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沟通的艺术有感1
读《沟通的艺术》有感
吴沛栋
在认真拜读了卡耐基的书《沟通的艺术》之后,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与教育。结合自己工作和生活谈点学习体会。
一、与人相处的原则
不要随意的批评别人,要尽量去理解别人,设身处地去为别人去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评责怪更有益处。如欲采蜜,勿蹴蜂房,你的努力要让人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从精神上帮助一个人要比给别人物质要好上多少倍。比如:成长、幸福、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我们要真诚的学会赞美别人和捕捉他人观点的能力;看一件事须兼顾对方的角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就不会担心形成内耗,只会形成合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保持稳健快乐的习惯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自我本色,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在身心中保持自我,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而无效的模仿他人。要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因为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凡事要分轻重缓急,形成稳健从容处事的方式,并掌握科学的合理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好工作。同时,把工作做的更出色,更完美。
要学会放松自己,解除疲劳,不要对事情感到倦怠,要有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尤其是工作跨度较长的工作,要有一个对工作充满乐趣,并有长期奋斗、不知疲倦的态度,千万不能有前紧
后松,并逐步放松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的态度出现。
不要对自己认为不对的人进行议论,那样伤害最大的往往是自己,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同样不要指望任何人对你的善举心存感激,因为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每天要尽力带给他人快乐,一个人要想得到快乐,就要时刻想着他人。
不要把别人的看法看的过重,对的接受,不正确的要心中有数就行了……不要以批评他人为荣,批评别人往往是一种自我满足,做事情要尽力而为,在工作、生活中要撑起一把希望之伞,避开责难之雨,走下去,便会迎来一片蓝天。
要学会反省自己,因为生活中最大的对手往往是自己。
卡耐基的书是一贴工作和生活上自我清醒剂,学习他人的长处,即使不能全部做到,但其中确实能够吸收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愿通过学习,能够为自己的现实工作和生活带来良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了《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我感触颇深。师生之间要建立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相互理解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沟通艺术。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沟通可以从自我介绍开始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你,愿意亲近你,向你敞开心怀,除了平时你的一言一行要留给学生好印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介绍自己。介绍自己时可以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谈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也可以谈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学生时代的故事„„学生了解了你,就会欣赏你的好,即使你有错,也能谅解你,或找你沟通,不会把小误会积成大疙瘩。
二、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对于新生,我会问问他们的兴趣与爱好, 有什么新的打算,能不能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要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教师要尽快认识班上的学生,因为有的学生你认识但不一定喊得出名字,甚至有时还会混淆,这就容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重视他们。相反如果你很快认得他们,他们会很开心,觉得老师比较重视他们。爱是互相的,没有爱就谈不上沟通。只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那么教师的一切沟通行为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言的幽默
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感。恩格斯认为,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正如《师生沟通的艺术》所说,幽默经常被高明的教师用来批评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这种批评的特点是点而不破,既可以解决问题,又不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虽然学生犯错时,教师很生气,但批评也要注意方法,如书中介绍的六步进阶法,较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在这种方法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加以辅助,而不是武断地加以批评,要求其改正。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切不可否定学生,也不可对学生进行讽刺,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我们知道,教学中最难的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地学习,而教师的幽默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并且使学生思考更认真,比教师单调的讲解要有效得多。
四、沟通应该从自我批评开始
教师批评学生难免有简单武断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受了委屈或
者让学生一时想不开,而教师这时置之不理不及时沟通的话,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他们产生怨气和抵触情绪。教师如果发现自己有错误,就应该尽早找学生作自我批评,使师生之间冰释前嫌,感情递增。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对方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教师要避免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注意力不集中在学生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
五、及时的表扬与适当的批评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教师的表扬要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的心情、不同的学生而受影响。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勇气、责任感和荣誉。也许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鼓励都会改变学生的一时,甚至是一生。赏识教育家周弘说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批评重要,但批评的方式更重要。批评应重在未来的改进,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有些老师一味地训斥、责怪,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感。教师在批评时,可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用暗示的话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从侧面敲击一下,但又不太损伤他们的面子。
六、体态语的运用
《师生沟通的艺术》第五章讲到的“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也很值得学习。通过阅读我知道了人们接受到的外界信息70%~80%来自于视觉信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师生沟通中的非语言交流也许比语言交流更为重要。可以这么说,没有丰富协调的体态语,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也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师生沟通。读不懂学生的体态语,就不能顺藤摸瓜、探明学生的真正心迹。如果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语和空间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并能够“明察秋毫”,慧眼识“体语”,就能使沟通畅通无阻。
在《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中,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参考,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也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引以为戒。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易事,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篇: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师生沟通的艺术》有感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唐思群、屠荣生老师编著的《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感觉和其他教育类书籍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同,该书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它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效能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学生才会对我们的教学感兴趣。
《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就师生之间最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成因作了深度分析,并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学术著作。从书中,我了解了师生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懂得了一系列的师生沟通模式及沟通技巧。这一切不但可以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应用于与单位同事的人际交往,以及与子女的沟通等各个领域。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序来决定的。教师首先要有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教师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学校里所有的工作,都是在这种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师生间要建立良好沟通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二是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三是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教师必须先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并进而用同样的思想去理解学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向他人求教,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努力改善与学生间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要采用“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你向信息”。用“我向信息”让孩子明白,他给老师带来的困扰。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在处理问题时让孩子知道老师是一心一意为他考虑,并且能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同理心,我们的沟通才会更有成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我们不要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往往开始时充满激情,信誓旦旦要改变他们,但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的耐心全无,激情消退,心灰意冷,剩下的就只有冷漠、埋怨和厌烦的话语,根本谈不上尊重。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们的朋友,尊重他们,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我们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会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因为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维持交往的必要条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不会因 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同样的道理学生也不会因为老师有错误而讨厌老师。因此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不管这种潜力与价值的体现需要多长时间,教师都必须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着朝向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这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现。
本书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第四章,该章提到了教师常用的口语技巧,其中包括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另外还提到了一个表扬的口语策略,我觉得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因为在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从来没有提前静下心来想一想每一天都应该对学生说些什么话,同样的话怎样说才更有效果,对于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应不应该用同样的语气去批评?而在这一章中向我们介绍的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表扬等口语策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想我们有时应巧用反语,适当使用“模糊”语言;该保持“沉默”时,要有意识的保持沉默,因为默默无语也是一种口语技巧。特别是批评口语策略中讲到的“六步进阶法”和表扬口语策略中的的“九制秘方”。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掌握好运用他们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会给我们以后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师生间的沟通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仔细的学习和研究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具体的事例认真分析、总结,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第四篇: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
衡阳市高新区祝融小学孔雀
暑假里,我有幸读了《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家长和教师关系在教育效能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组成,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不仅如此,人们还进一步意识到,教育这三大支柱还是有主次之分的。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支柱,是所有教育基础之基础,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从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需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优良的品德„„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责任。父母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所有社会生活的开端。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第二支柱,是帮助学生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教育场所和机构。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必须要熟知这个社会的符号系统、运行法则,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和公民素养,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很鲜明的区别,教师的职责范围和家长的职责范围也完全不同。家长和教师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够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来。社会教育是教育的第三支柱。有效地社会教育,比较注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努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监督家长和学校的教学行为,并努力配合家长和学校拓展孩子的学习视野;二是明白“谁想为孩子谋福利,就必须随时随地先为父母谋福利、做实事,余下的事情只需顺其发展”的道理,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加强对父母的教育。
虽然然人们认识到了单一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更加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力量的共同发挥,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家长是教育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时常缺位,对父母提供教育的专业基础也很缺乏;学校作为教育的第二责任人,承担了很多职责之外的事情,大包大揽的情况比比皆是;社会教育的着力点是在强调学校教育,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出台的教育政策,常常还在削弱父母教育。
在“家校沟通”这个话题中,涉及到“家庭”、“家长”、“学校”、“教师”、“沟通”等一系列的词汇,于是至少就有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教师和家长的合作等不同的组合。前者是两个“组织”之间的沟通,后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沟通,其意义有所不同。王怀玉老师所谈的“家校沟通”,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家校沟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出邀请
学生在学校里的很多行为表现,与家庭教育是有密切联系的。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让家长主导参与到孩子的 教育中来,而不是抱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到学校来接受教师的责任,是“家校沟通”的目的之一。教师要不断地向家长发出这样的邀请:我需要您的积极配合,共同来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要让家长产生“我要去配合老师解决自己孩子出现的问题了,老师需要我的合作,我要去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感受。双方有了上述情感的准备,就有了协作的基础。在王怀玉老师的这本著作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她和家长之间的这种默契。(2)交流信息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在工作中,家长与教师之间造成的误会,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才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这需要教师在和家长交流之前,做好前期准备,细致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各种可能性;在和家长交流过程中,不要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述,要给家长营造畅所欲言的谈话氛围。要妥善地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事实,不要轻易做出是非评价。充分的信息交流,还有助于双方关注那些被自己忽略的一些信息,对自身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成长有新的思考(3)达成协议
沟通成功与否的标志是看双方是否达成了有效协议,是否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纷至沓来的大量信息,无时不刻地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对他们的心理、思维、情绪、行为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家校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需要双方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去探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寻求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教育方法。针对孩子成长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沟通,通过建立协作关系来引导孩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在学校学习的全程,建立起家校良好的协作。这也是家校沟通最为重要的目的。
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王怀玉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让家校沟通富有成效的三个策略,很值得我们借鉴。(1)营造沟通文化
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的孩子整天迷恋于电脑,放了学就盯着荧光屏,线上游戏打到天昏地暗,家长怎么讲都不听,原因何在?很可能这个家庭的主文化就是“看电视”。晚餐之后的家庭时间,全家人都在看电视,却要把孩子推到房间里读书,孩子怎能静下心来?
家校沟通是否能取得成效,与其中的文化建设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对待家校沟通的态度要积极、要真诚。自己内心有了期盼合作的需求,才会用积极的心态来做好做件事情;自己用诚挚的心去对待家长,就一定会赢得家长的信任。教师要尊重家长,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为孩子所做的一切,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心平气和地和家长沟通,共同探寻教育孩子的方法。教师要经常提醒自己教育术语具有专业特性,注意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向家长传达讯息,让家长理解你的意图。要注重沟通的 场合,同样一件事情,因为场合不同,氛围不同,人们的心情心绪也不同,对这件事情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也大不一样。(2)建立沟通规则
所有的竞技体育,因为有明确的规则,人们可以据此确定谁做的最好。“家校沟通”也要有相应的规则,这些规则应该由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然后共同执行。没有规则,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约束,会开无轨电车,使得协作流于形式。
沟通规则可以让大家明白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各自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分担的机制需要家长和教师协商沟通互相讨论并确立下来,教师应该主动一点,家长也需要积极一点。王怀玉对此很有心得:“班级的每项活动开展,教师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明确告知家长活动意图,明确划分家长应该承担的相应职责,引导家长进入教育者的角色,为以后家长主动参加班级活动都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3)明确应对姿态
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应对姿态了。当家长出现了不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或者出现了违反规则的行为时,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呢?王怀玉老师告诉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不被自己的情绪所绑架,通过深呼吸试着和自己的内在渴望相联结,用平稳的声音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其目的并不是去 改变别人,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
要将家校沟通做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王怀玉老师从组建班级家委会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让所有的家长都自愿报名,给每个家长提供了参与班级建设的机会;给所有的家委会成员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共同推动班级建设;在每一项活动之前,充分地和家委会进行沟通,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除了家长委员会作用的发挥之外,家校沟通值得研究话题还有很多。比如说沟通的类型、沟通的内容、沟通的动作、沟通的方法、沟通的能力„„等等,限于篇幅,这些话题在《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都有涉及,通过阅读和王怀玉老师进行深层次的学习。
第五篇:读《有效沟通》有感
读《有效沟通》有感
在公司组织的“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本月我认真阅读了余世维博士的《有效沟通》一书,从而对沟通艺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余世维博士开篇就告诉我们“别人对你的问题是否能够理解,对你的想法是否能够接受,这完全靠沟通去取得成果”。可见有效沟通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团队协作效率,避免团队协作中的矛盾和误会。对于一项工作,每个人认识的角度不会完全相同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成工作,这期间有效沟通就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摆正心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对方沟通交流,学习对方有益的工作经验,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
通过余世维先生在书中对沟通艺术深入浅出结合实例的讲解,我发现了影响自己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些主观因素:
1、在沟通的方向上有待提高。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有时理解不深刻就去展开工作,结果造成浪费了不少精力时间,也未能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2、缺乏反馈。反馈是沟通的过程中或沟通结束时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不太重视信息的反馈,结果沟通效果打了折扣甚至是负效果,从而有些工作效率不高。
3、对待一个问题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见解,不能及时甚至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要知道正确与错误都是相对的,当我们以宽阔的胸怀、谦虚的心态对待他人的建议时,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反之则可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学习完《有效沟通》一书后,针对上述不足,我对提高自身的沟通水平有了如下认识:
1、从沟通的方向和角度出发,做到主动沟通,积极反馈,提高工作效率;
2、明确沟通目的、内容,有的放矢。沟通信息的内容应该清晰简洁,避免模糊不清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
通过学习《有效沟通》,我基本掌握了一些沟通的技巧、了解了沟通的类型、沟通的方式方法、有效沟通的必要性、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为我在平时工作中遇见的困惑指明了问题的所在,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
20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