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交易监管经验材料
网络交易监管经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商品交易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商品交易形式之一,在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显现。但是,随着网络交易迅猛发展,网络违法经营问题越来越突出,网上虚假宣传、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的网络商品交易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使得网络监管作为工商部门的全新监管领域和工作重点。
AAGX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AA的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在网络商品交易和相关服务业方面的发展也较为迅猛,目前,辖区内共有网络平台1家,设立独立网站的企业615家,拥有网店和网页的经营户1091家。GX工商分局依据国家工商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省局、市局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扎实推进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专题研究、制定方案
GX工商分局始终高度重视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将网络交易监管这一全新的职能作为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主要
领导负总责抓,严督促;分管领导亲自抓,促落实;业务部门具体抓,求实效。在仔细研究上级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工作要求的前提下,认真思考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AAGX区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抓好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及省局、市局《网络交易监管工作要点》的贯彻实施。围绕省局“一网一系统”监管架构,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认真研究分析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及时制定工作指导意见,解决疑难问题,促进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切实加强监管机构设置、网管人员配备、技术设备购置、监管经费保障、协调机制建立等环节的落实工作,为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相对独立、人员充实、保障有力
分局领导始终高度重视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有效开展。为了加强网络交易监管,GX工商分局成立了相对独立的网络交易监管室,专门抽调人员专职负责网络交易监管,具体承担组织协调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各所(队)按照统一要求,均确定了一名熟悉计算机和网络交易监管业务的专(兼)职“网络交易监管员”;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分局专门为网络交易监管配备了新微机、打印机等网络交易监管设备,并开通互联网,便于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
三、明晰责任、协调联动、科学分工
事实上,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是对原来的各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在网络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因此,要做好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各部门各单位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GX工商分局对系统内各相关职能部门涉及网络交易监管的职责进一步予以明确,做到各负其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由市场科牵头负责组织协调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指导开展网络商品交易专项整治活动;登记注册、经检、法制、商标广告、消保等其他有关职能业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网络交易监管工作的指导、推进和落实;办公室和财务室为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提供保障支持。强化工商所职责,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积极做好辖区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实地核查和监管,督促辖区网络经营户及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具体查处承办网络交易违法案件。
四、强化培训、注重实用、提高能力
在有关人员参加省、市局培训基础上,GX分局重点对各所(队)专(兼)职“网络交易监管员”和经检办案人员进行网络交易监管知识的专题培训。以《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为基础,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的使用,本着实用性和有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培训对《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解读、《省市工商局网络经营亮照公告》、网络交易基础知识、工商总局关于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定性处罚有
关问题的答复意见、典型网络商品交易违法行为处罚案例、屏幕截图和屏幕录像等取证软件的使用等内容,详细讲解演示,确保基层监管人员学得会、用得上,切实增强一线执法人员的网络监管能力。
五、积极探索、细化措施、高效推进
当前,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网络交易监管的基础性工作还是“网上亮照”,也就是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的办理。前期,我们主要是以现场办理为主,要求经营户必须到市场科来填写表格,递交资料。由于市场科工作任务重、人员有限,且现场办理填表费时、错误率高、效率低下等原因,“网上亮照”工作的进展一度比较缓慢。针对上述问题,GX工商分局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出了多项措施。一是采取网上优先办理的方法,积极引导经营户选择网上申请。对于经营户反映的在网上申请时记不清网址,找不到入口,搞不清步骤的问题,GX分局及时制作了《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网上办理流程指南》在各个办事窗口张贴和散发,对网上申请的六个步骤都进行了截图,并配上了文字说明,做到了图文并茂,简单明了。目前共有592个网站通过网上系统申请办理网上亮照,占申请总数的96%。二是采取局所联动的方法,网络交易监管室只负责网上亮照申请的审核,而将需要办理网上亮照经营户的单位名称、域名、企业住所、联系电话等信息按照所在辖区工商所进行分类整理,分别下发到各个工商
所,由辖区工商所对其进行具体督促和实地核查。通过这个办法,一方面分局网络交易监管室加快了审核速度,另一方面辖区工商所也熟悉和掌握了辖区内网络交易经营户的具体情况,为下一步深入监管打下了基础。三是通过网络服务公司督促提醒经营户网上亮照。分局网络交易监管室联系辖区内AA市SS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五家网站建设服务公司,向其宣传网络交易法律法规,通过这些公司动员和协助辖区内其提供网络服务的客户,按省市工商局网络经营亮照公告要求及时办理网络经营亮照事宜。
这几项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审核620个网站的申请,已经有496个网站完成了网上亮照,占全市完成总数的44%。
六、收集线索、稳扎稳打、查办案件
在做好网络交易经营户建档和亮照等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GX分局积极探索,查办网络交易违法案件。在前期的建档和亮照的过程中,分局网络交易监管室注意收集可疑的案件线索,并通过QQ下发给辖区工商所或者经检大队进行实地核实。对于确需立案查处的,由网络交易监管室进行督办,帮助办案单位网络取证,指导办案单位展开调查;办案单位将案件的查办情况及时向网络交易监管室反馈。目前已经立案查处了AA市KK有限公司、AA市HH(集团)有限公司和AA市CC有限责任公司等多起网络虚假宣传案,其中前
两起案件已经办结并执行完毕,其余案件也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
以上是我们GX工商分局在开展网络交易监管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和有益探索,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监管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深化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扎实开展。
第二篇: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
浅析工商部门如何监管网络交易行为
如今,网上购物已成生活的一种时尚,但由于网络交易行为很不规范,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导致网络购物消费纠纷逐渐增多。如何对网络商品交易有效监管并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我们工商管理人员不得不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网络交易的主要形式。
网络交易的形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网上购买交易。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如、窝窝团、淘宝网等)向经销商购买所需商品(交易双方是经销商与个人)。这类交易的经销商一般都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了营业执照。二是商家对商家的网上交易。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商品交易,并履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行为。双方当事人一般均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三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向个人购买商品的交易行为(通常讲的个人对个人)。这类交易的行为主体大多数都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无照经营行为。但是这类网络商品的交易量很大,目前占居网络交易主导地位,也是引发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难点的主要问题所在。
二、网络商品交易的特点。
应该讲,网上交易和网上购物之所以趋热,是因为其交易形式具有其它交易形式所不能及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便捷。广大网民(消费者)通过网上查询,能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称心的商品。检索快捷省时,手续简单方便;二是价格便宜。(网络销售产品)因没店铺投资等成本因素,网络销售的商品价格比一般市场所销售的同类、同款、同型号的商品价格往往低许多,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网上淘宝购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款式新。网上所销售的商品,其款式、设计等往往比较新颖时尚,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四是款项支付方便、安全。主要由第三方担保并监督保证交易,如通过“支付宝”来完成最终的支付交易,即货到付款,也就是消费者验货后付款这种方式,只要操作规范,注意审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网上购物风险。
三、网络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易主体不真实的情况大量存在。不少诈骗分子虚构合法交易主体,只收钱不交付商品或交付的是伪劣商品;在商品交付过程中,通过物流公司送货,常在先交钱还是先验收上扯皮,消费者付款后的商品交付及质量验收无保证。二是交易主体不合法。主要指以个人对个人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而完成的交易行为。这类交易行为的个人商品销售者,基本上都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无照经营。而这类群体十分庞大,人数众多、量大面广,给工商管理带来相当大难度。
三是利用网络交易,公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有的经营者或个人销售者,在网上展示产品时,公开标明此产品是“高仿品”、“仿品”,而且价格却相当便宜,诱导消费者购买。应该讲,“仿品”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属于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产品。因此,我们工商部门应对这类经营行为加强重点管理。
四是售后服务不到位。对于某些网络运营商(购物网站)无法对售出的商品进行国家三包范围内的售后服务,只能靠销售商自身的诚信和信誉来保证,相关执法机构难以用行政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五是虚假宣传。消费者网上购物大多数是看图买货,在网上看到的物品图片总感觉是精美无暇,但当拿到实物后感觉却大相径庭,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与网上所展示的图片效果差异很大。
六是低价吸引顾客。很多喜欢网购的市民都有这种感觉,网上的物品价格大多偏低,甚至低得超乎想象,网上实物图片还非常精美,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便宜其商品质地也会相对低劣,而这些所谓的物美价廉商品往往会通过网络的夸大宣传忽悠一部分消费者。
七是卖家信用等级虚假。网购也有许多的“托”,不少卖家往往会找亲朋好友来当“托”,对自己网上所宣传推销的商品进行点评和留言,当然这些点评说的绝对都是“过年话”,网站根据这些点评就会自动生成“卖家的信用等级”。一般的消费者看到“卖家好评”和“卖家信用”时,会放心的把货款汇到对方帐户,但这个信用等级的水分很大。
四、对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通过制订相关法规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加强网络销售企业、个人自律,接受消费者监督等基础性管理。并着重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一是规范网络交易主体的资格。首先要把好网络经营主体的准入关,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是规范网络交易的关键。要逐步建立网络交易主体许可准入或确认制度。凡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的企业或者个人,必须要在所在地的工商部门领取“网络交易许可证”后,电信部门或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如淘宝网)方能为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方可进入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合法交易,并实行许可证代码查询制度。通过查询,迅速便捷的查找到销售商的相关真实信息,以方便工商行政监管。
二是规范网络交易规则。要制定消费者网上购物退、换货制度,对进入网络交易的各类主体实行保证金制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三是规范网络交易商品的给付规则。要借鉴一些网络运营商好的做法(如支付宝),与金融部门相配合,最大程度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四是建立工商、电信、公安联动机制。要建立信息互通管理机制。工商、电信、公安等相关执法、监管部门要依据职责,对所掌握和发现一些销售商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通报,并依据各自职责进行处理。工商部门主要负责对销售商的行政处罚。电信部门根据工商部门行政建议,对严重违法和侵权的经销者或个人商品交易的网站平台予以清理或关闭,从根本上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公安部门应对网络交易中发现的网络交易行为涉及到犯罪行为的及时予以处理。
五是加强对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督。
(一)要重点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监管。对属于全国性商品交易的网站进行重点监督,对加入其网站的销售者入会会员的经营行为进行跟踪监督,建立网络交易行为监控体系,发现问题及时警示并予以纠正,构成经济违法的,工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同时网站运营商也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二)要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工商部门要建立网上交易行为诚信警示平台,定期发布网上购物的消费警示,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或案件予以网上公开披露,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交易风险。就目前来讲,消费警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醒消费者网上购物如何规避风险。首先,要从源头上尽量避免网络诈骗的发生。这就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前要仔细审核交易对象的主体经营资质,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内容。对于陌生的商家,要注意其网址上是否提供详细的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必要时应打电话对经营者的身份予以核实。其次,在支付货款时要注意保留凭证。如果用信用卡支付,最好使用专用的一个帐户,卡内不宜存放太多现金。如果使用第三方交易,也要注意保留相关的交易凭证。在购物时,尽量使用支付宝付款,这样会有一定的保障。
面对网络交易的特殊性,网络交易监管应坚持“依法管网”、监管与发展相结合、以监管促发展、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完善各项网络交易制度和规章,健全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任与信心,为网络交易市场的大发展营造健康公平的环境。
第三篇:加强网络交易监管--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加强网络交易监管
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对四川省内江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形态和新的就业方式。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同比增长42.8%。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商品交易中的违约行为、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等违法行为逐渐增多,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通过在线递交、电话、邮件、即时通讯等多种形式,共接到全国各地用户的电子商务投诉近97350起,同比增长4.0%。电子商务虚拟的交易环境、跨区域的交易模式,给消费者购物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欺诈、质量低劣等问题,网络商品交易中的违法行为已经严重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地维护网络商品交易秩序,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将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纳入工商机关的监管职责范围。如何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引导和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是当前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内江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内江市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内江市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逐渐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发展态势。据对重点行业抽样调查显示,内江市70%的企业开展了网络化经营。其中,40%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网页,通过自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比较典型的有黄桷井商城、惠川商贸、白塔集团等;25%的企业利用淘宝等网站,开展市场营销与供需信息发布等应用,比如黄老五花生糖、王记牛肉等;此外,内江还涌现出了一些电子商务服务网站,比如甜城团购网、内江第一城等本地专业网站。总体看,内江企业网上采购和销售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态势。
(二)内江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服务与电子商务是相互关联的共同体,良好物流服务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促进物流服务全面升级。内江市有第三方物流企业103户,(其中,省级重点物流联系企业5户,营业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9户), 仓储面积19.2万平米,拥有固定资产23.89亿元,从业人员9468人。2013年,实现货运量7322.55万吨,营业额95.92亿元,同比增长17%;快递收、派件量532.4万件,业务收入3568.15万元,同比增长42.36%。川南电子商务物流总部基地已在开发区规划征地100亩作为电子交易平台、办公商务配套基地,已有商家具备投资意向;渤商西部物流中心一期1275亩已开展配套设施建设;中农批公司投资的川南农副产品综合交易批发市场正式开工;苏宁川南总部经济及配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占地556亩、总投资达5.75亿元的连界钢铁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占地3.5平方公里的隆昌仓储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粮食物流中 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资中城南物流园区完成投资2.3亿元,入驻企业8户。
二、内江市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1.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近年来,我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但从整体水平和电子商务的要求看,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资费水平、网络速度、网络安全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网络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统一指导不够,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弊端。
2.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条件是完善而富有效率的物流体系,内江市在此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即使在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单纯依靠网络也无法完成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实物商品必须借助于其他运输工具送到企业或消费者手中,才能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发达地区的物流配送体系社会化程度高,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可以将配送任务交给专门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去完成,既安全快捷,费用也比较低廉。目前,内江市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完善,快递业务尚未充分开展。
(二)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不够
有研究表明,消费者在使用 Android 和 iPhone 进行网页搜索所提供的关键词长度,是使用桌面搜索时的两倍。这主要是因为和桌面搜索相比,移动设备的搜索体验不佳。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思维更加专注,进而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用户使用移动设备 进行购物时的心情更为迫切,在得到搜索结果之后,高达 88% 的用户在 24 小时之内都会下订单。目前,在内江市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中还没有移动电子商务的企业。
(三)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主体,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内江企业信息化相对落后制约着电子商务在内江的快速发展,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在信息发布、收集、交流的阶段,定单与合同的正式签定、支付及配送等基本上还只能在网下进行。
(四)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作为新生事物的电子商务,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就内江而言,各行业从业人员在计算机及电子商务方面知识水平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低,人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
(五)网购诚信度不高
1.无照和不亮照等经营现象普遍。一是大多数的经营者只从事网上交易,无实体店,他们认为网上开店无需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二是部分有实体店的经营者已经办理过营业执照,但并未按规定在其网站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如2013年内江市工商局查处的一起某团购网无照经营案件。
2.违法广告屡禁不止。由于网络广告监管还比较薄弱,加之网络的虚拟性,网络上的虚假违法广告比传统广告市场更为严重。虚假网 络广告盛行;许多违法广告大量转向网络,枪支广告、色情广告、传销广告、毒品广告等泛滥网络,严重扰乱网络秩序,败坏社会风尚;有些特殊行业广告缺乏必要的行政审批。《广告法》规定,“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商品的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但是依然有大量此类广告在网络上出现。如2013年内江市工商局查处的一起某医院官网虚假宣传医院资质的网络违法广告案件。
3.商品质量难以保障。电子商务无法像传统交易那样眼见手触实实在在地感受商品,整个选购过程消费者所能了解的信息仅限于网上图片和文字说明,商品是否涉嫌假冒伪劣,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在拿到实物以前,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都无法做出判断。以服装为例,一般私人买家会宣称服装多是正规厂商的处理品,但专业人士称,“网上卖的品牌服装多数从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小型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品质难保证。”
4.消费维权难。某种意义上说,网购属于异地购物,商家见不到摸不着,商品也只能从网页照片中看个大概,出了事消费者鞭长莫及,又考虑到损失并不是很大也就自认倒霉了。除此之外,举证难也是维权的很大障碍。比如说商家明明在个人淘宝店中标注着买一送一或者打折促销等信息,结果消费者买到的商品却没有享受到宣传的优惠。商家只要把网上促销的信息一换,证据很容易销毁,消费者很少有截 屏留证的习惯,所以就会出现吃哑巴亏的情况了。再比如说,由于大部分网购用户还没有开发票的习惯,一些商家甚至不能提供发票,收到假货也很难维权。
三、发挥工商职能,促进内江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一)降低准入门槛,创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注册登记模式 一是有照主体无须重新登记,但需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网上经营项目超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的,应当依法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二是允许自然人开办网店,但应当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并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交其姓名、地址、有效身份证明、有效联系方式等真实身份信息,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三是放宽经营范围核准,对于只从事网上经营活动的,其经营范围可根据经营的具体项目核定为“利用互联网经营××”或“利用互联网提供××服务”;对于从事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并依法取得前置许可的,可以使用“从事××网站经营”作为经营范围;对于既开展网下经营又兼有网上经营活动,且网上的经营范围没有超出网下的,可以只按网下经营的具体项目核定其经营范围,不必添加网上经营的相关表述;除国家法律法规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外,电子商务经营者申请从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外的新兴行业的,可以按照经营者的申请或行业习惯用语核定相关经营范围。四是允许登记个性化的企业名称,在不违反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电子商务经营者可以使用包括自有网站中文域名在内的个性 化词语作为企业名称的字号(商号),也可使用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经营特点的表述作为企业名称。五是创新住所登记制度,对于只在网上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可以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将其自有或租用的住宅作为住所(经营场所)进行登记;对有办公实体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允许在符合条件的集中办公区域内一个住所登记多家企业;支持兴办商务秘书企业,没有办公实体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可以使用所托管的商务秘书企业的住所或办公区域作为企业住所注册。六是放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电子商务行业和领域;放宽出资方式政策,允许用实物、商标权、专利权、域名权、债权、股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拓宽电子商务企业投融资渠道;拓宽动产抵押登记渠道,允许电子商务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现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申请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盘活资金;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引导和帮助信誉好、实力强的驰著名商标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合法评估,将其商标办理贷款质押,开辟融资新渠道。
(二)加大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内江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推动实体经济上网工程
一是鼓励自然人“上网开店”,打造市场竞争力强的网销大军。将电子商务纳入内江非公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鼓励和支持青年农民、高校毕业生、务工返乡人员、本市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未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等开办网店从事网上经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小微企业,支持创业、促进就业。二是实施“企业上网”工程,积极 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从实体经营者向电子商务经营者转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宣传推广、培训辅导和行政指导服务活动,助推一批简便易行的电子商务外包服务体系,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商向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赠送网站和提供网站的免费试用服务,以零风险、低成本吸引市场主体开展网络交易,鼓励和引导内江各类市场主体开设经营性网站或在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设经营店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形象宣传、信息发布、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活动,将实体经营向网上经营延伸,探索发展B2B、B2C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实现从实体经营者向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转变,推动内江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三是实施龙头电商“引进培育”工程,打造内江电子商务品牌和行业领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登记准入职能,主动参与、提前介入,为引进国内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支付结算中心和现代物流产业中心落户内江提供良好的准入环境;鼓励和支持有基础、有实力的本地优势企业,如隆昌禽苗市场、再生资源等,以自主品牌为支撑,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积极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平台,发展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积极鼓励支持关联行业联合重组,面向行业开发建设具有内江区域特色、行业特点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或商务信息网站,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和集约化经营,支持内江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鼓励各类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如摩尔卓尔、北京华联、摩尔春天等,采用会员制等形式,建立集交易、结算、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四 是构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积极指导各类市场主体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注册服务机构申请企业名称、商标名称的互联网域名注册,防范他人将内江企业名称、商标名称抢注为互联网域名,保护内江市场主体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五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业。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分离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物流支持。六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鼓励建立面向农村的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产品、技术、市场、价格和劳务需求、招商引资等信息服务,大力推介地方名优特产;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牧业种植养殖大户通过第三方零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网络零售终端,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业务,实现网上产销对接创业模式,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及中高档酒店对接,发展农产品网上贸易,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七是助推电子商务进景区,提升内江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内江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配合相关部门整合全市的景区、宾馆酒店、旅行社、客运企业、旅游产品等资源,支持旅游企业和商务网站运营商建立包含完整旅游要素的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利用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展示和宣传内江的历史人文、原生态自然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土书画家作品等,扩大内江的知名度,提升旅游营销水平。八是推动电子商务进社区,提升民生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建立以小额电子商务消费为核心的社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网上社区管理、商品销售、服务系统,发展以便捷购物、家政服务信息、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为主的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支持和引导有潜力的实体经营者运用电子商务手段整合全市家政服务资源,构建直观互动、方便快捷、规范可靠的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传统家政服务向现代家政服务模式的转变。
(三)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促进电子商务可持续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网络经营主体信用管理,构建电子商务诚信交易环境。建立网络经营者信用指标体系和管理规范,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信用公共服务,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网络经营者信用评价;全面促进电子链接标识推广应用,实现网络交易主体虚拟身份实体化;开展网络经营者主体身份标识管理,推动电子商务主体、客体和交易过程信息的规范管理与服务;组织电商开展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服务试点工作,优化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二是研究制定电子商务交易合同监管的办法和举措,探索制定适应电子商务特点的电子合同示范文本,引导督促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守法律法规中有关网络交易合同的规定;确定一批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合同帮扶,帮助其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网络签约行为,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守合同重信用”创建活动;加强对消费者的合同法律意识宣传,增强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中防范合同欺诈的能力。三是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有效维护消费者 合法权益的制度和措施,推进12315进网络,通过建立网上消费申诉举报平台,指导督促网站经营者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和措施,在经营性网站设置消费申诉举报电子标识链接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开辟消费者维权保护渠道;及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及时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提高消费者防范网络消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加强电子商务经营者行业自律,鼓励支持内江电子商务经营者成立行业协会,加强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网站自律的督导工作,指导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建立身份认证、交易者信用等级管理、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管理、消费者权益保证金等制度,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经营秩序。
(四)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一是增强对电子商务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以四川省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系统为手段,以内江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据库为基础,通过落实监管人员、明确监管责任、划分监管等级、设定巡查频率,对我内江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开设的有关网站以及利用网络从事商品经营和提供服务的情况实施网上巡查,及时有效发现各种网上违法经营行为。二是加强对电子商务经营者的行政指导。以知名度广、影响力高、交易规模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为重点,在内江电子商务企业中广泛建立行政指导联系点,推行行政指导联络员制度,深入开展“走进电子商务经营者”活动,建立与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密切沟通和联系,切实解决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实际问题。三是强化电子商务网站源头管理。把 为网络交易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网络交易平台、为网络交易提供接入服务的电信运营商、以及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大交易规模的大型商务网站作为“源头网站”,纳入重点监管,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四是加大对电子商务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重点,以打击互联网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为突破口,加大对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不正当竞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网络传销、商标侵权、侵害消费者权益、无照经营、合同欺诈等电子商务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着力整治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建立和维护内江电子商务市场的良好经营秩序。
(五)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支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支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工商局都要建立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结合职能职责和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加强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技术装备、工作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建立健全支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宣传引导。以内江市委市政府“打造四川电子商务第二城、川南电子商务发展中心”战略为契机,大力宣传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能力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和技能锻炼,全面提高工商系统干部职工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力度,进一步完善网上登记注册大厅服务功能,全面推行网上办照、网上办公,倡导干部职工开通微信、微博等,以电 子政务的创新应用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四是加强部门协调。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市外其他工商部门的密切协作,探索建立与通信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和其它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联合整治、信息共享互通、案件线索移送、部门间技术协同标准等问题,建立健全从市工商局到县、区工商局和工商所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统一指挥、快速调度,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协同配合、顺畅连接”的电子商务工作协同配合机制,切实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和网络市场监管的工作合力。
第四篇:从实名制浅谈工商部门网络交易监管2
从实名制浅谈工商部门网络交易监管
2010年7月1日起《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在网上开店的个人,必须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如淘宝网),提交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工商管理部门也将对已有的网店进行一次全面普查,以掌握店家的真实身份。这意味着,网上经营将进入“实名时代”,工商部门对网络交易行为尤其是C2C交易模式的监管也迈开了标志性的一步。
一、网络交易实名制的内容和必要性
当前,涉及到个体消费者权益的网交模式(网络交易模式)主要有B2C(商业机构对消费者)、C2C(个人对个人,也就是个人店铺)两种,这两种交易模式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交易平台的建立,交易规模的扩大不惮促进了市场交易量,突破了区域交易限制,也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创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以淘宝网为例,店铺数量达上百万,仅女装类的成交金额在2010年9月15日一天就达到1.2亿元,成交量达50万笔,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此庞大的交易数字,如何保障网上交易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杜绝违法交易经营行为的发生,正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一些交易平台针对这一现状,则以技术手段为保障采取了公示买卖双方信誉,封锁违规店铺,消保投诉,7日内无条件包退等措施,但是随着网络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张,可能发生的纠纷必然随之成倍增长,市场的自发力量却很难处理各种日益复杂的纠纷,而其中C2C这种个人店铺的电子交易由于其灵活自由,成本低等特点更是难以规范,当前网络购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用低价诱惑消费者;虚构消费者在市场上买不到或号称有神奇功效的产品;虚假宣传包括产品功效和代言人、推荐人等;伪造中奖信息欺骗消费者,骗取消费者的预付费或要求消费者先将钱款划拨;设臵障碍,推诿拖延,退换困难;某些提供交易的平台未尽到监管的责任和义务。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数码产品、珠宝首饰、化妆品、服装、图书音像等方面。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工商部门履行职责维权维序。(标题中实名制的内容好象没有啊,必要性好象只提到了问题啊!是不是应该从无实行实名制带来的问题着手)
二、工商部门当前的监管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这个标题好象太大了)
工商部门在市场交易中一直担任着监管者、维权者的职责,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办法》是公权力介入(网络交易行为领域)的初步举措,可以说实名制在网络交易的监管和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虽然有“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了相关的中介服务,并在交易环节起到担保作用,但在交易完成之后的后续服务阶段,这类中介机构则很难继续发挥作用。一旦在商品的售后服务、维修等方面出现纠纷,消费者面对素未谋面,甚至真假莫辨的商家,很可能陷入追索无门、投告无据的窘境,而以淘宝网的售后评价为例,虽然消费者可以以对商家中评、差评表达对商品的不满,但现实中经常出现商家收到差评后通过电话骚扰等方式对消费者死缠烂打,要求更改评价的情况,反而给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一些困扰。针对网络交易现状,北京是首家明确提出营利性网店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城市,但从2008年8月新规实施后,申领手续复杂、办证后税费增加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多数个人网店卖家对此持观望态度,而这一规定也一直停留在纸面,并无具体的查处行动。09年开始,全国各省份如浙江、上海、福建等开始明确个体网店不强制办理执照,实行自愿办照,但在实际操作中,办照的店主少之又少,可见工商部门在网络交易监管尤其是C2C中存在一定的空白。
一是准入制度空白,淘宝网店主一般情况下只需在淘宝官网注册成功即可进行交易,而淘宝网也只是一个阿里巴巴旗下的商业网站,并不代表政府监管,且对于分布全国的商家并无行政监管力量。当然也存在部分商家,在实体店的基础上开展网络店铺,会进行工商登记,增加“网上销售”的经营范围,但为数不多,目前由于工商登记空白,商家基本信息记录不全,对于网络交易中一些不正当竞争、侵权案件的查处只能依靠投诉、举报,往往对一些不法商家造成一定程度的纵容。
二是监管领域空缺,正是由于准入制度的空白,工商部门无法完整掌握商家信息,如在萧山分局辖区内共有多少淘宝商家,其经营范围、经营地址都未登记,因此无法进行日常巡查监管,也无法对商家的经营行为给予指导从而避免由于无知导致的违法行为的发生。在网络交易发展之初,可以说监管上的松懈是为了促进网交市场的快速发展从而拉动经济,然而当网络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时,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并最终导致网交市场秩序混乱。(监管领域空缺这个说法是否合适,这个领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是缺少进入这个领域的方法手段之类)
三是违法行为查处存在客观障碍。一方面就目前而言工商部门没有一支专业性强的网络交易监管队伍,也没有与各大网交平台形成联网,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即使接到相应举报、投诉等,由于经营地址的不确定性,查处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是否可以从人员队伍、技术手段、操作规范等方面,可能更关键的是人员与手段)
三、对工商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几点建议
网店实名制的实行可谓是工商监管的一大实举,虽然并不能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必然能够得到保障,但至少有了明确、真实的责任主体。摆在面前的课题是工商部门的监管和介入如何进行,那么网店究竟是否需要办照,又该通过何种方式办照才能做到鼓励网络交易的效果,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拙见:
(一)从方式上来讲是以积极引导为主,强制办照为例外。(这个好象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基调,好象不太能说是方式,或者说是准入上)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交易之所以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开店的程序简单手续方便,如果规定凡进入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商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要在所在地的工商部门网上领取“电子执照”后,电信部门或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如淘宝网)方能为其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方可进入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合法交易,那么是对当前网店规模的一种控制也是对网络交易活力的扼杀。目前全国各省工商部门已出台各项规定鼓励网店发展不强制办照,而针对网店分布较多地区之一的浙江省,目前的政策也是规定可以申请办理经营范围为“网上销售”等类似的营业执照,然而许多店主对相关政策并不十分关注,因为这本执照对大部分店主来说可有可无,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工商部门可以尝试针对不同网店从不同角度处理:一是针对服装鞋帽、饰品、日用百货、体育用品等在实体店中也不需要前臵许可的网店采取积极引导的办照方式,店主可以选择申请电子执照或者不申请,而对于申请办理并符合条件的网店颁发电子执照,并在店铺中展示,、季度评选诚信网店等,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政策,如搜索优先等,对消费者而言,持有电子执照的店家更有可信度,更有保障,如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质保、维权等方面则更加完善。二是针对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应予以重点关注,在实体店中,经营食品需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开药店更是必须持有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和药品经营许可证,而网上的销售对食品药品质量、成分更是无法保障,因此办理相关的许可证和执照并由经营者所在地工商部门进行监管是有必要的,针对此类店铺,工商部门可以出台规定要求其办理执照,并作好索证索票等。
(二)要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多种方式进行。一是将网络交易与工商部门网络结合:给办理电子执照的店铺利用互联网实现系统内资源共享,消费者通过查询,可以很便捷的查找到销售商的相关真实信息,各地工商部门处理消费者的申诉、投诉时也变得有底气,有针对性。二是与“网上工商”模式探索相结合;每个地区的工商部门可设立网上工商,办理本地区电子执照、相关信息、查询处理网店投诉问题。三是与网络交易平台相结合;可以与网络交易平台主体合作开发。
(三)构建网络交易监管体系,加强交易行为监督,把好网络市场交易关。1.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监管。对属于全国性商品交易的网站进行重点监督,对加入其网站的销售者入会会员的经营行为进行跟踪监督,建立网络交易行为监控体系,发现问题及时警示并予以纠正,构成经济违法的,工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予以行政处罚,同时也要追究网站运营商的相关连带责任。2.要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工商部门要建立网上交易行为诚信警示平台,定期发布网上购物的消费警示,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或案件予以网上公开披露,提醒广大消费者防范交易风险。其次建立健全网络评价体系,把好信誉等级评定关。
3、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目前,各大交易网站都己开通了信誉反馈机制,买卖双方在交易业务完成后对对方的信誉做出评价,反馈数量进行积累,并按信誉度大小分成星级、钻石级、皇冠级等不同信誉程度,信誉度对外公开,这种信誉体系已经成为交易双方互相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在该体系下,有的交易者进行信用度炒作,申请多个账户进行虚假交易,从而较快地
第五篇:网络监管
网络监管.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监督,对网络声音置若罔闻,甚至对网络举报人进行压制和打击。而与此相反,滥用监督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不是网络监督。网络监督不是风闻言事,不是捕风捉影,更不是建立在不良动机下的诽谤和宣泄。网络监督同样必须遵循传统舆论监督的规则,现实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同样也应在网络得以延伸和遵守。网民在行使监督权利的同时,不应拒绝相应的法律和社会责任。针对目前网络监督存在的缺憾和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对网络监督的形式与内容、权利与保障等各个方面及时作出规定,使网络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提供畅通的渠道,将网络监督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网络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网络监督除了网民互动、网网互动,还需要加强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在推动舆论形成,包括事件解决的过程中,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和评论仍然显得非常重要。纵观以往网络监督重大事件,几乎所有的网络事件的解决,都是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同合力的结果。不能以网络监督而否定传统媒体监督,两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舆论监督更加有效有力,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监督不是洪水猛兽。尽管网络监督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人肉搜索”受到这样那样的质疑,但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形式已是不可阻挡。只要正确加以引导和规范,相信网络监督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社会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2.人民日报:网络监督,蓬勃中呼唤规范
我们可以读取网络图文,我们可以聆听网络声音,但我们无法感知网络的模样。正是这虚拟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比巨大的现实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也造就了中国庞大的网络群体。网民是天空的星星,遥不可及;网民是现实的个体,就在你的身边。
1月初,本版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2008年,中国大事频发,波澜迭起。网络监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夺人眼球,迸发出耀眼光芒和勃勃生机。
在维权与反腐中凸现蓬勃生命力
周久耕、董锋、林嘉祥„„这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姓名,因网友的“青睐”而“名扬天下”。
2008年初,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区委书记董锋之妻找到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王培荣,提供了关于董锋的经济、作风问题的部分证据。5月11日,王培荣将举报材料快递给纪检部门,近两个月没有得到回复。7月6日,王培荣在网络论坛发帖,揭发“全国最荒淫无耻的区委书记”。一网站站长看到举报材料,遂编发一篇文章《江苏徐州:区委书记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许多网站纷纷转发。徐州市委获悉网上举报后,决定对董锋采取措施。7月11日,董锋遭免职,7月17日被“双规”,8月29日被逮捕。
2008年11月,一名网友发帖,称在上海地铁二号线捡到一个环保购物袋,里面装着江西新余市、浙江温州市有关部门出国考察的详细票据。帖主拍下后,将出国人员的姓名、职务、护照号、行程、旅行社报价等在网上曝光。这些资料显示,“新余人力资源考察团”11人13天花费35万元,“温州培训团”23人21天花费65万元。11月底12月初,新余、温州两市分别对有关人员给予免职、警告等处分。
2008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长周久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明年江宁区的楼市很乐观,房地产开发商低于成本售楼要被查。此言在网上激起轩然大波。报道见报当天,一位网友在凯迪社区发帖,随后许多网民进行“人肉搜索”,有网友揭露周久耕在一次会上抽的是160元一盒的“南京九五至尊”,之后又有网友通过以往的新闻图片,查出周久耕戴的是价值10万元的世界名表“江诗丹顿”。12月28日,江宁区委研究决定免去周久耕的房管局长职务。
“周久耕事件”仿佛为2008年的网络监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今,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开辟信访举报新渠道。中纪委、监察部和省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开通举报网站。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预防腐败局高度重视网友提供的线索,每天安排专人进行汇总和归纳,对网友提供的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将及时处理。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开通一年多来,网友互动栏目点击率已经超过460万次,留言近15000条。
近年来,人民网的舆论监督栏目形成体系,设有“有话网上说”、“人民时评”、“人民热线”等栏目,成为网友与各级党政部门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监督。
红网《百姓呼声》栏目主编肖雄表示,网络监督实践让他们尝到了甜头。该栏目自2001年5月创办以来,发出《调查函》3200多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7万多次,监督解决投诉问题2.5万多次,回复办理率超过85%。2007、2008连续两年,栏目闯过“3个1000”,即省市县各级领导批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回函回复处理情况、律师回复网友提问均超过1000个。2008年,《百姓呼声》栏目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告诉记者,网络监督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主要归功于国家对互联网表达社情民意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胡锦涛总书记于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其次,电脑的普及和宽带技术的延伸使网民数量逐年上升,目前我国拥有2.98亿网民,如此庞大数量人群的参与,力量自然势不可挡。第三,网络举报的匿名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举报者,让网友投诉无后顾之忧。
正视网络那双“警惕的眼睛”
近年来,网友在网上的猛烈攻势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网络监督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
和群众之间的桥梁。
2008年8月,甘肃省委书记陆浩通过甘肃省委办公厅与人民网取得联系,就网友留言中的热点问题连续3次回复,于是,兰州市教育乱收费、建材市场价格混乱等问题,成为当地政府的主抓要务。湖南、福建、陕西、天津等地书记、省长,相继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应网友留言。白银、衡阳、许昌、宝鸡等地多位地市级官员建立留言定期回复机制。截至目前,有近600个网友留言所提出的问题得到当地政府的正式回复和落实。
如今,地方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注重从网上听取民意、汇聚民智。他们意识到,地方政府只有积极应对,对网络监督快速介入、甄别真伪、及时公开、引导民意、化解民愤,才能掌握主动权,控制事态发展。
长沙市市长张剑飞经常上网,有时还谈心式地回答网友的提问。他表示,有了网络的监督,到处都有“警惕的眼睛”,政府工作人员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领导干部要有心理承受能力,诚心诚意接受网友监督,表扬的当作鼓励,批评的当作鞭策,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工作。2008年市政府试行了市民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制度,下一步,市政府将选择部分常务会议议题在网上直播,让网友在网上同步参与,对市政府的决策进行直接监督,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决策水平。
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
网络监督是科技发展与民主政治有机融合的结果,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民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平台,一个个网络监督事件显示出民间网络反腐的力量。与此同时,人们清楚地看到,一方面,网上不乏低俗之风,不少文章打着监督的旗号,进行诽谤谩骂和人身攻击;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党政部门消极对待网络监督,对其置若罔闻、反应滞后,有些则被网络舆论牵制而丧失主动权,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认为,网络的主体是思想活跃却不无偏激的年轻人,连随机调查、抽样调查的客观性都没有,如果这样的声音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可能会误导整个社会。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网络监督,不能简单地把网络监督等同于人民监督,将网上的声音等同于民众的声音。张剑飞也觉得,网络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网上发言的群体不是广大群众的平均抽样,决策时要考虑到沉默的大多数,政府部门要广泛地听,选择地用。
确实,互联网上存在很多良莠不全的信息,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那些带有强烈情绪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干扰普通民众的判断。当然,网络媒体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匿名性在给网友言论自由的同时,让网络成了谣言的发源地;声势浩大的“人肉搜索”在疯狂“寻宝”的同时,导致铺天盖地的舆论暴力。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管理、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比如说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没有明确的法规对其界定。相关法制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网络监督不能在法制化轨道上运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专家指出,各级党政、立法部门以及反腐机构要共同努力,握住网络监督这把“双刃剑”的“剑柄”,既充分发挥其潜能,又不至于让它偏离正确的方向。一方
面,应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这条渠道加以规范,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网络监督的进一步突破。
在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上下功夫
其实,网络监督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让人觉得诧异,关键是如何对其进行规范,以使其扬长避短。湖南省株洲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8年8月13日,株洲市纪委、市监察局出台《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成为全国首个网络反腐文件。之后的一个月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网络反腐倡廉工作平台操作规程》等文件相继制定,为网络监督与纪检监察制度对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株洲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市纪委、市监察局依托红网株洲站建立《株洲廉政》网页,在网页上设立举报信箱;以单位实名参与红网论坛株洲版互动,开辟“反腐倡廉网络信息中心”,设立“纪检监察信访”实名ID,授予独立处理本中心所有文帖的权力。纪检监察机关在3日内向网络信访人作出受理反馈。为推动网络反腐工作进一步深化,市纪委要求所属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都在红网实名注册,安排专人受理和处理网络信访件,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格局。
据株洲市纪委秘书长曹新耀介绍,2008年7月试运行一个月、8月正式出台办法,到去年底,共受理网络举报207件,查实办结100余件,在网上发布查实结果50余件,其中有不少重大案件,可以说初见成效。
王长江认为,硬性压制网络监督不可能,放任自流也不可取,重要的是执政党、政府在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上想些办法。近期,最重要的是各级党政机关要转变“我控制、你服从”的观念,把握网络媒体的发展规律,主动应对远比“马后炮”强;从中期来看,要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执政党、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机制,为民众的诉求、信息充分流动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社会稳定;远期来说,应构建一套完整的监督执政党的体系,网络与其它手段一起形成合力,对权力进行全方位监督,让权力运行法制化,对权力的监督也要法制化。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说,人民网一直坚持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的定位,积极探索权威与大众结合点的突破,通过人民热线、网上有话说等栏目架起了权威部门与广大网民之间的桥梁,努力做到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网友良性互动,在分析事实、辨别是非中体现正确导向,形成社会共识,变“上访”为“上网”,也见证着中国民众的网络表达日渐成为民主建设新通道。
红网总编辑舒斌说,《百姓呼声》栏目的成功,靠的是大胆创新网络监督形态:在全国率先实行投诉的后台实名制,确保真实性;将网上监督与内参专报相结合,拓宽监督领域;整合外部党政资源,向被投诉者的主管单位发函,将回函在“呼声回音”中刊出„„这样一来,广大网友满意了,政府形象树立了,网站声誉提高了,形成一种政网互动、政民互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