道应是社会管理者的责任。没有权力机关的监控,没有来自社会的强制力量、公证力量和具有审判权利机构的力量,职工的合法权益是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的。因此,直派职业工会主席,仅仅是维权的一种手段、一种力量,而不可能是全部手段、全部力量。对于工会的维权、职业工会主席的维权,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六,直派职业工会主席需要大量的经费。现在非公企业成千上万,给每家非公企业工会都下派职业工会主席是不现实的。应该说,能够向非公企业直派职业工会主席的,现在只是少数,将来也不会是全部;但是,侵权与维权的矛盾,在各地的非公企业中,却是普遍存在的。
破解直派职业工会主席难题的对策
针对在直派职业工会主席的实施过程当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使这项旨在打开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局面的事业能够成功推进。
首先,必须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招聘推荐职业工会主席的候选人,并按法定的民主程序,选举产生进而聘用职业工会主席。保证直派职业工会主席产生的合法性。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工会组织员优先的办法,确定人选,经试用、考核合格后,按照工会章程规定的组织程序推荐在非公企业工会中进行选举;试用一定期限,履行民主程序担任工会主席后,与上级工会签订聘用协议。基层工会所在单位行政负责人、行政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上本企业股权分红收入超过工资收入的人员,不得提名为工会主席、副主席候选人。这样既能保证选拔到较优秀的人才,并从一开始就能使职业工会主席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
其次,要把直派职业工会主席与建立非公企业的联合工会或工会联合会结合起来。实践证明,为了避免职业工会主席受制于某个非公企业,有必要在单个的非公企业工会的上一级工会组织设置职业工会主席,这样可以提升职业工会主席的级别地位,确保工会主席在与企业主对话中处于高屋建瓴的位置。在维权的斗争平台中,力量均衡的博弈才会使维权成功成为可能。而且,在多数非公企业工会会员人数过少的情况下,在工会联合会中设置职业工会主席比较现实。
再者,建立完善有效的职业工会主席的管理机制。主要的,要制订出对职业工会主席的约束监督制度,要建立职业工会主席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其工作标准,实行严格的检查汇报制度,加强对工会主席的检查、考评。要从职工会员、上级工会、同级党组织三个方面来加强对工会主席的监督约束。另外,要从制度上使职业工会主席与职工会员之间形成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使工会主席与工人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维权工作做得好,工会主席继续“上岗”,做得不好,工会主席就“下课”。通过任职前公示、任职中量化考核、民主测评,由会员群众决定工会主席的任免、去留,废除工会主席任职 终身制。
要建立职业工会主席的培训教育机制。强化政治理论、劳动法律法规、工会业务知识、经济理论、组织协调方法、谈判公关技巧、语言文字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要把培训灌输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使职业工会主席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方法,进入角色,开展工作。职业工会主席没有水平和能力,是无法在艰难、复杂、甚至险恶的维权斗争中取得胜利的。
还要注意建立完善职业工会主席的权益保障机制。除了要制定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并建立他们的工资增长、社会保险机制和奖励制度及保障他们的办公设施、经费之外,主要的,上级工会一定要切实按照全总制定的《企业工会主席合法权益保护暂行办法》,做好职业工会主席的保护和工作保障工作,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此外,作为职业工会主席,在基层一线工作中,一定要紧紧依靠工人群众,紧紧依靠上级工会,依靠当地的党组织和政府,依靠执法部门,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在维护工人群众合法权益中要敢于挺身而出,顽强抗争;遇事要多请示、多汇报。
职业工会主席在非公企业基层工会工作中,要争当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而竭尽全力。非公企业里的劳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这些矛盾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采取民主协商、说服教育、依法办事、以理服人的办法,尽力平息纠纷,避免激化矛盾,做到全心全意为工人群众说话办事,满腔热情为发展非公经济出力。
第四篇:奋力开创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
把握机遇 改革创新
奋力开创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
本报合肥2月27日讯(记者李慧莲 赵海娟 孟歌 王永群)2014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今日在合肥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以“把握机遇,改革创新,奋力开创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为题作工作报告,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为期一天半,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交流2013年的政策咨询工作,交流探讨如何做好2014年的政策咨询工作,进一步提高政策咨询研究的质量和水平。27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主持。28日上午的会议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将作会议总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等出席会议。
李伟在会议上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智库建设和政策咨询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过去一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政策咨询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围绕全国工作大局提出了政策咨询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点。
李伟说,过去一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重心,牢牢把握为中央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创新机制,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全面推进“一流智库”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政策咨询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坚持中长期重大课题研究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相结合,完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政策价值和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推动形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新政策新举措,为中央决策服务取得了新成绩。
李伟强调,今年政策咨询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以下十一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2013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和外需状况存在小幅改善的可能。但受出口竞争力变化和占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缩减等因素的影响,经过努力,预计2014年我国出口增长可维持在8%
左右的较低水平上。此外,内需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上升。总体看,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接近于去年的增长水平,CPI涨幅在3.5%以内。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继续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放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稳中求进和以稳促进相结合,在维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活、释放市场潜力与活力,积极引导、改善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投融资平台、影子银行和产能过剩等风险,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有序平稳进行。
二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方案能否得到落实,不仅取决于我们对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而且取决于我们对改革是否有深入的研究。现在中央和各地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相继建立,下一步的紧要工作是通过综合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有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改革方案。在这方面,我们政策咨询机构责无旁贷。当前阶段,关于改革的研究任务依然比较艰巨,研究中应把握好几个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促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如何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关系;如何处理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
三是,关于财税体制改革。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日益突出,比如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与财力不够匹配;税收制度和财政收入支出安排不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预算管理不够规范、不够透明;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存在差距等。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任务。下一步,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做好研究,把思路变成路径,把任务细化为工作步骤。要研究如何形成合理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关系;要研究如何完善预算制度;要研究如何建立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要研究财政制度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共同富裕。
四是,关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我们要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加强研究。主要包括:如何在扩大权能与加强规划和用途管制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组织形式与实现方式等。
五是,关于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是未来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但如何更好推进改革,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如何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如何应对人口、就业和老龄化领域的挑战等。
六是,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我国迫切需要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更顺利、更好地度过 “双转换阶段”。今后要将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结合起来,通过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实现区域联动、东西联动。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联动格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主导产业选择上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的发展机制;中西部地区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更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软”环境;要破解内陆纵深地区经济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
七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改革方向。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它既是总体改革的一部分,也需要各项制度和政策相互协调。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增长新动力,根本上需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高等教育制度等一揽子措施,建立开放、合作、活跃、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八是,关于我国地区开放新格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包括投资准入制度改革、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和内陆沿边地区开放等深刻内涵,地区开放新格局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在这一领域,有许多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最具紧迫性和全局意义的有两个方面:第一,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研究;第二,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九是,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新特征。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紧密关注我国房地产增速回落的趋势;要关注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的趋势;要注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区别性和针对性;要关注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向,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
十是,关于金融风险。2013年以来,我国多次出现市场资金紧张状况。市场预期逐步发生改变,引发局部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上升。从地方金融的角度看,需关注以下几个风险点:信托计划违约或市场流动性问题可能给地方经济金融运行带来的影响;地方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改革可能带来的调整风险等。
十一是,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框架。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重点研究六个方面的问题:要深化研究自然资源的产权、有偿使用和资产核算等制度;
要深化研究环境监管体系与治理制度;要深化研究生态资产评估与补偿制度;要深化研究国土空间管控制度;要深化研究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制度;要深化研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在谈到2014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时,李伟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为中央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健全中央交办研究任务保障机制,紧密关注国事民情,及时跟踪国内外动态,强化专业研究积累和数据信息集成,增强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推进“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提高政策咨询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政策解读的准确性和影响力,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围绕这个总体思路,李伟提出,201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要点有六个:第一,认真开展重大重点课题研究;第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第三,积极推进“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第四,建立专业化的科研管理机制;第五,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第六,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当天的开幕式上,还颁发了2013中国发展研究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的 《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和战略抉择》荣获特等奖。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动态跟踪与波及放大效应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完成的《“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研究》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完成的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层政策设计》荣获一等奖。
27日下午,与会代表分四个小组进行了讨论。28日上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企业所所长赵昌文将分别就“新时期支撑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政策的新变化”、“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下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共识与分歧”作专题报告;四个分组讨论召集人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将分别发言。
第五篇:奋力开创我省预算管理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省预算管理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高起点、高站位,紧紧围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放眼全省财政经济工作全局,以依法理财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加快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于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保运转、保平衡、保稳定,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的召开,为我省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改革、发展空间和更加有利的改革、创新环境。面对全国财政改革蒸蒸日上的新局面、面对加快河北发展的新形势,全省预算管理系统一定要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加倍努力,不辱使命,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深化财政改革规范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调整支出结构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为重点,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全面加强新时期预算管理与改革工作,为建设经济强省、实现河北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全面规范预算管理
我省预算管理改革,从1998年起步,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建立起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始终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全省预算工作,要与时俱进,拓展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再图新发展。一是全面总结、巩固五年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省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及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抓好制度体系落实,为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适应促进加快河北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完善各项改革新举措,在财政资金分类分口切块管理、预算机动财力管理、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深化综合预算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经费定额、强化部门经费支出管理方面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三是针对全省预算改革工作开展不平衡、预算改革模式不够规范统一的问题,研究规范市以下改革目标模式,加大督导、检查、培训力度,调动市县改革积极性。全省上下鼓足勇气,增强信心,乘势而上,把我省预算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是新一届政府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是支持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缓解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事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涉及到部门单位利益调整,难度和阻力在所难免。当务之急,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重要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取得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二是研究制定有关制度,规范管理。认真谋划,做好结构调整的分析测算,摸清资金底数,研究制定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项目标准、资金整合使用具体管理办法,提出资金整合意见建议,为领导当好参谋、出好主意。三是研究制定集中财力大事中长期规划。各级预算管理部门要积极行动,组织配合有关单位全面整合教育、卫生、环保、农业、交通、信息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根据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分别制定集中财力办大事三年或五年规划,集几年之功,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办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效益好的大事实事,增强我省经济发展后劲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跨上新台阶。
三、全面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质量和水平
实行部门预算改革,是我省预算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经过四年多的部门预算编审实践,省级已基本形成了部门预算编审的一套成功模式。11个省辖市全部也实行了较规范的部门预算管理,全省188个县(市)区有161个试编了部门预算。在采用综合预算、零基预算、项目预算、标准定额预算等先进编制方法,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原则成立专门编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方面,也都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按照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规范预算管理的要求,全省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一是从2004年起省市县三级要全部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县市部门预算改革模式要相对规范和统一。二是将深化财政改革目标要求贯穿到部门预算编制中去,在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项目预算准确性,细编政府采购预算,均衡部门经费水平,执收执罚部门收支脱钩等方面要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推进部门预算编审的现代化,加强预算编审软件的推广应用,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效率,增强部门预算编审准确性。各市在编制2004年预算时,推广使用统一的预算编审软件,选择部分县进行试点,在两三年内全部推广使用。四是努力加强预算编审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加强力量,保证预算编制改革目标的圆满实现。
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财政体制激励机制
财政体制,事关各级理财积极性,事关财政经济长远发展。2002年,我省财政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功。新的财政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打破了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格局,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为各级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体制上建立起了省市共同发展、风险共担的机制,调动了各级加快发展、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确保了各级收入稳定增长。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的要求,按照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加快河北发展的总体思路,省政府决定,2003年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收入体制。这次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调动各级政府增收节支积极性,增强困难地方工资发放和基层政权运转的保障能力,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全省预算系统要按照省政府要求,积极行动。一是全面落实省政府体制改革方案要求,抓紧测算提出各地改革方案,加大对困难县体制调整力度,调动基层增收积极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研究提出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整体方案。全面贯彻国务院有关财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合理界定省以下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相应调整财政收入划分体制,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五、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全面提升县乡财政工资保障能力
确保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关系基层政权稳定,关系党的宗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财政工作的具体表现。近年来,我们始终将保工资作为预算工作的重中之重,逐年加大保工资转移支付力度,各项管理举措日趋科学规范,公教人员工资发放水平不断提高,领导肯定,群众也给予了好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受财力制约,我省工资发放的保障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实现公教人员工资全部按国家标准发放的任务还很重。下步重点是全面提升县乡财政工资保障能力,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公教人员工资全部按国家政策标准足额、及时发放。围绕这一目标,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保工资措施。一是抓紧研究测算2003年落实国家增资政策的财力需要和保障能力,提出提升工资发放水平的标准和筹资渠道,供领导决策。同时研究测算分工作目标,制定新的转移支付方案。二是加强工资发放管理工作。切实将“县级统发、银行发放、工资专户、网络监控”等各项保工资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政策落实到每个县乡、每个工资发放基层单位。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从促进落实国家统一工资政策目标出发,改革和调整保工资转移支付方案,通过政策导向作用,调动县市提升工资保障水平的积极性。四是通过财政收入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调动各级增收积极性,提升县乡工资保障能力。五是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利用人事编制工资管理系统,省市对困难县工资发放实施即时监控,并组织检查,发现和纠正县级保工资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六、加强税收政策研究与分析,支持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税收政策管理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税收政策管理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需要研究、运用税收政策特别是通过关税税率的调整,对我省一些特殊的行业或产业予以支持和保护。发挥好税政管理职能愈加重要。目前看来,我省税政工作人员少,力量不足,工作职能不到位的状况还比较突出。当务之急,一是要全面落实国家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深化改革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各项税收政策落实到基层单位和优惠政策享受对象,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意图,支持和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二是根据财政体制改革后各级税源变化情况,结合开展所得税税源调查,对各级税源结构及今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研究提出培植重点财源,支持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税政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选配学有专长人员,加强税政工作力量。
七、实行彻底的部门收支脱钩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收支两条线工作,是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是财政工作的难点问题。几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中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在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部门收支脱钩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务院提出的收支两条线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地方仍采取变相收支挂钩的办法。根据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政府要求,从2003年起,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对执收执罚部门实行彻底的收支脱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