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

时间:2019-05-12 16:3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

第一篇: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

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远景纲要》,把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作为我国今后改革和建设的根本方针、任务。两个根本转变对经济运行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质规定、要求,实际上是对同一问题的两极界定,一极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另一极关系经济运行方式变革和经济管理方式变革。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是深化两极改革、变革,使之相互协调,同步发展,其中就包含转变政府职能,建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工商行政管理是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其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新时期,要解放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在初级阶段的最主要的职能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为国家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市场主体行为及市场交易行为。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认识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特征,积极探索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新路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和一般特点,即:一是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二是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是市场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三是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四是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依法进行。另外,还具有时代的特征,如当代经济是知识经济等。但它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身的特点: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四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保护的是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

改变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主管市场监管执法的职能部门,在市场的迅速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一是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主体的成分和结构。二是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营销网络的形成,拓宽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的视野和范围。三是高科技、多媒体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和现代经营方式的不断涌现,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市场的理性和科技含量。四是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开放程度提高,加大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市场监管执法的难度。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现职能到位的紧迫感。

面对初级阶段历史性转变的新的形势和新任务,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必须实现战略转变。这一转变总的方向和目标是: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维护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的观念,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监管对象。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统一到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职能上来,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市场监管执法的对象上,要从有形市场的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全面实施对各类市场主

体的市场准入、退出、竞争、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在监管执法的方式方法上,要从传统的静态事后管理,转向现代化的动态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系统化管理。在内部职能分工和机构设置上,要逐步弱化从所有制和条线出发的监管工作思路,从单一的相互独立的条线管理转向以市场主体行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项职能的全方位监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把初级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弄懂弄通,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弄懂弄通。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实践上的自觉,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实际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篇: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农村 管理 体制创新

一、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1、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社会发展和管理转变的长远趋势来看,社会自主性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就需要继续创新当前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系统性的工程,只有不断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当中,所有的个体都需要依托社会才能存在,这需要政府职能从政治统治职能的角色转向全面社会管理角色当中来。

二、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会非正式组织相对较少

当前农村的社会组织方面,大多数农村都有社会基层管理组织,比如医疗卫生机构、红白理事会、妇女组织等相关组织,但是文化娱乐组织、治安巡逻队等相关非正式组织却比较少。

2、社会事务单方面处理

农村社会事务处理上,虽然村民和村干部能正确反映出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等较为和谐,但出现问题之后,多数人一般是采用非正式方式进行解决,有的甚至出现没有解决的途径;另外,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但当前文体方面的活动还是比较少,还存在村民自发组织状态。

3、干部未认清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当前农村将经济发展当成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认为农村管理体制是表面上的东西,不如直接经济效益,更能体现出村干部的政绩。在这种潜意识的支配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被搁置在了一边。

三、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具体策略

1、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格局,转变村级党组织的基本功能

将党支部直接管理生产与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功能,逐渐转变成社会关怀与各方利益协调者的轨道上来,淡化行政色彩,真正将社会、行政、经济、政党等归之于其各自的任务中来。强化村民委员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责,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农村中的非正式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探讨农村治理的新模式,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真正去认真探讨农村治理的新模式,将农民自治的管理权,交给交予地方人大,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有效扩大了当地人大的民意基础,加强了权力机关的权威,进一步理顺好了权力系统的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还能通过人大对政府所实行的有效监督,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本身的指导行为,确保了农村治理模式能够不断走向完善。

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正确引导并规范农村中的非正式组织

要将广大的基层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引导并规范好农村当中的非政府组织,一方面就是在制度方面要

进行创新,为农村的非正式组织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另外一方面,也应该积极鼓励多种方式的农民组织的发展,并且妥善处理好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认清加强对农村当中的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应该提倡并发展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与扶持经济合作型组织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余非正式组织在农村中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对其社会功能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正确引导并规范农村中的非正式组织,做到整合农村社会秩序,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4、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和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和完善农村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农村,努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免费看电影tang)

5、提升基层农村领导干部素质

大力提升基层农村领导干部的素质,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一是提升基层农村干部抓重点,破解农村难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这主要是将发展作为一切中心,将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破解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紧密围绕这一点来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与本领;二是不断提升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本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三是不断提升依托群众与服务群众的本领,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基层领导干部应该充分确立并且进一步强化依靠并且服务群众的大局意识,真正深入农村基层,充分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解决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6、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按照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大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形势政策教育,让农民群众正确的认识自我,加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农民大局意识;二是强化思想道德教育,要在广大农民群众当中广泛开展文明新风教育活动,形成团结友爱的和谐人际关系;三是强化农村科技教育,紧密围绕着生产发展与农民增收,针对实用技术大力开展培训与应用工作,提升农民知识技能。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三篇: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吴衍涛,男,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校后勤管理成果,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后勤改革情况,就目前高校该如何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从后勤管理实践和理论上做了初步探索,并从后勤管理实践出发,提出后勤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后勤;管理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34-03

1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成果

高校后勤经过近十年的社会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后勤管理体制,总体上实现了准企业化管理,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改善了学校的经费结构,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基本实现了如下几点:

1.1政企分开,将学校承担经营、服务职能的部门分离出来组成后勤实体,后勤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了管理的企业化。

1.2变学校拨款的无偿服务为用户付费的有偿服务,实现了服务商品化。将过去拨款驱动的运行机制改为市场驱动的运行机制。学校将经费分拨给各单位,对教职工的福利也逐渐变暗补为明补,后勤经济实体以让用户满意的服务换取经济收入。

1.3逐步开放校内市场,引进校外优质服务,实现了后勤服务主体和后勤基础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1.4实体内部建立了适应企业化管理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后勤实体人员全部列入实体编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措施,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以岗定薪、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5后勤实体与学校建立以合同制约的甲、乙方关系。后勤实体按照甲方的目标责任制,一方面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同时保证了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对后勤实体加强目标责任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经营服务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正是推进了这一改革,才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形成了有利于学校全面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办学规模到办学条件,从教育质量到办学水平,从后勤保障到服务水平,实现了我校近年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为学校和后勤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后勤也逐步增强了自己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基本适应学校发展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

2当前高校后勤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进入良性发展状态的高校还是少数,依然在较大程度上垄断市场,自办后勤;后勤运行效率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领导还没有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学校还承担着办企业的风险,后勤依然是高校中较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方面;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以及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不相适应的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3坚持后勤社会化方向,科学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建设贯彻始终,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使改革进入良性发展状态,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目前,高校后勤存在的主要矛盾还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在推进改革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求真务实。通过改革,科学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3.1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并认识到社会化进程的长期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几年,带来了后勤的快速发展。当前后勤工作的问题,是社会化改革不全面、不深入、不配套的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而不是改革的方向问题。因此,应充分认识当前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继续下大力气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取代不利于高校发展的旧的后勤管理体制。

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后勤社会化进程的长期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我国正处于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各方面体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也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影响,这就决定了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还要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3.2基于后勤管理实践,因地因校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是要根据国家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的,检验后勤管理创新成败的标准,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是否有利于改善师生员工的生活,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后勤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所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基于后勤管理实践,建立切实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3.2.1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基于管理实践。不加分析、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某些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做法,或机械地按上级指令办事,最终会经不住实践的检验,由此造成的错误决策甚至会造成学校利益的重大损失。决策者应该系统、超前的研究后勤管理理论,重视基层单位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的借鉴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并将创新方案建立在决策者与执行者、上级部门与基层单位共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避免脱离实际的盲目决策。

3.2.2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基于本校的实际。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后勤管理体制的要求也不同,由于高校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校内情况各不相同,实现途径和进程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高校还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鼓励积极进取,同时也要反对盲目冒进。目前,多数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实体,并在争取做大做强。这种做法实际上不是对每一所高校都适合的。对后勤正式职工多、市场环境不成熟的高校,做大做强后勤服务实体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做大做强后勤服务实体,难度很大,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此,对后勤正式职工比较少、市场环境成熟的高校,最好的选择是不办后勤服务实体,直接将办后勤的职能交给社会。学校之间没有必要比较谁的后勤实体强大,应该比的是谁有能力快速稳妥地达到改革目的,建立起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体制。后勤服务实体的发展也应讲究策略。应该通过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借助优质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2.3管理体制机制要适应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目前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自然就受到所处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当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达、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时,社会能够在更多方面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后勤服务,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会高一些,较多的后勤服务项目可以由社会相关服务企业来经营管理;如果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高,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社会提供高校的后勤服务成本高,也不能达到高校要求的服务保障水平,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就相对低些。后勤管理体制要适应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

第四篇: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

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

江苏东恒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总书记在2016年10月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改革的过程中,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优势,要求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创新,解决国企?l展过程中的一些内部问题,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方针。本文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关于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分析,提出工作问题,给出创新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创新问题 创新策略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并需重视的工作,党建工作任务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国企才有了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落实和创新对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大提升了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竞争力和内部软实力。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背景

(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

自中国加入世界WTO组织之后,国内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外来经济更是对国内企业造成了冲击。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前的国有企业已经脱离了政治的保护伞,处于市场发展状态,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遵循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也就是国际化环境,帮助企业在复杂环境下获取更大的竞争力量。

(二)国企改革持续深化

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的适应市场经济和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在做着更深层次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产权结构、人事任命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内的党组结构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党建工作也必须能够实现经济大环境下社会对企业软实力提出的要求,也就是人才要求,另外,国企党建工作本身就涵盖了人才培养、人事任命等工作。

(三)企业内部思想波动大

企业经营方式、股权等发生变化导致企业部分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了影响,企业内的竞争机制也会导致严重的思想波动,在当前的国企中,再也没有“铁饭碗”这一词语,加之社会舆论的影响,企业人员的思想波动变得更为复杂,党建工作所需要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党建思想传播学习活动等也需要有相应的改变,必须要坚持立足于群众、深入群众。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方式

(一)以从严治党带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

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关于下一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是国有企业面临严峻国际挑战之际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所谓从严治党就是要求党内工作要抓思想、抓制度、抓管理,落实治党责任。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党组书记必须要带动党组班子,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执行监督任务,抓好企业的思想建设工作,肃清党内腐败因素,开展廉政作风建设。新形势下,以从严治党带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企业可建立内部网络监管系统,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发布各类监督信息、党建工作信息,同时企业人员可以登录个人账户,选择实名或匿名检举、发表工作建议,这样既可以避免内部打击报复,做到从严处置、公平管理,又可以很好的确保党的思想的传播。

(二)开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党建工作

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大环境是国企乃至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因此,党建工作的开展要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就必须迎合市场需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政治引导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按照党中央的路线方针确立改革方向和重点,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国企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建工作需根据市场特点和市场规律创新工作机制,融合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实现二者间的双向推动。例如依靠大数据技术,建立企业工作大数据库,企业党建工作就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改革创新,保障企业发展符合当前的市场规律和市场特征。

(三)提升监督管理力度

国有企业的领导行为、各党员的行为事关企业发展,领导人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者,而党员则是企业职工中的重要群体,抓好这两个群体的监督管理工作,几乎等同于落实对整个企业领导层和职工的监督。充分的认识到“关键在少数”这一规律,党建部门必须了解领导人员、党员群体对国企健康发展的关键性作用。首先来说,党建部门应建立落实科学的奖惩制度,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在企业内部实行一次全面的监督管理工作,避免主要领导人员出现腐败行为,更要严查小官巨贪情况的出现;其次,是要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监督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阳光的、健康的工作环境。

(四)国企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创新措施

国有企业的核心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先进性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工作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关于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方面的信息,时刻保持企业与党建工作间的联系,保持党组织成员和群众间的联系,另外,在关于党建工作会议方式上,也可以采取网络会议,或者是类似的一个视频信息推送,让外出人员时刻都能够了解企业和党建工作的最新动向。

三、结语

党建工作是国企发展的重要工作,它并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和党员培养工作,党建工作具有为国企发展提供正确线路和方针的作用,也是企业强化内部监督、避免贪污腐败的一把利刃,国有企业必须对党建工作的落实和创新引起重视。

第五篇: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情况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情况

1954年11月—1970年6月 机构名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54年

依据: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 说明:

1、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负责掌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第八办公室,负责掌管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2、1959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体会议第九十次会议,决定调整国务院办公机构。鉴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国务院决定撤销第八办公室,将其掌管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改由国务院财贸办公室掌管。3、1970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将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并入商业部。

1978年9月—1982年8月 机构名称: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设置时间:1978年

依据:《关于成立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通知》

主要职能:保卫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国家计划,保护正当的经营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防止资本主义倾向的发展。

说明:1978年,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国务院财贸小组代管。

1982年8月—1988年4月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82年

依据:《关于批准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1982)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令,研究拟定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对工商企业实行经济监督,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生产,活跃流通,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

说明:1982年,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改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988年4月—1993年3月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88年

依据:《国务院确定行政机构设置》(1988)

主要职能:是国务院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也是行政执法机关,其主要职能为:

1、依法确定各类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合法地位。

2、监督管理或参与监督管理市场上的各种经济活动,检查处理经济违法违章行为,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1993年3月—1998年3月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93年

依据: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国务院机构设置的通知》

说明: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98年3月—2001年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98年

依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98)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

主要职能: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其主要职能为:

1、研究拟定工商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拟定、发布工商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

2、组织管理工商企业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的注册,依法核定注册单位名称,审定、批准、颁发有关证照,实行监督管理;

3、组织监督检查市场竞争行为,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依照法律、法规打击流通领域的走私贩私行为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

4、组织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组织查处市场管理和商标管理中的经销掺假及假冒产品行为;

5、组织实施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6、组织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

7、组织管理经济合同人,组织查处合同欺诈行为,组织管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组织监管拍卖行为;

8、组织管理商标注册工作,认定驰名商标,组织查处商标侵权行为;

9、组织管理广告发布与广告经营活动;

10、组织管理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和私营企业的经营行为;

11、领导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工作;

12、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3、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职能变化: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其职能作了如下调整:

1、划出的职能:将指导广告业发展的职能交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2、转变的职能:(1)取消市场培育建设、全国市场布局规划、开展各类交易市场登记的管理职能;

(2)把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职能交给有关的行业协会;将机关服务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承担。

说明: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1年4月—2003年3月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设置时间:2001年

更名依据:《国务院关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署、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1]13号)

说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升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03年3月—2004年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设置时间:2003年

依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3]8号)

主要职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最高职能部门。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的直属机构,是经济监督机关,也是行政执法机关。

下载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淡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2010052529浅淡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摘要】:工商行政管理作为必要的行政管理主要之一,是宏观经济运行基轴的 市场体系及其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管......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山东陵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魏金辉 在“两费”停收、工商职能亟待转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着内外环境重大变化的形势下,周伯华局长......

    新形势下人才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之我见(5篇范文)

    中国人才发展论坛新形势下人才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之我见摘要:新形势下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与机制要落实科学人才观,实现人才配置市场化和人才开发多元化,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加......

    论新形势下保险公司工会工作的创新

    论新形势下保险公司工会工作的创新 【摘要】保险行业属于是经营风险的一种特殊行业,在越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企业内部的员工不仅工作辛苦,还要承担巨大的思想压力。因此,在......

    论新形势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

    论新形势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摘要:在国际金融风暴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对国企党建工作也提出严峻的考验。文章根据笔......

    论新形势下劳动竞赛活动的创新

    论新形势下劳动竞赛的创新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工会 范学银 [摘要]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调动职工群众生产、工作积极性,推进各项生产目标任务完成的有效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新华社特约评论员2006年10月21日加强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面......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成都为例 内容提要: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应该如何管理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居住形态集中化、社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