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时间:2019-05-12 16:3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第一篇: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

作计划

语文素养课题 2008-11-20 22:26:32 阅读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

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按照省教科所规划办立项文件要求,我校的省级课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2008年12月结题,我们计划本学期末

结题。

一、已经取得的成果

(一)、学生方面

1、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

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

2、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

已经编辑印刷《浪花》第一期;第二期正在印刷中,11月底发到文学社会员和语文教师手中;为了调动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从第三期起每个班要保证提供一篇文章,由该班语文教师在质量上把关,本学期

底要保证印刷出来。

3、2008年《学生迎新年作文竞赛获奖作品汇编》

(二)教师方面

1、已发表文章

①董玉辉 《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途径》发表于《语文教学与

研究》2008年第7期

②程超《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发表于《蚌埠教研》2007年第4期

③程超《文言文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发表于《蚌埠教研》2008

年第2期

④孙洪媛《知疑方能有进》发表于《蚌埠教研》2008年第3期 ⑤常和伟《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素养》发表于《蚌埠教研》2008

年第4期

⑥方丽《大道必简—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发表于《蚌

埠教研》2008年第4期

2、获奖论文或教学设计

编号 1 2 3 4

姓名 程超 常和伟 程超 张树志

篇目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语文教师

等级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陈方严 陈良玉 李传新 随学利 孙洪媛 孙鲜仙 夏雪姐 姚中卫 张玲玲 陆常林 常和伟 陈锦艳 李梦玲 孙登芳 程超 赵爱兰 孙林永 孙腾云 方丽 李梦玲 常永志 李昌杰 孙林永 李梦玲

如何掀起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潮 引导学生体味古典意境

重视课堂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巧设“空白”提高教学效果 知疑方能有进

如何强化课堂听说训练 浅谈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作文中描写活动场面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 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让语文课激情飞扬 把美还给语文

开展口语表达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口语教学活动课指导实例 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几点做法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技巧 学会欣赏课文之美

大道必简—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课实例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复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苏州园林》课件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县级一等奖 县级二等奖

二、下一阶段计划做的事情

(一)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在学期结束前)

1、演讲比赛(演讲稿要求装订成册)

2、书法比赛(作品规格统一,装订成册;规格超过标准,拍成照

片,收入《作品汇编》)

3、作文比赛(作品装订成册编为《2009年学生迎新年作文竞赛获

奖作品汇编》)

(二)编辑学生作品小丛书

1学生作品小丛书(2009年元月10日前完成)初一学生作品集《多彩的天空》(李传新负责)初二学生作品集《放飞的心情》(方丽负责)初三学生作品集《我们的中学生活》(孙怀选负责)高一学生作品集《青春的旋律》(姚中卫负责)高二学生作品集《花季·雨季》(孙登芳负责)高三学生作品集《蜗角情怀》(房兴校负责)2文学社社刊汇编(1—3期《浪花》杂志)

3“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稿汇编(廖海燕负责,2009年元月10日前完

成)

(三)编辑教师作品集(2009年元月10日前完成)

1教师指导材料汇编(孙林永负责)作文辅导班材料汇编《借你一双慧眼》

2语文综合活动课材料汇编《给你一片天空》(常和伟负责)

具体要求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种教研成果形式》

3发表论文汇编、出版论文集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G07083)

课题负责人:程超、张树志(语文科)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文件与有关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在国内,巢宗祺、顾云虎等科研人员已经根据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概念基本澄清,兰瑞平、李良品等教学人员也已经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但多停留在概念的理解或对内涵某一个方面的阐释,未能多角度地阐释概念,尤其未能阐释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操作性强的策略。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近年来,我们学校把是否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教导处每一学期也都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定为语文教研组教学核心工作之一。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本课题正是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各种原因,从而提出地域色彩鲜明的解决策略,为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农村中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有关中学生语文素养理论与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经验的学习研究,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使课题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有经验借鉴。

2、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自己对语文素养的看法和需求,然后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语文活动。

3、座谈分析法。通过教师座谈,分析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存在的问题;阶段总结,分析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4、个别指导法。分类指导,个别加强,着眼于提高,关键在于坚持。

5、专题讲座法。就学生关注的语文素养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解决问题。一事一议,着眼于解决共性问题。

6、网络分享法。建立学校教育网站、课题组网页、文学社网页,教师共享研究成果,学生展示个性语文素养。

7、反思比较法。不断反思,纵向、横向多角度进行比较,寻求最合适的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

8、经验推广法。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开展有成效,在校内、校际推广,在推广中进一步改进、提高。

四、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一)、初步研究阶段,确定本课题研究策略

1、加强理论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实施,课题组要求课题研究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定于每二个星期集中学习一个小时。

2、按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制定研究计划,小结研究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各年级备课组组长和组员,通过研讨会共同制定该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好课题研讨课课程表。每学期从第十一周开始上课题研讨课。

3、结合学校“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上好课题研讨课。根据课题组的研讨课课程表,上课教师精心准备,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前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前,上课教师要提前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个人的博客上,课题组老师提前阅读,提出修改意见,上课教师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备课组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议,人人发言,做好记录。评完后,评课教师还在博客上对这节课进行网络评课。

4、利用宽带网络,开通“常坟中学教育”、“大河湾文学社”等网页,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另外很多教师还开通个人博客,既能及时保存自己的研究成果,也能与其他教师和学生实现互动、交流。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从一开始,我们就比较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收集,尽可能让材料保留活动的原始性、真实性、有效性。

6、鼓励教师撰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我们鼓励教师向相关报刊、网络平台投稿,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怀远县首届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比赛、怀远县首届教学能手评选、蚌埠市第四届“教坛新星”评选、蚌埠市2008年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蚌埠市2008年语文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

(二)、深入研究阶段,细化本课题研究内容

1、优化语文教学环境。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①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秀,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语文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与学校、社会、家庭、大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②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我校自申报课题开始,就积极加快学校硬件的建设,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学校现在已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1口、计算机网络教室3口、图书室藏书12万册、教师学生阅览室各1口。

2、加强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①以人为本,精心设计。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老师精神饱满,以相信、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朗读、背诵、默写、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大力继承。尤其是古诗文教学,我们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③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我们不是为传授而传授,而是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写字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④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通常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也是课程标准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我校在课题研究中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工作做得尤为扎实。

①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我们于2008年3月成立大河湾文学社,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浪花》杂志,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②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了“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③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相应指导。当然也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

④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我们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我们开展了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调查研究了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初步摸索总结出一些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1、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2、加强课堂教学。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二)教师逐步成长起来。

1、方丽老师获蚌埠市第四届“教坛新星”称号。

2、方丽、孙腾云、廖海燕老师获怀远县首届“教学能手”称号。

3、已发表文章

(1)董玉辉校长等人发表在教育教学刊物上的文章7篇。

(2)发表在教育网页科研平台的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47篇。其中程超老师的《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青年语文教师骨干化进程的途径》分别被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研指导”和 “教师培训”栏目全文采用。

4、获奖论文或教学设计28人次。

5、开通个人博客教师共计有28人。教师开通个人博客,组建常坟中学语文教师博客群,加强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三)、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1、作文辅导讲座为文学社会员开辟了第二课堂。

2、已经编辑文学社刊《浪花》3期,第四期正在统稿之中。收录学生文学作品98篇,活动图片36幅。

3、语文比赛活动异彩纷呈。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演讲活动,获校级奖励62人次,获县级奖励8人次,获市级奖励2人次; “学生迎新年作文竞赛”,获奖165人次;硬笔书法比赛,获奖81人次;诗文朗诵比赛,获奖64人次;文章书写比赛,获奖84人次。获奖作品均已装订成册。

4、学生作品小丛书编辑成6册。初一学生作品集《多彩的天空》,初二学生作品集《放飞的心情》,初三学生作品集《我们的中学生活》,高一学生作品集《青春的旋律》,高二学生作品集《花季·雨季》,高三学生作品集《蜗角情怀》。

5、“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稿汇编1册。

6、语文综合活动课学生作品汇编若干册。

六、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们的起点低,所以我们在努力;因为我们在努力,所以我们会前进。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硕果,2009年4月,课题终成雏形。我们在反思过程中,感觉还有不少遗憾,概括起来主要是下面两点:

1、总是想把所有有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囊括进来,因而课题研究铺得过开,不能有针对性地深入钻研某一项有自己特色的语文活动。

2、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参与研究的老师都是一线教师,有的还是班主任,工作负担很重。平时理论学习时间很少,因此积累的先进理论不够。还需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七、下一步努力方向

1、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可能地发挥课题研究成果效益。

2、继续完善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巩固课题研究成果,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继续探索适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更好地提高我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农村中学顺利推进做出应尽的贡献。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对策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

一、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通过调查、座谈、查找资料,发现我校学生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差。通过调查学生的语文课堂作业本、作文本、家庭作业本和课堂笔记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难辨,点画不到位,歪歪斜斜,不成字体,特别是家庭作业和课堂笔记又是涂,又是圈,很不整洁。真正把字写得美观工整的寥寥无几,更为糟糕的是,书写差的同学对写字不当一回事,没有引起重视,觉得字写得好坏无所谓。

2、错别字多。在调查中看到的学生作文,没有错别字的几乎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5个以上的错别字。不仅是写作文,就连写计划、写总结、写假条、办黑板报,甚至写检讨,都要写错别字,可以说错别字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记得有一位高一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题目是《心德体会》。有一次一位学生在宣传栏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把“事”字写成“示”,如此一个大错别字,给他指出,他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错在哪里。

3、语文知识面狭窄。现在的农村中学生读得少,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文外,其他的便背不了几篇;除了课本上所提到的几位文学大师外,其他的人便陌生得很,以致于说话写文章常常闹笑话。学生的眼界十分狭窄,知识贫乏得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看过“四大名著”。语文知识的贫乏苍白,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二者常常是恶性循环。

4、口头表达能力差。我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在表达交流方面普遍存在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羞怯,胆子小,不敢说话;第二个问题是立意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不具体;第三个问题是思路混乱,结构不完整;第四个问题是语言贫乏,粗俗,口头禅比较多,方言比较普遍。

5、作文能力比较弱。最突出的问题是审题能力差,选材不得当,内容空洞。很多学生不能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方法,写出比较通顺的文章;有些学生有亲身感受,却就是扣不住中心、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层次,不是过于简略,就是废话连篇。在命题作文中,主要问题是内容单薄,语言刻板,尤其在议论或说明事理时,多数学生的作文论据不足,论证角度单一,作文空洞无物。

二、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

1、造成中学生书写差的原因。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偏向。教学中过多的架空分析和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五花八门的练习挤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并且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求不严,强调不够,个别语文教师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自己的字都写得很潦草,致使学生也跟着学。

2、学生错别字多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本身不注重语文的修养,写字马虎,没有意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缺乏踏实认真的态度,有些字把握不准,只凭感觉,却懒得去翻字典。另一方面学生写了错别字,我们的老师有时没有及时纠正,或者纠正了但没有从学习态度与为人这个高度去教育学生,所以往往是老师这次给学生纠正了错别字,下次学生又犯错。还有新闻媒体、商业广告等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对学生产生误导,诸如随处可见的商店招牌上的“批发另售”、“烟氿糖茶”等字样,电视、报刊上的“一明惊人”、“天尝地酒”、“咳不容缓”之类的广告词,不仅危害了学生,而且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

3、造成中学生语文知识面狭窄的原因。①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主动性。特别是一听到要求记忆、背诵的内容,就感到头疼,连课本上的一些名家名篇都被冷落在一旁,更不用说利用课余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背诵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的诗词名篇了。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朗读和背诵上。或要求了背诵,但缺乏监督和检测手段,其最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③应试教育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忙得晕头转向。学生抽不出多少时间去阅读课本、去阅读课外书。

4、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学生对一些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意识淡薄,并且不愿意下苦功夫去积累。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实际教学中侧重于搞题海战术,只重视学生的笔杆子功夫,而忽视了他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语言组织较差的现象。

5、学生作文能力比较弱的原因。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社交能力低,眼界狭窄,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不高,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还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

三、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对策与实践

1、优化语文教学环境。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①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②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2、加强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①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属对、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③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④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 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①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②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③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免费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对相应指导。当然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④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例如可以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可以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探索出适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农村中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农村中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四篇: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培养思考

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培养思考

【摘要】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何谓“语文素养”?怎样形成与发展?

本文试图从“语文素养”的内涵、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培养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三方面阐述目前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素养

现状

原因

思考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整个语文课标中,多次出现“语文素养”。于是问题就产生了:过去都提“语文能力”,现在何以要换成“语文素养”?

那么,什么是“素养”?素,平常、向来、内涵的。养,修养。素养该解释为“平日的修养”。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有无权威性的确切界定?查查看,有的文章把思想、品德、价值观等由整个学校教育承担的任务,都划到了“语文素养”的名下。语文素养有那么大的容量吗?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语文教学可以不管思想品德教育,但“管”,语文终究是“语文”。

我想,“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给它界定不能无视“语文的”这个限制语;“语文素养”概念的泛化,势必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课、人生哲理课。

其实,语文素养很简单。比如我们说“某某人语文素养很高”,凭什么我们断定其“语文素养”很高呢?无非是因为他具备了这些素养:

1.必要的语文知识;

2.较强的语文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3.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 4.较高的文学审美趣味和能力; 5.较宽的文化视野。

那么,语文素养的内涵词应该是:语文、表达、情感、审美、文化

二、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语文20年,深感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

1、书写差。查阅学生的语文课堂作业本、作文本、家庭作业本和课堂笔记本,很大一部分学生书写欠规范,字迹潦草难辨,点画不到位,歪歪斜斜,不成字体,特别是家庭作业和课堂笔记又是涂,又是圈,很不整洁。真正把字写得美观工整的寥寥无几,更为糟糕的是,书写差的同学对写字不当一回事,觉得字写得好坏无所谓。

2、错别字多。看看学生作文,没有错别字的几乎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几个错别字。不仅是写作文,就连写假条、出黑板报,甚至写检讨,都有错别字,对学生来说错别字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语文知识面狭窄。现在的农村中学生读得少,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文外,其它的就背不了几篇。除了课本上所提到的几位文学大师外,其他的陌生得很,致使在说话写文章时常常闹笑话。学生的眼界十分狭窄,知识贫乏。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不出“四大名著”的名称、作者,更不必说阅读、感悟。语文知识的贫乏苍白,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二者纠缠,恶性循环。

4、口头表达能力差。中学生在表达交流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羞怯,胆子小,不敢说话;立意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不具体;思路混乱,结构不完整;语言贫乏,粗俗,口头禅多,方言普遍,时有心里明白口里说不出来,意会却无力言传的无奈,在表达和争论中表现出想说又说不出来的口吃表象。

5、作文能力比较弱。审题能力差,选材不得当,内容空洞。

一些学生病句连连,土语常见,连通顺都做不到。有些学生有亲身感受,可是扣不住中心、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层次,不是过于简略,就是废话连篇。在命题作文中,主要问题是内容单薄,语言平淡,用词随便。尤其在议论或说明事理时,多数学生的论据不足,论证角度单一,作文空洞无物。

(二)、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

1、造成中学生书写差的原因。首先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原因。长期以来,教学中过多架空分析、随意肢解课文、为应付考试进行五花八门的练习、挤占了学生自我训练、自主学习语文的大部分时间。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求不严,强调不够;个别语文教师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自己的字都写得很潦草,致使学生也就跟着学,自己不能也不敢理直气壮的教育学生,督促学生。

2、学生错别字多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本身不注重语文的修养,写字马虎,没有意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缺乏踏实认真的态度,有些字的音形义把握不准,只凭感觉,懒于去翻字典。另一方面学生写了错别字,我们的老师有时没有及时纠正,或者纠正了但没有从学习态度与这个高度去教育学生,所以往往是这次纠正了错别字,下次又犯错。还有新闻媒体、商业广告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对学生产生误导,如随处可见的“批发另售”、“烟氿糖茶,电视、报刊上的“一明惊人”、“天尝地酒”、“咳不容缓”之类的广告词,不仅危害了学生,而且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

3、造成中学生语文知识面狭窄的原因。① 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主动性。特别是一听到要求记忆、背诵,就嘘声一片,连课本上的一些名家名篇都被冷落了,更不用说利用课余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背诵诗词名篇了。②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朗读和背诵上。或要求了背诵,但缺乏监督和检测手段,其最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③ 应试教育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忙得晕头转向。学生抽不出多少时间去阅读课本、去阅读课外书。

4、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学生对一些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意识淡薄,并且不愿意下苦功夫去积累。另一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教学中偏重搞题海战术,只重视学生的笔

试功夫,忽视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的现象。试看:在农村,有多少学校多少教师认真组织了学生的口语考试?还有,国家规定语文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实际上有多少教师达到要求?教师的美读示范从何而来,教师的言语魅力又怎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蹩脚的朗读示范除了削减、消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外,还会带给学生什么?在我市农村学校教师之间、同学之间交流正常使用普通话了吗?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多少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表达?

5、学生作文能力比较弱的原因。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社交能力低,眼界狭窄,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不高,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还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素养,作文水平是不太在意的。

6、教师素养严重残缺。记得有个教育家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谁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难以让人恭维,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更是良寡莠多。有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没有读书的习惯,不曾认真写过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甚至教材上推荐给学生的名著都不曾读过、不去读。教师的残缺素养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谈何容易?好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也郑重提上日程,继续教育是一条好途径,但实际操作下来效果不明显,缘于教师不积极、不主动,形式主义常有抬头。

当然,造成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还有很多,诸如有人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功利性、评价的单一局限性,我想还有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性、不合理管理的干扰性、部分教师事业心的缺失、价值取向的紊乱等等。

三、培养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

学生语文素养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问题,因而要激发学习兴趣、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内容,改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农村中学生 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教师语文素养的丰富与提高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可以重塑学生的人格,重铸学生的灵魂,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影响其一生。其实,我们早已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不能也不敢去越“雷池”,生怕因此而“乱套”,生怕画虎不成反成犬,更怕用心创改失名声,甚至丢饭碗。试问:产生危机的教师有多少是因为教学能力低下?恐怕更多的是不合时拍、不合势拍。但可以肯定,没有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将无法影响学生,几乎不可能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那么,教师应该提升哪些素养,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呢?中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之外,还应具有如下不可缺的素养:

1、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语文学科性质上一个显著特点。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应有历史、哲学、语言学、法学、文艺批评等文化知识,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能载道、载情、载理、载美。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历史文化、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中学语文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对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的现实情境。其次,中学语文教师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相关问题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问题相关知识能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

2、美学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前言指出:“要重视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的、“丰满”的人。因而,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会在教学中追求美的享受和意境,为学生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运用规范、标准、漂亮的语言与学生亲切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得到美的体验和熏陶。中学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美学方面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在陶冶自己审美情趣的同时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提升自己美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3、实践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这些都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体验,也必然要求教师要加强实践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是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改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说,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主要表现为: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讨论、游戏、表演、欣赏、评价进入课堂,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体现,与学生语文学习、社会实际紧密相联。教师实践素养的发挥要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实践素养的发挥将使教师由一个讲授者变成一个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者,由一个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变成一个实践方法的指导者。语文教师具备了这些实践素养,就能将学生真正地带入语文课程领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

(二)加强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和追求。

1、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对于古诗文的教学,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让学生得到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根基。

3、加强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动起来。

4、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在多学科的交叉中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解决和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根本要素,具备这个要素,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可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反之,如果不会读不会写,不能有效地吸收和顺利地表达,其语文素养就无从谈起。在听、说、读、写几项语文能力中阅读能力是基础, 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从各种读物中广泛汲取精神养料,拓宽文化视野,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少年时代就爱上了读书,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可以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可见,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基,落实到语文教育的操作上,阅读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

“抓点”。语文教学就是要抓“阅读能力培养”。当然,这种“阅读能力”,应是真正的阅读能力,是那种善于从读物中获取丰富信息和精神养料的能力,是那种善于和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能力,而不是只会依照刻板的套路“分析”文章的所谓“能力”。我相信,当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会了真正的阅读,从而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语文素养”就不再是一个朦胧而遥远的追求,将是一个可操作、能实现的既定目标。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探索和实践出符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有持续长久的可操作性、切实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晓梅 张英宏《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 2.万福

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5.汪敏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巢宗祺 《谈谈语文素养》

7.周卫华 《谈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8.郑伟平《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精神的育化》

徐新强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现状及其分析》

《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1.2010.3

第五篇: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汇报

“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是沙教科〔XX年〕1号批准立项的区级重点规划课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形成了一些成果,现特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一汇报。

一、组建教学督导队伍,形成“三员三查三评” 督导机制

“三员”指教学巡视员、教学信息员、教研考勤员。教学巡视员由学校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对日常教学秩序、教学状况和考试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教学信息员由各班的学习委员、班长组成,负责搜集对学科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对上课教师进行适当评议。教研考勤员,由学科分管行政组成,负责对教研活动考勤。“三查”指学期初、期中、期末按“教学六认真”要求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三评”体系即开通“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三层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员三查三评” 对有效监控我校的教学情况,完善评价机制,规范教学管理,全面反馈教学工作信息,及时发现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确保我校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使之保持最优状态,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原来学生的评价中部分问题突出的学科、问题突出的教师教学已经有了明显改进。

二、强化三种意识(团队意识、学习意识、文化意识)

1、团队意识

怎样来培养教研组的凝聚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呢?我们的做法是:

(1)推行集体备课活动,培育团队协同合作意识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按照集体备课的基本框架加强过程管理,并积极探索课程资源建设的途径,较好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团队协同合作意识的形成。

(2)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培育团队研究意识

在参与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聚焦课堂真实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就伴随有教师的研究行为,老师们觉得研究就在身边,通过撰写教学随笔的形式参与研究,降低了参与梯度,人人能参与,个个可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棘手的问题,需要学科组集体研究才能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育团队研究意识的过程。

(3)参与网络教研,培育团队交流共享的意识

网络与教研联姻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陈家桥中学科研室博客屋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很好地培养了团队交流共享的意识。在学校已经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4)“集体捆绑”,培养团队利益捆绑意识

“集体捆绑”是指: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不针对个人,只针对学科团队。学校把各部门工作中的相应数据以“集体捆绑”的形式在老师评职,考核、评优、骨干评选、奖励等与大家关系紧密、比较在乎的事情上进行体现。“集体捆绑”唤醒了教师们内在的合作意识,构建了学科组教师之间的相互滋养互动共生的良性运作模式。

2、学习意识

如何把一个教研组建设成有学习氛围的教研组呢?

我们的三项措施是:

a、建立制度

要制定教研组学习制度、教研组学习计划和教研组学习考核细则,通过学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学习行为,通过学习的计划来实现教师的学习,通过考核的细则来迫使不爱学习的教师进行学习。比如我校教研组月计划中就规定要自行组织一次新课程的观摩学习,并且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登记。

b、落实计划

依照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开展学习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活动的性式根据学科特点自己选择。建立的学习制度不是最终的目的,对教研组的学习考核也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开展好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c、认真考核

学校专门有教研考勤员对教研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必须纳入学校对学科优秀团队评比和组内教师的考核中,作为推荐市、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

3、文化意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纯粹具有蜡烛精神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的发展。如何来培养教研文化意识呢?

1)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教学的真谛。学校为教师对话交流搭台,举办教学重心下移校级小课题研讨会、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会,利用能够利用的所有机会让老师走上前台,让老师不在只是倾听者。

2)骨干引领,创特色学科

一所学校决定教师整体素质高低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研科研水平,教研科研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研组是否有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在原来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团队带教,市区骨干教师就是学科带头人,要协助教研组长搞好学科建设,根据上线率考核带教水平。备课组对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备课组长负责落实带教主题,带教活动进课堂,完成学校带教目标给奖励。教师成长滞后,会影响备课组整体的教学业绩,也影响自身利益。学校对骨干教师工作进行分解细化,学校为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完善的骨干教师考评体系,已经形成有层次的骨干教师队伍(市骨干2名、区骨干3名、导师制学员3名、校骨干18名)。

学校学科发展不平衡,但部分学科建设已经初显特色,比如物理组的课程资源建设,语文组的学生天舞文学社团,艺体组的校园集体健身活动等。陈家桥学区跨校联合教研组建设还在重庆市第二届教研组建设交流会上代表沙区发言,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

3)常规教研求实

学校一般都是常规研究,关键是能否在常规教研中找到个性,把个性抓住推进学校教研组建设、推进学校发展和教学研究工作。

我校常规研究中有个性的东西就是,教师教学基本功“四环节连锁训练”。一次教研活动同时训练老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能力。

如何将教学研讨活动走向深入,让参与研讨老师有收获呢?我们的措施是:

备课组、教研组必须准备充分。组内听课教师人手一案(教学设计、观察随笔、教学反思整合),教学设计要体现备课组教学思路和主要环节,为体现集体团队参与,备课组1人上课1人说课1人主评,每人都有事可做,在核心参与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备课组明确提出研讨活动建议的观察点,让学科教师观察有重点,听课有备而来。

学校教研组活动计划实施月计划制,便于落实检查。研讨课前组长分解观察任务,观察者在熟悉教学设计思路和观察任务的前题下,对授课教师进行重点观察,评课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与备课组直接对话沟通,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营造好的氛围,组长安排一人摄像,教科室协助对研讨课编辑,并挂在博客上,供后续研究使用。

以上就是教研组建设方面我校的一些不够成熟的做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下载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