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解决工匠紧缺问题的方案
关于解决工匠紧缺问题的方案
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作为振兴苏区政策中的重点工程,是全市农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建设美好家园”的大好机遇。借着《若干意见》出台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惠民政策,应该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抓好抓紧抓实。而面对着农村工匠队伍中人数偏少和年龄老化,可能会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出现工匠紧缺的问题。
造成对于农村工匠队伍中人数偏少和年龄老化的两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工匠所提供的必需品被现代机械所替代。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农民增收渠道日益多元,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参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村工匠的作用不断削弱。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物质利益的吸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工匠不想待在农村,而选择在城市发展,脱离了农村工作队伍。
针对导致工匠紧缺的以上几个原因,对于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工匠紧缺问题,有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一、抓好工匠培训。政策上对于农村工匠培训多给予支持,加大农村工匠培训力度,鼓励农户生产学习,增加农民生产学习技能。以短期培训为主,多加组织农民到各职高技校进行工匠课
程学习,或者多请建筑技术专家前往农村对农民给予培训讲座,对于参加工匠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补助或免除培训费用。
二、吸引农民技工回乡。政策上对于外地回乡农民技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精神文化宣传,激发在外农民为家乡多做贡献的精神,继而吸引鼓励在外农民回乡。
三、组织附近城镇农民工匠。加大与附近城镇政府的合作机制,通过与附近城镇的通力协作,将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农民工匠资源统一起来管理调配,优化工匠人员配置,根据不同地区需要的工匠数量,做工工种等问题进行不同的划分,使工匠人员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四、细化施工任务。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中的各项建设任务细化分工,对于一部分农民只了解部分建筑技能的应多加以利用,充分发掘各个农民的生产能力,尽量多发挥每家每户的作用。
五、从外引进施工队。政府应事先预留好一部分资金,如果出现本地工匠实在紧缺的情况,政府便可划分出一部分资金从外地引进施工队。对于从外地引进施工队,应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施工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价格,人员费用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价格虚高,工程质量差等问题。
第二篇: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
关于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思考
筠连县政府副县长 甘华锋
解决群众用水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县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县上进一步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力度,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有效缓解了群众用水难,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对相关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筠连县水资源及水利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筠连县地处四川盆周南缘、川滇两省结合部,幅员面积1256平方公里,辖9镇9乡243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总人口41万人。据水务部门统计,筠连县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10.56亿立方米(地表水7.73亿立方米,地下水2.83亿立方米)。从水资源总量上看,我县水资源丰富,但以现有人口计,我县人均有水2642立方米远低于全省人均有水3130立方米水平。再加上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县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现象突出,水资源紧缺问题已逐步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的一大绊脚石。县委、县政府对此问题高度重视。近年来,县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截止2009年底,筠连已建各类水利工程8016处,群众用水难得到有效缓解,但由于水利骨干工程短缺、工程分布不均、病险工程增多、工业生产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存在,全县仍有12万人存在饮水困难。
二、筠连县水资源紧缺原因分析
(一)水利骨干工程短缺,工程分布不均。
全县已建成的11座水库均属小(Ⅱ)型水库,库容在10~50万立方左右,唯一的中型引水工程--龙碗大埝,由于年久失修,未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供水能力偏低。加上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县内水利工程分布不均,主要体现为西部水利工程较多,中部次之,东部偏少,全县12个无水库乡镇东部就占7个,无塘镇乡也多集中在东北部。工程性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旱山村、缺水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病险水利工程增多,蓄供能力下降。
全县现有的塘、库70%以上建于上个世纪50~70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已不同程度出现老化现象。据统计,11座小(Ⅱ)型水库中,病险水库就有9座,占水库总数的82%;山坪塘病险工程38个,占总数的79%;水轮泵、机电提灌站存在病害的有35处,占总数的78%;其他水利工程存在病险的有58处,占总数的28%;微型水池存在病害的有2720口,占总数的46.7%。病险水利工程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我县水资源紧缺困难。
(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目前,我县大部分的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尚不明确,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民用水缴费意识不强、自觉管护工程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造成水利工程日常管护工作困难。同时,个别乡镇争取水利建设项目主动积极,但在管护方面工作力度不够,重建轻管较为突出。
(四)工业生产对水资源污染和水环境破坏日益加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对水资源的破坏及污染将不可避免的增加。筠连县是煤矿大县,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35.8亿吨。2009年,筠连县55个煤矿企业全年煤炭产量564.97万吨,开采煤炭资源已成为筠连县重要支柱产业。但不可回避的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对筠连的水资源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一是水系平衡打破,人畜饮水困难不断加剧。由于地下采空区塌陷,造成含水地层的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大量消失,采挖区范围内及周边人畜饮水出现严重困难。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县已有69个村3.5万余人不同程度受影响,此现象有进一步加剧趋势。二是水利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使农田灌溉沟渠、人畜饮用水窖等大量被拉裂。三是对水资源造成了污染,破坏水环境。为保障安全而采用的人工疏干排水和采掘形成的煤层水系自然疏干,共同破坏和污染了地下水源;而仅经过粗放处理即大量排放出来的废水、废渣等直接流入或通过雨水冲刷随着自然地势从高处往低处流入矿山附近河道,又对周边水环境形成了新的污染。
(五)群众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目前,筠连县工业和农业用水均属粗放型用水,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均偏低,生产和生活领域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水资源浪费现象,如目前农业用水,渠道水利用系数只有0.65甚至更低,农田灌溉仍是采取大水漫灌。“大手大脚”用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的意识淡薄,是造成我县水资源紧缺又一重要因素。
三、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对策
(一)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
组织对全县现有的水源点开展一次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实际,自下而上编制完善“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全县“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以全县十二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为指导,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由县上统一组织实施,改善水利工程不合理布局,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二)兴建骨干水利工程,加大已建水利工程管护力度,有效提高可供水量。在无法增加我县水资源总量的情况下,可通过兴建和维护水利工程有效提高可供水量。在满足条件的地方兴建各种蓄水工程,是增加可供水量的最直接途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和防渗工作,减少水库、山塘和渠道水的渗漏,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县即将动工建设的王家沟水库,是我县唯一一座中型水库,该水库总容量达1200万立方米,预计可新增或恢复蓄引提能力1200万立方米,该项水利骨干工程的建成将有效缓解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
在加强新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切实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由水务部门牵头,相关镇乡切实履责,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广泛参与到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当中来,共同做好水利工程管护工作。水利工程既要重建,更要重管,唯此,工程才能长久发挥效益。
(三)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恢复或改善水环境。
一是严格控制矿业“三废”排放。努力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和污水处理率,降低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二是严格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组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积极实施矿山生态水系系统恢复与重建。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矿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四是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监督检查,全面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补偿机制。依法督促采矿权人对矿山开发活动中遗留的坑、井、巷等工程进行封闭和回填。五是对筠连矿区范围内从事煤炭开采的企业,按照动用(消耗)资源储量,以10-20元/吨标准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所收取基金主要用于因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农户搬迁、水利设施重建等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四)推广节约用水,有效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推广节约用水,是解决我县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群众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普及节水知识,提高群众节水素质。要加强对取水户尤其是取水大户的监督管理,努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鉴于目前我县的工农业用水浪费较为严重的现象,要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开展农业灌溉节水工作,努力提高渠道水利用效率;要通过技改等手段,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时,切实把好《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和年检关,严格限定取水量,取水许可量严格限制在国家定额标准低限极限值,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对超许可取水的单位或个人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
第三篇:关于解决我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的申请报告
关于解决我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的申请报告
河南县教育科技局:
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的主心骨,教师队伍的素质以及人员的配备,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决定着学校的荣辱兴衰。
我校现有学生775名,18个教学班,现有教师50名,其中代课教师8名,地方特岗3名,为了公正、公平的安排课程,学校特成立课程设置领导小组,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按国家课程设置标准为主,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存在如下问题:我校现有的教师结构不合理,藏语文和数学教师有点多,汉语和英语教师较少,特别是体育、思品、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十分紧缺,这样以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相关学科教师紧缺这一问题我校无法自行解决,无奈之下,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望局领导尽快解决我校学科教师紧缺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学校现有体育教师1名,按课时还需1名体育教师。(2)学校现有科学教师1名(2013-2014在青海师大科学转岗教师培训1年),按课时还需2名科学教师。
(3)学校现有美术教师1名(代课教师),按课时还需1名美术教师。
(4)学校思品教师紧缺,暂时专业不对口的教师来勉强维持教学秩序,按课时还需2名思品教师。
(5)学校现有汉语文教师9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5名,少数民族教师授语文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望局领导考虑到我校实际困难,给我校多调配4、5名汉族教师。
(6)学校现有英语教师6名,(2名教师为非专业教师,1名代课教师,1名教师请产假,目前有2名英语教师每人代三个班的英语课,负担较重,按课时还需1名英语教师。
这一部分教师都是我校紧缺的,望领导调查核实、酌情考虑,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好让我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保证。
优干宁镇第二完小
2015年4月20日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地方能源紧缺问题的若干政策规定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5-01-29 【生效日期】1985-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地方能源紧缺问题的若干政策规定
(1985年1月29日川府发〔1985〕15号)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省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中尤以电力供需矛盾更大。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为了鼓励开发和节约能源,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省政府决定,在继续执行现行有关政策措施的同时,再采取以下几项政策措施。
一、一、积极扶持小水电、小火电和坑口电站发展。
大力扶持和发展小水电、小火电和坑口电站,是解决我省能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项带有战略性和长期任务。“七五”期间,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将小水电、小火电和坑口、矸石发电能力增加一百万千瓦,其中小火电三十万千瓦,小水电五十万千瓦,矸石电站十一万千瓦,坑口电站九万千瓦,总投资约二十亿元。
(1)发展小电站所需资金,由地、县自筹或用电单位集资百分之三十,其余百分之七十由省采取贴息贷款的办法解决,还贷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年,贴息暂定五年(贴息办法另订)。小水电、小火电、煤矸石电站(包括地方煤矿)贴息贷款的贴息资金来源,主要从能源基金超收中解决。若不足,可由省视财力情况解决一部分。所需三材,属于省补助的由物资部门按计划优先供应,不足部分,由物资部门组织市场资源协助解决。
(2)利用煤矸石、劣质煤的坑口电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征发电环节和电站址供售电(包括自用)的产品税。纳税有困难的小火电站,由企业向当地税务部门申请,经批准后给予减免。
(3)小水电、小火电建成投产后实现的利润,首先用于偿还贷款。利用煤矸石、劣质煤的电站,还清贷款后,利润全部自留,用于技术改造和职工集体福利。其余小电站仍按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
(4)小电站所需设备,原则上立足于省内解决,由机械部门统筹安排。属于省指令性计划的产品,纳入省计划,所需原材料,由物资部门按计划供给。
二、二、凡属小水电、小火电及企业自备电厂,原则上自发自用。其多余电力。有条件的可以上网。小水电上网电量、电价,按省政府和水电部一九八二年《关于积极发展四川省小水电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执行。小火电、企业自备电厂、煤矸石电厂以及余热发电站的上网电量,本着保本的原则高进高出,实行丰、枯水期两种电价,具体售价由物价部门和电力部门共同商定。
各县要逐步搞好小电网配套、平衡工作,交多余电力统一上网,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三、三、继续执行能源包干使用责任制。
(1)现已执行枯水期电力包干指标,继续延期执行到一九九0年底。主网新增电力负荷主要安排用于用电在四千千瓦以上新投产的重点项目,有余的电力按各市、地包干基数的比例分配。小水电、小火电、坑口电站、余热发电、热电联产等新增电力负荷,实行自发自用,多余的归地区安排,不抵扣省的分配指标。
(2)天然气在北半环管线未建成投产前,各市、地的用气仍执行现行包干指标。新增天然气,主要安排给经省批准以天然气作原料的重点建设工程投产使用;多余的,按现在包干指标基数的比例分配。
(3)凡对市、地和企业包干的电和天然气基数,供应部门必须保证供够,不准减供包干指标去加价出售。
(4)为了缓和当前电力不足的矛盾,各大企业(包括军工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按用电负荷的实际需要,添置柴油发电机或自建小水电、小火电站,以弥补不足,把握生产的主动权。
(5)市场民用煤价差补贴包干的有关规定,继续执行到一九八七年底,以扩大“两化”范围,节约更多的煤炭。
四、四、力争向西北和贵州多购电。
经初步协商,贵州枯水期高峰向四川送电十三万千瓦,日电量一百九十二万度;丰水期高峰送电十五万千瓦,日电量二百一十万度。西北电网今年枯水期只送十三万千瓦。从当前情况看,贵州省及西北向四川送电线路输送容量潜力较大,可在双方协定基数的基础上,对超送部分实行电价上浮,力争多购。具体上浮多少,与西北和贵州商定。电价上浮后,电网按保本、高进高出的原则,由电力部门和物价部门共同确定售价。
五、五、加快地方煤矿的发展。
从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0年,我省地方煤矿通过扩建和技术改造,计划平均每年递增一百六十七万吨,六年净增一千万吨。其中省、地、县国营矿净增四百万吨,乡镇矿净增六百万吨。实现这一计划,六年共需投资五亿七千八百万元,其中省、地、县国营矿四亿二千八百万元,乡镇煤矿一亿五千万元。国营矿所需投资,除自筹百分之三十外,其余由贴息贷款(贴息资金来源和小水电相同)和申请煤炭部地方煤矿补助资金解决;乡镇煤矿所需投资,除自筹百分之三十外,由省安排贴息贷款和用户集资解决。
现已执行的每年由省补助一千万元作为地方煤矿安全技措费,从一九八六年起,“七五”期间应逐年有所增加。煤炭开发和生产需要的三材,由省计经委按定额补助,物资部门按计划保证供应。
六、六、为促进能源建设工程、节能基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提前竣工投产,凡按照合同承包要求工期、保质保量提前竣工投产的,其提前投产期间所创造的利润,百分之八十归承包施工建设及有关单位安排使用(包括奖励设计部门、设备制造单位等);对拖延建设工期的,要追究责任,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七、七、进一步加强节能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更新高能耗设备。各企业上缴的更新改造资金,每年提取百分之二十划给节能主管部门,安排用于节能技术措施和设备更新改造。同时,除以能源作原料的企业外,以工厂企业为单位,每年提取当年比上年实际消耗所节约能源总量价值的百分之二十,作为企业节能技术措施资金,专款专用。节能量及价值的计算,要经各级能源办和财政税务部门共同审查批准。
对节能有成效的企业,按现有的节能奖励办法执行。为了鼓励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做好节能工作,凡是达到按省制定的评比条件,被评为省节能先行的地、市和厅、局(公司),由省发给一万元奖金,作为对有功人员的奖励和活动经费的补充。同时,实行产品单耗超定额加价百分之五十的政策。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对关于加速解决我省天然气供气紧缺问题的提案的复函
2010年05月12日 20:42:01
对关于加速解决我省天然气供气紧缺问题的提案的复函
陕发改办函〔2010〕106号
赵大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解决我省天然气供气紧缺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省天然气公司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现状 1997年至今,省天然气公司已先后投资近24亿元建成并投运靖西一线、咸阳至宝鸡、西安至渭南、靖西二线等4条长输管道,总里程1169.59公里,年输气能力达40亿立方米(日输气能力1140万立方米),形成了从陕北靖边到西安纵贯南北、延伸关中东西两翼、覆盖陕北和关中大部分地区的输气干线网络,使全省9个市(区)59个县(区)实现了气化,600余万人用上了天然气。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气化陕西”目标,省天然气公司将利用4年时间,投资近40亿,于2012年完成宝鸡至汉中、西安至商州等10条天然气输气管道、7座CNG市场组团及相关配套工程等的建设任务。据此安排,省天然气公司将提前17年完成《陕西省天然气管道三十年规划》中的建设任务。目前,“气化陕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宝鸡至汉中输气管道将于近期建成通气;咸阳至宝鸡输气管道复线工程已完成主管道铺设任务;延安、汉中、泾阳CNG加气母站已开工建设并部分试投产运行;西安至商州、汉中至西乡、西乡至安康等输气管道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将于近期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建成投运。
二、省天然气公司对天然气储气库的规划建设工作
早在2006-2007年,省天然气公司就委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青岛英派尔化学工程有限公司,针对天然气储气库、LNG项目做了前期的专项调研论证,取得了阶段性论证结果:初步认定在目前的勘探成果和油气田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下,在陕西境内尚未找到特别适合建设储气库的地质目标。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目前仅有中石油在天津大港、江苏金坛两地建有天然气储气库,中石化、中海油和其他省份均没有建设储气库。即便如此,省天然气公司仍未放弃对储气库的研究论证工作,2009年12月19日、2010年2月7日省天然气公司先后两次与我委联合组织相关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共同探索在地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址建库等事宜,并就论证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政府。
三、关于省天然气公司投资建设下游城市气化项目的问题
省天然气公司是一家负责按照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建设天然气长输管道,并对其运营情况进行管理的大型企业。按照“全省天然气长输管道规划”,省天然气公司先后完成了靖西一二线、西渭线、西宝线、宝汉线,今年还将开工西安—商洛、汉中—安康等管道建设,届时,将形成“四纵两横一枢纽”的主骨架。在气源落实方面,我省已与中石油、中石化川东北气田、西气东输二线等谈妥气源。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省天然气公司开拓下游市场,积极参与了市县的城市气化工作,各市县的气化工程作为特许经营权,均公开招标,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争。
四、关于应对我省天然气供应紧缺问题的措施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我省供气形势总体平稳,保障情况好于除北京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但天然气用气具有季节、日、时的不均衡性,目前解决天然气供应中的调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问题。我省冬季采暖期较长,用气峰谷差较为明显。2009年冬季受大范围降雪影响,气温骤降,出现了全国性的大面积“气荒”。面对严峻的供气形势,我委积极与长庆油田沟通,参加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部分省市天然气运行协调会”,多次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省委、省政府领导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争取气量。省政府领导也对全省用气情况高度重视,袁纯清省长亲笔致信中石油总部蒋洁敏总经理,为我省争取气量指标。经多方协调,中石油先后多次调增了对我省的供气量,最高日供气达947万立方米,创历史单日供气最高记录。同时,省天然气公司按照《陕西省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依据“先生活后工业、先安全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统一指挥、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供气原则,对工业用户及加气站采取了限气措施,最终基本满足了全省的居民用气需求。
为从根本上解决天然气供需紧张矛盾,我委及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不断加大气量争取和协调力度。与中石油、长庆油田这一主力气源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多争取分配我省气量指标,做好国家西气东输二线与我省天然气管网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工艺对接工作;加大跟踪中石化川气入陕、镇巴气田的勘探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延长集团气源、韩城煤层气的协调争取工作,进一步落实增量气源,努力在省内形成多气源保障局面。
按“十二五”规划安排,做好榆林至西安输气管道建设相关工作,该管道的建成将进一步满足下游用户日常用气及季节性调峰的需求。同时,榆西管线途径榆林、延长、韩城等地,将有利于中石化大牛地气田、中石油长庆油田、韩城煤层气等多气源的综合利用。在“十二五”期间,规划由省天然气公司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泾阳县永乐镇建设LNG调峰储备站,以满足陕西省的调峰需要。该项目建成后,将以咸宝一线、咸宝复线双管并行输送为保障,通过槽车运输等方式对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多个地市和区域进行天然气调峰,以缓解关中地区峰谷差较大的压力。
协助省天然气公司把省内的各类输气管道干(支)线充分连接,在全省形成一个完善的天然气网络,从而有助于资源的灵活调配。
针对关中地区用气紧张的实际情况,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圈”规划及“西咸一体化总体规划”要求,依托咸宝复线和西安至商州输气管道西安段,研究在西安、咸阳的核心城区外围建设输气管道“关中大环线”,以进一步缓解西安、咸阳两地的调峰用气压力。
五、我省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状况
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煤层气产业发展,并积极鼓励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2009年2月,我委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安排部署,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政策文件,组织编制了《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我省煤层气开发利用发展现状、形势、目标、规划布局、发展重点及环境评价和政策措施保障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到2020年,我省煤层气年产能达10亿方,实现年产量7.1亿方,逐步形成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集输以及科研等相配套的产业体系。所开采的煤层气主要用途是作为天然气的补充气源,解决调峰问题,弥补天然气的供应缺口;其次作为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三是做好煤层气的深加工,延长煤层气产业链。目前,我省煤层气开发利用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中石油加大了在韩城地区的勘探开发力度,预计今年将实现产量5亿方;省天然气公司也已完成韩城煤层气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已上报我委;(2)彬长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3)我省首条煤层气长输管线将于今年建成通气,该项目的建成不仅解决沿线工业用气和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气,还可进一步向西安地区辐射,作为靖西天然气管线的有效补充和备用气源。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投资大、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更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责任重大,因此必须要有资质、有技术、资金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承担建设和运营。我们非常欢迎中石油、中石化来我省,参与开发建设我省燃气市场,让陕西的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石油、中石化无意于我省,他们的主营市场也不是我省。
二○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联系人及电话:闫婷 029-8729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