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监管经验材料
特别监管队
3·26爆炸事件的发生,把监管风险与监管责任现实地摆在了基层一线工商人员的面前,也让分局党委看到了日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此,分局决定成立机关特别监管队,由分局领导带队、机关各科室的骨干力量组成,深入工商所一线,与工商所的同志们一起开展主体排查工作,直接手把手地指导工商所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期间是,我有幸作为分局机关第三批特别监管队队员参加了排查工作。角色的转变更让我体会到了一线监管工作的繁杂和辛苦、责任与风险,更加深了对分局成立特别监管队目的、作用和效果的切身体会。个人从参加特别监管队和从事工商所工作一段时间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特别监管队有效解决了三个问题,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有效解决了底数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实现了监管方式方法的转变
3·26事件发生后,基层工商所监管人员面临的主要责任风险就是巡查是否到位、是否有书面记录,这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工商所的同志也承受了巨大的内外压力,一个多年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痕迹化管理,又重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应当说,我们的工商所工作面临着人员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管理区域大、监管手段弱的实
1际情况,如何才能实现全面、系统、有效的监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此时,分局党委适时地做出了成立分局特别监管队的决定,特别监管队的成立始于楼山所,源于3·26事件,效果惠及全局。特别监管队的成员们从楼山所开始,与所里的同志一起,历时一个月,克服人员少、区域大、厂区出租情况复杂的困难,逐门逐户对所有管辖区域内的市场主体进行了排查登记,认真详细地记录了每一户的检查情况,并由业户签字确认,真正把痕迹化管理的要求落实到位,并按照有照、无照、其他车间、仓库的分类逐一建立了台帐,为每个监管队按路段建立了总台帐和分类台帐,为监管队下一步落实监管情况摸清了底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后来对永安路、振华路、滨河路的继续排查,特别监管队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工作进度越来越快、效果越来越好。特别监管队走过的这四个工商所,所有的主体检查记录全部留存,各类台帐全部建立起来,分类清楚、记录详尽、层次分明、数据准确。台帐建立后由特别监管队与工商所监管队实行了书面交接,为工商所监管队今后的监管工作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和基础。
二、有效解决了监管层次低、执法不到位的问题,实现了监管手段的转变
多年来,工商所的日常监管还停留在看到、走到、记到的水平和层次,除了查办无照经营案件,涉及其他领域的案
件极少,在与业户的交流中,能为业户提供政策咨询和工商法律法规宣传的人员少之又少。特别监管队除了帮助工商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之外,还给工商所带来了专业对口业务知识。各业务科室的骨干力量分批参加了特别监管队的工作,并在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给工商所带来了实践性的指导,改变了工商所以前只巡查却发现不了问题、只记录却记录不下重点、只上门却提供不了服务的传统工作方法。注册局的同志充分发挥登记注册业务熟练的优势,现场为企业提供登记的咨询服务;商广科的同志根据企业发展规模,为企业提出发展商标品牌战略的合理化建议;合同科现场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公平局的执法骨干,充分发挥发现案源和查办案件的优势,在排查中发现并查处了一系列违法违规案件,其中不乏大要案和特殊领域案件,以实际行动给工商所的同志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培训课。工商所的同志也在共同排查过程中看到了与分局机关业务骨干力量的差距,在日常监管层次和水平上的差距,在发现案源和查办大要案件上的差距,促使自身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提高能力、转变方式、提升水平。
三、有效解决了思想不统一、力量不凝聚的问题,实现了人员思想作风的转变
过去,机关与工商所思想认识与意见不统一、机关指导工商所工作仅停留在表面上、深入不够等问题始终存在。特
别监管队成立以来,所有的成员与工商所的同志们一起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关系特别融洽、力量特别凝聚。机关的同志看到了工商所工作的繁杂与辛苦,许多老同志尽管身体不好,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上,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记录巡查情况;工商所的同志看到了机关的同志在连日排查、日行百里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请假,发烧了、皮肤过敏了、脚磨起泡了,咬牙坚持着,轻伤不下火线。同志们之间不分机关与工商所、不分你我,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特别监管队成了一个机关与工商所开展业务交流、互相沟通、指导工作的有效平台。机关的同志纷纷主动请战,要求到特别监管队里进行锻炼,工商所主动要求特别监管队到所里帮助工作。目前,全局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力量特别凝聚,风气正、人心齐、干劲足、成效好,充分体现了分局“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局兴我荣、局损我辱”的团队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总之,分局特别监管队的成立和工作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分局的和谐,巩固了各项工作的基础、提高了基层的监管和执法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分局今年工作的新做法、新亮点、新成绩。
第二篇:市工商局打造和谐工商提高监管水平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市工商局打造和谐工商提高监管水平经验材料
近年来,**市工商局甘州分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甘州实际和工商职能,锐意创新,与时俱进,更新监管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执法观,多策并举打造和谐工商,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和监管水平,促进甘州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全面进
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以来,分局连续三年被市、区两级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瞄准和谐目标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近年来甘州分局始终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工商工作的全过程,把促进当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服务发展大局营造和谐。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不变,自觉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定位,主动了解大局、积极维护大局、支持服务大局。2004年至2005年,分局出色圆满地完成了“兰洽会”参展和项目洽谈工作任务。内引外联,共引进投资项目4个,引进资金8000余万元。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拓宽职能,牵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此举不仅受到政府的通报嘉奖,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部门威信再次提升。安抚下岗职工促进和谐。近三年来,分局深入地贯彻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开辟十个“绿色通道”,积极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机会。2004年至今,为2013名下岗职工免费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共减免“两费”374.9万元,认真解答不予享受优惠政策的369人次。推进新农村建设增进和谐。综合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大力支持服务全区新农村建设。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及时出台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服务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开展了以商标促农、合同帮农、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协会兴农、法律助农、服务近农为内容的八大工程。在分局的积极推动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放心农资进村入户”活动,大量优质放心农资送到了农民家门口,对全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充分发挥合同监管职能,常年抽调2名执法人员参与农业、物价、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大队,专职从事种子市场的规范与整顿。各农村工商所加强制种合同的登记备案和合同法的宣传工作,清理有损农户利益的“霸王”合同条款60余条,促进了当地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扩大农产品外销优势,发挥经纪人桥梁纽带作用,提高经纪人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全区经纪人协会已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把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结合全区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正确处理经营与消费、监管与服务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监管环境
经营者与消费者和谐共处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工商行政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作为执法者就是要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好法律规则,保护好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综合运用管理服务职能,营造经营环境和谐,在执法实践中体现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甘州分局积极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与工作模式,用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作。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引导广大工商执法干部,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即从“权力工商”向“责任工商”转变;从“单纯监管型”向“和谐监管型”转变。在广大干部中开展了“假如我是经营者”、“如果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为主题的换位思考大讨论活动。在监管工作中,自觉把观念上的更新、思想上的升华贯彻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坚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促进公平竞争,努力促进形成和谐经营环境。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法制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树立“维护公平竞争就是促进和谐”的监管理念,近年来甘州分局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巡查,依法严厉打击市场领域无照经营、不正当竞争、欺行霸市、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有力的维护了公平竞争,达到了打击非法、保护合法、促进和谐的效果。同时,把行业协会的建设作为促进经营者行业自律、增进经营者之间和谐的重要手段,2004年至今,成功组建了六个行业分会。实践证明,行业协会的成立,有力地发挥了资金互助、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以强代弱的作用,促进了经营者之间的和谐共处。二是强化消保职能,健全维权网络体系,努力促进形成和谐消费环境。市场消费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分局把建立健全消保维权网络体系作为一项实践执法为民的“民心工程”来抓,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整合内部消保维权资源,大力推动消费维权职能由单一的部门职能向政府职能、社会职能转变,积极构建了“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企业支持、群众参与”的消保维权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一会一网两中心(站)”工作体系,在全区城乡建立起了65个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维权中心,245个红盾护农站,61个消费者维权联络站,从事消保维权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达到了412人。邮政、电信等一些诚信经营企业,积极参与消保维权工作。邮政“三农服务站”与“红盾维权站”实现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双赢共促维权的格局,电信部门无偿为分局各农村维权站赠送维权专用电话费2万多元。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支持,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到乡(镇)、村组织服务群众的日常工作部署当中,同级财政每年把消协维权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给予每年2万元的资金支持,有力地壮大了社会维权的力量。依托省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实现省、市、区、工商所四级联网,2006通过“一会两站”调解和转报12315指挥中心处理的消费者争议案件和投诉691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042元。一年来,通过“一会两站”调解和转报工商部门或消协处理的沙井镇闭路电视接收器案、山丹陈户乡刘伏村水泵断裂损失案、党寨乡假洋芋种子案、多元素玉米重茬肥案系列案、明永乡燎烟村玉米制种纠纷等一系列社会影响广泛的涉农大要案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19万元。十几起重大涉农消费纠纷的成功调处,既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定和谐,又切实为政府分忧解难,增强了工商部门的执法权威,提升了工商部门在社会各部门及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广大的农村维权联络员在积极维护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还充当了法制宣传员、纠纷调解员的三重职责,大量地矛盾纠纷化解到了基层,弥补了工商部门执法人力不足的矛盾,拓展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内涵,维护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安定和谐。三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环境,营造和谐监管与服务环境。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如一地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秉公执法、热情服务、高效便民,才能赢得经营者的支持和依赖,才能与经营者形成和谐的关系,才能创造最有利于我们的执法环境。甘州分局把管理有机地融入到服务之中,树立尊商、爱商、扶商、亲商的观念,深入开展了“红盾阳光政务”工程,下大力气落实首问首办、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和服务承诺制度,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广泛接受监管服务对象的监督。全局10个工商所全面推行了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模式,在登记服务窗口实行“一口讲清,一次办成”制度,“一句问候暖心,一杯热茶解渴,一把椅子让座”,主动拉近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为您服务,让您满意,请您监督,使您放心”,把经营者放到与执法者同等的位置上加以尊重,把服务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赢得了广大经营者的普遍赞誉。各工商所主动放下架子,开动脑子,与辖区地方税务部门协调沟通,实行了联合办公机制。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实行了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制度,工商干部为经营者发放“红盾联系卡”,为下岗再就业职工发放“红盾爱心”,主动解决经营者的困难,树立起了高效便民的执法形象。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同时,加强个体私营协会的工作指导,强调各级协会对会员的维权和服务职能,在全区街道、社区、乡镇司所设立了生产经营者维权中心,统一接受区生产经营维权中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各级维权中心紧紧抓住“服务会员”这个灵魂,组织会员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与工商干部开展文体联谊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在行政执法中,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监督与服务的合理尺度,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以法治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把履行职责的过程,变成对经营者监督和服务的过程,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又使经营者在接受监管和服务中受到法制教育。
三、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构筑和谐基石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社会和谐的标志,提升信用就是巩固发展与和谐的基石。信用缺失,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发展环境,而且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甘州分局把诚信建设作为促进和谐的基础工作来抓,从市场主体和执法主体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诚信建设,构筑和协基石。2005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开展“诚信甘州”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把诚信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联合个协、消协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工商系统和经营者中开展诚信单位、诚信企业、诚信个体工商户、诚信家庭创建活动的通知》,大力倡导广大工商干部和经营者增强诚信意识、发扬诚信传统、弘扬诚信美德、共创“诚信甘州”。对内要求工商执法干部诚信执法、诚信办事、诚信服务,忠诚履行职能,始终把取信于民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原则。以“诚”字当头履约践诺,热情服务;以“信”字为本,严明纪律,务实作风,树立良好的公众威信;以“公”字树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对外深入开展诚信系统创建活动,号召全区经营者遵章守法,诚信经营、“走光彩路,做光彩人”,争当诚信企业、诚信经营户。在当地宣传部、团委、商务、消协、个协等单位、部门的支持参与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百城万店无假货”、“消费者满意示范街”等表彰命名活动。对首期评选出的28家诚信企业进行了公开表彰,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对表彰命名活动进行了现场跟踪报道。由于工作突出,2006年初,分局被树立为市级诚信单位。与此同时,本着惩戒失信,扶持守信的原则,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改革,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信用分类指标和日常监管中掌握的信息,将全区12000多个体工商户分为A、B、C、D四类进行监管。利用12315网络平台的综合执法功能,对一些农资、食品、药品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了网上公示。目前,全局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市场主体信用网络平台。
四、扎实推进工商文化建设,培植和谐土壤
以文化人、传承教化是文化的基本功能,文化是文明的承载。工商文化是在长期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具有部门自身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理念、目标追求等,对于和谐监管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按照省、市工商局的要求,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建设法制工商、信用工商、和谐工商、信息工商为载体,不断提升工商行政管理的内涵,积极培植建设和谐工商的“土壤”。
强化基层建设,搭建物质文化建设的载体。从夯实基层执法基础入手,采取“自己筹一点,银行贷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的办法,陆续新建了两个标准示范化工商所。进一步统一思想,精兵强将派基层、经费设施投基层、干部创业在基层,近年三年来,全局配备了执法专用车17辆,投资建设了10个注册登记大厅,兴建改建了13个党团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职工之家。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设立了信息中心,各所基本实现了消费者投诉、开票收费、登记发照专机专用,基层执法条件得到了有力加强,为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平台。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树立“经营品牌”的理念,从外部形象建设入手,通过着统一标志服、佩戴统一标志,使用外观式样统一的12315执法专用车、工作用品、办公设备,促进执法人员形成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着眼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机制体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对工商部门开展和谐建设具有保障作用。我们坚持把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机制体制的创新上,把那些背离人本理念,过时的、阻碍发展的制度的制度作为糟粕剔除,而把那些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推动工作、广大干部支持拥护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吸收为制度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在队伍的管理教育上,全面实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制度,36名优秀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激活了用人机制;干部职工分级动态管理机制和行政效能监察机制的实行彻底打破了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有效克服了高文凭低水平、高能力低素质的用人弊端,增强了干部紧迫感和压力感。在规范执法行为方面,消费者申诉举报调处中引进了群众评价机制;行政执法案件的查处中,实行了“当事人评议卡”制度和“重要文书领用登记、备案、核销”制度,加强了案前、案中、案后的动态监管,有效防止了执法不公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行政效能。在市场监管工作中,遍布城乡的“一会两站”为市场监管安上了“千里眼”,行业协会自律作用的充分发挥减少了工作中的阻力,“片段长责任制”和“两书三图”监管模式的改革,使食品、药品、农资等重要商品的消费安全又多了一道“防火墙”,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增强了执法合力。
突出以人为本,推动精神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分局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围绕中心大局“找题目”,立足自身职能“做文章”,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文明单位、诚信单位和“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不断充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努力塑造市场监管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去年底,全局整体跨入各级文明单位行列,2005年底,分局机关被树立为省级文明单位,同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树立为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单位。通过多举措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在全系统营造了文明、团结、和谐、健康、奋进、向上的人文环境,增强了队伍的亲和力、战斗力和团队创造力,为工商事业和谐发展培植了营养丰富的文化“土壤”。
《市工商局打造和谐工商提高监管水平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工商局打造和谐工商提高监管水平经验材料。
第三篇:正确认识工商监管问责制
正确认识工商监管问责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群众法治意识得到提高,舆论监督的力度得到加强,各种问责机制逐渐完善,自上而下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迅速得到强化,工商监管工作的问责风险日益凸现。如何正确认识和防范问责风险,对于确保工商队伍的稳定和安全,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工商系统在监管执法中的问责风险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工商监管问责制的重要性
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权力要受监督、制约,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就会产生腐败。权力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拥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
工商部门作为监管市场经济的行政执法部门,实现工商部门转型升级,必须有良好的行政作风作保证。而良好的行政作风,则来源于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责任机制是行政法治的生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中必须自觉接受监督、明晰责任。一是有利于完善监管职能;二是有利于摆脱监管困境;三是有利于提高监管效能;四是有利于改善工商形象。
二、工商监管面临问责风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政府和部门责任追究的力度,加快了政府由“权力制”向“问责制”转化的进程。在2009年1月13日省工商局召开的全系统视频会议上,卢炳辉局长在会上提出:今后凡出现纪律作风问题、被上级暗访曝光的单位,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一律予以停职。工商系统市场监管形势的不断变化,给工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问责风险。
(一)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监管难度日益加大。一是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投资的举措,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直接加大了市场监管的工作量。二是随着监管职能的延伸和工作领域的拓展,造成了工商职能泛化,需要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各类创建活动工作中投入大量精力,使工商监管任务更加繁重,工商执法风险不可避免。三是基层工商所应对专项行动、突击任务多,职能不清、责任边界模糊,无法实行严格的定岗定责。岗位不明确,容易产生工作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问题。同时,由于职责不清,易产生“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使得工作不到位,最终影响基层工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监管执法水平有限。一是个别人员纪律作风不强,容易造成问责风险。今年以来,工商系统在督察中发现了个别窗口及办案单位的工作人员作风散漫、不假外出、擅离职守、上班炒股玩游戏、上网娱乐聊天、着装不规范、执法程序不规范等纪律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二是工商人员业务监管不到位,容易造成行政疏漏。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巡查不到位,检查不记录、不登记,甚至根本不进行实地检查,仅凭在台账上、业务系统内制假造假,应付检查,蒙混过关。一旦面临问责,只能是无据可查,无证可取,无言以对,干部个人和工商部门都将面临严重的不作为风险。三是个别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生硬,执法中可能出现矛盾和冲突,容易激化干群矛盾。
(三)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对一些轻微违反纪律作风行为、不良现象起不到惩戒作用。特别在基层工商所,所长只能采取口头警告等软性措施,约束机制的缺失不利于队伍管理。二是工商干部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缺乏可供遵守的具体规定和细则,缺乏制度规章的保障。面对风险,只能凭经验规避,凭运气免责。
(四)监管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发布的规定、办法、制度大多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实践自发采用,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和体系,对运用条件、范围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而且许多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对种类繁多的各项规章制度尚不了解,不熟悉具体的概念特征和操作要点,降低了监管执法的质量,引发问责风险。
三、对工商监管问责制的几个思想误区
各地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一些干部受到了党纪、政纪、甚至刑事处分,不仅个人的前途受损,而且危及家庭。执法风险和问责的压力是基层工商人员最大的工作压力。实践中仍有不少人对问责制不了解,有的人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影响而对问责制抱持否定、排斥或忽视态度,因此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中不能自觉、正确地对待问责风险。
(一)“逃避”心态,对问责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行政监管执法过程中,难免存在违法运用、不当运用或出现失误的情况,因此需要健全问责机制加以监督约束以使其有效运作,使各项行政行为得到强有力的监督
第四篇:电子商务与工商监管初探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正在对人民群众的经济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网络营销到网上购物、从求医问药到技术咨询,从娱乐服务到网吧经营、从短信互动到信息提供等,无不充实到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捷,电子商务在我国呈迅速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监管的相对滞后,也使消费者受到不少的侵害,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保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已成为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在内的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便于探讨对电子商务的行政监管,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和存在的问题。目前,电子商务的服务功能主要包括网上广告宣传服务、网上咨询和交易洽谈服务、网上产品订购服务、网上货币支付服务、网上商品传递及查询服务、用户意见征询服务和交易活动管理服务等。而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主要存在“三多”问题:
一、无照经营多。目前网上无照经营相当普遍。网上无照经营的存在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网络自由的观念误区。不少人认为互联网是个自由开放的场所,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故什么都可以做。二是网站经营者缺乏管理。绝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都允许个人自由地开设“网上店铺”,而无需提供任何经营资格证明,给网上无照经营洞开了方便之门。三是网上经营行为的定义含糊。不少商家以个人买卖作为电子商务特色和卖点,认为个人交换调剂商品的行为不是经营行为,给以个人名义行经营之实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条件。此外,销售量或销售额达多少才算是经营行为,实践中也缺少标准。四是网上经营者办照有困难。不少人单纯从事网上交易,无实体上的营业场所,而注册登记法律规定办理执照需提供营业场所证明,指有产权证或租赁协议的实体场所证明。网上经营本就是为了实现“无店铺销售”节约成本,若为了办理执照还要实体去租下根本用不着的店面,显然不尽合理,客观上制约了经营者办照积极性。
二、虚假广告多。打开任何一个电子商务网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类广告,有的网站还强迫浏览者必须打开或阅读相应个数和相应时间的广告后才能看到该网站的主要内容,相当部分网络广告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价实不符等违法行为,误导消费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消费侵权多。目前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都设定了格式购销合同,消费者只有在全部接受的条件下,方能购买商品,条款大多为如何保护经营者的利益,对消费者保护不够,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网站对商品的介绍过于简略,只注重好的宣传,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只字不提,限制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个别网站还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将许多用户的信息转手倒卖,谋取利益。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它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对各类企业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进行注册并实施监督管理;依法组织监管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和私营企业的经营行为;依法对各类市场经营秩序实施规范管理和监督;依法组织监督市场竞争行为、市场交易行为,组织监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组织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负责对商标注册和监管保护商标专用权;依法对经纪机构、合同、动产抵押物登记、拍卖行为、广告实施监督管理等。从国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可以看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是“各类企业”,既包括了内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也包括了外资企业;对“从事经营的”都在监管范围之内,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也不管是自然人还是法人;监管的市场范围也是“各类市场”,既不论商品市场,还是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市场,不论是传统的有形市场,还是新兴的无形网络市场,都在监管的范围之内;对市场竞争行为、交易行为都要实施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也就是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大市场,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电子商务责无旁贷。
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事物,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功能将会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电子商务将实现贸易的全球化、直接化、网络化,发展电子商务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尚不完善,这就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服务与监管电子商务提出了明晰的思路:规范引导、促进健康发展。笔者以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当从以下途径入手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服务和监管。
一、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电子商务跟传统商务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发展电子商务应借鉴传统商务的发展经验。目前大多数交易平台有企业自己或者网络公司充当第三方创建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人才的流动往往趋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这使相对落后地区的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使得地区间差距加大。建设交易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非但没有增加经济效益,无疑还增加了经营负担。企业自己建立交易平台就正如家家零散的网上店面,根本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如若没有一定的知名度作为后盾,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提高。所谓市场是指一种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商品(服务)交换所设立的安排。网络市场应该由第三方来建设交易平台,现在有很多网络公司建立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世界电子商务网、广电电子商务网等等。这些网站虽然也有一些成功的交易案例,但大多数客户还不能完全信任。由于网络公司没有企业信用情况等相关信息,无法对网上企业设立很好的准入制度,对违法行为也没有处罚的权利,工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部门,由于很多客观原因也不能很好的对网络市场进行监管。要建好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必须要有良好的传统市场资源和业务基础,熟悉市场规律,有市场经营管理经验。我们应借鉴传统市场的发展经验,先有工商机关建设交易平台,利用其作为政府部门的形象提高大家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并对其实施监管,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待其进入轨道,正常发展后,再实行管办脱钩。
二、做好企业经济户口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现已对各类企业实行经济户口制度,对企业的基本信息,日常经营情况及信用评价等级等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建立公告及警示系统,包括注册性公告、信誉性公告、重大案件及不良行为警示等。注册性公告是指企业登记注册、变更、注销、吊销、年检公告,取得广告经营许可证单位公告,商标注册公告等;信誉性公告是指著名字号公告,驰名、著名商标公告,进行企业合同信用公告,对“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公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查结果公告,企业信用情况公告等;重大案件及不良行为警示是指对重大违法案件进行公告,对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警示,建立企业“黑名单”库等。设立网上消费投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把牢网络市场准入大门,树立网络市场的诚信形象,增加消费者网上进行交易的信心和满意程度。
三、采取措施,扶持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扶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发展,可参照对传统企业法定登记的做法,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对经营性网站实行注册登记制,分别发给纸质和电子版《营业执照》,以自愿形式尝试对网上经营者进行备案登记,核发电子执照,对已登记的经营者予以确认,提高其交易的可信度。要消除网上无照经营现象,可相应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网络巡查和加大执法查处力度,警示违法经营者。二是与电子商务网站加强沟通。宣传法律法规,要求网站禁止无照经营。对用户众多、无照经营普遍的网站还可现场办公,集中为网上经营者办理执照。三是强化执法解释。法规并没有限定“营业场所证明”一定是实体的物理场所,因此可根据网上经营的特殊性,将“营业场所”证明解释;也包括“网上虚拟营业场所证明”,从而使单纯的网上经营者只需提供身份材料、租用网络空间有关协议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只有让有守法愿望的经营者能够方便地办理营业执照后,我们的执法行为才能名正言顺,对无照经营者的处罚才可口服心服。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管理
目前,工商部门进入电子商务市场的管理只是刚刚起步,对电子商务市场行为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可以说在国内,既没有成形的经验可借鉴,更无相应的法律法规供参考。而工商法律法规是约束和规范市场交易和竞争行为,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必要手段和有力武器,因此,根据市场发展的形势需要,迅速出台监管电子商务市场的法律法规已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网上交易行为,属于市场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为必须遵循商品交易规则,也理所应当的必须遵守工商法律法规、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督管理。但由于电子商务活动是在网上进行的,网络的虚拟性,交易主体、交易商品及各种交易票据的虚拟性,使得无证经营、商业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违纪行为很难确定和控制,没有一整套的网上交易办法和监视措施,监督管理只能是形同虚设,市场必然处于混乱状态。要使电子签名、密码和电子货币流通及电子票据等确实具有法律效率,做到信息传递合法、保密,交易的渠道畅通,交易的行为适于监督管理部门实时监控,既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必须从接受订单、商品配送,到物资保证、财务支付、信息交换、质量保证、安全保险、实时监控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管理规则,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使工商管理部门确实有手段、有能力依法对网上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五、加大力度,查处违法行为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电子商务中出现乱排名、虚假宣传、贬低对手、市场垄断、巨奖销售、商标侵权、窃取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产生的特点,并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和查处。利用高科技,不断探索查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方法,使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使电子商务能在公平竞争、有序开放环境中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特别保护的规定,坚决维护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号的特殊权益;并积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时查处利用域名注册侵犯商标及企业字号等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企业商标和商号实施积极的保护,促进企业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同时,针对电子商务中企业的商业秘密在技术上最容易受侵犯的情况,指导企业采取对商业秘密进行技术加密和利用订立合同保护商业秘密等方法保护商业秘密,在接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的投诉时,应积极配合企业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查处。
六、加强培训,为网上监管电子商务市场提供人才
以信息网络设备和技术为运行平台的电子商务市场,要求监管市场的工商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兴起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在人才培育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管理和应用人才也相应缺乏,这已成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就工商部门的人员状况来看,虽然广大干部对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真正参与过经营业务的人却很少,对信息和网络知识的掌握更是远远不能适应监管电子商务市场的需要,必须下大气力集中精力加强对工商干部的培训。一是要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出台的有关电子商务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要及时组织学习,对工商法规中适用于电子商务市场管理的要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做到活学活用,应用自如。二是要广泛开展普及信息化教育工作。要向扫文盲一样扫计算机盲,不让一个工商干部在信息时代掉队,要让每名工商干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使用计算机、上因特网。三是加强学习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和新经验。要加强与其他发达地区和先进单位的交流,取长补短;要与国际接轨,不断了解最新知识,吸取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同时还要组织力量经常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学习,掌握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五是利用各种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吸纳人才并用好人才。对院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要广泛招录,对社会上在电子商务方面有特殊才能的要破格录用,千方百计为工商部门全面监管电子商务市场集中和储备大量合格人才。
第五篇:监管科服务工商
监管科以“服务工商”为载体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和有关以建设“五个工商”为目标安排,现就监管科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创服务工商”活动制订如下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四个重在”、国家工商总局“五个更加”的总体要求,以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五个工商”为目标,以“服务工商”为载体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在结合上做文章、在创新上求突破、在落实上见成效,努力创争人民满意工商执法人员,推动监管服务职能功能性升级,为推动工商工作再上新台阶、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焦作振兴作出新贡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让人民群众切实看到变化、得到实惠。3:继续开展以建设“五个工商”为抓手的集中教育学习活动,深入挖掘“五个工商”内涵,正确领会“五个工商”精神,根据自身职
1能安排的定位,确定以“服务工商”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围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提高服务效能的根本要求,重心梳理工作流程、服务措施,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措施,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进一步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效能。
二、具体措施
(一)提升监管水平,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1、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强化法治意识,公正执法,公平服务,公开办事。全面推进行政指导,加快监管执法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依法履职尽责、立足职能服务。
2、提高服务发展水平,推进服务工商建设。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和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年中工作会议精神,以各级登记注册窗口和基层工商所为主体,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着眼经济区,心系消费者,不断提高服务本领,创新服务方式,为市场主体、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3、提高企业监管水平,强化责任意识,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与履职尽责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取缔无照经营行为,黑网吧及为成年人保护等重点工作,保持全市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营造公平公正、安全放心经营环境。
4、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强化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制度、方式、方法、手段的创新;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和基层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工商人员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技能,提高装备能力,推进实现工商管理现代化目标。
5、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水平,强化团队意识,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与思想政治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为一体,进一步转变职能作风,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积极营造内和外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二)立足服务工商,建设优质服务窗口
一是树立服务理念,积极服务群众。窗口工作人员要树立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把积极服务群众作为窗口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义务,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将惠民利民为民贯穿履职尽责的始终。
二是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开展以指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或特定企业,窗口工作人员亲自到群众家中或企业驻地现场办公的“上门服务”、针对因特殊原因或时间特别紧急,服务对象无法在工作时间内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服务对象与窗口工作人员双方事先约定,在非工作时间内,由窗口提供的“预约服务”、针对企业和群众急需办理的许可事项,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向企业和群众所提供的一种非常规的“特事特
办服务”为内容的三项服务活动,更好地为企业、群众和纳税人等行政相对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是发挥综合职能,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支持和引导外资企业通过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盘活企业资产。加强对工商管理数据资源的剖析和挖掘,通过对组织结构、发展态势、数量质量的深入研究比对,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向前来办事咨询的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投资、消费参考。
监管科全体人员将以学习建设“五个工商”为抓手,全面改善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纪律观念,服务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大力推进法治工商,服务工商,责任工商,现代工商,和谐工商“五个工商”建设,使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履职尽责意识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理念进一步确立。企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加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为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