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时间:2019-05-12 16: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淡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淡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第一篇:浅淡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2010052529

浅淡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摘要】:工商行政管理作为必要的行政管理主要之一,是宏观经济运行基轴的市场体系及其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管理体系,是与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和计划指导相融合的强有力的经济行政职能系统,在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生成、发展、完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政府职能的转变及其对宏观经济调节力度的加大,工商行政管理自身也将发生相应地变革,其宏观管理职能定会日益突现,从而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工商管理体制 市场 政府

一、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工商管理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组织和监管中肩负着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特别是我国进入WTO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交往更加频繁,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其综合职能,是促进我国市场持续、稳定、多元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学者非常关注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方向与热点,并对其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对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水平、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具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工商管理部门所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任务,现行的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工商管理机关对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工商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能与作用。这就客观上要求拓宽其管理范围,加强其薄弱环节,实现职能到位。不仅要管好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而且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现,不仅要管理个体,私营经济,而且要管好公有制经济,维护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秩序。而目前工商管理体制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把已经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人为地分割成条条、块块,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兵把关,不利于形成管理的合力。无法摆脱充当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而地方政府常常采取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如“地区割据”、“行业封锁”等等,使得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工商管理力度削弱。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管理体制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得以尽快实现的重要举措。

二、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对市场的规制和监管,职责在于培育发展统一市场体系、维护公平竞争,即作为市场竞争和交易的“裁判员”角色。在体制转轨背景下,由于长期以来工商部门是培育市场和推动市场发展的力量,工商部门不仅是市场管理的主体之一,也是市场培育和建设的主体之一,这符合我国特殊国情,这种体制推动了和回事了市场建设,维护了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建立,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市场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以下

方面:

1.工商管理执法力度弱化

作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管理机关是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履行工商职责时,工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切实履行工商行政执法职能,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的主要依据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然而,现实中,在现代社会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工商管理部门并不能应对自如,其执法手段有被一味弱化之嫌。一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行政处罚权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相分离,工商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力,从而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削弱。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严重。地方政府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是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私自决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经政府允许,一律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和实施处罚,从而加大了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2..职能转换滞后,市场竞争体紊乱

由于职能转换上的滞后,许多不该管的又不放手,许多该管理的又没管,工商部门间接管理手段薄弱,市场管理方面反而倒退,精力为主放在集贸市场经营上,部门基层建设严重滞后,管理制度出现混乱,不得不依赖专营,限价等行政手段来被动管理。以上问题使得市场竞争秩序紊乱,政府行为、部门行为乃至官员个人行为不规范的背后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层问题,也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3.工商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

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部门的工商管理机关,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内部管理问题同时存在。一是工商管理部门摊子大,职能部门多,国家投入的资产相形较多,有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不全或根本没有,从而导致在资产使用效率方面体现出了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国有资产出现比较严重的流失。二是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能,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不够健全,使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开展,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效果。

4.工商部门管理市场错位与不统一的管理体制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工商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能与作用。这就客观上要求拓宽其管理范围,加强其薄弱环节,实现职能到位。不仅要管好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而且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现,不仅要管理个体,私营经济,而且要管好公有制经济,维护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秩序。在转轨过程中工商既是市场体系的培育者,又是市场管理者,还间或参与市场经营,工商部门三种行为纠缠在一直,必然导致市场管理行为方式的错位。由于从部门利益出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保护主义而造成了资源和市场的侵害,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了行业垄断,这些都人为制造着垄断和不公平竞争。

5.划区管理下的工商管理体制

目前工商管理体制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把已经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人为地分割成条条、块块,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兵把关,不利于形成管理的合力。无法摆脱充当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而地方政府常常采取各种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如“地区割据”、“行业封锁”等等,使得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受到很大的影响,使工商管理力度削弱。

三、运用政府与市场的手段完善工商行政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行为日益复杂化,已突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会充分发挥工商管理职能的关键环节。

1.完善工商管理法制体系

我国应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等为重点,加强制定单项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解决掉新旧法规自相矛盾、执法依据不统一的问题,解决工商行政基本法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注意加强法制宣传和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执法职权。

2.调整内部职能机构,明晰职能关系

目前工商管理各业务部门职能交叉,分散管理、分头执法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因此,根据工商管理机关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需要,对全部工商管理业务职能进行“三分”,即:一为行政

许可及审批行为;二为行政监督及处罚行为;三为行政督察行为。从而使内部业务职能有效的整合,可以避免现有机构设置存在的既互不相干又互相重叠、内耗大于合力的局面,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3.建设工商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工商管理内部控制

工商管理应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一方面,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同时,省级财政根据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业务支出范围,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办案经费、装备经费及基础设施经费等实行统一核拨。工商管理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分别设专人管理账目、物资,配套完善出入库手续,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向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汇报,使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得以真正发挥。并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促进监督服务职责的完善和加强。

4.建立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控制及建立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

工商管理部门是国家宏观调控系统中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必须紧密配合国家各个时期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和要求,才能更好促进它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工商管理体制的建设中,一方面可运用登记管理职能,要求工商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对各类行业发展的宽严度正确把握,防止产业产品结构比例失调的现象,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可运用综合监督管理职能,促使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经济的健康运行。工商管理部门可通过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和经济纠纷调解仲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

同时为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商行政管理新体制,强化对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监管,应对现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领导,增强工商管理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5.建立上下左右联动的经济户口属地管理体制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难以到位。因此,工商

管理体制的完善要积极抓好以工商分局(所)为监管主体的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建立起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区域齐动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户口清、状态明、制动好”的管理目标,增进工作的连续性和主动性,强化监管力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工商管理职能的全面到位。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是维护经济秩序的高效职能管理部门,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整合各管理职能,打造更好的工商管理平台,努力争取管理的最优化,使市场资源公平化,促进市场持续稳定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寒石.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武汉学刊, 2007,(06)

[2]徐长浩.工商行政管理理论思考[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9,(02)

[3]张广英.论供应商管理的新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 2009,(08)

第二篇: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情况

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沿革情况

1954年11月—1970年6月 机构名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54年

依据: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 说明:

1、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负责掌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第八办公室,负责掌管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2、1959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体会议第九十次会议,决定调整国务院办公机构。鉴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国务院决定撤销第八办公室,将其掌管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改由国务院财贸办公室掌管。3、1970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将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并入商业部。

1978年9月—1982年8月 机构名称: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设置时间:1978年

依据:《关于成立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通知》

主要职能:保卫社会主义公有制,维护国家计划,保护正当的经营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防止资本主义倾向的发展。

说明:1978年,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由国务院财贸小组代管。

1982年8月—1988年4月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82年

依据:《关于批准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1982)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令,研究拟定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对工商企业实行经济监督,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生产,活跃流通,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

说明:1982年,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改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988年4月—1993年3月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88年

依据:《国务院确定行政机构设置》(1988)

主要职能:是国务院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也是行政执法机关,其主要职能为:

1、依法确定各类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合法地位。

2、监督管理或参与监督管理市场上的各种经济活动,检查处理经济违法违章行为,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

1993年3月—1998年3月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93年

依据: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国务院机构设置的通知》

说明: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98年3月—2001年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设置时间:1998年

依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98)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

主要职能: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其主要职能为:

1、研究拟定工商行政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拟定、发布工商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

2、组织管理工商企业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的注册,依法核定注册单位名称,审定、批准、颁发有关证照,实行监督管理;

3、组织监督检查市场竞争行为,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依照法律、法规打击流通领域的走私贩私行为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

4、组织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组织查处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组织查处市场管理和商标管理中的经销掺假及假冒产品行为;

5、组织实施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6、组织管理经纪人、经纪机构;

7、组织管理经济合同人,组织查处合同欺诈行为,组织管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组织监管拍卖行为;

8、组织管理商标注册工作,认定驰名商标,组织查处商标侵权行为;

9、组织管理广告发布与广告经营活动;

10、组织管理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和私营企业的经营行为;

11、领导全国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工作;

12、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3、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职能变化: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其职能作了如下调整:

1、划出的职能:将指导广告业发展的职能交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2、转变的职能:(1)取消市场培育建设、全国市场布局规划、开展各类交易市场登记的管理职能;

(2)把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职能交给有关的行业协会;将机关服务事务交给事业单位承担。

说明: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1年4月—2003年3月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设置时间:2001年

更名依据:《国务院关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署、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1]13号)

说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升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003年3月—2004年

机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设置时间:2003年

依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3]8号)

主要职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最高职能部门。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的直属机构,是经济监督机关,也是行政执法机关。

第三篇:如何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新塘乡财政所刘新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基层政权的职能,在乡镇范围内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乡镇与县(市)和乡镇与企事业以及乡镇其他经济单位之间在收支划分和财政、财务管理职责权限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要正确处理乡镇财政分配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乡镇财政是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关系到公共财政的振兴和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因此,认真调查研究乡镇财政体制现状,分析其利弊和主客观原因,积极探讨解决对策,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九江县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自2007年全面实施了“乡财乡用县监管”,经过三年多的运转,运行秩序良好,既保证了乡村两级基层政权组织的运转,规范了“三农”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坚持了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增强了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实现了乡镇政府由单一管理转为多元化的服务性政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和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所有惠农、支农资金全部由乡镇财政所负责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完善乡镇财政职能,进一步的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运行的成效

(一)乡镇贫富差距缩小,经济薄弱乡镇财力显著增长。在体制执行期内,县财政对经济条件好,财力有增长的乡镇,适当多集中部分财力,同时在体制结算、转移支付等方面,对经济条件差的经济薄弱乡镇进行倾斜,从而通过合理调节财力,促进了地区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二)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各乡镇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树立了“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新理念。引导乡镇领导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搞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三)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乡镇所有银行账户取消后,各种渠道资金都进入财政专户,便于资金“捆绑’使用,为政府统筹管理资金和运用财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克服了资金分散所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财政预算的编制核定及资金统一核算、综合平衡,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规范化、防止资金流失与挪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四)规范了乡镇政府理财行为。一是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二是支出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三是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照二轮土地承包核定粮补面积,在基层信用社为农户统一办理“一卡通”,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惠农政策的落实。四是实行乡镇长一支笔审批,财政所监督,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五)规范了乡镇会计工作秩序。过去,乡镇由于受资金分散、分配主体多元化,以及乡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乡镇会计核算工作很难达到《会计法》、新会计制度和新财务制度规范化的要求,会计工作秩序比较混乱。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填制报表等专业性强、规范性和技术性要求高的会计核算工作由专职会计完成,促使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得到了根本保证,也有利于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账户”运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六)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实行“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村级财政补助支出实行报账制,由村书记审批,乡镇政府、财政所双重监督。进一步规范村级支出行为,确保了村级组织的基本运转,积极引导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开展“一事一议”,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形式调动农民“一事一议”的积极性。

(七)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村财村用乡代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税款”和“上划下拨”,而是面向基层,服务为主,认真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惠农政策管理工作,使基层财政服务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成效的同时,还应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财政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够到位。一是存在坐收坐支现象。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不到位,该上缴的不及时上缴,该划拨的不及时划拨,致使各乡镇隐匿了大量财政收入,影响了县级财政对乡镇实行转移支付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二是乡镇税收征管成本大。乡镇通过给税务部门划拨工作经费等形式,变相增加税收征管成本。四是财政监管不到位。没有开展有组织的经常性财政、财务大检查,没有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责任,致使财经纪律难于执行。

(二)乡镇可用财力少,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为:一是乡镇事权远远大于财权,乡镇的刚性支出压力不减,乡镇的支出控制难度较大。二是乡镇每月的可用资金有时和实际工作不对称,乡镇资金的调度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工作运转。

(三)配套改革进展缓慢。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须同乡镇机构改革、化解乡镇债务等改革配套进行。从我县目前的实际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导致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部分乡镇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意识很强。同时,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培植税源创收的积极性不高,化解乡村债务缺乏主动性,存在着依赖上级财政解决的现象。

(四)村级组织运转困难。我县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已逐年提高了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但还存在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村干部报酬过低,村干部每月报酬800元左右,难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村级自主收入难以监管,村级土地承包费、公产租赁费收入由村级管理,自有资金游离在政府和财政监管之外,使乡镇政府和财政的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五)乡镇财政工作任务繁重,人事管理缺乏流动性。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了两倍,但乡镇财政人员却严重不足,个别乡镇甚至不足3人,管理和监督难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实施,财政资金安全存在潜在风险。乡镇财政干部有些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原地踏步,人员流动渠道不畅,形成“两管两不管”的尴尬境地,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工作无活力也无动力。

三、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晰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科学界定支出范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政府的支出范围。乡镇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关系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利益调整,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乡镇事权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工资(含津补贴)、公用经费、场镇管理运行经费、医疗经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村(居委)干部补贴、村(居委)办公经费、乡村道路维修费、低保配套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等。并且要根据乡镇收支规模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乡镇财政支出范围和各项开支标准,规定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统一财务核算制度,加强支出管理。

(二)合理划分县乡财政收入。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增值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分成比例,并把能征收的税种尽量留给乡镇。二是根据乡镇事权范围每年确定乡镇支出基数。按当年预算超收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县乡分成,乡镇留足刚性支出基数和超收分成的部分后,余下的上缴县财政;属收不抵支的乡镇,由县级财

政转移支付定额补助。三是不再直接向乡镇下达财税收入任务。预算仍划分县级收入和乡级收入,但乡镇财税收入任务,由县级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完成,乡镇政府及财政所负责财税工作的协调及税收的具体征管,县对县级征收部门按预算确定的总任务建立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乡镇政府由于招商引资,利用当地资源等开辟新的财源而新增的收入,在超额完成财税收入任务的前提下,县对乡镇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行超收分成奖励办法。

(三)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一是严格财经纪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严格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收坐支;财政部门要及时划拨权属乡镇的资金,必须当年划拨兑现。二是严格财务监管。建立税收信息共享机制,严禁转引税收;要健全完善制度,加大财政、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力度。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凡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规定,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研究乡镇发展扶持政策。一是建议扶持经济薄弱乡镇的政策能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得到继续贯彻,努力实现乡镇之间的平衡。县财政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要更多考虑贫困乡镇,加大支付力度,保证贫困乡镇财力不断增加,努力实现乡镇之间的基本平衡,做到“富乡镇有肉吃、穷乡镇有汤喝”。二是关注乡镇用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入。乡镇近年来在改善民生方面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既费神又花钱,想做点事财力又不允许,压力比较大。建议县政府对乡镇用于解决民生方面的投入予以关注,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度进行帮扶。三是尽力实现财力下移。对于上级财政部门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本级财政增加的可用资金,尽可能地向乡镇倾斜,缓解乡镇财力的不足,解决乡镇实际困难,支持乡镇发展。

(五)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顺序。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要求,在预算共编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支出“一保工资,二保运转、三保民生”的原则,合理确定财政支出顺序,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增加基层财政公用经费。近几年来,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不断出台,这些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增收的积极性,而这些资金的操作与监管,全部由基层财政所承担监督职能,加大了工作业务量,而这部分资金根本

无公用经费,工作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财政干部服务职能的履行,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充分保障财政所的公用经费,才能实现基层财政的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七)减少乡镇事务负担。用体制激励乡镇发展经济,但也要注意在当前乡镇收入来源渠道非常少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轻乡镇事务负担,给乡镇减压松绑,让乡镇休养生息,以利今后发展。收入任务不与乡镇挂钩。不向乡镇特别是农业乡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让经济增长顺应经济规律,同时减轻乡镇负担和压力。

(八)加大对乡镇的支持力度。要按照“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规范分类、加强基层”的原则,将能下放的权力尽量下放乡镇,加大对乡镇的财力支持,逐步提高人头经费标准,确保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和职能充分发挥;提高基层福利待遇,推进乡镇干部合理流动,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

四、结束语

通过这次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活动,深感农村综合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只有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求实,不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第四篇:如何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新塘乡财政所 刘新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基层政权的职能,在乡镇范围内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乡镇与县(市)和乡镇与企事业以及乡镇其他经济单位之间在收支划分和财政、财务管理职责权限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规范。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要正确处理乡镇财政分配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乡镇财政是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关系到公共财政的振兴和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因此,认真调查研究乡镇财政体制现状,分析其利弊和主客观原因,积极探讨解决对策,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九江县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自2007年全面实施了“乡财乡用县监管”,经过三年多的运转,运行秩序良好,既保证了乡村两级基层政权组织的运转,规范了“三农”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坚持了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增强了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实现了乡镇政府由单一管理转为多元化的服务性政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和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所有惠农、支农资金全部由乡镇财政所负责管理,因此,迫切需要完善乡镇财政职能,进一步的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

一、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运行的成效

(一)乡镇贫富差距缩小,经济薄弱乡镇财力显著增长。在体制执行期内,县财政对经济条件好,财力有增长的乡镇,适当多集中部分财力,同时在体制结算、转移支付等方面,对经济条件差的经济薄弱乡镇进行倾斜,从而通过合理调节财力,促进了地区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二)创新了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各乡镇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树立了“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新理念。引导乡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搞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三)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乡镇所有银行账户取消后,各种渠道资金都进入财政专户,便于资金“捆绑’使用,为政府统筹管理资金和运用财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克服了资金分散所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财政预算的编制核定及资金统一核算、综合平衡,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规范化、防止资金流失与挪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四)规范了乡镇政府理财行为。一是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二是支出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三是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照二轮土地承包核定粮补面积,在基层信用社为农户统一办理“一卡通”,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惠农政策的落实。四是实行乡镇长一支笔审批,财政所监督,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五)规范了乡镇会计工作秩序。过去,乡镇由于受资金分散、分配主体多元化,以及乡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乡镇会计核算工作很难达到《会计法》、新会计制度和新财务制度规范化的要求,会计工作秩序比较混乱。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后,填制报表等专业性强、规范性和技术性要求高的会计核算工作由专职会计完成,促使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得到了根本保证,也有利于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账户”运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六)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财务实行“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村级财政补助支出实行报账制,由村书记审批,乡镇政府、财政所双重监督。进一步规范村级支出行为,确保了村级组织的基本运转,积极引导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开展“一事一议”,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形式调动农民“一事一议”的积极性。

(七)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村财村用乡代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税款”和“上划下拨”,而是面向基层,服务为主,认真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惠农政策管理工作,使基层财政服务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现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成效的同时,还应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财政制度执行不力,监管不够到位。一是存在坐收坐支现象。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不到位,该上缴的不及时上缴,该划拨的不及时划拨,致使各乡镇隐匿了大量财政收入,影响了县级财政对乡镇实行转移支付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二是乡镇税收征管成本大。乡镇通过给税务部门划拨工作经费等形式,变相增加税收征管成本。四是财政监管不到位。没有开展有组织的经常性财政、财务大检查,没有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责任,致使财经纪律难于执行。

(二)乡镇可用财力少,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为:一是乡镇事权远远大于财权,乡镇的刚性支出压力不减,乡镇的支出控制难度较大。二是乡镇每月的可用资金有时和实际工作不对称,乡镇资金的调度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工作运转。

(三)配套改革进展缓慢。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须同乡镇机构改革、化解乡镇债务等改革配套进行。从我县目前的实际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导致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部分乡镇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意识很强。同时,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乡镇培植税源创收的积极性不高,化解乡村债务缺乏主动性,存在着依赖上级财政解决的现象。

(四)村级组织运转困难。我县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已逐年提高了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但还存在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村干部报酬过低,村干部每月报酬800元左右,难以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村级自主收入难以监管,村级土地承包费、公产租赁费收入由村级管理,自有资金游离在政府和财政监管之外,使乡镇政府和财政的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五)乡镇财政工作任务繁重,人事管理缺乏流动性。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了两倍,但乡镇财政人员却严重不足,个别乡镇甚至不足3人,管理和监督难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实施,财政资金安全存在潜在风险。乡镇财政干部有些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原地踏步,人员流动渠道不畅,形成“两管两不管”的尴尬境地,长期得不到提拔任用,工作无活力也无动力。

三、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进一步明晰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科学界定支出范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乡镇政府的支出范围。乡镇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关系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利益调整,而且必须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予以实施。乡镇事权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工资(含津补贴)、公用经费、场镇管理运行经费、医疗经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村(居委)干部补贴、村(居委)办公经费、乡村道路维修费、低保配套费、优抚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等。并且要根据乡镇收支规模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乡镇财政支出范围和各项开支标准,规定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统一财务核算制度,加强支出管理。

(二)合理划分县乡财政收入。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增值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分成比例,并把能征收的税种尽量留给乡镇。二是根据乡镇事权范围每年确定乡镇支出基数。按当年预算超收确定一定比例进行县乡分成,乡镇留足刚性支出基数和超收分成的部分后,余下的上缴县财政;属收不抵支的乡镇,由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定额补助。三是不再直接向乡镇下达财税收入任务。预算仍划分县级收入和乡级收入,但乡镇财税收入任务,由县级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完成,乡镇政府及财政所负责财税工作的协调及税收的具体征管,县对县级征收部门按预算确定的总任务建立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乡镇政府由于招商引资,利用当地资源等开辟新的财源而新增的收入,在超额完成财税收入任务的前提下,县对乡镇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行超收分成奖励办法。

(三)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一是严格财经纪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严格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收坐支;财政部门要及时划拨权属乡镇的资金,必须当年划拨兑现。二是严格财务监管。建立税收信息共享机制,严禁转引税收;要健全完善制度,加大财政、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力度。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凡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规定,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研究乡镇发展扶持政策。一是建议扶持经济薄弱乡镇的政策能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得到继续贯彻,努力实现乡镇之间的平衡。县财政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要更多考虑贫困乡镇,加大支付力度,保证贫困乡镇财力不断增加,努力实现乡镇之间的基本平衡,做到“富乡镇有肉吃、穷乡镇有汤喝”。二是关注乡镇用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入。乡镇近年来在改善民生方面面临的压力比较大,既费神又花钱,想做点事财力又不允许,压力比较大。建议县政府对乡镇用于解决民生方面的投入予以关注,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度进行帮扶。三是尽力实现财力下移。对于上级财政部门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本级财政增加的可用资金,尽可能地向乡镇倾斜,缓解乡镇财力的不足,解决乡镇实际困难,支持乡镇发展。

(五)合理确定乡镇财政的支出顺序。按照“乡财乡用县监管”的要求,在预算共编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支出“一保工资,二保运转、三保民生”的原则,合理确定财政支出顺序,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增加基层财政公用经费。近几年来,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不断出台,这些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增收的积极性,而这些资金的操作与监管,全部由基层财政所承担监督职能,加大了工作业务量,而这部分资金根本无公用经费,工作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财政干部服务职能的履行,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充分保障财政所的公用经费,才能实现基层财政的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七)减少乡镇事务负担。用体制激励乡镇发展经济,但也要注意在当前乡镇收入来源渠道非常少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轻乡镇事务负担,给乡镇减压松绑,让乡镇休养生息,以利今后发展。收入任务不与乡镇挂钩。不向乡镇特别是农业乡下达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让经济增长顺应经济规律,同时减轻乡镇负担和压力。

(八)加大对乡镇的支持力度。要按照“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规范分类、加强基层”的原则,将能下放的权力尽量下放乡镇,加大对乡镇的财力支持,逐步提高人头经费标准,确保乡镇政府正常运转和职能充分发挥;提高基层福利待遇,推进乡镇干部合理流动,努力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

四、结束语

通过这次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活动,深感农村综合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只有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创新求实,不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第五篇: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文/陈瑛霞

摘 要:所谓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的组织制度。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和监督机构”的要求,本文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工

商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提出了其改革的基本思路,完善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强化行政执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工商行政管理新机制。以期这一思路为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方向。关键词: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市场分析;工商执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基本

上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领导体制。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受国务

院直接领导。省市县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

政府的组成部门,受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同时接受上级

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业务指导。这种既要向地方政府负责,又要向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共同负责,以地方政府为主,以上级工商行政

管理机关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是目前我国工尚行政管理体

制的显著特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要求各级工商行

政管理机关在接受上级机关业务指导的同时,又要向同级政府负

责。实践证明,这样的领导体制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难以到位。

一、当前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是以上述“条块结合,以块为

主”的领导体制,自1978年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恢复以来沿用

到今。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

展,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改

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现行的体制已难以适应工商行政

管理事业发展的要求。它的许多缺点逐步暴露出来。这就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的权威性。

(一)受地方行政干预过多,难以独立依法行政

由于受地方行政干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很难超脱于地方利

益之上,在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监督管理职能时,也容易发生偏

差。如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能为了本

地的利益,不顾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甚至为国家明令禁

止开办、不符合产业配置条件的经营主体和生产主体登记发照,从而导致国民经济中某些行业的失控,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经

济铁序。

(二)管理上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

由于受制于地方政府.一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常常追于地

方政府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能很好地做到依法、公正、准

确、适时、恰当地实施行政处罚权力。有些地区在打击走私贩

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活动的案件时,出现了只查远、不

查近,“打下不打上,打外不打内,打远不打近”,对己轻处、对外重罚.对内从宽、对外从严,一法两制、唯我所用等不正常

现象,从而削弱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统一和完整。

(三)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达到社会

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目前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体制.往往无法

摆脱充当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把已经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人为地

分割成条条、块块。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利益,常常采取各种

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实行“地区割据”、“行业封锁”,使得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受到很大的影响。最主要表现为现行体制中内

部职能机构设置不适应。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兵把关,不利

于形成管理的合力。结果是各管各的事.互相分割,力量分散,削弱了工商行政管理力度。

鉴于现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种

种弊端,已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

鉴于此,当前建立有权威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已显得十分迫切。

二、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宏观控制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确认市场主体资格、监督管理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等职

能方面的持殊性,决定了它在国家宏观管理中只有其它部门无法

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管理当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同

许多行业协会的密切联系,如个体劳动协会、私营企业协会、消

费者协会、广告协会等,保持对他们的指导和联系,获取信息,掌握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但

由于旧体制的局限性,市场行政执法权过于分散,宏观调控职能

受到削弱。调整工商行政管理体制、使市场行政执法权适当集

中,并不是“收权”’,而是国家实施对市场经济宏双调控的有

力措施。这样政令统一,真正起到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相方针、政策有效实施的作用。

(二)与时俱进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服务

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

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

化,市场行为日益复杂化,已突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工商行政

管理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随着各类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商场

经济的发展有关立法将会越来越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执法过

程中,不仅要和国内有关部门和企业打交道,而且还要和国外有

关部门和企业交涉。今后经济执法的任务将会变得越来超繁重和

艰巨。如不进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很不适应国家赋予的职能,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

(三)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商行政管理新体制

从国际惯例来看,执法队伍也是自上而下垂直领导的。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一方面,由于体制本身的影响,执法中往往存

在着政府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同省、市里

各个县区往往公认本地利益出发,自立章程,使同一地区不能统一执法。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行政管理体

制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也是尽快实现

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举措。

结束语:总之,建立一支有权戚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既是

理顺工商行政管理领导体制的重要步骤,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建立有权威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势在必

行,意义重大。正如李鹏总理所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建

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秩序是十分重要的。”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是大势所趋.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大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兰兰.地方政府工商行政指导的实践、问题与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 2009.[2]曾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工商——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法 制建设经验交流会侧记[J].工商行政管理 2010(19).

下载浅淡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淡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

    论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远景纲要》,把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作为我国今后改革和建......

    加快完善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邮政储蓄的内控管理体制

    文章标题:完善邮政储蓄的内控管理体制-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我市的邮政储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储蓄余额33亿元,全国联网网点35个的规模。但是在大发展的背后,资金案......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关于对解决职工子女入托和上小学的建议的答复九三学社黄山风景区支社:一直以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对职工子女就学问题都高度重视,2008年和2010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自建国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应对的危机范围逐渐扩大,其覆盖面从以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大到覆盖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生产事故和社会危机四个方面。应对危机的方式从被动的“撞......

    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合集5篇)

    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孟建柱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07日06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关于完善中心林业站管理体制的决定

    乡镇林业站是写入中央《决定》的唯一基层林业管理机构,是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管理者,是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林业......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精选5篇)

    一、现行乡镇财政体制情况的基本回顾  1、县(市、区)级、乡镇收入和财力分配情况。按照县政府对乡镇实行的“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分类包干,超收分成,欠收自补,一年一定”的财政管理......