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钢工作总结
酒钢2*350MW机组配套动力煤储运系统改造项目配煤筒仓工程
工
作
总
结
中博国鑫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酒钢项目部
2013-1-16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酒钢2*350MW机组配套动力煤储运系统改造项目配煤筒
仓工程
工程地点:甘肃省嘉峪关市
建筑规模:3座35m高筒仓及拉紧间、p-1通廊
总包单位:酒钢筑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分包单位:中博国鑫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武汉威仕监理公司
二、工作目标及控制过程
工程项目部成立后,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规模,公司决定由张文亭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负责本工程的全面工作。项目部的结构形式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形式。制订了三大工作目标:
1.安全目标:零死亡
2.进度目标:2012年10月10日主体完工
3.质量目标:合格
目标制定后,为了上述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召开项目部例会,明确了各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不互相推诿责任,增强了责任感。现在该工程已经顺利完成了竣工验收工作。本着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的原则,做总结如下:
(一)安全目标控制:
项目部成立后,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贾发青为安全员的领导小组。在施工过程中具体落实了以下工作:
1.所有员工进场后,都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场。
2.每早上班前召开班前例会,对本日工作进行安全交底。
3.制作安全标语及安全宣传栏,对工地常见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进行宣传,以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4.配合专职安全监理进行定期检查。
本项目安全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员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存在麻痹大意思想。
2.对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敷衍了事。
3.对监理、总包等领导单位安全检查有抵触情绪。
(二)进度目标控制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所以进度目标一致作为本工程的重点工作来落实。本工程计划工期为2012年10月10日三座筒仓主体完工,实际主体完工时期为2012年10月21日,拖延11天。造成主体工期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6月20日,但因为总包单位迟迟未将施工用电问题落实,造成开工时间一再推后,实际开工时间为2012年7月5日,拖延15天。
2.项目成立之初我方组织了十几名工人进场,重庆邓祥云施工班组组织50余名工人进场,但后期由于邓祥云班组因其他工地需用人,擅自将工人撤出了一部分,造成3#筒仓与1#、2#筒仓之间出现脱节。
3.由于仓内高炉水渣混凝土施工量大,上料较慢,且不能3仓同时施工。
本工程主体竣工拖延11天,但未对总包的整体安排及其他单位的后期施工造成障碍。需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1.进场后需催促总包落实水电问题,如迟迟没有落实,应办理签证手续,为后期顺延工期等办好书面手续。
2.基础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人员如满足不了后期进度安排,应尽快组织人员进场。
(三)质量目标控制
工程质量是公司立足之本,本工程确定的质量目标为:合格 为了使本公司在西北地区树立较好的企业形象。我方在施工事前、事中、事后都严把质量关。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控制:
1.事前主要从施工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质量进行控制,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进行送检等。
2.事中主要为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对图纸、规范等进行学习。对各班组在施工过程中的各工序进行检查,不足之处令其整改。
3.事后主要进行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查,对影响质量及外观处进行处理。
本工程施工完成后,工程质量得到了业主、监理、总包等单位的认可,取得了预期效果。
回顾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虽然我们在施工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势,改进不足,为公司的建设锦上添花!
中博国鑫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酒钢项目部
2013年1月16日
第二篇:赴酒钢学习考察报告
十月下旬,我们按照公司党委的安排,抱着力求了解,虚心学习的态度对酒钢(集团)公司宏丰实业公司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考察。
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参观和个别交谈的形式,考察组成员对被誉为“大西北的一颗明珠”——酒钢的自然环境、生产经营、后勤服务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酒钢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创业、坚忍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钦佩不已,受到了启发,达到了考察之目的。
XX年,酒钢(集团)公司按国家的有关精神全面实行了体制改革。改革重组后的酒钢后勤系统是以酒钢(集团)公司宏丰实业公司为核心,实行自主经营。其主要特点:
一是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必须自食其力。主产业丰富发达的同时,建立了多个农副产品基地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职工的福利待遇好,对职工大幅优惠水、电、气价格,每年三次发放生活物资,解决职工生活的后顾之忧。
二是竞争上岗和择优录用。据介绍,仅XX年至XX年间,该公司就先后两次组织招聘会,对需上岗的待岗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从3000余名应试人员中择优录用了290余人上岗。其余人员由酒钢(集团)公司给予政策办理居家休息或买断工龄,使后勤系统没有任何包袱和负担。
这让我们体会到一点:酒钢择人,并不是“大撒网”式的接收,而是动真格,有着其严格的用人标准。从本身的经营性质、发展特点及开拓潜力出发,酒钢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发掘出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样的择人方式是“双赢”的,一方面,企业找到了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能在企业的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
三是职工进餐,集中配送。酒钢(集团)公司各厂矿职工进餐均由宏丰实业公司配送中心承担。配送中心现有正式职工21名,外用工190人,保温车8台,负责整个酒钢生产作业区30多个供餐点的配送任务。
四是侧重抓好服务,不参与经营。拿车队为例,宏丰实业公司车队是由酒钢后勤系统重组归并的,现有车辆89台,承担着宏丰实业公司的生产服务工作。由于酒钢公司至上而下均实行了车改,因此,现有车辆的任务主要是对内服务,不参与经营,以计划为主,随叫随到,经营活动主要是依靠农副产品基地创效,对外运输则以租用为主。在车辆管理上,实行单车成本核算,一车一人的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完成无差错则工资每月按时领取。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报废更新则是宏丰实业公司根据生产服务需要,自己更新调配。
我们认为,酒钢与武钢是有差距的,可这一“距离”正是酒钢蓄势待发的内在潜能,正是酒钢开拓创新的空间,去不断寻找挑战与机遇并存下企业发展的新契机。
通过对酒钢的学习考察,使我们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要在思想上再放胆。我们要进一步解除一切思想禁锢,切实消除一切对发展公司经济的疑虑,坚决摒弃一切阻碍走市场的偏见。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分析自我具备的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实要求,找到企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切合点,就像手表的轴承,当大小两齿轮完全切合,手表才可以运转自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二是要在政策上再放活。从我公司的生产经营发展的现状看,发展氛围还不够浓,政策运用还不够活。要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就必须取消一切有碍于生产发展的限制性和不适宜的条条框框。要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放水养鱼,要在“激励”二字上做文章。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首先是要抓好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使广大的干部和职工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其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制度。再次是有好的政策。加大政策对生产和经营单位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在公司允许的条件下,让政策向走市场的经营单位倾斜。最后是要注重人才。换脑筋、拓思路,特别要注重广辟人才渠道,重奖功臣,重用能人。
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武钢和武汉这块得天独厚的适生环境里,像雨后春笋般地丛生,得到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力,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第三篇:赴酒钢学习考察报告
十月下旬,我们按照公司党委的安排,抱着力求了解,虚心学习的态度对酒钢(集团)公司宏丰实业公司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考察。
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参观和个别交谈的形式,考察组成员对被誉为“大西北的一颗明珠”——酒钢的自然环境、生产经营、后勤服务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酒钢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创业、坚忍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钦佩不已,受到了启发,达到了考察之目的。
xx年,酒钢(集团)公司按国家的有关精神全面实行了体制改革。改革重组后的酒钢后勤系统是以酒钢(集团)公司宏丰实业公司为核心,实行自主经营。其主要特点:
一是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必须自食其力。主产业丰富发达的同时,建立了多个农副产品基地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职工的福利待遇好,对职工大幅优惠水、电、气价格,每年三次发放生活物资,解决职工生活的后顾之忧。
二是竞争上岗和择优录用。据介绍,仅xx年至xx年间,该公司就先后两次组织招聘会,对需上岗的待岗人员进行严格考核,从3000余名应试人员中择优录用了290余人上岗。其余人员由酒钢(集团)公司给予政策办理居家休息或买断工龄,使后勤系统没有任何包袱和负担。
这让我们体会到一点:酒钢择人,并不是“大撒网”式的接收,而是动真格,有着其严格的用人标准。从本身的经营性质、发展特点及开拓潜力出发,酒钢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发掘出适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样的择人方式是“双赢”的,一方面,企业找到了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能在企业的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
三是职工进餐,集中配送。酒钢(集团)公司各厂矿职工进餐均由宏丰实业公司配送中心承担。配送中心现有正式职工21名,外用工190人,保温车8台,负责整个酒钢生产作业区30多个供餐点的配送任务。
四是侧重抓好服务,不参与经营。拿车队为例,宏丰实业公司车队是由酒钢后勤系统重组归并的,现有车辆89台,承担着宏丰实业公司的生产服务工作。由于酒钢公司至上而下均实行了车改,因此,现有车辆的任务主要是对内服务,不参与经营,以计划为主,随叫随到,经营活动主要是依靠农副产品基地创效,对外运输则以租用为主。在车辆管理上,实行单车成本核算,一车一人的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完成无差错则工资每月按时领取。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报废更新则是宏丰实业公司根据生产服务需要,自己更新调配。
我们认为,酒钢与武钢是有差距的,可这一“距离”正是酒钢蓄势待发的内在潜能,正是酒钢开拓创新的空间,去不断寻找挑战与机遇并存下企业发展的新契机。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通过对酒钢的学习考察,使我们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要在思想上再放胆。我们要进一步解除一切思想禁锢,切实消除一切对发展公司经济的疑虑,坚决摒弃一切阻碍走市场的偏见。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分析自我具备的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实要求,找到企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切合点,就像手表的轴承,当大小两齿轮完全切合,手表才可以运转自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篇:酒钢集团发展简史
酒钢发展简史
〔一〕1955年4月---1958年8月.领袖指示寻铁山艰难开拓.
1955年2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最高国务院会议上说:全国六大区都应有钢铁基地,目前只要西北还没有,使我难以安枕.我盼望老李〔地质部长李四光〕长工〔地质副部长何长工〕和同志们能在两三年内给我一个好消息!1955年4月西北地质局,特别是镜铁山地质队〔645队〕艰苦卓越的努力下,发现黑沟,镜铁山铁矿,以及发现4.2亿吨铁矿资源的储备,其中白兴明等11名同志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二〕1958年8月----1970年7月.两上两下命运捉弄酒钢人.〔1〕1958年1月,冶金部确定了酒钢大型钢铁基地的厂址和规模.鞍山黑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当时全国第2大高炉1513M31#高炉.鞍山建设总公司百分之95约30000人整建制调往酒钢,鞍钢调了2000多人的技术骨干和生产工人.首钢1000人,抚钢70人.大学毕业生600人.从西北农村招收农民和部分城市闲散人员.还有河南,陕西部分转业复员军人共2000人.总共集结56000人,基地代号39公司.8月1号在酒泉县正式成立,这个会同时宣布成立地极市酒泉市.赵北克同志任党委书记,同时宣布兼任酒泉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12月15日,酒钢开工5万6千人的大军在极其苦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当时同行业许多当时的第一.酒钢建设者和那个时期每一个人一样,满怀信心地要创造共
和国第四个金刚.〔前三个是鞍钢武钢包钢〕风沙没有让机器停止转动,睡马棚吃窝头喝雪水.但是1960年国家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58年国家投资3000万,59年只给了4100万,到了60年国家给了最大的努力1个亿.但是按当时200万吨的设计能力起码需要10个亿,而实际上投资不到2个亿.就注定了先天不足.1960年5月8号一号高炉正式浇灌基础,总共花了52小时06分,创造了全国记录.我们不该忘记,当时职工生活要比内地农村还差,戈壁滩少水没菜,甚至野菜也没有.祁连山上的矿山进度一样没有停息,困难和牺牲没有让一个人却步!六个工程四个战区大规模的施工在戈壁滩惊醒了狼群,赶走了冬季.可是春天却太短暂了.
〔2〕粮食的短缺造成了人员大量的浮肿,肝炎.1961年中央西北局在兰州召开会议:展缓酒钢建设,疏散职工异地就食.除5000人留守外,大部分疏散到新疆,江西,陕西,辽宁,黑龙江等地.这些人带这在嘉峪关的淳朴和坚毅开恳这新的天地.在新疆石河子农业机械化学校有酒钢人的身影,在江西新余农场,在黑龙江富拉尔机,在新疆农8师,在金昌,在洛阳....人走了.62年一支56000人的队伍不到1300人.可是我们的酒钢人没有停止脚步,先后建成大草滩水库,一号高炉的基础和炉体,五一俱乐部,百货大楼,医院门诊部.同时新建了一批单身宿舍楼,雄关路南边的楼房. 纪念甘肃酒钢建厂50周年!及嘉峪关市建市43周年
〔3〕1964年7月,酒钢第二次上马. 1964年5月毛
主席说:酒钢,攀枝花钢厂建不起来我睡不着觉啊!分散在祖国各地的酒钢职工响应毛主席建设三线的号召回来了,他们是酒钢的火种!他们没有熄灭!第一次酒钢停建以后,在戈壁滩上留守的职工忍受了千心万苦,他们维护着从矿山到厂区的建筑物,把散失在各处的材料,设备去锈入库.当他们听到重建的时候.当背井离乡从鞍山,抚顺,和新疆回来的同志望见那白雪皑皑的祁连山的时候,很多人哭了,:酒钢!嘉峪关我们回来了!1965年嘉峪关是个是个热血沸腾的年,这年嘉峪关市成立,酒钢一把手兼嘉峪关市市委书记.1966年3月23日党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王震来到嘉峪关视察酒钢.决定酒钢由北京包建.不久,北京第二建筑公司5000人,首钢1500人,北京平安医院,等兄弟单位陆续来到酒钢1966酒钢单位书记兼总指挥王问被本溪造反派揪回去,新任周冠五被北京首钢造反派扣留.群龙无首.在此我要特别说下这位书记.王问同志64年从本溪来工作,是37年入党的老同志,他到酒钢深入基层,亲自调查,指挥若定.他要求职工进食堂有凳子坐,经常晚上到各食堂尝饭菜,解决职工遇到的困难.他拍板给每个职工的伙食加6元补助,当时伙食每月21元.但在文化大***的冲击下,身体遭到严重摧残.71年冶金部安排他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他坚持来戈壁建设酒钢,买好车票时,肝炎发作,检查是肝癌晚期.临死时最后一句话:你们一定要把矿山抓上去.终年59岁.向这样为酒钢初期发展鞠躬尽瘁的人,不是少数.今天的嘉峪关人不该忘记啊!
〔4〕1965年,英雄的矿山队伍-马万水工程队来了,开进
了镜铁山.还有4000名劳改人员修建铁路.1969年铁路正式通车,为酒钢供煤的宁夏大武口选煤厂投产.从北京调到嘉峪关的水文三大队发现了丰富的水资源.尽管如此,1968年的中苏关系破裂,珍宝岛发生战斗.中苏边界高度战备,国家从战备考虑酒钢二次下马.1969年,冶金部决定将酒钢已经定货制造的120吨氧气顶吹转炉,大型初轧机,热轧板机,冷轧板机全部调出,并将原酒钢二厂〔兰州海石弯〕的一套后板轧机搬迁到河南舞阳,另组建舞阳钢铁公司.〔这是我本人最心痛的地方,懂点的人都知道,这些装备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了,就是今天有的舞阳还在用.冷轧就是今天酒钢都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哎!多好的机会啊!97年舞阳被邯钢兼并,它们现在还的特种钢基地,邯钢的一半利润来自我们的本该是酒钢的机器上啊!〕
〔5〕1970年工程兵建字02部队,在建设完嘉峪关市区七间房八间房改造三小后撤离四川攀枝花当时代号40公司.同时将酒钢老职工8000人分别调离金堆城,临汾等地,留守18000人.这一次虽然没有彻底下马,但酒钢已变成一个有铁无钢的企业了.
〔三〕1970年10月--1984年8月.十年徘徊终等待历史冲刺.
〔1〕1970年1月冶金部下文,将酒钢建成年产铁100万吨.3月兰州军区19军副军长郭时胜来酒钢主持全面工作.当时郭说,不把酒钢搞上去,他就要跳黄河,真可谓决心不小.酒钢和嘉峪关组织了万人会战,4月粟裕大将受周总理委托来视察嘉峪关酒
钢.9月2日焦炉出焦;9月31日为赶国庆凌晨1点40分.高炉流出了第一炉水,从此结束了建厂20年来没有出铁的历史.在场的老酒钢人哭成一片.可是由于只算政治帐,出政治铁,有铁无钢.出现了长达14年的经济亏损,国家为此陪进去504亿元.
〔2〕1971年9月西沟矿投产.72年一号烧结机投产.73年8月二号焦化炉出焦.73到75年选矿一号到五号系列投产.77年二号烧结机投产.经过8年奋战,以前的炼铁工序才基本配套,酒钢走的是一条先建高炉在促前道工序的道路.这在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造成了高炉生产长期吃不饱,质量达标的困境.1980年11月20日<<工人日报>>登载了三上三下的酒钢不能再上马!酒钢出路怎么办?关于酒钢这场争论一直到1982年1月13日比较召开了国家计委,经委,财政部,建委参加的会议通过了酒钢建设炼钢连铸工程的报告.
〔3〕1983酒钢政企分家.和嘉峪关市分离.同时出钢的事业落到了又一代的酒钢人心头.1983年五一炼钢工程开工.
〔四〕1985年8月----19 9 0年.梦成真新起点从头来。
[ 1 ] 1 9 8 5 年12月24日炼钢转炉流出了第一炉钢水。多少人在等这着个好消息啊!1986年5月1日,一套从西德和瑞典引进主机,高速线材轧机动工兴建,85年酒钢四中建设完毕。86年酒钢给外地孩子上学困难的区域修建了第八小学。同时成立酒钢三中。矿山也同样在改造84年对镜铁山矿斜坡道年末竣工。88年5月一号2号高炉开工。
[ 2 ]1 9 9 0 年 3 月12 号7点5 6分。给嘉峪关人民做了30多年的朋友和我们告别了。1513不可思议的倒下了,牺牲19人,整个嘉峪关市静了,一号高炉是酒钢人的天,是嘉峪关人的地。在那个几上几下的年代。高炉是酒钢人意志的标志,在漫漫大漠中唯一竖立的的它在坚持在和命运中搏斗了30年。可是它倒了。当第一位职工把酒钢集资券200元,国库券90元,人民币10元作为捐款献给公司修复的时候,我们看见了酒钢人的凝聚力。消息传开,从幼儿院的牙牙学语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许多人含这热泪参加抢修。职工医院的同志看见烧焦的同志无语了。这是国内第一次发生这样惨痛的事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内许多同行业给了大量支持。鞍钢,武钢,武冶,西冶,洛阳耐火材料厂,山东83厂,二冶和物资铁路等单位给予了无私的援助。现场清理了2个月,5月13号修复高炉拉开了序幕。12月17日高炉又以崭新的面貌竖立在人们的面前。
[五]1990年—1997年。这酒钢在同行业中。职工的收入其实是数在前列的。同时也年年创新高。产量和效益同比都有大幅度提高。
[六]1997—2007。酒钢股票上市。酒钢兼并河西堡铁,兰州,西安钢厂。2001年山西候马酒钢挺进中原。一个又一个的标志,从250万吨到300。从300到500万。做为一个内陆性钢铁代表,我不知道是不是做到了极限。但是数量优势我们是拼不过沿海的。现在山东,广西新上的钢厂都是千万吨。97年学邯钢从第6下降到17。未来不是拼产量。要讲技术要特色。还好06年酒钢新区和不锈钢项目上马,给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07年看网说和哈萨克合作,在南非和外蒙
投资。补充:
1958年,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题词的酒钢奠基石。
酒钢创业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1958年12月15日,酒钢七大工程开工典礼庆祝大会。
戈壁崛起西部钢城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十年建设发展纪实
沧海桑田,茫茫戈壁,崛起了西北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酒钢。从1958年建厂,酒钢走过了艰辛,历经了磨难,诠释了希望,见证了奋斗,迎来了辉煌。
开拓者坚定的脚步声,唤醒了大山里蕴藏千万年的宝藏。戈壁风霜,不改酒钢人白手起家,为国奉献的壮志豪情。
戈壁滩上,创业者们曾流血流汗;风云突变,何去何从多曲折彷徨。艰难中奋起,坚定中前行,支持中奋进。历经磨难的酒钢人,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终于实现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梦想。“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成为酒钢人五十年历程最贴切的写照。
忆往昔岁月峥嵘,酒钢人书写了自己半个世纪沉甸甸的历史;看今朝繁花似锦,历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调整,酒钢年产铁、钢、材超7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连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一业为主、多业经营发展格局,跻身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是甘肃省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
展望前途一片光明,“十一五”末,酒钢钢铁主业将形成千万吨级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不锈钢1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非钢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涉及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六大战略”正在全面推进。
艰难困苦千秋业,顶天立地酒钢人。走过不平凡的五十年,酒钢,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工业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铸就“百年基业”为目标,稳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西部戈壁“钢铁元帅升帐”
建国之初,共和国缺铁少钢。当时的地质工作者,将寻找大铁矿作为了重要任务。
1955年10月,已在祁连山找矿逾月的西北地质局645队“秦士伟小组”,在讨赖河畔的一个大山湾里,发现了大片条带状的铁矿石。因为意外地见到了一丛白桦树,该铁矿被命名为“桦树沟矿”。此后,西北地质局组建镜铁山地质队,又发现了黑沟矿及周围矿点,铁矿石储量超过5亿吨。
祁连山发现大铁矿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甘肃河西走廊建设钢厂进入到国家的议事日程中。1958年1月,冶金部部长助理徐驰在嘉峪关实地踏勘,确定了将要建设的这座钢铁企业的厂区位置在嘉峪关城楼东5公里处。这里当时属于酒泉县境内,故定名为“酒泉钢铁公司”。
当年3月,冶金部上报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关于建设西北酒泉钢铁厂的报告》,并将建设任务交给了鞍山冶金建筑总公司。6月
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冶金部的报告,同意按年产钢锭200万吨的规模建设。随后,各路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来到戈壁荒滩上。建设酒钢的大批物资,从全国各地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
8月1日,酒钢在酒泉县“祁连剧院”举行组建仪式。酒钢经理赵北克宣布:“酒泉钢铁公司成立。”甘肃省委书记焦善民宣布,成立地级酒泉市,任命赵北克为酒泉市委第一书记和酒泉市长。
12月15日,酒钢开工奠基仪式在一号高炉工地举行,1万多名职工参加了庆典,标志着酒钢建设的全面开始。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挥笔在高炉奠基石上写下“钢铁元帅升帐了,一切就带动起来了”。
12月16日,《甘肃日报》在头版头条以《我国又一新的重要钢铁基地,酒泉钢铁联合企业全面开工》为题,报道了酒钢全面开工的新闻,发表了《祝酒钢开工》的社论。
镜铁山矿的发现,酒钢的开工,使甘肃版图上出现了两座地级城市,先是酒泉市的设立,后是嘉峪关市的兴起。
党中央的关怀与支持酒钢五十年的建设,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共和国几代领导人的深切关怀。
毛泽东主席曾特别关注酒钢的建设。他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三五”计划时说,酒泉的钢铁厂要搞。他在一份报告上批示说:“攀枝花、酒钢建设不起来,我睡不好觉!”
1966年3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到酒钢视察。随行的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国
家建委主任谷牧、国家计委副主任余秋里、冶金部部长吕东等。1位政治局常委、2位副总理、18位省部级领导同时到酒钢,级别之高,领导人之多,在酒钢历史上少有。在酒钢期间,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听取了酒钢建设情况的汇报,研究、决定了酒钢建设方针、规模和进度,形成了工作纪要。
1992年8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来到酒钢视察。视察期间,他多次赞扬酒钢的生产建设和酒钢职工艰苦创业精神。江泽民说:“你们在这里建成这样一个钢铁基地很不容易。”他勉励酒钢领导,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1999年9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来到酒钢视察。胡锦涛参观了酒钢建设展览,看望了第一线钢铁工人,听取了酒钢领导的工作汇报。
胡锦涛说,酒钢建设41年来,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并且与改革开放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酒钢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胡锦涛说,酒钢的发展比我原来预料的要快,比我想象的要好。酒钢是整个西北的一颗明珠,是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钢还要继续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时,要把酒钢建设得更好,要继续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保证酒钢在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及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曾庆红、吴官正等也先后到酒钢视察或听取酒钢汇报。
建设历程中的巨大磨难酒钢自1958年开工,其建设历程始终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建设前期停停建建,经历了巨大的磨难。
1960年,酒钢建设正如火如荼。到年底,一号高炉结构,电厂基础,镜铁山矿露天采矿山体大爆破、部分井巷掘进等相继完成。然而,随着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投资明显不足,粮食和蔬菜供应更成为大问题。5万多名建设者开始勒紧裤带,甚至骆驼草、榆树叶都被用来充饥,患浮肿病者占到职工总数的15%以上。
3年建成酒钢的原定计划不可能实现了。1961年初,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兰州会议,决定之一就是暂缓酒钢建设,疏散职工,移地就食。已经集结的5万多人,建设主力基本撤回鞍山,其余人员疏散到新疆、江西等地。1500多名留守职工在樊天佑的带领下,继续坚守戈壁滩。1962年5月,中央决定酒钢下马。
酒钢恢复建设,始于1964年7月。此时,国民经济已经好转,毛泽东主席过问了酒钢建设。
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是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会同甘肃省领导一起来到酒钢,在现场召开会议,决定恢复酒钢建设,投资20亿,2年准备,8年建成。会议重新确定了酒钢的建设规模,酒钢更名为“三九公司”。
酒钢建设队伍开始了新一轮集结,当年底人员就达到3000人。
1965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决定,要求西北各省、自治区组织有关协作部门,全力支持酒钢建设。1966年底,酒钢职工人数达到3.3万人。
酒钢重建刚刚起步,文革狂飙席卷戈壁,一批干部受到揪斗,建设基本停滞。
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因为酒钢到外蒙边界的距离仅200多公里,酒钢在三线建设中的地位开始动摇,转炉、轧机等大型设备被迁往内地的舞钢、本钢和四川长城特钢厂。接着,冶金部变更了酒钢的建设规模,确定年产商品铁100万吨,取消了钢和材的建设计划。
1970年,粟裕将军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突访酒钢,6月下旬,著名的“全国抬酒钢”会议召开。会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325个单位,先后加入到支援酒钢建设的行列。
这一年,酒钢建设盛况空前。9月30日凌晨1时40分,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至此,承载着酒钢数万人理想和希望的一号高炉终于出铁了!
出铁后的酒钢,虽然有了产品,却落入建设规模缩小、产品品种单
一、产量徘徊不前、高炉配套缓慢。酒钢迫于当时的形势,采取先建高炉,简易出铁,再配套铁前工序的方法,背离了炼铁生产规律,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陷入企业连年亏损的低谷。
一号高炉投产后的10多年间,酒钢一直有铁无钢。1975年1月,冶金部会同甘肃省向国家计委提出了加速酒钢建设的报告,拟定酒钢分两期进行建设,这个报告得到了国家计委的批准。然而,1979年
4月,工程再次停工。
抓住机遇实现企业发展的大转机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折,酒钢也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韩显沛等领导的多方努力下,1980年8月,甘肃省、冶金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联合筹资挖掘酒钢潜力,发挥优势支援西北边疆建设的报告》。这个报告要求投资1.8亿元,以完成酒钢的配套建设。
1982年2月,国家正式下发文件,函告冶金部、甘肃省,同意酒钢进行配套建设,批准炼钢连铸工程立项。这份非同寻常的文件,凝结了酒钢人二十余载的心血和汗水,这意味着酒钢开始了向钢铁联合企业转轨。
1983年2月,酒钢炼钢连铸工程进入全面建设。与此同时,酒钢的管理体制和领导成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8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嘉峪关市与酒钢公司机构分设。至此,结束了延续12年多的酒钢与嘉峪关市政企合一体制。
1984年5月,甘肃省和冶金部现场办公会议召开。在短短的时间里,100多人上矿山、下车间,帮助酒钢解决了多年积累下来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在甘肃省没有过,在全国冶金系统也没有先例,酒钢从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984年年初,炼钢工程陆续开工。经过910天的紧张施工,1985年12月24日,酒钢炼钢工程建成投产。当晚,当第一炉钢水从转炉中倾入钢包时,人们欢呼雀跃、泪光涟涟。为了这一天,酒钢人整整
奋斗了27年!
酒钢出钢,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大事。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酒钢炼钢投产的消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甘肃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也都报道了酒钢出钢的消息。
1985年,酒钢实现利润1000万元,标志着酒钢彻底甩掉了“全国冶金企业亏损大户”的帽子,企业经营由此发生了质变。
物质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1985年8月,酒钢党委总结并命名了自己的企业精神———铁山精神: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铁山精神”十六个字,是对酒钢人27年来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发展祖国钢铁工业精神的高度概括,代表了酒钢人的追求和境界。
1986年,酒钢经理王汝林进京,担任冶金部副部长,齐茂忠继任酒钢经理。
1988年11月4日,酒钢举行高速线材工程竣工投产仪式。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酒钢真正形成了铁、钢、材完整配套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向钢铁联合企业的转变。
在实现了从铁到钢、从钢到材的全面配套后,酒钢高层开始思考新的发展之路。1988年1月,冶金部批准酒钢一号高炉易地大修项目,二号高炉正式建设。之后,酒钢的中板工程列入到建设规划。
在酒钢发展一切顺利的时候,一场难以预料的灾难却悄然降临。1990年3月12日清晨7时57分,酒钢一号高炉发生了意外坍塌事
故,当班职工有19人不幸罹难。酒钢遭遇了一场冶金史上的空前灾难。在国家和甘肃省的大力支持下,6个半月后,一座崭新的1513立方米高炉耸立在了酒钢炼铁厂一号高炉的原址。全力拓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2年10月,冶金工业部决定,酒钢为首批推向市场的试点企业。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酒钢,真切地感受到了经营压力。
三号烧结机、中板工程等工程的投资几乎全部来自银行贷款,酒钢每年要支付高达近3亿元的利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冗员和“企业办社会”的弊端凸显。酒钢的问题似乎更为突出:企业员工人数高达4.7万人,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仅为微薄的100万吨钢产量。全国冶金企业大面积亏损。刚刚走向市场经济的酒钢,面临着再度亏损的威胁。
思路决定出路。在决策层的部署下,决定酒钢前途命运的深化改革和建设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是,这一次决定酒钢命运的是酒钢人自己。
1994年,酒钢作为唯一发起人和集团核心企业,发起并组建了“酒泉钢铁(集团)公司”。集团集工业、贸易、金融、科研、交通运输、生活服务为一体,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69亿元,净值18.46亿元,形成年产铁、钢、材100万吨、80万吨和50万吨规模。
1995年5月,马鸿烈担任酒钢经理,加大了改革力度。
新的改革是从学习开始的。1995年10月,酒钢举行首期处级干部研讨班,专题学习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联利计酬”经验。
同时,派出大批人员前往邯钢和宝钢,现场学习邯钢的模拟市场和宝钢的现代化管理,极大地开阔了酒钢人的视野,促进了酒钢人观念的转变。
1997年,钢材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冶金行业效益普遍下滑,资金紧张,多数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此时,酒钢提出以“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对长期以来沿用的旧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分配真正拉开了档次,收入开始呈梯次结构,并且开始向高管理、高技术、高效益岗位倾斜。
在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酒钢开始破除过去“统招统分”的单一用工体制,建立了多元用工新机制。在干部人事制度上,酒钢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紧密结合,形成干部选拔和聘用透明、规范,使用和考核严格、公开,责权利基本到位,进出有序,具有酒钢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体系。
对部分非钢铁产业采取了剥离、改制、调整、重组等方式,使其离开主体,走向市场,分流职工达1.7万人。在精干主体的同时,继续撤并机构,重新调整管理职能。经过改革,职工总人数由最高时的4.57万人精简到2.8万人,其中,生产主线不足2万人。
酒钢减员人数虽多,但采取的是“柔性减员”,人性化决策体现了酒钢领导人的责任感。早在1998年,酒钢在“尽可能减少下岗,不造成社会震荡”的原则下,通过提前退休、内部退养、岗位置换、休长假和息工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冗员。
在精干主体、调整机构和精简岗位人员的同时,继续推进住房、医疗改革,取消水电、煤气内部补贴,实行市场价格收费„„改革内容涉及之多,改革力度之大,在酒钢历史上是空前的。
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根本之举。1999年4月17日,酒钢作为主要发起人,以钢铁主业中的炼铁、炼钢和高速线材厂的资产投资入股,设立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20日,“酒钢宏兴”(600307)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
这一时期,酒钢主动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考察了德国巴登钢厂,举行了韩国浦项管理经验研讨。在这种学习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了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式结构”转变,管理上推行了扁平化管理和集中一贯制。
“十五”期间到目前,酒钢全力拓展未来生存空间,抢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酒钢累计投资170亿元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建设,通过不锈钢、碳钢热轧薄板项目和异地钢铁公司的建设,基本实现了企业的规模扩张、技术更新、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
项目全部建成后,酒钢的钢材品种将新增碳钢冷、热轧薄板及镀锌、彩涂板卷,不锈钢冷、热轧板卷。板带比由目前的50%提高到75%以上,成为我国西北最大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在此期间,炉卷轧机工程、黑沟矿区建设工程、宏晟电热发电机组工程、高速线材改造工程、二轧高速线棒材改造工程、转炉大型化改造工程、不锈钢冷轧板带工程、南非铬矿工程、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工程、4号焦炉及干熄焦工程、翼城钢铁公司和榆中钢铁公司建
设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大部分已建成投产。
“十五”初期,酒钢决定发展不锈钢产业。不锈钢系统包括南非铬铁生产、不锈钢炼钢、热轧和冷轧工序,目前,酒钢成为继上海宝钢和山西太钢之后,国内第三家拥有从炼钢到轧钢完整的不锈钢生产系统的企业。
碳钢薄板的建设为酒钢产品换代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总投资53亿元的碳钢薄板项目,可形成年产连铸坯204.08万吨、200万吨热轧板卷的生产能力,生产钢种有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优质碳素结构钢。
围绕不锈钢项目和200万吨碳钢薄板项目,酒钢公司投入巨资加大了资源、电力、运输、信息化等配套建设力度,为百年酒钢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不锈钢、碳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等工程为标志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使钢铁主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逐步实现了产品结构由线棒向板带的优化调整,企业整体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位由2005年的第一百八十三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一百七十六位,粗钢产量升至第十五位。根据全球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酒钢在全球同行业的名次为四十五位。90种产品已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强度建筑用钢材产品打入三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主场馆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实施的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
品牌信誉战略取得重大突破。
酒钢是个资源性企业,迈入新世纪,酒钢的资源概念已从矿产扩展到阳光、温差、纬度等自然要素上。为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矿竭企衰”命运,酒钢利用河西走廊充足的阳光及独特的地理资源,正在钢铁之外打造着新型产业,力争使新产业成为未来的接续产业之一。依据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内最大的酿酒葡萄园标准,酒钢开始建设年产5万吨的紫轩葡萄酒业。酒钢还积极利用阳光资源,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开展工业旅游,目前,这一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第五篇:酒钢集团物流园简介
附件: 酒钢集团物流园和天水甘泉物流园简介
酒钢集团物流园1、10月25日,酒钢集团天水东晟物流园在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下曲湾开业。东晟物流园占地100亩,集钢材、建材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销售市场主要为天水、陇南和陕西省宝鸡、汉中等市。物流园每年将承担酒钢集团40万吨各类钢材的销售任务,实现利税2000万元。
2、由陕西西北金属物流有限公司和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西北金属物流园项目,昨日落户灞桥。西北金属物流园总投资24亿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钢材1000万吨,销售额500亿元,钢材深加工产值75亿元,国、地税收入超过6亿元,并可提供3000个营销、服务等就业岗位。
西北金属物流园作为与国际港务区相配套和衔接的物流园,将集运输与仓储方式转换、期货交割、金属深加工、进出口报关服务、企业零库存配送、金属贸易信息服务等多元功能为一体,呈现出现代、综合等特征。该项目建成后,对完善、优化东部新城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增加持续发展产业和税源动力,将起到积极作用。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物流园区作为现代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建设速度加快,并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支持。2010年,西北地区投
资建设了多个钢铁物流园区。4月,总投资3亿元的新疆北方钢铁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在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奠基。
天水甘泉物流园
建设内容:项目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紧邻宝天高速公路出口,区域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项目初期规划面积约1100亩,园区初步以物流配送为核心,在外围建设商务交易中心和配送基地,构建“立足天水,服务陇东南,辐射大西北”的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综合型、区域性物流中心。
建设条件:依托天水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物流基础,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天水装备制造业,建设“天水—关中经济带”的过程中,整合相关资源,吸引物流企业及相关机构入驻,向社会提供系列化,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天水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投资估算:物流园区初期概算投资5.16亿元
经济效益预测:开发面积约1100亩。园区建成后,可容纳物流企业20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1万余人,年经营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新增城镇人口年工资性收入1亿元以上。项目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启动,部分工程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