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概要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2:5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概要》。

第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概要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填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二 00九年十一月 f 指标解释

1.单位个数 z 是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2.职工年末人数 z 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 z 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 fl 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合同制职 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 z 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 以 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 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叫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去之和被 4除求稳

5工资总额 z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 'F户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 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 d、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岳阳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年度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

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

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5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6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7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6.基本工资 z 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

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7.绩效工资 z 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 z 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 位津贴等。

(2规范的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

(200617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后设立的津贴补贴。

(3改革性补贴:是指根据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的需要,通过转化原有用于职工福利待遇的资金,向职工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包括住房

分配货币化改革补贴、交通补贴等。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是指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的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之外发放的奖励性补贴和根据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 于印发(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082号规定发放的奖金。

(5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8号规定向年度 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员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

9.1类事业单位=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10.2类事业单位 z 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11.3类事业单位 z 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1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 z 是指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13.行业 z 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本表事业单位行业分组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为依据, 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将事业单位的行业按性质分组为:(1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

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包括电信和其他传输服务业、工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

(4金融业:包括事业单位性质的银行保险管理部门、国家政策性银行。(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z 包括研究与实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及地质勘查业。

(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包括水利管理业、环境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包括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医疗活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

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社会保障业、干部休养所、收养收容服务。

其中卫生事业是指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 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

(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和娱乐业。

其中新闻出版业是指新闻业和出版业。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是指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制作。文化艺术业是指文艺创作与表演、文艺表演场馆、图书馆与档案馆、文物及文 化保护、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群众文化活动、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及其他文化艺术。

体育是指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及其他体育。

(10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只包括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团体(专业性团体和行业性团体和宗教组织。

(11其他行业是指上述行业未涵盖的单位。

14.任职年限 z 是指从任命(聘用到现职务(岗位当年起计算的年限。15.年离退休费: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全部基本离退休费和补贴以及退 职人员的退职费。

16.基本离退休费: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体人员的基本离退休费和退职人员的退 职费(离休人员含国发 [1982J62号文件规定增发的一至两个月生活补贴。其中 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人退发 [1992]10号文件规定计发的各项费用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1993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按国办发 [1993J85号文件规定 计发的离退休费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

17.补贴: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各种生活性补贴。

r、•....• w、-' 11 r、口 J、υ

1、-' r 叫 市 咀 it 古 r、←-、~ V r、~、-' 黯 茹 〉体 协 1

油$刻 tt ••.:i!H-~ >f中 妇 H 〉 辫 剖 4 H 泪汪 JDHt 汩

卢--一一 ".....飞 第二表机关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人员级别工资档次人数情况

一、校核关系 表内校核式: 乙 1= 乙(2+3 表间校核式: RW2 乙 1 甲(41+ … +47 RW2 乙 1 甲 1=RW4 乙 l 甲 2 RW2 乙 l 甲(2+ … +5 RW2 乙 1 甲(6+ … +10 =RW4 乙 1 甲(3+...+6 =RW4 乙 1 甲(7+ … +10 RW2 乙 1 甲(48+ …+54=RW4 RW2 乙 1 甲(55+ … +61 RW2 乙 1 甲(62+ … +69 RW2 乙 1 甲(70+ … +78 RW2 乙 l 甲(79+ … =乙(4+ …+18 甲 1= 甲(2+ … +88 =RW4 乙 1 甲(31+ …+34 乙 1 甲(35+ … +38 =RW4 乙 1 甲(39+ …+42 =RW4 乙 1 甲(43+ RW2 乙 1 甲(11+...+ 15 =RW4 乙 1 甲 01+ … +14 RW2 乙 1 甲 06+ … +21 RW2 乙 l 甲(22+ … +27 RW2 乙 1 甲(28+ …十 …+46 十… =RW4 乙 1 甲 05+ …+18 =RW4 乙 1 甲 09+ … +22 =RW4 乙 l 甲(23+ … =RW4 乙 1 甲(47+ …+50 =RW4 乙 1 甲(51 +54 +87 33 +26 RW2 乙 1 甲 88=RW4 乙 1 甲 55 RW2 乙 1 甲(34+ … +40 =RW4 乙 1 甲(27+ …+30

第三表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标准人数情况

一、校核关系 表内校核式: 乙 1= 乙(2+ …+21 甲 1= 甲(2+8+9 表间校核式: RW3 乙 1 甲 1=RW4 乙 1 甲 56 甲 2= 甲(3+ … +7

第二篇:201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注意事项

201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填表说明

一、PS1《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总数:上年末单位个数要与去年年末数一致,不能更改。

2、“单位类型”:编制文件中,已经明确了“公益一类”就统计到“公益一类”;已经明确了“公益二类”就统计到“公益二类”;其他的所有事业单位都填写到“其他”。海量轨道在线cn.goforrail.com

3、“制度推行情况”(这是多选项)(1)已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备案的单位:指岗位设置方案已经通过市人社局核准的单位(实行预提高预发放的事业单位也填写此栏);

(2)已完成岗位设置的单位:指岗位聘用结果已经通过市人社局备案的单位(实行预提高预发放的事业单位也填写此栏);

(3)实行聘用管理制度的单位:所有事业单位都填写;(4)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单位:所有事业单位都填写。

4、“行业”:没有详尽所有的行业,根据改革的需要,比较重点的统计了几个行业,没有对应的就填写到“其他”。

5、“退休人员”:单位目前的所有离退休人员总数(与PS3表甲19乙1栏一致,与工资报表一致)。

6、“单位总数”、“单位类型”、“制度推行情况”、“行业”、“层次”:需要填写的是单位个数;

7、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机关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8、与工资表对应的3个公式: PS1甲24乙5=RW14甲1乙1;

PS1甲26乙1=RW31甲7乙17+甲7乙32; PS1甲26乙5=RW31甲1乙32。

9、“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填写PS1表。

二、PS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这张表格中个别地方如果出现数字,需要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随报材料》报送名单,这些地方主要有:

1、“管理人员三级职员(厅级正职)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人员”:甲12乙7;

2、“管理人员三级职员(厅级正职)的年龄在40岁及以下人员”:甲13乙

7、甲14乙7;

3、“管理人员四级职员(厅级副职)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人员”:甲12乙8;

4、“管理人员四级职员(厅级副职)的年龄在35岁及以下人员”:甲13乙8;

5、“专业技术高级岗位一至四级人员的学历在高中及以下人员”:甲12乙

21、甲12乙

22、甲12乙

23、甲12乙24;

6、“专业技术高级岗位一至四级人员的年龄在35岁及以下人员”:甲13乙

21、甲13乙

22、甲13乙

23、甲13乙24;

7、“专业技术一级、二级岗位人员”:甲1乙

21、甲1乙22。

8、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三、PS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减少情况》

1、上年末总数:指上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不能改动。

2、公开招聘来源中的“应届毕业生”,与公开招聘的范围统一起来,包括择业期内的毕业生。

3、招聘方式中的考试、考察:采取笔试、面试方式招聘的,计入考试;考察是指仅使用考察未经过考试方式招聘的人员;考核一栏不应出现数字。

4、在同一个事业单位中岗位变动的人员,不做增减统计。

5、“年末实有退休人数”应该与PS1号表中的“退休人数”一致起来,就是指离退休人员数量(注意与工资报表一致)。

6、本增加中的:任命指未经公开招聘,直接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到本单位任领导职务的。交流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工作的人员,以及任职性的挂职工作人员。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的人员。

四、PS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情况》

1、根据岗位设置管理的工作进度,目前的单位可以分成下面几种:(1)尚未核准岗位设置方案的,这张表格不需要填写;

(2)只是核准了岗位设置方案,未组织岗位聘用的,只需要填写各类岗位的“数量”栏目。

(3)既核准了岗位设置方案,又组织了岗位聘用的:这张表格都需要填写(实行预提高预发放的事业单位,也要填写此表,“岗位数量”和“在岗人数”按目前单位人员实际情况填写)。

2、岗位“数量”,有两种特殊情况:

(1)七级以下的管理岗位、十一级以下的专业技术岗位:在核准岗位设置方案时候,很多单位都没有核准具体等级岗位设置数量,填写的时候,请单位根据在不突破岗位设置总量的情况下,根据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具体到各个等级岗位。(2)岗位设置总量没有明确的单位:请根据单位上报岗位设置方案时候的岗位设置总量确定。

3.在岗人数:按照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聘用在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

4、特岗一栏不应出现数字。

五、PS5《聘用合同签订情况》

1、签订聘用合同:本类型人员中已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实行预提高预发放的事业单位,此处填写到“新签订聘用合同”)。

2、“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都是对正式在册人员的统计,全部应签订聘用合同。如没有签订聘用合同(指机关工勤人员),就填写到“未签订聘用合同”中的“原固定用人方式”,不能在“签订劳动合同”、“其他”中出现数字。

3、“其他从业人员”:只会在“签订劳动合同”、“其他”中出现数字。

六、PS6《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

1、PS6甲

5、甲

6、甲

7、甲8列=PS3号表中甲

2、甲

3、甲

4、甲5列。

2、其他岗位不能出现数字。

3、报名人数请在合理范围内自行掌握。

七、PS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

1、关于“教育”里面,特别统计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高等教 育”,现在有些单位里面可能没有这么细化,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一起的单位,在统计时,应该根据从事的工作和岗位,细化出来,填写到表格中。

2、有些行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国际组织”之类的应该很少,或者没有,在这些地方出现数字的一定要仔细核对。

3、请务必仔细看一下各行业的指标解释。

八、PS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系统情况》

1、系统:指事业单位隶属部门所在的系统。

2、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有行政系统机构设置的,填入行政系统。

3、一些合并在一起的局,如文广新局和开发区的事业单位,填写的时候,可按事业单位的隶属系统尽量分清楚, 确实分不清楚的,在相应的几个系统中平均分开。

九、PS9《事业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1、这张表格只统计“正式在册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不算,并需要在随报材料中提供名单。

2、“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是指国家的,不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本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数”,一人有多个称号的,在此栏只填写一次(避免重复计算),但在表内所列人员对应的称号栏要分别填写一次。

十、PS1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情况》

1、只统计正式在册工作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不用体现。

2、“兼职人员”只统计为管理人员。

十一、几点注意事项

1、关于统计工作体制问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由人员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按最高职务统计

2、关于岗位兼职人员,在PS2、PS3、PS4、PS5、PS7、PS8号表,既统计为 管理人员,也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在PS10号表中仅统计为管理人员

正式在册人员总数=管理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工勤技能人员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在管理岗位工作的数量

3、关于统计工作体制问题:按照人事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由人员人事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4、关于两个单位兼职的问题: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按最高职务统计。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的单位按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5、“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是指事业单位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如省社会保险事业局。“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相关情况只需要填写在PS1表中,其他表格不再填写。

6、“有参公管理人员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中的部分人员是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如省委党校、行政学院。

(1)在PS1表中,横排第2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事业单位”,需要填写相关内容;(2)在后面的若干张表格中,“有参公管理人员的事业单位”就统计在“管理人员”中。

市直各单位请同时上报《2014年威海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情况登记表》和《2014年威海市机关工勤人员情况登记表》。登记表表样与统计软件包一起挂在市人社局网站,或者在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专题专栏-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表-事业单位人员统计栏目中下载。联系人:王一兴

电话:5190828 5

第三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XX 乡人民政府 2011 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工资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根据县人社局 《关于填报〈二○一一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的通知》(人社发[2011] 号)文件要求,对我乡 2011 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 2011 年底,我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总数 51 人,其中机关单位 29 人(含工人 5 人),事业单位 18 人(按要求,村建、林业共 4 人未纳入统计范围,2 名机关工勤统计在内);职工年平均工资 35243 元,其中机关单位 34944 元,事业单位 35543 元。机关单位年未人数 29 人,年平均工资 34944 元。其中公务员 24 人,年平均工资 34973 元;工人 5 人,年平均工资 34804 元。事业单位 11 个,年末职工人数 22 人,因为工资关系,实统计事业单位 9 个,年未职工 18 人(村建、林业上级主管部门统计)年平均工资 35543 元(以下统计均不含村建、林业共 2 个单位,4 名工作人员)。按类型分: 9 个单位均属于 1 类事业单位。年末职工人数 18 人,年平均工资 35543 元。

第四篇: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填报说明

填报说明、指标解释及逻辑关系式

一、填报说明及要求

1.统计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计划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法人单位的全部职工。

2.主要调查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龄等情况。

3.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中央、地方分别进行统计。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直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含京外单位),由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负责统计;地方所属的机关、事业单位,由地方负责统计。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直属单位除将报表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送给驻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计划单列市除将报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福利司。

4.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管理的需要,职工工资关系在哪个单位,就由哪个单位按现任职务、现聘岗位进行统计,担任两种以上行政职务的按最高职务统计。在事业单位中,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任职的人员分两种情况进行统计:(1)执行管理人员工资标准的人员,按管理人员统计;(2)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的人员,暂按专业技术人员统计。由于特殊原因,岗位(职务)变动而工资标准未变时,仍按原工资标准所对应的岗位(职务)进行统计。

二、主要指标解释

(一)人社统RW1-33号表

1.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合同制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

(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5)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6)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7)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6.基本工资: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7.绩效工资: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

(2)规范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后设立的津贴补贴。

(3)改革性补贴:是指根据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的需要,通过转化原有用于职工福利待遇的资金,向职工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包括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补贴、交通补贴等。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是指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之外发放的奖励性补贴和根据中央组织部、原人事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08〕2号)规定发放的奖金。

(5)年终一次性奖金:公务员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根据原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组发〔2006〕58号)规定向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员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尚未按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相当于职工上一十二月份基本工资额度的奖金。

9.1类事业单位: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10.2类事业单位: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11.3类事业单位: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1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指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13.国家行业分类标准 门类代码

A 大类代码 类别名称

农、林、牧、渔业

01

农业

02

林业

03

畜牧业

04

渔业

05

农、林、牧、渔服务业

B

C

品业

采矿业

06

07

08

09

制造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备制造业

D

E

F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房屋建筑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建筑安装业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批发业

零售业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铁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

水上运输业

航空运输业

管道运输业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仓储业

邮政业 H

住宿和餐饮业

住宿业

餐饮业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J

金融业

货币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服务

保险业

其他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租赁业 72

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专业技术服务业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水利管理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P

Q

R

S

T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81

其他服务业

教育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

卫生 84

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新闻和出版业

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87

文化艺术业 88

体育 89

娱乐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中国共产党机关 91

国家机构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93

社会保障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95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14.任职年限:是指从任命(聘用)到现职务(岗位)当年起计算的年限。

15.年离退休费: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全部基本离退休费和补贴以及退职人员的退职费。

16.基本离退休费: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基本离退休费和退职人员的退职费(离休人员、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按有关规定增发的一至三个月生活补贴)。其中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人退发[1992]10号文件规定计发的各项费用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1993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规定计发的离退休费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

17.补贴: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各种生活性补贴。

三、逻辑关系式

表J10RW01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8行(第13列除外)2.第3行>=第4行 3.第1行>=第2行 4.第3列>=第4列 5.第13列==第6列/第5列

6.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第12列 7.[J10RW01,2,3]==[J10RW01,2,4] 8.[J10RW01,1,4]==[J10RW02,1,3]==[J10RW08,1,1]+ [J10RW14,1,1]==[J10RW15,1,1] 9.[J10RW01,1,2、3、4、5、6、7、8、9、10、11、12、13]==[J10RW02,1,1、2、3、4、5、6、7、8、9、10、11、12] 10.[J10RW01,2,2、3、4、5、6、7、8、9、10、11、12、13]==[J10RW02,2,1、2、3、4、5、6、7、8、9、10、11、12] 11.[J10RW01,3,2、3、4、5、6、7、8、9、10、11、12、13]==[J10RW03,1,1、2、3、4、5、6、7、8、9、10、11、12] 12.[J10RW01,5,2、3、4、5、6、7、8、9、10、11、12、13]==[J10RW04,1,1、2、3、4、5、6、7、8、9、10、11、12] 13.[J10RW01,6,2、3、4、5、6、7、8、9、10、11、12、13]==[J10RW05,1,1、2、3、4、5、6、7、8、9、10、11、12] 14.[J10RW01,7,2、3、4、5、6、7、8、9、10、11、12、13]==[J10RW06,1,1、2、3、4、5、6、7、8、9、10、11、12] 15.[J10RW01,8,2、3、4、5、6、7、8、9、10、11、12、13]==[J10RW07,1,1、2、3、4、5、6、7、8、9、10、11、12] 说明:

公务员职工人数应等于正式职工人数

一表、二表、八表、十五表的公务员及其他行政人员数应该相等 一表第一行应与二表第一行对应数相一致 一表公务员栏应与二表公务员栏对应数相一致 一表中央栏应与三表中央表总计数相对应 一表省栏应与四表省表总计数相对应 一表地市栏应与五表地市表总计数相对应 一表县区栏应与五表县区表总计数相对应 一表乡镇栏应与五表乡镇表总计数相对应

J10RW02 1.为J10RW03、J10RW04、J10RW05、J10RW06、J10RW07自动相加生成(第12列除外),第12列==第5列/第4列

2.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2,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2,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5.[J10RW02,3,3]==[J10RW08,2+3+4+5,1]==[J10RW15,3+4+5+6,1] 6.[J10RW02,4,3]==[J10RW08,6+7+8+9+10,1]==[J10RW15,7+8+9+10,1] 7.[J10RW02,5,3]==[J10RW08,11+12+13+14+15,1]==[J10RW15,11+12+13+14,1] 8.[J10RW02,6,3]==[J10RW08,16+17+18+19+20+21,1]==[J10RW15,15+16+17+18,1] 9.[J10RW02,7,3]==[J10RW08,22+23+24+25+26+27,1]==[J10RW15,19+20+21+22,1] 10.[J10RW02,8,3]==[J10RW08,28+29+30+31+32+33,1]==[J10RW15,23+24+25+26,1] 11.[J10RW02,9,3]==[J10RW08,34+35+36+37+38+39+40,1]==[J10RW15,27+28+29+30,1] 12.[J10RW02,10,3]==[J10RW08,41+42+43+44+45+46+47,1]==[J10RW15,31+32+33+34,1] 13.[J10RW02,11,3]==[J10RW08,48+49+50+51+52+53+54,1]==[J10RW15,35+36+37+38,1] 14.[J10RW02,12,3]==[J10RW08,55+56+57+58+59+60+61,1]==[J10RW15,39+40+41+42,1] 15.[J10RW02,13,3]==[J10RW08,62+63+64+65+66+67+68+69,1]==[J10RW15,43+44+45+46,1] 16.[J10RW02,14,3]==[J10RW08,70+71+72+73+74+75+76+77+78,1]==[J10RW15,47+48+49+50,1] 17.[J10RW02,15,3]==[J10RW08,79+80+81+82+83+84+85+86+87,1]==[J10RW15,51+52+53+54,1] 18.[J10RW02,16,3]==[J10RW08,88+89+90+91+92+93+94,1] ==[J10RW15,55+56+57+58,1] 19.[J10RW02,17,3]==[J10RW08,95+96+97+98+99+100+101,1]== [J10RW15,59+60+61+62,1] 20.[J10RW02,18,3]==[J10RW08,102+103+104+105+106+107+108,1] ==[J10RW15,63+64+65+66,1] 21.[J10RW02,19,3]==[J10RW08,109+110+111+112+113+114+115,1] ==[J10RW15,67+68+69+70,1] 22.[J10RW02,20,3]==[J10RW08,116+117+118+119+120+121+122,1] ==[J10RW15,71+72+73+74,1] 23.[J10RW02,21,3]==[J10RW08,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 ==[J10RW15,75+76+77+78,1] 24.[J10RW02,22,3]==[J10RW08,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 ==[J10RW15,79+80+81+82,1] 25.[J10RW02,23,3]==[J10RW08,141,1]==[J10RW15,83,1] 26.[J10RW02,24,3]==[J10RW14,1,1]==[J10RW15,84,1] 说明:公务员及行政人员的正式职工与职工数相等

二表与八表对应级别的应相等

J10RW03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3,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3,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J10RW04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4,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4,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J10RW05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5,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5,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J10RW06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6,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6,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J10RW07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7,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7,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表J10RW08 1.为J10RW09、J10RW10、J10RW11、J10RW12、J10RW13合计,自动生成

2.第1列==第2列+第3列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09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09,1,1]==[J10RW03,1,3]-[J10RW03,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0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10,1,1]==[J10RW04,1,3]-[J10RW04,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1

逻辑关系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11,1,1]==[J10RW05,1,3]-[J10RW05,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2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12,1,1]==[J10RW06,1,3]-[J10RW06,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3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13,1,1]==[J10RW07,1,3]-[J10RW07,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4

1.第1行==第2行+第8行+第9行

2.第2行==第3行+第4行+第5行+第6行+第7行 说明:工人(正式)=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学徒

技术工人(正式)=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表J10RW15

1.第1行==第2行+第84行

2.第1列==第2列+第3列+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表J10RW16

1.第1行==第2行+第3行+第4行+……+第19行(第11列除外)

2.第11列==第4列/第3列

3.第4列==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说明:各行相应的列相等

表J10RW17

1.第1行==第2行+第4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8行+第9行+第10行(第13列除外)2.第2行>=第3行 3.第10行>=第11行

4.第2列>=第3列,若第2列>第3列,第13列不为0 5.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第12列

6.第13列==第5列/第4列

7.[J10RW17,1,1]==[J10RW18,1,1] ==[J10RW19,1,1] 8.[J10RW17,1,2]==[J10RW18,1,2] 9.[J10RW17,8,2]==[J10RW18,1,3] 10.[J10RW17,9,2]==[J10RW18,1,4] 11.[J10RW17,10,2]==[J10RW18,1,5] 12.[J10RW17,1,4、5、6、7、8、9、10、11、12、13]==[J10RW18,1,6、7、8、9、10、11、12、13、14、15] 十七表和十八表相对应项相等 十七正式职工十九表职工人数相等

表J10RW18

1.第3行>=第4行 2.第7行>=第8行+第9行 3.第10行>=第11行

4.第12行>=第13行+第14行 5.第14行>=第15行

6.第16行>=第17行+第20行 7.第17行>=第18行+第19行

8.第21行>=第22行+第23行+第24行+第25行

9.第1行==第2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10行+第12行+第16行+第21行+第26行+第27行(第15列除外)10.第15列==第7列/第6列 11.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

12.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表J10RW19 1.为J10RW20、J10RW23相加生成(第11列除外);J10RW20为J10RW21、J10RW22相加生成(第11列除外)。2.第11列==第4列/第3列

3.[J10RW19,2、3、4、5、6、7、8、9、10、11、12、13,2]==[J10RW24,1、2、3、4、5、6、7、8、9、10、11、12,1] 4.[J10RW19,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J10RW25,1、2、3、4、5、6、7、8、9、10、11、12、13、14、15,1] 5.[J10RW19,2,2]==[J10RW26,1,1] 6.[J10RW19,3,2]==[J10RW26,2+3+4+5,1] 7.[J10RW19,4,2]==[J10RW26,6+7+8+9,1] 8.[J10RW19,5,2]==[J10RW26,10+11+12+13,1] 9.[J10RW19,6,2]==[J10RW26,14+15+16+17,1] 10.[J10RW19,7,2]==[J10RW26,18+19+20+21,1] 11.[J10RW19,8,2]==[J10RW26,22+23+24+25,1] 12.[J10RW19,9,2]==[J10RW26,26+27+28+29,1] 13.[J10RW19,10,2]==[J10RW26,30+31+32+33,1] 14.[J10RW19,11,2]==[J10RW26,34+35+36+37,1] 15.[J10RW19,12,2]==[J10RW26,38,1] 16.[J10RW19,13,2]==[J10RW26,39,1] 17.[J10RW19,14,2]==[J10RW26,41,1]+[J10RW26,91,1] 18.[J10RW19,15,2]==[J10RW26,42+43+44+45,1] 19.[J10RW19,16,2]==[J10RW26,46+47+48+49,1] 20.[J10RW19,17,2]==[J10RW26,50+51+52+53,1] 21.[J10RW19,18,2]==[J10RW26,54+55+56+57,1] 22.[J10RW19,19,2]==[J10RW26,58+59+60+61,1] 23.[J10RW19,20,2]==[J10RW26,62+63+64+65,1] 24.[J10RW19,21,2]==[J10RW26,66+67+68+69,1] 25.[J10RW19,22,2]==[J10RW26,70+71+72+73,1] 26.[J10RW19,23,2]==[J10RW26,74+75+76+77,1] 27.[J10RW19,24,2]==[J10RW26,78+79+80+81,1] 28.[J10RW19,25,2]==[J10RW26,82+83+84+85,1] 29.[J10RW19,26,2]==[J10RW26,86+87+88+89,1] 30.[J10RW19,27,2]==[J10RW26,90,1] 31.[J10RW19,28,2]==[J10RW26,91,1] 32.[J10RW19,29,2]==[J10RW26,93,1]==[J10RW27,1,1] 33.[J10RW19,30,2]==[J10RW26,95+96+97+98,1]==[J10RW27,2,1 ] 34.[J10RW19,31,2]==[J10RW26,99+100+101+102,1]==[J10RW27,3,1] 35.[J10RW19,32,2]==[J10RW26,103+104+105+106,1]==[J10RW27,4,1] 36.[J10RW19,33,2]==[J10RW26,107+108+109+110,1]==[J10RW27,5,1] 37.[J10RW19,34,2]==[J10RW26,111+112+113+114,1]==[J10RW27,6,1] 38.[J10RW19,35,2]==[J10RW26,115,1]==[J10RW27,7,1] 39.[J10RW19,36,2]==[J10RW26,120,1]==[J10RW27,8,1] 说明:

十九表与二十四表对应项相等 十九表与二十四表对应项相等

十九表、二十四表和二十七表对应项相等

表J10RW26 1.[J10RW26,1,1]==[J10RW26,2+3+……+39,1] 2.[J10RW26,40,1]==[J10RW26,41,1]+[J10RW26,91,1]+[J10RW26,92,1] 3.[J10RW26,41,1]==[J10RW26,42+43+……+90,1] 4.[J10RW26,93,1]==[J10RW26,94,1]+[J10RW26,115,1]+[J10RW26,120,1] 5.[J10RW26,94,1]==[J10RW26,95+96+……+114,1] 6.[J10RW26,115,1]==[J10RW26,116+117+118+119,1] 7.第1列==第2列+第3列+……+第10列

表J10RW27 1.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2列 2.第1行==第2行+第3行+……+第8行

表J10RW28 1.为J10RW29、J10RW30、J10RW31相加生成(第6列、第15列除外)

2.第6列==第3列/第2列 3.第15列==第12列/第11列 4.第3列==第4列+第5列

5.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6.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7.[J10RW28,1,1]==[J10RW28,2,1]+[J10RW28,17,1]+[J10RW28,32,1]+[J10RW28,39,1] 8.[J10RW28,2,1]==[J10RW28,3+4+……+16,1] 9.[J10RW28,17,1]==[J10RW28,18+19+……+31,1] 10.[J10RW28,32,1]==[J10RW28,33+34+……+38,1] 11.[J10RW28,39,1]==[J10RW28,40+41+……+48,1]

表J10RW29 1.第6列==第3列/第2列

2.第15列==第12列/第11列 3.第3列==第4列+第5列

4.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5.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6.[J10RW29,1,1]==[J10RW29,2,1]+[J10RW29,17,1]+[J10RW29,32,1]+[J10RW29,39,1] 7.[J10RW29,2,1]==[J10RW29,3+4+……+16,1] 8.[J10RW29,17,1]==[J10RW29,18+19+……+31,1] 9.[J10RW29,32,1]==[J10RW29,33+34+……+38,1] 10.[J10RW29,39,1]==[J10RW29,40+41+……+48,1]

表J10RW30

1.第6列==第3列/第2列

2.第15列==第12列/第11列 3.第3列==第4列+第5列

4.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5.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6.[J10RW30,1,1]==[J10RW30,2,1]+[J10RW30,17,1]+[J10RW30,32,1]+[J10RW30,39,1] 7.[J10RW30,2,1]==[J10RW30,3+4+……+16,1] 8.[J10RW30,17,1]==[J10RW30,18+19+……+31,1] 9.[J10RW30,32,1]==[J10RW30,33+34+……+38,1] 10.[J10RW30,39,1]==[J10RW30,40+41+……+48,1]

表J10RW31 1.第6列==第3列/第2列 2.第15列==第12列/第11列 3.第3列==第4列+第5列

4.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5.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6.[J10RW31,1,1]==[J10RW31,2,1]+[J10RW31,17,1]+[J10RW31,32,1]+[J10RW31,33,1] 7.[J10RW31,2,1]==[J10RW31,3+4+……+16,1] 8.[J10RW31,17,1]==[J10RW31,18+19+……+31,1] 9.[J10RW33,2,1]==[J10RW26,92,1] 10.[J10RW30,32,1]==[J10RW30,33+34+……+38,1] 11.[J10RW30,39,1]==[J10RW30,40+41+……+48,1]

表J10RW32 1.[J10RW32,2,1]==[J10RW28,2,1] 2.[J10RW32,2,2]==[J10RW28,2,2] 3.[J10RW32,2,3]==[J10RW28,2,3] 4.[J10RW32,13,1]==[J10RW28,2,7] 5.[J10RW32,13,2]==[J10RW28,2,11] 6.[J10RW32,13,3]==[J10RW28,2,12]

表J10RW33 1.[J10RW33,2,1]==[J10RW28,17,1]+[J10RW28,32,1]+[J10RW28,39,1] 2.[J10RW33,2,2]==[J10RW28,17,2]+[J10RW28,32,2]+[J10RW28,39,2] 3.[J10RW33,2,3]==[J10RW28,17,3]+[J10RW28,32,3]+[J10RW28,39,3] 4.[J10RW33,16,1]==[J10RW28,17,7]+[J10RW28,32,7]+[J10RW28,39,7] 5.[J10RW33,16,2]==[J10RW28,17,11]+[J10RW28,32,11]+[J10RW28,39,11] 6.[J10RW33,16,3]==[J10RW28,17,12]+[J10RW28,32,12]+[J10RW28,39,12]

表J10RW26附表

1.[J10RW26附表,1,1]==[J10RW26附表,2+3+4+……+21,1] 2.[J10RW26附表,1,1]==[J10RW26,92,1]

第五篇:关于机关工作人员晋升级别工资和事业单位

关于机关工作人员晋升级别工资和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正常增加薪级工资的附例说明

一、公务员晋升级别增加工资和晋升级别工资档次(一)公务员“滚动升级”增加工资

1、公务员按套改办法重新确定级别后,凡2006考核称职及以上,2007年1月1日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的,可从2007年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例1(工作年限符合滚动升级):某人,主任科员,任职4年,计算到2006年6月30日套改年限22年(1985参加工作),低一职务为副主任科员,任职年限为8年,2006年7月1日执行级别工资为21级4 档627元。2006年考核称职,计算2007年1月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该人没发生过职务变动,可以按2006年6月30日的职务及原低一级职务查套改表,确定是否符合滚动升级。2007年1月1日,该人主任科员5年,副主任科员9年套改年限为23年。根据公务员套改表,按主任科员5年,套改年限23年达到20级,高于套改时确定的21级,所以该人2007年符合滚动升级条件,级别工资就近就高晋升为20级3档641元,级别晋升考核年限自2007年重新计算。例2(现任职务任职年限符合滚动升级):某人,主任科员,任职5年,计算到2006年6月30日套改年限16年(1991年参加工作),低一职务为副主任科员,任职年限为8年,2006年7月1日行级别工资为22级3档535元。2006年考核称职,计算2007年1月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该人没发生过职务变动,可以按2006年6月30日的职务及原低一级职务查套改表,确定是否符合滚动升级。2007年1月1日,该人主任科员6年,副主任科员9年套改年限为17年。根据公务员套改表,按主任科员6年,现任职务任职年限达到21级,高于套改时确定的22级,所以该人2007年符合滚动升级条件,级别工资就近就高晋升为21级2档545元,级别晋升考核年限自2007年重新计算。例3(工作年限和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同时符合滚动升级):某人,主任科员,任职5年,计算到2006年6月30日套改年限17年(1990年参加工作),低一职务为副主任科员,任职年限为8年,2006年7月1日执行级别工资为22级3档535元。2006年考核称职,计算2007年1月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该人没发生过职务变动,可以按2006年6月30日的职务及原低一级职务查套改表,确定是否符合滚动升级。2007年1月1日,该人主任科员6年,副主 任科员9年套改年限为18年。根据公务员套改表,按工作年限18年和主任科员任职年限6年,同时达到21级,高于套改时确定的22级,所以该人2007年符合滚动升级条件,级别工资就近就高晋升为21级2档545元。(同时符合滚动条件也只滚动一次,晋升一个级别)级别晋升考核年限自2007年重新计算。

2、凡2006和2007考核称职及以上的公务员,2008年1月1日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的,可从2008年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例1(2008年滚动升级):某人,主任科员,任职4年,计算到2006年6月30日套改年限21年(1986年参加工作),低一职务为副主任科员,任职年限为8年,2006年7月1日执行级别工资为21级4档627元。2006、2007年考核称职,计算2008年1月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该人没发生过职务变动,可以按2006年6月30日的职务及原低一级职务查套改表,确定是否符合滚动升级。2008年1月1日,该人主任科员6年,副主任科员10年套改年限为23年。根据公务员套改表,按主任科员6年,套改年限23年达到20级,高于套改时确定的21级,所以该人2008年符合滚动升级条件,级别工资就近就高晋升为20级3档641元。级别晋升考核年限自2008年重新计算。

例2(晋升职务后滚动升级):王某2006年6月30日任正科11年,计算到2006年6月30日套改年限31年,低一职务为副科,任职年限为15年,2007年4月晋升副处,2006、2007考核称职,计算2008年1月份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2006年套改时确定级别工资为19级7档896元,2007年依据2006年的现职务及低一职务均不符合滚动升级条件,2007年5月级别工资晋升为18级6档923元(不影响晋级及晋档考核起算时间),2008年以2006年6月30日的职务与原低一职务检测是否符合滚动升级条件,王某2008年时任正科13年,套改年限33年,按套改表达到了18级,高于套改时确定19时,符合滚动升级的条件。级别工资就近就高晋升为17级5档947元。级别晋升考核年限自2008年起重新计算。2008年符合晋升级别档次的条件,在晋升级别后晋升一个档次,级别工资确定为17级6档1004元,晋档考核起算时间变为2008年。

例3(晋升级别工资档次):李某2006年6月30日任正科3年,计算到2006年6月30日套改年限20年,低一职务为副科,任职年为7年,2006、2007考核称职,计算2008年1月份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2006年套改时确定级别工资为21级4档627元,由于2007、2008年依据2006年的现任职务及低一职务均不符合滚动升级条件,因此2007年12月份工资 没有变化仍为21级4档,2006、2007考核称职,2008年符合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条件,级别工资由21级4档627元晋升为21级5档668元,晋档考核起算时间变为2008年。

3、公务员晋升级别时,其中:

(1)职务未发生变动的,须按现任职务达到上一级别规定年限或按原任低一职务达到套改确定级别规定年限;

(2)晋升职务只晋升一个级别的,须按原任职务达到晋升后级别的规定年限。

4、按有关规定高定级别的人员,先按高定前的级别执行以上办法,在此基础上再予以高定,但不得突破本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海阳无高定人员)

5、因受处分处罚,工资套改时低定级别的公务员,按低定级别前的情况确定是否可以“滚动升级”,如符合条件,可在现级别基础上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相应的工资标准。

例:某人,主任科员,任职4年,工龄22年,套改时低定一个级别,套改确定级别21级4档627,2006年7月1日执行级别工资22级5档609元。计算2007年1月份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按2006年6月30日的职务及原低一职务查套改表,确定是否符合滚动升级。2007年1月1日,该人主任科员5年,套改年限23年达到了20级,高于套改时低定前确定的21级,所以该人2007年符合滚动升级条件,级别工资在低定后22级的基础上就近就高晋升为21级4档627元。级别晋升考核年限自2007年起重新计算,档次晋升起算时间不变,仍为2006年。

6、公务员晋升职务增加工资和按照“滚动升级”条件晋升级别增加工资在同一时间的,先按晋升职务增加工资的规定增加工资,再按“滚动升级”的规定晋升级别增加工资。

7、按上述办法晋升级别后(即滚动升级),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公务员考核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的,不能计算为正常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二)2008年1月机关工作人员晋升工资档次

1、公务员正常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凡2006和2007考核称职及以上的公务员,可从2008年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工资档次。公务员考核为基本称职的不能计算为正常 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公务员晋升级别和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在同一时间的,先晋升级别,再晋升级别工资档次。

公务员晋升级别(包括晋升职务晋升级别、“滚动升级”晋升级别)增加级别工资时,如增资额超过了下一级别的一个工资档差,晋升档次考核时间从级别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2、机关工人正常晋升岗位工资档次

凡2006和2007考核合格及以上的机关工人,可从2008年1月1日起晋升一个岗位工资档次。

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后,岗位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的技术等级(职务)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并从晋升后的下月起执行。岗位工资的增加额超过按原技术等级正常晋升岗位工资档次增加工资的数额,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晋升技术等级的当年起重新计算;如增资额不超过按原技术等级正常晋升岗位工资档次增加工资的数额,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当年起计算。

例1:某人,中级工,任职7年,计算到2006年6月30日套改年限22年,2006年7月1日套改确定职务工资155元,岗位工资为中级工7档747元,2006年9月30日晋升技术等级取得高级工职务,2006、2007考核合格,计算2007年1月份及2008年1月份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计算2007年1月份工资,该人2006年9月晋升职务,应从2006年10月执行晋升后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标准即195元,岗位工资中级工7档747元逐级就近就高套入高级工5档777元,岗位工资增资30元低于中级工7档747与中级工6档716的差31元,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上一次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当年起计算,即2007年1月份技术等级工资为高级工195元,岗位工资为5档777元。计算2008年1月份工资,2006、2007考核为合格,应由高级工5档777元晋升为6档811元。

机关工作人员晋升工资档次后,下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普通工人经技术等级考核合格转为技术工人后,根据本单位同等条件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重新确定工资。

机关工人考核为不合格的,不能计算为正常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薪级工资 凡2006和2007考核合格及以上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分别从2007年1月1日和2008年1月1日起,晋升一个薪级工资,岗位工资不变。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工作人员,不能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例1:某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任职7年,计算到2006年6月30日套改年限22年,2006年7月1日套改确定岗位工资680元,薪级工资22级471元,2006、2007、2008考核合格,在不考虑评聘及取得新职称的情况下计算2007年1月份、2008年1月及2009年1月份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2006年考核合格,2007年1月份为岗位工资不变680元,薪级工资由22级471元晋升为23级499元;2007年考核合格,2008年1月份为岗位工资不变680元,薪级工资由23级499元晋升为24级527元;2008年考核合格,2009年1月份为岗位工资不变680元,薪级工资由24级527元晋升为25级555元。

例2:某技术工人,技术工四级,2006年7月份套改为岗位工资技术工四级575元、薪级17级282元,2006年、2007年考核合格,2007年9月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取得技术工三级证,计算2007年1月、2008年1月的工资。

计算方法及结果:2006考核合格,2007年1月份为岗位工资技术工四级不变575元,薪级工资由17级282元晋升为18级300元;2007年9月份取得技术工三级,应自2007年10月份兑现工资岗位工资由技术四级575变为技术工三级615元,薪级18级高于技术工三级的起点薪级,薪级18级不变。2007年考核合格,2008年1月份的工资岗位工资为技术工三级615元,薪级工资由18级300晋升一个薪级为19级320元。

在上一因职务晋升和岗位变动,薪级工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本薪级工资不变。

工作人员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不能正常增加薪级工资。注:工资审批注意事项:

1、机关工人与事业单位工人取得高一级技术等级后晋升工资区别:2007年9月技术等级考核合格的机关工人,2007年10月需完成技术职务变动后晋升工资,再进行2008年晋档工资处理。2007年9月技术等级考核合格的事业单位工人,2007年1月份晋升一个薪级,2007年10月技术职务变动后晋升工资,再进行2008年1月份的晋升薪级工资处理。

2、工资改革后调动人员的晋级晋档工资业务审批:调动人员在调动前的晋级晋档业务由调出单位负责填写审批,调动后应晋级晋档的业务由调入单位负责填写审批。

3、军队转业干部晋级晋档工资业务审批:2006年的军队转业干部需要 晋级晋档,2007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工资不需晋级晋档(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审批表已按2008年1月晋级晋档的工资处理完毕)。

三、增资方案的报批

1、符合滚动升级条件的机关工作人员,单位需填报《机关工作人员xxxx滚动升级核定工资花名册》、《机关工作人员xxxx滚动升级工资核定表》。2、2008年1月1日符合晋升工资档次的机关工作人员,单位需填报《机关工作人员2008年正常晋升工资档次核定花名册》、《机关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核定表》。3、2007年、2008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薪级工资,需填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xxxx正常增加薪级后核定工资花名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xxxx正常增加薪级后工资核定表》。

注:增资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务于2008年11月15前报花名册到市人事局工资科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再打印个人存档表。核定工资花名册一式四份(并上报EXCLE电子表格盘)、个人存档表一式三份(16K纸张),所有材料均在海阳人事人才网工资改革专栏(http://www.xiexiebang.com/gzgg.asp)下载。

海阳市人事局 2008年11月

下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概要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概要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2017年工资统计报表讲解 讲解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 关勇 2017年1月 第一讲:目的、内容、范围 主要目的:了解、掌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及离休人......

    2012年度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二○一二年度北京市机关和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1.工资总额:指在2012年度之内支付的工资总额,包括个人所得税、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的各项社会保......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填报《二OO五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

    【发布单位】人事部 【发布文号】国人厅发[2005]127号 【发布日期】2005-10-25 【生效日期】2005-10-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人事部 人事部办......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假期工资处理有关政策规定

    附件1: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假期工资处理有关政策规定 一、病假 根据1981年4月6日《国务院关于发布的通知》(国发[1981]52号)规定,自1981年4月6日起: 1.工作人员病假在两个月以内......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规定 为了进一步规范工资管理,严肃工资发放纪律,现就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一、加强人员编制计划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1年度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1年度考核工作总结根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1年全县行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围人社[2012]1号)的精神,......

    关于做好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聘用及工资概要

    深人发〔2004〕26号 关于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 聘用及工资管理问题的通知 各区人事局,市属机关、事业单位: 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暂行办法》(人薪发......

    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计发离退休概要(合集五篇)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 皖政〔2007〕8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和计发离退休费等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