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变动(确定)报批
一、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变动(确定)报批
分为四种情况:正常增资、职务变动、人员调进、人员调出
1、正常增资所需资料:
(1)年度考核结果确认通知书;
(2)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两年一次晋档报批名册或级别晋升报批名册(一式三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一次晋级报批名册(一式三份);
(3)个人工资档案、用于存档的工资变动审批表; (4)工资软件上报盘。
2、职务变动后工资审批所需资料:
(1)职务变动文件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聘任表;
(2)通过人事工资管理软件打印的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变动报批名册(一式三份);
(3)个人工资档案、用于存档的工资变动审批表; (4)人事工资管理软件上报盘。
3、调进人员工资审批所需资料:
(1)到新单位的任职文件(聘任表);
(2)个人人事档案;
(3)工资介绍信;
(4)经过编办审核签章的工资增减表;
(5)新工资档案、用于存档的新进人员工资审定表。
注:事业单位选调、考聘人员在试用期内按学历暂定工资。
4、调出人员工资审批所需资料:
(1)调动手续(任职文件或行政介绍信);
(2)个人工资档案;
(3)原单位开出的工资介绍信;
(4)经过编办审核签章的工资增减表。
工资报批的时间要求:
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应在年度考核结果确认后1个月内上报。
职务变动晋升(确定)工资在任职(聘任)后1个月内上报。 新进人员确定工资在上编后1个月内上报。
调出人员在调动文件下发或行政介绍信开出后1个月内办理工资减少。
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报批
1、所需资料
(1)部门(单位)的函或请示(包括用U盘拷贝的电子文档和A4纸质文件一份),提前退休人员还需本人的退休申请一份;
(2)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报批表(一式三份);
(3)经市编办签章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增减审批表(一式三份);
(4)个人人事档案、工资档案、退休人员享受提高待遇报批
表(一式三份)及相关依据。
2、时间要求:
科级及以下工作人员退休,在达到退休年龄当月的20号之前上报。
县级及以上由组织部门管理的人员,在退休文件下发的当月办理退休费审核及工资减少。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报批
1、所需资料
(1)死亡职工单位的请示材料;
(2)遗属本人申请;
(3)职工死亡证明;
(4)配偶收入情况证明;
(5)享受补助人员户籍证明及与死者的关系证明;
(6)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增减审批表(一式三份)。
2、时间要求
遗属享受生活困难补助,在工作人员死亡后一个月内上报。
第二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填写说明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填写说明
2009年1月以后,事业单位人员中由于各种原因工资发生变化的,此次增加工资按下列要求填写《工作人员工资变动审批表》:
一、职务(技术等级)发生变化且已办理确定工资手续的例1:某人,现工资为:技术员岗位十三级550元,薪级5级125元。2009年10月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岗位,按新聘岗位确定为:助级岗位590元,薪级5级125元。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技术员13级550元,薪级5级125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技术员13级550元,薪级6级137元2、2009年10月晋升助理工程师确定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 “原工资额”栏:技术员13级550元,薪级6级137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助理级12级590元,薪级6级137元(重新确定新聘岗位薪级的办法是:在原工资审批表确定的薪级工资基础上增加一级)。
3、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助理级12级590元,薪级6级137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助理级12级590元,薪级7级151元 例2:某人,现工资为: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23级409元。2009年10月晋升为高级工,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23级409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24级432元 2、2009年10月晋升为高级工确定工资: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24级432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高级工岗位615元,薪级24级432元 3、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高级工岗位615元,薪级24级432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高级工岗位615元,薪级25级455元
二、改变工资序列的(在工勤、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之间,由原岗位改聘到不同岗位并按新聘岗位确定工资的人员)
(一)工勤人员改聘到管理岗位
例:某人,现工资为: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5级248元。2009年10月改聘为九级职员,当时确定工资为:九级岗位590元,薪级14级273元。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5级248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6级264元 2、2009年10月确定九级职员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6级264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九级职员岗位590元,薪级15级295元(含2009年1月正常升级工资。重新确定新聘岗位薪级的办法是:在原工资审批表确定的薪级工资基础上增加一级)。
3、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九级职员岗位590元,薪级15级295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九级职员岗位590元,薪级16级317元
(二)管理人员改聘到专业技术岗位
例:某人,现工资为:九级职员岗位590元,薪级6级137元。2009年10月晋升为助级岗位。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九级岗位590元,薪级6级137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九级岗位590元,薪级7级151元2、2009年10月晋升为助级确定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 “原工资额”栏:九级岗位590元,薪级7级151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助级岗位590元,薪级6级137元(含2009年1月正常升级工资,重新确定新聘岗位薪级的办法是:在原工资审批表确定的薪级工资基础上增加一级)。
3、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助级岗位590元,薪级6级137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助级岗位590元,薪级7级151元
例:某人,现工资为: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9级161元。2010年4月改聘为九级职员。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2009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09年1月)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9级161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0级174元 2、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0级174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1级188元3、2010年4月晋升为九级职员确定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 “原工资额”栏:中级工岗位575元,薪级11级188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九级岗位590元,薪级9级181元(含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正常升级工资,重新确定新聘岗位薪级的办法是:在原工资审批表确定的薪级工资基础上增加两级)。
三、新调入(聘用)人员
例1:某人,2009年8月调入,工资确定为: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0级174元。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1、重新确定调入后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办法是:在原确定薪级基础上增加一级,岗位工资不变,即: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1级。起薪时间:2009年9月。
“原工资额”栏:空白
“变动后工资额”栏: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1级188元。2、2010年1月正常升级(起薪时间:2010年1月)。
“原工资额”栏: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1级188元。
“变动后工资额”栏: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2级202元。
例2:某人,2010年3月调入,工资确定为: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0级174元。类似情况按下列顺序填表:
重新确定调入后工资(原确定工资手续作废),办法是:在原确定薪级基础上增加两级,岗位工资不变,即: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2级。起薪时间:2010年4月。
“原工资额”栏:空白
“变动后工资额”栏:普工岗位540元,薪级12级202元。
第三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类别变动的薪级工资确定问题和对策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类别变动的薪级工资确定
问题和对策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管理人员多数执行专业技术岗位系列的工资,根据本次岗位设臵和聘用的精神,已执行专业技术岗位的工资的管理人员,可保留原岗位等级工资待遇,待其晋升的职员职级的岗位工资高于原专业技术岗位工资时,执行相应的职员职级岗位工资。工作人员在工勤岗位和专技、管理岗位之间变动的,尚没有明确是否可以参照上述政策。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职员职级的正常晋升制度尚未健全,原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等级的管理人员,一般不参加评聘相应的职员职级,导致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员没有上一级行政职务。如果其晋升了更高一级管理岗位等级,其薪级工资的套改没有完全一致的同类人员可比照,存在诸多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据了解,2006工改至本次设岗前,工作人员在不同岗位系列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套改,各单位做法不一)。工勤岗位和管理、专技岗位之间变动人员,除上述情况外,还存在相应管理(专技)职级的任职年限的确定问题。以下两类为典型的例子:
1.工作人员由专技系列工资过渡到管理系列工资时,薪级工资如按照最低一级行政职务(科员或办事员)进行套改,套改出的薪级工资无论是与该教职工原有专业技术岗位的薪级相比,还是与同类型管理岗位人员(即理论上完全按照行政职级晋升的人员)的薪级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那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较长的人员。该问题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不少职工质疑这样的政策,而人事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可参照,已成为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不平稳因素。
2.工作人员从工勤岗位转到管理或专技岗位的,如其薪级按照办事员的最低年限套改,则薪级工资必定要大幅降低,尤其是工人技术等级任职时间较长的工勤人员,将来如果存在从管理或专技岗位转到工勤岗位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果按其实际到管理岗位工作的时间起计算任职年限,则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历史岗位性质和任职时间难以确定,没有科学的界定方法;二是和单位原有的政策不一致,会导致政策前后不平衡的问题。
二、现有政策及管理权限问题
根据工改文件(浙人发„2008‟80号)精神,“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但由于行政职级的晋升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同等条件人员”难以确定,人事部门也多次咨询过上级部门,口头答复是,该问题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自行制定相关的办法。
三、解决的问题的办法
(一)办法一:保留原有系列的薪级工资额度
事实上,管理人员不具有职员职级的,一般都正常参加并晋升了专业技术职务,根据工改的政策,这部分人按照专业技术职务套改的06薪级和完全按照职员职级晋升的管理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按照平稳、平衡的原则,对于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之间变动的,其薪级工资按照原有额度保持不变(管理人员的薪级级数和标准和专技人员相同)。如果管理人员正常晋升了职员职级的,则按照其职员职级和任职年限套改相应的薪级工资。对于管理或专技岗位和工勤岗位之间变动的,可按照原薪级工资额度就进就高套入新聘岗位的薪级工资等级。
优点:横向比,实际效果比较接近“同等条件人员”;纵向比,和自己原有薪级一致,职工不会有异议,比较和谐。
缺点:操作上没有相应的政策可参照,上级部门态度模糊,具有一定的政策风险。
(二)办法二:专技岗位和管理岗位(无上一级职务)之间变动的,按照新聘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工勤岗位(或工人身份)变动到管理或专技岗位的,按照员级最低任职年限重新套改管理或专技薪级。
优点:人事部门在操作上具有依据,没有错。
缺点:对于原有职级(职务、职称、工人技术等级)任职较长的人员,在转岗后,薪级工资和自身相比或是和同类型的人员相比,必然会大幅降低,引起新的不和谐。
第四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标准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标准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岗位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事业单位工人岗位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陕西事业单位将以岗定薪:
陕西省人事厅、陕西省财政厅转发了《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通知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改革方案》2006年7月1日起实施,改革的原则是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改革基本内容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其中,事业单位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设置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工作人员按所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此外,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工作人员根据工作表现、资历和所聘岗位等因素确定薪级,执行相应的薪级工资标准。
同时,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现行年终一次性奖金,将一个月基本工资的额度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
完善调整机制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其功能、职责和资源配置等不同情况,实行工资分类管理。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根据单位类型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在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正常增加一级薪级工资。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按新聘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关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当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监督领导收入
加大对高层人才的激励力度,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采取一次性重奖以及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多种分配形式,规范分配程序,合理确定收入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的监督管理。
新聘人员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含获得双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及以下毕业生,实行一年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长学制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见习期工资待遇可适当提高。见习期工资执行期满后,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
工资按转正定级的标准执行。
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明确岗位前,执行初期工资;明确岗位后,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转正定级的标准执行。
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定级时薪级工资适当提高。其他新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由聘用单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地质、测绘、交通、海洋、水产、民航等行业事业单位中野外、水上作业工作人员以及飞行人员的工资标准另行制定。体育运动员仍实行体育津贴奖金制度,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附表一: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工资单位: 元/月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标准一级2800元六级1040元十一级620元二级1900元七级930元十二级590元三级1630元八级780元十三级550元四级1420元九级730元
五级1180元十级680元
附表二: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单位: 元/月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标准一级2750元五级1045元九级590元二级2130元六级850元十级550元三级1640元七级720元
四次1305元八级640元
附表三:工人基本工资标准单位:元/月
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标准技工一级830元技工三级615元技工五级545元技工二级690元技工四级575元普通工540元
第五篇:东营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东营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2013-06-09 17:06:08)
东营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作人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临时工作人员,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而临时使用,但不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机关事业单位一些临时性、辅助性、服务性、替代性事务工作,确需使用临时工作人员的,由机构编制部门严格按照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核定临时用工编制。
机关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编制分为专业技术和工勤两类。专业技术临时用工编制用于专业性、技术型岗位临时工作人员;工勤临时用工编制用于后勤服务岗位临时工作人员。不同类型的临时编制不得混合使用。
第四条
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临时工作人员,应以使用派遣制人员为主;用人单位一般不直接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确需直接聘用的,应严格按程序报批,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第五条
临时用工编制应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限定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期满后自动失效。如因工作需要继续使用的,用人单位另行报批。
第六条
使用临时工作人员,实行计划管理。用人单位依据核定的临时用工编制申报用工计划,人事部门批准并下达用工计划。第七条
使用派遣制人员的用人单位必须与派遣机构依法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派遣机构负责临时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终止、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办理、工资发放等手续;用人单位按照派遣协议负责临时工作人员使用、管理和考核,向派遣机构支付派遣费用。
第八条
派遣机构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用工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经考核、体检合格的人员,由派遣机构与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派遣上岗。
第九条 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临时工作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
(二)愿意履行临时工作人员义务;
(三)身体健康且能胜任拟派遣岗位工作;
(四)具备岗位要求的资格或能力。
第十条
临时工作人员不得安排在执法岗位、涉密岗位和行政管理岗位工作。
第十一条
发生劳动争议时,由派遣机构与被派遣人员之间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除政策性安置人员外,机关事业单位需要新增工薪人员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机关事业单位现有在编工勤人员只出不进,如有调出、退休、辞职等情形,机构编制部门相应核减编制,相关单位要及时办理编制和人员的核减手续。
第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各县区可参照执行。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关于维护机关事业单位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
人员劳动保障权益的通知 鲁人社发〔2015〕5号
各市党委组织部、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总工会,省直各部门(单位),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维护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就机关事业单位规范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人员的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机关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和驻鲁部队(以下称“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补充和使用工作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使用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应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严格控制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数额内,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依法进行管理。
二、机关事业单位不得在公务员岗位或者行政执法、涉密等关键岗位使用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
三、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
四、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应当制定符合同工同酬分配原则和单位实际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与本单位同性质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本单位无同性质劳动者的,参照当地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做到同工同酬。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的工资水平原则上应不低于所在地同类职业人力资源市场指导价位的低位数。
五、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考核奖惩、职称评审等工作,保障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在考核奖励、培训、考试、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六、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机关事业单位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劳动保障权益情况要进行定期检查。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认为用人单位侵害其合法权益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
七、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应当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处理。
八、机关事业单位现有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人员因工作需要继续使用的,应按照本通知要求逐步进行规范。
本通知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3月31日。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在本通知下发前对机关事业单位未纳入正式职工管理的人员劳动合同、社会保险以及劳动报酬等作出的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通知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