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的酒店是员工的心灵港湾(演讲稿件)
好的酒店,心灵港湾
张旭
我是酒店工程部弱电班组的;我演讲的题目的:好的酒店,心灵港湾!人们提起喜欢的酒店,无外呼说的就是:客房的舒适精美、餐厅的高贵典雅、健身房的设备完善、会议间的高档奢华,我感觉这都是从宾客的角度来说酒店,我今天是从另一个视角来分享我的感受,从一个员工的角度来谈谈好的酒店。
我是今年6月从山西南下来到扬州,在工程部弱电班组工作,做了类似酒店服务的职业,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也流缆起酒店相关的书籍网站,逐步了解到世界很多的星级酒店,好的酒店的共同点就是:硬件够硬,软件舒心!所谓硬件就是各项建筑环境、设备设施,所谓软件就是服务水准、人文氛围。要说我最喜欢的酒店,大概要算希尔顿酒店,英文名字叫Hilton,它创立于1919 年,创办人是康拉德-希尔顿,被誉为“旅店之王,酒店大亨”。在不到90年的时间里,希尔顿从一家饭店扩展到100多家,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饭店之一,也成为张旭心宜的好酒店。
希尔顿酒店的豪华奢侈咱们不必去长篇大论了,我要说它最吸引我的是它的人文气息,对宾客的“如家感觉”,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在希尔顿酒店,最基层的员工与总经理是平等的,总经理遇到员工会主动给员工谦让,员工可以直呼总经理的名字,总经理更象家人长辈,工作的氛围非常舒心,好像心灵的港湾;员工的微笑不是那种职业化的笑脸,而是发自内心的欢欣。微笑成了希尔顿酒店的标志一般;希尔顿询问各级人员,从总经理到服务员,最多的一句话必定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
说到希尔顿酒店的微笑,它也曾有过这么段小故事,在希尔顿初创酒店稍有成就的时候,他骄傲的问妈妈:我都挣5100万了,我真棒吧?可是她妈妈只是淡淡地说:照我看你跟从前没有什么的不同,你必须寻觅到比5100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还有什么比5100万更值钱的呢?这困扰希尔顿的问题在后来的摸索中被发现:那就是微笑。管理的实践让他确信,微笑会使希尔顿饭店获得世界性的大发展。
微笑有培训后八颗牙的职业微笑,有发自内心幸福的微笑,更关键的是心灵迸发出的笑。希尔顿酒店的氛围不正如我们酒店么?“妈妈心、哥哥样、姊妹情”,我来酒店时间虽不是很长,但我的爸爸妈妈最最牵挂了,每次跟爸爸妈妈通电话,我都会开心的告诉家人:我一切都好,这儿也是我的家。这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港湾!
在这不足一年的时荫里,我们的工作是忙碌的,心情是舒畅的,笑脸是真诚的。下班后,苏班请我们品尝扬州的饭菜,跟我们交心;经理关心我们生活,给我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今年冬训我的节目可算是最多了,演讲、快板和唱歌比赛;天冷了,张总给我们送来了被子,让我们的夜晚更加温暖;咱们中心的闻总、王总、乐总,餐厅客房的张姐王姐潘姐,还有很多的兄弟们姐妹们的关心,汇集成这冬天的暖阳!
我心中理想的酒店是希尔顿?不!她只排行第二,因为心中第一的位置就是咱们酒店的大家庭!好的酒店,员工心灵的港湾!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PPT制作提醒:
1、抓住本文的核心:心灵港湾,希尔顿酒店介绍也以员工的微笑为主题;
2、找后勤中心办公室刘老师寻找一些领导送被子,包饺子的等等照片,还有这次外出冬训考察时候多拍点照片,这些都放在PPT后面,从希尔顿酒店逐步过度到学院后勤,衔接一定要连贯、合理!
3、多拍点中心员工微笑的照片,可以找刘老师拷贝一下其它部门的微笑
作为素材!
抓紧演练,祝你成功!!
建议你采用MOVIE MAKER来制作课件!
第二篇:家是心灵的港湾
家是心灵的港湾
家是心灵的港湾,停泊着说不完的心里话;家是汪洋大海的水珠,折射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家,只有在离开的时候才会想起,离别时才会牵挂。我们生活的家是一张浓密的网,流失的是岁月,收获的是亲情。
家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一抹最美丽的云彩。回眸我们的人生,永远是沐浴在父母的爱河里。自从我们呱呱坠地,父母就用他们的汗水与心血编织了一张浓郁的爱网,网住了外面的一切风风雨雨。他们向我们展开了博大的胸怀,拥抱着我们,呵护着我们,为我们无私奉献着。从我们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直到工作,他们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们的子女,他们不求回报,只求自己的子女生活的比他们更好,然而,是不是每个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真挚的爱,能否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呢?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是必备的道德品质。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为人子女,理当常怀感恩之心,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么他就不会真心去爱别人,对于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有些人总是说以后再说,而不屑于一些日常琐事,缺乏感恩的具体行动。有些人不善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情感,觉得对父母说一些亲热的话显得特别扭和虚假,其实感恩父母并不需要让孩子做太多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像歌里唱的“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柔柔肩”,给辛苦一天的父母端杯水,父母生病时的一声问候等等,都是感恩的体现,而远在异乡的游子多给家里打打电话,再加上学习和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就是对父母的最好安慰和回报。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会去关心他人,对他人施之仁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戴。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时候才想父母对我们的爱。
每当提起“爱”字,我总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了母亲脸上的皱纹,想起了父亲头上的白发,他们让我看到了父母经历的岁月沧桑,更看到了他们为我们子女操劳的痕迹,生活虽然艰苦,然而在我的心里却感受着父母的温暖,感受着他们的关爱。
当我长大成人远离父母来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时,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但每次接到他们的电话,听到电话那边“天凉了,也不知道你加衣服了没有,吃饭还习惯吗?钱还够花吗?快过节了,等回家给你做你最爱吃的……还有……”之类的滔滔不绝的叮嘱,总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那个人,每当自己受到委屈时,感到压力时,总想着买张车票赶紧回到父母的身边,就像在天边飞翔的鸟儿,即使飞的再高再远,与永远挣脱不了父母心头的那根牵挂的线,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牵挂,好像自己就会变成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处栖身。与爱相伴,会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当怀着一颗感恩的新,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与爱同行,会发现世界是这样的美好,脸上不时挂满了灿烂的微笑,心中充满动了甜蜜,憧憬着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我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爱与我们相伴吧!有了爱,冬天就不再寒冷,让爱与我们同行吧!有了爱,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第三篇:家是心灵的港湾
家是心灵的港湾
家是避风港,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受到任何委屈,碰到任何困难,我们都可以随时靠岸,躲避一切困扰,让自己放松放松。
家是心灵的港湾。因为有了家的存在,才有了生命的意义。走进家门犹如走进了阳光,眼睛里灿烂的是明媚,幸福的光芒,心中充溢着是欢跃,温暖的激动,不再担心凄风冷雨的日子,不再刻意的伪装漂泊无助,因为这里才是自己的心灵港湾。
家,是一个多么简单而又熟悉的名字,有时又是那么陌生。离开家乡在外有五六年了,才开始远离家乡的滋味到现在还历历在目,那熟悉的面孔、那熟悉的气息、熟悉的一草一木都不再呈现。空闲的时候独自在另一家里,一边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一边凝望远处、那神情满是相思,满是离愁……
在我们这个适婚的年龄,我们对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自从住进了金港名都,我的心就找到了归宿,我就有了憧憬着我们的未来的希望,就有了机会用爱心和真诚来经营着一个幸福家庭。
我们要用包涵建筑家的根基,我们还应该用真心厚爱家的所有,不论是苦还是甜,珍惜我们无尽的情思,寄托我们人生的全部,守侯拥有灵魂的归宿。
家是我们心灵永远的归属,无论有家还是没家的人,都渴望着家这个心灵的归属地,因为家给了我们依靠,给了我们安全感。一旦失去了这些,这个地方就不再是心灵的栖息地了!所以无论哪里,只要能给你这些依靠这些安全感的,哪怕只是一个角落,都会成为你的心灵归属地。
渐渐感悟,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在其外,而在于生活的本身:一种思考的状态,类似于吾的境界,所有的可能与所有的不可能都在生活中奇妙的整合……
临窗的我,看着窗外,天空寂静,微风悠然,很平静的一种感觉,心里很舒服,家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静而淡定,温暖……
走进家的港湾;心力的疲惫,烟消云散。
走进家的港湾;外面的烦恼,画上了圆点。
家,是疲惫之后不需用心防范而可以随心所欲休息的草坪。
家,是准备重新整装待发的港湾。
家,是温柔港湾,你我都需要在这里停泊。
一个人,有爱、有朋友、还要有家。什么是家,家是你漂泊时唯一的归宿,家是纸船行驶完唯一的港湾。回家,去看看爸爸妈妈。在外的游子,也不时想回家。家,是最具备爱的地方;家人,是最信任你的人。在小的时候,随时能见到妈妈爸爸是幸福,长大了,却没时间抽空去看望这个“家”。家可以唤醒罪恶的心,家是充满神圣的字眼。看看家吧!纸船飘了,是风送她远航;溪水晕皱,也是风助她一力。每个人,寂寞时会想家、失败时会想家、成功时也会想家。当没有人理解、愿意和你聊天时,只有家人才是你最后的听众。作为孩子,能与妈妈犟嘴,是幸运的了。什么也离不开家!在我长大时,不知道会有多少挫折与磨难等着我。在那时,真想不到没有爸爸妈妈多么寂寞!纸船是妈妈为我折的,溪水是爸爸和我一起淌的。什么也没有家好,什么也没有家暖和!
家是港湾,给心灵栖息;家是灯塔,给灵魂指路; 家是阳光,给身心温暖;家是绿洲,给生命希望。
家是永远的港湾
小时候、我总是很傻的认为、哪里有爸妈、哪里才有家。
昨晚跟小B聊了许久、提到了小时候,想起了很多事情、但是已经过去了。小时候爸妈不在身边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开心。
那时格外渴望温暖、渴望亲情。寄人篱下的日子也让我格外的敏感、自卑。那时总是不喜欢群居、更愿意一个人在外面呆着。
那时的日子虽然孤单、但是我只有一个愿望,早点回到爸妈的身边、回到属于我的家。那年、姐姐要去很远的地方读书,不能再照顾我们,在电话,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姐姐教会了我—写信,寄信。
日子过得很简单、读书,便成了我唯一要做的事情。
虽然现在回想,再也不愿去过那样的日子,以为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也庆幸、现在、此时此刻再也不用去过那样的日子,体会那样的心情。但是感谢那些日子。感谢生活让我曾经经历了那么些日子。
让现在的我格外的懂得了珍惜温暖、珍惜亲情,懂得了知足、满足。
那些我现在回想觉得可怕的日子,不也曾是小时候的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么。所以、那些日子也让我懂得了、人生,不能给自己有——走不过去的路。回到爸妈身边的时候、正是属于青春叛逆期。那时侯、我们也是和同龄人一样、也是个孩子、会任性会不听话会有梦想。那时候、在爸妈身边的时候,总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可以自由翱翔。那时候、总以为外面的天空很蓝、离开了家,可以想要飞多高就多高。却忘了、我只是一只想要飞却不愿离开家的孩子、不愿去学着长大。2009年。我终究得学着去长大。
每当在外面天黑的时候、每当路边橘色灯光亮起的时候,我总是格外的想爸妈、想属于我的家。
雨落花谢,孤单总在漫延,一点一点的延伸,思念就像一个沙漏在慢慢的增加。那时候、不懂得爸妈的辛苦,总是以为我需要爸妈、我只是一个孩子。爸妈会照顾我。却忘了、爸妈也会渐渐变老、他们也需要被照顾,当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们也要像照顾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
当生活、或者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生活的时候,我们才能慢慢的去领悟到更多的东西。是姐姐、让我明白了家的另外一个含义: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只要心中有家,哪里都是家。所以、当很多朋友问我、你现在一个人在那、你想家吗、你还会一想家就哭吗。
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想家,但是我不会因为想家而哭,因为我很幸福。在天空的另一边、有属于我的家,留着我的位置。
想家的时候、可以打个电话回家。想家的时候,回家可以多帮爸妈做点家务。
想家的时候、更应该想,努力工作、让自己生活开心,让他们放心,让自己能给他们,更多的幸福。
委屈的时候、只要记得,家中的门、爸妈的关心,永远为我们敞开着。
生活总是这样,很多东西往往需要用心去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意义。挫折、让我们一步步成长。
对家人的喜欢、是亲情,是需要用心去珍惜的。对恋人的喜欢、是爱情,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对朋友的喜欢、是友情,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对生活的喜欢、才是组成我们精彩的人生。
不管生活是怎样的、它总是在教我们慢慢长大、慢慢懂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去体验生活所带来的美好。
所以、不管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期待着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加油!为所有远离家的孩子们,加油!!
第四篇:营造员工心灵的港湾
营造员工心灵的“港湾”
10月25日,以关注员工精神状态、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减轻员工心理压力、促进员工心理和谐为宗旨的员工“心文化、心动力、心发展”工程(简称“三心”工程)在辽宁大连供电公司正式启动,这是该公司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国网公司四季度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三个建设”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提高员工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开发员工个人潜能,帮助员工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推进公司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动力源泉。
“三心”工程概括为“心文化、心动力、心发展”,它强化的是以人为本,思想引领,其基础是“心文化”,即以关爱提升员工心理资本为目标,旨在形成以员工幸福阳光、企业和谐稳定为目标的“新文化”;核心是“心动力”,即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自我激励,由心而发,由内而外,激发员工自我提升的“新动力”;目标是“心发展”,即发掘员工自身潜力,建立具有高心理资本的员工队伍,以个人成长促进管理绩效提升,从而达到员工和企业的“新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和“三集五大”的推进,企业对产权、管理、业务、劳动关系以及利益格局全方位调整,使一些员工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上面临着冲击和挑战愈来愈强。在国家日益关注民生问题,部分省市率先建立“幸福指标体系”的大趋势下,如何使员工在变革中保持活力,缓解压力,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关系平衡成了当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为此,大连供电公司党委经过深入调研论证研究并借助国际上最先进的EAP员工帮助计划理论,在员工中实施“三心”工程,以此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和管理效能,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心”工程倡导的是通过营造组织“关心”、管理者“用心”、员工“知心”的组织氛围和建立内在机制,有效提升员工心理资本和幸福感,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实现员工心态健康阳光、干群关系融洽,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同时以“三心”工程为依托,解决制约“两个转变”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真正把企业文化内化到每个员工心中,形成员工意识、行为生长的制度土壤,以实现“管理治企”向“文化治企”的转变。
“三心”工程采取通过个体和团体深度访谈、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分析等方式,开展员工“幸福指数”测评,科学评估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谐状况,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形成具有较强指导性的研究评估报告,为有针对地实施“心理疏导”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针对员工存在的各类心理困扰,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和专业人士采取“一对一”方式为员工解疑释惑、增强挫折应对能力、舒缓身心、平衡心态、增进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法律、健康和家庭财务管理等咨询辅导。公司还专门在内部网站建立“三心”工程专栏,介绍“三心”工程的主要内容、工程进度、服务方式以及保密原则,传播心理资本提升知识,搭建集合网络学习和心理健康宣传的自助平台,帮助员工了解工程,自觉接纳心理服务。员工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微博与心理专家“面对面”交流。
目前,该公司已开通员工心理咨询辅导热线,为员工提供长期心理咨询。公司还组建了内部心理辅导团队和心理观察团队,以开展“幸福在我心”、“心理健康节大篷车”等系列活动,从心理层面解决员工心理困扰,提升心理资本,让员工在享受激情工作、快乐生活中获得“心”的动力。大连供电公司把“三心”工程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实现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的新方法、提升企业素质的新手段,进一步关注员工心理变化规律,顺应员工心
理情感需求,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生根。
第五篇:什么是好员工?
、你有“同理心”吗?
什么叫“同理心”?说复杂点儿,同理心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说简单点儿,同理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说白了,同理心就是“情商”。
具体点说:同理心就是,领导交办一项工作,你要读懂他的目的、看清他的用意。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给团队成员安排工作时,一再询问“我说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再三确认后,提交上来的东西仍然答非所问。所以我在接受任务时,总会向领导确认: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了解这个以后,就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有效的帮他解决问题。
同理心就是,在激励员工时,点准他们的“兴奋点”,不揭“伤疤”。每个人都有认真工作的理由,家庭富裕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家境贫寒的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吊儿郎当的爱面子怕丢工作。了解不同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若是不问青红皂白,拿着鞭子大喊加油,只能是徒劳无功。
同理心就是,在与他人合作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潜移默化的说服对方,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想用强势压服别人,通常不好使。
二、听话,出活
7年前,我和北京交通台的潘久阳聊天,他说“什么叫好员工啊,好员工特简单,就四个字:听话、出活”。这话我一直记着,这是至理名言。
什么叫“听话”?有句老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谁是“东”啊?你的直属领导就是“东”,大部分时候,听他的话准没错儿。
有朋友说:我有能力,我比领导水平高,我就不听领导的!咱先不说到底谁水平高——既然他能当你领导,肯定有比你强的地方——咱就说水平和能力这事儿,什么叫“有能力”啊?领导用你,你就有能力。不用你,甭管您有再大的能力,都是白费。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领导都比你水平高,起码在一点上是这样:他比你信息更全面、判断的更准确。因为领导更容易接触到更高层,更了解更高层的意图,他知道的你不知道,你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这么做对”,但领导在更高的层面,并不一定这么看。
还有朋友说我领导就是瞎指挥,明摆着不对,我干嘛要听他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咱们最后一条会谈到,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环境无法进步,就可以考虑离职了。
什么叫“出活”?就是领导给你的工作,你得按时完成并且汇报总结。如果这个工作要持续较长时间,那么你需要阶段性的给领导反馈。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领导安排的工作,他不问你也不说,黑不提白不提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过去了?哪儿那么容易啊!领导都记着呢,你等他问你的时候——“诶小陈,上次安排你做的那事儿怎么样了?”——他就已经在心里给你写上了标签:“不靠谱”。
一个“不靠谱”需要用十个“靠谱”来扭转,两个“不靠谱”就很难转变印象,三个“不靠谱”你就没有机会了。
“出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超预期”。这个咱们在下一点聊。
三、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
在公司里上班,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多少,拼的都是努力和用心的程度。你下功夫了,就比别人做得好。哦,本来就不比别人聪明,别人下班你也下班、别人玩儿你也玩儿、别人搞对象你也泡马子,你凭什么比别人干得好?
“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的道理并不难懂。就是真到受苦的时候就含糊了,有的人会说,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生活啊?这种想法很普遍,这本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没什么可说的,一个人想怎么生活都对。但是有一些朋友是在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中纠结的,和这些朋友,是可以聊的。
马云曾经说过:我们追求的应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时一日的小平衡(大意如此)。新东方也有一句话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不怕苦吃苦半辈子。两句话大意相同,值得深思。
一件工作,你用心想了做了,领导一看就知道,你想糊弄,也是一看就知道,这个没侥幸。领导在判断这个问题的时候,标准很简单:我想到的,你都没想到,肯定没用心;我想到的,你想到了一部分,用心不够;我没想到的,你想到了,这是用心了——这就是“超预期”。如果你每次都能给你的老板一个超预期的结果,那你无疑就是一个好员工。
四、能忍多大事儿,就能成多大事儿
讲一个笑话:在电梯里,领导放了个屁,回头问秘书,谁放的?秘书忙答道:“不是我!”领导不说话,这事儿过去了。不久,秘书被调离,领导在谈起调离原因时说道:“屁大的委屈都受不了,还能做的了啥?”
在工作上想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除了要有过硬的工作能力外,更重要的,要有足够的涵养(抗压力或者回血能力)。能受多大委屈,才能成多大事儿,这是一定的。为了考察你的“抗压力”,领导有时会故意试你,你可一定要经得住考验。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一天加班,晚上2点钟到家,收到老板的一封邮件,批评我工作不到位。我收到邮件后就很崩溃,还很委屈。于是当即奋笔疾书,回邮件!解释我是如何工作的,我做的如何有道理,我做的如何有效果……写了2000多字。
写完了,我好像冷静了一些,我就琢磨一个事儿:如果我是老板,我对一个员工工作不满意,于是我给他写了封邮件批评他,我想看到的是他洋洋洒洒的解释和辩解吗?显然不是啊。然后我就突然明白了,于是我把那2000多字都删了,简单回复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会反思工作的问题,然后尽快整改。
两个月后我晋升了。在我的晋升仪式上,我对我老板说起这件事,他对我说,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就是想看看你在面对委屈和压力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多说一句,人们会感叹“钱难赚,屎难”,人人都想“站着把钱赚了”,我更相信他跪着的时候你没看见。我们总是强调“尊严”,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尊严,你只能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取得尽可能多成就。”
对于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姑且如此,况且我这样资质平庸的碌碌之辈呢?
五、总躲着领导,你就危险了
不少人躲着领导,尽量少跟领导说话、绕着领导走。因为跟领导近了事儿就多,不跟领导多接触,事儿少,多清闲。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如果你想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我建议还是应该主动的多和领导沟通。领导在平时开会时说的多是大面儿上的话,真话、有用的话、有价值的话不一定说。这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没机会说。
有心的员工会随时抽时间和领导沟通、增加私人交流的机会:一起吃饭、一起抽烟、一起上下班、甚至一起打球K歌……通过这样的机会,你可以了解领导对于你的看法、对于工作的观点,这些都有益于你调整自己的工作的方式。
有朋友担心这样做会引起领导反感,其实完全不会,领导们多是孤独的,如果他发现有一个员工虚心向他请教、积极分享工作的思考,他是非常高兴的。
有朋友说,我不想那么累,我就想混混日子。即便是这样,你最好也主动和领导沟通、主动汇报。你追着他,你是主动的一方,其实你不累;等到他追你的时候,你就被动了,最终就累死了。
老罗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你进入单位,见到老板就低头过去、不理他,他当然也不理你。等到年终考核、或者裁员的时候,老板隐约记得有你这么个人,但不知道你的名字、更不知道你做了什么。老板会想: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不开除你开除谁?
老板也是人,大家用人类的方式沟通,一切会变得简单很多。
六、帮助别人千万别吝啬
马云曾经说,成功就是成就自己帮助别人。这话没错。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你发现你的工作不用任何人协助就能自己独立完成,那你多半是个打杂的。相反,你的工作需要越多人协作,就越复杂、越高级。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我处在一个协作关系网中,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就无法工作下去。
当你正在忙于某项工作时,有同事来向你“求助”,很多时候我们会很直接、甚至粗暴的拒绝,殊不知这样做正在给你今后的工作种下麻烦的种子。风水轮流转,在一家公司里,大家的工作互相交叉的几率很大,说不定你会用上谁,这些人脉关系需要平时去维护。今天你帮助了人家,说不定明天对方就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这非常可能。
有一天我正在疲于应付一个项目总结,这时有个其他部门的同事来找我聊合作的事儿,我并不认识他,我耐心的和他介绍了情况,并且真的形成了几次愉快的合作,半年后,我的晋升答辩会上,我发现他是我的答辩委员……
七、目标再目标,量化再量化
没有目标的,都不叫工作;没有量化的,都不叫目标。
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先问目标是什么;在布置一项工作时,先交代目标是什么。这个不说清楚,都是扯淡。
不想成为蒙着眼睛拉磨的驴?那么除了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外,还得知道你的部门、你的公司的目标,最关键的,你需要知道,你的工作在总体目标中处在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你发现,你工作的目标和总体目标关系很小、甚至没有关系,那么你就很容易被拿掉。
辞退员工,或给员工绩效打分“不合格”是很令人头疼的,但其实这事儿并不难。关键就在于事先和每个员工一起制定量化的工作目标,并且随时提醒员工,他的工作是否达到了要求。没有达到量化指标,辞退或“不合格”是令所当然事儿,在数据面前,再矫情的人也无话可说。相反,如果谈感觉、聊希望,这事儿就没法办了。
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的义务
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说“我做不了”、“我做不到”。
公司请我们来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没有价值。工作推进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进行,这是很正常的事儿,我们需要做的是主动寻找答案和办法,哪怕你的办法不妥,那么就去问,但无论如何不能对你的领导说,我不会。
前天,我在公司里听见隔壁团队的领导安排同事定一个会议室,有公司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会议室是很难订到的,弄不好还需要“托关系,走后门”。这个小同学可能是没有订到,于是和他的领导说“我没订到”,他的领导直接就急了,说:“那怎么办?需要我来订吗?”
这位领导发火是有道理的,这位小同学在发现自己订不到会议室后,应该做的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就是向老同事咨询。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员工最关键的能力,没有之一。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特别正常,在这时,我们有一项义务,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九、尽量不说“不是我,我没有”
绝大多数人在面对批评的时候,本能反应都是推卸责任,此时的口头禅就是“不是我”、“没有我”。我总觉得,很多时候,越成熟的人,就越少用本能反应面对问题,因为他们有更强的自控力。
尽量不说“不是我”、“没有我”这样的话,因为这些话毫无作用,领导听惯了这样的推卸之词,丝毫不会为之所动。此时如果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反而体现了一种担当。即便真是被冤枉了,当场辩解往往也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以先保持沉默,私下找机会和领导进行沟通。这个详见第三条。
十、“言多必失”死得惨
在公司里,少说闲话,不说是非话,不做是非人。
你就相信一点:你说的每句话,你的老板都会知道。好话可能不一定,坏话则是一定的。
还是做个正直的人吧,这样最简单,也受益最大。正直人的原则是:批评当面说,赞美背后讲。
十一、知道什么时候离开
好多同事和朋友和我聊过离职的话题,我对朋友们的建议是,如果你因为觉得工作不爽,那就别离职,因为甭管到哪里,都会不爽:老板不喜欢、同事不可爱、工作太劳累、关系太复杂……我以我在多家大公司工作的经历担保:几乎所有我工作过的公司,令人不爽的事儿都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时候离开呢?我想,有两种情况:
1、在这家公司,你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无法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了;
2、在这家公司,你已学到足够的知识,可以在新领域或新平台上一展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