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6:1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第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航空推进系简介

航空推进系以航空发动机为工程背景,承担着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承担着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的建设任务,承担着本科生“飞行器动力工程”和“交通运输”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总体结构、强度、振动、控制、可靠性、测试试车等学科研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负责航空发动机陈列室的建设。

航空推进系是由以前的405教研室、406教研室、401研究室、404教研室中总体性能组组成。

航空推进系重视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己任,产生了一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教学研究成果。并与航空、航天、船舶、民航、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开展了广阔的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工作,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向着国际知名的目标迈进。

流体机械系简介

该系主要涉及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气动声学、水声工程、叶轮机分离流动机理与控制、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民用叶轮机械技术开发等诸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下设实验包括: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中速压气机实验台、高速跨音压气机实验台、低速轴流压气机尾流撞击实验台、环形叶栅实验台及民用风机多功能实验台、流体声学实验室等。

曾荣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具有工程院院士、“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工程热物理系简介

工程热物理系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从事发动机传热、燃烧、热防护及热能释放、转换、传递和合理利用方面的高级工程设计及研究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工程热物理系的前身是热工教研室(含实验室),为我校成立最早的教研室之一。曾承担了全校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机学和热工测量学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以重视教学而著称,一直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和民用热工领域培养了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5年开始招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2003年1月经并成立现在的工程热物理系。

工程热物理系以其崭新的面貌正在朝着北航争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进军。在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热能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四个二级学科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工程热物理系也是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上,坚持“应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两个平台融合发展,注重学科交叉,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学基金、“国防973”和预研、型号及民用热工领域等科研项目50余项。

工程热物理系具有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跨世纪人才和“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即“国防973”首席科学家等中外著名学者。

热能工程系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简称二所)是以航空和民用动力研究为主的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83年,科研教学并重。2002年建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时更名为热能工程系。目前,国防科技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重点实验室的液雾燃烧研究方向设立在本研究所。

主要科研方向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国防科研,如动力装置燃烧研究,气体动力学研究,涡轮研究,现代测试与控制研究;另一类是军转民技术研究,为民品开发,如民用燃烧技术开发,超音速气流粉碎、气流输送,涡轮制冷等。多年来,北航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坚持为国防工业建设、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建所方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和民用经济建设项目,涉及航空航天、防化装备、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地矿、冶金及建材等多种领域。为国家、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多年来位于动力系之首,为动力系的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十年来在学术专著、国内外各种刊物及各种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专利十余项。

本研究所教师为动力系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按1997版教学计划,为《燃料与燃烧》,《燃烧装置设计》,《燃烧空气动力学》及《计算燃烧学》。按2000版教学计划,为《燃烧学基础》,《燃烧装置设计》和《计算燃烧学》。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是:《燃烧学》,《现代测试技术》,《非转动部件流体动力学》,《航空燃气轮机燃烧室》及《燃烧污染与控制》。

第二篇: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2011年9月)

时间: 2011-09-19 08:54:47| 作者: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学科代码:0807学科级别:一级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以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学科背景,针对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及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紧跟能源科技前沿,结合能源动力工程实际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其研究涵盖了能源动力、能源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其中的“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热能工程”二级学科正作为省重点预备学科正在建设,“热能与动力工程”为国家I类特色专业及省重点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

拥有一支长期从事能源动力工程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有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博士24人;团队中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形成了特色明的研究方向——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动力机械及设备安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传热传质理论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技术与能源材料、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节能理论与新技术等。

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与研究平台——“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燃料分析与燃烧测试及实验系统、综合流动与换热实验台、综合数值模拟系统、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实验台、风力机叶片强度及桨叶动力学实验台等,已成为中南地区能源动力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和产业化前景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各类横向项目40余项。总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在境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4部,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申请和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项。

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应用成果——锅炉煤种负荷通用技术(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燃煤锅炉卫燃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新技术(201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燃料高效混合燃烧技术、动力机械关键部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新型传热元件及换热器优化设计系统、先进泵阀技术等,已在能源动力与火力发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与社会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及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为本学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发电企业间形成的产学研良好互动机制,为本学科的人才培养、能源动力工程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及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五十余年的积累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上的绩效和经验形成了本学科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动力工程

Power Engineering

专业领域代码:085206

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主要研究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相关理论问题和支撑技术,重点是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领域主要培养从事能源转换、传输与利用、过程节能和污染物质排放控制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涵盖的领域及对象包括热力发电、冶金、发动机制造、锅炉及换热设备制造、工业炉窑制造、材料工程、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能源动力部门,特别是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运行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电力施工企业的技术骨干、高级管理干部,电力科研院所与设计单位的研发人员,电力设备修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

该领域覆盖的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目前我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其中的“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热能工程”二级学科正作为省重点预备学科正在建设,“热能与动力工程” 为国家I

类特色专业及省重点专业。

我院目前在该领域的学术团队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博士24人;团队中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与研究平台。如“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燃料分析与燃烧测试及实验系统、综合流动与换热实验台、综合数值模拟系统、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实验台、风力机叶片强度及桨叶动力学实验台等,已成为中南地区能源动力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术团队在动力工程领域形成了特色明的四个研究方向: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动力机械及设备安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传热传质理论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技术与能源材料、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节能理论与新技术等。

多年来,学科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各类横向项目40余项。总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在境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4部,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申请和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项。学术团队与湖南大唐分公司、湖南电力公司、长沙锅炉厂、湖南汉联国际有限公司、湖南弘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三锦能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泰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鸿远阀门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动力工程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与社会经济效益。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Heating, Gas Supply,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学科代码:081404学科级别:二级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以工程热物理为主要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为满足人类生产及生活所需的各种人工环境的理论与工程应用,并研究为创造和实现上述目的所需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量转换设备、建筑环境检测与控制、建筑节能以及燃气、蒸汽、冷热水输送系统等。本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设置了与本学科相关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热工过程)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等本科专业,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为国家I类特色专业及省重点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省重点专业;目前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热能工程”二级学科作为省重点预备学科正在建设,“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

学院拥有一批水平较高、颇具特色的实验室及实验系统,如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转换实验室、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实验室;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热工基础实验室、校重点实验室——振动与噪声实验室、以及人工环境实验室、流体计算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DCS)实验室、制冷空调设备检修实验室、高效换热试验台等一系列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实验室。

本学科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为人师表、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团结奋进的学术团队。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8名,获博士学位的20名。团队中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

本学科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主要研究方向:(1)可再生能源应用与建筑节能技术;(2)新型制冷空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暖通空调故障诊断技术与系统优化。

本学科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并广泛积极地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完成各类横向项目3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多项省科技进步奖。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0项。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70余篇,出版专著6部,出版全国统编教材4部。

第三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实现我校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立足空地协同、车路协同和空地信一体化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发展特色,将北航的交通规划、航空器适航、汽车、信息与控制、机场道路等学科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并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提升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订“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杰出青年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

第二条 根据学院“十二五”规划,计划在2013-2015年期间,重点引进和支持在交通学院规划的一级学科各方向(含自主设置)相关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其中每个方向最多聘任一个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全院聘任3-5个优秀青年学术骨干。

第三条 “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实行校内公开招聘、重点激励、目标考核、聘期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人选基本条件

第四条 “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申请人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严谨求实的学风;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应具有副高级(含)以上职称且年龄不超过40周岁(含);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应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

2)在本学科领域从事学术前沿研究工作,并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创新成果,是所从事学科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潜质。

3)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还应具有组织、管理和领导学术队伍的工作素质,具备带领一支队伍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的能力。

第三章 遴选条件

第五条 申请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应具备下述条件(近五年,其中1、2、3项必备,4~12项任选3项;对交通学院有突出贡献的申请人可酌情放宽条件):

1、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本人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6篇(含)以上本学科领域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应有4篇(含)以上SCI(E)收录,或1篇SCI(E)收录及5篇(含)EI、ISTP收录。

2、作为主持人至少承担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和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年均到款科研经费不少于40万元(以进入校财务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按照1:1.5核算经费)。

4、作为第一享有人,获得1项(含)以上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前五名)或行业标准(前三名);或参与编写公开出版1部(含)以上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著(译)作或教材(前三名)。

5、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博士论文副导师;校级以上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参与校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或公开课程(前三名);主持校级教改重点项目。

6、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或省部级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前五名或二等奖前三名或三等奖(第一名)。

7、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化,作为负责人负责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并累计获得100万以上产学研合作经费支持。

8、担任省部级重点教学或科研基地副主任以上职务。

9、获得“新世纪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等。

10、重要国际会议大会分会主席或秘书长、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方负责人。

11、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的主要贡献人。

12、在全国或国际性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冯如杯”一等奖、或省部级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的团队导师。

第六条 申请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原则上应具备下述条件(近五年,其中1、2、3项必备,4~16项任选6项;对交通学院有突出贡献的申请人可酌情放宽条件):

1、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本人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5篇(含)以上本学科领域内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应有2篇(含)以上SCI(E)收录,或1篇SCI(E)收录及3篇(含)EI、ISTP收录。

2、作为主持人承担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

3、年均到款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以进入校财务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按照1:1.5核算经费)。

4、院级以上优秀学术团队或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5、获得1项(含)以上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前三名);

6、作为主要完成人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1项;

7、参与编写公开出版1部(含)以上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著(译)作或教材。

8、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或院级优秀青年教师;

9、获得校级(含)以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或优秀生产实习指导教师;

10、获得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前三名或院级第一名;

11、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或负责院级核心课程建设1项;

12、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或校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前五名)或二等奖(前三名)或三等奖(第一名)。

13、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并担任兼职实验员,或主持承担1项实验教学任务。

14、获得“蓝天新秀”称号。

15、重要学术会议分会报告人或优秀论文第一作者。

16、“冯如杯”三等奖的团队导师;或校级学科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第七条 同等条件下,在海外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且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学术访问经历者优先入选。

第四章 支持方式及相关待遇

第八条 学院与受聘人员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作为聘期考核的主要依据。学院对“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给予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入选者5万/年的岗位津贴补助(分10个月发放),给予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入选者2万/年的岗位津贴补助(分10个月发放),签订协议后按月支付补助,此后每年进行聘期评审,通过后支付下一补助,未通过则自动终止聘任,每个聘期为3年。

第九条 学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所获学科建设经费的情况,优先为“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提供科研经费专项配套支持。优先支持“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申报博士生导师资格。第十条 对于聘任期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的“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自动终止聘任合同。

第五章 岗位职责

第十一条 获聘“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受聘者聘期内岗位职责如下(1-6项必备,7~17项任选3项):

1、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本人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10篇以上本学科领域内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应有5篇以上SCI(E)收录,或1篇SCI(E)收录及8篇EI、ISTP收录。

2、作为主持人承担2项(含)以上国家级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含子题);或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和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年均到款科研经费不少于60万元(以进入校财务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按照1:1.5核算经费)。

4、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至少1项/年。

5、每年为全院研究生做学术报告1次。

6、组织所在二级学科青年教师学术研讨会1次/年;

7、作为第一享有人,获得3项(含)以上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或负责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或主编公开出版2部(含)以上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著(译)作或教材。

8、获得省级以上(含)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或教学团队负责人;省部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或视频公开课程负责人。

9、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前五名;或省部级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10、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化,作为负责人负责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并累计获得300万以上产学研合作经费支持。

11、获得省部级重点教学或科研基地1个并担任主任职务。

12、获得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

13、获得蓝天学者以上人才资助计划。

14、新任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二级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学科评审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863主题专家、总装科技委咨询专家等。

15、重要国际会议大会主席或组委会主席、大会主报告人、重大重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负责人、与国外机构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负责人(有持续科研经费支持)。

16、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的突出贡献人。

17、获得全国或国际性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的团队导师。第十二条 获聘“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受聘者聘期内岗位职责如下(1-5项必备,6~14项任选3项):

1、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本人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6篇(含)以上本学科领域内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至少应有2篇(含)以上SCI(E)收录,或1篇SCI(E)收录及5篇(含)EI、ISTP收录。

2、作为主持人承担1项国家级基金项目和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3、年均到款科研经费不少于20万元(以进入校财务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按照1:1.5核算经费)。

4、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至少1项/年。

5、每年为全院研究生做学术报告1次。

6、作为第一享有人,获得1项(含)以上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或制修订国家标准(主参人)或行业标准(前五名);或参与编写公开出版1部(含)以上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著(译)作或教材(前三名)。

7、获得校级以上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博士论文副导师;校级以上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参与校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或公开课程(前三名);参加校级教改重点项目(前三名)。

8、获得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或省部级教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或二等奖(前三名)或三等奖(第一名);或校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9、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化,作为负责人负责产学研合作基地1个并获项目经费支持。

10、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并担任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人。

11、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航“蓝天新星”等称号。

12、重要国际会议大会分会报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方负责人。

13、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海外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的主要贡献人。

14、在全国或国际性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冯如杯”一等奖、或省部级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的团队导师。

第六章 聘期管理与考核

第十三条 学院对“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实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其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考核结束后,学院可酌情对相关学科进行聘任增选。

第十四条 学院对未能履行工作职责或聘期调离的获资助者,终止聘任;对违反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获资助者,终止聘任,并根据情况报请上级部门给予相关处理。

第十五条 聘期结束前3个月,学院对“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进行聘期考核。聘期考核合格者酌情续聘,聘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续聘。

第十六条 受聘人为非交通学院教师,若选择仍在原单位任职,需经原单位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以确保其在受聘期间所获成果的第一受益方为交通学院。

第十七条 受聘人所取得的成果在注明获“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资助时方可得到考核认可。

第七章 应聘要求与评审流程

第十八条 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岗位应聘人应为交通学院在职教师,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岗位应聘人应为北航在职教师。

第十九条 应聘人员可通过电子邮件、邮寄等方式直接与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人事秘书联系并递交应聘材料。应聘材料包括《“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申请表》和附件材料。其中附件材料应包含:海外经历/学位/任职等证明材料、近5年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及其他需要特别提供的材料。由学院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并报请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第二十条 学院对评审通过的“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周,公示期满,如无异议,公布“志成冠军优秀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名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预答辩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预答辩要求

2013年12月24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决定实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重点审核博士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工作的深入性和系统性,研究工作的创新性结合发表文章阐述等相关事宜,经参会委员表决通过,形成决议如下:

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答辩前均需进行预答辩;

2.为使博士生在预答辩后留有足够时间修改论文,预答辩应在论文中期检查合格之后、正式答辩之前3个月由学生申请,学院统一组织进行;

3.预答辩通过方可申请博士论文答辩,预答辩不通过则必须对论文进行全面的修改,经导师审核后重新进行预答辩; 4.预答辩费用使用研究生院统一发放的博士答辩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2014年1月15日

第五篇: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招收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说明

一、条件:

报考北航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若第一志愿报考专业达到所在相应学科门类(专业领域)的我校复试资格基本线,可以向我院生物医学工程(包括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型两种)申请进行调剂。学科研究方向如下:

01 生物力学

02 生物医学材料

03 细胞与组织工程

04 生物医学信息及仪器

05 人体行为工程与康复工程

06 生物技术

07 空间生命科学及生命保障技术

08 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及人因工程

二、申请材料:

提交调剂申请书、个人简历至caizhen@buaa.edu.cn;联系人:蔡老师处(82339416);地址:逸夫科学馆321房间

申请书下载网址: >招生信息>学历硕士

三、复试安排:

会以邮件形式通知申请人参加复试,具体安排及要求参见学院复试安排。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2011-3-16

下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会章程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会章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性质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是在能动学院党委,研究生学院党总支领导下,院团委,研究生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介绍(推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招生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女生部2014年度工作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女生部2013~2014年度 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书满怀着新的希望,迎来了新的一个学期,我们女生部也随着学院一起成长。在过去的一个学期,女生部的工作成绩是值得肯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高科技的突出代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本学院原名动力工程系,是我国航空航天教育的重要学科系之一,其飞行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3) 公共政策分析 一、 概念解释(本题共30分,共6小题,每小题各5分)。 1、多数剥夺少数P262 2、政策创新P435 3、公共政策结构P......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关工委工作总结汇报(★)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关工委工作总结汇报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生词语,近年来就业压力、情感问题及其它各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发展从而引发的自杀或伤......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1421012班事迹材料5则范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1421012班事迹材料 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1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2班是一个由22人组成的勤奋好学,相亲相爱,团结一致,凝聚力强的班集体。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EMBA学位班介绍(推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EMBA招生简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综合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