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部可激发时尚灵感的佳片(小编推荐)
【19部可激发时尚灵感的佳片】《后窗》《上帝创造女人》《油脂》《希瑟姐妹》《独领风骚》《处女自杀》《工厂女孩》《午夜巴塞罗那》《一个购物狂的自白》《蒂凡尼的早餐》《雌雄大盗》《安妮霍尔》《和莎莫的500天》《欲望都市》《几近成名》《天才瑞普利》
【去有许多关于鼓舞人心激发时尚灵感的电影,现在依旧是时代的经典】《育婴奇谭》《后窗》《上帝创造女人》《油脂》《希瑟姐妹/希德姐妹帮》《叻女掌门人/独领风骚》《处女之死/处女自杀》《工作室女孩/工厂女孩》《午夜巴塞罗那》《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据说,要高智商才能看懂的十四部电影】《盗梦空间》、《记忆裂痕》、《生死停留》、《死亡幻觉》、《禁闭岛》、《穆赫兰道》、《蝴蝶效应》、《恐怖游轮》、《伤城》、《盗走达芬奇》、《88分钟》、《万能钥匙》、《决胜21点》《沉默的羔羊》
【上幼儿园,把天真弄丢了,上小学,把童年弄丢了,穿越时空我们再次回到童年你想要做什么】《放牛班的春天》《神奇玩具店》《仙境之桥》《听见天堂》《保姆麦克菲》《小飞侠彼得潘》《小鞋子》《小孩不笨》《小情人》《魔力玩具盒》
【♪精选13首唯美钢琴曲,让轻柔的音符直透心灵!】《卡农》《华尔兹音乐》《两情相乐》《美丽的心情》《分手总要在雨天》《秋日私语》《星星的眼泪》《是谁打动我的心》《顺其自然》《说你说我》《夜半轻私语》《也是为了你》《梦幻曲》(【荡涤心灵的电影】《天使爱美丽》《两小无猜》《我自己的爱达荷》《小鞋子》《无人知晓》《摩托日记》《龙猫》《花与爱丽丝》《蝴蝶》《蓝色大门》《疯狂约会美丽都》《中央车站》《菊次郎的夏天》《WALL·E》,【曾经的经典,无法忘却的记忆
(一)】《纵横四海》《画中仙》《城市猎人》《灵狐》《喜剧之王》《倚天屠龙记》《开心鬼撞鬼》《倩女幽魂 II:人间道 》《倩女幽魂 III:道道道》《新仙鹤神针》《新龙门客栈》《东方三侠》《天下无双》《老鼠爱上猫》
【曾经的经典,翻拍数次仍违背超越的电影】《大话西游》《长短脚之恋》《蜀山传》《花样年华》《河东狮吼》《青蛇》《笑林小子》《古惑仔》《唐伯虎点秋香》《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东成西就》1992香港电影《绝代双骄》《东邪西毒》《倩女幽魂》《痴心情长剑》
第二篇:浅谈作文灵感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作文灵感的激发和培养
李益萍
灵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给它下一定义,就是指在创作过程中,突然间文思特别畅达,感情特别激越,形象渐趋明朗,语言运用格外得心应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敏锐的创作心境。灵感进发之时,作家的艺术创造力能够在瞬间达到一个高峰,平常状态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很长时间的思路阻塞在一时之间豁然贯通。对于创作活动而言,灵感是如此的难能可贵。在日常作文教学和写作中,它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灵感呢?
一、深入生活寻找源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的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泻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因此,教师必须多花点心思,让学生凿开这一眼清泉。这样,他们在写作时才会灵感进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字句如泉涌。活动激趣,激发灵感。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为满足他们的这种内在需求。每学期,教师都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举行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有益身心的课内外活动,引导学生到形形色色的生活中,去把握生活的亮点,诱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以活动的直接感受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学生从“横眉冷对方格纸”的“苦写”中解放出来,换之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写”。比如,活动课上,教学生做手工、搞小制作;课间,和学生打成一片做游戏;课余,引导学生集邮、剪报;双休目,一起外出郊游、野炊等等。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受着美,感受着爱,感受着生活。创作的灵感,一次次被激发,笔下的文字自然也就如泉水般汩汩流溢,绵绵不绝。以景激情,培养灵感。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作文的灵感,就要像把鸟儿放归森林、鱼儿放归海洋一样,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风霜雨雪,鸟兽虫鱼,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动人的画卷。但缺乏审美意识、不留心身边景物的人会觉得“眼前有景道不得”。作为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投进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同时提醒学生移情于物,用心于景,使学生在瑰丽的景和物中入境生情,情动辞发。比如,秋天到了,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千姿百态的树叶,适时地指导学生创作一幅幅个性鲜明的“树叶画”。学生身临其境,显得兴致盎然,热情高涨。通过开展“看贴画——说贴画——写贴画”系列活动,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随之触发的灵感都一览无余地倾吐在各自的作文当中。
二、博览群书广泛积累
写作离不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阅读的意义不仅仅
归结为掌握阅读能力,而应使之成为借助书本来观察、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一种手段。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培育学生的灵感,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仅要阅读教材,力求做到泛读中又有精读,从中领会文童的妙处,更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积累素材,为写作开辟希望的田野。勤作读书摘记。作家茅盾告诫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一是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看报时,把遇到的好题好词好句和读书心得及时摘记下来,既能增加记忆,积累知识,又便于日后查阅,一举多得。二是做好生活笔记。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许多新鲜事儿、生动的话语、奇妙的想象随时都可能闪现,如果能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做好记录,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三是背诵一些名家名篇和佳作美文。背多了,积累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语言,写起作文来就能挥洒自如、意到笔随了。搭建阅读平台。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要充分发动学生广泛订阅报刊,动员大家把自己的图书资料带到学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开辟“新书架”,成立“读书读报小组”,介绍好书、新书。在保证每周至少一节课外阅读时间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心得交流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多样的读书读报活动及主题征文比赛。让每个学生都在读写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给读书方法。好书使人终生受益。教师应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诸如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使之读有方向,读有成效。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双方可相互推荐美文佳作,拿到班级中进行交流,观摩,可以由教师边读边讲评,也可以复印后让学生分组赏析、讨论,各抒己见,最后集中点评。从中学习方法,借鉴技巧,实现资源共享,美文共赏。
三、培养一颗敏感的心灵
人生如泉,每一掬都是清爽的;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优美的;人生如诗,每一行都是热烈的;人生如酒,每一滴都是醉人的。关键是我们执教者要赋予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即我们常说的“慧眼”,启动他们入微的感觉,培养他们敏感的心灵,让他们捕捉到生活中美的瞬间,鲜活的切片。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呢? 悉心观察,敏锐捕捉。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要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加之以头脑思考生活,有效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从而将生活中的景、物、人、事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上升到情和理的高度。再以观察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渐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言语煽情,人情人境。要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艺术。一次情绪激昂的讲演,一段充满激情、富于启发的作文导语,一篇饱含真情的“下水文”,都可能撞击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他们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境的创设,氛围的酿造,必
将为学生贫乏的心灵注入感情的“酵母”,使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并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情境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进入作文所需要的“情境”,进而萌发写作意念,产生写作灵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在《青玉案》中的这番话,道出了灵感的两大特征:既有寻寻觅觅的艰辛,又有不期而至的惊喜,显得入木三分,又耐人寻味。“厚积薄发,博观约取”“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只要我们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博览群书,广泛积累,让学生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灵感就一定能够被激发,也一定能够被培育。
第三篇: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孩子们每天都要到学校学习,在这学习的乐园中,常看到老师辛勤地工作,同学友好地交往,还有愉快的课间游戏和丰富的课后活动,这里面都是写作文的好材料。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关心学校生活,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健康成长,有利于认识生活,也有利于积累更多的生动的作文素材。社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要接触许多人,经历许多事,看到许多现象,观赏许多景物,并通过所看、所闻受到启发、教育,有的使人感动,受到熏陶、感染,有的让人深思,琢磨思考„„如果把它们积累起来,把它们写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
其次是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读得多了,我们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积累,掌握语言的表达、文字运用、篇章结构等,以此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懂得文章的组织,积累、掌握写作的知识、方法、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写作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现在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了音乐美,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黄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同学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有的同学善于思考,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同学善于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黄河”这题,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试想,我们面对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为学生创设情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大海的山村孩子来说,那是无从写起的。
第四篇:如何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灵感
如何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灵感
(来源:幼儿园教案网)
一、心中有目标: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绘画的直接指导者,心中有目标是进行指导的重要前提。这个目标,大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这一领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绘画教育活动甚至每一个教育细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通过绘画活动我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提高孩子什么样的水平?我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手段来开展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应该怎样解决?能思考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心中有目标的体现。
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我对此深有体会:在一个题为《拾穗子》的绘画活动中,首先我依着绘画活动的一般模式备好了活动的全部的环节,然后便不假思索地开展活动,讲述经验-欣赏范画-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欣赏讲评,但当幼儿作画时问题出现了,大部分幼儿所画的拾穗子的人都是正面画,一点没有拾的感觉,都是站着的手中拿着穗子的人。由此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即目标不清晰,重难点不明确,没有研究这个活动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开展了。
其实只要稍微细致地作一下考虑,就会发现这个活动的重点是绘画侧面的人物形象,而难点则是体现出人物蹲的动作。如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在这一方面进行讲解和示范,相信绘画的效果会好很多。由此可见,心中有目标是一个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有了目标,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知道怎样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二、眼中有孩子:
所谓眼中有孩子,就是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知道我面对着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绘画基础怎样?他们的个别差异是什么?……总之,就是要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孩子。甚至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等,都对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就知道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才有效;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就知道对什么样的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因此,眼中有孩子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绘画技能的培养。例如:绘画活动《秋天的树林》,在备课时,我设想了两种绘画的方式:一种是勾画轮廓后用渐变的颜色来涂色,另一种是用刮蜡的方法来进行绘画。
在确定使用何种方式开展活动时,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们,估算了一下他们的绘画水平,如果选用前者,效果应该不错,因为他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具有较好的涂色能力;而如果选用后者,效果可能稍逊色些,但幼儿能接触另一种绘画的技能。综合多种因素后我选择了后者。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用亮丽的范画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同时用当场示范引导幼儿了解其中的技能技巧,从而为创作奠定了基础。也预示着良好的活动效果的产生。由此可见,只有把幼儿放在第一位,才能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
三、材料要丰富:
我们应认识到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与工具可以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丰富幼儿绘画技能的表现。这是幼儿学习技能的准备,若教师单一地指导幼儿学习认识一种材料,重复使用一种工具,则幼儿只会掌握一种绘画技能,也相应地会削弱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兴趣。而幼儿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得越多,那他对形状、色彩、空间的认识也会更丰富。因此教师在开展绘画活动时,首先要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任何材料在美学意义上均有价值,无论新与旧,大与小,粗糙与精细等等。教师必须让幼儿认识到无论何种材质,只要运用得合理得当,对画面来说和谐美观,它就是合理的材料。因此,在绘画活动中,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与工具,探索与讨论各种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不同的美感表现力,提高幼儿对多种
绘画材料的认识,对培养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材料的选择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
(1)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给幼儿。
(2)要发挥每一种材料的独特功效。
(3)教师要注意发展幼儿的个别技巧。
(4)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与需要,一次活动同时使用不同的材料,给幼儿自主选择表达绘画的材料与工具,使幼儿大胆探索使用多种绘画工具,探索不同的绘画技能。
四、指导有方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他们眼里,几乎一切活动都是游戏。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式指导幼儿绘画。皮亚杰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
特别是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例如:在《堆雪人》这个绘画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对这个绘画内容的兴趣,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堆雪人时人物的不同动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一个较大的玩具充当雪人,然后请若干幼儿模仿堆雪人的各种动作,让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同伴的姿态。这样一来,幼儿都对现场模仿堆雪人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同时也真正了解到了堆雪人时人物的动态,为正式绘画奠定了基础。
五、把技能学习与培养创造力整合起来。
新《纲要》下的美术教育观,提醒了我们要摆正技能培养与幼儿创造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观念思潮的澎湃涌动下,幼儿美术教育技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重视技能,忽略创造性培养,或不谈技能,只求创造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都会严重制约和阻碍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是要和创造力的培养整合起来的。我们要在引导幼儿学好技能的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用心地画,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另外,我们还应增加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的机会,要多带幼儿观察自然与社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与精彩。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灵感,鼓励幼儿运用学到的绘画技能,创造性地表达。本资料有 宝宝食谱网 精选整编.
第五篇:用鲜活材料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精选)
用鲜活材料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又是一周的连课,打算给学生练一下笔,写一篇关于“淡泊”的话题作文。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淡泊”的名言,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有古人淡泊名利的典型例子,如庄子宁愿曳尾于涂中而不受楚相之位,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居园田。想通过这个话题的演练使学生树立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精神品格。
原本猜想学生对这个话题应该有话说,这些“淡泊”的名言和例子也会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不料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生反应竟然颇为冷淡,对这些先哲的淡泊名利也好像没有内心的触动与共鸣。当堂完成的文章粗略一看,很不理想,大多没有真情实感,一味地脱离现实,缺乏生活气息和思想深度。
在第二个班上课之前中间有一节课休息,对于这次写作的失败我颇感懊恼与困惑,也逐步地反思问题的所在,最终认识到这个话题有可能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实际感受,他们没有内心的触动与感悟。那接下来另一个班级的连课怎么办?正在骑虎难下之时,无意间瞥见了办公桌上放着的2月14号的《光明日报》上的一则新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于13日在北京逝世。
对于王选,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他被称为“当代毕?”和“激光照排之父”,他发明的激光照排改写了我国印刷业的历史,被称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在80年代创立了北大方正集团,在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北京大学对他的突出贡献又奖励了500万,而他却把这1000万全部拿来用于科学研究,创立王选科研基金,以奖掖后学。
王选虽为两院院士,方正集团董事局主席,但平时生活非常俭朴,他的学生肖建国就说过:“王老师生活一直非常简朴。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奢侈品。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似乎只有一条领带,平时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会见外宾或有重要活动,他才拿出来打上。”如此一位潜心于科学研究的院士竟然逝世了,真是令人惋惜。突然一想,王选逝世这个新闻不就可以拿来作为“淡泊”话题的材料吗?这可是最新的话题材料啊!鲜活有意义,同时也可以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感悟王选院士的真伟人风采。于是赶紧上网查找了一下有关王选逝世的消息、生平贡献、网友评论等。然后我从容地走人教室。这个班学生甲,就从隔壁班那里得知今天连课是写“淡泊”话题作文,因此我一走人教室,学生便开始抱怨了:“老师,今天写作文啊!我写不出来啊。”
“今天老师不让你们写作文,这节课给大家介绍一位名人。”
一听不用写作文,个个来精神了:“谁啊?”
“他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两院院士,IT界的精英,方正集团董事局主席,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学生一听此人竟有如此多的头衔,纷纷翘首等待要说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问道:“有谁知道此人是谁?”全班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回答是“王选”。我趁机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回答在报纸上有刊登王选昨天逝世的消息,其他学生一听此人竟已逝世,纷纷叹息。于是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便纷纷脱口而出:“老师,他是患什么病而死的?”“老师,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头衔?”“老师,他有哪些贡献和发明啊?”
看来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就把王选的生平、贡献、网友评论,尤其是他淡泊名利的言行详细地介绍了一下,虽带有“满堂灌”色彩,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啧啧称奇。最后,我说对中华汉字有如此贡献的淡泊名利的王选老师,我们难道不应该表示一下自己的尊敬与悼念之情吗?今天我们就以王选老师为对象,以“淡泊”为话题,写出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吗?学生纷纷表示赞同,竟然没有一位学生发出“啊,又写作文”之类的抱怨。
反思:我们有时候指导学生写作时,总是习惯于拿一些比较陈旧的事例来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效果往往不佳。在第二个班引导学生写作时我就及时地改变话题材料,学生对这些新鲜的材料非常感兴趣,王选院士的精神品格也的的确确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而只有真正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写作灵感,写出有思想的个性文章。最优秀的一篇作文《淡泊守严谨》还发表在了校报上。所以由此我认识到鲜活材料在引导学生写作时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话题、热门人物,对拓展他们的视野,积累作文材料,丰富思想情感是非常有用的。
(作者单位:温州市任岩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